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 导航 >

清乾隆室名款

清乾隆室名款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如何鉴别乾隆瓷器 乾隆瓷器早期鉴别

2020-02-06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清乾隆时期景德镇瓷器上室名款亦多见,据不完全统计,带“堂”、“堂制”、“堂藏”的有:凝和堂、明远堂、述德堂、述古堂、雅雨堂、叙堂、诚信堂、静镜堂、敬慎堂、椿荫堂、乐静堂、乐善堂、斯干草堂、和辉堂制、嘉阴堂制、植本堂制、彩华堂制、彩润堂制、彩秀堂制、敦睦堂制、荣瑞堂制、惜阴堂制、澹宁堂制、宝恩堂制、敬畏堂制、敬修堂制、致远堂制、曙光堂制、忠信堂制、资善堂制、养和堂制、师古堂制、庆宜堂制、六谦堂制、致和堂制、恭寿堂制、旭华堂藏等。

带“斋”、“斋制”、“斋藏”的有:宝晋斋、宝善斋、宝啬斋、宁晋斋、宁远斋、宁静斋、百一斋、德成斋、经 斋、有正味斋、澹宁斋制、宝啬斋藏等。

带“山房”、“书屋”、“楼制”的有:九 山房、 委山房、百一山房、红荔山房、文石山房、玉杯书屋、浴砚书屋、正谊书屋、宝机楼制、市隐楼制、绣麟楼制等。

其他有:恭寿堂宗祠、 好堂清赏、对屏山馆、妙香馆制、七十二鸳鸯社、听云山主人馆、东园略园、觉得轩、听松庐、苏庄、啸园等。

传世品中有一种书“古月轩”款的珐琅彩瓷器,过去曾传说“古月轩”是乾隆时内府的轩名,但是遍查北京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均无此轩名,显系讹传,故凡书“古月轩”款的珐琅彩瓷皆为别出心裁的赝品。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民国室名款


从1912年至1949年的民国年间,景德镇瓷器上继续出现室名款,它们主要见于民国初期的瓷器上。据不完全统计有:颐寿堂、乐古堂、怀仁堂制、居仁堂制(袁世凯所用)、静远堂制(徐世昌用)、大德堂制、慎德堂制、昭德堂制、退思堂制、延庆楼制(曹锟所用)、竹清山房、藏经山房、竹萧山房、碧云山房、澄怀园、惟一斋、古松斋斋(郭宝昌所用)、乐陶斋、如意馆等。当时制瓷艺人也瓷器上所署个人画室名有:斋(王琦所用)、饮冰斋(刘雨岑早年所用)、觉庵(刘雨岑晚年所用)、佩古斋(程意亭所用)、愿闻吾过之斋(王步所用)、古石斋(田鹤仙所用)、古欢斋(潘宇所用)、再思轩(刘希任所用)、石庐(梁兑石所用)、希平草庐(王大凡所用)、栖碧山馆(徐仲南所用)、平山草堂(汪野亭所用)、彤云山府(汪晓棠所用)、晴窗读书楼(邓碧珊所用)等。其中王琦、刘雨岑、程意亭、田鹤仙、王大凡、徐仲南、汪野亭、邓碧珊为景德镇珠珠山八友。

清康熙室名款


清康熙时景德镇瓷器上大量出现室名款,按款字内容归纳如下:

一、带“堂”或“堂制””、堂仿古制”、“堂博古制”等字的款识,如:安素草堂、春晖草堂、昭玉堂、彩玉堂、美玉堂、佩玉堂、居敬堂、书锦堂、篆漪堂、绿阴堂、德馨堂、绍闻堂、颖川堂、仙鹤堂、德星堂、心逸堂、北庆堂、晖吉堂、敦仁堂、紫荆堂、淡宁堂、秋辉堂、春辉堂、尚志堂、朗润堂、松年堂、景濂堂、王辰堂、百子堂、台衡堂、希范堂、御赐纯一堂、中和堂制、永和堂制、聚玉堂制、珍玉堂制、琳玉堂制、正玉堂制、奇玉堂制、碧玉堂制、怡玉堂制、玉堂制、荣锦堂制、世锦堂制、世恩堂制、庆恩堂制、全庆堂制、吉庆堂制、慎德堂制、嗣德堂制、通德堂制、聚云堂制、碧云堂制、玉海堂制、三元堂制、惟善堂制、光裕堂制、紫荆堂制、德馨堂制、天宝堂制、桂育堂制、大树堂制、益友堂制、同顺堂制、淡宁堂制、谦牧堂制、敦睦堂制、绍闻堂制、松伯堂制、东壁堂制、恒兴美玉堂制、益友鼎玉堂制、聚顺美玉堂制、天琛堂仿古制、全庆堂仿古制、慎德堂仿古制、白云堂仿古制、听松堂仿古制、嘉善堂仿古制、留耕堂仿古制、来雨堂博古制、慎德堂博古制、应德轩博古制、恒丰堂博古制等。 

二、带“斋”或“斋制”的室名款,如:容斋、玉兰斋、宿云斋、拙存斋、乾惕斋、松石斋、问心斋、丛菊斋、天禄书斋、芝兰斋制、金兰斋制、寿古斋制、芝润斋制、笔花斋制、还心斋宣和室等。

三、带“轩”、“居”或“阁”字的室名款,如:杏林轩、应德轩、彩云轩、逸居、云居、木石居、玉石居、水云居、竹石居、青云居、  石居、木石居仿古制、文山阁、谭草阁、远山阁、云苍阁等。

四、带“清玩”、“清制”、“清赏”、“珍藏”、“珍玩”、 “佳玩”等字的室名款,如:宁俭堂清玩、文翰斋清玩、 草阁清玩、复香轩之清制、调鹤间轩清赏、御赐纯一堂珍藏,常丰轩珍玩器、杏林轩珍玩、青云斋佳玩等。

五、其他类型,如:张宅佳器、萃文苑制、萃友苑制、风流宰相家、莲峰寺记、漱玉亭等。

宋、元室名款


宋代瓷器带室名款的,主要见于定窑、汝窑和钧窑瓷器上。定窑瓷器的题款均在外底部,据统计其题铭不下16种,大多与宫廷有关,能确定为室名的有奉华、风华、聚秀、禁宛、德寿、慈福等,这些题铭均与宋代宫殿名称有关,是在制品入宫后,由宫廷玉作匠师携刻于器外底的。汝窑瓷器上的室名款见有奉华、奉成殿皇后阁等,亦系后刻款。钧窑瓷器上也有室名款,窑址出土过”“奉华”款标本,系烧造前刻于器物外底。元代龙泉窑青瓷盘外底有刻“使司帅府公用”款的,“使司帅府”即元代使司元帅府的简称。另一类室名款值得注意,一批宋代钧窑瓷器上,由清官造办处玉作匠人锩刻了清代的宫殿名,它们是器物陈设所在的标志,如:养心殿、重华宫、景阳宫、钟粹宫、养心殿明窗用、重华宫漱芳斋用、重华宫金胎玉翠用、建福宫竹石假山用、建福宫凝辉堂用等。所刻室名多把东、西六宫的主要宫名横刻,而东、西六宫的配殿名则竖刻。另见有钧窑瓷器外底刻瀛台虚舟用、静息轩用、瀛台静息轩用、瀛台涵元殿用、瀛台香殿用、永安寺悦生殿用、长春书屋等款,皆为后刻。

