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瓷器名窑 > 导航 >

名窑名瓷识别图鉴

名窑名瓷识别图鉴

古代瓷器名窑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瓷砖墙面

2020-05-25

古代瓷器名窑。

内容简介

瓷器,曾是我们这个善于创造,并深赋美感的民族曾经所独有的,经历了千余年的烧制,名窑遍布大江南北,名瓷层出不穷。越窑的秘色瓷、长沙窑的釉下彩绘、定窑的白瓷、吉州窑的黑瓷、龙泉窑的梅子青、景德镇的青花瓷便是其中的代表。在国人喜瓷之风盛行的今天,从众多的窑口和瓷器中,了解其艺术价值,把握发展脉络和时代特征,是十分必要的。本书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以简练的文字、清晰的描述,对历史上越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吉州窑、德化窑、景德镇等名窑的发展演变进行了介绍。精选图片展示了青瓷、釉下褐彩、鹧鸪斑、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瓷器名品。相信爱好瓷器的读者能够在名窑名瓷的鉴赏中,领略瓷器的独特发展轨迹和艺术魅力。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4-1

版次:1

页数:183

字数:340000

印刷时间:2008-4-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SBN:9787501963706

包装:平装

《名窑名瓷识别图鉴》目录

窑口

一、“窑”的含义

二、瓷窑的类型

龙窑

阶级窑

蛋形窑

三、官窑

浮梁瓷局

明代官窑

清代官窑

四、民窑

色釉瓷

色釉瓷概述

色釉瓷的分类

色釉瓷的分期

青釉瓷

原始瓷

魏晋南北朝南方青瓷

魏晋南北朝北方青瓷

唐代越州窑青瓷

唐代鼎州窑青瓷

唐代婺州窑青瓷

唐代岳州窑青瓷

唐代寿州窑青瓷

唐代洪州窑青瓷

唐代邛窑青瓷

宋代汝窑青瓷

宋代官窑青瓷

宋代耀州窑青瓷

宋代哥窑青瓷

宋元龙泉窑青瓷

明清景德镇窑仿官釉青瓷

明清景德镇窑仿汝釉青瓷

明清景德镇窑仿哥釉青瓷

明清景德镇窑仿龙泉釉青瓷

黑釉瓷

晋代德清窑黑釉瓷

宋代建窑黑釉瓷

宋代吉州窑黑釉瓷

西夏灵武窑黑釉剔刻花瓷

白釉瓷

唐代邢窑白瓷

唐代曲阳窑白瓷

唐代黄堡窑白瓷

唐代密县窑白瓷

宋代定窑白瓷

辽代上京窑白瓷

辽代缸瓦窑白瓷

辽代江官屯窑白瓷

辽代龙泉务窑白瓷

金代定窑白瓷

元代枢府瓷

明清景德镇窑白瓷

明清德化窑白瓷

青白瓷

红釉瓷

明永乐景德镇窑霁红釉瓷

明宣德景德镇窑霁红釉瓷

清康熙景德镇郎窑红釉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豇豆红釉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胭脂红釉瓷

蓝釉瓷

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瓷

明清景德镇窑霁蓝釉瓷

明清景德镇窑洒蓝釉瓷

清代景德镇窑天蓝釉瓷

黄釉瓷

明代景德镇窑黄釉瓷

清代景德镇窑黄釉瓷

绿釉瓷

明清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瓷

清代景德镇窑苹果绿釉瓷

清代景德镇窑瓜皮绿釉瓷

清代景德镇窑松石绿釉瓷

清代景德镇窑秋葵绿釉瓷

酱色釉瓷

宋代紫定

清代景德镇窑紫金釉瓷

花瓷

唐代鲁山窑花瓷

钧釉瓷

宋代钧窑青瓷

明清景德镇窑仿钧瓷

彩釉瓷

彩釉瓷概述

青釉釉上彩

青釉釉下彩

透明釉釉上彩

透明釉釉下彩

透明釉釉上与釉下相结合的双层彩

釉下加彩瓷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

白地黑花

宋元磁州窑白地黑花瓷

宋代磁州窑系白地黑花瓷

青花瓷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

明洪武景德镇窑青花瓷

明永乐景德镇窑青花瓷

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瓷

明成化景德镇窑青花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瓷

清雍正景德镇窑青花瓷

清乾隆景德镇窑青花瓷

明清景德镇窑色釉釉下青花瓷

釉里红瓷和青花釉里红瓷

明洪武景德镇窑釉里红瓷

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釉里红瓷

清雍正景德镇窑釉里红瓷

清乾隆景德镇窑釉里红瓷

青花加彩瓷

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单彩瓷

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双彩瓷

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五彩

明万历景德镇窑青花五彩

明成化景德镇窑青花加彩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加彩瓷

清雍正景德镇窑青花加彩瓷

清乾隆景德镇窑青花加彩瓷

素三彩

明正德景德镇窑素三彩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素三彩瓷

珐华彩

五彩

明嘉靖景德镇窑五彩瓷

明万历景德镇窑五彩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瓷

清雍正景德镇窑五彩瓷

粉彩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粉彩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

