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清瓷器鉴别 > 导航 >

怎么借助牡丹纹特点鉴别明清瓷器?

怎么借助牡丹纹特点鉴别明清瓷器?

明清瓷器鉴别 怎么鉴别瓷器 明清瓷器款识鉴别诀

2020-02-04

明清瓷器鉴别。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牡丹花为主题。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故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有刻划牡丹纹制品,磁州窑则为白地黑花品种。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丹。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耀州窑青釉碗内壁刻划一枝牡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布满全器,作适合式构图。又有刻划两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对的对称式构图;耀州窑青釉瓶上的刻划牡丹枝茎缠绕,花叶纷披,作均衡式构图。宋代亦见将牡丹纹用作辅助纹饰的,如定窑、耀州窑的刻花、印花凤衔牡丹纹。

元、明、清三代牡丹纹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纹,装饰在花瓶、碗、盘、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瓷器上的牡丹纹更丰富多彩,有折枝牡丹、缠枝牡丹等。明宣德青花盘上的折枝牡丹纹、青花玉壶春瓶的缠枝牡丹纹,图案精致,装饰效果强烈。明嘉靖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在器腹部桃形开光中贴金描画孔雀牡丹纹,尤显富贵华丽。清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都是工笔重彩,一丝不苟,将牡丹花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明清瓷器应该怎么鉴别?


明清瓷器应该怎么鉴别?中华陶瓷博大精深,但大多因为年代久远,保存民间的传世品甚少,如发现有出土文物,可借助墓葬品仿证参考,同时还可借助历代窑址标本,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断代鉴定。而明、清时期的瓷器,因距今较近,传世品较多,加之当时仿制摹古之风盛行,所以对明、清时期的瓷器鉴定,除了需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外,还要靠我们掌握各朝代瓷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作规律性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实践,在白己脑子里形成了概念后,才能对瓷器进行科学鉴定。

根据瓷器造型明清瓷器鉴定:

明代瓷器造型: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清代瓷器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根据纹饰来鉴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纹饰:纹饰多为写意,画面豪放生动,画龙多凶猛,咀巴象猪咀,俗称“猪咀龙”,怒发前冲,爪部团成圆形,有三爪、四爪、五爪,晚期龙纹有衰老之态。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勺凸出。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文字装饰有回纹、百寿字、福字等。

清代瓷器纹饰: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瓷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缛。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皴,并加皴点,古装仕女高髻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体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根据款识鉴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在民窑器上有图记款,吉祥语款,私家人名款。款字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有篆书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为主,亦有极少数为单行横款、环形款、竖款。一般格式为“大明××年制”,隆庆时期多为“大明隆庆年造”,书写位置,一般写于器足底面口沿或器身上。所有青花书写的款字、色调都较深沉、无飘浮感。

清代瓷器款识:景德镇宫窑多署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根据底足鉴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底足:器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圄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

清代瓷器底足: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锹背形足等

根据釉面鉴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釉面: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品种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这种白中闪青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器口及足边微有垂釉痕迹。

清代瓷器釉面: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稍面细白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轴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明清瓷器僧帽壶鉴别


僧帽壶是景德镇于元代时创烧的瓷器新造型,因口、颈形似藏传佛教中僧侣的帽子而得名,明永乐、宣德时期十分流行,有红釉、青釉等品种。清康熙、雍正时期官窑都生产仿明永乐僧帽壶。

甜白釉僧帽壶

壶因口部形似僧人之帽而俗称“僧帽壶”。阔颈,鼓腹,瘦底,圈足。壶身一侧口边至颈部置宽带形曲柄,相对的另一侧出鸭嘴状流槽。通体施甜白釉,无款识。

甜白釉僧帽壶,明永乐,高19.7cm,通流长16.7cm,足径7.5cm。

 甜白釉僧帽壶造型端庄秀丽,釉面恬静莹润,釉色白如凝脂,优美的器形配以甜美的釉色,相得益彰。

甜白釉僧帽壶壶式借鉴于藏传佛教使用的金属质器皿,瓷制品始见于元代的青白釉瓷。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汉藏文化交流频繁,景德镇御器厂曾大量烧造僧帽壶,其中以白釉和红釉制品最为名贵。清代康熙朝曾仿烧永乐和宣德时的白釉、红釉僧帽壶。

