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明代景德镇瓷器官窑款识写法变化

明代景德镇瓷器官窑款识写法变化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5-27

景德镇古代瓷器。

明代官窑瓷器是瓷器款识正式化的朝代,但是明朝款识经过空白期的动荡后,景德镇的瓷器随着明朝社会的稳定,也开始逐渐恢复,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不过此时的瓷器风格开始转变,变得淡雅柔和,一改永宣时候的浓艳豪放。瓷器风格与所处的社会及最高统治者的内心状态惊人的相似。永乐皇帝南征北战,青花自然是奔放热烈。成化皇帝长在深宫,太子之位屡被废立,内心脆弱,性格内向。瓷器多画庭院花卉,风格含蓄内敛,毫无雄心壮志。

成化开始瓷器又重新流行书写年号款识,特别是官窑瓷器。成化瓷器上的款识基本都以“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为主,很少见四字或者其它形式的。这种形式很明显就是继承了永乐、宣德时期瓷器的款识。款儿的内容形式虽然继承了永宣,但字的书写风格却变得稚拙纤细,有自己的特色。

著名的陶瓷鉴赏大家孙瀛洲先生,曾凭借经验总结出六句口诀概括成化时期的官窑款识:“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撤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简单的六句话,分别的把“大明成化年制”六个字的特点总结了出来。同时也说明了成化时期书写款识时,为了保证统一性和美观,已经有了严格规定,不得按照个人字体随便书写。这样的规定也具有防伪识别的功能,将官窑瓷器与其它瓷器清晰的区分开来。

成化时期还开创了一种书写款,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字款。即不写国号也不写年号,孤零零的就写一个“天”字。这种形式的款识往往都落在斗彩小罐的底部,非常罕见,以致后人管这类罐子干脆就以款命名,称之“天字罐”。TAOcI52.cOM

关于成化时期为什么会仅以一个“天”字作为款识,学者们做了很多种推测。其中有人认为,古人有用《千字文》编号的习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按顺序往后排,一个字代表一个号,“天”字就是第一号。这种说法听上去也不无道理,但是迄今为止只发现了“天”字款,而没有发现“地”字、“玄”字等款的瓷器。所以说“天”字是利用《千字文》编号计数的这种解释就不够有力。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很多解释,但至今仍莫衷一是。“天字款”始终还是个迷。

成化之后的弘治时期,款识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和成化没有太大区别,不过把“成化”俩字换成了“弘治”。弘治皇帝的童年经历和他爹成化基本类似,长在深宫,从小就深刻体会到宫廷斗争的险恶,性格也是温和内敛。所以在官窑瓷器上父子两朝风格几乎难辨。

再之后的正德朝,瓷器风格就开始有所转变。款识也又变的多样起来,不再是以单调、标准的六字年号款为主。

很多正德官窑,干脆把国号“大明”两字略去,改成“正德年制”四字款。

中国大部分时期瓷器上如果有字的话,基本都是以汉字为主,除了在个别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大明朝是纯正的汉族江山,但正德朝的瓷器却开始流行其它民族、国家的文字。比如八思巴文和阿拉伯文等。特别是阿拉伯文,在正德朝瓷器上已经成为一种流行。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出现款识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官窑瓷器有款识是鉴别官窑瓷器瓷器的方法之一,瓷器有官窑款也从侧面说明瓷器的规格等级高。那么瓷器从哪个朝代开始有规整的款识的呢?

到了明清时期,瓷器上书写款的形式发展到最规范和标准的时期,也是中国瓷器上书写款的形式的黄金时期,各个品种的瓷器都竞相写款。明代瓷器上的款识在种类、工艺、字体等方面也随之更趋完善,并开始流行在瓷器上题写帝王年号即官窑纪年款。民窑产品书写纪年款的也有,但字体较为草率,不及官窑规整。官窑瓷器上开始有意识地书写款识是从明初的永乐时期开始的,出现了“永乐年制”四字官窑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几件永乐青花压手杯,在杯子的内底图案中,就有“永乐年制”四字的篆书款识。有的写在团花当中,有的写在绣球当中,旁边再画两头狮子。另外字迹因青花料的原因有些漫漶不清,但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且最有力证明官窑瓷器书写年号款的实例。永乐时期官窑瓷器书写款识的瓷器仅见压手杯这一例,在同时期的其它瓷器上则没有出现,也说明此时仅是个萌芽期。后面紧接着的宣德时期,瓷器上写有年号款的例子就变得非常多了。除了延续永乐压手杯当中四个字款的“宣德年制”,还出现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的。款识内容在具体年号前把国号又加了上去。这种内容款识的开创,对后世的影响最大最深。后世无论官窑还是民窑款识基本都已这种形式为主。

