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陶意瓷砖 > 导航 >

借文改东风 复兴“陶正官窑”

借文改东风 复兴“陶正官窑”

陶意瓷砖 古代官窑瓷器 官窑瓷器鉴别

2020-05-25

陶意瓷砖。

“中国最早的陶瓷制作遗址在淄博,中国最早的官窑雏形——陶正官窑在淄博发扬光大……”

“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让我们文化从业者振奋的消息”。从注册蹴鞠和足球起源地商标开始而投身于文化产业的于剑已经把文化作为他终身事业,如今他又找到了新的动力和源泉。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要注重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不能局限于还原复古,更要服务现实,要改变重有形产品、轻无形产品,重企业实体、轻商业模式的传统思维,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创造市场价值。”虽然只是文化产业的新兵,但于剑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作为淄博人,最有义务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从2004年注册蹴鞠到2011年注册“陶正官窑”,于剑的文化视野逐步扩大,但都没有离开淄博这方热土。随着市委、市政府打造“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品牌以来,燕山大学硅酸盐专业的于剑又回归了他的老本行。

“淄博地区的陶器烧造跨越4000余年,有着完整的发展序列。早在一万年前,沂源‘扁扁洞’的先民们拉开了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历史的帷幕,8000年前的临淄‘后李遗址’也出土了多件陶器。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官窑的始祖——周朝负责陶器生产的官员‘陶正’是在临淄发扬光大的。因时局动荡,周朝的陶正——陈完逃到齐国,被齐桓公重用从事筑窑烧陶工作。有了良好的工作环境,陈完烧造的陶器工艺精湛、质地优良,专供齐国国君及供奉周朝之用。此人去世后谥号‘敬仲’,是现在临淄区敬仲镇的最早出处。”

为了深入挖掘陶正这一本土文化资源,于剑不仅注册了“陶正官窑”品牌,更与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合作,开发了鲁青瓷、蹴鞠瓷等产品,使得“陶正官窑”形神兼备。

为什么选择鲁青瓷作为“陶正官窑”的代言?鲁青瓷是史上最早的瓷器,是世界四大青瓷之首,其发色采用独特的窑变工艺,需经过三次烧制才形成最后的神奇之色。于剑告诉记者,“陶正官窑”的鲁青瓷玉质感强,2010年荣获第三届山东省文博会金奖。

编辑推荐

欧洲瓷器展现东风西渐


俏皮可爱的小天使,雍容华贵的美妇人,古典优雅的高跟鞋,风景如画的纪念盘。“东风西渐欧洲瓷器展”正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该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与上海市歷史博物馆合办,汇集了近二百件欧洲瓷器,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杯碟、哺婴勺,到家庭装饰用的座钟玩偶,以及首饰盒、烟盒,全面地展现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贵族的生活图景。

是次展览的瓷器都是由加拿大收藏家拉斯洛.帕拉克维茨(LaszloParakovits)、孙建伟夫妇从欧洲购得,并捐赠给上海市歷史博物馆。

本次展览以欧洲瓷器发展的歷史为主线,分“传播”、“融合”、“创新”和“发展”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精选出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

辽博展览包括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传播”,主要为中国元代的青花瓷,德化白瓷、康熙时期的五彩和粉彩以及宜兴紫砂等,这些瓷器对欧洲瓷器的发展影响深远。最初开始製造瓷器的欧洲人不理解中国瓷器的图案,甚至把石榴式样造成了洋?的形状;第二单元“融合”中,可见欧洲人当时的审美观点,他们最喜爱中国的“柳树纹饰”,在製造瓷器的探索过程中,不断模仿中国瓷器,形成了欧洲蓝白风格瓷器,并把中国的爱情故事和诗歌融入主题;第三单元“创新”,为欧洲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德国迈森出品的交叉双剑商标瓷盘驰名世界,酷似女神维纳斯的白瓷雕塑更引人注目,德累斯顿生产的蕾丝花边瓷器,堪称世界一绝,还有各式典雅的高跟鞋集中反映了欧洲女性的审美情趣;第四单元“发展”,欧洲的瓷器突破了装饰性的功能,开发更多实用性特质,饮茶用的金色杯碟,供纪念的风景盘,印有女皇、将军的马克杯,还有军事人物纪念品等。

众所周知,中国瓷器举世闻名,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随?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中国和欧洲的贸易迅速发展,中国瓷器大量出口欧洲,被富裕阶层购买来美化家居。这种贸易也促进了欧洲製瓷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崛起。十八世纪,欧洲开始复製、仿造中国瓷器,并逐步结合欧洲的文化和传统,在融合与创新中生产出具有欧洲风格、不同形状、不同图案、不同颜色的欧洲瓷器产品。这一仿造、结合、创新和自成一体的瓷器工业,成为欧洲工业革命中最为重要的新兴工业之一,成就了欧洲近代约二百年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辉煌的欧洲瓷器艺术。

青花“柳树纹饰”最著名

上海市歷史博物馆馆长张岚表示,“东风西渐—欧洲瓷器展”是上海、渖阳两地城市博物馆友好协作的见证,也是中西瓷文化交融发展的见证。最为重要的是,展览不仅体现出欧洲瓷器史“和而不同”的演变,更反映中国文化无远弗届的影响力。

