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室内装修瓷砖 > 导航 >

室无瓷不雅 室无字不古

室无瓷不雅 室无字不古

室内装修瓷砖 古代无釉陶胎瓷器 瓷砖墙面

2020-05-25

室内装修瓷砖。

古语有云:“室无瓷不雅,室无字不古”,说的是我们住的居室里,如果没有瓷器就不够雅致,如果没有书法就不够古朴,一语道破了瓷器和书法在居室装饰中的作用。的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居布置也重视起来,不仅要住得舒服,而且要住得有品位、有格调,这就需要瓷器和书法这样有文化气息的装饰品来帮忙了。

留连在民博会的各个展馆,我不由自主地惊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各种精美雅致的绣品、古朴庄重的家具、粗犷奔放的根雕、晶莹剔透的瓷器、龙飞凤舞的书法……这些巧夺天工、凝聚人类智慧的艺术作品,无不令人惊艳叹服。我在想,这里有多少佳作珍品,自古以来只能是权贵手中的玩物,不是平民百姓所能企及的,而现在却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像书画、瓷器、刺绣、古玩、奇石……这些普通平民百姓无法问津的高雅之物,也登堂入室进入普通人家,为平凡家居增添浓厚的文化气息。

有人说,那是有钱人的消遣,我们穷人消费不起。我不这样想,有钱人的确有有钱人的消遣,可是穷人也有穷人的乐趣。比如说,我们买不起昂贵的艺术品,可以买一些便宜的,比如一个色彩雅致的挂盘,一幅豪气干云的书法,马上就会让我们平凡的居室蓬荜生辉,充满雅致而古朴的趣味。有钱当然更有条件追求高品质的文化艺术品,可以买一些艺术精品摆放在家里,增加家居的文化品位。否则,家里装修得再好,也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再怎么有钱也不能把钱贴墙上吧?tAocI52.COM

让我们的居室里多一些瓷,多一些字,多一些文化艺术品吧,这样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变得雅致而古朴,它可以陶冶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心灵找到休憩的港湾。追求一种低调的华丽,追求一种简朴的雅致,成为现代都市人共同的目标。

编辑推荐

紫砂文化:大道无痕 茶道自然


饮茶的最高境界,则是识道。饮茶有道,道在何处?有人说:茶禅一味;有人说:和敬清寂;有人说:道在屎橛;种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可惜都太过高深叫人一头雾水。所以我们不妨这样来看,茶是一种精神的物质载体,茶道就是饮者通过饮茶这个活动形式,感悟到某种人生境界。感悟越深,境界越高。这个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很难用儒、释、道任何一家的理论来固定。有时候,哪怕只要有一些小小的,甚至很世俗的感悟,也就够了。到了此种境界,就不再是一般的饮而是“品”了。饮茶之乐趣,或许也就在于此。

茶饮到一定程度,便要讲究境界。第一是识茶。中国茶品类繁多,各有特色。饮者的最起码功夫,要一尝便知什么茶。至少也要懂得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的区别。其次便是要分辨得出茶的优劣。茶的品质差别极大,也极细。同是绿茶,龙井与碧螺春有差别;同是龙井,特级与一级有差别;同是乌龙茶,岩茶与铁观音有差别;同是岩茶,本山与外山有差别。虽然不必如专业茶师那么精确,至少也要闻得出香型,喝得出醇厚浅薄,这才能品出韵味。

有了识茶的基础,才能进入更高境界:首先是识水。茶既是一种饮料,就要讲究泡茶之水的质量。对此古人已有许多高论,经典的说法是“山泉最佳,井水次之,江水又次之”。而且要如王安石一样能喝得出江中水与江尾水的区别。今天情况已有许多变化。对于都市饮者来说,真正的泉水井水无处可觅,江水则污染得不能饮用。比较容易得到的就是优质矿泉水。注意不要用纯净水,更不宜用自来水。有了好水后,还要懂得冲泡的方法。一般来说,绿茶比较简单,八十度左右开水即可。乌龙茶的温度要求则较高,既要现烧,又不能沸滚太久。有了好茶好水,还要有好的茶具。这便是识器。

