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欧诺神瓷砖 > 导航 >

心醉神迷青花花

心醉神迷青花花

欧诺神瓷砖 诺神诺瓷砖 古代青瓷器

2020-05-19

欧诺神瓷砖。

20年前与青花瓷片一次偶然的邂逅,使我对青花纹饰画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收藏界对青花瓷的研究重在釉色、器形、胎质、窑口和断代,而对解读纹饰画意似乎重视不足,我就从文学创作的平台“趁虚而入”,迷上了“青花花”。

婴戏图

画的是儿戏,实则非同儿戏

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画中,婴戏图(或称童戏图)占的比重很大。婴戏图画的是小儿玩游戏。若要给其分类,我以为主要分两类:一是纯粹的游戏,二是带有一定隐喻性质的游戏。纯粹的游戏比较好识别,诸如放风筝、武术等,隐喻性质的游戏则要作一番解读了。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官本位的社会,人们追逐的就是读书做官、加官晋爵,当“人上人”。是一片明成化年间的青花瓷片,瓷友均认为所画为“破缸救友”,说的是北宋司马光少年时砸破水缸救出溺水同伴的故事。但细细看来,此图缸中并无溺水孩童,也没有人砸缸。我以为此图其实具有隐喻性质,叫做“戏鱼于盆”。为什么要戏鱼,因为鱼跳过龙门就成了龙。从画上小孩双手伸入盆内,旁边有一楼阁状建筑(龙门),可见图画演绎的是“鱼龙变化”。是一只清康熙年间的青花盖碗,画着四幅婴戏图,分别是放风筝、玩纸风车、抢帽子和钓螃蟹。其中后两幅画即具有隐喻性质,抢帽子抢的是“乌纱帽”,其含意一目了然;钓螃蟹,画着一个小孩提着荷花灯在捉螃蟹。荷花灯象征着光明、清廉(青莲),螃蟹则是“横行霸道”的贪官的写照,正大光明的官去捕捉“横行居士”,该图要表现的思想是非常政治化的。为一片明代晚期的残瓷片,画着两个小孩在下围棋,围棋盘上只有三块圆棋子,我认为这决不是简单的对弈,而是在演示“三元(圆)及第(地)”:把三块圆石头放在棋盘上,就象征着科举连过三关,中了状元。再看空中有三只飞舞的蜜蜂,“蜂”是“封”的谐音,这幅婴戏图最终可解释为:即将“三元及第”,“封官晋爵”。

从孩子们的游戏中可折射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心态,即望子成龙,光宗耀祖。为了达到此目的,社会和家庭联手对孩子施压。我有一片康熙年间的青花瓷片,画面是一位教师或家长模样的人,拿着一本书让孩子背,书桌上有一把戒尺,看来孩子若背不出来,少不了一顿打。《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师长对学生体罚在封建社会是天经地义的事。一边是做“人上人”的仕途诱惑,一边是师长的严加管教,孩子只有服从的份儿,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浪漫天真、放纵童心?由此可见,有些“婴戏图”实在非同“儿戏”!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美得让人心醉 青花瓷中的“编钟”


2008年CCTV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以委婉清雅的旋律将人们带到轻烟薄雾的梦境,青花瓷的确美得让人心醉。

青花瓷源于唐代,元明时期已相当成熟,至清朝康、雍、乾三代时更是登峰造极。古玩行里有“一瓶、二罐、三盘、四碗”之说,意为材质、工艺、年代都相同的瓷器因器型、功能的差异而价值也不同,瓶、罐等立器的价值要高于盘、碗等趴器,而在所有的器皿中供器的档次是最高的,因为供器是摆在庙宇或高堂的佛龛前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圣物。近日,笔者有幸在古玩鉴定家关海森先生的鉴古沙龙里见到了一套清代青花五供。

这套青花五供由一香炉、二花觚、二烛台组成,香炉净高50厘米,烛台高52厘米,花觚高46厘米,器型高大宏伟,五件供器一字排开,气势非常壮观。五件供器均采用分体工艺烧造。花觚敞口长颈,束腰丰臀;烛台胸部围有一承盘,形制敦厚凝重。这套五供整体造型端庄气派,纹饰繁华精美,青花发色艳丽,在器物表面采用清代绘画中典型的写实技法绘有博古杂宝图,内容有百宝箱、暗八仙、棋琴书画、文房四宝、宝瓶鼎炉、松竹梅兰等,仅摆放各式宝物典型明清风格的几案就有数十种之多,荟萃了中国古代道教、佛教中的多种吉祥图案、符号。这些图案布局疏密有致,五件供器上的吉祥图案将近上千幅,可谓工程浩大。

