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古代青瓷器 > 导航 >

六朝青瓷虎子是古代夜壶吗?

六朝青瓷虎子是古代夜壶吗?

古代青瓷器 古代青瓷器制作 古代破瓷器值钱吗

2020-05-26

古代青瓷器。

青瓷虎子 资料图片

与“青花”不同,这是一种表面青绿色为主的瓷器。在六朝博物馆,青瓷是数量、种类最丰富的展品之一。我们先从颇具生活气息的青瓷“虎子”说起。

青瓷之所以呈现这种颜色,是因为胎釉含有氧化铁,如果含铁纯度较低,还会出现黄褐色,但统一称为青瓷。六朝时期,青瓷还成为中国早期出口品,日本及朝鲜半岛,均曾出土过不少六朝青瓷。

青瓷虎子的造型基本趋同一致。它追求与虎形神相似,主体模仿“老虎”匍匐时躯干的姿态,下方亦有弯曲的四足,作为底座。“老虎”的头部被类似“瓶口”的圆柱体构件代替,虎背上有一段“提梁”作为把手。不过,青瓷虎子的细节设计千变万化,展现了古人的艺术天赋。

六朝博物馆中,一件孙吴时期的青瓷螭虎柄的虎子,“把手”设计成一只小螭虎的造型,其躯干弓成一个弧形,虎头前爪搭在虎子的口部。整个虎子总体上形成一个“大虎背小虎”的造型。而西晋的“青瓷刻双翼纹虎子”,其“把手”简化成绳索纹饰,但虎子的躯干更加伸展,动作更加生动,而身体两侧也增加了飞翼的花纹。而到了东晋,一些“虎子”直接放弃了老虎的造型,主体变成了“圆壶”形状,仅口部、把手还保留原来形状与布局,因而被归为“虎子”一类。六朝博物馆的虎子,没有一模一样的,从花纹到大小规格、口部直径,几乎各不相同。

把动物造型做成生活用品,是中国先民的传统。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虎子出现在先秦时期,为青铜与漆木器。而看到青瓷虎子的造型,十有八九会认为这是古代的“夜壶”。口部与把手的位置排列、主体空间的容量,如何操作更是不言而喻……而在考古发掘中,虎子都出现在男性墓或夫妻合葬墓的男性一边,同时放置在死者脚边或单置一处,也说明“虎子是一种不洁之物。”这是目前的主流观点。不过早些年,曾有观点认为虎子是盛酒器或盛水器。

小编推荐

六朝青瓷的的特点及鉴别方法


所谓青瓷,其釉是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的高温石灰釉,这种釉含2%的三氧化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时呈青色或青绿色,故称青瓷。青瓷是中国瓷器中最古老的品种,可以说青瓷的起源就是中国瓷器的起源。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勤劳聪慧的商代先民就烧制出所谓的“原始青瓷器”。东汉晚期,长江下游地区的古越国人(今浙江东北部地区)烧造出了成熟的青瓷器。两汉及以前的青瓷被称为早期青瓷,这一时期青瓷的总体特点是原料处理和坯泥炼制还比较粗糙,釉色不稳,工艺简单。六朝时期是中国青瓷烧造的蓬勃发展时期,这时的青瓷烧造地域已扩大到江、浙、闽、赣、湘、鄂等省。各地瓷窑烧制出了各具地方特色的青瓷产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六朝是指吴、东晋、宋、齐、梁、陈这6个先后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朝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南、北分治的南北朝,六朝属南朝政权,之所以称六朝青瓷,是因为这一时期大部分烧造青瓷的窑场都在六朝统治下的南方,但这一时期里,中国北方也有青瓷烧造,因此,六朝青瓷泛指三国、两晋、南北朝这300多年历史时期的青瓷。

六朝青瓷的釉料由石灰石和瓷土配成,铁为主要呈色剂,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东晋青瓷胎骨坚实、釉色匀净,以淡青色为主。西晋使用化妆土成功,外观更为饱满柔润。东晋青瓷的生产趋向普及,而且在质量上有明显提高。南朝青瓷胎骨致密,呈灰色,通体施釉匀净透明,多为淡青或淡绿,有的泛黄。北方青瓷于北魏晚期开始烧制,胎呈灰白色,釉色深浅不一,多为青褐、青黄色。