中国的茶器,是一门洋洋大观之艺术。最好的当然要数江苏宜兴紫砂壶。名壶价值胜过黄金。除此,还有许多茶器如德化、景德镇的瓷茶器也很漂亮。对于一般饮者来说,要懂得欣赏。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茶水与器具相配的道理。比如,乌龙茶要用“曼生壶,若琛瓯”,必须将茶水从壶里倒到小瓯里,考究的还配有拇指大小的闻香杯,先闻后饮,所以又叫功夫茶。绿茶就最好用玻璃杯,看茶叶在晶莹剔透中如花般绽放,未饮先醉,自然别有风味。识器的还一重意思是要能识大器。即饮茶时的外部环境。品茶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活动,可在陈设典雅的茶室中边饮边听若隐若现的轻音乐;可在朋友家中自泡自饮,随心所欲,慢慢啜品。可在花前月下,树旁水边,席地持壶,与自然为伍。不管什么环境,当以清静、洁净为上,方有情趣。

识得水识得器,就该识人了。现在人们饮茶,已经不仅仅是解渴解乏,而是一种交际、休闲的方式。这也是如今都市中茶馆大兴的根本原因。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若要使这茶饮的身心两畅,选择什么样的人一起喝茶就十分重要。因为喝茶跟喝酒不同,酒是越喝越热闹,越喝越兴奋,所以人多一些,杂一些不要紧。而茶呢,一般来说是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淡泊,所以共饮者就不宜多,品格也要高雅。

陶瓷文化:文切意远 法无定则


自古茶不离壶,而壶则是紫砂为上。宜兴红茶和宜兴紫砂相得益彰,携手从明朝一路走来已经五百多个年头。

恩师李碧芳的悉心教导,为他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李碧芳是现代宜兴紫砂名家朱可心的得意之徒,技艺全面,工艺娴熟。她所制的壶运线流畅,寓意古朴、端庄清秀于一体,形神气韵兼备。张顺法从恩师身上得到最深切的教诲,就是创作必须来自生活,同时又不能拘泥于生活素材,才能使作品蕴含丰富的意味。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这个理念一直陪伴了张顺法三十多年的刻苦研习,厚积而薄发,他的作品逐渐被认可,作品六方牛盖壶、浪击壶、云肩如意壶、二泉壶和茗香壶等作品先后斩获各项大奖,作品也在港台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1.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张顺法作品《茗香壶》

现在的社会,人心浮躁,年轻人更趋向于眼前利益,比如获取一个证书,或者靠做广告打知名度,而不愿静下心来去下苦功。而这一切在张顺法看来,实在是忧心的,更是无奈的,他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做好每一把壶,不断求精求进,让每一件作品对得起收藏的人,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善于创新,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是张顺法壶艺创作的最显著特色。任何艺术的创作其实都是一种表达,他创作的二泉壶,就是他这一特色的唯美体现。该壶的形式颇为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扁圆的壶身温润饱满,壶嘴有两个孔,以点染二泉之意。倒茶时两孔同时出水,似两股泉水,仿佛流淌出美妙绝伦的二泉映月的韵律,最终二泉的出水汇成一股,居然丝毫没有偏差,让人不由得惊叹!这把壶在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金奖,这是对张顺法艺术创作的最佳认定。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张顺法作品《二泉壶》

林语堂曾经说过:捧着一把茶壶,可以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那么是否可以这么说,紫砂已深入张顺法的人生,如影相随,成为不能剥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中辛苦,张顺法实为陶醉其中?

黑陶:时尚的古风藏品 做工精细几无作伪


黑陶发源于远古石器时代,被誉为“火与土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出土的实用型黑陶文物大多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在民间并不多见,流落在民间的黑陶藏品愈发珍贵,而现代的黑陶工艺藏品也逐渐彰显出独特的魅力,不仅成为收藏的一种新时尚,其收藏价也在逐步攀升。

发源于远古文明

“那长发少女的头像,似乎我在巴黎一位诗人书房墙壁上看到过。那变形的大力士又把我引到东柏林古老的博物馆之岛,各种小鸟联飞的透雕台灯株,似乎在西柏林一家宾馆里伴过我思乡之梦。而那似乎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坐下来闭目沉思的女佛,在曼谷木雕商店里诱惑过我。”这是馆陶籍著名诗人雁翼初识家乡黑陶时所作的《黑陶初记》。黑陶的古朴、厚重的风格,广受藏界文人雅士的喜爱。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距今也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黑陶是陶器中的极品。被誉为“土与火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

