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闻”瓷知真假

“闻”瓷知真假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瓷砖造型

2020-05-20

瓷砖墙面。

鉴定陶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面对从未见过、文献上也未记载的奇异品种。但这不意味着陶瓷不可知。无论什么样高精尖、难以识别的陶瓷,最终将会被人们破解、认识,从而辨其真伪。

众所周知,医生诊病离不了“望、闻、问、切”。我觉得鉴定陶瓷除了运用“望”和“问”这两种手段以外,还应当运用“闻”这种手段。我这里所说的“闻”有别于医生诊病之“闻”,是用鼻子直接在陶瓷上闻,如果能闻到一种气味,那就要特别注意。

有的气味可以显示鉴定对象之真假。比如具有土腥味的陶瓷一般都真,像唐三彩之类,相反不具土腥味,只具土香味的陶器一般都假,像仿唐三彩之类的假出土陶器。又比如具有硫酸、高锰酸钾等酸味或胶水、烟熏、化学药水等等气味的陶瓷一般都假。我见过不少用高锰酸钾染红的假钧窑器,只要拿在手上,用鼻一闻,真假便知。发出古香味的陶瓷一般都较真,但真闻出这种古香味非一般人可以闻出来,要相当的嗅觉方能实现。

“闻”瓷这种方法看似荒诞神秘,实则客观存在。必须区分的是这种古香不是人为造作的土香,而是悠悠岁月散发出来的自然香。

总之,鉴定陶瓷除了“望”、“问”以外,还要“闻”方可“切”,还要通过其他方法综合判断,方可得出结论。当然,鉴定陶瓷时“闻”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惟一手段,对那些无气味的陶瓷,则另当别论,不在此列。

“闻”也包括听觉,用手或用物体敲击陶瓷,听其发出的声音,根据声音来辨别其真伪。古陶大多声音沙哑,仿品则清脆响亮。有些古瓷因瓷化程度高,胎骨坚硬密实,叩之会发出金属声,例如古吉州窑产品;赝品则相反,声音发“冷”、清脆不带沙哑。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真假“毛瓷”的鉴别技巧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毛瓷”绝大部分是赝品,而且一些赝品在销售时还出示了制作者个人签发的鉴定证书,因此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市场上的假“毛瓷”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用“7801”冒充“7501”。所谓“7801”是1978年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期间,陶研所为中南海烧制的一批瓷器。区分“7501”和“7801”可从下述两方面进行。

1.从品种着手。比如人们在拍卖会上见到的痰盂、大号茶杯、圆形烟灰缸、酒具等都是“7801”产品,“毛瓷”中没有这些产品。

2.比较它们的彩绘图案。首先“7501”画工严谨、细腻,“7801”画工粗糙。其次两者画法也有所不同,仅以2号釉下彩茶杯为例,观其梅花图案中向左伸展的梅枝,“7501”向上收笔,“7801”向下收笔,区别较为明显。又如“毛瓷”中的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碗和用白线勾出花头的技法在“7801”中是绝对没有的。再有“7501”的彩绘用料也比“7801”考究,无论是细度还是艳度前者都比后者好。

第二,利用制作“7501”时剩余白瓷胎进行“后加彩”。此种赝品均为釉上彩产品。由于釉上彩产品要经“高温釉烧”和“低温彩烧”两步完成,因此在完成第一步“高温釉烧”后,必然要将其中有质量问题的白瓷胎淘汰后再进行彩绘。“毛瓷”的质量要求极其严格,只有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达到特级和一级的白瓷胎才可进入后道彩绘工序,其余全部淘汰。

被淘汰下来的白瓷胎最初是入库封存,以后就陆续处理给内部职工。得到者又请人依葫芦画瓢仿造了一批,进而又仿造成“7501”。鉴定这类瓷器有一个最基本的要点,就是凡白瓷胎上有质量缺陷者,如黑点(铁点)、缩釉、吃烟、针孔、变形、橘釉等均为赝品。有的赝品为掩盖瓷胎上的质量缺陷,在彩绘过程中有意用桃花枝干等图案进行遮盖,须细观察才能看出。