六朝青瓷的产地以南方为主,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以浙江的越窑为中心,另外还有均山窑、瓯窑、婺州窑等著名的青瓷窑场。

越窑施六朝青瓷的最主要产地,也是代表六朝青瓷烧制工艺最高成就的瓷窑。越窑主要分布在浙江绍兴、上虞、余姚、宁波一带,这一地区历史上曾是古越人的居住地,春秋时为越国,唐代设越州。这里的青瓷自东汉创烧以来,到六朝时得到了迅速发展,是我国最先形成的窑场众多、分布地区广阔、产品风格相近的瓷窑体系。“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碗,越州上……越瓷类玉……越瓷类冰……越瓷青……青则益茶。”

越窑青瓷基本上拜托了陶器与早期青瓷器的工艺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成型方法上,除轮制技术有所提高外,还采用了拍、印、镂、雕、堆和模制等,烧造了众多新颖的品种,使瓷器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东吴时,越窑青瓷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有的胎较疏松而呈淡黄色,釉以淡青为主,间或有青黄釉、黄釉。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牢固,纹饰有弦纹、水波纹等,晚期出现斜方格网纹,在一些器物上堆塑人物,神佛像,飞鸟走兽等。

西晋时,瓷窑激增,青瓷的产量和质量均明显提高,青瓷的胎质比以前加厚,胎色变深,呈灰色、深灰色,釉呈青灰色,釉层厚而均匀。这一时期是青瓷花式品种最多的时期,除日常用具层出不穷外,明器也大大增加。纹饰有弦纹、斜方格网纹、连珠纹,还有忍冬、飞禽走兽组成的花纹带。

东晋时期,青瓷生产出现了普及的趋势,但器物的造型逐渐趋向简朴,装饰大为减少,明器也极少见,纹饰以弦纹为主,水波纹减少。西晋晚期出现的褐色点彩装饰也广泛流行。另外还出现了受佛教艺术影响的莲瓣纹。瓷胎色偏浅,釉色略偏黄。

南朝时,越窑的烧造扩大到浙西北的吴兴,浙东的余姚、奉化、临海等地。这一时期的产品仍采用前期的制瓷工艺,多数胎壁致密,呈灰色,通体施青釉。少数胎质较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或黄釉。南朝早期褐色点彩仍流行,但比东晋时小而密,刻画莲瓣纹很流行。

瓯窑窑址位于浙江温州地区。瓯窑早在西汉就生产青瓷,但影响较小。六朝时,瓯窑开始大规模生产青瓷,但生产规模远不如越窑。均山窑址在江苏宜兴县,1959年被发现,又称“南山窑”,因离均山村不远,故定名为“均山窑”。婺州窑在浙江省中部金华地区。早在新石器晚期,金华地区先民就在丘陵地带建造窑炉,利用当地瓷土和石灰釉制作陶器。商代开始烧造原始青瓷,真正大规模烧造青瓷是在东汉至东吴时期。除此之外,南方青瓷窑址还有德清窑、岳州窑、洪州窑。

六朝时期的青瓷产地除南方以外,在东魏晚期,中国北方也烧制了青瓷,目前在山东淄博发现了北朝青瓷窑址,另外在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的一些北朝墓中,也出土了一批北方生产的青瓷器。北方青瓷的器形种类不及南方多,主要有罐、缸、大尊、豆、碗、托杯等,绝大部分为实用器,风格显得饱满粗壮,浑厚质朴,与南方瓷器风格迥然不同。其胎骨一般灰白色、灰色居多,烧造火候普遍较高,胎质纯净而无气孔。少数火候稍低,胎内有黑点及气孔,釉色有青褐色、青黄色、灰绿色等,主要纹饰有莲瓣纹、宝相花纹,连珠人面纹等,刻画莲瓣、鸭子等。