在西方瓷器风格中,以青花“柳树纹饰”最为著名。对这种风格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一七九○年前后由乔夏.斯波德(JosiahSpode)从一种被称为“满大人”(Mandarin)的中国原始风格沿袭而来。另一种说法是一七七○年由明顿(Minton)模仿而来。但无论哪种说法,均以中国样式为蓝本,多数源自中国传统纹样中的亭台楼阁、柳树篱笆等元素。

迈森瓷器“交叉双剑”

经典的迈森瓷器“交叉双剑”商标,是全球最悠久的商标,展现了近三百年来的欧洲艺术史,且全部为手工绘製。它源于当年萨克森公国的国徽,被尊为收藏界中的经典。奥匈帝国皇后茜茜公主,当年也曾收藏几千件“Meissen迈森”瓷器。展品中一件青花商标纹大盘清晰地反映了迈森瓷“交叉双剑”商标的变迁。

作为德国德累斯顿镇生产的瓷器样式—德累斯顿瓷器,融入了十九世纪末的浪漫主义。花边瓷俑是德累斯顿生产比餐具更流行的瓷器品种。精緻的人物与人物组合小雕像至今仍在生产。最著名的德累斯顿“裙衬组合”小雕像描述了各种宫廷生活景象,比如跳舞、演奏乐器和恋爱场景。其中许多产品使用的是与餐具一样的德累斯顿蓝色皇冠商标。

展品中有两件华美的十九世纪德累斯顿瓷器,一件“彩绘堆塑小天使托盘”由四个小天使合力背起,托盘周围装饰了大量的树叶和花朵,融入了十九世纪末期的浪漫主义情愫,为典型的“洛可可復兴”风格。另一件“彩绘堆塑人物”可说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德累斯顿花边”展品。

如今生活中常见的马克杯,是从英文mug而来,意为“有柄的杯子”。此次展出的一组“皇家纪念马克杯”使用了精巧复杂的微缩画的工艺技术表现这些地位极高的人物。在椭圆形的纪念章里描绘的是英国皇室成员,杯子不大,白地彩绘。这种彩绘是一八○○年前后的瓷器特徵。上下一般粗的杯子、角度分明的杯把,充分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风格,亦是新古典主义时代倍受人们喜爱的器形。

该展览将展至五月二十五日。

中国陶瓷复兴之路任重道远


正值深圳文博会,展会上荟萃了各地的陶瓷制品,其中,作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其文化符号是如何形成的?前天,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雨前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讲述的文化内涵。

陈雨前介绍了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的形成以及发展历史。“文化的特点可以用‘博大精深、体系完整、风采独具、魅力无穷、影响深远’来概括。”他说。

何为陶瓷文化?陈雨前认为,这是指在陶瓷的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的过程中和各个环节中所呈现的材质文化、工艺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形态和情感、心理、观念、习俗等精神文化的面貌。

“中国的陶瓷文化曾在世界上领先近千年,但自从制瓷工艺传入欧洲,已经被迅速赶超,现在,世界一流的陶瓷品牌都诞生于欧洲或日本等地区,中国还没有一个能在全球叫得响的品牌。”陈雨前说:“复兴中国的陶瓷文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此,陈雨前希望能在学术上为陶瓷文化的推广做出努力。作为“景德镇学”的提出者,陈雨前在讲座上向大家介绍了“景德镇学”,这是一门以文化为缘由和主要研究对象,以文化遗产理论对文化进行系统综合研究的学科。他说,提出“景德镇学”,正是为了更好地弘扬文化。

“千年窑火铸就了景德镇深厚的文化底蕴,陶瓷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精粹的集中载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陈雨前表示:“景德镇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景德镇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景德镇学’必将为传承和弘扬陶瓷文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范本,为保护陶瓷文化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陶瓷文化:复兴窑往事


我生于1956年,也是那时复兴窑走向了衰落。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条长长的窑身,就好像蜈蚣一样。晴天的时候零星的阳光透过鳞眼洞撒下,温暖的光束中闪亮着的灰尘颗粒就好像天堂里的圣景。我在这里面爬过了幼年,又在龙脊背上爬上跃下耍过了童年。那个再也没有点过火的旧窑,就好像是我的亲人、我的爷爷、我的太爷爷,陪伴了我人生最初的那些光阴。

明代前墅龙窑

明清时期开始上袁村便有了许多龙窑,传说龙窑是天上的乌龙与天兵天将搏斗后坠落地上而化成的,龙窑筑在土坡上,龙头朝下龙尾朝上。龙嘴是烧窑点火的地方,大家称为龙嘴头;龙身上的大伤口作为装窑开窑的进出口,也就是户口;小伤口是叫做鳞眼洞的地方,它作用丰富,有的是烧窑时添加柴草的地方,有的是用来看温度的,还有的是用来装匣的;靠龙头的第一对鳞眼洞就叫做龙眼。