鲜红釉僧帽壶

 鲜红釉僧帽壶,明宣德,高20cm,口径16.1cm,足径17.2cm。

壶阔颈,溜肩,鼓腹,瘦底,圈足。一侧口边至颈部置宽带形曲柄,相对的另一侧出鸭嘴状流槽。附圆纽伞形盖,盖边和壶口后部各置一个小圆系,可供穿绳连接。外壁施红釉,釉色明艳纯正。圈足内和器里施白釉,无款识。

康熙五彩僧帽壶

五彩僧帽壶,清康熙,高16.8cm,足径6.6cm。

壶缺柄,直腹,圈足。通体五彩纹饰,口下饰花叶纹,腹饰双龙纹,近足处绘花卉卷叶纹,足内白釉,无款识。康熙时期景德镇大量仿制僧帽壶。

僧帽壶瓷器鉴别

僧帽壶瓷器怎么鉴别?明代宣德僧帽壶瓷器的颈部轮廓线呈内倾弧线状,较为秀气;康熙器的颈部近于直筒状,略显臃肿。宣德器腹部上宽下窄,最大腹径在上腹部,有变化之巧;康熙器的最大腹径在中腹,故显得浑圆。

牡丹纹瓷器的发展与收藏价值


牡丹有国花的美誉,它花型硕大、颜色缤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富贵的美好寓意,所以,牡丹纹也是瓷器中常用的装饰花纹,那什么样的牡丹纹瓷器最具有收藏价值呢?牡丹纹瓷器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首先应当明确,历代牡丹纹瓷器的表现手法都各有不同,比较常用的技法有彩绘、印花等,并且在形式上富于变化,例如缠枝牡丹纹就是其中翘楚,它繁而不乱,典雅细致,运用于瓷器上有非常好的观赏效果,愈老愈分明,是较具有收藏价值的。除此之外还有独枝牡丹、串枝牡丹等多种形态的纹饰。所以牡丹纹瓷器是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特色的瓷器。

在历代牡丹纹瓷器中,以宋瓷为上品。因为在此时期,几大名窑都有烧制牡丹纹瓷器,特别是定窑,其所出牡丹纹瓷器以线条刻划为主,层次分明、纹路清晰,花的情态生动,是难得的惊喜。而在磁州窑的牡丹纹瓷器中,价值最高的当属于一种在白釉底上绘制黑色牡丹纹的瓷器,品相好者价格翻番。

同时,宋代牡丹纹瓷器还不仅仅是绘制技法上有提升。此时期的牡丹纹瓷器还非常注重瓷器装饰的整体效果。比如这一时期牡丹纹往往是与人物或者风景组合起来的,这样不仅可以使瓷器纹饰的画面更加丰富美丽,与画面内容配合又可以反向衬托牡丹纹的气韵灵动,让牡丹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典雅雍容的特点。

在宋之后,辽金时期的牡丹纹瓷器也有发展,这一时期不再以线条刻划为主,而是创意性地使用了印花的手法,比如在瓷器外或者瓷器内印上端正的牡丹纹,然后再施以釉料,其后的牡丹纹瓷器较少采用印花的方式,所以这也是辽金牡丹纹瓷器的一大特色。而另一个特色,则是仿照宋磁州窑,在白釉底上绘制黑色牡丹纹,更富有立体感,是牡丹纹瓷器的一大创新,所以辽金牡丹纹瓷器是比较具有收藏价值的。

至于明代,牡丹纹瓷器开始注重对牡丹纹瓷器构图,比如在宋牡丹瓷器中比较少见的对称式牡丹纹,在这一时期广泛运用,同时画面更加紧凑,因为这一时期的牡丹纹并不是单独运用于瓷器之上的,它往往会与其他的纹饰组合,比如茶花与石榴花等,用以表现富贵吉祥。

而在清代,牡丹纹瓷器进一步发展,这只时期的粉彩与珐琅彩的运用使牡丹纹瓷器画面内容更加丰富、色泽更加鲜艳,观赏性与收藏价值兼备。特别是乾隆时期的牡丹纹瓷器,非常注重色彩的搭配使用,线条勾勒、彩绘打底,在蓝色釉底上施以彩料,色彩辉煌缤纷,使牡丹纹瓷器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

怎么鉴定明清瓷器?


