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陶瓷艺术 > 导航 >

刘泉洲:明末民间青花山水中的大写意艺术特征

刘泉洲:明末民间青花山水中的大写意艺术特征

陶瓷艺术 青花瓷器的鉴别 青花瓷器的鉴别方法

2020-02-05

陶瓷艺术。

本文通过对明末期民间青花山水中特有的大写意画风的探析与思考,意在总结当时社会背景下民间艺人的思想上笔法上等所表现出来的青花山水艺术特征,从它的出现原因到对大写意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做出研究和探讨。

一、明末民间青花山水大写意艺术特征的成因及由来

明末时期形成了一种新形式的陶瓷烧制模式,“官搭民烧”的模式所产生的是新的烧制程序,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述:“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由此可见明末时期对陶瓷烧造的细致分工。这种分工促使这一时期的民窑产生了专业分工的劳动形式。在对青花图样的绘制上,绘画工人们长期的重复性绘制模式使得他们对相同画面相同图样的熟练程度加深,从而奠定了青花山水绘制的扎实基础。大写意的艺术特征展现是离不开这种分工细致制度的。

民窑青花山水所呈现出大写意的艺术特色并不是民间艺人们突发奇想而创造的。由于官窑对原料的垄断控制,民窑青花从原材料的运用到烧制都脱离了官窑的选材用料,瓷土的质地较差,含铁量也相对过高;青料则大部分都是国产的劣质土青,烧成后所呈现青中略灰的色调。在此种背景之下,坯体的超高吸水性特质,青料的速干性都导致民间艺人们的手下绘制速度之快,对水料的控制之高,落笔稳健果断不拖泥带水,大写意的艺术特征也由此产生。

二、明末民间青花山水大写意的艺术表现

1、大写意中文人思想的艺术语言

明末政局动荡不安,官窑已退出历史舞台,制瓷业也因此迎来了新一轮的历史洗涤。官窑衰弱民窑崛起,民窑工匠彻底摆脱官押政权实现了空前的大写意艺术风格。民间青花山水深受当时文人思潮的影响。其中明代大儒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阳明心学,“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崇简忌繁。此种文人思想同时也渗入到青花山水绘画中。

与此同时,明末重“利、情、乐”的社会风气盛行,也从此开始了文人钟爱山水的旅游热潮。这种群团旅游的社会热潮使得明末文人强烈的追逐山水间清闲的生活方式,留恋山水溪河以至于放弃从官。民间青花艺人正是在此种思潮的影响之下,面对客观现实无法实现,而内心则另寻途径和方法来发泄情感,文人山水思想上形式上都是他们所借鉴的对象。虽然民间青花工匠不如文人山水画家艺术修养高雅,但也在这种社会大潮的审美思想熏陶下,逐渐提升了自身向往自由,寄情与山水之中的情怀思想。

明青花山水人物大碗

2、大写意艺术性的明末民窑青花山水

国画山水中对于大写意可理解为更倾向于以水墨画法来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继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统,是一种写意的艺术趣味,也可称之为粗笔水墨。历代画家总结出很多非常宝贵的经验,例如写意中的“四要”,即意、力、韵、趣。大写意主要讲究意的概念,意在笔先的手法充分反映出大写意中对绘画的人脑意识与情感表达更为重要。明末时期,民间青花山水艺人在接受了官窑管制的长期训练模式下对画面所用笔法布局早已铭记于心,心里已有了非常扎实的画面感。因此在后期的绘画中完全的释放内心情绪,摒弃一切形式的规矩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风格简约、浓淡相宜、造型生动等大写意艺术格调。

大写意的不仅仅在于思想上的洒脱,还表现在笔法的运用上。从崇祯、天启两朝的青花山水瓷中这种大写意画法多用于百姓日常生活器皿中,由开始的带有具象的描绘山水轮廓到后期的一笔概括大山大水的特征。这种大写意艺术表现愈发的简练酣畅,画面呈现出近于符号元素的表达。远景的山近处的树木和简笔的小船,像变换的山间音符,富有很强的节奏感。我们所看到的这一时期民窑青花山水大写意的艺术是民间艺术者在通过对具象的山水人物的概括、总结而最终以繁复的具象模式转变为简单的轮廓图案,融入国画山水的留白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山水间意境美。

