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道光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晚清道光粉彩瓷器特点

晚清道光粉彩瓷器特点

道光粉彩瓷器鉴别 古代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鉴别

2020-05-27

道光粉彩瓷器鉴别。

道光官窑粉彩瓷器色彩柔和,瓷画精细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道光粉彩在前代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发展,也有本时代的特色。但是“浪荡釉”成为瓷器的普遍出现,反映出道光时瓷器施釉技术水平如同晚清王朝一样不行了。其实“浪荡釉”现象早在乾隆时已出现了,只不过在道光瓷器中比较常见而已,导致后来收藏清代官窑瓷器的时候都不怎么提道光之后的官窑瓷器了,只是一句话带过而已。

道光粉彩瓷器特点

粉彩过枝花果纹盘高2.8,口径13.6,底径8.2cm清 道光(1821-1850)

无“浪荡”不道光来形容道光瓷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产生的釉上彩新品种。它产生于康熙时期,以雍正时期制作最精,真正的流行是在乾隆以后。道光年间,官窑和民窑都大量产出这种瓷器,其中官窑瓷器受珐琅彩影响较大,画面更为精细。道光年间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王朝已经衰落,国家日趋贫弱,危机四伏,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也日趋萎缩,因此道光时期的制品除延续传统造型外,创新产品已很难看到。在瓷器制作工艺上,官窑的白色地釉较润泽,但底釉如为松石绿釉时比嘉庆器物色稍深;如为白釉时往往出现波浪状的釉面,一般称为“波浪釉”,俗称为“浪荡釉”,这是藏家判断一件瓷器是否为道光瓷器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次道光粉彩仍然追求乾、嘉时官窑的特色,色地粉彩属于道光官窑粉彩主流,以各种色地粉彩勾莲开光装饰为主,开光内绘山水人物或富有吉祥内容的画面。

道光粉彩的款识也别具风格。以篆书为主,大多为六字三行式排列,也有极少一字横列的。官窑年款是“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也有“道光年制”四字图章款,楷书年款较少。青花或红彩篆书者行笔圆润流畅,紧凑。楷书多为斋堂款,・用侧锋书写,笔力刚柔相济,红彩浓艳匀净,难以仿制。还有一种红彩满文款的粉彩瓷器,器里外均画粉彩纹饰,外壁粉彩绘七珍,加饰青花和金彩,底部红彩方框内书满文款。

慎德堂瓷器道光官窑中的官窑

在所有的慎德堂款瓷器中,粉彩器 为其主流,粉彩器中以白地粉彩和黄地粉彩为最多,质量也最精。除此之外还有绿地粉彩、紫地粉彩、酱釉粉彩、抹红地粉彩,只有少量的青花和斗彩。

说到道光御瓷,最为声名远播的当推慎德堂款器皿。慎德堂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建成,位于圆明园九洲青晏三大殿的西边,是由乾隆皇帝的书房乐安和、清晖阁及乐安和北侧的鱼池改建而成的。慎德堂为三卷式建筑,分为前层、中层和后层,殿内设有书屋及寝宫,殿内的养正书屋为皇帝读书、习字之所。“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行宫,署“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

慎德堂瓷器保持了官窑瓷器工整细致的特点,构图疏朗,用笔纤细,几乎每件器物上都使用了金彩作为装饰。但整个画面缺乏活力,花卉描画不甚活泼。与道光时期整体制瓷风格一致,慎德堂款瓷器多绘富贵、太平等吉祥寓意的纹饰,另外龙舟竞渡图和婴戏图在道光慎德堂款瓷器中,同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慎德堂的底款以三字直款为佳。皆为抹红楷款,亦有金款。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纹盖碗,清道光,通高10cm,口径11.5cm,足径4.7cm。

碗直口,圈足。盖为覆盘式。内壁施白釉,外壁以粉彩装饰。碗与盖的主题纹样为折枝梅花,辅以如意云头纹做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及盖顶抓纽内均署红彩楷书“慎德堂制”双行四字款。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偶得清道光粉彩花鸟纹碗


最近,偶得一件粉彩碗,口径21.5厘米,底足径9.2厘米,高7.5厘米,器形大气端庄。笔者被其绚丽多彩、精美细腻的粉彩花鸟纹饰所吸引,闲暇时常把玩,对其爱不释手。独乐不如众乐,现与读者同赏。