怎么鉴定明清瓷器?中华陶瓷博大精深,但大多因为年代久远,保存民间的传世品甚少,如发现有出土文物,可借助墓葬品仿证参考,同时还可借助历代窑址标本,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断代鉴定。而明、清时期的瓷器,因距今较近,传世品较多,加之当时仿制摹古之风盛行,所以对明、清时期的瓷器鉴定,除了需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外,还要靠我们掌握各朝代瓷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作规律性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实践,在白己脑子里形成了概念后,才能对瓷器进行科学鉴定。因明、清两代瓷器还可以见到,因此,neil将明、清两代瓷器概述如下:

根据瓷器造型明清瓷器鉴定:

明代瓷器造型: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清代瓷器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根据纹饰来鉴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纹饰:纹饰多为写意,画面豪放生动,画龙多凶猛,咀巴象猪咀,俗称“猪咀龙”,怒发前冲,爪部团成圆形,有三爪、四爪、五爪,晚期龙纹有衰老之态。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勺凸出。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文字装饰有回纹、百寿字、福字等。

清代瓷器纹饰: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瓷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缛。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皴,并加皴点,古装仕女高髻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体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根据款识鉴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在民窑器上有图记款,吉祥语款,私家人名款。款字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有篆书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为主,亦有极少数为单行横款、环形款、竖款。一般格式为“大明××年制”,隆庆时期多为“大明隆庆年造”,书写位置,一般写于器足底面口沿或器身上。所有青花书写的款字、色调都较深沉、无飘浮感。

清代瓷器款识:景德镇宫窑多署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根据底足鉴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底足:器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圄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

清代瓷器底足: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锹背形足等

根据釉面鉴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釉面: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品种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这种白中闪青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器口及足边微有垂釉痕迹。

清代瓷器釉面: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稍面细白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轴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明清瓷器上的植物纹


明清时期,文人画占据绘画主流,文人绘画时强调画家的主观创造,个体意识较浓,喜欢以物喻人,以物咏志,因此对瓷器绘画有巨大影响。作为一种图案,瓷器绘画中既有纯粹装饰意味的植物纹样,也有借鉴文人画以物喻人、以物明志的植物纹样,如松竹梅、梅兰竹菊等等。

岁寒三友

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备受文人推崇,是文人画钟爱的题材。

① 清乾青花松竹纹盘口瓶

② 清罗天池松树竹石图轴

松,为常绿乔木,百木之长,经冬而不凋,多比喻坚贞高洁的节操。

① 清乾隆 青花竹石纹碗

② 清赵焞夫 竹石图轴

竹,多年生常绿植物,清高而有节,性坚韧,宁折不屈,开怀大度。

梅,为落叶乔木,花朵早春先叶开放,耐寒开花。

这三种植物组成的岁寒三友图常被用于文人画中象征君子的高凤亮节。明代瓷绘上松竹梅常与洞石栏杆构成庭园景致,清代瓷绘松竹梅纹比较喜欢刻意追求写实效果。

四君子

梅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也是文人极喜爱的植物,明清两代瓷器当中也大量绘制该主题。竹和梅的寓意,上面已经提到。

兰花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居幽处而香气素淡,象征着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菊花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为世外隐士。菊花作为士人人格的象征,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征。

植物纹的流行跟社会主流风气关系很大。明代是我国发展的集大成时期,植物的题材非常丰富。清代瓷器中的植物纹样也非常广泛,自然界中有的植物几乎在瓷器上都有所反映,加上绘画技巧进一步成熟,以及瓷器胎釉更加洁白细腻,使得瓷器上的纹饰衬托的更加精致与生动,达到了明代无法企及的高峰,极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形成了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可以说,清代是我国瓷器植物纹表现装饰的黄金时代。

结语

明清瓷器是我国瓷器装饰艺术的两大高峰,我们在欣赏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时候,既要注意整个瓷器装饰艺术的发展脉络,也要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风尚,才能深入理解瓷器艺术的深刻内涵。

明清两代三多纹瓷器特点及价格


在明清时期的瓷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植物纹饰,其中最多的就是佛手、桃子、石榴这三种水果,寓意分别是多福、多寿、多子,因而三多纹也被称为是三果纹。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果纹其实是石榴、蟠桃以及荔枝的纹饰总称,不管是哪一种,寓意都是非常好的。