明崇祯青花山水人物笔洗

三、明末民间青花山水大写意特

征对当代青花山水的影响明末民窑青花山水大写意的艺术表现深深地影响着现当代青花山水。首先表现在思想上的影响。明末文人的淡泊名利,宁静以致远的静谧思想同样也感染着当代青花山水创作艺人。民窑青花山水的大写意艺术在这种淡泊思想的艺术表达中,常常通过独个人物场景来表现古人向往山水间悠然自得的意境,以静为动,画面感表现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其次,在明末民窑青花山水的大写意画法中,当代青花山水同样继承了其笔法运用,尝试运用诸如刮、泼洒、擦涂等系列技法来表现远近虚实的意境。简易的寥寥数笔概括树、山、人物使得画面多余的任何笔触都被摒弃,这样的技法常被运用于现代陶瓷山水绘画中,以简制画,一笔概括。明末民窑青花艺人所创作的青花山水自然、飘洒并具有深刻禅意的画面充分体现出他们的创新精神,这一精神也同样影响着当代陶瓷艺术,许多当代陶瓷艺术者在继承了古人的画风和用笔的同时又融入个人情感表达,民间青花山水艺术影响的同时又不拘泥于民间青花山水的条条框框主义,料色与陶瓷材质的深度融合呈现出具有新时代的抽象、随性、清新个性的青花山水艺术形式。

刘泉洲简介

刘泉洲 号开阳宫居士,1974年生于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系本科毕业。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技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景德镇开明陶瓷书画院会员,景德镇陶瓷历史研究院副秘书长。

扩展阅读

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介绍


陶瓷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的守猎、野蛮状态走向文明和定居的生活;陶瓷的发展史,是人类进化的文明史,它影响着整个人类科学、文化艺术的进程。

陶瓷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审美水准的提高;科技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技。

陶瓷的产生,首先考虑的是满足人类自身实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造型和装饰又寄托着原始的朴素美,继而脱离实用功能,从纯精神的情感的需要为出发点,另僻一条纯艺术的道路。

陶艺发展的开初,本属民间艺术,它根植民间的土壤,来自民间,用于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曾有着壮观的发展和规模,中国陶瓷曾征服了海内外的人心、民心,震憾了海内外的帝王将相。

中国皇帝在景德镇曾多次设立御窑厂,为陶瓷的发展、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越到后期,由于统治者审美水准的低下,又要附庸风雅的虚荣心态,形成了一条繁琐、堆砌、做作、空虚的宫庭艺术格式,因此就有官窑民窑之分。

字串5

民间陶艺,尽管经历着各朝的风风雨雨,它仍显示了不平凡的生命力,如今在现代审美趣味的趋使下,在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世界性潮流中,更倍受重视的顽强的发展起来。

字串7

一、民间陶艺的特征

字串8

民间陶艺就地取材、就地制作、土生土长、地方特性、地方习俗很浓的一种群众性创造。

字串7

民间陶艺有结合实用的,也有纯欣赏性的。民间陶艺从造型到装饰,既没有重大的历史题材,也没有现实中的重大内容,它往往反映着人们淳朴的、善良的、理想的、吉祥的愿望,流露着纯真的乡土感情和对人生、大自然的深刻涓涓思念;形式大方、朴素、不加修饰、不求形似、只求意到;用笔弄刀,运用自如,活泼、粗犷、洒脱、自然天成;形象处理,高度简炼、概括、夸张、稚拙之美、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要说现代抽象艺术的发源地在哪里?我看就数民间陶艺了,因为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彩陶纹样就是抽象的典型。民间陶艺的选材,往往不求高品格,只求价廉物美,因材施艺,化腐朽为神奇。对于艺术创造来说,材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加工细致,纯度很高的材质,固然有它用武之地,而粗加工,纯度较底的材质,更能体现粗犷,朴素,原始的材质本身的美,因为这种材质一经火焰烧成后,化学反映复杂表面肌里效果丰富。从而使纯真的感情,自由的艺术风格,得到更好的体现。字串5

景德镇的民间青花坯胎,就是采用含铁质较高的下脚料,使用单纯一种青料彩绘,有料有笔,层次分明,在单纯中见真情,从素雅中见含蓄。再加上使用白里泛青的石灰石釉,一次高温烧成,画面呈现青白相映,晶莹透彻,“娇翠欲滴”,互为渗透,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手艺是民间陶艺的重要特征,只有纯熟的手工技术,手感、才更具人情味,才更能随机应变的体现心灵的感受,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笔迹刀痕的艺术效果,才能更加直接的显示人的智慧和创造性。德-化-陶-瓷-总-站