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

珐琅彩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珐琅彩

清雍正景德镇窑珐琅彩

清乾隆景德镇窑珐琅彩

广彩瓷

附录中国古窑分布

小编推荐

陶瓷文化:五大名窑各具魅力,传世名瓷各自美丽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典型的汝窑制品,天青色,造型典雅大方,有“蟹爪纹”开片。

官窑青釉直颈瓶,官窑瓷器基本都是这样的朴素,没有雕饰。此件作品能看到比较明显的“紫口”。

哥窑青釉鱼耳炉,釉面有明显的“金丝铁线”开片纹路。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月白色瓷器是钧窑的特色之一,这也是其有别于其他四大名窑的最大区别。

定窑白釉刻花渣斗,极有代表性的定窑白瓷作品,白色温润如玉。

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各具魅力,尽管学术界对断代等问题仍留有争议,却仍然掩饰不了这五大名窑出土的瓷器所散发出来的光芒。而由于传世的作品并不多,五大名窑的瓷器也倍显珍贵。它们各自拥有的特点,不仅成为后世辨别它们归属的特征,也成为它们自身的艺术价值所在。类似,汝窑、官窑、哥窑都具有开片之美(开片是烧造成功的釉面上往往开有细碎繁密的纹片,宛如鱼鳞或冰裂状,学界称其为“开片”);此外,哥窑的典型特征“金丝铁线”,钧窑的多彩,定窑的温润白色都为中国陶瓷史留下了一笔。

【汝窑】

天青骄子,非他莫属

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宋时属汝州。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汝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已算很大。事实上,自宋初以来便有了汝窑的烧制,北宋晚期更是其鼎盛时期。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空中烧。这样烧制的瓷器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汝窑瓷胎体一般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

由于汝窑传世的作品很少,据传不足百件,又因其工艺精湛,所以非常珍贵。

【传世代表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汝窑天青釉圆洗、汝窑天青釉碗等。而台北故宫则藏有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与汝窑粉青莲花式温碗等。

【官窑】

“北官”厚重,“南官”轻薄

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一个“置窑于修内司”,后又在“郊坛下别立新窑”。据分析,“修内司官窑”在杭州凤凰山脚下,而“郊坛官窑”则位于杭州的乌龟山一带。为了做出区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官窑的器形除常见的盘、碟、洗等之外,仿商、周、秦、汉古铜器中的各式瓶、炉样式也很多。

【传世代表作】

故宫藏有官窑青釉弦纹瓶、官窑青釉直颈瓶、官窑青釉圆洗等。(下转C05版)

(上接C04版)

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哥窑】

金丝铁线,别具一格

哥窑与官窑类同,也有紫口铁足,也有开片,不过至今其窑址不明,学界对其烧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认为并非是宋代,而是元代。

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宋代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为主。

【传世代表作】

哥窑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北京故宫藏有哥窑青釉贯耳瓶、哥窑青釉鱼耳炉、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等。

【钧窑】

多种色彩,创新境界

钧窑主要烧造时期有说为宋、金、元,而有学者认为目前被定为宋代钧官窑的陈设瓷为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烧造。均窑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钧官窑窑址在河南禹县(时称钧州)。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专家指出,“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钧窑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

【传世代表作】

北京故宫藏有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台北故宫藏有宋代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等。

【定窑】

白瓷至尊,温润美感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定窑造型以盘、碗最多。元朝文人刘祁在其《归潜志》中曾撰文赞扬定窑的精美,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传世代表作】