明清两代三多纹瓷器构图结构非常稳定,有的是单纯的三果,有的是折枝的三国,还有一些为散点式布局,所以看起来非常有趣味。除了这几种样式之外,明清两代三多纹瓷器中还有一些是四季花果,不过,四季花果不在此类当中,因而比较少见。另外,明代的三果纹瓷器也比较少见,但明代宣德官窑烧制的三果纹瓷器倒是不少,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所以,现代拍卖会中,看到最多的就是明宣德三果纹瓷器。

明代三多纹瓷器中,早期的三多纹瓷器仅有永乐官窑瓷器,其他窑口并无烧制。这时候的三多纹瓷器都是以折枝的形式存在的,构图大方,描绘十分精细,细腻之感丰富。

明代宣德时期的三果纹具有釉里红特点,这是明朝首创,也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据了解,釉里红三果纹是以铜红釉涂抹三果纹饰,经过高温烧制之后形成,白釉中带有青涩,红釉颜色更加艳丽。瓷器的外壁上绘有石榴、柿子、桃子三种水果,布局稀疏,釉边带有浅青绿晕。

这种三多纹瓷器虽然没有精工细描,但是红白相衬,别有一番韵味。这个时期的三多纹对后世影响很大,几乎成为后世烧制的一种参考模型。清代装饰的三多纹瓷器有传统之作,也有创新之举,其中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多。

康熙时期的三多纹瓷器既有釉里红的特点,又有层次变化,创新之举让这种瓷器变得更有韵味。到了雍正时期,这种纹饰的瓷器数量多了不少,品种也从一开始的釉里红发展到青花釉里红、斗彩釉里红、青花等,绘画非常精致,工艺也十分精湛。雍正时期的三多纹瓷器色泽淡雅,粉彩与斗彩的结合使其色彩深浅不一,形成一色多变的特点。

乾隆时期的三多纹瓷器比较常见,多彩、粉彩、青花品种众多,这时候的三多纹瓷器色泽艳丽,灵动非常。再加上雍正时期奠定的基础,乾隆朝的三多纹瓷器更加出色,而且层次感更强。不过,乾隆时期的青花三多纹因为过于追求宣德时期的韵味,导致其缺乏灵动,十分刻板。不过即使如此,依然算得上是乾隆官窑里的精品存在。

怎么借助元代纪年款对瓷器进行断代?


主要见于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耀州窑、定窑瓷器上。既有彩书、墨书款,又有刻划款。常落款于外底、颈、肩、腹部等处,位置不固定。

如广东遂溪窑出土碗模外壁刻有“大德六年”款。元紫金釉贴花牡丹纹三足炉外底刻有“大德七年制”款。元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盘上落有“大德八年”款。元定窑刻划花鱼纹盘外底刻“至元八年制公用”款,前五字直书,后二字横书。元代白釉瓶上落有“大元国至元十九年九月十四日记耳”款。陕西铜川立地坡古窑址出土的残瓷片上刻有“至元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款。山西琉璃龙莲花香炉上刻有“至大元年午汾阳琉璃寺诏伍塘城造”款。湖南衡东麻园窑址出土擂棒残器上刻有“延佑四年”款。元代磁州窑白瓷枕的外底有墨书“至治二年前五月十五造磁齐居(君)仁”款。元龙泉窑青花瓷大花瓶上刻有“泰定四年丁卯岁仲伙吉日谨题”款。1979年江西丰城县征集的出土于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上有青花料楷书“后至元戊寅五月二十三日”款;同时征集的出土于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塔式盖罐颈部有一周青花楷书款为“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收藏于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颈部有青花料楷书“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款。元磁州窑白釉褐花罐外壁釉下有褐彩书写的“至正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款。另外,元代瓷器上还有一种不书年号的干支纪年款,例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土的钧窑双耳兽足炉上落有“乙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款。

怎么鉴别民国瓷器?


怎么鉴别民国瓷器?

民国瓷器是1911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内烧制的瓷器的总称。在这38年内,江西景德镇仍然是中国的制瓷中心。民国建立后,专为皇室烧制瓷器的景德镇御窑厂停办,为了生计,一些制作瓷器的名匠高手流落到民间,在百业萧条、唯有古玩行业兴旺的背景下,为中国的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民国虽不足40年,但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生产几乎遍及全国,烧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瓷器,其中比较精致的有洪宪瓷、新粉彩瓷、仿古瓷以及一些书堂款的瓷器。

