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中国云南古代瓷器 > 导航 >

中国第一本介绍云南紫陶的专业书籍――《云南建水紫陶》

中国第一本介绍云南紫陶的专业书籍――《云南建水紫陶》

中国云南古代瓷器 陶意瓷砖 古代瓷器的介绍

2020-05-20

中国云南古代瓷器。

云南网讯由马行云编著的《云南建水紫陶》于近日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云南出版集团打造“中国四大名陶―紫陶”的第一本专业书籍;是中国第一本系统介绍云南建水紫陶历史、文化、工艺、名家、作品的专业书籍(精装本、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98917号),现已在全国新华书店正式开始发行。

《云南建水紫陶》由蓝嘉澍(云南省紫陶专家)、王迎新、(昆明《大观周刊》资深记者、云南晋洱茶专家)、许儒慧(云南省紫陶专家)三人作序,分别从紫陶的价值、独特性以及“紫陶”一词的由来和其历史来阐述。全书共分:云南建水紫陶的历史与文化、云南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云南建水紫陶与汽锅鸡、云南建水紫陶与普洱茶、云南建水紫陶的鉴赏与收藏五部分,内容新颖、独特的视觉介绍紫陶的历史、文化、工艺、汽锅鸡、普洱茶以及当代30位紫陶名家大师及代表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精美的紫陶工艺,如同在享受眼觉的丰盛晚餐;看着一道道的制作工序,如同亲临其境,去感受制泥、拉坯、装饰、雕刻、填泥、烧制、打磨的过程;看着香喷喷的汽锅鸡,给人以无尽的味觉想像;看着高雅的紫陶茶具,如同与文人墨客在品茶、品人生,乃惬意无比;欣赏陈绍康、刘也涵、谢恒、向炳成等30位紫陶名家的制作作品,感受他们所赋予紫陶深厚的感情、不同的文化,乃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云南建水紫陶》一书的宗旨就是借昆明桥头堡的地域优势,让云南紫陶艺术这门传统的产业、伟大的文明、厚重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民族的工艺得以发扬光大,走向更大的辉煌,创造更大的财富,为云南省打造民族文化强省做出应有的贡献。云南紫陶位居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这已成为云南紫陶的一张名片,云南紫陶有别于其他四大名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书画艺术的展示不是写在宣纸上,而是采取阴刻阳填的方法移位到陶坯上,并采用无釉磨光的工艺精制而成。云南紫陶有“体如铁、色如铜、亮如镜、声如磬”和“花瓶装水不腐,花盆栽花不烂,茶壶泡茶愈香,餐具存肴不馊”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精美的陶瓷造型,本身就具备很强的装饰性、观赏美。纵观古今中外的陶瓷装饰手段不外呼有:素坯化粧土彩绘、素坯打磨、素坯镶嵌、素坯挂化粧土施釉、泥坯上堆、雕、刻、印、捏、贴,泥坯雕刻施釉、釉坯雕刻图案装饰、各色厚薄釉系的窑变装饰,玲珑、丝网、印花、贴花,以及丰富多彩的釉上釉下装饰等。陶瓷工艺师们总结出丰富的经验,采用了科学的工艺方法为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开辟了广阔的创新之路,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华陶瓷文明。

此书系统、深度的介绍紫陶,马行云先生前后两年、29次去古城建水,拍摄了上万张紫陶的资料图片,拜访了几十位紫陶工艺师、紫陶生产企业编著而成;《云南建水紫陶》是了解紫陶、收藏紫陶藏品;经营紫陶产业;发展紫陶经济;感悟云南民族文化的专业书籍。

编辑推荐

建水紫陶的地域文化特性


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产地云南建水是中国著名的传统陶瓷产区,云南最长、最大的古龙窑址就位于建水碗窑村。建水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就有制陶,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学者、著名艺术家杨大申教授领队考证1980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联合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对碗窑村落古窑址进行挖掘、考古得出结论:“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作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家庭中当然一员的建水紫陶,是中原文化与云南本土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是深藏于祖国西南边陲一隅的“艺术奇葩”。它独具魅力的独特地域文化特征是其基因。