北京故宫藏有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折沿盘、定窑白釉刻花渣斗、定

珍贵名瓷 藏宝民间


在中国人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逐渐走向小康社会的今天,包括陶瓷在内的珍贵文物收藏已不局限于国家文博单位与少数收藏家。截止目前为止,我国收藏大军已突破4000万人,其中约有一半以上十分钟情于中国名瓷的收藏,推动着我国艺术陶瓷向前发展。为鼓励与正确引导包括陶瓷在内的各种收藏的健康发展,有报道说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法规,鼓励藏宝于民,并使国家文物保护与收藏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目前,在国内大中城市都出现了规模大、档次高、店铺集中的旧货文物市场,凝聚着古代灿烂文明精华的各代名窑瓷器,成为收藏者追逐的目标。如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上海的城隍庙,天津的沈阳道,广州的文昌路,南京的夫子庙等,都已成为国内外闻名、设施齐全、商品琳琅满目、管理完善的文物市场。各类陶瓷艺术品成为收藏界最具代表性的交易品,人气甚旺。这里荟萃有古今各代名窑的瓷器佳品杰作,供人们选购。每逢假日来临,市场人群熙攘、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异常热闹。人们希冀在精芜混杂的旧货或仿古制品中拣漏,买到令自己心仪的藏品。伴随着民间陶瓷收藏业的兴旺,各类公、私立陶瓷博物馆亦如雨后春笋、发芽吐绿。

随着各类陶瓷藏品进入民间,走进平民百姓的柜橱与博古架,国家博物馆收藏亦获得重要的补充与比照。民间收藏家靠藏瓷或珍玩、或保值,在把玩中领略出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文化艺术素养。还有许多收藏者,在藏中学,在学中藏,逐渐形成较厚重的文化品味与考证的功底。他们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甚至弄清了陶瓷发展史中的迷案与疑窦。有的著书立说,为新时期重新构建陶瓷史论而不懈努力。一些新奇且有说服力的观点甚至令国内外专家所瞠目。持续旺盛的民间陶瓷收藏热反映出中国陶瓷文化热的高涨,这对于当前我国陶瓷工业健康与高速发展形势十分有利,同时也使加入WTO的中国陶瓷充满活力。

名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传世汝瓷,器型独特,古朴典雅,端庄大方,给人以无穷想像,充满了艺术的魄力!

汝窑天青釉树叶形笔舔,造型看似随意,实则精致。以树叶造型为主体,辅以枝干果实为把握,高低有别、错落有致。树叶主体内壁暗刻叶子的分叉出筋,而用釉面的开片作为叶子的网状脉络,使汝窑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构思之神妙,令人叹为观止。

青如天: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平常体会,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睛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面如玉:关键是半乳浊状的结晶釉,这种结晶釉对色与光极敏感,青绿釉却能从内反射出红晕。釉子稍厚处,如凝脂般将青翠固化,又如腊滴微趟,将玛瑙融化之后而又将其垂固。釉子稍薄处,如少女羞涩面现昏红,又如晨曦微露,将薄云微微染红。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汝瓷釉面的光泽,不如官、哥瓷晶莹,更逊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性质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泽度,大抵只及后者三分之一略强。这说明,玛瑙入釉,致汝釉的玻化程度及釉质的抗腐蚀性均有所下降。反过来则说明,缺乏明显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釉质肥厚莹润若堆脂,釉面因施釉不匀、显高低不平、久平整,并有少量气泡和缩釉现象,蝉翼纹:用"蝉翼纹"来形容汝官釉面的开片最为形象。前人用"蟹爪纹"来形容,这里有二种说法。其一"汁中棕眼隐若蟹爪",是说釉面上因气泡破裂而产生的棕眼犹如螃蟹走过沙滩而留下的蟹爪印。其二是形容瓷器表面开片的长短无序,呈不规则交错尤如蟹爪。笔者看法:所谓"蟹爪纹"是在瓷器开片的一条主纹上,另生出一条次纹,形成一个"Y"型(蟹爪),然后在次纹的一边又生出一条次次纹,形成又一个小一点的"y"型(蟹爪),......就像一棵树主干生出大枝,大枝生出中枝,中枝生出小枝,小枝生出小小枝一样。其实中国画技法中创始于宋初的枯树画法的一种方法,就叫做蟹爪技法。用蟹爪技法来解释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最简单不过了。不过用蟹爪纹来形容汝官釉面开片却有不足,因为它只形容了开片的主次及走向,却无法形容汝官釉面中的斜开片。因而有人在考虑这方面时就用"鱼鳞纹"或者"冰裂纹"来形容。因此用"蟹爪纹"、"鱼鳞纹"、"冰裂纹"来解释汝官釉面的开片都是只抓住了一点而没有顾及其余。而蝉翼纹既包含了蟹爪纹又包含了鱼鳞纹或冰裂纹,是形容汝官釉面的最形象比喻。

蟹爪纹,形容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

晨星稀: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大的如星斗。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汝瓷在其胎体的釉层间,有一排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这类同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同时表明,玛瑙的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胎体中的空气,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正常溢出,较多的被封闭在釉的下层;芝麻支钉釉满足:。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汝窑是钉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么大,这是其它瓷窑所少有的。