宣德时期官窑款识的内容基本得到了确定,但是书写款识的排列和位置等还是没有得到统一,相对后世显得比较混乱、随意。大件器物,比如罐、瓶、缸、炉等款识多书于器身或口沿上,小件碗、杯也有书于器底的。书于器底也有在内在外的区分。六字的排列有一字排开,从右往左读的,也有竖向由上往下读的。还有分成两行竖向六字或四字款的,总之形式不够统一。但从这种混乱也能够感受出,当时官窑对写款的重视态度。官方与工匠共同不断地尝试、改变。此时对待瓷器上的书写款识,与之前的宋金或是更早时期的态度完全不同。从随意到标准,从简单的信息记录到蕴含官方的特殊性质。

明代宣德以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国家政权的动荡,顾及不上烧瓷器的事情,官窑一度停烧,这段时期遂被称为“空白期”。明代历时276年,17个朝代,有帝王年号17个,但由于政治原因,洪武、建文、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泰昌7个帝王年号的纪年款瓷器至今未曾被发现,故现实有明代纪年款十个,依次为: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近来据传发现有明景泰、天顺朝官窑款,但未经证实。

浅谈一下康熙瓷器款识的变化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历时61 年。康熙一朝瓷器上的款识也多种多样。譬如,官窑款多以“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或是三行青花楷书款,到康熙晚期,又出现少量的篆书款识。再如,康熙前期,还常见干支纪年款,“康熙辛亥中和堂制”便是康熙十年生产的瓷器。至于御用的珐琅彩器,上面只书写“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料款。

不过,康熙早期的官窑瓷器,多半是没有年款的;民窑尽管落有康熙年款,但是好景不长。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末都先生在他的《马末都说收藏瓷器篇(下)》一书中,这样认为:“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写款。原因是康熙认为瓷器上不能写款,写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不让写。”上述所言,确有史料文献作为支撑。

据载,康熙十六年,江西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现在来看,这条禁令至少透露出两条信息:一是,在此之前,窑工画匠是可以在瓷器上书写“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二是,当时朝廷认为,书写“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瓷器一旦破碎,是件很不吉利的事情,要加以禁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禁忌,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众所周知,康熙一朝早期,国乱不断,其中又以“三藩”之乱为最。所谓“三藩”,以清初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为首,加上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及其子尚之信,由于他们都是藩王,故称为“三藩”。自清初以来,“三藩”独霸一方,渐渐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成为康熙皇帝的心腹大患。

康熙十二年(1673 年)康熙帝终于下决心“撤藩”。

同年十一月,吴三桂率先在云南反叛。之后,福建的耿精忠、广东的尚之信也相继反叛,一时间大清帝国危在旦夕。康熙十五年(1676 年)十月,耿精忠在清军强大攻势下被迫投降;转年,尚之信投降;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吴三桂死,其部将拥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地区,康熙二十年(1681 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终被平息。

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止“在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的康熙十六年,正值清廷平定“三藩”之时。彼时,大清江山破碎的危机尚未度过。不允许在瓷器上书写“康熙年号”的款识“以免破残”的做法,虽然现在看来很迷信,当时也在情理之中。人们通常说,政治往往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等到康熙中晚期,内忧外患或减少或平息,江山日趋稳固,豁然、大度、自信也就自然从各个方面浮现,使用“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瓷器也多了起来。康熙十九年(1680 年),清廷正式于江西景德镇御器厂开始烧造御用瓷器。康熙官窑款,多以青花钴料书写,其次为珐琅彩款印款,刻制的款识较少。青花书写款的青花呈色纯净明艳,深沉于透明釉之下,如同写于胎骨之上。

