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 导航 >

清雍正 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折沿大盘

清雍正 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折沿大盘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清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2020-05-20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清雍正·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折沿大盘,是雍正官窑代表性器物。大盘形制硕大,胎壁轻薄,釉面细腻。盘内心蓝地白花海水上,浪花生动、传神,用红彩绘一条正面立龙形象;内外壁则分别绘四条行龙,或回首,或前行,龙爪有三爪、五爪之别,龙尾有花尾、尖尾之分。内外九条龙笔画严谨,所绘龙纹,布局疏密得宜,气势逼人,画工堪称清代瓷器之冠,完整传世极为难得。

青花矾红是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在制作工艺上,先烧成青花瓷器,再在釉上用矾红描绘图案,然后低温烘烤。矾红,又名“铁红釉”,是一种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的低温红釉,色泽略显橙红。清代《景德镇陶录》记载:“矾红釉,用青矾炼红加铅粉、广胶合成。”矾红是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比烧成高温铜红容易得多,虽不及铜红纯正艳丽,但呈色稳定。taOci52.cOM

青花矾红彩始于明初宣德时期,常见图案为海水行龙或海兽。它的做法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绘海水,留出行龙或海兽纹的空白地,高温烧成后再在空白地上用矾红彩补齐图案,然后低温二次烧成。在青花的衬托下,矾红彩愈显得艳丽夺目,能取得更好的装饰效果,色泽艳丽,对比强烈。釉下青花与釉上红彩的结合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里程碑,为五彩、斗彩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万历朝青花五彩龙纹折沿洗


明代时,中国的瓷器就已享誉海外,瓷器贸易频繁,产品被销往亚欧各国。尤其在明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间,形成了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期。当时,欧洲上层社会以拥有中国瓷器为时髦。日本人更是不惜重金求购,件件立档精心保存,并作为重要文化财富而登记在案。如今,翻开山中商会和龙泉堂旧时的账目,常可以看到万历五彩瓷器以高价进出的记载,在民国时,万历五彩的价格明显高于同等清代官窑。

此件青花五彩龙纹折沿洗(如图),为万历本朝制,曾旧藏于日本,2013年由中国著名拍卖公司秋拍回流,现藏于苏州古玩城。该洗状若梅花,六瓣绽开,器大宽沿,平底内凹,内外皆以五彩作画,内壁及口沿上均以云龙纹为主题纹样,洗心为一正面龙纹,龙身以青花绘饰,余部辅以红、绿祥云,内壁为五组蓝绿龙,每组绘二龙,青花龙与绿彩龙相对而视,龙爪苍劲有力。口沿上纹样与内壁相似,仅将绿彩龙换做红彩龙。四周祥云翻飞,红绿二色搭配变换。外壁为缠枝花卉托宝纹,缠枝密布,亦以青、红、绿三色为主。底露胎,中心施白釉,中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青花款。施彩风格豪迈,繁缛华丽,红彩古雅深沉,绿彩厚润苍翠,青花明丽泛紫,颇具意趣,深有万历五彩瓷器之精髓。

由于万历五彩瓷名冠四海,到了清末民国,国外古董商纷纷来华收购五彩瓷器,一些精明的中国古董商也趁机为其代收购,造成国内的五彩瓷器严重流失。如今,国内留存下来的五彩瓷已十分稀少,万历青花五彩更是凤毛麟角,为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

宣德青花龙凤纹折沿盘


《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说明:这是一件宣德年间的伟大艺术品,为当代难得一件的精品青花折沿盘。大盘呈折沿式,深腹,圈足。通体四层纹饰,口沿绘海水纹,内壁绘一组仰覆莲花纹,主题为龙凤纹,一龙一凤,饰以云朵,外壁饰一组缠枝西番莲纹,底无釉,沙胎极细。上一次拍卖出现此类精品还是在2014年12月29日香港佳士得秋拍之中并最终以900多万港币成交。宣德大盘是深受宣德皇帝喜爱的御窑圣物,按旧制尺寸分,28至40厘米的多为私人收藏引以为傲的宝贝。40至50厘米的盘即为博物馆中馆藏名品了。50至80厘米传世完美即属无论公私皆世间不可得之极品。可谓得一可雄天下之物。按旧俗纹饰区分,宣德大盘以云龙、花鸟、走兽者为上。西瓜、牡丹、葡萄、大扁菊者为宝,以尺寸不足40cm的一束莲、缠枝莲为常。按制式区分,以板沿花口者为贵,板沿式为宝,直口尺寸不足40厘米者为常。此盘工艺极精湛,苏青墨染,畅快淋漓,牡丹花开奔放,象征宫廷的极度奢华,内壁荷花纤细至极,当属一件少见的博物馆级藏品。