火焰是陶艺最具特征,最受制约的一关,所以陶艺也可说是火的艺术,任何不经火的考验,就谈不上是陶艺了。

火是可怕的,但人为的控制它,又能造福于人类,造就着千变万化,神奇莫测的釉彩。钧瓷无双,靠的便是火焰的变化和气氛的控制。制约看起来是坏事,也是好事。人们不可能超越制约的一面,但只要能在制约的范围内去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这才是陶艺的真正语汇。民间陶艺便是最能适应的体现火焰的作用了。

民间陶艺,从立意、选料、造型、制作、装饰、火焰的运用,都是有机的完整的结合,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处理得当,才能产生和谐的,自然天成之美。

字串9

二、景德镇民间陶艺的现状

字串8

a、现代工业的冲击

字串8

自从五十年代初期,将无数个体的,作坊的生产方式,改造成全民的大规模的、号称十大瓷厂(最大的五千人左右)之后,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工艺流程,也不遗余力随之改造,曾显赫几个世纪,为中华民族为之夺魁的几十座传统柴窑被倒焰煤窑所代替(至今仅保留二座柴窑“,随后手工淘泥,手工拉坯,修坯,手工绘制民间日用瓷,都用机械精制原料,机械压坯修坯,用花纸贴花,用橡皮印花所代替,几乎凡是用手工的工序,都进行了改造,因为手工被认为是“落后的”;同时将景德镇传统的多品种单件艺术瓷、小配套的日用瓷、釉色以白里泛青为主体的产品结构改造成以高白泥釉、大配套的日用瓷为主体的产品结构。于是产量扩大了,数量提高了,然而原料单纯了,温度一致了,装饰规范化了,质量降低了,原有的手工淘泥、拉坯、修坯,民间青花几乎都不见了;更可怕的是这种技艺被淘汰了。景德镇的优势和固有特色几乎被消亡了。字串4

B、宫廷艺术的冲击字串6

景德镇自从有了御窑厂的建立,宫廷艺术就开始产生。这些专为皇宫营造的瓷器,民间不得使用。宫廷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不惜工本,从原料的选择、加工、造型、制作之精工,画工之细微,烧炼之讲究,都是优选最佳;另一方面,画工由原来的自由选择题材内容,自成画风,到完全听从督陶官的指挥、宫廷意趣和画风所左右,于是由自由、泼辣的画风转到工整、呆板,以致到繁琐、堆砌的宫廷艺术画风;同时们误认为,宫廷主张的、喜欢的东西一定是好的。于是这种画风一直延续至今,越来越繁琐,越来越刻板。更令人痛心的是,如今的许多海外华人却误认为这是中国传统陶艺的代表;外贸人员也以画工的多少和画面的繁简来定价格了。

C,文人艺术的冲击字串5

民间陶艺与文人艺术,有它共同的东西,也有它不同的东西,民间陶艺讲究直观、单纯、明快、夸张、趣味;文人艺术更讲究意境、含蓄、诗画、金石相配。在装饰方法上,民间陶艺,当它装饰一个主体的器皿时,它往往考虑的是全局,是面面可观,是与器皿的高度结合;诗书画不同时装饰在一个可视画面上,图章或年号是写在器皿的底款上。这样更能使人感到它们是一个完美的立体的整体。德化陶瓷总站

文人画则不是这样,而是将一个立体的器皿当成平面来装饰,诗书画、印章,同时在一个可视画面呈现,其它的几个面也许就毫无价值。这样的画面往往呈孤立的,有强加于器皿之感。至于民间陶艺那种,自由、洗染、奔放的潇洒风格更是没有。但是文人画的社会基础雄厚,格调高雅,书卷气浓,一旦将其搬到陶瓷装饰上来,也就很快占有了重要的席位。字串7

纵观这些因素,都对民间陶艺的生存、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的冲击。现在我们要呼吁、要用现代观念来保护和发展手工民间陶艺,要适当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其更具现代人审美心理的现代民间陶艺。