第三,私窑新仿品。近两年,景德镇一些私营陶瓷厂看中“毛瓷”带来的丰厚利润,网罗人才研制仿品。这些新仿“毛瓷”无论是胎质、造型、色彩以及画工都不及“7501”。以“水点梅花”茶杯为例,图案中梅花的色彩真品鲜艳,仿品暗淡。这主要是由于彩绘用料的不同,真品是使用德国进口的金红料为主料,仿品使用的是国产料。杯盖造型也不同,真品造型挺拔端庄,做工考究,仿品造型显得绵软无力,做工粗糙。如果观其实物恐怕破绽就更多了。真品足圈四周胎壁较厚处略呈翠绿色,仿品则呈暗红色。这一方面说明仿品的烧成湿度和瓷化程度不及真品,另一方面也说明仿品所用陶瓷配料与真品存在差异由此可见,“毛瓷”这个特定时期的产物,自出世至今虽只有20多年的历史,要想仿造绝非易事。

瓷痴一瓷知史,一瓷鉴史


——记古瓷收藏者陈定喜一瓷知史,一瓷鉴史。

从古朴粗拙的绳纹陶片,到层层叠翠的冰裂纹片;从素雅纯净的青花瓷片,到莹润剔透的甜白釉片……他孜孜以求火与土的陶瓷艺术。

他,就是南充市古董收藏爱好者陈定喜。走进62岁的陈定喜老人的家,如同走进上下千年的陶瓷博物馆,与陈定喜老人交谈,如同翻开一部8000年历史的陶瓷艺术长卷。

陈定喜的古文化情结缘于家传的宋代瓷水缸坛。暑夏缸水清洌沁心,寒冬缸水暖似春阳。“也许是这缸水孕育我,我从小就爱古文化!”陈定喜指着厅内珍藏的水缸笑着告诉记者。

十年浩劫时期,南充大量文物遭到破坏,这是陈定喜老人心中抹之不去的痛。眼见西山脚下绵亘数里的十八道牌坊惨遭破坏,雕龙画凤,线条流畅的残垣断壁散落在荒草之间,陈定喜怆然涕下,悲从中来,决心收藏一直钟爱的古瓷,为保护南充文物尽绵薄之力。工作之余,他便背着口袋,拿着铲子,奔劳于川北地区的乡村院落、建筑工地,四处收集瓷片标本。1998年,在市二府街工地上,陈定喜给民工买烟、买水,白天与民工一起吃饭、劳动,将挖得的瓷片堆放在一块,晚上便将瓷片清理、分类、编号。突然,一内胎洁白坚硬外釉呈酱色的瓷片跃入陈定喜眼帘,这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竟是在中国陶瓷史上享有“千古绝唱”美誉的宋代紫定。“灿紫晶澈,如熟葡萄,璀璨可爱。”陈定喜喜不自胜,把玩于掌间,扣之清脆若滴,似与千年前的祖先对话,陈定喜为古

人精湛的制瓷工艺深深折服。“这片紫定标本和如今仅存的宋代白塔就可证明北宋时期南充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陈定喜朴实的话饱含了对川北热土朴实的情感。

作为我市收藏界的前辈,陈定喜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陶瓷文化知识、总结的鉴别经验教授给藏友。“单靠个人的收藏力量是不够的,要让更多的人参与收集、保护古文物!”他就是这样一位热衷收集古瓷标本的平凡老人。多年来,他收集历朝历代的瓷片数以万计,从4000多年前的朴素自然的绳纹沉泥瓦,到润泽如玉的金代月白釉,从沁人心脾的宋代刻花青瓷,到缤纷鲜明的明清彩瓷……历经泥沙掩埋、千年沧桑的瓷片生动记录着川北的繁荣与衰落,默默见证着陈定喜的不懈追求……

古瓷鉴定真假的方法


古瓷鉴定真假的方法,收藏热令古瓷器鉴定成为瓷器收藏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应地也有各种类型的鉴定机构应运而生,然而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而类似权威的国家鉴定委员会这种机构又从来不对民间鉴定,所以对于民间鉴定来说,也就没有所谓的最权威的鉴定机构。那么古瓷鉴定真假的方法呢?