关海森先生说这是一套从海外回流的珍品,明清时期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王室宫廷常常从中国定烧各式精美的陶瓷,从乾隆开始在这些国家盛行一种专门为中国陶瓷镶配金属边口的工艺,既能保护珍贵的瓷器,又增加了美感。这种工艺在中国宋代定窑、湖田窑等一些薄胎瓷器上常用,到明清时瓷器上已不多见。

这套五供中造型最为奇特的当数居中的香炉,香炉分盖、炉、座三节。炉盖有两枚镂空钱眼,一只张着嘴的麒麟昂首挺胸端坐盖顶,麒麟的口与炉身相通,如置一枚点燃的檀香于炉膛内,就会见到袅袅升起的烟雾中一只麒麟口吐祥云,意境非常优美。其实这是一尊熏香炉,炉身的双耳为瑞兽衔环,炉下有三只怒目圆睁的神兽口吐巨舌,三条巨舌恰为香炉的三足,炉膛壁底部用青花绘双蓝圈。底座由倒扣的三只镂空如意头与三只笔架山穿插组成,座盘正中绘“五蝠捧寿”青花图案。这尊香炉造型别致精美,设计极为巧妙,在存世的历代五供香炉中绝无仅有。在中国古代传统五供中,居中的香炉多为高耳无盖的三足鼎式炉,用来插柱式高香。而这套五供的金属镶口工艺与香炉独特的造型与功能恰好说明,这是专门为东南亚国家的王室宫廷或皇家寺庙定烧之物。

这套体积高大、造型奇特、纹饰繁华而且保存的品相如此完好的成套组器在海内外十分罕见,与这套青花五供完全相同的器物从未发现,堪称孤品。

“这是从狼群中抢来的宝贝!”关先生笑着回忆道,这套青花五供是几年前经香港回流的。能拥有如此难得一见的孤品是每个藏家梦寐以求的,当年有多位藏家盯上了这套五供。可有人对典型的中国纹饰搭配异域风格造型的器物感到奇怪;也有人认为如此硕大的器物保存的品相如此完美似乎不可能;还有人疑惑档次如此高的供器为何只见双蓝圈不见款识。对于大价位的古董每位藏家都是十分谨慎的。正当别的藏家犹豫不决、取舍难定时,关先生果断出击。如今这套青花五供成了关海森鉴古沙龙的镇店之宝,被文博界誉为古代青花瓷中的“编钟”。

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明)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

高38.5cm,口径9.0cm,足径23.5cm。

烛台为八方式,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烛插,下层为台座,两者均为束腰八方形,中层为连柱,形状如酒盅倒扣。通体青花装饰。烛插由上到下分别描绘蕉叶纹、回纹、变形莲瓣纹。连柱饰有锦纹及缠枝花纹。台座面饰海水纹和莲瓣纹各一周,外壁八面绘八组各式缠枝花卉。足内施白釉。底心无釉。

此八角烛台仿自阿拉伯铜器,结构复杂,装饰华美。绘制纹样使用的青料为进口钴料,即所谓的“苏泥勃青”,青花色泽浓艳,有晕散感。

烛台出现的历史很早,远在三国、两晋时期,随着制瓷工艺的发展,瓷烛台随之出现,如三国时的羊形烛台、两晋时的骑兽人烛台等。南北朝时盛行莲花状烛台。隋、唐时的烛台底座刻划精美的花纹。到了明代盛行八方烛台,烛台上有的置蜡烛形插柱,造型美观大方,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哥釉青花花蝶纹盘赏析


哥釉青花瓷又称“碎纹素地青花”、“纹片釉青花”,是集纹片釉与青花工艺为一体的瓷彩。特点是青花彩瓷上罩以纹片釉,由于碎片纹很象哥窑釉的开片,故名“哥釉青花”。哥釉青花是在玉质般的哥釉上面描绘鲜艳、明亮的青花,使古典的青花与瓷胎互为衬托,极为美观。哥釉器青花纹饰一经推出,一时成为备受追捧的“香饽饽”。晚明至清代的哥釉青花被景德镇大窑、名窑纷纷仿制。在众多窑址中,一些为官烧制的青花瓷为与民间款以示不同,题“官”字以示区别,字体采用宋代常见的款识,也有些用浅刻纹,因此普遍出现小器大开片、大器小开片的哥釉瓷现象。