有意思的是,与之并行的,民窑中却出现了大量书写明朝年号的所谓寄托款。马末都先生在《马末都说收藏瓷器篇(下)》一书中认为:“康熙的很多瓷器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书写大量的寄托款。比如写‘大明宣德年制’(如图)、‘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这三个朝代写得最多。这在我们的想象中是犯大忌的。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狱非常厉害,尤其在康熙一朝,大量汉人提出‘反清复明’。”“当时你要有一丝反清复明的倾向,就被杀头了。可瓷器上写的款,却都是前朝的款为什么就能网开一面呢?原因是当时政府认为,对知识分子还是应该在某个地方有一个宣泄口,不能逼得太紧,所以瓷器上允许写前朝的款,寄托汉人的情思。”我以为,马先生所言仅是一厢情愿。

康熙中早期,反清复明还是一些汉人心中的理想。明王朝灭亡时,明崇祯帝的长子、三子、四子、五子还活着,尚在人间。但只有五子朱慈焕还有踪迹可寻,其他人均下落不明。 由于朱慈焕与其四哥同岁,故人们习惯称其为“朱三太子”。 当时许多汉人多借他的名义起事反清复明。

据考证,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朱慈焕逃出皇城。他曾改名为王士元,入赘了浙江余姚胡家,并生了六儿三女。也曾在浙江四明山一带活动,以教书糊口。有资料记载,后来他还曾化名为何诚,躲避到浙江宁波镇海县。

康熙四十五年(1706 年),他又先后逃往湖州的长兴县和山东的汶上县。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四月,终于被清廷抓获。九卿科道会审时,居然有几个已经投降清廷的明朝老太监都称“不认识”他。于是,清廷只得以假冒“朱三太子”为由,将其凌迟处死,他的几个儿子也被杀害。

众所周知,清军入关后,清王朝对关内的汉人实行了高压政策。汉人通过自发的秘密结社等形式进行过多次反抗,最有名的譬如化名“陈近南”的陈永华组织的天地会。许多汉族文人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清廷的不满。例如清初四画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朱耷。他当时笔下的动物,无一不是翻着白眼。再如同为清初四画僧之一的石涛,曾给自己起名为“苦瓜和尚”、“瞎尊者”,意为苦瓜外青(清)里红(朱),瞎者更渴望“复明”。此外,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大涤子”。清初,晚明尚书黄道周曾在浙江绍兴大涤山开坛讲学,传经布道,宣扬“反清复明”的精神。石涛给自己起名“大涤子”,意为自己是大涤山精神之子。

清廷为了对付汉人一系列的反抗活动,不仅对天地会等加以迫害,还大兴文字狱以震慑汉族文人。同时在整个清朝时期,清廷都延续了在政治上阻止进入高层等多种方式来打压汉人。满清王朝对汉族一直保持着相当的戒心,这种戒备心理在瓷器生产上也不例外。而瓷器上允许书写“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或“大明嘉靖年制”等款识,是因为瓷器容易破碎,象征着明朝江山破碎不能再来。康熙虽被很多人称为千古一帝、一代明君,但君王的本性无可置疑。清康熙年间正是文字狱最为残酷的时期,这是不争的事实。

康熙一朝是清盛世的开启,遂成为后世的追求目标。到了清朝中晚期,模仿康熙并采用康熙款识的瓷器,层出不穷,其中又以光绪年间为最。

光绪是清代在位时间第三长的皇帝,然而此时国家已经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不断。不甘衰落的王朝渴望帝国的复兴,为此许多窑工画匠也以模仿康熙年间的瓷器为荣。然而,即便能从形式上模仿出来,也可以书写上“康熙年制”的款识,但是时过境迁,却再无康熙年间瓷器的神韵。后来在收藏界,人们通常把光绪朝模仿康熙朝的瓷器,称之为“小康仿老康”。

明代瓷器怎么辨认,明代瓷器的款识特征


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永乐瓷器的款识为“永乐年制”。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永乐年制”四字为篆书,四字双竖行,印、刻写或书写于器里心。青花器为用青花书写;白釉器、青白釉器多为印款;红釉、青釉器多为刻款。永乐年号款无论刻、印、写,“永乐年制”四篆体字的字体均较小。

永乐年号款只有四字篆书一种形式。凡见楷书四字、篆书六字或楷书六字,皆为伪托款。四字篆书款后来也有仿的,但仿品款识的字体笔道多为生硬折角,无柔和圆润之感。

民窑器上的吉祥款仍较多,有福、禄、寿、辰等,字体由洪武时的草书为主,发展到隶、草、行三种写款皆有。另外,永乐朝也有少量的图把款。

宣德的款识不似永乐只在器里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书写。在形式上,宣德款有楷书也有篆书,其中楷书占了绝大部分。字数上,有六字也有四字,以六字为主;有六字双竖行加双圈,也有六字一行(横竖均有)、四字一行横写或双竖行。款识有用毛笔书写的,也有刻写的。

