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陶瓷文化 > 导航 >

大汶口文化陶器欣赏

大汶口文化陶器欣赏

陶瓷文化 古代瓷器欣赏 古代瓷器窑口

2020-05-26

陶瓷文化。

大汶口文化陶器欣赏

彩绘背水壶

彩绘贯耳壶

彩绘壶

彩绘壶

彩绘贯耳壶

彩绘双系壶

彩绘壶

彩绘大涡纹壶

黑陶奢沿尊

白陶出戟尊

灰陶奢沿弦纹尊(快轮)

白陶出戟尊

黑陶尊

红陶奢沿出戟尊

灰陶尊(快轮)

出戟鼎

红陶雕塑(鼎盖)

黑陶镂空单台高柄杯

黑陶镂空 双台高柄杯

黑陶弦纹三足高柄杯

黑陶印纹高柄杯

红陶镂空高柄杯

黑陶高柄杯

黑陶镂空高柄杯

黑陶镂空高柄杯

黑陶镂空高柄盖杯

黑陶胆式把杯

灰陶彩绘杯 黑陶尊式杯

褐陶 黑陶缸式杯

灰陶V形杯 灰陶直壁奢沿杯

大汶口文化分布于山东和苏北。年代约为公元前4040—2240年。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因遗址分布在堡头村西和泰安大汶口一带,故名。以大汶口墓群最具代表性。出土陶器均匀规整,纹饰较少。多数为手制,晚期出现轮制。晚期陶器,相当精美。典型器物有陶背壶、鬹、杯、大镂孔豆等。装饰技法有彩绘、镂孔、刻划、压点和附加堆纹等,其中以彩绘和镂孔最具特色。彩陶大多施以红色陶衣,颜色丰富,早期用色主要是黑彩,中期常见红赭和白色等,晚期黑白兼用。早期纹饰运线较粗,布局不甚严格、协调,晚期线条匀称,作风趋向工细。以几何形纹为主,花瓣纹、勾连回旋纹与庙底沟型的很近似。早期多红陶,中期灰陶增多,晚期仍以灰陶为主,同时出现白陶。

编辑推荐

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陶器


陶豆 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年—前2500年),1974年山东胶线三里河出土。

陶器盖 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年—前2500年),1963年山东曲阜西夏侯出土。

大汶口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已发掘的典型遗址有泰安大汶口、滕县岗上、曲阜西夏侯、邹县野店、兖州王因、邳县刘林、大墩子、诸城县呈子、日照县东海峪和胶县三里河等遗址。

大汶口文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40—前224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大汶口文化的制陶技术较前已有很大提高。陶质有红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四类。陶器装饰以镂刻和编织纹最具特色。常见的纹饰则有锥刺纹、附加堆纹、弦纹、划纹和篮纹。彩陶不多,以黑彩和红彩绘平行线纹、弦纹、叶纹、花瓣纹、八角星纹等几何图案。陶器盛行三足器和圈足器。器形有罐形鼎、钵形鼎、壶形鼎、背壶、长颈壶、深腹罐、高柄豆等。高柄杯和白陶器是大汶口文化中最具特征的陶器。

在早、中、晚3期中,陶器的陶色、纹饰、器形都略有变化。陶色早期以红陶为主,兼有一些灰陶与黑灰陶。中期红陶减少,灰陶增多,兼有一些黑陶和白陶。晚期黑陶大为增多,并有少量红陶、灰陶和白陶。陶器的制法,早期以手制为主,到了晚期轮制逐渐增多。陶器纹饰,早期有锥刺纹、划纹和少量彩陶。彩陶上多为黑彩线条纹和叶脉纹。主要器形有釜形鼎、钵形鼎、小口带柄壶形鼎、敛口平底钵,也有在上腹部饰彩的陶钵、高柄豆、高柄觚、双耳壶等。中期又出现了附加堆纹、篮纹、压印纹和镂刻纹,以及施黑赭色和红色的彩陶。彩陶纹样有直线、斜线,弧线组成的花瓣纹和八角星纹等。中期的陶器器类较早期明显增多,主要有小口深腹罐形鼎、钵形鼎、盂形鼎、小口深腹罐、平底盉、三实足鬹、敛口钵、高柄喇叭形座豆,小口长颈带鼻壶、圈足尊、高柄杯、盆、簋、勺与漏器等。晚期陶器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篮纹、镂刻纹等,彩陶则以涡汶为主。器类有罐形鼎、瘦腹背壶(其中有白陶)、宽肩壶、高柄豆、袋足鬶(有白陶)、三实足盉、高柄豆、带把杯、长颈壶等。