御藏国际近期征集到意见哥釉青花花蝶纹盘,这件瓷器的胎,釉色,器型,青花发色等均属上等,开片十分细密、自然,青花发色纯正,器型规整大气,形制秀美。盘敞口浅弧壁,圈足,盘内底绘青花花蝶纹饰,青花发色淡雅,纹饰生动形象,整体看上去经典雅致,器型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质朴古拙,刚中带柔,注重比例之间的协调、整体的统一,可以说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胎釉精良,抚之似玉,笔意细腻,点染深沉,颇获宣青神髓。敷设青花,匀净明亮,与纹饰上下辉映。其造型与此等釉彩相配,犹如天作之合,两者相得益彰。足底五个支钉痕迹明显。

哥釉青花瓷的魅力犹于在一片渴望滋润的土地上神灵般地降临了万物生灵。这或许寄托了古代陶瓷艺人向往天地人和、祈福大地的意识。正是这古老而朴素的艺术表现让哥釉青花瓷具备了独特的魅力,也烙印了一个古老而独特的瓷器符号,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元青花花卉纹戟耳衔环洗口瓶


这件元青花花卉纹戟耳衔环洗口瓶高26.3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9.2厘米

近二十年来,元青花赝品铺天盖地,而此件,“开门”的理由有三:一、纹饰朴实自在,无任何矫揉造作、喧哗之态;二、器口内的土沁、斑驳极为生动、流畅,完整地记录了出土之前数百年的生存环境;三、近百年来(传清末民国初时出土、民国时由杭州朱宏达收藏)的人间沧桑,于釉面上赫然在目。尤其是从瓶腹的易磨损处,可以认定釉面上的使用留痕合乎客观,是真实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伪造的。当然,此物的工艺手法和造型均显得十分古拙,其形制亦典雅,惟在元景德镇窑青白瓷和龙泉窑青瓷中有相类的戟耳瓶,这些,均属于鉴真上的间接理由。

再有,为什么说它是元青花,而不说它是明洪武朝青花,理由如下:一、该器颈部的蕉叶纹,叶与叶之间呈并拢型,其蕉叶的主脉,以浓笔的粗线条表示,此两种画法多见于元青花;而明初蕉叶纹的叶瓣,多为重叠状,叶与叶之间重叠,尤其是蕉叶的主脉,均予以留白,且无一例外。二、该器腹下的仰莲瓣纹呈分开状,叶与叶之间留有间隙,这为元青花特有。明初洪武时的莲瓣纹,已多数呈并拢型,即:莲瓣与莲瓣之间不留间隙,它们紧密相连,相互之间拥有一条共边。

中国青花花鸟装饰的产生与历史背景


8头荷花茶具-青花手工陶瓷茶具套装

中国青花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唐代开始出现青花瓷,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发展史。青花属于釉下彩,是我国烧造的三大釉下彩瓷之一,以氧化钻为主要着色剂。

青花花鸟画在景德镇陶瓷中应用较多,装饰中的笔墨情趣、人格寄托和独特的时空意识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在青花花鸟装饰发展过程中,湖南长沙窑做出了很大贡献。

湖南长沙窑在继承岳州窑彩釉技术基础上又自成系统,它的突出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装饰手法上改变了以往单一釉下褐彩绘画和褐斑点彩等手法,创造了釉下多彩绘画新工艺;二是突破了前期青花装饰题材主要以传统宗教、神话、几何纹等为主题的束缚,装饰内容趋于世俗化,转向从自然界取材,大量出现花鸟、鱼虫以及反映民俗风情的图案和诗歌文字装饰。打破了以往单调的程式化构图模式,画面显得更加自然、生动、活泼而富于变化。

长沙窑的青花手法多以写意笔法见长,纹饰但求生态,不拘小节。用笔娴熟,挥洒自如,色彩变化多端,构图简洁抽象,题材丰富多彩,画面清新朴实,线条自然流畅,极具中国绘画的笔墨韵味。这种绘画风格和装饰手法在元明以后的青花瓷器绘画艺术中大量应用。

长沙窑青花瓷主题装饰纹样中除了大员出现花草、飞禽走兽之类外,诗文题句、宗教以及异域色彩的图案也很常见。边饰多使用草叶、云气、水波纹等。其中以花鸟画为大宗,种类繁多,激情奔放,率真质朴,富有个性。带有大写意笔调的花草鱼虫、珍禽异兽、云气水波等装饰纹样与画风被后代模仿和传承下来。民窑青花瓷画上广泛流行的带有象征、寓意、谐音的吉祥纹饰以及文字诗词装饰手法起到重要借鉴作用,还为元、明、清时期瓷器成功发展釉下多彩装饰艺术开辟了道路。

