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朝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朝粉彩”是否存在

“明朝粉彩”是否存在

明朝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瓷器是否修过 同治粉彩瓷器鉴别

2020-02-04

明朝瓷器鉴别。

专家坦言“明朝粉彩”、“明朝赏瓶”、“元代直身帽筒”,这些根本不存在的瓷器往往把瓷器收藏新手骗得团团转。

事实上,粉彩创烧于雍正后期至乾隆年间,明朝并未出现这个品种;赏瓶是清雍正时期才出现的器型,明代根本不可能出现;嘉庆之前的帽筒放帽处是球形的,之后才出现“直身”的帽筒。

广州市文物总店叶洁瑜认为,重要是多数初学者一开始为利所动,没有重视书本知识和实物上手的结合。一个新手入门一开始要看中国陶瓷发展史,了解不同的品种如青花、粉彩、釉里红、青釉等出现在什么时代,不同的器型在什么时代创烧,避免被低级赝品“忽悠”。在书本上看到不同品种和器型的时代和特征,往往难以清晰记住,因此要靠实物上手来加强印象。

只有对中国历代陶瓷特点印象深刻,才具备下手买实物的条件,但要避免“眼低手高”,新手们只能从最普通的器物开始入手,如民国时期的瓷器、普通民窑,投入资金最好控制在300~1000元/件之间。虽然这些普通器物的升值潜力小,但可作为学习的资料并可保值。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明朝时期陶瓷文化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永乐轩德时期为青花瓷器的早期,虽然比不上甜白、脱胎的精致,但由於苏泥渤青钴料的输入使用,使这时期的青花大放异彩;画工的艺术修养很高,利用青料的散晕,作末骨花卉的笔法,产生水墨的趣味;有的利用线条上不同浓淡,产生活泼的变化,显得更为生动有力。元代以来回教的输入也给此时带来丰富的图案,加上中国绘画的运用,布局内容清晰明朗,感觉出他的雄浑古朴。

成化、正德为青花瓷的中期,此时苏泥渤青已用完,改用平等青,色淡比不上苏青的浓郁,更无散晕水墨效果,所以另外朝著加彩或细致的表现方面发展,绘画手法力求精练,细描匀染,加上白瓷薄胎,达到精致的目标。

嘉靖、万历年间为青花瓷之晚期,回青的使用,给嘉靖诸窑带来盛况,色彩浓艳而强烈。此时产量较大,并由荷兰船运往欧洲。

万历年间有名的五彩、斗彩、成为後世彩瓷发展的基础,甚至日本伊万里古瓷也是根据这时期的斗彩发展出来,「万历彩」也就在史上成名。同时又有红地黄彩、蓝地黄花、红地青花、黄地青花五彩、描红等等各式彩磁及前代各窑之大成,图案更是千变万化、增加许多。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於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於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後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 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青花釉红

青花釉红的搭配相植,也制造出一些创新的作品。

斗彩

成化瓷采用斗彩,先用青花料描出轮廓,釉烧之後,再加上釉上彩,填入五色,增加艳丽,极为有名,成为後世争相仿制的对象。正德年间采用回青,淡而暗,胎质也欠洁白较不如成化碗盘之类较多,渣斗是其独特的地方。

明朝文化陶瓷历史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从洪武帝创建大明到崇祯帝上吊殉国,明王朝经历了267年的兴衰。在此期间,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都有了很大发展。自唐宋以降,瓷器已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到明代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前代所不及。当时,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日益繁荣,大量生产御用器皿和民用瓷器,以质量高、销路广,代表了明代制瓷水平,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有较为详细地描述。其产品以青花、五彩为主流,在元代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将陶瓷艺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地。

中国封建社会发生变革始于明。建国伊始,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巩固政权,安定局面,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加强扶植手工业和工商业。洪武年间,太祖下旨仍沿用景德镇窑场为皇家御窑,承担宫廷御器和政府对内对外赐赠和交换的全部官窑器的烧造。洪武二年,建御窑二十座,专制御器,往往是“千里择一”,不计费用多寡,只求精品。《明史·食货志》中记载了朝廷派官督烧的情况,虽说此举劳民伤财,却在重压下着实给后人留下了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