古滇文化对建水紫陶影响深刻,特别是古滇国青铜文化。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古滇国的青铜文明已相当发达。其中以铜鼓与贮贝器为代表,贮贝器顶盖上的写实性场景中的人物、动物是当时古滇民生产、生活、乃至战争的真实写照,器物周边的图案、图纹等装饰直接影响了传统建水紫陶的器型设计与图纹装饰。古朴而雄浑的造型,灵动而神秘的图纹成为创作建水紫陶的力量、源泉。云南的岩画,魏晋书法对建水紫陶的影响,神秘而原始的仓源岩画,中甸岩画,思茅岩画的人物、动物和图案造型,混钝而神奇,简约而雄美。闻名全国的曲靖市晋“二爨”碑,昭通市汉代孟孝琚碑与东晋写实壁画古拙的书法与绘画也被书画家引入紫陶创作。质仆的书法,拙雅的陶感,二者相得益彰。滇国的民风、民俗也引入了建水紫陶的创作中,如具有本土神话色彩的“云南纸马”、以及“云南剪纸”、“云南皮影”的题材与内容等;云南少数民族喝酒、喝茶、抽水烟筒的器皿等也融入紫陶的造型中;滇民族载歌载舞的画面也包含在紫陶的装饰上;常见的庙会上活灵灵的动物,小娃娃的玩具都是用陶土和釉料制作的。

彩云之南的云南,地处云贵高原,风光无限,崇山峻岭,山高水险;热带、亚热带雨林更是动植物天堂,建水紫陶好多精彩的造型就是艺术家观察、借鉴了多姿多彩的红土高原的动植物的形态,花卉的艳丽与奔放。建水紫陶的绞泥作品,更是直接来源于多姿多彩的深情的红土地,水的白,山的青,让人进入梦幻般的仙境。独有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更是建水紫陶的一大特色。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25个少数民族,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风俗、图腾、信仰也深深地影响着建水紫陶的制作与创意。云南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历史原因,长期多种教又并存。本土的、外国的,如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傣族佛教等,这些也极大地丰富了紫陶创作的源泉,并拓展了建水紫陶的文化内涵。

建水紫陶的根是它的五种颜色的泥料,这是只有当地才特有的原料,这是紫陶真正的氧份。它们含锰、铁等金属成分高,适合氧化,还原烧。泥料制作之细腻是其它陶瓷所不及的,紫陶烧成温度1250℃。所有这些,保证了它的质地致密,能打磨并能抛光,达到一叩之金属声响,湿润如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云南人性格真诚、耿直、朴实、好学,而且民风纯朴,这些元素奠定了建水紫陶的人文素养。建水陶人创作出大气、粗犷而有情趣的古朴、拙雅的建水紫陶。

在成型手法上,建水紫陶艺人们更是博采众长,基本涵盖了所有的造型方法:拉环、灌浆、压模、盘泥条、打泥片、雕塑、手捏等。

综上所述,建水陶瓷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其重要养分;其独特的五彩泥料;所处的地理位置,云南的山山水水,多姿多彩的动植物王国;神秘的古滇文化;多民族丰富、神奇的民间文化,风俗等所有这些决定了建水紫陶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性与人文的价值取向。艺术家们在造型设计、成型、书画、图纹装饰、依笔默刻填色泥、修坯、烧成打磨都融入了地域元素,原创出极具云南地域标识与文化魅力的紫陶艺术品。

沉寂后的建水紫陶将再出彩


几次出差的机会,杨子驰都与建水擦肩而过。这个老昆明人一直对建水紫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一直想静静的在建水呆上几天,去深深感悟、体会建水紫陶那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五一长假期间,杨子驰小约三五好友,从春城直奔建水。

残片上的文明

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始于清末,形成的历史距今不过百年有余,源流却十分久远。1988年从建水燕子洞古人穴居遗址出土的陶饰、陶坠、陶片和1982年从建水龙岔河西汉古墓出土的陶片,都向现代人展示了距今3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和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建水境内曾经有过的古老陶艺。

在建水古城北郊有一个窑火烧出来的村落——碗窑。碗窑村始于何年已无从考证,后人只知道这个世代以陶瓷为业的村落由制陶而生。村后的红土坡由东向西绵亘数里沉寂着一大片形迹清晰的古窑遗址和堆积如山的陶瓷残片。在1980年中央工艺美院与建水工艺美术陶厂首次对建水古陶遗址和陶瓷残片进行的叩访中,他们惊喜地发现了大量的宋代青瓷、元代青花、明代粗陶和清代紫陶的残片。从此,人们从这种极富灵性的陶瓷语言里,破译出了古人无意中传递出的历史与文明。

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紫陶是用碗窑村红、黄、青、紫、白五种不同颜色的泥土,泡水滤浆后成紫红色的陶泥,用以制成器皿坯胎烧制而成。与其它陶器不同的是,建水紫陶采用无釉磨光,陶器烧成后用鹅卵石精工细磨抛光,使之质地细腻、光亮如镜,轻轻敲击有金属之声,故而有“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之说。在发展过程中,上个世纪初,有人创造了在成型的紫陶坯胎上书写绘画,或画梅兰竹菊山水人物,或写唐诗宋词行楷隶篆,以刀作笔再行雕刻,填以白泥刮扫的装饰手法,取得中国山水画般的独特的艺术效果。之后又进一步发展,再创“断简残贴”的艺术手法,使建水紫陶艺术价值和艺术效果大增。