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陶器 古代瓷器知识


陶豆大汶口文化,1974年山东胶线三里河出土。

陶器盖大汶口文化,1963年山东曲阜西夏侯出土。

大汶口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已发掘的典型遗址有泰安大汶口、滕县岗上、曲阜西夏侯、邹县野店、兖州王因、邳县刘林、大墩子、诸城县呈子、日照县东海峪和胶县三里河等遗址。

大汶口文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40前224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大汶口文化的制陶技术较前已有很大提高。陶质有红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四类。陶器装饰以镂刻和编织纹最具特色。常见的纹饰则有锥刺纹、附加堆纹、弦纹、划纹和篮纹。彩陶不多,以黑彩和红彩绘平行线纹、弦纹、叶纹、花瓣纹、八角星纹等几何图案。陶器盛行三足器和圈足器。器形有罐形鼎、钵形鼎、壶形鼎、背壶、长颈壶、深腹罐、高柄豆等。高柄杯和白陶器是大汶口文化中最具特征的陶器。

在早、中、晚3期中,陶器的陶色、纹饰、器形都略有变化。陶色早期以红陶为主,兼有一些灰陶与黑灰陶。中期红陶减少,灰陶增多,兼有一些黑陶和白陶。晚期黑陶大为增多,并有少量红陶、灰陶和白陶。陶器的制法,早期以手制为主,到了晚期轮制逐渐增多。陶器纹饰,早期有锥刺纹、划纹和少量彩陶。彩陶上多为黑彩线条纹和叶脉纹。主要器形有釜形鼎、钵形鼎、小口带柄壶形鼎、敛口平底钵,也有在上腹部饰彩的陶钵、高柄豆、高柄觚、双耳壶等。中期又出现了附加堆纹、篮纹、压印纹和镂刻纹,以及施黑赭色和红色的彩陶。彩陶纹样有直线、斜线,弧线组成的花瓣纹和八角星纹等。中期的陶器器类较早期明显增多,主要有小口深腹罐形鼎、钵形鼎、盂形鼎、小口深腹罐、平底盉、三实足鬹、敛口钵、高柄喇叭形座豆,小口长颈带鼻壶、圈足尊、高柄杯、盆、簋、勺与漏器等。晚期陶器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篮纹、镂刻纹等,彩陶则以涡汶为主。器类有罐形鼎、瘦腹背壶、宽肩壶、高柄豆、袋足鬶、三实足盉、高柄豆、带把杯、长颈壶等。

大汶口文化时期杰作 古代瓷器知识


红陶兽形壶是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的典型代表,1959年出土于泰安市大汶口遗址,壶高21.6厘米,夹砂红陶质,通体施红色陶衣,陶衣鲜亮油润。

红陶兽形壶

这件壶的造型像是胖胖的小猪,拱着鼻子,张着嘴巴,耳穿小孔,短尾上翘,憨态可掬。今人在喜爱它生动可爱的造型同时,更感叹它极具实用的制作构思。当时的先民从陶壶尾部圆筒形的注水口注水,用水时通过小猪张着的嘴巴倒出,同时背部制作了便于提携的拱形提梁。壶的所有用途巧妙地融入造型中,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先民们生活体验和艺术智慧的结晶,代表了当时陶塑造诣的最高水平,是5000年前难得的一件艺术珍品。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红陶兽形壶,人们都会为它朴拙可爱的外形而忍俊不禁,忍不住有上手把玩一番的冲动。

红陶是中国最早的陶器品种之一。红陶兽形器在新石器时代中发现不多,山东博物馆所藏的这件兽形壶雕塑自然生动,从造型上可以看出,大汶口文化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动物各部位的比例结构和体形外表的不同凹凸高低,是家畜饲养业的生动反映。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探求发现和运用的结果,正如郭沫若先生诗中所写: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装,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汇成陶海叹江洋,真是森罗万象。

红陶兽形壶:大汶口文化时期杰作


红陶兽形壶是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的典型代表,1959年出土于泰安市大汶口遗址,壶高21.6厘米,夹砂红陶质,通体施红色陶衣,陶衣鲜亮油润。

红陶兽形壶

这件壶的造型像是胖胖的小猪,拱着鼻子,张着嘴巴,耳穿小孔,短尾上翘,憨态可掬。今人在喜爱它生动可爱的造型同时,更感叹它极具实用的制作构思。当时的先民从陶壶尾部圆筒形的注水口注水,用水时通过“小猪”张着的嘴巴倒出,同时背部制作了便于提携的拱形提梁。壶的所有用途巧妙地融入造型中,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先民们生活体验和艺术智慧的结晶,代表了当时陶塑造诣的最高水平,是5000年前难得的一件艺术珍品。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红陶兽形壶,人们都会为它朴拙可爱的外形而忍俊不禁,忍不住有上手把玩一番的冲动。