永乐年间以出产“甜白釉”而著名。这种半脱胎瓷器胎壁极薄,釉面莹净。也叫“填白”,是指在白瓷上可填绘彩饰,以薄胎而有暗花者最为杰出。以后历朝皆有烧制,但都比不上永乐时期的产品,到清代亦有仿制,更非永乐甜白可比。这一时期比较有特点的器形是“压手杯”,敞口折腰,沙足滑底,一般在底部标有“大明永乐年制”或“永乐年制”字样,字体小篆。

到宣德年间,技术上又有所改进,据说御窑厂扩增至五十八座之多。这一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器,以胎釉精细而闻名,所用青花料主要从国外进口的“苏麻离青”。由于这种原料中含铁量较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色斑点,与浓艳的青蓝色相融一体,也使后世极难仿制。此外,宣德釉黑红在元代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所制釉里红鱼纹高足杯在当时就已盛名天下了。宣德瓷器的另一个特点是落款部位很多,不仅出现于底部,也有书写在口、肩、腰、足等部位的,因此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

明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时期,为另一个陶瓷史上的辉煌时期,在这短短三代五十六年当中,宫廷和民间艺术匠师们创造了一大批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品。《景德镇陶录》中记载着“成化以五彩上”,在以后相距不及百年的隆庆、万历几代,仿制成窑已成风气,地道的成化瓷器商品价值就以“万”计,可见其水平之高。

此一时期的青花用料以国产为主,指浙江、云南一带出产的“土青”,也有称“平等青”的。明五彩的形式有“斗彩”、“点彩”、“加彩”、“填彩”等等,大同小异,性质一样,都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完善了在素胎上直接施色釉的工艺,创制出素三彩,成为正德朝的著名品种。正德朝后期青花料使用进口“回青”,颜色纯正,价格昂贵,过于黄金。

嘉靖一朝的官窑瓷器,产量巨大,是明朝烧造量最大的一个时期。青花料是用进口料与国产“石子青”配合使用的,所以呈现出一种蓝中泛红紫的鲜艳色泽。由于铜红釉的烧成难度较大,自嘉靖朝起改用低温铁红,因此,这一时期的矾红制作极为发达。另外,当时的民窑制品已相当精细,出现了以仿宣德、成化窑器而著称的“崔公窑”。 隆庆朝年份较短,所以传世器物很少。延续嘉靖和前代旧制,继续使用“回青”料。器物造型更加丰富。

万历中期以后,进口回青料断绝,改用浙江出产的浙料,色彩沉静。彩瓷以青花五彩为主,图案花纹布满全器,效果华丽浓艳。民间窑更加发达,其产品精细程度可与官窑相比美,并大量远销至欧洲。

天启、崇祯时期,明朝统治急速走向衰落,御器厂的生产几近停止,今天很少见到官窑款的产品。此一时期民窑生产日益发达,以烧造青花瓷为主,装饰纹样丰富多彩,不受官窑式样规格化的束缚,写意山水、动物人物、诗词书法、几何图形等,造型活泼,画法随意。

在景德镇官窑以外,各地民窑也在蓬勃发展,如福建窑、江西横峰窑、广东广窑、浙江处窑、江苏瓯窑等等。其中以江苏所产的紫砂为最有特色。

紫砂这一品种的出现,上溯可能很早,各种说法不能一致。真正以紫砂壶的完整形象出现,是从明代正德朝以后。

紫砂壶的原料,产于江苏宜兴,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五百年间,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见新,工艺愈加精美,成为海内外著名的陶瓷品种。

紫砂壶的出现,与饮茶习惯的改变有很大关系。明人已不再时兴“斗茶”,改烹茶为沏茶,对茶具的要求相对提高。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紫砂壶泡茶味道仪表隽永醇厚,而且壶体能吸收部分茶汁,使用愈常,泡出的茶味越好。加之陶质的紫砂壶无釉无彩,正适合文人雅士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从此便风行天下,制壶高手们也应运而生。

明代正德至万历年间,被认为是紫砂早期鼎盛时期,供春(龚春)、时大彬、李仲芬、徐友泉等人为知名手,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已经很珍贵,现存极少。这时的作品在造型上吸收了铜器的造型特点,并与当时的家具风格相一致。外形简洁、线条凝重、体积浑厚、比例协调,泥质颗粒较粗,更显质朴大方。