青花缠枝花卉龙凤纹折沿盘 正面照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

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青花缠枝花卉龙凤纹折沿盘 底部照

宣德瓷器的一些特点

1、宣德造型总的的特点是凝重浑厚。同类器型与永乐相比有细致差别,如扁腹绶带葫芦瓶、花浇、高足碗等。同时也有许多含外来色彩的器型.此时器型、品种繁多,居明代之冠。

2、宣德器胎质细腻,多细砂底,琢器接痕少件。同类器与永乐相比,胎体乃显厚重、坚致。

3、宣德釉面的突出特点为桔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色,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

4、其纹饰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雄健威武之状,为明、清两代之最。

5、宣德青花有三种色料:进口“苏尼勃青”料 .国产料、进口和国产混合料.其中“苏尼勃青”料最为常用,所绘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

其后期青花色调,或浓褐,或灰暗,少晕散和斑点。

6、宣德瓷器署有官窑年款的较永乐时显著增多,一般为六字楷书款,个别亦有四字楷书款或采用篆书的;署款位置不定,器物全身各部位均有书写。

7、器足有以下几种形式:

(1)、琢器多细砂平底宽圈足,无釉,无弦痕,泛有火石红斑。

(2)、瓶、罐类中有台阶形底,连续上凸,为宣德时独创(成化时也有此类).底均施釉,多署款识。

(3)、斜坡式盘底,盘心微有下凹,浅圈足,外墙内敛,内墙作斜坡状,足脊处常见棱角;另有与之相反的外直墙内斜坡足。清代雍正时仿宣德斜坡蚀盘底,于足脊处滚圆,如“泥鳅背”状。

(4)、齐平足.足脊如刀切一般,但较这二月度年个里亿器略显倭角。

(5)、高足碗、杯见有平底高足、平底浅圈足与竹节或中空柄足。

(6)、卧足,底心拱起,无圈足。

(7)、外墙内敛圈足,其足壁,外墙内敛,呐墙陡直,多为盘类。

(8)、直墙圈足,见于骰盔子与大型碗类,其圈足里外墙均为直壁。

欢迎交流鉴别知识,有意收藏者也可通过此平台咨询了解。

明代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白釉是瓷器传统釉色之一,真正的白釉应该是乳白色的乳浊釉,这种釉是近代才发明的。我国古代仅有元代枢府釉是失透的,其他白釉并不是白色的釉,而是将不含金属氧化物呈色元素的釉料施于胎骨洁白的器物上,入窑高温烧制而成的透明釉, 釉色因白润瓷胎的映衬而显出白色,现在习惯上将这种透明釉也称为白釉。

明代 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白釉最早出现在汉代,比青釉瓷器晚了400多年,白釉瓷器开始是青白色的,因为瓷器中铁的含量高于1%就是青色的,少于1%就是白瓷了,所以中国白瓷经历青瓷、青白瓷、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白釉的发展过程。中国历史上白瓷产地有德化白瓷、定窑白瓷以及刑窑白瓷等。

明代 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卵白釉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因为底款有枢府铭文,所以卵白釉也叫枢府瓷。卵白釉瓷器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壳色泽,故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云龙纹、芦雁纹、缠枝花纹等。因卵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常模印“枢府”两字,故又称“枢府釉瓷”。“枢府”是元代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卵白釉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福禄”、“白王”等铭文,更多的则不带铭文。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器的创烧,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甜白釉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明代 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定白釉

