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诗词 > 唐诗励志 > 导航 >

唐诗:山中留客 张旭赏识

唐诗:山中留客 张旭赏识

唐诗励志 唐诗 幼儿唐诗

2021-09-19

唐诗励志。

诗词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诗词的学习也是语文的一大重点,诗词的学习我们要关注哪些知识点?阅读完《{唐诗:山中留客 张旭赏识》一文你会有所收获的。

摘要

《山中留客》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的诗作。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篇幅虽短,却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全诗语言质朴,虚实相间,跌宕自如,词浅意深,耐人寻味。

山中留客 张旭

【作者】张旭【朝代】唐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小编推荐

唐诗:山中详细解释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唐诗:桃花溪张旭解析


摘要

张旭,唐代书法家、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他是盛唐著名的大书法家,精通草书,狂草最为著称。

《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诗由远处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由远及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询渔人,寻找桃源。全诗创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胜境,引人遐思。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

桃花溪张旭

原文

桃花溪⑴

隐隐飞桥隔野烟⑵,石矶西畔问渔船⑶。

桃花尽日随流水⑷,洞在清溪何处边⑸?

注释

⑴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⑵飞桥:高桥。

⑶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⑷尽日:整天,整日。

⑸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翻译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赏析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其景象却有相似之处。诗中暗用《桃花源记》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源存在的怀疑。

首句“隐隐飞桥隔野烟”是写远景。远望长桥被野烟所隔。“隐隐”二字,写在缭绕的山岚云烟之中,长桥忽隐忽现、似有若无。也许正因为云烟弥漫,静止的桥若隐若现,仿佛活动起来,作者用一个“飞”字写出了这座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恍若飞腾之状。首句仅以“桥”和“烟”相互映衬,就创造了一个具有朦胧美和神秘感的艺术境界,引人入胜。

次句“石矶西畔问渔船”,由远而近,描写的是近景。溪水中露出的岩石和在溪上轻摇的渔船。“问渔船”三个字。似实若虚,似乎是问眼前的渔人,又好像是遥问古代的武陵渔人。或者说,诗人沉醉在这幅美景中,在恍惚间把眼前渔人当做了当年曾经进人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了。这三个字,逼真地表现出作者心驰神往的情态。

三、四句是询问渔人的话。但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漂出,却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这里,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从问话中虚写的,诗人急切向往而又感到渺茫难求的心情也从问话中含蓄地透露出来了。这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存在的怀疑。

本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运实入虚,构思布局相当巧妙。全诗情韵悠长,意境深邃,给读者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张旭,唐代书法家、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他是盛唐著名的大书法家,精通草书,狂草最为著称。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当时被称为“三绝”。相传他最嗜酒,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或以头濡墨而书,世呼为“张颠”。因张旭嗜酒,杜甫将其列入“饮中八仙”。其诗存世六首,都是写自然景色的绝句,构思新颖,意境幽深,独具一格。

唐诗:山中问答鉴赏


摘要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意蕴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