明代前墅龙窑2011年还在烧制

当年太爷爷赵松亭为了重建这座窑不仅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还不惜向亲戚朋友筹遍了钱款,这份魄力放在今天也是难以想象的。都说时势造英雄,1911年到1937年时我国民族资本兴办轻工业之际,也是宜兴陶瓷行业短暂繁荣的一段时光。太爷爷紧紧抓住这段机遇与爷爷赵乾泰在上海建立艺古斋,与葛德和、吴德胜、铁画轩等分庭抗礼,竞聘名家,把紫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那段时光也是民国期间紫砂一段短暂的繁荣。复兴窑最辉煌的时候,炽红的焰火从年初一烧到大年夜,全年没有休息的时间。

复兴窑位于上袁村东面,临河而建,川流的小溪之中,船工们源源不断地将烧好的紫砂器运向各地港口,甚至装上大海轮送到那谁也没有见过的异国他乡。每当清晨,只见龙窑上空浓烟滚滚,宛若蛟龙一般,在叮叮咣咣的陶器声伴奏下,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复兴窑实景复原烧窑,保证做出的坯件能够及时烧出来。承包的价格根据窑的位置来分,中间部分温度均匀价格最高,譬如,1935年的时候,王寅春便用自己的积蓄承包了复兴窑中间的一节,这在当时也是一件令人羡艳的事。产量少或者品质较差的陶工则可以承包靠下的一段,温度低一点。

国难当头的那段岁月,大家都饿着肚子挣扎生存,根本无暇去制作或者烧制紫砂,于是上袁村所有的窑场都停工熄火了。没有人来收购茶壶也没有人去做壶,驳运码头一片冷清。由于日本人的入侵,霍乱也在不知不觉中流传开来,据说太爷爷便是这样生病去世的,彼时他八十一岁。在老母亲的回忆中,那时他才做过八十大寿不久,谁也没曾想到他会这样离去。此后在爷爷赵乾泰的经营下,复兴窑也算是有声有色,可惜后来他有一次发热不知为何烧瞎了眼睛,此后,不管是窑务还是自己,都没有办法好好的照顾。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家因为有窑有地,被评为了地主。窑尾好的房子都分给了别人,我们则住在西面潮湿的破厂房之中。大炼钢的时期,复兴窑还被用作了炼钢,及至后来连绵的天灾,人们食不果腹,没有人去做壶,紫砂一度陷入绝境。

紫砂村东面小溪如今已然看不出任何当年的痕迹

复兴窑就如同沉入海底的鲸鱼,一点点失去了它的筋肉、骨骼,最终化作历史中的尘埃,再也找没法在这世间找到它的半点痕迹。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中,告诉我祖辈的辉煌与坚强意志,鼓励我负重前行不忘初心。

没能见到复兴窑最鼎盛的那段时光,是我的遗憾,但是复兴窑带给我的温暖与陪伴是我此生最宝贵的财富。

景德镇的文艺复兴之路


曾在德国看过一幅17世纪所绘制的世界古地图,令人惊讶的是其中有特别标注的中国城市除了元明清的首都北京、丝路起点与文化古都的长安外,另一个则是瓷都景德镇。由此可知,长久以来对西方世界而言,因瓷而闻名世界的景德镇是可比拟北京、长安等首都、足以成为中国象征的重要城市。曾几何时,未臻于工艺突破、仅求大量生产的利润导向下,不少商人恶意倾销景德镇瓷至国内外,Made in China的china-景德镇﹙昌南﹚瓷器的价值非但已不复欧洲人视作“白金”美誉的风光,等而下之,价格甚至沦为市井摊贩销售的廉价品。

这样急转直下的前因后果,追根究底,发现整体经济环境的发展影响至巨。连儒家都赞同,民“富”然后才能好“礼”,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的前题,即在于衣食无虞,方有闲情逸致与之互动;御窑不惜成本、精益求精的贡品文化,带动了民窑的蓬勃发展与创新,在明代形成“官民竞市”的局面,景德镇遂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当国家政治动荡或经济不振之际,生活艰难情况下,更遑论工艺的精进。明朝成化、景泰、正统年间的景德镇陶瓷发展空白期的历史,同样地重演于上世纪50至90年代这段时间,累积世代的人文艺术的底蕴却无适当舞台可以展现,是时人们只关心瓷碗里搁的是“粥”还是“饭”,根本无念头去在意碗上描的是“青花”还是“釉里红”。

据考证,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的学者直指,景德镇可能是古往今来第一个工业城镇的聚落,因为资源丰富、技术精良及中国人吃苦耐劳精神,造就“工匠四方来,器成八方走”的盛况。人文荟萃,上受朝廷恩泽,外得四海享誉,许多外国人均不远千里而来。为解瓷器制作奥秘,全国各省尽皆设立商业会馆,数十万的瓷业人口在此滋生且世代相传。

千年窑火传续不断、数百年赫赫有名的景德镇的外贸瓷,直到上世纪50年代都还是中国创汇最高的城市;可惜的是从生产器械、窑炉、色料、形状与产品设计都未能与时并进,而英国的Wedgwood、德国Meissen、法国Bernardaud等在工业化大量生产瓷器得以后来居上。晚清鸦片战争以降,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景德镇大部分产品仍停留在仿古、复古的窠臼。