古瓷鉴定真假,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器物烧造方法及成型工艺,烧成温度及使用燃料的不同,在器物上都会有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是辨伪的一个重要依据。

2、彩料:瓷器的彩料也因时代而异,不同时期瓷器所采用的颜料质地不一,制法也不同,因而呈色也有明显区别。如元代和明初青花瓷的钴是进口的青花料,颜色深重并有结晶斑点,而明肛中期的青花料是国产青料。

3、款识:瓷器款识是用来表明本身的制造年代,但后代多有仿造。不同时期的款识,有不同的书体笔法结构和书写位置及字数等。只要认真体会和对比款识笔法的每一细微之处,就不难辨出真伪。

4、胎釉:每一件器物,从其胎质和釉色中可以初步看出其生产年代及窑口。因不同窑口瓷器所用胎釉含的成分不同,故质地颜色有所不一。宣德时期瓷器,大件器物底部均无釉,露胎处常有“火石红斑”,胎色白中微带灰青,釉泡大而层次多,并有桔皮凹凸纹,清康熙、雍正时所仿的器物则无此特征。

5、纹饰:把握不同时代瓷器的装饰纹样和艺术风格,也是瓷器鉴别的一个重要方法。瓷器上的花纹装饰是随着人们的审美观的不断提高而改变,特别是瓷器作为人民生活中的必须品,纹饰题材来自于人们生活内容,所以时代特点很强。每一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龙是中国瓷器上常用的纹饰之一。各时期龙纹造型都有所不同。元代的龙细颈、鼓腹、瘦尾、三爪;时代的龙则长嘴、眼睛在头部同侧等。元代青花瓷器纹饰层次多,图案复杂,而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图案疏朗,这些都为辨别时提供依据。

6、造形:掌握历代瓷器的造型特点及发展演变规律,是辨别瓷器真伪的关健。原始青瓷造型多同青铜器、三国两晋时期瓷器造型由粗矮向瘦长发展,唐代瓷器造型浑厚饱满,宋代造型修长轻盈,元代瓷器造型厚重粗犷,明代造型秀丽古朴,清代瓷器造形制作精美。即使是同一品种,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反应在器物造型处理上也有所不同。例如明代中期的瓶、罐、壶等器物,在腹部都有接胎痕迹,用手抚摸器物腹部感觉非常清楚,而清代以后的同类器物这种特征就很少。后代伪作品因制作过于精细,而忽视这一点,所以这一特点也可作为辨别真伪的一个依据。

【陶瓷文化】真假“毛瓷”的鉴别技巧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毛瓷”绝大部分是赝品,而且一些赝品在销售时还出示了制作者个人签发的鉴定证书,因此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市场上的假“毛瓷”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用“7801”冒充“7501”。所谓“7801”是1978年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期间,陶研所为中南海烧制的一批瓷器。区分“7501”和“7801”可从下述两方面进行。

1.从品种着手。比如人们在拍卖会上见到的痰盂、大号茶杯、圆形烟灰缸、酒具等都是“7801”产品,“毛瓷”中没有这些产品。

2.比较它们的彩绘图案。首先“7501”画工严谨、细腻,“7801”画工粗糙。其次两者画法也有所不同,仅以2号釉下彩茶杯为例,观其梅花图案中向左伸展的梅枝,“7501”向上收笔,“7801”向下收笔,区别较为明显。又如“毛瓷”中的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碗和用白线勾出花头的技法在“7801”中是绝对没有的。再有“7501”的彩绘用料也比“7801”考究,无论是细度还是艳度前者都比后者好。

第二,利用制作“7501”时剩余白瓷胎进行“后加彩”。此种赝品均为釉上彩产品。由于釉上彩产品要经“高温釉烧”和“低温彩烧”两步完成,因此在完成第一步“高温釉烧”后,必然要将其中有质量问题的白瓷胎淘汰后再进行彩绘。“毛瓷”的质量要求极其严格,只有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达到特级和一级的白瓷胎才可进入后道彩绘工序,其余全部淘汰。