字串7

明末天启、崇祯瓷器


今天由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明代天启、崇祯年间的瓷器。

明末天启(1620—1672)、崇祯(1628—1644)时由于政治动荡,导致百业凋敝,陶瓷业也萧条冷清。天启十九年以后朝廷即无下令造官窑器,因此天启年款器甚少,以“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民窑器中各种图记款、堂名款、吉语款、颂语款增多,如玉堂佳器、万福攸同等;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惟有天启。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崇祯无官款器。器型不多,以钵式炉多见,此外还有碗、杯、瓶、花觚等。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发色粗者多晕散、精者稳定。纹饰图案除传统题材外,高士图尤其多见。婴戏图小孩头大脚小比例不谐调。山水人物图(高士图)中秋草、括号云、小太阳等为典型特色。胎质粗疏。釉白中闪青,有的发灰。

陶瓷鉴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陶瓷真伪及断代一直是广大收藏者关心的话题,专家“走眼”的事儿也时不时地在鉴定界掀起风波。就在一些人质疑传统“眼学”能否辨识所有“真金”的同时,科技鉴定这个跃跃欲试的新生儿也因面临种种挑战而举步维艰。

科技含量有多高

不久前,全国首届文物艺术品物证技术交流座谈会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平洲红木古玩城举行。这次交流会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由主办方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推出的90多件文物艺术品的展览,每一件展品都通过了司法物证鉴定,拿到了“身份证”。司法物证鉴定,这词儿对很多收藏者来说还是头一次听说,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鉴定技术?

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批展出的文物艺术品都是经过一项名为自然老化显微痕迹物证司法鉴定技术来断代的,该技术主要是依靠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仪,实现高清观测。以古陶瓷为例,其组成成分硅酸盐物质会在时间、空间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出现老化痕迹,比如胎釉老化、自然磨损、包浆等。研究者需借助显微仪器和高倍数码照相技术观察到古陶瓷上一些老化痕迹的结构特征,并对此进行总结归纳,建立数据库,用作比对的参照物。比如宋代官窑瓷片的自然老化痕迹在仪器检测下会呈现一种几何图形,元代钧窑瓷片上会呈现腐蚀坑点积聚成斑,清代酱釉执壶上则会呈现半环形腐蚀线等等,那么这些特点将作为参照信息收录进数据库中。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不需要从器物上取样,检测设备也不需要接触器物,所以文物艺术品不会受到损伤。

有了仪器就科学?

司法物证鉴定真有那么神奇,能破解陶瓷鉴定的密码?

自然老化显微痕迹司法物证鉴定技术的支持者称,古代瓷器釉面上的自然老化痕迹特征与陶瓷新品、仿品、各种做旧的瓷器存在明显的区别,而且是人为不可复制的,该技术准确率接近100%。然而,不少收藏者对此心存疑虑。

据介绍,自然老化显微痕迹司法物证鉴定技术所依靠的仪器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仪,并不是什么新奇之物。该仪器早已普遍应用于公安刑侦工作中,通过它可以实现高清观测,换言之,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仪将人眼的功能放到了最大。只有通过这个仪器才能看到陶瓷上的显微痕迹,但最终还得靠人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陶瓷真伪及断代。所以说,这项技术目前的关键问题还在于必须建立一个可靠的数据库。但是中国的古窑址众多,每个窑址在不同的时间内生产的瓷器在结构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把这些瓷器的数据全部找齐,然后再逐个分析每种瓷器自然老化痕迹的显微特征,几乎是不可能的。

专家称,到目前为止,科技鉴定在断代方面的误差率仍难以计算。比如用学界公认的碳14测定技术,虽然可以鉴别文物真伪,但其能够断代的范围却是以5000年为间隔,像明代到清代也就不到300年,时间太短,用这种技术就无法确定文物艺术品的年代。而自然老化显微痕迹鉴定技术的误差率能有多少,目前还看不到官方公布的数据。所以说,有了仪器并不代表得出的结果就是科学。

科技鉴定咋这么难

在文物艺术品鉴定领域,科技鉴定一直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近些年,文物艺术品鉴定界不乏科技“宠儿”,像热释光测试、元素定性定量测定等都曾红极一时,但不久后它们又相继被造假者破解。那么,作为后来者的自然老化显微痕迹鉴定技术是否有强大的“防御系统”,能不被“黑客”攻破呢?