纽约苏富比雍正青花花浇|两大故宫藏品比较


纽约苏富比秋拍「中国艺术珍品」场次,有一颇具异国之风的青花花浇,肩胫凸饰菊瓣纹,颇为独特。行方断代清雍正时期,估价US万 - 70万 (约RMB 327万 - 457万)。今回介绍此花浇,我们就特别让之与北京与台北故宫的同类藏品比较。

此器口微撇,置流,细长颈,扁圆腹,腹下渐收,底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北京故宫藏有同类器物,不论器形、纹饰都非常相近。

北京故宫(左),纽约苏富比(右)

北京故宫(左)所藏与此器比较

另外,其实北京故宫还有一件外形相似,但颈、肩安装曲形把手的青花花浇,则与台北所藏相似。

有把手的青花花浇,北京故宫(左),台北故宫(右)

四件器物均是侈口短流,直长颈,中段饰一凸棱,斜肩上下各起棱线三道,腹部削直作扁圆形,上下各模印仰覆菊瓣纹。如图中所见,四件花浇虽纹饰相近,但并非如出一彻。

左起北京故宫(有把手)、台北故宫、北京故宫、纽约苏富比

由上至下,北京故宫(有把手)、台北故宫、北京故宫、纽约苏富比

四器高度亦不一样,此器高25.5cm;台北故宫的高31cm;北京故宫有把手的则只有20.6cm。而且器形亦稍有不同,北京所藏有把手花浇颈身较粗,把手部分亦比台北的粗大。

荷兰德尔夫特(Delft)陶瓷

此类器物曾被视为是源自唐朝凤首瓶一类的作品,但对照十七世纪荷兰德尔夫特(Delft)陶瓷,亦能从中发现与之相似的器形,故也可视为十八世纪中西交流意象下的产品。亦因如此,纹饰器形有别于常见中国青花,异国风情颇甚。

清雍正 青花菊瓣花浇《大清雍正年制》款

拍品编号:19

高度:25.5cm

纳高(Nagel)拍卖公司,德国斯图加特,2004年11月12日,编号1570

欧洲私人收藏(传)

纳高(Nagel)拍卖公司,德国斯图加特,2010年11月5日,编号1239

估价:US0,000 - 700,000

拍卖详情

拍卖行:纽约苏富比

拍卖场次:中国艺术珍品

预展时间:

2017/9/8|10am - 5pm

2017/9/9|10am - 6pm

2017/9/10 - 12|10am - 5pm

拍卖时间:

2017/9/13|10am(拍品1-114号)

2017/9/13|2pm(拍品115-255号)

窑神林炳


窑神林炳

林炳北宋·德化县人,鸡笼窑(龙窑的前身)发明人。

北宋时期,德化县的陶瓷业已相当发达,“村南村北春雨晴,东家西家地碓声”,描绘的就是当时德化县陶瓷作坊遍布乡里的情景。宋·哲宗年间,为了弥补国库亏空,朝廷调整了贸易政策,规定“凡购买外国货,均以帛、绸、瓷、漆等特产博易,不用金、银、铜币”,全国的陶瓷出口因此猛增。

德化县作为陶瓷主要生产地之一,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虽然瓷窑遍布,但由于当时的瓷窑都是平顶方形、容量很小的小窑,难以大批量生产,远远不能满足陶瓷出口的需求。烧制技术的落后,制约了德化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林炳应时而生,他设计发明的圆拱形大窑炉(亦称鸡笼窑)不仅容量扩大了十几倍,还由于设计了烟囱拔焰消烟,热度倍增,烧制出的瓷器更显得洁白、剔透。距离祖龙宫不远的屈斗宫古窑就是根据这种圆拱形大窑炉改进而成的。

关于林炳建成大型窑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林炳在进行窑炉改革时,高温窑火一冲便塌顶,屡试屡败。有一次,林炳再次倒塌的窑炉旁边,疲劳得不觉昏昏睡去。睡中梦见一位仙女翩翩而至,在他面前解开衣襟,对他示意地指一指败窑,又指一指自己的乳房,然后隐没在云雾之中。林炳醒来突然有所领悟,于是将窑房砌成乳房样的圆拱形大窑,两旁再砌小奶窑(亦称狮耳)护住主窑房,这样烧窑时就不再塌顶了,而且烧成的瓷器质优量多。后来,林炳又利用山坡地形,把几个窑房串连起来,既能充分利用热能,增加产量,又能使窑体更加牢固,也为此后演变发展成龙窑(亦称蛇目窑)奠定了基础。