改革开放前,相对疲弱的中国经济实力反应在瓷艺创作上,市场信息不流通,无创新精神,对内仰赖全国各地政府机关的订单,对外则是大量倾销廉价中国瓷器维持外汇。据国务院统计,2003年时中国外销瓷器平均单价仅0.25美元,景德镇瓷的价格也好不了多少,枉费景德镇拥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级工艺大师,却一直处于举步维艰无法开展新局面的窘境。

2004年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艺术品市场愈加兴旺;与此同时,过去国有瓷厂下岗员工纷纷自立成立小作坊,大师级瓷艺作品受到收藏家的肯定,法蓝瓷企业的入驻又带来了新创意的启发,典型的创意经济正在活络运转中。话虽如此,纵然景德镇各家大师、艺匠皆有家传绝活或对瓷器的独到见解,其产出在价格上、艺术性上和文化价值上皆有不俗的表现,但一年至多生产数百件作品,交易又仅限于国内少数名流士贾,仍难脱小众取向“圈子化”、“贵族性”手工业特制的基本属性,无法迎合国内外大众市场。

而今,景德镇发展瓷业的自然条件已不复存,但其社会条件仍是其它城市难以望其向背。从国有时代即在制作“毛瓷”、“文革瓷”的工艺大师,饱读诗书、富中国文人文化底蕴的政府官员,陶瓷专业学校、研究所的陶瓷专业人才,均是景德镇优越的文化资本,极有潜质发展高附加价值的文化创意产业。

2004年的陶瓷博览会及世界瓷都市长高峰会,确立“景德镇为世界陶瓷故乡”的共识,重塑景德镇的国际文化形象与地位。从今年首届中国法蓝瓷文化创意大赛入围前十五组名单中,景德镇参赛人员即占2/3强,囊括十组之多,即可见一斑。同时,今年的陶博会就吸引了1000多名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的名瓷大厂前来共襄盛举,举办六届的经验与交流累积,成为景德镇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第一步。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文明的象征,景德镇又是瓷器之国的代表。跨业、跨界、跨国、跨文化已成全球城市产业发展的共同趋势,“特色创新”、“精品模式”,更是寻找市场“新蓝海”的不二法则。景德镇更应全方位审视自身振兴瓷业综合力和核心竞争力,体悟时代趋势与特征,掌握既有优势与机会,对城市与产业重新塑造全新的品牌形象,革新旧有设计概念、修正产业结构与行销渠道,让历史文化的荣光成为加值而非包袱,朝向高端产品与市场迈进。

人们都知道,16世纪意大利翡冷翠梅迪西家族﹙Medici Family﹚曾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吸引各地人才,引领欧洲脱离黑暗时代,造就文艺复兴盛世。倘若今日的景德镇能够拓宽宏观的长远视野,对瓷业发展有整体的策略与计划,以强有力的融合性园区来整合瓷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配套的各种资源与人才,在企业育成、概念交流、市场测试、智库辅导、通路开发、国际接轨发生应有的功效,深刻变革个人作坊——艺术瓷营生的小民经济模式,那么中国景德镇瓷业的复兴不但是文艺的复兴更是经济的复兴。

尽显皇家风范 非遗京彩瓷坎坷的复兴之路


靓丽繁复的图案、活灵活现的造型、凸凹有致的填彩、华贵典雅的花式、精致细腻的勾描……站立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京彩瓷作品丛中,不禁为大师们独具匠心的设计、精彩绝伦的手艺而惊叹;小心翼翼地轻抚把玩间,想象着古代帝王将相坐拥绝世精品,每日端详玩味时的赏心悦目、怡然自得。

如今,现代工艺美术大师们继承前人传统,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使京彩瓷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现出了更具时代特色的魅力。4月28日至5月10日,百余件“京彩瓷”陶瓷艺术精品将亮相北京爱家收藏品市场。“昔日皇家案上瓷,飞入寻常百姓家。”观众们可以借此机会近距离地欣赏、收藏到与古时帝王家才能享有的特殊技艺相比肩的瓷器精品。

|比肩官窑|

京彩瓷技艺尽显皇家风范

“京彩鉴赏瓷”曾经被称做“北京仿古瓷”。作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之一,“京彩鉴赏瓷”专指延续前朝名瓷而烧造出来的瓷器品种,目前主要仿制品种则集中在明代及清代康、雍、乾三朝,清末至民国时期以及20世纪50年代至今。其以粉彩、古彩、墨彩、斗彩和新彩为主,作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恢宏大气,有着帝王之都的风度,不仅满足了人们好古赏旧、日用或其他需要,也在我国陶瓷行业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京彩鉴赏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初,随着官窑瓷器逐步流入市场,古玩店开始烧制出各种逼真的官窑精瓷,这种瓷器胎质、釉色、画面精细质优,比肩官窑,京彩鉴赏瓷的雏形就此出现。辛亥革命后,京彩鉴赏瓷工艺逐渐丰富,制作群体进一步扩大,在民间的认知度也不断提高,京彩鉴赏瓷行业逐渐形成。