最著名的黑陶当属山东的龙山黑陶和浙江的良渚黑陶。这两个地方是黑陶的发源地。

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当属黑陶。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董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

龙山黑陶中,蛋壳黑陶又是极品中的极品。蛋壳黑陶以“薄”著称,是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制陶业的水平。蛋壳黑陶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少,主要有弦纹、划纹和镂孔等几种。器形较多,主要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还有鬲。龙山文化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最有特色,为其他文化所罕见。

良渚黑陶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良渚文化距今比龙山文化更为久远,约5250~4150年。良渚黑陶与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相似但有自身的特点。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圈足器、三足器较为盛行。代表性的器形有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大圈足浅腹盘、宽把带流杯等。琮、璧一类玉器数量之多和工艺之精,为同时代其他文化所未见。石器磨制精致,新出现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阶形有段锛等器形。

掀起的时尚收藏风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文物和工艺美术制品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黑陶多被奴隶主和贵族们所利用,他们用于装饰宫殿、点缀厅堂、成为夸耀富有、显示地位和等级的标志,而在民间却少有问津。

建国后,黑陶艺术得到了重视,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梁德明对本刊记者说:国家规定,解放后出土的黑陶文物,不允许被拿到公开市场上去拍卖。不过事实上,黑陶文物在民间的古董集市上一直有流通。解放前出土的黑陶文物,国家也是允许被拿出来拍卖的。虽然在国内,目前黑陶的收藏还没有像字画等藏品一样火热,但黑陶文物的升值潜力,在国外的拍卖场上可见端倪。黑陶文物在国外没有拍卖的限制,市场非常火爆,身价动辄百万。

河南洛阳一位专门研究、收藏、制造黑陶的大师索望说:“黑陶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特殊的含义,成为人们追求时尚、彰显财富的象征。”

近年来,出于对一种古文明的追求和一种心灵的享受,黑陶的收藏逐渐时兴,成为藏家的新宠。黑陶造型端庄凝重,它的图案深藏玄机,它的黑色在心理学上的联想“可以当做温暖、覆盖、藏身之所和舒适”(【美】卡洛琳?M?布鲁墨:《视觉原理》),黑陶艺术品往往给人带来凝重安适的感觉,它给人带来一种宁静致远的享受,代表着一种壮美和崇高的人格。因此,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收藏一两件黑陶制品,可以获得一份宁静的心境,这也是黑陶收藏在近年风生水起的根源。

实用性的文物黑陶历经几千年的长埋,存世的已经十分罕见,渐渐被收入博物馆进行保护,当然,也有部分“沧海遗珠”遗落民间,这些便成为现在黑陶收藏家的收集黑陶文物的主要渠道,圈内人的互相交流也是另外一种收集渠道。

尽管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仿制的现代黑陶工艺品,其做工十分精美,价格也不菲,甚至能拍出十几万的高价。去年五月,陕西有人从洛阳以十八万的价格收藏了一尊腾空而起的黑马,而一个刚出炉高不足三十公分的黑陶??豆(古时盛熟食的一种容器),在市场竟标出十九万的天价,福建、广东等地不断有人前来要收藏此“豆”。但粱德明先生说,真正的收藏家是收藏这些工艺品的,因为它们只是仿制品,远远不及真品那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做工精细几无作伪

黑陶的制作工艺尽管在几千年前已经被先人掌握,但也许是它的工艺偏于繁琐复杂,或是传播区域太小,致使这种技术失传。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探索,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破译了黑陶的制作工艺。梁德明先生说,由于黑陶做工精细,不容易被仿制,所以,目前市场上基本上没有伪造的赝品,因为伪造的赝品在色泽、沧桑感等方面都达不到真品的效果。

黑陶出现在彩陶等其他陶瓷制品之后,因为其制作工艺难度比红陶、灰陶和彩陶要高得多。黑陶之所以会成黑色,是因为温度控制的关系,黑陶的烧制温度在800度到900度之间,超过或者低于这个温度,都烧不出黑色的效果。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烧制出来的颜色就是红的,低于这个温度则呈白色。