明朝青花手执壶


明代青花手执壶有着扁的把手,颈较短,腹部鼓起,绘有青花图案,运用写意的手法,绘制有行云流水等众多图案,有任务与自然,在整个和谐过程中,有着人与自然的同意,天空气阔的气息扑面而来。

刻画的风格轻快自由、洒脱奔放之前以写意为主,明代后期便以写生位置,画面上很多抒情的刻画,生动有趣,明代宣德时期是青花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康熙年间的五彩青花更是将青花瓷器推向了一个巅峰时期。

明代的青花瓷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的一个繁盛时期,它有着多种文化的气息,还有汇聚着各种风格艺术。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青花的绘画一般选用传统的手法进行点缀,各种线条的交叉渲染,但是并不会杂乱,反而一气呵成,明朗清晰,柔和的线条给瓷器增添了一丝韵味。

青花执壶是南北朝时期就有的,而明代的青花执壶更加具有了巧妙的工艺和深厚的绘画功底,灵活生动的刻画,执壶显得高贵典雅,是瓷器与青花的巧妙融合,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青花执壶的底层肥厚,四周的青花有绿色又带有一点墨黑色,线条流畅古典,整体质地坚硬,光色不散,凝聚一起,不张扬,显得青花执壶内敛的性格。

明代青花执壶的手把在壶的颈部和腹部之间,壶嘴细长,整体画工精湛,线条流畅,形态优美,青花的颜色不浓艳,晕染得当,构图自然清新,相互缠绕的枝丫并不反复,笔锋细腻,有温婉的气息,更有刚劲的笔力。水墨相宜,在壶身就能看出一股大气磅礴之气,流传大现在的明代青花执壶外表的青花已经带有黑色的斑点,或者有一些痕迹,但是图文精美,不可亵渎。

在2018英国伦敦古艺术品经典拍卖会瓷器专场上,由圣约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RMB  3,337,920拍卖了一件大明宣德的青花手执壶。可见价格不一般,是值得观赏和收藏的,依旧有着升值的空间。

瓷器作为中国的一件代表作,是历史的积淀,更是古人智慧的凝聚,其中蕴含着广大精神的内涵,虽然有着华丽端庄的外表,但是其中的内涵和工艺更是不可忽视的,青花瓷器在海内外备受好评,是收藏市场上不可多得的宝物。

陶瓷企业是否暴利经营


‘国庆期间在某陶企看的砖只打八五折,现在这些砖都变成打五折或者三折了,这家企业真是暴利经营。’近日有消费者抱怨,认为陶瓷企业在经营上有暴利之嫌。

消费者称,早在去年国庆期间,多次采购后,特意留意了这家企业的墙砖和地砖。‘当时店员告诉我,××是品牌货,最多只能打八五折。’

前几天,这位消费者路过××陶瓷总店的时候,她大吃一惊。××陶瓷在狂打折,原来500多元/片的地面砖,现在只要300多元/片。‘同样的产品,差价如此之大,真是不敢想像。能令人信服的解释是,××瓷砖是暴利经营。’

笔者在某建材卖场陶瓷销售区发现,××陶瓷的折扣是最低的,而且涉及的产品系列非常多,比如一款800×800的地面砖原价300余元/片,现在变成了160余元/片。

在××陶瓷总店内,一位店员表示,目前××是在清仓洗货,所以价格非常低,平常基本上不可能以这个价格销售。在该店内,笔者还看到了1.98元/块的瓷砖,原价标注是9元多。

商家是不可能做赔本买卖的,在消费者看来,陶瓷用如此之大的差价来搞促销,最大的一种可能是,平时是在暴利经营。即使促销低于成本价,其平时所赚的钱除弥补促销差价后仍会绰绰有余;而如若促销价是高于成本价的,那么说明其平时的售价更是暴利。

据了解,有不少品牌的瓷砖往往是打5折甚至更低销售出去的,即便如此,商家仍有可观的利润。

明朝瓷器有什么特点


瓷器是我国历史发展中一项重要的产物,它的出现与广泛的应用让人们的生活有了重大的改变。明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朝代之一,它同样也是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此时的瓷器已经遍布了生活,建筑,文艺作品等各个行业里。伴随着明朝制瓷工艺技术的提升以及“官搭民烧”制度的实施,瓷器工人的积极性提高了,此阶段里的青花,五彩,斗彩瓷成为了瓷器的生产主流。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文玩爱好者对明朝瓷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这我们就需要来了解一下明朝瓷器的特征了。