主办方北京华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经理籍华表示,从器型来说,京彩鉴赏瓷器型多样,涵盖瓶、罐、盒、碗、盘、花盆、鱼缸、箭筒、凉墩、瓷珠、文房四宝、人物、鸟兽、各种小摆件等诸多种类。而从工艺流程来讲,其生产有着一整套非常严格而复杂的过程,设计阶段要经历查阅资料、选胎、绘图设计、定稿、勾图几个步骤。生产工艺经历描图、拍图、研磨配色、彩画、填色、自检、互检、入窑烧制、烧成出窑和成品检验等阶段。从技法来讲,京彩瓷主要以摹仿前人古瓷的装饰手法,以古彩和粉彩技法为主。其中,古彩作品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装饰性强、极具民间艺术风格;粉彩则是在古彩基础上运用国画技法发展而来,颜色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丽,画工细腻工整,形象生动逼真。

而经四代名家传承,京彩瓷得以形成一种特别韵味。其仿古意而不拘于形,承古法而不囿于器,釉色饱满亮丽,画工精致大方,呈现出浅浮雕的实体感,拥有皇城气概。

|三起三落|

京彩瓷几十年“坎坷”发展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彩瓷在统一管理下规范发展起来。1973年初,在原来小规模制作的基础上,建起了较大规模的专业生产厂家。

京彩瓷的第四代传承人――北京市陶瓷工艺大师白莉和王立,从十几岁就进厂学习京彩瓷技艺。当时厂子才刚办起来,她们这一干就是几十年,见证了本厂三起三落的发展历程。

据她们介绍,1975年工厂发展规模非常大,分几个车间,仅画瓷人员就有好几百人。上世纪80年代,京彩瓷产销非常红火,那时候基本上走外贸,一个品种走货就要一两百件。后来由于市场疲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京彩瓷的产销便随之下滑。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营活跃,京彩瓷产销量又有所回升,陶瓷、彩绘、仿古画等品种也日趋丰富,工作人员也有几百名,规模大,技术力量强。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当时市场整体状况不好,而人们对京彩瓷产品的认知度也有限,使其产销量再度下滑,车间进行合并,几百人的规模就缩减为二三十人,而且仅保留了仿古瓷的项目。进入21世纪,工厂进行了重组,领导下大力气发展京彩瓷项目,其产销再度红火起来。而几年以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京彩瓷产销又逐渐面临收缩态势,当时车间仅剩下6位老师傅和一些学员,设计、生产人员总共不到20人。

目前,京彩瓷也和北京民间其他众多工艺品种一样,存在着发展上的种种困境。例如,工作室、创作环境与其大器的工艺、精湛的技术不甚相衬。同时由于京彩瓷技艺环节专业含量高,制作工艺复杂,传承难度也比较大。此外,由于京彩瓷制作技艺专业性强,传承人才的选拔难度大,加之工艺大师逐渐进入老年,新生力量又未跟上,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亟待得到完善的保护与传承。

|多方助力|

京彩瓷再度振兴蓄势待发

京彩瓷这项精湛的百年传统技艺在传承、发展中的困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企业、工艺大师、专家学者、艺术界知名人士等各方力量共同助力,为其发展出谋划策;热爱这项事业的人们纷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继承传统、重振市场的工作中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2009年,京彩瓷接连申报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今年又开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也对这个项目给予了重视和扶持,例如在多种重要的展览、展示中,都力推京彩瓷;其中部分产品,已被获准作为北京市的代表产品赠送给国外友人。

鼎盛陶琦(北京)艺术品有限公司副经理史琴表示,这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社会的关注,同时企业自身也在全力以赴,调配了全公司最精英的力量,来共同推动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再度振兴。目前公司正在重新装修车间、扩大生产面积,并准备建立大师工作室。同时,还在摸索京彩瓷产业化运作的道路。但现在还需要很多的投入,需要条件的具备与改善。

白莉介绍说,随着知名度的提升,目前京彩瓷的销售局面也在打开,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不但继承了传统技艺的精髓,而且在不断创新。据了解,现在京彩瓷的主打产品粉彩百鹿尊和粉彩九桃天球瓶等,都是被排队订购的,而且大部分是回头客。为了保证拳头产品的稀有性,每年生产数量也是有所限制,例如百鹿尊,每年只生产20件。

不仅仿古瓷是拳头产品,精品瓷也是首屈一指。工艺大师们根据年代特色进行制作,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与韵味,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并且在国家级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中屡获大奖。有精品,有拳头产品,再迎合市场的需要制作一些符合大众收藏取向的产品,同时开发一些日用瓷、礼品瓷、瓷板画产品等等,京彩瓷在生产方面日益丰富,产量也不断提高。

而总结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经验,白莉坦言,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同是搞仿古瓷,景德镇的仿古瓷就与京彩瓷的仿古瓷在色彩、工艺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总体说来,景德镇仿古瓷比较清秀,但细腻不足,而且缺少宫廷藏品的韵味。而京彩瓷的仿古瓷就比较厚重饱满,有皇家霸气的感觉,这是其他地方无法仿制的。京彩瓷的工笔花鸟、人物,每一个细处往往都要经过繁复的精描细刻。哪怕一件小器皿,都能独放异彩。