宣德民窑器仍有一些草书或隶书的福、寿字,也是多写于器心。还有写“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别。

此外,从花纹、文字上看,伪制的花纹、文字一般都有不太周到的地方,花纹线条、文字笔划或者残缺,或者粗细不一样。有的赝品图纹甚至于显得僵硬呆滞,一望而知系临摹作品。

成化官窑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制”为主,体式比较统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数在器物底部。除六字楷书双行款外,还有少量“大明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但无论官民窑产品,成化真品均无“成化年造”、“成化年制”四字款。

成化官窑器还有一种罐,款字只有一个“天”字,人称天字款罐。这种一个字的官窑器为成化独有,天字也极其有特色,字体极其肥胖。

弘治官窑瓷器款识大体同于成化,仍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弘治年制”为主,写于器底。有少量篆书四字双行写款“弘治年制”,多位于器里心。还有少量红彩楷书双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弘治民窑器的款也较多,但较简单,有“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款。

正德官窑年号款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其中以后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显得灰暗。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十分艳丽。此时的花盆、炉、洗等彩瓷,多为楷书四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也有刻于器底者。

民窑器上年号款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长命富贵”、“富贵佳器”等吉祥款。

嘉靖官窑年号款全为楷体,有四字双行和六字双行,以六字双行“大明嘉靖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横行、六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识位置主要位于器底,也有写于器口沿下边的,还有写于器物肩部的。除写款外,也有少量刻款。

民窑器上的赞颂款、吉祥款较前朝兴盛,且开始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等。

万历款识以书写六字双行“大明万历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还有四字双行、四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的书写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数在器底,也有在器里心凹处的、肩部的、口边的等。

万历各类民窑款大为增多,斋堂款如“玄阴堂”、“芝兰斋”等;吉祥款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福寿康宁”等;赞颂吉祥款如“玉堂佳器”、“天禄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等。

明末天启、崇侦年间,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窑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的却较多。不过,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为民窑粗制滥造,款识字体十分草率,排列杂乱。

景德镇瓷版画比清末官窑瓷器价值更高?


瓷版画,又称瓷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端于瓷都景德镇,由景德镇烧瓷艺术演绎而来,形成于南昌,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市、景德镇、九江等及邻近省市。是瓷器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传承了赣文化的历史。

瓷板画是一种新的陶瓷艺术品,在素瓷上进行手工绘制,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瓷板画的釉彩多种多样,有青花、五彩、釉里红等等,其中造诣最高的为珠山八友的作品,有市场专家认为,珠山八友的瓷版画,甚至比清末的官窑瓷器的市场价值还要高。

珠山八友以及其作品市场价值

珠山八友,意即八个人,分别为: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他们从事瓷板画创作的年代大约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其中,“珠山八友”之一的代表人物何许人终其一生探索瓷上雪景山水技法,独树一帜,开启了景德镇瓷上雪景山水画之先河,并发展成为具有景德镇特色的一个瓷绘体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瓷画名家。

2012年北京保利集团举行的一场春拍中,珠山八友之一的何许人,其作品也上拍过,作品名为: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四屏),最后成交价超过2千万人民币。当然,这件藏品的价格也是刷新了珠山八友的作品价格,但整体而言,珠山八友的作品的市场价格都是非常高的。

瓷版画,又称瓷板,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端于瓷都景德镇,陶瓷瓷板画是瓷器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传承了赣文化的历史。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享有“瓷画百年”的美誉。

瓷板画的突出的价值点:

1、历史价值

瓷版画可追溯到明清年代,延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享有“瓷画百年”的美誉,具有浓厚的文化元素和民族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2、工艺价值

瓷版画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生产工艺和手法严谨细致,是景德镇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代替;

3、经济价值

瓷板画作为陶瓷工艺品的一种,极具经济价直,经历代而不衰,极具收藏价值;