定窑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白瓷窑场,定窑白瓷的造制始于唐代,至宋代发展到顶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工艺水平极高。定窑的白瓷胎体洁白,质地结实,釉色润泽如玉,白中微微闪黄。定窑的烧制在使用匣钵的基础上又创造了覆烧技术,提高了瓷品的产量,但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垂釉现象。

明代 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北宋后期白瓷装饰工艺也成熟起来,有刻花装饰者,纹饰线条粗犷有力:有划花装饰者,线条纤细流畅;印花装饰为多,印花纹饰构图严谨,层次分明,题材有牡丹、莲花、萱草等花卉纹,凤凰、孔雀、鸶鸶、鸳鸯和鸭等禽鸟纹,龙则辅以云纹或海水,此外还有婴戏、水波游鱼等。

明代 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定窑由于釉色和装饰多有可取之处,一度为官府烧制宫廷用瓷,北方窑口争相模仿其风格,以提升品质,形成了以定窑为中心的定窑瓷系,名噪一时,传世品较多。

象牙白

象牙白 即明代德化窑的纯白釉。因釉中三氧化二铁含量特别低,而氧化钾的含量不特别高,再加上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釉色特别纯净。从外观上看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欧洲人又称这种釉色为鹅绒白、中国白。

甜白釉

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清时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它的鲜艳色彩来。甜白釉在清代还有烧造。康熙甜白釉有奶粉般的色泽,白而莹润,无纹片,也称奶白。

明代 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雍正青花海水云龙纹石榴尊


雍正时期的青花瓷,一改康熙青花的挺拔、遒劲风格,代之以柔媚、俊秀,无论造型纹饰;无不贴合其“文雅精细”的审美情趣,而如“淡描青花”一种,秀雅之至,可谓雍正“恬淡”艺术心境之最佳折射。

此类青花海水云龙纹亦受乾隆皇帝钟爱,遂命烧造相类瓷品。初视,两朝所制几近无二,然细观,便得个中迥异。较之乾隆纹样,雍正所绘游龙更显强健威猛,所衬波涛海水,汹涌澎湃;而乾隆海水则趋向形式化,一成不变。

雍正此类青花器,乾隆器盘壁纹饰则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四十五度,且所绘舒卷瑞云亦略显统一单调。而雍正风格,自由灵动,含蓄婉丽,大异于乾隆,可见二人品味之别。

石榴尊复烧自雍正,以“多子多孙,榴开百子”之寓意,象征家族血脉之延续兴旺,备受皇帝喜爱,乃成清代官窑之典型器。纵观各朝之石榴尊,以雍正之造型最为秀致。本品胎骨精细,白釉温润致密。特别是瓶形端庄优美,短颈,滑肩,圆鼓腹,圈足。器形隽秀典雅,浑圆稳重,新颖别致,独具一格。

整器施青花料,颈部描绘倒蕉叶纹,外壁绘龙纹翻腾飞舞于江崖海水之上,龙纹饱满而富有弹性,张牙舞爪,扭转腾挪,威武生动。青花发色浓妍泛紫,沉厚浓郁,运笔刚劲有力,气势挺健,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雍正 青花海水云龙纹石榴尊 尺寸:

口径:5.8cm

高:13.2cm

足径:6.5cm

乾隆黄釉粉彩矾红描金塑贴火焰云龙纹瓶


据清乾隆《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铺宫”记载,内廷对瓷器的使用有明确规定。皇帝、皇太后、皇后用裹外黄釉瓷;皇贵妃用黄釉白裹器;妃用黄地绿龙器;嫔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五彩红龙器。

此规定最早应该出现在康熙年间,顺治一朝未曾有,可能当时天下初定,内廷制度尚未有暇顾及,后至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四海升平,康熙帝参考前朝,复位礼制,制定出许多详细的内容,包括内廷后宫的各方规定,并为后世所遵循,终清一代不曾更迭。

