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诗词 > 古诗欣赏 > 导航 >

唐诗:听雨欣赏

唐诗:听雨欣赏

古诗欣赏 古代瓷器欣赏 听的组词

2021-09-15

【www.taoci52.com - 古诗欣赏】

古往今来的墨客写下的诗词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诗词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学习语文,有没有值得大家深入专研的诗词?阅读完《{唐诗:听雨欣赏》一文你会有所收获的。

摘要

半夜:夜里十二点左右,也泛指深夜。唐王维《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宋苏轼《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冯德英《苦菜花》第四章:”半夜里,姜永泉接到情报:敌人离此不远了。”

[唐]王建

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

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

听雨

编辑推荐

唐诗:关于雨的诗词欣赏


摘要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关于雨的诗词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唐诗:李端听筝欣赏


摘要

本诗以巧妙的手法写出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语言曲折婉转、蕴藉,让人不禁莞尔。

《听筝》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作品,是一首五言绝句,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题为“听筝”,但不写听筝,只描摹弹筝者情态,应是听奏筝有感。诗中巧借周郎典故,捕捉住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典型细节,即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知音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将女儿家心事写得曲折婉转,传神入化。

李端听筝

原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释

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周郎:周瑜。周瑜精通音律,他人奏曲有误,必能辨之。

顾:回头看。

翻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赏析

本诗写的是一位女子邀宠取怜的曲折心事,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时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此诗应是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而作。

首句“鸣筝金粟柱”极写筝的华丽装饰。筝,是一种弦乐器;柱,是定弦调音的短轴;金粟,指柱上饰有金星一样的花纹。“素手玉房前”,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弹奏的情形。按此写法,接下去应该描写女子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之美,但出人意料的是,诗的三、四句却没有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

“欲得周郎顾”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意中人并没有看她,这位男子也许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这本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但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并不是这种情景,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既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又从侧面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此中神态、意趣,颇可玩味。

本诗以巧妙的手法写出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语言曲折婉转、蕴藉,让人不禁莞尔。

唐诗:深秋帘幕千家雨欣赏


摘要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出自唐代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无日一作:无因)

译文

深秋帘幕千家雨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注释

此诗作于文宗开成(836-840)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城东有宛溪,城东北有敬亭山。城中开元寺,原名永乐寺,东晋时建。

人歌人哭:指人生之喜庆吊丧,即生死过程。《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范蠡:春秋时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五湖。

五湖:旧说太湖有五湖。

宋词:梅子雨欣赏


摘要

赵必{王象},宋代诗人,字号不详,生卒年不详,由于年代久远,其生平已无法考证。…

满江红(和李自玉蒲节见寄韵)

朝代:宋代作者:赵必{王象}

如此风涛,又断送、一番蒲节。何处寄、黍筒彩线,龙馋蛟啮。已矣骚魂招不返,兰枯蕙老余香歇。俯仰间、万事总成陈,新愁结。

梅子雨,荷花月。消几度,头如雪。叹英雄虚老,凄其一吷。回首百年歌舞地,胥涛点点孤臣血。问长江、此恨几时平,茫无说。

梅子雨

赵必{王象},宋代诗人,字号不详,生卒年不详,由于年代久远,其生平已无法考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