4、学术研究价值

瓷板画为中国传统画法,对研究明清的传统手画、陶瓷彩绘和历史文化背景等有着很高的价值。

景德镇窑影青瓷器


之前介绍一个景德镇窑影青花口盏,很多瓷器藏友说太少了,看的不是很过瘾,今天分享两件景德镇窑影青瓷器。

影青瓷也叫青白瓷,是景德镇湖田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釉色品种。因青白釉的釉质中含有微量的铁质,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莹,具有温润如玉的艺术效果,成为南方青白瓷中的一枝奇葩。影青瓷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白中闪青,青中闪白,故名青白瓷。因其质感如青白玉,胎质细洁,釉色青莹,光照见影,故晚清以后又称之为“影青”。

景德镇窑影青刻花水波纹碗

景德镇窑影青刻花水波纹碗内外满施青白釉,足底无釉,釉质透明如水,花纹迎光若隐若现,胎质坚硬。 通高5.9、口径17.7、底径5.4cm,敞口,弧腹,矮圏足。碗内底刻水波纹。

景德镇窑影青瓜棱花口瓶

景德镇窑影青瓜棱花口瓶花口,束颈,腹部有比例适中的条沟,圈足外撇。通体施青白釉,釉色晶莹,胎薄,造型别致。景德镇窑影青瓜棱花口瓶通高15.4,口径13.6,底径7.6厘米,应该是出土的瓷器,瓷器表面有泥土比较脏。

景德镇荣宝轩瓷器


更多精美瓷器请进http://景德镇在历史上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被称为中国“瓷都”,这是因为昌南镇自汉代以来就制作瓷器,在全国享有“假玉器”盛名,宋朝真宗皇帝又将其“景德”年号改昌南镇为景德镇;同是景德镇是“天下窑器所聚”,精湛的技艺制作出精美的产品,形成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色,再加上自元、明、清六百年来,皇帝在景德镇设“御窑”,“集全国各地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这精华”,专门制作宫廷用瓷,使生产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全国制瓷行业中心。江西景德镇荣宝轩瓷行,制瓷品种齐全,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瓷器品种方面有青花,釉里红,粉彩,古彩,斗彩,釉下五彩,乌金釉,珐华彩。其中青花,粉彩和颜色釉瓷更是响誉中外!景德镇荣宝轩瓷行以弘扬传统陶瓷文化精神为脉搏;以广交天下朋友为目标;以诚信服务为宗旨;以瓷器质量为生命;以优惠售价为策略竭力服务广大陶瓷爱好者和陶瓷商家~!联系手机:13507987043电话:8649810

明宣德官窑瓷器款识大全


中国古代瓷器有年号款识是从明代开始的,因为是形成初期,所以款识不统一,而且不规范比较复杂,从文字排列看有直行和横书两种。总之,宣德年号款的款式种类之多,为明代历代款式之最。此种现象正说明宣德是“年款”起初阶段,尚没有固定的规范格式形成,所以才会给后人留下一个“宣德款遍器身”的说法。清朱琰《陶说》记:“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

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宣德瓷器款识写法

宣德青花款识有楷书和篆书两种,以楷书居多,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

宣德年号款的青花框或圈,其青花粗细浓淡约显不一。单圈、双圈均有首尾笔锋搭界,青花笔触有色重线叠痕迹。圈中六字双行若以中心线上下左右分割,大明德年四字相比宣制两字挤在上半部,字迹下留圈内空白比上半部多,显得上紧凑下舒展。

宣德官窑楷书年款中,有一种风格尤其突出,其笔法工整、清秀、刚劲,自然大方,以前人们多认为这是仿晋唐小楷的笔法,近年有人提出宣德官窑年款的蓝本,出自当时功力深厚的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名重一时。“台阁体”结构以方正为主,笔道粗细一致,各部停匀,属于楷体,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书写一笔不苟,法度谨严,点画巧妙,转折分明,提按清楚,运笔便捷利落而沉实;线条轻重,粗细有变化,其收笔、落笔、撇捺、转折勾挑处,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牵丝搭笔,显得十分自然。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临摹当时官方常用“台阁体”书写宣德款绝非一人。因此造成宣德官窑瓷器上年款字体的写法不一。

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为例,常见“大”字的撇画,下分割第一笔横划,有右边长的,也有左边长的,也有左、右相等的,且这一横还有长短之分的。但,由横划左侧三分之一处分割为常见,并且上方出头适中,过长者为清代仿笔特征。