长沙铜官窑出土文物展示“十里陶城”的风采


古城长沙正在全力保护、开发唐代铜官窑遗址,使世界釉下彩陶瓷发源地再续千年“香火”。

兴盛于一千一百多年前的长沙铜官窑,以釉下彩绘和诗文装饰闻名古今,至今仍保存着唐代以来最完整的古龙窑,系古城长沙的一个重要历史遗址。长沙铜官窑首创了釉下彩绘并最早把诗文引入瓷器烧造创作,成为研究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湖湘文化和对外交流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遗憾的是,人们对长沙铜官窑创造的辉煌成就以及对世界陶瓷事业的贡献所知甚少。为充分展现其作为世界釉下彩陶瓷发源地的地位和价值,长沙市启动了铜官窑遗址保护开发工程,欲将铜官窑建设成集文化、文物交流、科学研究、参观游览等于一体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区。

根据正在设计铜官窑遗址保护方案,铜官窑遗址保护区的范围占地五百九十六亩。除进一步加强对铜官窑遗址保护区的考古勘探外,还将对遗址内各类遗迹进行综合性系统调查,以保护文物及其环境的完整。

据悉,铜官窑遗址保护的规划目标将立足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申报“世遗”的第一步就是进行保护性开发。因此,在对铜官窑遗址保护的规划中,将充分考虑文物本体的组成要素及其环境的历史格局,尽可能减少对文物本体的干预,保护文物的原真性及完整性等,使铜官窑再现“十里陶城”的盛世风采。

长春讨论复兴陶瓷产业 传承东北特色缸窑文化


长春是著名的“文化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给长春带来新的企盼和畅想。晒出民间草根文化的作品和创意,让草根文化的创业激情与政府培育、扶持文化产业的规划和行动有机融合,最终发展、壮大长春的文化产业,我们充满期待。

“在去年底的政协讨论会上,我和其他委员就长春发展陶瓷产业展开过热烈讨论。别看货架上没有长春本土烧制的陶瓷,但市面上这些陶瓷器具,50%以上的生产原材料产自长春周边。”长春市政协委员、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李明柱建议,长春应借用本土资源优势,发展陶瓷文化。

资源优势

长春供应景德镇陶瓷原料

李明柱委员介绍,在长春至永吉县70公里的区域,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资源丰富,土质优良,属于烧制瓷器的上等材料。根据长春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办公室调研结果,该区域的高岭土远销至景德镇、唐山、台湾等地,2010年销往景德镇一地就多达5000多吨,占景德镇生产需要的80%。据勘测部门显示,我省这些陶土资源可供连续采掘200年以上。由于销量好,近年来,陶土价格也由几年前的30多元一吨,翻涨至400多元一吨。

“我到国外出差,购买了一些国外生产的陶瓷商品,咱们的和国外的一比,确实有差距。”李明柱说,长春要多学习国外先进的陶瓷生产技术。李明柱说,日本、韩国、英国,他们制瓷工艺的核心技术是师从我们中国,其产品之所以能够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其优良的技术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市场尴尬

本地难见长春产陶瓷餐具

记者在长春一家商场看到,陶瓷餐具几乎没有长春本地生产的。这些餐具价格不低,一个普通瓷饭碗8至10元,一个陶瓷餐盘15至20元。据介绍,这些碗盘在南方价格并不高,因为是本地产销,而运到长春要加上物流成本。

长春多家超市、卖场销售人员表示,长春地产的陶瓷餐具很少,几乎没有上架的。长春一家大型超市进货资料显示:陶瓷餐具、工艺品80%是产自唐山,还有产自广东、福建等地的,地产陶瓷餐具难觅足迹。

记者走访了中东大市场、北方市场,很少有商家出售地产陶瓷餐具,一是从没听说过长春也有烧制陶瓷的工厂;二是对长春产的陶瓷餐具质量拿不准。长春一大型超市质检部主任方德政介绍,本地陶瓷达不到市场准入标准,普遍质量低、工艺差。“拿出单个餐具对比,要看外形、光泽、细腻程度,长春本地的陶瓷都不如南方厂家生产的好。”方德政说,现在的消费者眼光也高了,外形美观很重要,一套的韩国餐具售价数百元也并不稀奇,卖得是最好的。

昔日风光

兴隆山陶瓷曾远销日本

长春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赵建华翻开史料介绍说,长春兴隆山的瓷器曾经相当不错。

“我卖过兴隆山的陶瓷盘子、碗。但后来不行了,当时本文出处是华夏陶瓷网是一个国营工厂。”经营百货日杂多年的林老板说,当年兴隆山生产的陶瓷,与现在景德镇的名声相差无几,还卖到了日本等国家。

名震一时的兴隆山瓷器为何走向没落?“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逐渐落后,工艺粗糙。当然,其背后还有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等计划时代的影响。”赵建华分析说。

政府举措

派人到景德镇取经

为了复兴长春陶瓷产业,相关部门派长春市文化产业联合会副主席古塵,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到景德镇等地调研学习,并提出“抢救缸窑文化”的方案。

“受益匪浅,为咱们长春的陶瓷文化发展找到了出路。”古塵介绍,长春具有陶瓷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包括景德镇在内的南方很多陶瓷生产企业,不仅对吉林省的陶土原料都很依赖,而且对东北的艺术风格也很喜欢。