青花瓷的特征

据资料显示,明朝瓷器的生产与烧制沿袭了前代的工艺优点并且进行了优良改造,青花瓷的制作选料精致,胎体厚重,烧制成品的质地坚密,声响清脆。在瓷器表面的绘画图上,其题材广泛,写意较多,摆脱了传统的写实风格它更讲究创新,例如孩童图画的大头小身子,龙咀较长且草率,但其龙爪却又雄壮有力。在不同时代里,瓷器绘图有它自己的八宝图案,在明朝阶段里,八宝图案的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罐、长,画风明显与前朝有较大的区别。在纹饰上多有云龙,云凤,缠枝花卉以及人物故事,飞禽走兽为主。在青花瓷的用料方面,它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是以永乐宣德为代表的苏泥勃清料,它给人以浓重绚丽鲜艳之感,中期是成化待表表的平等清料,给人的感觉是淡雅幽静,晚期是嘉靖万历时期的回青料,蓝中带紫的色彩给人以尊贵感。

明代五彩瓷的特征

明代初期,五彩瓷制品数量较少,即便少量的五彩瓷也多为民窑所烧制。但即便如此,民窑所烧制的五彩瓷制品即便是物件较小,但其图案纹理的布局依然非常的合理,瓷器的胎壁均匀,对光投映。此时期的五彩瓷制品多以盘,碗以及各种盒制品为主。明朝后期,五彩瓷制作工艺得以提升,其釉质晶莹,釉面闪青,具有柔和的光泽以及自然的使用痕迹和氧化皮层,其主题纹饰多花鸟,人物故事,绘画技法古朴,画工彰显豪放,笔法写意。

总之,明朝瓷器代表了我国瓷器时代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具有其他时代所不具有的特征。

明朝民窑古瓷器值得收藏吗


现在,市场中关于明清时期的瓷器销售非常火,很多藏家更是对其紧追不舍,拍出天价的消息也是不断。这让很多人对明清瓷器产生好奇,而其中除了官窑藏品让人好奇之外,民窑古瓷器也让不少人感兴趣。其中不少人根式在网上咨询明朝民窑古瓷器是否有收藏价值,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明朝民窑古瓷器值得收藏吗

说到明清时期的瓷器,可以说是非常火爆的,几年来,更是屡屡拍出天价,比如一件明朝官窑瓷器市场价值高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亿元,这让很多人都叹为观止。不过,官窑买不起,收藏不到,民窑总可以吧。所以,很多藏家又将目光聚集到民窑古瓷器上,希望看看明朝民窑古瓷器的价值。

据小编了解,明朝民窑古瓷器的器型非常多,而且纹饰比较丰富,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比较高。不过,民窑古瓷器是赶不上官窑瓷器的,一方面,前者的面向客户群体是百姓、大众,不可能制作过于精细,精致的瓷器百姓也买不起。所以,民窑古瓷器中,精致的很少。另一方面,官窑多为皇家或者是贵人用物,制作工艺、用料以及匠人等都是一等一的,自然制作出来的古瓷器也是一等一的好。

除了制作工艺之外,明朝民窑古瓷器的画工也不像官窑那么细致文雅,多是表现民间喜好的图案,题材也更为亲民,比如葡萄、石榴、鱼、莲叶等,都是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彰显民风需求。

不过,小编还了解到,在明朝民窑古瓷器中还有一种是大家所做,但并未落款的,这种市场价格虽然不高,但却很有收藏价值。毕竟是大家制作,虽然没有落款,但只要经过识别,确认是大家所做,其市场价值必然会高涨。

明朝民窑瓷器的市场价格

据小编了解,在2015年,在加拿大尚德拍卖行,一件晚明时期的民窑蓝釉青花海棠口瓜棱罐,最终以3000加元成交,折合人民币是一万六千多元。

乍看之下,似乎明朝时期的民窑古瓷器不怎么值钱,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知。毕竟这个价格是几年前,现在不仅官窑吃香,民窑瓷器也非常吃香,只不过民窑瓷器的存世量多、制作工艺不如官窑精致,所以能拍出天价的极少。因此,不少藏家才没有过度关注明朝民窑古瓷器。实际上,等官窑瓷器收藏风过去之后,民窑瓷器收藏风必然会大刮,那时候的民窑瓷价格也必然会大涨。