黄釉粉彩矾红描金塑贴火焰云龙纹瓶,乃御窑场专为帝王烧制,严格遵循宫廷章制,取黄地为底彰显帝王至尊。而制作工艺较为不易,需要在瓷胎上以明黄釉为地,入窑低温烘烤,后经涂彩二次烧制而成,稍有不慎将前功尽弃。

此瓶造型典雅尊贵,胎骨细薄轻盈,外壁以黄釉为地,以彩云龙纹精描细绘。黄釉明快可人,釉面平滑透明,有明代“娇黄”遗韵,粉彩色调鲜亮,对比鲜明。塑贴矾红火焰云龙,龙形矫健, 头部至上而下盘于颈部,象征真龙天子下凡,意义深刻,为整件器型增色不少。

瓶身绘祥龙戏珠,各种龙形应有尽有,有的追风赶月,戏弄火珠与股掌之间;有的遨游于祥云缭绕之上;有的上下翻飞,双目如风驰电掣,龙爪如钢锋铁钩,威猛神勇无比。

“瓶”与“平”同音,正是隐喻“龙驭在天,四海平安”之含义。行龙刻画生动,游于海天之间象征皇权神圣,牢牢掌握江山社稷,天下一统。

清康熙青花十八学士折沿碗赏析


此件藏品造型粗硕,线条劲健,广口折沿,深腹圈足,足墙高且浑圆,是康熙本朝典型的“泥鳅背”形足,底书“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釉质坚硬清亮,极富玉质感,碗心的锦地花形开光内绘松石盆景图,外壁绘十八学士图,以松石为背景,或抚琴对弈,或书法作画,人物神态安详,悠闲自得。青花发色明艳,人物生动,意境清雅,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为康熙青花瓷之佳品。康熙青花继承了晚明时期的工艺并有近一步发展,胎土淘洗与配比更为合理,故胎质细腻,变形率较低,所用青花料为浙料,色阶丰富,浓淡有致,给画师留下了较大的创作空间,精品如若山水画,故有“青花五彩”之称,同时烧造技术有了很大进步,烧结程度高,故清代青花以康熙为冠,是清代制瓷艺术中的珍品。

十八学士是康熙年间较为盛行的一类画片,此典故出自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尚书令、天策上将,可以开府治事,自辟僚属,遂以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等十八人并为学士,商议治国平天下之策。后令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即《十八学士写真图》,后世也成为圣主得贤臣的典型。清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康熙帝降旨开博学鸿儒科,广开科举,招贤纳士。在此社会背景下,以十八学士图为题材的瓷器产品流行起来,这符合了当时读书人渴望登上仕途,并建功立业以求富贵的心态,是典型的文人用器中的精品,也是清初立国,文治天下统治理念的实物体现。

顺治青花云龙纹香炉


从明末天启、崇祯、直至顺治、康熙早期的这段时间,由于朝代更替,景德镇窑业受到较大影响,瓷器生产较不稳固,故一样平常将这一时期称为过渡期。

已往由于资料的限定,对这一时期的瓷器产物熟悉不敷充实,主观地以为这一阶段的瓷器都是粗制滥造的。近几十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一答应确纪年器物被辨认,人们渐渐熟悉到,固然社会动荡,但随着明末清初窑业的自由化,也出现了许多佳构瓷器。且过渡期由于较少受到官方的制约,在瓷器器型和纹饰的发展上都有较大进步,乃至出现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小高潮。现在,过渡期瓷器的代价已经被广泛熟悉,尤其是一些崇祯经典器型,早已拍出不菲的代价,在汗青的传承中,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定位。

本日给各人先容一件比力典范的顺治时期的青花瓷器:顺治青花云龙纹香炉。

香炉是古人宗教、祭奠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明清时期,香炉器型品种细分有二三十种之多,而这件香炉是明末清初较常见的浅钵式炉,唇口、束颈、浅腹。圈足,涩底。口径22cm,口高比约莫在2:1。