被淘汰下来的白瓷胎最初是入库封存,以后就陆续处理给内部职工。得到者又请人依葫芦画瓢仿造了一批,进而又仿造成“7501”。鉴定这类瓷器有一个最基本的要点,就是凡白瓷胎上有质量缺陷者,如黑点(铁点)、针孔、缩釉、吃烟、变形、橘釉等均为赝品。有的赝品为掩盖瓷胎上的质量缺陷,在彩绘过程中有意用桃花枝干等图案进行遮盖,须细观察才能看出。

第三,私窑新仿品。近两年,景德镇一些私营陶瓷厂看中“毛瓷”带来的丰厚利润,网罗人才研制仿品。这些新仿“毛瓷”无论是胎质、造型、色彩以及画工都不及“7501”。以“水点梅花”茶杯为例,图案中梅花的色彩真品鲜艳,仿品暗淡。这主要是由于彩绘用料的不同,真品是使用德国进口的金红料为主料,仿品使用的是国产料。杯盖造型也不同,真品造型挺拔端庄,做工考究,仿品造型显得绵软无力,做工粗糙。如果观其实物恐怕破绽就更多了。真品足圈四周胎壁较厚处略呈翠绿色,仿品则呈暗红色。这一方面说明仿品的烧成湿度和瓷化程度不及真品,另一方面也说明仿品所用陶瓷配料与真品存在差异由此可见,“毛瓷”这个特定时期的产物,自出世至今虽只有20多年的历史,要想仿造绝非易事。

一叶知秋老窑瓷


在瓷器收藏中,常将元代及元代以前的瓷器称之为老窑瓷器。当今仿器赝品遍地开花,老窑瓷器也是重灾区,不能幸免。如何鉴别老窑瓷器的真伪,光看书本不行,光走地摊也不行,而进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橱窗看藏品,不能上手是最大的遗憾。如找到标本,一叶知秋,定能感悟老窑瓷器的胎、釉、做工、神韵之所在。

目前市场上晋瓷仿品很多,不少收藏爱好者因为太迷信完整品,对此又没有多少研究,常走眼吃药。图1为晋代越窑蛙形水盂标本,当时在胎上刻划用的是竹制工具,并排刻划的线,不是粗细一致、整齐划一的。体味那刀工,有点高古玉器上刀工的感觉。因当时古人制作时,是当作日用品,并没有将它当作艺术品,故老窑瓷器常透出古拙率真之气。

晋代飞鸟洗仿品不少,只能仿其形,釉色基本没有浓淡深浅之变化。塑的鸟拙笨,是死的,鸟身上刻划的线条呆板无力。图2是晋飞鸟洗中的飞鸟,笔者得到后,请玉工将残洗切掉,成为不错的标本。如将它装在晋代水洗上,还能蒙人。晋飞鸟洗真品中的鸟古拙率真、活灵活现,鸟身上刻划线条有力,粗细不一。釉面光泽内敛,釉色深浅而富有变化。真品见过了,上过手了,体会深了,自然可识别假货。

南朝青瓷虎子标本,器型硕大,胎厚、青绿釉开片。虎身为非两爿合模,手工打制筒身,再接虎头,之后堆塑,虎眼耳鼻等细部及提梁把,那充满张力的刻划线条、生动的虎眼耳鼻细部特征,非当今仿者所能及。从这标本中,我们能从其神韵、手捏贴塑的做工及土沁中,体会出真品的无穷魅力。

南宋湖田窑龟荷影青碗标本。碗外浮雕莲瓣,像一朵盛开的荷花。碗内荷叶筋脉分明,龟伏莲荷碗心。龟虽小,却制作精细,生动传神。此碗泡茶盛汤,如观池塘龟伏莲荷。至少说明龟在宋代乃为吉祥之物。到目前为止,南宋湖田窑龟荷影青碗尚未出现仿品,原因有二:一是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搞不好弄巧成拙。二是龟在当今已作贬意,仿出来市场不看好。