在“抢救缸窑文化”方案中,古塵提出,不仅要改良景德镇烧制技艺,还要融合东北地域特色,鼓励本土书画家在陶瓷上创作,将原本在宣纸上的艺术,通过烧制技术,与瓷器完美结合,长久保存。“我们将我省的艺术家请到景德镇,将长白山风光、天池山水画等吉林元素印在陶瓷上,很受当地人欢迎。而且,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艺术家来创作,食宿全免,作品产权明晰,达到双赢效果。”古塵笑谈,这种多赢合作模式,让长春的艺术家创作之路更宽,弘扬了本土文化的知名度。这个模式,明年也将搬回长春,实现南北文化的深入交流。

未来展望

明年用上地产好瓷

“明年,长春将建立一个吉林省当代艺术瓷的陈列馆。”赵建华表示,“还要通过商业元素提升长春陶瓷的知名度。以纪念品为切入点,打造高端纪念瓷系列;计划与电影行业相结合,发行限量礼品瓷器;为集体或个人定制个性礼物;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为伪满皇宫定制御膳瓷;为冰雪节开幕定制雪韵风琴纪念系列等。”

古塵表示,明年,长春市的各大商场就将设立古尘陶艺专柜,甚至开设陶瓷连锁店,销售的陶瓷制品也从高端艺术收藏到日常瓷具不等,但价格要比南方瓷便宜一半左右。明年,长春人就可以用到由我们当地生产出的物美价廉的瓷器了。

背景资料

缸窑文化

史料记载,吉林省境内,有个远近闻名的缸窑镇(目前在吉林市龙潭区东北部)。缸窑烧造技艺的传承,自康熙元年(1661年)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康熙元年,山西、河北发生严重旱灾,许多人携家带口“闯关东”,其中有个人叫赵岩龙,当过瓷窑技术工人,对烧窑制缸颇有研究。1662年4月,赵岩龙逃荒来到溪浪沟,在山坡上结草为庐住了下来,发现了当地细腻油滑的白土是上等制陶原料,便开始烧制陶瓷,溪浪沟后来成为以制缸为业的吉林永吉缸窑镇。日本侵华时在长春兴隆山建立兴隆山陶瓷株式会社,利用缸窑的陶土烧制瓷器。解放后,改建成国营性质的兴隆山陶瓷厂,但由于经营不善,改革开放后解体。

御窑元华堂:聚焦当代御窑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粉彩山水纹伏桶瓶

粉彩寿桃纹天球瓶

青花瓷餐具

几百年来,神秘的紫禁城用高高的红墙让皇家生活倍增神秘,而珍藏于此的千年顶级艺术瑰宝却透露出帝王生活的细节。其中,皇家瓷器正是这些珍宝中的明珠,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承载着皇家瓷器艺术的御窑工艺散佚民间,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手工工艺,濒临失传。

传承明清御窑的御窑元华堂(以下简称“元华堂”),创立于1983年,专注于研发、还原代表中国瓷器最高水准的御窑制瓷体系。在其艺术发展的道路上,继承并恢复了明清两代近600年大量濒临失传的御窑传统制瓷工艺,并坚持以御窑工艺传承为核心,演绎当代御窑艺术,实现皇家极致制瓷文化与现代高端品质生活的完美对话。

创作基地:恢复断代的御窑工艺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有云:“真足然后绝薪止火,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元华堂工艺传承创作基地继承了传统手工艺的制作精髓,完整地重现了御窑工艺制瓷流程。

元华堂的生产基地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罗家坞神仙井。基地占地1.2万平方米,在这里,有200余名能工巧匠,“分类聚一室”。因为“画者学画不学染,染者学染不学画,所以一其手,不分其心也。”

在基地里,从手工精制泥、釉料,到拉坯、印坯、挖坯、利坯、挖足、施釉、修模等,从青花瓷绘制、青花斗彩瓷绘制、粉彩瓷绘制、颜色釉瓷制作、雕塑瓷制作到柴窑烧炼生产,满窑、烧窑、开窑,甚至到出窑的筛选程序,元华堂都是按照御窑工序一步步进行,仿若再现了当年御窑厂的生产盛况。

高标准出高质量,这正是对御窑品位的完美诠释。也正是有如此品位,元华堂创作的艺术陶瓷一直保持高质量的水准,并受到广泛关注。1998年,元华堂的产品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与来访的美国总统;2000年,元华堂制作的艺术陶瓷被赠与南非总统;2004年,元华堂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中南海紫光阁陈设瓷的设计生产任务;2010年,元华堂作品代表江西省入选上海世博会,成为景德镇传统艺术陶瓷唯一代表品牌;2012年8月,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主办,“免费午餐基金”承办的“盛满爱・建好厨房吃好饭”慈善晚宴,元华堂捐赠的百鹿尊瓷板画获爱心人士追捧,成为当场拍价最高的拍品……

御窑工艺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窗口

元华堂投资建设的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以下简称“御窑博物馆”),创立于2008年10月20日,建于景德镇市珠山中路明清御窑厂遗址之上。馆内展品均由元华堂督造生产。御窑博物馆得到了景德镇市政府的全面支持,元华堂被授予景德御窑历史文化唯一代表品牌,全面参与博物馆的项目建设。