六朝青瓷的器形丰富,常见的器形有盘口壶、虎子、魂瓶、香熏、水盂、唾壶、鸡首壶、烛台、青瓷羊形器、灯、砚、尊类等。

六朝青瓷是我国瓷器中的瑰宝,在我国瓷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其胎质坚致、造型典雅、釉色清纯,有极为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蕴,因此,每件完整而精致的六朝青瓷器,其拍卖估价在10多年前就达30万港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百万元之巨。高品味的六朝青瓷器一向被海内外收藏家所珍视和追寻。现今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六朝青瓷多为现代仿品,真品中的明器及低档粗品则偶有发现。由于真假六朝青瓷鱼龙混杂,因此正确鉴赏六朝青瓷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鉴别六朝青瓷的要点必须从青瓷的胎、釉、工艺等方面入手。一般来说,胎质细腻、坚致、瓷化程度高,而且分量较轻,胎壁较薄者为真品,反之则为赝品。真品六朝青瓷施釉均匀,釉层较薄,釉色青中带黄,带有剥釉现象,吴和东晋时期的青瓷施满釉,西晋和南朝施半釉,赝品六朝青瓷则施釉厚而不匀,有堆釉现象,且有较强的玻璃光。从工艺来看,真品六朝青瓷由圆器拉坯而成,手法娴熟,胎壁薄厚均匀,底足常见抛物线形的线割痕迹,造型优美端庄秀丽,而且常有堆贴图案或者捏塑装饰,而赝品瓷器则拉坯手法生硬,胎壁不均匀,底足无线割痕迹,造型呆板,无神无采。掌握了这些要点,鉴定六朝青瓷就相对容易了。

古代瓷器:汉魏六朝的黑釉瓷器珍品欣赏


黑釉鸡首壶东晋德清窑高24.6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14.7厘米高梧楼藏

德清窑,在今浙江省德清县,故名。窑址在德清县境内已发现几十处之多,是以黑瓷与青瓷兼烧,以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窑场。烧造历史较长,上溯商周,历经汉、六朝直至唐宋才停烧。

德清地区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无论是生产时间、生产规模,还是产品种类、产品质量等方面,在当时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已有充分理由可以认为,德清地区是商周时期的制瓷中心,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黑釉唾壶东晋高10.7厘米口径9.6厘米底经10.6厘米高悟楼藏

酱釉唾壶东晋德清窑高8.3厘米口径8.9厘米底经9.8厘米高梧楼藏

褐釉多足砚南朝高7.1厘米口径19.5厘米底经25厘米高梧楼藏

黑釉碗南朝广东窑场高5.3厘米口径7.8厘米底经3.1厘米1985年深圳西乡流塘村南朝墓出土深圳博物馆藏

黑釉盘口瓶(低温釉陶)北朝高28厘米口径11厘米底经8.2厘米乐道堂捐赠深圳博物馆藏

黑釉瓷简史

瓷器中的青釉、黑釉、白釉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三种单色釉。

其实黑釉并不都是纯正的黑色,是有浓淡深浅色差区别的,即使同一地区、同一窑场,甚至是同一作坊,由于每次釉料配置的细微差别,烧窑时窑内气氛变化的不同,高温值及保温阶段时间长短的差异,釉层的薄厚区别等等,都会导致出窑后的不同色调,出现黑、黑褐、酱、茶叶末等深浅不一的釉色,所谓窑分五色,其实都归属于黑釉器。

真正意义上的黑釉瓷的烧成是在东汉时期。一般说来,汉代黑釉瓷,其胎质不如青瓷细腻,不同窑口生产的黑釉瓷,其产量和品质各不相同,产品质量以越窑为最好;同为黑釉瓷,质量上又有精细之分,碗、壶等饮食器和酒器,胎质较细,而瓿、罍等大型容器的胎质较粗。

汉代黑釉瓷施釉一般不到底,釉层一般不均匀,但少数的黑釉瓷,釉色丰厚,滋润如玉,黑如乌金,美观夺目。说明东汉时期,黑釉瓷的制造水平已相当高超。

黑瓷的成熟期在两晋时期,东晋德清窑的黑瓷,出土了成熟的黑瓷,胎呈红、紫或褐色,釉呈黑色或黑棕色等,釉质滋润,色泽黑亮如漆,风味独具。同时,北方黑釉瓷也在北朝后期烧成,但整体质量、产量皆低于南方。