据说宋代绿定没有发现完整器,就绿定标本也就发现几片。古玩市场上和收藏爱好者常有“宋绿定”整器出现,一时也蒙了不少人。

看白瓷双系壶知元瓷时代特征


元代(1271~1368年)一朝只有90多年,但在瓷器发展史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宋、金时代的各地主要瓷窑到了元代后期,都成了强弩之末,而真正代表瓷器生产时代特点的是江西景德镇。从传世及出土的瓷器看,元代景德镇除了继续生产青白瓷、白瓷和黑釉瓷以外,新品种有卵白釉(枢府)瓷、青花瓷、釉里红瓷和红釉、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以及孔雀绿等低温颜色釉瓷。特别是青花瓷和高温颜色釉瓷的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明代瓷都景德镇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蒋祈《陶记》载:“景德镇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据此我们所知,元代一变宋瓷尚青为尚白,这和元代蒙古人的时尚风俗有关,据说“蒙古”之意为“银”,与女真之称“金”者相对,蒙古人因此崇尚银之白色,至今蒙人向贵宾献的哈达为白色,内蒙古的白银制作工艺至今仍历久兴盛不衰,以至于汉族的祭祀礼节亦有“白喜事”之说。白瓷还是后世祭祖庙器的祖本。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出现的,而青白瓷是因宋人崇尚青白玉的缘故,俗称“假玉器”。青瓷、白瓷、青白瓷三者之间的递衍关系,见宋应星《天工开物》:“凡饶镇白瓷釉,用小港嘴泥浆和桃竹叶灰调成,似清泔汁。”又《南窑笔记》:“灰多则釉色青,灰少则釉白,……盖釉之青白不同者,在灰之添减之多寡。”由此可知,白瓷釉料与添加含钙的植物炭灰有关,而不全是氧化铁还原之故。《中国陶瓷史》言,元代“卵白釉含钙量低,约为5%”。综上所述,色白微青,呈乳浊失透状的卵白(枢府)釉,应为胎釉料中低铁、低钙元素而产生的。

元代瓷器不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在造型上一改宋代轻巧、挺拔的风格,而变得厚重饱满,多棱(脊)多角,附耳带系,扁形连座,铺道含环,雕塑堆贴等,不如宋代那样线条简洁流畅。在具体细节上,如圈足外撇、足壁厚实、足跟平切、足内无釉、底心乳钉状突起(鸡心点),有明显旋纹,有的可见火石窑红和粘沙现象。这些都是元瓷较普遍的特征。这件元代白瓷双系壶(见图片、缺盖),高14.5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7.8厘米,侈口,短颈,圆鼓腹、贴圆管状双系和斜直短流,与流相对称处粘有仅可容食指穿过的宽扁带状小曲柄,壶内无釉,见往外之流孔为单孔,壶外施白釉不及底,露胎处见竹篾片刮削痕以及横向墨书“至大三年六月日置”及花押。宽浅圈足无釉,见粗松白胎,圈足内竖向墨书“江店”两字。该壶应为店主人于1310年购进的酒、茶具,虽为日常生活器皿,但具有确切年号款铭的元代瓷器较为少见,可作为珍稀的元瓷研究的实物佐证。

陶瓷文化:真假邢窑白瓷鉴定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窑址位于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烧造年代距今较远,其工艺特点并不像明清瓷器那样为人们所熟悉。近日,邢窑爱好者,资深藏友“邢窑翰林斋”在盛世收藏论坛发表帖子总结了邢窑的部分鉴别要点,文章简短精炼,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邢窑遗址考古发现至今已有三十年,三十年来真假邢窑白瓷共生。怎样进行邢窑真伪鉴别:

第一,目前在市场见到赝品邢窑白瓷,工艺粗糙,不具备邢窑工匠高超的技艺,技术低劣,修坯不精,造型也没有真品的十分之一;真品邢窑做得端庄规矩、精美,棱角分明,刀切斧断,干净利索。