黑陶的装饰特点虽然简单质朴,不加装饰或少加装饰,但要制出一件美观典雅的黑陶精美可是要下一番工夫。除薄制、打磨、单色、加陶衣等各种不同的装饰方法,还在陶器上运用划纹、压纹、印纹等。并且陶器的提梁、耳、鼻、纽等附加部分则是注意经营,颇具匠心。最常见的情况是陶器上的附件往往压成平行的条纹,或加以变化,器身很单纯而提梁部却十分精巧。此外,镂孔也是一种装饰方法,是龙山陶器所特有的,主要用之于鼎足与豆足上。

至于黑陶表面的呈现的光亮,则是陶坯制成后尚未干透时,用鹅卵石或兽骨制成的光滑工具在上面打磨的效果。打磨不仅使胎体表面高低不平的结构填平补齐,而且让原料中的云母片、石英等物质的颗粒平行排列于坯体表面,这些矿物颗粒有反光作用,平行排列就可以减少光线的散射,增加光线的平行反射,因而出现光泽,所以黑陶表面熠熠发亮。

市场上常见的劣质黑陶,可能做工雕刻方面也很精细,但不属于收藏型的黑陶。判别黑陶制品的优劣,可以看其是否掺水,优质的黑陶不会掉色,而劣质黑陶则一洗就掉色。对此,秦源陶艺制作中心的郑康淳先生介绍,虽然黑陶的“熏烟渗碳”技术已经得到破译,但能够真正掌握这项工艺的厂家也绝无仅有,导致市场上黑陶质量参差不齐。真正的黑陶用湿布越擦越亮,而劣质的黑陶只要用湿布一擦就会掉色。另外,纯正的黑陶图案全部是烧完雕刻的,精致、细腻、栩栩如生,而劣质黑陶上的图案是用色彩画上的,相对粗糙且容易掉色。

黑陶的价值判断

实用型的黑陶多为出土文物,举世罕见,不允许在市面上拍卖,但民间也不乏有黑陶文物藏品。一般来说,品相良好、形状特别且带有氏族图文的黑陶作为珍贵,价位一般在万元以上。

现在收藏市场上看到的多是现代黑陶工艺制品。目前,黑陶的价位还不是很高。一般普通的大器型的黑陶,市场价位在千元以上;普通器型的价位在几百元钱。因此,黑陶未来的升值潜力还很大。

鉴别黑陶制品的收藏价值,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看造型。造型是鉴别黑陶收藏价值的第一位。梁先生说,黑陶的各种造型或者代表一种身份地位,或者代表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黑陶中的鸟形壶,是代表氏族的图腾。

二看品相。这些在当时用来作为器皿的实用性黑陶制品,在贵族死后通常用来作为陪葬品,历经四五千年的掩埋,受到地层的叠压、器物与泥土黏在一起,出土几乎无完物,因此,品相成了黑陶价值鉴别的第二要素。

三看图文。有些黑陶上还雕刻有当时的一些图文,有的代表氏族的图腾,有的则是一些原始文字。黑陶艺术的几何图案可以追溯到仰韶半坡时代的彩陶艺术,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转向抽象的符号,这种几何图案的原始物象,如蛇衍化为龙,鸟衍化为凤以及蛇衍化为鱼,表现了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并逐渐转化为带有韵律的线条。这些带有特定含义的图文,增添了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看做工。古代黑陶制品的厚薄,反映了它的特定含义,薄如蛋壳的黑陶制品,是先人为祭祀和殉葬而精心制作的,学者表示,到目前为止,黑陶中最为珍贵的数山东出土的“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此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一毫米,最薄处仅零点二毫米,重仅二十二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而现代工艺品则以其工艺的精细程度来决定陶器的价值。现在的工艺品陶器多是从雕工、刻工上下功夫。一件好的作品,装饰和造型非常吻合,气势上一气呵成,线条十分流畅,肌理的处理上也十分到位。

小贴士:

黑陶的保养

黑陶的保养与一般陶器的保养差不多,陶器是易碎品,同时,易受尘埃、紫外线等侵害,如果保养不当极易损坏。因此,收藏陶器应加强保养。

1.收藏室内温度不稳定或温差过大容易损坏陶器,室内的温度宜保持在17-25℃左右,湿度宜在50%~60%,相对湿度变化不超过5%~6%,过于干燥和潮湿都不利于陶器收藏。

2.强烈的紫外线容易造成陶器表面颜色变化,釉层脱落。所以,要防止和减少强光对陶器的照射。收藏室的窗子最好挂上不透光窗帘,或采用有色玻璃。

3.过量的灰尘,易对陶器形成一定的损害。造成器物表面变色,所以对陶器应定期除尘,陶器最好存放在柜中或框架上面。

4.陶器容易破碎,其耳部、把部、口部等部件较脆弱很容易发生断裂,因此不宜经常用手直接角蟆,挤压这些易碎部位,搬动陶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或磨擦。

5.古陶器除少数传世品,大部是地下出土的,由于长埋地下,易被盐类及其他杂质侵蚀,土壤中的部分化学物也易吸附在器物表面,所以在将陶器收藏入室前,应先进行清洁、消毒并进行干燥。

6.如果陶器某些部位产生裂纹,器壁或器表出现风化、彩绘和釉层出现剥落,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继续扩大。对易破损的部位也应及时进行预防性加固。

收藏家简介:

梁德明:

笔名“沙龙”,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曾任苏州市文联三、四届委员,苏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职工收藏协会会长等职,入选《中国收藏家辞典》、《中国专家大百科全集》。中国古陶瓷的收藏和研究专家,收藏自原始社会至今各朝各代青铜、陶瓷艺术品近千件,其中不乏国家博物馆级藏品若干。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西周青铜方彝—贮酒器宋代温碗注子—温酒器清末黑釉玉壶春瓶—盛酒器清犀角荷叶杯—饮酒器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中唐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问刘十九》。全诗意气昂扬,轻松洒脱,窗外天晚欲雪,窗内围炉煮酒,与知己举杯畅饮的温馨场景至今打动人心,直入胸怀。品味诗句之余,让人忍不住想在这“晚来天欲雪”的冬天,同好友一起去重温那场千年之前的酒局。

顾名思义,酒器酒具是指用来盛酒的器具。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一般来说,酒器按用途可分为贮酒器、温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四类。

绿蚁新醅酒—贮酒器

从诗中描述的情景来看,新酿的美酒,色绿香浓,当然还在刚刚启封的贮酒器中。贮酒器最为常见最为经典的便是青铜贮酒器,在漫漫历史长河里,青铜贮酒器更像是中华民族最本质的血液,在人类进化、文明演变的历程中始终保持固有的体温和心跳,它鼎立持重不乏鲜活凌厉,温和典雅又满是狂野铿锵。

青铜贮酒器以其雄浑古朴的造型、绚丽精美的纹饰、等级森严的形制著称,金尊美酒不仅弥漫着浓烈的醇香与癫狂,也弥漫着上古三代“封邦建国,天子威赫”的礼乐与尊崇。在青铜贮酒器中,气势雄伟、精美绝伦的四羊方尊便是贮酒器的典范。作为彰显帝王伦常的器具,青铜酒器在每一个封建王朝都被统治阶级用来祭天祀祖、宴飨宾客、歌功颂德,待其死后则与其同葬于墓中。对于国家来说,青铜酒器和鼎之类重器多被人们看作是社稷的象征、威权的体现。而对于个人,则更多体现身份和地位。

除尊以外,在青铜酒器家族中,钟、钫等均为贮酒器,钟即圆形壶,钫即方形壶,但形体均较大。可以说,后世材质不一,形制多样的贮酒器大多是由尊、钟、钫演变而来。李白诗中“金樽美酒斗十千”中的金樽,也是贮酒器,但从字形来看,在原先的“尊”旁边加上“木”,这是因为汉代以后,贮酒器不再是威武鼎盛的青铜礼器,而变成更为平易近人的木制漆器或陶器,即便高贵一点的,也是玉器、鎏金器之属。