明朝民窑古瓷器精品成交价格:

1:明初龙泉青釉刻菊花纹凤尾尊,尺寸:高65.4厘米,估价:HKD 700,000 ~ 900,000,成交价: HKD 875,000 ,成交时间:2017.11.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此器大撇口,高束颈,颈外刻一圈蕉叶,溜肩鼓腹,肩部上下凸起两道弦纹,中间刻饰三朵缠枝菊花,足下渐收并饰仰菊瓣纹。近足处亦凸起一道弦纹,犹如置瓶于座上。通体施青釉,足底无釉。北宋的钧窑就十分稀少珍贵,而作为花器的钧窑在制作中比其他器物着力倍之,因此北宋时期的花瓶,在当时就被文人珍之重之,蕴含了具象的美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也当被人更加珍惜。

2:明早期龙泉窑青釉刻四季花卉纹碗,尺寸:直径20.5厘米,估价:RMB 300,000 ~ 600,000,成交价: RMB 862,500 ,成交时间:2017.06.25,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7春季拍卖会。

拍品器形、尺寸、纹饰,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完全一致(参见《碧绿——明代龙泉窑青瓷》,页42-45,图12-13),且与故宫博物院藏永乐青花碗式样较近,应属永乐朝制品。碗敞口,深弧形壁腹,圈足,内外壁纹饰相同,以剔刻之法饰缠枝莲、牡丹、茶花、菊花等转枝四季花卉四朵,碗心刻栀子花一株,圈足饰回纹。花叶布置繁密,刻花手法娴熟,局部叶脉、花瓣借鉴宋代耀州窑篦划技法,纹饰清晰立体,比青花器似乎更胜一筹,釉面肥厚温润,是明早期处州龙泉官窑的精品。

3:明初·处州龙泉官窑执壶,尺寸:高31.5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828,000 ,成交时间:2017.12.23,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瓶身如玉壶春式,撇口、束颈、垂腹;一侧为曲拱起的板状长柄衔接颈与腹部;另侧为长湾流;流与器身间横接一云形板片。外壁满饰带状横隔开的花纹:口沿下为花卉纹,束颈处饰以回纹一周;腹部饰树石花草组成的庭园写生景,正背两面景致相似,近底处环以莲瓣纹;流的周壁亦饰数道划转枝花;足缘切削无釉,色呈火红。全器器形硕大,纹饰精美,釉层肥厚,青碧光润,为明初处州官龙泉精工力作。

4:明龙泉窑青瓷棱口折沿大盘,尺寸:55.5厘米,估价:HKD 700,000 ~ 900,000,成交价: HKD 840,000 ,成交时间:2004.10.31,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5:明15世纪青花狮戏球纹蒜头瓶,尺寸:高17.8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HKD 810,000 ,成交时间:2013.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二)。

瓶蒜头口,长颈,垂腹,束胫,圈足外撇。通体青花纹饰,腹部绘双狮戏彩球纹,颈底环饰垂瓣纹,上托回纹,细长颈绘梅枝映月。蒜头口外饰覆瓣纹。

6:明中期青花八仙祝寿纹罐,尺寸:高35厘米,估价:RMB 700,000 ~ 900,000,成交价: RMB 805,000 ,成交时间:2011.11.14,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本品体量稍大,短颈,弧腹,胫部略外撇,圈足。外壁以青花作画,胫部一周轧道纹,上均匀分布数组海棠形开光,内绘折枝花纹,肩部饰大如意云头纹,云头内亦绘各式花草,上下有卷草纹和明月花纹陪衬。腹部为主题纹饰,绘八仙祝寿图。八仙祝寿图案为明中期的流行纹样,但见寿星居中端坐于松下,头带宝光,手持如意,童子站于一侧服侍,旁有梅花鹿,稍远处有仙鹤闲走。八仙各持法器行于路途,姿态各异,尽显平易近人之诙谐,全无道貌岸然的威严。胫部环饰一周莲瓣纹。整器造型饱满,青花色泽纯正,且浓淡有致,绘工亦细腻传神,人物衣纹明暗褶皱亦清晰可见,寓意吉祥,为难得的明中期青花作品。