民国初年景德镇所制瓷器中不乏精品,而洪宪瓷更是光彩夺目,堪称这一时期的官窑瓷。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活动的需要,命郭葆昌为陶务署监督,赴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郭葆昌到景德镇时袁世凯尚未称帝,最初即按袁世凯在中南海的寓所居仁堂的称谓先烧“居仁堂制”款瓷器。居仁堂即清代慈禧太后修建的海晏堂。“居仁堂制”款瓷器是郭葆昌邀集了清朝御窑厂的各路高手,由著名陶瓷家鄢儒珍负责,以雍正、乾隆朝最优秀的粉彩、珐琅彩为蓝本,制作的一批高质瓷器。同时郭葆昌在景德镇利用职权也为自己烧制了一些同类器,这些瓷器和“居仁堂制”款作品统称为“洪宪瓷”,其胎质白润,绘画细腻,色彩清淡,玲珑轻巧。

目前所能见到的传世洪宪瓷中有书“洪宪年制”和“洪宪御制”款的器物,它们都是民国时期古董市场泛滥,为迎合收藏者猎奇的心理,一些瓷商、高匠烧造出来的,主要是粉彩、珐琅彩碗、盘、瓶一类作品,有的很精美,有的水平很差。因为据郭葆昌本人透露,未曾烧过带“洪宪”款的瓷器。当时袁世凯称帝总共只有83天,全国反袁之势日盛,郭葆昌在遥远的景德镇根本来不及烧制署款为“洪宪”的瓷器,帝制政权就已被声势浩大的革命洪流冲垮了。

新粉彩瓷是民国瓷中的一大亮点。其画师都出身艺匠,以工见长,作品浓艳俏丽,更符合市民的欣赏习惯。新粉彩在传统的基础上,把书、画、诗、文发挥到了极致,与传统粉彩相比,在造型、线条、色彩、光彩、意境等方面,吸收了近代画的技法,实现了“瓷”与“画”的完美结合。新粉彩的全盛时期是在1912年至1940年间,其代表为第一代新粉彩画师潘匋宇和汪晓棠。潘匋宇民国初年曾任江西省立甲种窑业学校图画教员。汪晓棠曾为袁世凯画过洪宪瓷,与潘匋宇同为民国初年的新粉彩大师。第二代新粉彩画师是“珠山八友”。

珠山系景德镇市中心的一个小丘,是前清御窑厂所在地。1928年瓷板画开始流行,为了便于接受订货,在王琦倡导下8位画师成立月圆会,称为“珠山八友”,前后共10位画师参加,分别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和刘雨岑。第三代新粉彩画师活跃于30年代以后,有的到五六十年代仍在创作,大多师承珠山八友,有方云峰、刘希任、万云岩、汪小亭、张沛轩、王锡良等人。这几代画师以瓷当纸,作品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等,笔法、墨韵、色彩极为精妙,加上题款、印章,构成了完整的绘画作品,恰好当时流行绘瓷名家个人用印,因而留下一批艺术个性非常强烈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在当时就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

各种仿古瓷是这一时期的又一看点。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景德镇的仿古瓷红极一时,所仿古瓷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广,从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隋、唐、五代的白瓷,到宋代汝、官、哥、定、钧窑瓷,以及元、明、清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瓷等等,其中清雍正、乾隆两朝的彩绘瓷器是最为热门的仿制对象。因为没有了官方限制,民国仿古瓷中随意书写明清两代纪年款的瓷器大量出现,而且有的款识仿写得惟妙惟肖,不仔细分辨,一般是看不出来的。世界上很多博物馆都把这些民国仿品看作清代官窑瓷,这在无意中抬高了民国瓷的档次。此外,署“静远堂制”款的瓷器,为徐世昌所定制,专门摹仿清代雍正瓷器釉面精细的特点,其风格大体与“居仁堂”款器物相同。署“延庆楼”款的,为曹锟定烧的瓷器,以北京中南海延庆楼为名,品种较少。

随着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一路走高,民国瓷在近几年的拍卖会上也表现出强势,日益受到国内藏家重视,甚至超过了晚清官窑精品瓷。民国瓷器精品之所以被逐渐看好,是因为无论从烧造技术上,还是图案设计、绘画技法上,它都不亚于晚清官窑瓷器,加之民国距今也不过百年,有不少仿品也完全可以和清三代官窑媲美,这些都为民国瓷的收藏和升值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怎么借助牡丹纹特点鉴别明清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怎么借助牡丹纹特点鉴别明清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清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