第二,现在一些小作坊用现代手段加工制作,烧制瓷器燃料是煤、煤气,或是用电烧制,也有用柴烧制的,但白瓷白度过高,胎质极为精细,总有一种新的感觉,缺乏真品所具备的韵味。

唐代邢窑白瓷质地再优良,工艺再先进,也是有时代的局限性。而邢窑白瓷一般都是用柴烧制,窑炉不是很大,很多白瓷中泛青,在积釉处闪有水绿色,这也是辨别新、老邢窑白瓷的手段之一。

第三,仿制邢窑白瓷由于加工时间短,密度不够,手感不好,有发飘之感、也有的极为沉重,有坠手之感。坯体和釉的结合掌握不好,造成坯体和釉收缩不一致,产生裂釉现象;而真品邢窑白瓷轻盈精致,手感适中,轻重适宜,舒服顺眼。

第四,赝品釉层稀薄,白度高,洁白光亮。白中不泛青,而是白中泛灰。上个周日外地人拿假邢窑白瓷碗在市场出售,该碗釉色极为光亮,玉璧底,胎、釉白里泛灰色;唐代邢窑白瓷釉质细,釉光莹润,色调偏冷。正如唐人陆羽所说的那样:“邢瓷类银”。的确如此,邢窑白瓷是如银似雪。

第五,唐代邢窑白瓷款识:邢窑白瓷款识常见的有“翰林”、“盈”字款等。阴刻款识较多。目前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最初资料表明“翰林”款一般都刻在罐底部,俗称翰林罐。而“盈”字款一般都刻在碗底。但在这三十年里,通过挖掘和出土发现,“盈”字款刻在罐子、执壶及其它器物上的也不少。因此,目前也称呼“盈”字罐、“盈”字执壶等。而“翰林”款刻在碗上也有两例,一例是在网上看到刻写有“翰林”款邢窑白瓷碗;另一例就是笔者也收藏到一件邢窑白瓷玉璧底碗,“翰林”二字刻写在玉璧底中部。

第六,款识辩伪:唐代邢窑白瓷翰林、盈字款,均是在器物成型后、烧成前刻划于器物外底部,字体清晰,笔画遒劲,当由具备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陶工所刻划。“翰林”二字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竖着刻写;而“盈”款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赝品邢窑白瓷刻款,字体呆板拘谨。

目前在邢台有几家在生产邢窑白瓷产品,那只是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使用的原材料基本都是景德镇瓷土,制作的白瓷,胎极为细腻,釉色发青,不是纯白的那种白,而是白里透青,青中透白,是十足的影青瓷。外地仿制邢窑白瓷的比比皆是,只是胎釉比本地仿制的要白,但工艺不及本地制作的工艺品质量高。

陶瓷文化:真假卢舍那大瓷佛


景德镇早在元明时就能作瓷器人像雕塑,尤以雕造神像著名,至今在四川峨眉山脚的寺内,还保留了一尊明时景德镇烧造的卢舍那大瓷佛,高2.47公尺。据说,慈禧太后“垂廉听政”期间,有个外国传教士巴登,以传教为名,四处收集中国制瓷技术情报和古瓷。一天他来到一个大寺庙内,看到佛里有一尊制得很好的瓷观音。釉色晶莹,绿衣披体,拿起一看,还是明代的精品。他趁老僧不在之机,拿出钱袋要向小和尚买这尊观音。小和尚不肯,他又趁小和尚走开的时候偷了这尊瓷像。老和尚回来后急得要命。

正在此时,仿古制瓷名家周小泉来到这里,知道此事后说,不要紧,我看到过你这里的观音是,我想法给你们要回来。几天之后,周小泉来到巴登的教堂,说为他送宝来。说着拿出一尊瓷观音给巴登看,巴登吓了一跳,怎么与自己的一模一样呢,赶忙拿出来与之相比,确实一样。就向他要卖多少钱,周小泉故意抬高价格。巴登不要。周小泉就趁他不注意时,拿走了寻尊真观音,仿古瓷却留在巴登手里。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闻”瓷知真假》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闻”瓷知真假》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