7:明青花牵牛花倭角瓶,尺寸:高14厘米,估价:RMB 680,000 ~ 720,000,成交价: RMB 805,000 ,成交时间:2016.12.06,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本品具有宣德遗风,所绘牵牛花构图疏朗,纹饰明晰,青花无晕散,釉面致密,造型规整,当为明代中期精制瓷器,不可多得。瓶卷唇,直颈,左右置龙耳,短角利齿 ,双目炯炯,威武祥瑞,方腹折角为分棱锤状,圈足外撇。器身通体绘缠枝牵牛花,藤蔓卷延,花叶写生传神,口沿及足各环饰弦纹一道。四方倭角瓶器型为繁复之几何体,非瓷匠所易自然创制,系为模仿中东伊斯兰地区流行之倭角方型金属器。

8:明早期处州龙泉窑印划花牡丹纹钵式大碗,尺寸:直径28.6厘米,估价:HKD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767,000 ,成交时间:2018.10.02,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8秋季拍卖会。

本拍品器型硕大,纹样特殊,同类品中顶级之作。拍品敞口,弧壁,内外壁刻缠枝花卉纹,线条明快,花姿绰约,观之宁静清透。圈足裹釉,内有环形无釉垫烧涩圈,露火石红胎。通体施青釉,釉质莹润上乘,釉面温润凝致,色泽淡雅细腻,典型龙泉器之特点。

如何鉴别瓷器是否是赝品


网采编汝窑瓷器系列专题——揭秘汝瓷的生产工艺。汝窑瓷器是我国陶瓷历史上最灿烂的明珠之一,汝瓷收藏品一直是被全球各地的藏家争相收藏。那么汝瓷的生产工艺是怎么样的?本站小编搜集了各种资料,关于汝窑瓷器的生产工艺整理如下:

第一部分:汝瓷的传统工艺流程:

1、泥料加工:进料——选料——碾碎——耙泥——沉淀——过滤——沉淀——凉泥——杀泥——困泥(陈腐)——

2、釉料配制:进料——破碎——石碾(捣碎)碾碎——配料、加水——搅拌——撇料——再搅拌——撇料——三次搅拌——撇水——量细度(手工测试食指与姆指沾釉相搓无粗糙感者)——浓度(撇水搅拌后用手臂搅动以顶手感觉为宜)

3、模具制作:内花碗模具图案依设计造型斗笠碗或罗汉碗——制母模——刻花。

4、成型工艺:杀泥——揉泥——手工拉坯——拍图案——旋足——修坯定形——凉干

5、施釉:坯品烘干——入窑素烧(760℃——800℃)——出窑甩坯——浸釉(抺釉)——[二次素烧—施釉]——烧成(1280℃)——分级——包装

第二部分:汝瓷瓷器的现代原料加工工艺流程:

1、釉用原料:选矿——化验——试验——确定配方——原料冲洗——精选——破碎——石碾粉碎——配料——加水——球磨加工——除铁——细度浓度测定

2、坯用原料:可塑性泥料——配料加水——球磨加工——除铁——抽真空——滤泥——练泥——陈腐

3、模具制作:石膏模具制作:旋母仔——制母模——翻母子——修整——晾干

4、注浆成型:固定母子——注浆(按坯品要求确定厚度)——放浆——凉坯——下母——修坯、旋口、旋底——擦坯 ——凉干

5、手拉坯成型:杀泥——揉泥——拉坯——凉坯、拍花——旋坯——旋底修整

6、机压成型:适用大批量生产碗、盘类产品。

第三部份:汝瓷窑炉的演变

一、严和店汝窑遗址:位于严和店蟒川河北坡半腰处,火膛为半月形或马蹄形窑炉,由燃烧室、渣坑、挡火墙窑室、窑底支烟道,窑后烟道,沿坡而上约10米处竖烟囱等。烟囱高度不详。

二、直烟窑,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临汝县汝瓷厂院内。圆锥形,直径约2米,燃烧室在窑前方,烟囱位于正上方高度五米(约)。

三、倒烟窑

六二年以来引进倒烟窑技术,可以烧还原火,有距形和圆形两种,有燃烧室、挡火墙,观察孔,窑顶有排湿气孔,窑台有吸火孔。窑台下有支烟道,从支烟道通向总烟道,总烟道设有闸板,可调节气氛和温度。