该碗全身披粉白釉、系白地粉彩,绘牡丹、菊花、竹、红果、雉鸡及太湖石等,画工精细,画面彩饰秀雅、精致富丽,艳而不俗。纹饰过渡层次清晰,显示雍容华贵、幸福美满之意境,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该碗底足处理为滚圆的泥鳅背,涩胎处白净细洁,但同前清三代相比,胎质略感疏松。该器表釉面呈水波似的小皱纹,业内称“波浪釉”或“浪荡釉”,此现象自乾隆后期开始,到道光时期最为突出,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这虽说是当时制瓷工艺方面出现的不足,却是我们认识其为真品的重要依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直至清代晚期仍继续生产,成为釉上彩瓷生产的主流品种。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以粉润柔和见长,具有纸面绘画艺术效果,从感觉上看要比五彩(俗称“硬彩”)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粉”之称。仔细观察器身,各种粉彩的玻璃白上都出现蝉翅网状的细微开片(也称蛛网纹)和白釉柔和的酥光,这都是时间老人的杰作,是该器从烧造至今历经久远年代的印记。

该碗器底圈足内“大清道光年制”篆款,工整秀丽,清晰规范。

综上所述,这件白地粉彩花鸟纹碗,应是道光粉彩器中的精美之作,是一件兼具观赏和把玩的收藏品,值得收藏和投资。

清道光粉彩西厢记套杯瓷器鉴赏


粉彩西厢记套杯瓷器尺寸通高6厘米、最大口径11厘米、最大足径6.5厘米,套杯撇口,敛腹,平底,口沿处包金。器倒置如同马蹄,故有马蹄杯之称。大小十个为一套,依次套叠合为一体。此套粉彩西厢记套杯年代稍晚,为道光年间的作品,但描绘更为精致。可见该类型故事与装饰手法以及套杯的组合的魅力所在,有多个不同粉本流传于世。套杯以粉彩绘《西厢记》,由大至小的前九个绘故事于外壁,内底白釉无图,最小的一个绘故事于内壁。套杯选取《西厢记》中的典型场景,各杯构图相似,均有人物、屋宇,但所绘内容又各不相同,表现了故事的不同情节。将杯由小至大取出的过程中,故事一幕幕展开,如同观看连环画,构思十分精巧。

套杯的特点在于可以渐次套装和分散自如,单件杯子的尺寸大小、造型轮廓、胎体厚薄都极为关键,制作过程需要极为细心。清代套杯十分流行,一套少则3至5件,多可达20余件。在《红楼梦》等清代文学作品中常有对这种充满趣味的器物的描绘。现存实物同样体现出套杯在当时的流行程度。

清道光时青花瓷器鉴定技巧


清代青花瓷器是青花瓷器的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器更青花瓷器史上最有名气的,也是收藏圈里的朋友们喜欢收藏的,收藏圈里把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叫做清三代。青花瓷器发展到道光时期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有很大的退步。那么清道光时期青花瓷器鉴定的要点是什么呢?

第一,道光时期青花瓷器的纹饰。道光时期青花瓷器总体青花发色淡雅,不够沉稳,有一种浮在器表的感觉。淡描是道光时期常用的方法,用道描的方法画勾莲纹,也叫勾子莲。和康、雍、乾时期青花瓷器的缠枝莲简化了很多。线条比较弱,大瓶、大罐上常用双“喜”字,奇怪的是盘子碗上缺没有喜子。常见的纹饰还有:鸳鸯莲花、菊花、石榴、山果、山水风景、婴戏、八仙、云龙纹、八宝、鱼藻、博古等等。

第二,道光时期青花瓷器的造型。道光时期青花瓷器的造型比较丰富,在道光时期青花瓷器出现了冬瓜罐,形状像个冬瓜,有盖子,盖子就是冬瓜的蒂,非常的形象。另外还有花口盘、盖碗、笔筒、墩式碗、将军罐、赏瓶、灯笼瓶、玉壶春瓶、梅瓶、锥把瓶、鱼缸、花觚等等。道光时期青花瓷器的胎质比较细腻坚致,大的器件胎体比较厚重,小器件青花瓷器较精细。道光时期青花瓷器的釉面白中闪青,釉面有微微的起伏状,有的釉面像芥麦地,我们把这种釉面现象叫做波浪釉,波浪釉和乾隆时期青花瓷器的橘皮釉是有质的区别的,一定要分清楚的。总体造型和清三代比较笨重。