随着唐朝陶瓷工艺的全面发展,黑釉瓷也取得很大成就。尤其是北方,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烧制黑釉瓷的窑口,如河北的邢窑,河南的巩县窑、鲁山窑、禹县的下白峪窑、鹤壁窑、郏县窑,陕西省铜川黄堡窑,山西省的浑源窑,山东淄博的磁村窑等等。

虽然如此,但由于唐代饮茶文化的审美观中,推崇茶圣陆羽青则宜茶的情趣,所以,越窑青瓷的地位仍然坚不可摧,黑釉瓷仍然未能挤入当时瓷器的主流。

至宋代,黑釉瓷才真正进入其发展的巅峰时期。宋代与唐代茶文化美学内涵的最大不同在于唐代青则宜茶,而宋代则是茶白宜黑。

北宋以宋徽宗赵佶为首的君臣斗茶之风,席卷朝野。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这一风尚,极大地刺激了黑釉瓷生产的兴盛和繁荣。其时,黑釉瓷品种大量出现,质量空前提高。

宋代生产黑釉瓷的主要窑口有:河北定窑、陕西耀州窑、江西吉州窑和福建建窑等。其中,建窑和吉州窑茶盏最受推崇。

随着两宋王朝的远去,斗茶文化、饮茶方式的改变,黑釉瓷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且又因为元、明、清时期,中国瓷业的中心转移到了景德镇后,素雅沉静的青花和五色斑斓的彩瓷,独领风骚、一统了中国瓷器的江湖。

黑釉瓷也就离中国瓷器的主流越来越远,并最终从中国瓷器史的嫡系中悄无声息退出了。

汉魏六朝的黑釉瓷器珍品欣赏


黑釉鸡首壶 东晋 德清窑 高24.6厘米 口径9.2厘米 底径14.7厘米 高梧楼藏

德清窑,在今浙江省德清县,故名。窑址在德清县境内已发现几十处之多,是以黑瓷与青瓷兼烧,以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窑场。烧造历史较长,上溯商周,历经汉、六朝直至唐宋才停烧。

德清地区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无论是生产时间、生产规模,还是产品种类、产品质量等方面,在当时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已有充分理由可以认为,德清地区是商周时期的制瓷中心,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黑釉唾壶 东晋 高10.7厘米 口径9.6厘米 底经10.6厘米 高悟楼藏

酱釉唾壶 东晋 德清窑 高8.3厘米 口径8.9厘米 底经9.8厘米 高梧楼藏

褐釉多足砚 南朝 高7.1厘米 口径19.5厘米 底经25厘米 高梧楼藏

黑釉碗 南朝 广东窑场 高5.3厘米 口径7.8厘米 底经3.1厘米 1985年深圳西乡流塘村南朝墓出土 深圳博物馆藏

黑釉盘口瓶(低温釉陶) 北朝 高28厘米 口径11厘米 底经8.2厘米 乐道堂捐赠 深圳博物馆藏

黑釉瓷简史

瓷器中的青釉、黑釉、白釉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三种单色釉。

其实黑釉并不都是纯正的黑色,是有浓淡深浅色差区别的,即使同一地区、同一窑场,甚至是同一作坊,由于每次釉料配置的细微差别,烧窑时窑内气氛变化的不同,高温值及保温阶段时间长短的差异,釉层的薄厚区别等等,都会导致出窑后的不同色调,出现黑、黑褐、酱、茶叶末等深浅不一的釉色,所谓窑分五色,其实都归属于黑釉器。

真正意义上的黑釉瓷的烧成是在东汉时期。一般说来,汉代黑釉瓷,其胎质不如青瓷细腻,不同窑口生产的黑釉瓷,其产量和品质各不相同,产品质量以越窑为最好;同为黑釉瓷,质量上又有精细之分,碗、壶等饮食器和酒器,胎质较细,而瓿、罍等大型容器的胎质较粗。