原建距形窑因窑炉有四边死角不好控制后改为圆形,有四个或六个燃烧室,烟道约30米长,烟囱高约30米。

四、隧道窑:一九七九年工艺美术汝瓷厂建,窑炉全长六十五米。分予热带、烧成带、冷却带。烧成带下部有两道支烟道通向总烟道和烟道,上设有二道闸门闸板,,用以控制窑炉气氛。配有四十五米高烟囱和三条道轨,一条为窑内烧成道轨,二为装车道轨,三是备用检修道轨,并有先进的顶车机,鼓风机,和自动记录温度仪表,是汝瓷建厂以来投资最高,也是当时最先进的窑炉。

五、推板窑:八十年代以来,为提高汝瓷成品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引进了隔烟推板窑,用氧化火烧成汝瓷,加入还原剂促使釉料在一千度左右自身还原,这样不但减掉了匣钵,降低了成本而且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成品率,大大提高了汝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该窑效率高,寿命长,直到现在仍然是批量生产汝瓷产品的理想窑炉,在我市各瓷厂不完全统计有十条之多。

六、液化气窑:九十年代,随着企业改制,汝瓷生产由国家经营转入个体经营大型连续生产窑炉无法启动,代之而来的是用液化气为燃料的灵活的液化气窑。它不用匣钵,最大可十几个立方,小则零点二五立方,是小批量生产和科研用的理想窑炉,可烧氧化火,也可烧还原火。截至现在汝州已有液化气窑近百座,对促进汝瓷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部分:烧制工艺的探索

汝瓷烧成随着时代发展,窑炉的不断更新,在烧制中特殊窑变工艺的需要,使她的烧成升温曲线有别其他瓷种,根据五十年代到现在的工作经验和科学总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汝瓷主要品种有仿古产品、工艺美术品、酒类包装瓷、其他生活日用品。尤其天兰、天青、豆绿釉,釉层较厚,因此在施釉前要素烧(760℃—860℃)。而酒类包装瓷和生活日用品则一次烧成。

一、氧化蒸发期:

施釉后的坯品入窑后首先经过蒸发期因为汝瓷釉层较厚,其坯品含水一般都在5%左右,随着温度的提高,窑内水蒸气要逐步排出以免出现浆泡,或釉内沉炭。窑门半开。闸板拉开作到上下空气对流,充分排出湿气,以防水分滞留,碳素沉积。

二、氧化阶段:

(575℃—950℃)窑门关闭、窑内温度逐步升高,坯内结晶水、碳素有机氧化物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分解成气体排出,此时釉面开始熔融,在排除坯内气体后进入平烧和中火保温。窑内实际已是弱还原气氛,有利于缩小上下温差。有利于结晶水和有机物的分解排出。

强还原期:温度升到1000℃以上时合闸还原,微调闸板,一氧化碳气氛控制在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之间,坯釉中的硫酸盐和三氧化二铁充分还原为亚硫酸盐和氧化亚铁,随着温度升高,釉面玻化,在1000℃—1170℃时应以重还原烧成,由于Fe2O3对温度和气氛很敏感,所以在高温溶解时应保持还气氛亦称高火保温期。

冷却期:从高温热塑性状态到800℃可以快速冷却,以利釉下晶体形成。但到700℃以下要缓慢冷却。以防釉面炸裂,有利于天兰、天青釉成色。

第五部分:汝瓷窑炉结构

古汝窑窑体结构大致可分为燃烧室、渣坑、挡火垟、窑室,窑床、窑底烟道,支烟道,总烟道。窑顶排气孔,看火孔,试样孔和烟囱。沿山势而建,成马蹄形。窑前有燃烧室、通风口、渣沆。燃烧室内有挡火垟。喷火口约三十厘米,以迫使火舌上扬,在挡火墙上开有十数个5㎝×5㎝小孔,火从下、中部都可进入窑室,基本保持窑内上下温差一致,火从窑下支烟道进入总烟道,总烟边沿山势上升至10米左右,竖有烟囱约10—15米高,烟囱总高约30米,烟道上设一闸板,以利控制气氛。沿蟒川河两岸,林木茂密,以木柴作燃料,窑遗址旁没有渣堆可说明这一问题。