红陶是中国最早的陶器品种之一。红陶兽形器在新石器时代中发现不多,山东博物馆所藏的这件兽形壶雕塑自然生动,从造型上可以看出,大汶口文化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动物各部位的比例结构和体形外表的不同凹凸高低,是家畜饲养业的生动反映。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探求发现和运用的结果,正如郭沫若先生诗中所写:“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装,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汇成陶海叹江洋,真是森罗万象。”

原始陶器欣赏


在世界所有文明的早期阶段,几乎都经历过一个陶器的时代,中华文明也是如此。早在距今大约七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陶器。最早的彩陶出现在黄河流域。

彩陶

彩陶即在坯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画图案,然后焙烧的陶器,多属泥质红陶。因其图案经过烧制,故不易褪脱,这与先焙烧后画图案的彩绘陶不同。

网纹彩陶船形壶 造型似船,壶腹绘网纹。难免令人联想起先民驾船撒网捕鱼的场景。

鱼纹彩陶盆 半坡类型常见这种圆底,折腹部以黑彩绘出三条写实的鱼纹互相追逐。

同心圆圈波纹彩陶盆 马家窑类型彩陶的盆、钵、碗常内外彩绘。此盆装饰流畅而富韵律,绘画技艺高超。

旋纹彩陶壶 马家窑类型晚期彩陶常见壶。旋纹饱满流畅,网纹等直线又颇严谨,装饰颇富变化。

花瓣纹彩陶壶 沿海地区的创作往往灵秀。此壶造型小巧,装饰秀美,图案可见仰韶彩陶的影子。

三角纹彩陶大耳罐 齐家文化的彩陶数量有限,彩绘多用褐红色完成。此器的双耳上有镂刻的人面纹。

彩陶弦纹陶 文饰简洁明快,朴素大方,有很强的装饰性。此类弦纹是马家窑文化中马家窑类型彩陶常见的文饰。

黑陶

黑陶在强还原气氛的窑炉里烧成,烧成温度一般高于同时同地的红陶和灰陶。多数黑陶内外皆黑,少数则在灰陶或红陶外,施加黑色陶衣,即所谓熊皮陶、黑衣陶。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含有黑陶的文化不少,较著名的有大溪、屈家岭、大汶口、龙山、马家浜、崧泽等文化。而从艺术史的角度讲,更重要的是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

猪纹黑陶钵 刻划手法稚拙。这是中国艺术中最早的猪的形象,表现的应是家猪。

黑陶高柄杯 采用了轮制方法,器壁较薄,素面磨光,配以镂空等多种工艺手法,制作十分考究。

黑陶盖罐 器物挺拔向上,造型线优雅流畅。圈足上有三组镂空装饰,盖和身还绘红褐色宽带纹。

白陶

白陶以白色黏土或高岭土作胎,因其胎料所含氧化铁仅在1.6%左右,比一般黏土低了许多,故烧成后,表里皆白。浙江桐乡罗家角的马家浜文化早期遗址距今约7000年,从中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白陶标本,其上还有刻纹。在晚期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广东石峡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也有白陶。部分作品虽带有刻划、印捺等装饰,但效果并不理想,反不如素面者耐看。

白陶鬶 鬶为炊煮器,中空的袋足可加大受火面积。根据《礼记》,有专家认为这类鬶应称为“鸡彝”。

白陶盉 胎质纯净细腻,器表刻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等各种精美图案。

陶器的影响

原始社会陶器的发展不仅自身成就巨大,还对后世影响深远。简单概括为:功能和美观的统一、技术对艺术的制约、形式法则的创造、经济原则的发明。

举例说明:例如装饰与造型被承袭。许多鼎、釜等陶器造型被商周陶器延续,也为青铜器采用;陶鬻的袋足成了鬲的标志;陶盆、陶碗的尺度和比例在后世仍为经典;陶器以及由它载东汉演化出的瓷器,则始终是应用最多的容器类型。

中国还长期是制造陶瓷器的唯一国度。在古代,能与中华文明抗衡的文化出现在西方,而西方会造瓷器还需推后到18世纪。在其他国度不能制作和制造之初的时代,中国的瓷器曾长期是域外同类或类近制品的典范,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世界性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