在许多瓷器收藏者看来,不管科技鉴定的科技含量有多高,都无法替代传统的“眼学”鉴定。一位资深瓷器收藏家认为:“依据传统"眼学"建立起的资料库虽然没有将其数字化,但这些世代传承下来的经验和知识更可靠、更全面,它是建立在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各个历史年代特征比对等诸多因素上的学问。而且传统鉴定不仅会从痕迹上去辨识,还会综合考察其纹饰、胎底、器型、釉色等多个方面,避免了科技鉴定的单一性。”

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单纯靠科技鉴定并不能解决文物鉴定中的所有问题。目前,各种无损检测方式都需要先进设备的支撑,不具有便携性,而且这些方法都依赖庞大的数据库,而数据库中没有涵盖的部分,在检测上就是空白地带,这就是漏洞,会授人以柄。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文物艺术品的鉴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即便用同样的仪器,但操作者不一样,鉴定出来的结果也极可能不一样。所以,科技鉴定还处在一个完善的过程,更适合扮演一个辅助的角色。

明末清初瓷器的绚丽过渡


历史上有很多次改朝换代,有些改朝换代对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陶瓷领域,有一个独特的名词“过渡期”,指的就是其中一次改朝换代。

宽泛地讲,就是明末清初这段时间。始于明天启,终于清康熙初。用个洋气的说法,就是公元1620-1683年。这段时期定义的主要依据,是官府对景德镇的介入。万历后期,官府无力支持大量的官窑烧造开销,烧造量急剧下降。景德镇作坊将重心转向内地及海外。直到康熙初年,督陶官臧应选入主御窑厂(臧窑),景德镇瓷器产品的风格再次受宫廷左右。

在失去官窑订单的这段时间,景德镇自主生产了大批风格独特的作品,也就是所谓的过渡期瓷器。

按常理来讲,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烧造好瓷器的先决条件。过渡期的瓷器却没有遵循这个常理。那个年代是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而陶瓷烧造质量却出奇的好,甚至出现了一些创新

天启时期,有一些器物保留了万历的特征,比如下面这件著名的出戟花觚,口沿下有落款“天启年米石隐制”。米石隐是当时的书画家米万钟。据考证它是米万钟为自家的“勺园”订烧的器物,属于私人订烧器。造型、绘画风格沿袭了万历花觚的特点。此件属于北京故宫的清宫旧藏,可见虽是民窑器,其身份在后世依然非同一般。

天启的器物很多都带有日本风格。明朝后期,对外贸易十分频繁,日本人从中国订制了很多瓷器。这里面包括大量的漳州窑瓷器和景德镇瓷器。这些古朴可爱的器物,非常迎合日本人的审美。下面这例青花五彩,就是很明确的天启风。旁边还配了一句:“百亩庭中半是台(苔),桃花净尽菜花开。”日本可以找到许多同类器物。如果没有刘禹锡的这句诗,或许乍一看会误认为日本瓷。

其实现在我们看天启的民窑器,觉得它简洁古朴、率性随意,有日本风格。但在当时,这些器物同样是内销的主流,并非受日本影响。现在说它是日本风格,是因为日本依然把这种风格传承了下去。而我国只是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出现了这些特定的器物。

顺治到康熙初年,出现过一种非常独特的山石画法,绘画上管它叫长披麻皴。这种画法无疑深受董其昌影响。它和后来康熙最流行的斧劈皴风格迥异。这种画法可以说是过渡期特有的一种尝试,时代特征鲜明,之前之后都几乎不见。

每个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把同一个时代方方面面的信息提取出来,会发现其间有着许多微妙的联系。很多喜欢瓷器的人,都很欣赏过渡期民窑的自由气质。民窑的制瓷工匠绘画水平有限,但摆脱了官窑的条条框框,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内心的表达。一笔一片山,两笔一层云,和青春一样恣肆。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丽水


蓓蕾挂枝头,花开满园闹处州。对于有着1400多年建州历史的丽水而言,民间艺术宝藏,种类繁多且弥足珍贵。“艺术之乡”的桂冠,戴在丽水的头上再合适不过了。8月中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丽水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丽水毫无争议地成为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地级市级别的“艺术之乡”。

翻开丽水民间艺术的珍贵画卷,丰富程度让人惊喜。其中有以“丽水三宝”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有以被称为“戏剧活化石”松阳高腔和丽水鼓词为代表的民间戏曲和曲艺;有以处州古廊桥为代表的民间古建筑艺术;有以青田鱼灯舞、畲族稳凳等为代表的民间舞蹈和杂技;有以畲族三月三歌会等为代表的民间习俗;还有以刘基、仙都传说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和传说。