传说的真伪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信的是林炳首创的大窑炉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林炳因此被朝廷敕封为“烧成革新先行”称号,指点林炳的仙女也被敕封为“玄女夫人”。一时间,林炳大名远播,各地纷纷学习他的建窑技艺。在当时泉州知府的授权下,德化开办了第一所瓷庠(类似于今天的陶瓷学校),由林炳亲自到瓷庠传授技艺,现场指导。当年的瓷庠就是现在的祖龙宫,这座不甚起眼的小瓷庠,影响了近千年来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瓷业发展。据日本有关陶瓷文献记载,宋代有一个叫加藤四郎的日本人来德化学陶艺,将砌鸡笼窑的技术带回日本,砌成“德化窑”,并尊奉林炳为“陶祖神”。

为感激玄女指点的恩德,瓷乡人按照林炳梦中的玄女英姿塑造了玄女像,建玄女宫奉祀。后来,林炳赴江西传艺,再也没回来过,最后积劳成疾,客死他乡。家乡人怀念他,便塑林炳像安放于玄女之右,尊为窑坊公。每逢农历五月十六日窑坊公诞辰之日,乡人依然不忘到祖龙宫奉祀一番,一则纪念林炳为光大瓷业所作的巨大贡献,二则祈愿自己在来年的陶瓷生产制作中能够顺利如意。

祖龙宫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六日,是祖龙宫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因为这一天是祖龙宫供奉的窑神(当地称之为窑坊公)林炳当年受朝廷敕封嘉奖的日子。林炳所处的年代距今已有九百余年了,时值北宋时期,德化县的陶瓷业已相当发达,“村南村北春雨晴、东家西家地碓声”描绘的就是当时德化县陶瓷作坊遍布乡里的情景。宋哲宗年间,为了弥补国库亏空,朝廷调整了贸易政策,规定“凡购买外国货,均以帛、绸、瓷、漆等特产博易,不用金、银、铜币”,全国的陶瓷出口因此猛增。

补充阅读:屈斗宫古窑址

浅谈当代景德镇陶瓷创作中青花花鸟的审美和创新


景德镇陶瓷国际知名,青花瓷更是享誉世界。景德镇青花瓷中山水花鸟的应用广泛,本文就来谈一下景德镇陶瓷创作中青花花鸟的审美和创新。

景德镇手绘鹌鹑青花陶瓷茶具套装 点击查看商品详情

青花花鸟装饰在陶瓷器物装饰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在人们审美多元化的今天,青花作为陶瓷艺术海洋里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花鸟题材在传统青花陶瓷艺术装饰基础上的更新与发展,不仅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创作方向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拓展,而且出现了“百花竞艳,万象并存”的态势,其全新的观念、奇特的创意、丰富的材料以及精湛的制作技艺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绘画形式。现代青花艺术装饰更加强调作品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作用,且艺术家用自己的设计理念,将更多新的内涵融入到陶瓷艺术作品之中。

当代青花艺术家更注重的是青花的写意性,一方面青花艺术瓷受中国写意画的影响,讲究严谨的构图,吸取中国画的笔情墨趣,以洒脱、自由、出神的形象结合诗、书、画的完整统一,从而创造出诗化般的意境,这就是历来陶瓷艺术家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是陶瓷装饰艺术不只是单纯追求诗、书、画的形式,而是为陶瓷装饰艺术寻找到新的艺术境界,从而使青花艺术瓷由表现性、工艺性,走向艺术的境界。如许多以花鸟画为题材的青花艺术瓷作品,它们虽然都是艺术家们从现实生活中摄取,提炼出来的一个形象,并由此来扦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作者的追求,让众人在联想中产生共鸣,这才是青花艺术瓷的真谛。如今还有综合装饰,它拓宽了青花装饰的路线,也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思维。现代青花花鸟题材通过奇巧的构图,对装饰题材的形象加以夸装、变型等艺术的处理,以文人画的笔情攘韵,充分表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人产生联想和艺术的享受。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心醉神迷青花花》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心醉神迷青花花》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欧诺神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