第三,道光时期青花瓷器的款识。道光时期官窑青花瓷器的款识大多是“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楷书款。要注意的是不画双圈,笔法有力度,写的非常规整。这个时期还比较流行堂名款,最有名气的堂款是“慎德堂制”,因为“慎德堂制”堂名款是道光皇帝的堂名款。虽然是堂名款,仍然是官窑瓷器,并且是最好的官窑瓷器。谢谢阅读!请评论!

清道光时期堂号款民窑瓷器


清代道光瓷器已经走下坡路了,没有康乾盛世时期瓷器那么优质了,但是道光时期流行一些堂号款瓷器质量堪比官窑瓷器,是介于官窑和民窑之间的瓷器,值得收藏。

清道光 粉彩蝠桃盘

高2.5 口13 底7.9厘米

圆唇、直口、浅腹、圈足。器型规整,胎质细白轻薄。盘施白釉,内壁绘粉彩折枝蟠桃和一只红彩蝙蝠,外壁绘饰四只红彩蝙蝠,喻之“五福”。盘底用红彩书“嶰竹主人造”篆体印章款。“嶰竹主人造”是道光年间的著名堂号款,产品多细腻洁净。

清道光 五彩花卉洞石盘

高4.1 口21.1 底13厘米

清道光五彩花卉洞石盘 圆唇、直口、大圈足。胎细白厚重。盘内口沿及盘内底各有两道青花弦纹,盘底绘五彩山石花草,盘外绘三组五彩洞石花草,青花呈色艳兰。底红彩楷书“退思堂制”四字款。

道光时盛行“堂名款”,“退思堂”是睿亲王端恩的府邸堂号,此盘应是皇室王族定烧的瓷器。

清道光御用瓷与慎德堂款鉴识


道光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王朝已在衰落,国家日趋贫弱,危机四伏,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也日趋萎缩,因此道光时期的制品除延续传统造型外,创新产品已很难看到。而属道光皇帝御用的瓷器中,最能代表当时制瓷水平的当属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精品。

圆明园与慎德堂

慎德堂是建于圆明园九洲清晏中的一组建筑。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包括圆明、长春、绮春(后改为万春)三园,占地约5200多亩,历经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等朝不断的增建、扩建和改建,形成了一座世界上罕见的宫苑。九州清晏是圆明园最早建成的园区之一,属园庭内园。九州清晏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岛上,由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及九州清晏殿构成其中轴线,岛与岸基之间由如意桥和南大桥相通。第三进殿的九州清晏殿,殿内设有东、西暖阁,建有仙楼,是慎德堂建成前历代皇帝在圆明园居住的主要寝宫。

慎德堂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建成,位于三大殿的西边,是由乾隆皇帝的书房“乐安和”、清晖阁及乐安和北侧的鱼池改建而成的。慎德堂为三卷式建筑,分为前层、中层和后层,殿内设有书屋及寝宫,殿内的养正书屋为皇帝读书、习字之所。慎德堂建成后,道光皇帝经常居住于此,道光二十年后更是成为其主要生活场所,并于道光三十年驾崩于此。

力行节俭是道光帝的主要执政思想,也是他的行为准则。1831年在慎德堂建成之际,道光皇帝发表了《慎德堂记》,文章将节俭、修身、图治联系起来,阐述了节俭、修身、图治的关系,表达了他的治政方针,强调了其修建慎德堂的目的。由于道光皇帝长期居住于此,一些政令即出自于此,就连立奕宁为皇太子这样的大事也是在慎德堂进行的。

署“慎德堂”款瓷器的造型、品种及纹饰

慎德堂作为生活场所,堂前屋后及生活中必定需要大量的陈设品及日常用品,瓷器作为生活必需品曾大量生产。从清宫档案及故宫点查报告看,不仅圆明园的一些殿堂内摆放着署有慎德堂款的器物,在故宫的一些殿堂中也陈设着署有慎德堂款的陈设品。