清道光室名款


清道光时期景德镇瓷器上的室名款所见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慎德堂制”款。 其他带“堂”或“堂制”的有:筑野堂、种德堂、敬畏堂、敬修堂、听雨堂、行有恒堂、嘉乐堂制、嘉荫堂制、浩然堂制、惜阴堂制、皆山堂制、庆宜堂制、寸古堂制、种芝堂制、乐古堂制、公勤堂制、经堂制、厚植堂制、巨德堂制、养和堂制、精进堂制、眉寿堂制、退思堂制、珠琳堂制、求谦堂制、锡庆堂制、敦厚堂制、荣瑞堂制、一善堂制、履信堂制、聚庆堂制、监庆堂制、约己堂制、玉庆堂制、青莲堂制、静镜堂制、墨缘堂制、陶陶草堂制、多福多寿堂制、睿邸退思堂制等。 带“斋”或“斋制”的有:湛静斋、十砚斋、知不足斋、道光年制十花斋、愿闻吾过之斋、宁晋斋制、宝善斋制、德诚斋制、慎静斋制、思补斋制等。 其他有:百寿堂记、九思堂置、双清阁制、挂月山庄、锄月山庄、坦斋珍藏、夔斋监制、养性轩、古月轩、尘定轩、自治轩、竹韵山房、云溪精舍、春江花月楼、百福楼、胡海楼、绛月楼、晋甄吟馆监制、冶春吟馆、睿邸清赏、丛香书屋、天香书屋、古香书屋珍玩、友棠浴砚书屋、澹怀室、瞿之室制、观莲舫制、完颜宗祠、慧福寺等。

清乾隆年款


清乾隆(1736-1795年)官窑瓷器上的年款,篆书多于楷书,这是瓷器复古之风在款识上的体现。乾隆一朝历时60年之久,而且官窑瓷器产量巨大,款字风格变化多样。珐琅彩瓷器上的年款,绝大多数以蓝料彩书写,皆为“乾隆年制”四字,可分成4 类:第一类是四字分两行书写的宋体款,套以蓝科彩双正方框,框线外粗内细,此类款最为多见。第二类字体及排列方式与第一类同,只是无外边框,多用于形体较小底部狭窄的杯或瓶上。第三类是四字双行篆书款,外套双线方框,内、外框线粗细一致,这类年款多用于“锦灰堆”开光绘画的瓶类外底,是珐琅彩瓷器款识的尾声。第四类通常被称为“金钱”款,楷体四字按上下右左钱文排列,此类款仅用于高足杯上,书于足内沿。其他品种瓷器上的年款主要有3种,即“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和“大清乾隆仿古”。“大清乾隆年制”见有:一、青花料书写款,可分为双行楷书或篆书加双圆圈款、三行篆书款(在乾隆六字年款中最为多见)和篆书一排横款;二、篆书阳文刻款,可分为一排横款和三行竖列款,三行款有的围以双方框,有的款字笔划涂金;三、暗刻款,分别为双行楷书加以圆圈和三行篆书款;四、朱红款,可分为篆书一排横款、三行篆书款、两行楷书加双方框款(框线外粗内细);五、金彩款,分为篆书一排横款和篆书三行款;六、篆书阴文刻款,款字分三行排列;七、黑彩篆书款,款字分三行排列。“乾隆年制”款见有:一、青花料书写款,分为四字双行篆书款和四字按上下右左钱文排列款(款外或无边栏.或围以双重圆圈);二、篆书阳文刻款,四字分两行排列,有的款字涂金;三、朱红款,分为四字双行篆书外套单方框款、四字双行楷书外围双方框款。“大清乾隆仿古”款均为青花料篆书,六字分三行排列。乾隆时景德镇民窑瓷器年款见有“乾隆六年”、“乾隆十年”等。

清乾隆时期瓷器特点(彩瓷)