汉代黑釉瓷施釉一般不到底,釉层一般不均匀,但少数的黑釉瓷,釉色丰厚,滋润如玉,黑如乌金,美观夺目。说明东汉时期,黑釉瓷的制造水平已相当高超。

黑瓷的成熟期在两晋时期,东晋德清窑的黑瓷,出土了成熟的黑瓷,胎呈红、紫或褐色,釉呈黑色或黑棕色等,釉质滋润,色泽黑亮如漆,风味独具。同时,北方黑釉瓷也在北朝后期烧成,但整体质量、产量皆低于南方。

随着唐朝陶瓷工艺的全面发展,黑釉瓷也取得很大成就。尤其是北方,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烧制黑釉瓷的窑口,如河北的邢窑,河南的巩县窑、鲁山窑、禹县的下白峪窑、鹤壁窑、郏县窑,陕西省铜川黄堡窑,山西省的浑源窑,山东淄博的磁村窑等等。

虽然如此,但由于唐代“饮茶”文化的审美观中,推崇茶圣陆羽“青则宜茶”的情趣,所以,越窑青瓷的地位仍然坚不可摧,黑釉瓷仍然未能挤入当时瓷器的主流。

至宋代,黑釉瓷才真正进入其发展的巅峰时期。宋代与唐代茶文化美学内涵的最大不同在于唐代“青则宜茶”,而宋代则是“茶白宜黑”。

北宋以宋徽宗赵佶为首的君臣斗茶之风,席卷朝野。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这一风尚,极大地刺激了黑釉瓷生产的兴盛和繁荣。其时,黑釉瓷品种大量出现,质量空前提高。

宋代生产黑釉瓷的主要窑口有:河北定窑、陕西耀州窑、江西吉州窑和福建建窑等。其中,建窑和吉州窑茶盏最受推崇。

随着两宋王朝的远去,斗茶文化、饮茶方式的改变,黑釉瓷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且又因为元、明、清时期,中国瓷业的中心转移到了景德镇后,素雅沉静的青花和五色斑斓的彩瓷,独领风骚、一统了中国瓷器的江湖。

黑釉瓷也就离中国瓷器的主流越来越远,并最终从中国瓷器史的嫡系中悄无声息退出了。

古代瓷器:清代乾隆朝瓷器:瑰丽繁复


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在历史上被称为康乾盛世,当时社会开放,文人墨客加入进来,欧洲的彩绘技法也得到借鉴,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鲜明的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官窑瓷器的制作。

乾隆朝瓷器一面保留前世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主要用于赏玩。粉彩取代五彩,在粉彩器皿上讲究用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辅以轧道工艺和开光、剔刻等等。

乾隆官窑与康熙、雍正相比,其风格既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乾隆不同于其父,也不同于其祖,他喜欢繁缛热闹、华贵亮丽之风。所以,乾隆官窑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隽永方面不及雍正,但是具有华美多姿、繁华似锦的特点,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极尽工雅细丽之能事。

乾隆皇帝自身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对器型、色彩、品种要求很高,所有御制瓷器须经御批审定和御出物力对其进行精心打造。

古代瓷器:清代雍正朝瓷器:精细优雅


清雍正斗彩团花碗

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

斗彩八宝纹束腰盘

粉彩描金花卉纹盘

青花八仙祝寿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在历史上被称为康乾盛世,当时社会开放,文人墨客加入进来,欧洲的彩绘技法也得到借鉴,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鲜明的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官窑瓷器的制作。

雍正朝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在于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其胎体选料精湛,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环境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

雍正虽然执政时间只有短短13年,但其历史地位却无庸置疑。雍正继承了康熙景德镇督陶官制度。雍正六年,他派出现在人们熟知的督陶官唐英。雍正官窑工艺妩媚、秀丽端庄,制作十分考究。其大器不显厚重,小器隽巧玲珑。不论是器型的比例关系,还是线条、画工,都有很高标准。

雍正为人孤高冷峻,同时个人在文学、绘画、书法等方面造诣极深。由于自身品位高,他要求烧造的官窑瓷严整、规矩。

在瓷器烧造方面,他曾多次亲下诏书,对瓷器制作中的细节提出具体要求,比如,瓷器上的纹饰要怎么画,画多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