器物造型?多为日用器皿,有少量的陈设器。主要有碗、盖碗、盘、瓶、羹匙、渣斗、鸟食罐、罐、花盆、盆、花插、器物座等。

碗作为日常用品用途广泛,历朝历代都大量烧造,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中,碗的数量最多。其造型基本相同,只是大小尺寸、釉色和装饰图案不同,大多为敞口、弧壁、圈足,极个别的为撇口、深腹。有的造型、装饰图案均相同,如藏于北京故宫(微博)的黄地红绿彩干支碗,就分大小两种规格,其造型及纹饰完全相同,碗内施白釉,外壁以黄釉为地,以红绿彩满书三组上下相对的干支纪年,以红彩书“丙申”,特别标注其烧造年代。中国传统上将蓝、黄、红、白四色作为祭祀天、地、日、月的色彩基调,祭祀时所用的器皿和皇帝穿的祭服各因其色,黄色用以祭土,推测此类器物应是特意为防三大殿火灾而烧造的祭祀用瓷。据故宫博物院点查报告,该碗在清室缮后委员会核查时放于斋宫,斋宫位于故宫东六宫南,仁祥门内,“雍正九年(1731年)建,凡南北郊及祈榖、常雩大祀,皇帝致斋于此”。乾隆皇帝在此斋居时曾作诗数首,其中一首写于戊寅年(1758年),表达了乾隆皇帝祈雨的心情。雨与水同,水能克火,将此碗放于斋宫中,可能也有祈求宫中不再遭受火灾之意。

盖碗为饮茶器具,最早见于宋代青白瓷之中。到了清朝,宫廷饮茶之风日渐兴盛,宫廷内专门设有茶库,说明宫廷对于茶叶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皇帝会在许多大型活动中赐茶给王公大臣,即所谓“御殿庆贺,例有赐茶之典”(见于《大清会典》)。因此各式茶碗、茶壶、茶盘、茶托等饮茶器皿大量出现。慎德堂款的盖碗均制作精美,如一件粉彩开光折枝梅花盖碗,盖为覆盘式、圈形抓钮,盖大于器身,碗直口、直壁。盖面与器身以粉彩绘怒放的粉色及白色梅花,碗口沿及盖口沿以绿釉为底绘如意云头纹一周。盖底及器底书同样的款。署慎德堂款的盖碗制作精美,它不仅是道光皇帝的御用之瓷,而且也为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皇帝珍爱。

慎德堂款瓷盘,以大盘为主,有些大盘的口径达29厘米,如粉彩外折枝花卉里五蝠捧寿盘、粉彩描金蓝蝠寿盘、粉彩描金红蝠团寿盘等,这类盘器壁较厚,显得笨重。所绘图案大同小异,盘内大多为各种釉色的“五蝠捧寿”,盘外绘缠枝花或折枝花。形体较小的盘,其外壁纹饰较之大盘则更为丰富,有八宝、暗八宝、开光内绘花卉等,基本上件件可见蝙蝠及各种形式的寿字,釉色以黄釉为最多。

渣斗的造型完全相同,只是釉色不同,有黄釉、青花白地勾莲纹及绿釉白里渣斗等。

慎德堂款瓷器中瓶类少见,“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此为清人对署有慎德堂款瓶的评价,说明清时署有慎德堂款的瓷瓶就已十分罕见。在所有瓷器制品中,瓶的质量最高,纹饰图案及造型最为丰富。慎德瓶以白地粉彩居多,兼有绿地粉彩、紫地粉彩及蓝地粉彩等,造型有圆瓶、扁瓶、长方瓶、四方瓶等,纹饰图案有山水、人物、动物、花卉等等。以山水人物为主要题材的图案,画面上的人物多表现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如一对白釉粉彩山水人物纹瓶,其腹部以粉彩绘一童子在前,一老者随后,两人谈笑于山间,勾画出一幅逍遥自在的画面。而一些以花卉、动物为主要题材的图案上则大多具有某种祈福求祥的色彩,洞石、灵芝、蓝天竺、兰花、八仙、三羊等,是常见的吉祥纹饰。

品种?有彩瓷和颜色釉之分。彩瓷分为粉彩、斗彩和青花瓷,粉彩器为其主流,有白地粉彩、黄地粉彩、绿地粉彩、紫地粉彩、酱釉粉彩、抹红地粉彩,只有少量的青花和斗彩。粉彩器中以白地粉彩和黄地粉彩为最多。颜色釉有红釉、黄釉、绿釉、酱釉、霁蓝釉等。