棕眼,釉面的气泡在窑中焙烧时爆破后未经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鱼子纹:鱼子纹是指在汝瓷釉面上有片状泛黄有异于汝瓷天青釉面的色块。

对鱼子纹的解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釉面细小的开片细若鱼子。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写道:”汝窑在河南汝州,北宋时所创设也。土脉细润,如铜体,有厚薄,汁水莹润。有铜骨无纹者,有铜骨鱼子者……”。对汝瓷的开片有各种形容,如蟹爪纹,冰裂纹,蝉翼纹,鱼子纹等,但我觉得用蝉翼纹来形容是恰如其分。而汝瓷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曰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都是一些美丽的形象比喻,有点夸张。说到底就是釉面中泛起的红斑块显露在青色的釉面上,好像鱼子飘浮在水面上,仅此而己,我甚至觉得,这是汝瓷的缺陷。不过对汝瓷来说,又多了一个非典型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有铜骨无纹者。所于,鱼子纹是汝瓷的非典型特征。

蔡款:"蔡"字款铭文,涂紫褐护胎釉,色泽深沉。当属宋朝蔡京{(1047—1126)字元长,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司空,拜太师。}的文房用品。蔡京为北宋"米蔡苏黄"书法四大家之一,所用的文房以及其他用品当属地方官员所送。大家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生辰纲就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等物,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可见当时全国各地官员贿赂蔡京的情形。蔡京乱政专权达二十年之久。鼓吹"丰亨豫大",耗竭国库资财,把北宋拖到了灭亡的边缘。史载蔡京在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在北宋将灭逃离京城时,把他平日所积金银珠宝、文房清玩用船运走,装了满满一大船。为了防备盗匪抢夺,蔡京还将其中的四十担金银珠宝寄放到浙江海盐的族人家中,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宋钦宗将蔡京贬为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韶州(今广东韶关)安置,路上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宋代---独创青白瓷名天下


宋景德年间,宋真宗命昌南进御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因瓷器精美,天下

咸称景德镇瓷器。随着宋的南渡,北方许多著名窑场的优秀工匠纷纷来到景德镇, 

把当时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带了过来,从而使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力量得以充实,景德

镇也因独创青白瓷而名扬天下。

中国古代造瓷,在釉色方面,素有崇尚青色传统,以青为贵。以前的各朝所追求

的色调,无非是浓淡不一,意境略异的青色瓷,而且,重色釉也不曾有过彩绘。景德

镇窑在北宋时期,仿效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

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这种青白瓷大部分在

坯体上刻暗花纹,薄剔而成为透明飞凤等花纹,内外均可映见,釉而隐现青色,故又

称影青瓷。这种影青瓷当时则著行海内,天下均称为景德镇瓷器,从而使景德镇在南

北各大窑之间,崭露头角,争得一席之地。

青瓷唐草纹瓶

(北宋,高20.8cm,口径

5.9cm,腹径13.2cm,底径6.3cm)

细说名瓷青白瓷的“过往来去”


青白瓷是宋元瓷器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品种,生产的窑口遍及大半个中国,青白瓷系影响面之大,居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以湖田窑为代表的景德镇青白瓷是最典型的青白瓷,其釉色青白淡雅、明澈光润,胎质坚硬细白、体薄透光,造型丰富、挺拔,装饰精巧、秀美,历来有“饶玉”、“假玉器”之称,被公认是中国青白瓷的最高代表。

江西景德镇是青白瓷的烧造中心,北宋时其青白瓷的基本特征是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北宋偏早的一些器物积釉微泛黄色器型多见盘、碗等日用器皿,还有瓶、壶、盏托、注壶、枕、油盒等,油盒底部多有"吴家盒子记"、"段家盒子记"等标记,均为阳文直书,此外尚有"蓝"、"朱"、"程"等共计14家;装饰的方法主要是刻花和印花,多在碗、盘的内壁,刻花花纹吃刀深浅不同,施釉后,吃刀深处积釉成青绿色,浅处泛白,层次感很强。刻印花图案内容主要是花卉。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传世最多的是盘、碗、碟、盒及魂瓶等,尤其是魂瓶,江南地区宋墓儿乎都有出土。直至现今一个做工完好、堆塑各种龙、虎、龟、蛇、鸡、犬、凤等纹饰的魂瓶真品,在市场上最多只能卖到几千元。