清凉寺窑炉与蟒川严和店窑相距甚近,这里窑炉基本以马蹄形为主,窑内结构与严和店相似,间或有矩形两窑相傍出现。虽年深久远,古窑难以复原。但有几点可以推定:窑前没有发现煤渣堆痕迹,燃料以柴为主,均用匣钵装烧,在残窑室内内窑墙上,紫红色的耐火泥说明用高温还原火烧成,大量的小窑群说明汝窑烧成之盛,更证明小窑气氛较易掌控。宋时交通不便,原料、燃料基本就地取材,因原料成份不同,所以各窑口都有自己不同风格的产品。如:蟒川严和店窑区多以豆绿釉为主,而沿蟒河而下的各窑口包括宝丰清凉寺则以天青釉为精品和大批量的刻,印花的豆绿釉产品。在汝州东南方的大峪店一带黄涧河两岸的窑区,则以葱绿、天兰,汝瓷挂彩为主。因此地与神垕毗邻,相互影响,故有钧、汝不分之说。

五十年代试验汝瓷以来,虽对古汝窑进行多次考察,研究其结构,并建窑试烧,但因对窑炉还原气氛尚没有熟练掌握,加上釉色尚在摸索之中新烧产品与古瓷大相径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从禹县神垕引进了小型倒烟窑,这种窑炉易于操作在短时间内即可以掌握操作技术。倒烟窑也由小到大,基本适应了汝瓷生产的需要。

为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七十年代又从浙江龙泉引进较先进的隧道窑,为汝瓷的大批量生产打下了基础。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八十年代推板窑的筹建更是汝瓷的发展如虎添翼,这种窑炉烧成不用匣钵,只用几个工人一边进产品一边取产品即可,彻底解决了因匣钵装、出窑的劳累,更没有因匣钵所带来产品的落渣,火刺等缺陷,使烧成成品率由隧道窑的百分之六十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五。这质量的提高使这种窑炉成为批量生产汝瓷的主要窑具。

为了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要,单一的小规格的产品不能适应进入小康水平的城市和外销出口的要求,汝瓷窑炉的又一次革命使汝瓷产品可以生产小到几厘米。大到1公尺以上的各种规格的产品,现在发展起来的液化气窑,适应了这一需要,所以在小瓷厂的普及是必然的。这种窑炉,燃料用液化气。保温性能好,没有废渣,成品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现在汝州有大中小厂子二十余家,大部使用液化气窑和推板窑。

“洪宪”瓷并不存在


贵报3月27日第9版,刊发了《民国瓷器分类及辨伪》一文,文中提到郭世五的“觯斋”,现补充如下。

郭葆昌,字世五,别号觯斋主人,河北定县人,早年曾在北京德聚城古玩店学徒,后经人介绍入袁世凯府上当差。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提拔郭葆昌任总统府庶务司丞。1913年初,委派郭为江西九江道,作为督陶官到景德镇督烧瓷器。1915年袁世凯下令将景德镇明清两代御窑厂改设为陶务监督公署,委任郭为陶务公署监督,郭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督陶官。

文中还说到“洪宪”瓷器,这里也做点说明。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宣布实行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郭葆昌为了讨取主子欢心,承袭明清两代惯例,准备为袁烧制帝王年款的“洪宪”瓷。不料民主革命的洪流不可阻挡,袁只做了83天的短命皇帝便下台了,在帝制的轰然倒塌声中,陶务监督公署也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箱,郭葆昌的督陶使命就此结束,而“洪宪”款的瓷器至此并未问世。据说郭生前曾对友人说过,袁世凯倒台前他并未烧成“洪宪”瓷,与郭过从甚密的古董商王荫泰在为郭所撰挽联中,也曾提及此事。1963年和1965年,袁的第13女儿袁经祯曾分别两次向苏州博物馆捐赠数件粉彩瓷碗和瓷盘,其底款为“居仁堂制”。到目前止,瓷界比较公认的趋于一致的说法是,凡“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的瓷器,均属后人为了商业利益所制的赝品。就连郭葆昌本人也曾重金聘请高手,在北京设炉专门制作“洪宪”年款的赝品瓷,掀起了一股仿冒波澜。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朝粉彩”是否存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朝粉彩”是否存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朝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