御窑博物馆总面积19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第一层主要以触摸影像资料和实物原料、颜料、器具、工具为主,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传统御窑制瓷工艺流程,连细节也一一诠释。置身于此,仿若进入时空隧道。第二层主要展示元、明、清三代瓷器的原件和高仿精品。开馆至今,御窑博物馆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陶瓷爱好者和游客的高度赞赏。

御窑博物馆的建立一方面对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陶瓷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景德镇市的文化旅游经济,对景德镇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元华堂的产品在仿古等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博物馆对古代制瓷工艺各个环节的研究非常深入,遵循这些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将有助于研究人员解决中国陶瓷考古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为研究中国陶瓷史、科技史、文化艺术史提供了一份宝贵的事物资料。”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张燕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展示中心:御窑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基地

2012年,元华堂北上,在北京前门23号院建立了中国首家皇家瓷器艺术精品展示中心(以下简称“展示中心”)。

展示中心的展厅由台湾JOY室内设计工作室设计,店内共分两层,在保存原始古建风貌的同时,呈现出当代御窑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展示中心从皇家文化、极致文化与祥瑞文化等多角度诠释了限量收藏与精品典藏两大阵营的瓷器与人文精致生活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建立了御窑艺术汇高端会所,并在今年3月与劳斯莱斯汽车集团成功举办了“向手工艺者致敬”的私享品鉴活动。

未来,元华堂将继续肩负御窑传承者的责任,将日渐式微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精湛技艺保留下来,将手艺人原有的个性和情感、质朴与天真、坚持和守道承载于中国高级瓷器,致力还御窑应有的地位和高度。

深度:石湾公仔,复兴呼声中的探索


佛山首个以大师命名的陶艺馆——柏林展馆在禅城石湾陶瓷公仔街开馆

“在西方批评家眼中,能与罗丹相比较的中国雕塑家竟然是石湾的陶塑艺人,而不是美术学院里的教授。”然而,时至今日,石湾公仔如果没有大的推广创新,将始终走不出岭南文化圈;而石湾公仔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又亟须政府外力助推。如何突围,如何复兴,佛山的先行者潘柏林大师等作了探索……

近日,上海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到我市参加一个全国陶瓷原产地地理标志会议,收到主办方赠送的礼物,转送给潘柏林。这位佛山土生土长的陶艺大师打开一看,是景德镇瓷瓶,顿时心里五味杂陈。

同是陶瓷艺术品,为何石湾公仔在家门口都抵挡不住景德镇瓷器?每遇宾客上门,潘柏林便说起此事:“我们确实要反思,提升石湾公仔的创作理念、宣传推广方式、产业发展水平。”而于昨日开馆的佛山首个以大师命名的陶艺馆——柏林展馆,亦是这位陶艺大师借鉴现代包装手法,探索传统石湾陶瓷艺术发展新路的一次尝试。

在“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实施战略的大背景下,石湾公仔迎来了图变求强的机遇。潘柏林和他的同行们冀望以此为契机,实现行业的复兴。

走不出岭南文化圈

石湾公仔如果没有大的推广创新,与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壶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谈起石湾公仔曾经的风光,潘柏林无限感慨。

“解放之初,佛山陶艺大师刘传到过国内几所顶尖大学授课,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介绍,当时学校计划出一本石湾陶艺的教材,最后因为艺术之外的原因而搁置。广州美院教授胡博在文章《谈“石湾公仔”》中说到,在西方批评家眼中,能与罗丹相比较的中国雕塑家竟然是(潘玉书等)石湾的陶塑艺人,而不是美术学院里的教授。”

在今天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宜兴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的一个紫砂壶拍出1200万元的天价。刘传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比顾景舟早9年,其陶艺作品现在的市场价却远低于此。

价格不能说明一切,却映照出石湾公仔影响力式微的现实。宜兴紫砂壶、景德镇瓷器,借助拍卖、展览、宣传等商业手段,包装成高端产品,销售网点覆盖全国。石湾公仔主要销售市场始终是粤港澳地区,部分出口到海外华人聚集区,总体上还没有走出岭南文化圈,市场蛋糕做不大。

“宜兴、景德镇的陶艺影响力大,与其市场化水平高分不开。”潘柏林分析,改革开放后,石湾的建陶、洁具发展起来,经济效益好,陶艺相对不受重视,这也不足为奇;而宜兴、景德镇经济结构单一,政府、从业人员只能不断创新,想尽办法提高陶艺市场化水平,艺术创作贴近市场需求,营销手段日益纯熟。

“历史上景德镇是官窑,景德镇瓷器现在也被中央政府作国礼赠送外宾;宜兴紫砂壶是文人把玩之物,借助诗词歌赋传播面也很广;石湾公仔,自古是民间手工艺品,局限于岭南。”石湾青年陶艺家凌康强说,景德镇、宜兴近年大力宣传其陶艺文化价值,强化其高端形象。石湾公仔如果没有大的推广创新,与它们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山寨产品引发恶性竞争

山寨货大行其道的背后,存在着缺乏自主销售渠道的硬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