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成语故事 > 导航 >

成语故事:半途而废

成语故事:半途而废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动画 中国成语故事

2021-08-23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中华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深入的学习成语故事对你的终生受益,有没有快速理解成语故事含义的方法与技巧?看完《{成语故事:半途而废》,或许能解开你对成语故事的一些疑惑

【半途而废成语故事/典故】

东汉时期,洛阳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却有一位诚实善良,知书达理的妻子,他还从妻子那儿学到不少东西呢!

有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他开心的回家交给了妻子。妻子看到后很纳闷,问他:你这块金子从哪儿来的,

乐羊子回答说:是我在回来的路上捡的。

妻子听完顿时沉下脸来说:你怎么能捡别人丢失的东西呢?

乐羊子辩解道:这又不是我偷的抢的,再说了,我也不知是谁丢的,又不能把他送回去。

妻子严肃地说,我听说廉洁的人不会接受别人不尽的施舍,因为这样就会侮辱自己的品性,这金子是别人丢失的,如果一味贪图这点小便宜而丢失了诚实守节、廉洁自律的品行,我宁愿饿死也不会用这块金子。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感觉非常惭愧,低头看了看手里的金子,就伸手把它扔了。

后来的一天,乐羊子和妻子在家里突然听到外面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出去一看,原来是他小时候的好朋友学业有成被封了大官,正在巡街呢!

乐羊子失落地对妻子说:都怪我小时候不好好学习,不然我现在也可以做官了。

妻子安慰道:相公,那都是以前的事儿了,现在后悔也没用。不过如果你愿意去学,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的。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很受鼓舞,于是就背着包袱去远方拜师求学了。 睡前故事

一年后,他突然回到家中,妻子看到他时很高兴,问他:相公你已经完成学业了吗?

乐羊子不以为然的回答:没有啊!怎么可能这么快

妻子瞬间收起笑容,问道:那你现在怎么回来了,

乐羊子不好意思地说:我离开家都一年多了,很想你,所以就回来看看。

他妻子听他这样说,转身就找了把剪刀,走到织布机前,一下剪断了正在编织的布。

乐羊子看到妻子这个举动,吓了一跳,结结巴巴的说:你……你……你这是在干什么?

妻子指着那断了的丝对乐羊子说:相公,你是知道织有多辛苦。一开始由蚕茧搓成沙,然后放在织布机上,一点点的织,才能由一寸再到一丈,后来成为我们身上穿的布。

乐羊子不知道妻子要表达什么,很茫然的回答:是啊,我知道,所以你干嘛要把它剪了?

妻子生气地说:我刚把它剪断了,前面所有的功夫和时间全都白费了,这跟你出门求学是一样的。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哪会有成功的那一天,你现在半途而废,没有完成学业就回来了,那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你的抱负。

乐羊子听后,终于明白了妻子的意图,既感动又惭愧 ,他对妻子说:娘子,是我有愧于你对我的期望,没能持之以恒地求学,你放心我以后再也不会半途而废了。

说着,他就连忙告辞,离开了家,继续求学去了。

后来一连七年都没有回家,最后终于学有所成。

半途而废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千万不能中途停止,一定要坚持到底,才会获得成功,小朋友们,我们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啊。

其他人还在看

成语故事:侃侃而谈是什么意思


【成语】: 侃侃而谈 侃的成语、谈的成语接龙

【拼音】: kǎn kǎn ér tán

【解释】: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成语故事】:

“侃侃而谈”这则成语的侃侃是刚直而从容的样子。比喻说话时,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的样子。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形容辩论时态度好。京雷注)如也,君在,口口(口口为左足右叔和左足右昔,音CUJI,恭敬不安的样子。京雷注)如也,与与如也。”

在周朝的等级制度中,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分为两等,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

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个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但他在当时的地位仅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并提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所以他是一个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在家乡,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说话,和下大夫说话,他都有不同的举止和言语。

平时,在家乡与乡亲们谈话,他显得温和恭顺,好象不善辞令的样子;但在祭祀和朝见的场合,他却十分善言,只是比较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与下大夫说话,他言谈毫无顾忌,侃侃而谈,显得从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说话,他和颜悦色,十分谦恭;如果国君临朝,在国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仪去做,小心谨慎,还怕有不妥之处。

应该说,孔子提倡的礼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即使从现在来说,也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成语故事:不可同日而语的典故


【成语】: 不可同日而语 不的成语、语的成语接龙

【拼音】: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解释】: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它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

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忌恨赵国,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

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

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许多赏赐,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 战国策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 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 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 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 亡羊补牢 ,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成语故事:从善如流


【成语】: 从善如流 从的成语、流的成语接龙

【拼音】: cóng shàn rú liú

【解释】: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成语故事】: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中军佐知庄子不让栾书元帅发兵,说: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

对此,《左传》称赞栾书的举动是从善如流宜哉!

从善如流指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自然。

成语故事:背道而驰


【成语】: 背道而驰 背的成语、驰的成语接龙

【拼音】: bèi dào ér chí

【解释】: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

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个驾着车子的人,他赶着马想要去北边,说他准备到楚国去。”魏王说:“楚国应该是向南走的,为什么他要往北走呢?”

季梁回答说:“我也这么跟他说的啊!可是,他认为他的马是匹好马,速度非常快,加上他也带了足够的钱;而且车夫经验丰富,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此,他不听我的劝告,就继续往北走了。”魏王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这个人是个疯子。虽然他有很多好的条件,但是他却往反方向走,怎么可能到得了目的地呢。”

接着季梁就告诉魏王说:“大王说的话一点也没错。但是,像大王现在这样一直攻打附近的国家,这种举动也会让大王离称霸的目标越来越远,这不也是和那个往反方向去走的人一样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