乾隆一代六十年间,彩瓷的制作发展到历史的最高峰,此后便进入由盛转衰的时期。乾隆青花以正蓝色为主,呈色稳定,无晕散,画面清晰,色彩明艳。青花玲珑瓷是这时的新品种,做法是先于胎上用青花绘画,并在适当的位置上透雕花纹,然后内外上釉,烧成后镂孔处透光度很强,使青花瓷愈显得玲珑剔透,优雅美观。青花釉里红色调同样稳定鲜艳,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品种。如浅绿地青花釉里红龙纹双耳扁壶,下部绘青花海水波涛,腹部绘釉里红正面龙戏宝珠和青花云纹。色彩艳丽,花纹精细。此外还有青花胭脂紫,或称青花加紫,紫彩为釉上彩。

朝夕时期的珐琅彩和粉彩瓷极为盛行,造型更加奇巧,纹饰尤为绚丽。工匠精心构思创造了由内外两层组成的转左面瓶和转心瓶等新颖器形。转心瓶外层镂宽空,内瓶彩绘各种花纹,当内瓶转动时,可由外瓶镂空处窥见不同的画面。转颈瓶颈部可以转动,颈部多书天干,瓶体书地支,转动时可以组成“干支”记日。又体瓶也是这一时期的流行器形,或称合欢瓶,外形似两瓶粘合为一体。上海博物馆珐琅彩龙凤纹合欢瓶,两瓶体各画彩凤、夔龙和卷草纹图案,由于不用大红大绿,虽然五彩缤粉,却无浓艳之感(见《中国陶瓷.景德镇彩绘瓷》);另一粉彩花卉双体瓶彩用了轧道工艺,色地半为深蓝,半为深红,其上用黄、白、绿、红等色绘折权花卉,尤为新颖瑰丽。乾隆彩疱除继承康熙以来的传统工艺外,还大胆吸收了西文油画的技法和题材,如圣经故事,西洋美女、天使、婴儿、风景等。这类作品无论瓷质纹饰均异常精美。传统题材有时也采用西洋画法。如《陶雅》所载洋彩大盘,“对径几尺,四周黄地碎锦纹……工细殊绝,背面相同。盘心画海屋添筹之属,仙山楼阁,缥缈凌虚,参用泰西界画法……”

这时期的珐琅彩和粉彩盛行轧道工艺,即在器物局部或全身色地上刻划纤细的花纹,然后再于其上加绘各色图案,或于锦地开光内绘山水、花鸟、人物,并题乾隆御制诗谝,故有“锦上添花”的美称。色地轧道和锦上添花的工艺,把瓷器装饰得富丽堂皇,华美之至。但花纹却未免过于繁缛堆砌,失去了雍正时期那种清新秀、飘逸优雅的风格和生动感。五彩和斗彩瓷器在乾隆时仍然继续生产,虽不管佳作,但声光已为盛极一时的粉彩所掩,工艺上也少有创新之作,不再为社会所重视。

乾隆中期以后瓷器制造业开始走下坡路,由于工艺上片面追求精细、华丽,导致了纤巧华缛有余而深厚高雅不足的后果,艺术水平低落。乾隆以后,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整个制瓷业日趋衰落。昔日的灿烂光辉随着国势的衰微变得愈来愈暗淡,中国陶瓷业的黄金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告消歇。但是它给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却始终闪着永远不会磨灭的光芒,为人胶诉说着中国古老的陶瓷艺术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并为现代艺术陶瓷树立了可资借鉴和继承发扬的优秀典范。

清乾隆粉彩镂空套瓶


2004年,在日本举办了一场“中国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展”,展览中,许多精美的中国瓷器令异国游客赞不绝口,其中有一件粉彩镂空套瓶格外引人注目。

这件乾隆年间的瓷器,通身绚丽的粉彩,繁复精美的镂空技法。以及圆润的造型和浓重的色调,充分体现了满清皇室贵族崇尚华贵的时尚风气。

这只瓷瓶高27.1厘米,口径6.7厘米。分内外两层,造型别致。透过外瓶的镂空部分,可以清楚地看到内瓶上精美的青花山水。令人称奇的是,轻轻对着瓶内吹口气,内瓶就能徐徐转动起来,上面的山水图案,随着瓷瓶的转动呈现在眼前。