红泥小火炉—温酒器

“红泥小火炉”当称得上千古名句,在色彩与气味,陶土与火焰之中奇趣天成、浑若一体,它所描绘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温酒器了。古人饮酒喜欢温热后再饮,温酒不伤脾胃,能够起到保健作用。同时,温热的酒喝起来绵甜可口,可以让人体会到“温酒浇枯肠,戢戢生小诗”的意境。

因为常常要温酒,便有了专门用来温酒的温酒器。关于温酒器的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汉代,已有温酒樽这种酒器,配以勺,便于取酒。汉代温酒器一般呈圆筒形,两侧有辅首衔环,上不沿饰,宽带,其间浮雕有峰峦、龙、凤、虎、鹿、牛、羊、蛇、狐、兔、禽等。《三国演义》中多次写到“煮酒”、“热酒”,都是将酒温热了再喝,而“青梅煮酒”一词更成为英雄相惜、高端探讨的代名词。晋代文人左思在《魏都赋》中就有“冻体流澌,温酎跃波”的词句,明确说到温酒。唐代开始出现大量的金银材质的温酒器具,造型华丽端庄,制作精细。不过,以白居易当时的身份背景,显然是无法享用金质温酒器的,所以诗中提到了更加原生态的“红泥”,即陶瓷,这与宋代温酒器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宋代,使用成套温酒器来温酒的习俗颇为流行,一般是注子与温碗。加热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将酒瓶放置炭火之上加热,如河南巩义市出土的宋代厨娘温酒图;二是用温碗注子给酒加热,是将盛满酒的注子放入温碗之中,碗内加注热水,用以温酒,然后斟入台盏或杯中饮用。由于碗内的热水可随时更换,因此使用这套酒器可以达到时刻保温的目的。

晚来天欲雪—盛酒器

《问刘十九》诗第三句,便由景及情,渐入佳境。天黑在即,大雪将下,该拿出精美的盛酒器,与朋友一起赏诗论道了。如果说贮酒器与温酒器只是基础和点缀的话,盛酒器便是酒器中的中流砥柱了,它与饮酒器一起构成了酒席之上最为活跃和生动的部分。盛酒器讲究的是含蓄和容纳,在吞吐交融之间展现自身之美,盛酒器最能让人迸发想象的器形便是玉壶春。

唐代王昌龄诗云:“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无论是实指玉雕壶具还是瓷壶,人们都不能不把它当做玉壶春瓶最早的出处。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无论当时后世都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也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玉壶春瓶的基本造型是由左右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典雅高贵,优美舒朗,常用来比作女子。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中有“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句子;苏东坡赋“玉壶先春,冰心可鉴”也算是一种绝佳的赞叹,可见玉壶春瓶在唐宋时期流行之广,影响之大。虽然收藏界一般认为玉壶春瓶起源于北宋,其实它的造型正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

能饮一杯无—饮酒器

无论是举杯遥祝还是捧觞对酌,“能饮一杯无”这样轻松洒脱的语句只能在手持饮酒器,面对倾心知己之时。无论是天然材料还是陶、青铜、漆、瓷、玉乃至后来的金银牙犀,都可以作为制作饮酒器的材料,且每个时代都有相应的特色。饮酒器一般有觚、觯、角、爵、杯、舟几种。

饮酒之人则雅致成性,总能用一种极为精巧有趣的酒杯喝酒。据载,三国曹魏时代,郑公悫及其幕僚们发明了一种碧筒饮。所谓碧筒饮,就是采摘刚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盛酒,再将叶心捅破,使茎叶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酒香夹裹着莲香,实在是香冷美妙的天然饮品。受碧筒饮的影响,唐宋的能工巧匠,用金、银、玉、瓷、琥珀等质材,模仿荷叶的形状,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酒杯,世称“荷叶杯”。与荷叶杯的奇思妙想相比,饮酒器诞生之初却有着极为严格的形制和纹饰,《礼记·礼器》有云:“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可见,王公贵族们使用酒杯,依身份高低贵贱而又严格的规定和区别,否则就是僭越。在当时,诸侯朝拜天子或会盟,以青铜酒器饮酒,并非只为饮酒,更体现了“礼”。正因为诸侯们使用不同等级的饮酒器,后来出现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沿用至封建王朝的覆灭。

刘英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