建水紫陶生产之初,主要生产烟斗、茶具、花瓶、笔筒、印盒、烛台等物件;至清朝光绪年间开始生产一种用于炖鸡的造型独特的“杨林锅”,即新中国成立后曾大量生产的汽锅。建水紫陶采用无釉磨光,有一定的气孔率和吸水率,因而有“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味正郁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馊”的优点。特别是用建水紫陶汽锅炖出的鸡肉,味道比用别的汽锅炖出的味道更为鲜美。因而建水紫陶汽锅深受外商欢迎,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一带。

翻开建水紫陶的历史,我们欣喜地看到早在上个世纪初,其残贴博古瓶、新玉壶春瓶就被选送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参展。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在近乎苛刻的审评中,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一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内陈列的四只大花缸,就是建水紫陶产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周总理出国访问,曾携带建水紫陶汽锅、花瓶作为礼物赠送外国朋友。

辉煌后的沉寂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建水紫陶曾经的辉煌历史由于种种原因,渐渐被人们所淡忘。现有生产紫陶的企业主要有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和建水县兴仁建材陶瓷厂两家企业及陈绍康、袁应德、马成林、向进兴、徐荣红五户个体作坊。工艺美术厂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组建的大集体企业,至今仍沿袭着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的陈旧体制,而组建于2003年的兴仁陶瓷厂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两家企业都缺乏再生活力。制陶企业各道工序的管理缺乏科学的量化指标,更多的是以计件付酬为主的作坊式管理。无论哪一道工序,其技能几乎都缘于师傅的口传手授而没有明确的量化检测控制指标。

建水紫陶2004年社会销售总额约200万元共70余万件。目前,汽锅、花盆、餐具等产品主要销往县外省内市场。文具、茶具、花瓶等工艺品主要在县内销售。按现有紫陶市场分析,高品质紫陶产品国内市场年需求量应在20万件,国际市场年需求量在10万件3000万元以上,但是建水紫陶的生产和经营没有形成规模。

紫陶将再出彩

今年的5月18日,杨子驰在向建水本地人多方打听后,找到了居住在碗窑村曾被联合国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对紫陶工艺具有较深造诣的陈绍康师傅。在陈绍康家中,杨子驰和好友们带着对紫陶工艺的赞赏之情,仔细地鉴赏着陈师傅作品,精心挑选着。他告诉记者:“这是到建水最好的纪念品呀!我要多挑选几件带回家,让孩子们也好好观赏观赏。”杨子驰一位朋友说道:“就是陈师傅这里有些难找,我们是问了好久才找到的。”陈绍康告诉这些外乡人:“县委、县政府已筹集11万元资金,准备帮助我组建‘绍康工作室’了。工作室就建在我们村口的路边。我们碗窑村以后也将建设成集紫陶生产、展销、游览为一体的旅游村。欢迎以后你们能带上亲朋好友来坐坐呀。”

陈绍康说的这些是建水县委、县政府提出将紫陶建设成为名牌产品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为使建水紫陶产业快速发展起来,2003年州政府在昆交会上争取了一个展位,展出了兴仁陶厂的紫陶产品。昆明的茶马王集团和龙生集团两大茶叶经营商当场就签了订单,随后四川、海南、台湾等地客商纷纷打电话订货。2004年,州财政局分别给兴仁陶厂、工艺美术陶厂补助25万元和10万元的紫陶项目开发资金。建水县以推出名师名品、走精品之路为战略目标,根据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组织制陶企业研发生产三个不同层次的紫陶产品。此外,县委宣传部还出版发行了《建水紫陶》大型画册,为把建水紫陶产业再一次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打下了宣传造势基础。去年10月12日,由建水县委宣传部、文体局、经贸局、旅游局和县文联等部门共同发起的建水紫陶研究会正式挂牌成立。此举旨在组织联络全县与紫陶生产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共同把建水紫陶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今年5月16日,建水县委专题研究了建水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其中做强建水紫陶业即为重点之一。建水紫陶研究会提出的建水紫陶产业化开发意见书中提出,发展建水紫陶产业的主体,归根结底还是企业。产权不清、职权不明的经济体制,已经成为阻碍建水紫陶产业发展的瓶颈。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分管工业的副县长亲自抓县工艺美术陶厂的改制工作。另外按照“前面展销、后面生产、中间游客参与”的布局,局部调整北部发展区规划,将碗窑村建设为紫陶生产、展销、游览之旅游村。随着建水紫陶文化产业规划的制定出台、紫陶销售市场的扩展以及古窑遗址、碗窑陶瓷生态村和现代陶瓷生产制作工艺等建水紫陶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水紫陶将真正作为一种活着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