顺治青花云龙纹香炉

这种青花云龙三现纹饰也是明末清初常见的,多用于香炉、圆罐、花觚等器物的装饰,崇祯从前根本未见,康熙以后也不再利用,直到清晚期才又有吹蓝工艺的雷同纹饰。

通过对青花色料的准确控制,用差别浓度的青料刻画出穿梭在云层中的龙纹。这种现在看起来比力简朴的青料装饰方法,现实是直到明末把握了青花多种色阶的分水绘制方法后,才气实现的。纵然在仿制技能非常高明的本日,要绘制出如今生动、而又质感光显的纹饰,也极为不易。

下面再联合图片,从多个细节对这件器物的其他特点做一简朴先容。

这件器物的主体纹饰龙纹绘制及其生动逼真,点睛之笔乃至刻画出了这条龙生动而又淘气的个性。青料为浙料,质地上乘,青花发色翠蓝,浓厚乃至有溢出之感。

口沿的这种雷同波浪的边饰,从前后朝纹饰排序关系来看,现实上是一种简化了的巨细相间的蕉叶纹。这种画法根本是顺治的特色了,典范的康熙器物上都很少应用。《明清民窑瓷器判定·顺治康熙卷》65页有一件明白纪年的康熙元年的三足鼎式炉,不光边饰画法与此雷同,龙纹、青料以致器物的质地,均与本器相类,也可以佐证这件器物的年代。口沿的酱釉淡雅而天然,也值得关注。

器物内部可见比力显着的旋纹和烧窑时遗落的窑渣和窑灰。这一时期的器物,仍旧保存着明代瓷器的工艺特点,工艺细节每每不是很讲求,但整个器物的神韵却非清晚期精致官窑器物可以相比的。

明末清初的很多瓷器,固然做工不肯定精致,但胎质与青料的质地却很好,这是其时的客观条件决定的,质量上乘的高岭土和浙料刚幸亏那一时期出现,纵然质料选练不是很精致,但胎质的精良仍旧可以从图中看到。这种白而腻的瓷质,也是明末清初瓷器的一个特点,雍正以后的瓷胎就不再有这个征象了。从图中还可以看到修底时的刮胎痕和胎釉联合处的火石红,这些工艺陈迹,在判定中也有紧张的意义。

总之,这是一件期间特性比力显着的顺治瓷器,胎质、青料均很良好,做工稍粗率,但有神韵,有味道,是一件在判定中可资比力的尺度器物。

雍正粉彩描金镂空云龙纹冠架


古人喜戴冠帽,不单是为了美观、保暖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凸显身份、地位的象征。“冠”字是我国古人对帽子的称法,但那时的帽子与现代人所戴的帽子不同,“冠架”,是为支撑帽子的小型器物。

而“冠”的种类,又可以根据身份的不同分成皇帝戴的“通天冠”,文臣戴的“远游冠、高山冠”,儒生戴的“进贤冠”,武臣戴的“鹖冠、武冠”等均为男性所用。

象征身份地位的帽子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就不能随便摆放,因此冠架也是当时皇家、官宦的必备之物。在清代,冠架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日用器物与帽筒同时流行,而制作冠架的材料很多,如瓷、漆、珐琅等。

此件冠架造型典雅、雍容、做工精细,运用多种手法进行装饰,立体感极强,造型设计更是独具一格。结构上,采用分体组合的方式使整器更显玲珑剔透、精致细腻。上部球体以祥云腾龙为主体,颇具皇家气派,底部由宫廷黄为主色,颜色亮丽大方,和谐柔美,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雍容华贵之感。

冠架分为三层,顶端扁圆,为海棠形,中间为立柱,带有转心瓶相似的内胆,底座连接着转心外瓶,局部有镂空,制作工艺复杂,成形不易。

此件云龙纹冠架集装饰、观赏、实用功能于一身,融合多种艺术工艺,巧夺天工、雅致清丽。它亮丽的色彩、灵动的组合,尤其是清香四溢的实用功能最为绝妙——给冠架上方镂空的球体中放置香料就能让冠帽携有香味,弥漫的香味也可让屋舍显得格外芳香雅致。

总之,整器完美呈现了粉彩镂空技艺之美,再现了清朝皇家的高雅生活情趣,具有更加深远的文化内涵。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雍正 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折沿大盘》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雍正 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折沿大盘》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