“明”字的日部常低与月部,日与月的最下一横笔,其左右高低、倚斜之势基本保持一致,在一个基准线,而月部却绝无长勾现象。

“宣”字第一笔向右点,往往与第三笔横勾连接。第三笔横勾左高右低,带动整体横划有倚斜之势。

篆书“德”字心上有一横,而楷书“德”字心上无一横。“德”字双人旁与左边有支离不合之貌,“德”字“心”中三点在一个基本平直面上,最后一点无拖拉。

“年”字虽然有五种不同的写法,但第四笔用向右平斜点代替短竖,少有右短竖为常见特征。本朝款不见第四笔左斜是宣德款的重要特征。第五笔左高右低,倚斜之势能收得住,笔不下塌。最后一笔直画下端常见顿笔收尾色浓,极少见尖锐之锋。

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制”字下“衣”一点或有或无,有“衣”款将点和第三笔的撇一笔连成。“衣”字提笔和撇笔书写无连接,“衣”字提笔与捺笔分笔书写常不在一个对应线上。

器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造型别致,纹饰线条流畅,工整细腻。

宣德款识口诀

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楷书款“大”字多撇短,捺长。“德”字“心”上无一横,这是沿用汉碑中的古体写法。“德”左右两部分靠得很紧,看似不太协调。“制”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刀”,“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篆书款书写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六字有的大小不一,字体清晰、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德”字“心”上有一横,“宣”字左边一点多不过横,右边一勾下垂,“制”字下部的“衣”字一横较短。

教你识别明代瓷器的款识特征


明代瓷器的款识特征

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永乐瓷器的款识为“永乐年制”。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永乐年制”四字为篆书,四字双竖行,印、刻写或书写于器里心。青花器为用青花书写;白釉器、青白釉器多为印款;红釉、青釉器多为刻款。永乐年号款无论刻、印、写,“永乐年制”四篆体字的字体均较小。

永乐年号款只有四字篆书一种形式。凡见楷书四字、篆书六字或楷书六字,皆为伪托款。四字篆书款后来也有仿的,但仿品款识的字体笔道多为生硬折角,无柔和圆润之感。

民窑器上的吉祥款仍较多,有福、禄、寿、辰等,字体由洪武时的草书为主,发展到隶、草、行三种写款皆有。另外,永乐朝也有少量的图把款。

宣德的款识不似永乐只在器里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书写。在形式上,宣德款有楷书也有篆书,其中楷书占了绝大部分。字数上,有六字也有四字,以六字为主;有六字双竖行加双圈,也有六字一行(横竖均有)、四字一行横写或双竖行。款识有用毛笔书写的,也有刻写的。

宣德民窑器仍有一些草书或隶书的福、寿字,也是多写于器心。还有写“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别。

此外,从花纹、文字上看,伪制的花纹、文字一般都有不太周到的地方,花纹线条、文字笔划或者残缺,或者粗细不一样。有的赝品图纹甚至于显得僵硬呆滞,一望而知系临摹作品。

成化官窑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制”为主,体式比较统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数在器物底部。除六字楷书双行款外,还有少量“大明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但无论官民窑产品,成化真品均无“成化年造”、“成化年制”四字款。

成化官窑器还有一种罐,款字只有一个“天”字,人称天字款罐。这种一个字的官窑器为成化独有,天字也极其有特色,字体极其肥胖。

弘治官窑瓷器款识大体同于成化,仍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弘治年制”为主,写于器底。有少量篆书四字双行写款“弘治年制”,多位于器里心。还有少量红彩楷书双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弘治民窑器的款也较多,但较简单,有“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款。

正德官窑年号款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其中以后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显得灰暗。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十分艳丽。此时的花盆、炉、洗等彩瓷,多为楷书四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也有刻于器底者。

民窑器上年号款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长命富贵”、“富贵佳器”等吉祥款。

嘉靖官窑年号款全为楷体,有四字双行和六字双行,以六字双行“大明嘉靖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横行、六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识位置主要位于器底,也有写于器口沿下边的,还有写于器物肩部的。除写款外,也有少量刻款。

民窑器上的赞颂款、吉祥款较前朝兴盛,且开始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等。

万历款识以书写六字双行“大明万历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还有四字双行、四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的书写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数在器底,也有在器里心凹处的、肩部的、口边的等。

万历各类民窑款大为增多,斋堂款如“玄阴堂”、“芝兰斋”等;吉祥款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福寿康宁”等;赞颂吉祥款如“玉堂佳器”、“天禄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等。

明末天启、崇侦年间,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窑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的却较多。不过,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为民窑粗制滥造,款识字体十分草率,排列杂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