原来,在外层的镂空瓷瓶上,有一根可以转动的轴连接内瓶,而且内层瓷瓶瓷壁非常薄,只要轻轻吹口气,它就能象走马灯一样转动起来。这件瓷瓶呈送到皇宫,乾隆皇帝见到瓷瓶真的动了起来,龙颜大悦,视若珍宝。

由于这件粉彩镂空套瓶能够转动的特点,深得乾隆皇帝喜爱。透过镂空的外瓶,可以看见内瓶上转动的山水图案;双耳别致的螭龙造型,腹部由福、寿、万字组成吉祥图案,红黄釉彩衬托各种缠枝、万字、如意、莲瓣等图案;并配以各种姿态的龙纹组合,纹样处采用镂空工艺,被雕削得玲珑剔透,无处不在散发着皇族贵气。乾隆皇帝将它悉心收藏在宝库中,而且还曾专门为这件瓷瓶题诗一首:

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真是一语道破了粉彩镂空套瓶的奇巧玲珑。

瓷母——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央视的纪录片——《国家宝藏》刷屏了。顺便带火了一件瓷器——

各种釉彩大瓶,清乾隆,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 就是这么个古怪的大家伙,俗称:瓷母。 乾隆皇帝有一天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全天下能找到的各种釉彩的瓷器,集中烧制在一件器物上,集大成于一身。于是,景德镇的瓷工们殚精竭虑,终于烧成了这样一件“怪物”。了解>>>>清康熙雍正乾隆瓷器款识特点。故宫是这样介绍的:

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 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 清代乾隆时期历时60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此时,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所钟,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别是各种新奇淫巧的制品层出不穷,其工艺技术之高可谓鬼斧神工。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烧制此瓷的工艺,的确高超。但是,怎么也看不出美来...... 马未都先生早年有一篇针对这件瓷母的文章,题目叫《一台没有重心的晚会》,说的很符合我意。全文摘录如下:将各色釉、各类彩集于一身,为乾隆朝独创。做出这么矫情的事情,一定是丰衣足食之后。官窑瓷器烧造,清康熙恢复,雍正朝发扬光大,至乾隆朝达到顶峰。顶峰一定要有旗帜飘扬,瓷母就是这面飘扬的旗帜。 瓷母叫法通俗,即各色釉、各类彩之母。仔细一想,此叫法道理不通,分明是其儿,不是其母。但叫瓷儿,又失之滑稽,故叫瓷母,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有尊老之意。 瓷母的烧造想必暗合宫廷旨意,皇帝凭空想见此器模样也是道难题。景德镇窑工们深知自己的能力,亦愿讨得宫廷青睐,反复试烧,在前人技巧的基础上,玉成此器。高低温釉彩十数种,清晰而不乱,相互就合,分不出高低贵贱,如同人工花坛,堆砌出的美丽依然是美丽。 但这类瓷母不宜提倡,各门类釉彩优缺点淹没其中,好不显好,坏不显坏。这是艺术之大忌,艺术无须搞平衡,艺术强调个性。 清乾隆一朝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把瓷器做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它没能攀上美学的峰巅。堆砌的艺术就像一台内容丰富的文艺晚会,全是重点,却没了重心。形式再花哨,到头来也是曲终人散,两目茫茫。乾隆瓷母就是个清代瓷器的晚會,也是个证物,证明两百多年前乾隆盛世的风范与心态。这个风范是清乾隆鼎盛期的华丽奢侈,无所不用其极,以文化的强势忽略美学的含蓄,注重表而不注重里。这个心态是炫耀,以我朝之力达到古人未曾有过的高度,展现天朝大国海纳百川的胸怀,但忽视了被接纳者的内心感受。

如今,这件瓷母大瓶,就陈列在故宫陶瓷馆(文华殿内),一进门就能看见它。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乾隆室名款》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乾隆室名款》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