南宋中期以后,景德镇受定窑影响采用复合支圈覆烧法,盘、碗的口沿也形成"芒口"。此时胎质比以前稍粗,釉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偏白,一类偏青。在造型方面,南宋前期与北宋相似,主要有斗签碗、平底碟、弧壁浅盘等南宋中晚期碗演变为撇口弧壁形。在装饰手法方面,南宋早期多为刻花、划花,内容以牡丹、荷花等花卉为主,也有婴戏晚期印花很多,图案层次较多,构图繁缛,除花卉、水波游鱼外,还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

博纳古董拍卖网统计在元代前期,景德镇窑仍以青白瓷为主,但工艺质量有所下降。到元代后期,青白瓷走向衰落。原因有两个,其一是青白瓷工艺有烧成范围狭窄,热稳定性差,变形率大,废品率高等缺陷。其二是枢府瓷和青花瓷的大量出现,又有极好的市场,所以青白瓷迅速地衰落了。

明初,青白瓷还继续生产,但随着明代五彩瓷器创烧,青花瓷和各种颜色釉瓷长足发展,致使青白瓷在风行了数百年后开始退出大宗生产的行列,而只是留作高档艺术瓷或仿古瓷等少量生产,其目的已是供少数人猎奇赏玩。“青白”之名渐不见载录,慢慢被人们所淡忘。到晚清时已改称“影青”、“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等。

“瓷”名天下的景德镇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浙赣皖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之一。在这里,巨幅的瓷壁画勾勒出瓷都气派,连大街上的路灯柱、红绿灯竟然都是青花瓷做的。而琳琅满目的瓷器店更是富丽堂皇,走进去,即便什么也不买,也觉得很有收获,像参观了一回瓷器展览一般。这里的陶瓷甚至被用作了建材,精美的柱形陶器将围墙装饰得别有风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专题性陶瓷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珍品重器3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包括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瓷、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种精品陶瓷等,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

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此外还收藏了许多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近现代和当代景德镇陶瓷精品是该馆独有的。

从景德镇陶瓷的起源、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再到各个朝代不同的代表瓷器。很全面地介绍了景德镇陶瓷的各个方面。景德镇,一座以单一陶瓷产业支撑一千多年发展与繁荣的城市,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汝窑瓷何以成为名窑之首?


汝瓷《莲花温碗》

被誉为中国最完美的青瓷——宋代汝窑瓷,以其温润的天青釉色闻名于世。汝窑瓷因烧制时间短,传世少,被历代视为稀世珍宝。早在历史上就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时至今日,汝窑瓷(以下简称“汝瓷”)价格扶摇直上。2006年,在北京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宋代汝窑瓷瓶,拍出1.6亿元的价格,创下国内文物拍卖的天价。1992年在美国纽约,一只汝窑小碟以1.4亿元人民币成交,创世界陶瓷拍卖史上奇迹。

汝瓷的烧造,有着各种传奇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玛瑙入釉”的传说。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汝瓷烧制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晚期,终于元末。据史料记载,北宋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的高峰,当时的瓷窑遍布大江南北,在这一时期诞生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其烧造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达到了巅峰。在这五大名窑中,专为皇宫生产御用瓷器的汝窑,又被后人誉为五大名窑之魁。

汝瓷能成为五窑魁首,这得益于宋徽宗。宋徽宗不仅擅长笔墨书画,而且还是一位好古成癖、崇尚自然清淡和含蓄质朴的道学家。为了追求梦想中的颜色,他在汝州建造了汝官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专门烧造皇室御用青瓷,也就是汝瓷。

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讲究,并以名贵的玛瑙入釉,形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据了解,汝瓷的烧造从宋哲宗到宋徽宗时期,只有20余年。汝窑瓷器传世极少,全世界仅存70余件,因此如今每一件汝瓷都堪称稀世珍宝。

汝瓷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是釉色极佳,釉质蕴蓄,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的美誉;其二是其烧制工艺极为讲究,器物通体施釉,包括圈足底部,俗称“裹足”;其三汝瓷均小巧,器物一般不超过30厘米。

汝瓷之所以被后人称做五窑之魁,关键在于它独特的颜色,这种光亮透影、如雨过天晴的天青釉色也被世人称为“秘色”,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如星星闪烁,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然而,如今世人已很难见到汝瓷的“芳容”。因为,当年为宋皇室烧制瓷器的汝官窑,不但开窑时间短,且生产要求高,控制严,产量有限。经过动乱和战争,造成了汝瓷的绝灭,能够流传至今的汝瓷已经极少。因此,在民间收藏中有“收藏青瓷千片,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目前在全世界,保存完好的传世汝瓷不足70件,在北京故宫有20多件,在台北故宫有21件,其余散落世界各地。因此,除了拍卖会上偶然亮相,民间极少能看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