龙泉宝剑,名扬天下。“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万里横戈探虎,三杯拔剑舞龙泉”,不知不觉,龙泉早已成为宝剑的代名词。相传春秋末期,铸剑大师欧冶子遍访江南名山大川寻找铸剑佳地,最终在龙泉秦溪山下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名剑。龙泉铸剑用材讲究,良工锻炼,工艺独特。以锋刃锐利、寒光逼人、刚柔并寓、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著称。欧冶子开创的龙泉宝剑传统技艺,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及社会作用,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史上有重要影响,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在我国历史上,属龙泉青瓷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龙泉青瓷起始于南朝。宋代,龙泉的哥窑为全国五大名窑之一,弟窑被誉为青瓷民窑之巨掌。“哥窑”产品釉面布满纹片,胎色灰黑,古朴而庄重。“弟窑”产品釉面无纹片,胎白或底色呈朱红,青润如玉,莹澈剔透。龙泉青瓷的烧制工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为我国瓷器制作技术提供了丰富经验。

“国宝”青田石雕最早问世于魏晋时期,以青田本地所产的蜡石为原料,精细雕琢成为名贵的工艺品。如今,青田石雕早已名闻世界。其石材质地细润,脆软相宜,色彩丰富,花纹奇特,其中以灯光冻石最为名贵,价等黄金。青田石雕因材施艺,因色取俏,造型新颖,层次丰富,形象逼真,为石雕艺术之奇葩。

东方陶瓷艺术瑰宝之一的遂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艺术,具有胎质细腻、精雕细镂、纯朴庄重、无釉无彩、古色古香的特色。缙云河阳剪纸工艺精巧,带有浓郁的江南风格,在全国剪纸艺苑中独树一帜。字串7

民间瓷鼻烟壶艺术 中国鼻烟壶的始祖


在所有质地的鼻烟壶中,除玻璃胎外,即以瓷胎最为丰富了。和玻璃相比,除了不透明之外,瓷鼻烟壶几乎具有玻璃鼻烟壶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事实上,瓷鼻烟壶比玻璃鼻烟壶出现得更早,因为在鼻烟传入中国之初,人们便习惯用盛药的小瓶来盛装鼻烟,这些小药瓶均为瓷质。人们在改变了瓷药瓶的原有作用之后,不再称之为药瓶,而是改称为鼻烟壶(瓶),这些小药瓶便是中国鼻烟壶的始祖。

青花、青花釉里红鼻烟壶

目前所知的瓷胎鼻烟壶中以青花鼻烟壶最为丰富。陶瓷类鼻烟壶在清代产量很大,康熙年间青花鼻烟壶较多见,单色釉、珐琅彩鼻烟壶则较少见,很多不写款。雍正、乾隆年间青花鼻烟壶画工比康熙时更工整,题材使用广泛,产量大,青花发色纯正。道光年间青花鼻烟壶虽然产量超过前期,但水准却大打折扣。此时除少量官窑器外,大多产品瓷质疏松,画工也欠严谨,款识多是书写堂款或是图记款。光绪至民国年间所制青花及青花釉里红鼻烟壶,釉色偏白,画工多不精,精品如凤毛鳞角。现代新仿品,底足款识多以细笔平描,釉面光亮,画面上人物、山景、房舍等多先以细笔勾勒轮廓,再在所勾勒轮廓内加绘青花。

青花缠枝葫芦纹葫芦形鼻烟壶清中期高4·5厘米估价:RMB6000-8000成交价:RMB41800

葫芦形鼻烟壶,圆底无足,小巧精致。通体绘青花葫芦纹,藤叶缠绕全身,因葫芦多子而寓意"子孙万代"。配荷花形象牙座

青花釉里红鼻烟壶,俗称“青花加紫”鼻烟壶,现代仿古制品的主要生产地是景德镇的一些小窑。青花釉里红鼻烟壶中的山水人物、亭台楼阁多先用细线画出轮廓,再往轮廓里添釉里红。这类新仿瓷质鼻烟壶一般釉面较亮,古玩行称之为“贼光”。另外,人们将青花鼻烟壶的制作法和釉里红鼻烟壶的制作法结合在一起,便可制成青花釉里红鼻烟壶,在某些装饰题材上,青花釉里红比单纯的青花或釉里红更能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