纹饰?整体上看,慎德堂瓷器保持了官窑瓷器工整细致的特点,构图疏朗,用笔纤细,几乎每件器物上都使用了金彩作为装饰,但整个画面缺乏活力,花卉描画不甚活泼。

瓶、盘、碗等器物大多以各种色地粉彩勾连开光装饰,开光内绘山水人物或寓意吉祥内容的画面,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即指此而言。此风气在道光时以至晚清尤盛,这应该与道光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关。道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特别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山河破碎,劳动人民贫苦万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人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祈求社会平安,所以这种趋利避邪的吉祥图案便充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一件粉彩绿地开光博古碗,腹部以金彩开四组开光,开光内以粉彩绘象征平安的如意、瓶、鹌鹑,象征吉祥的龙,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圣洁的玉兰,象征多福的佛手等,它们与柿子相连,意寓太平有象、事事平安等。而人物纹则以耕织图、龙舟竞渡、婴戏为最多。耕织图最早于康熙时期出现在瓷器的装饰上,后代均有此类图案出现。龙舟竞渡最初为南方地区的一种水上活动,后来流行于黄河流域。到明清时期,宫廷也开始仿照此习俗。在慎德堂款瓷器中的盘、碗、瓶等器物上,龙舟竞渡图均有出现。龙舟竞渡图自乾隆时期出现后,一直延续至晚清,在道光时期最为盛行。婴戏图案自唐宋时期开始一直是瓷器上的主要装饰题材,在道光慎德堂款瓷器中,同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动物纹主要是各色的蝙蝠,及少量的龙、大象、狮子、马、飞鹤、飞鸟、鸳鸯、喜鹊、燕子、蝴蝶、蝈蝈等;植物纹最多,表现四季平安的牡丹、莲花、菊花、梅花出现在各品种、各类造型的器物上。以文字形式装饰的器物很是多见,装饰文字主要是“万”“寿”二字。

古文献记载中的慎德堂款瓷

清人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中对于堂名款瓷器有如下论述:“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皆用楷书。制品之人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达官者,一为雅将良工也。有清仁庙、纯庙两代君主好讲理学,故所命堂名多理学语。康熙则有‘静惕堂’‘中和堂’,乾隆则有‘静镜’‘养和’‘敬慎’诸堂,皆内府堂名也。由是亲贵诸王亦趋重理学,成为风气,如‘拙存斋’‘绍闻堂’在康熙朝,‘敬畏堂’‘正谊书屋’在乾隆间,‘宁静’‘宁晋’‘宁远’‘德成’诸斋在乾隆间,‘慎德堂’‘植本堂’‘有恒堂’均在嘉道,大抵多属亲贵诸王之制。寂园所著《陶雅》中写道:‘慎德堂系道光官窑,而价侔雍乾之高品,亦一时风尚使然’,又将其定为官窑制品。”

从上述文献和实物可知,作为道光皇帝的御用瓷器,这批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无论从慎德堂所处的地位还是从瓷器的精美程度而言,都是极其珍贵的。

清道光黄地素三彩双龙纹盘


素三彩是明清景德镇生产的彩瓷品种之一,以黄、绿、紫三色装饰彩料为主,有时还加少许白彩和黑彩,因无红彩,色调冷艳、素雅,故称为“素三彩”。素三彩器始烧于明代,清代延烧。其中的黄地素三彩品种创烧于康熙朝,一直延续至清末。其制作方法,先在素胎上刻出纹饰的轮廓线,再填上各种低温彩为纹饰,罩黄釉为地,再入窑烧造而成。黄地素三彩在素胎上刻出纹饰的轮廓线,采用的是雕瓷工艺。雕瓷是陶瓷装饰技法之一,通过圆雕、镂雕,浮雕等雕刻技法在瓷器上刻出纹饰来凸现立体图案。清代晚期雕瓷艺术极为盛行。

如图所示是一只清道光黄地素三彩双龙纹盘(图1),现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该盘高2.7、口径10.7、足径6.8厘米,敞口,浅弧壁,圈足,圈足内施黄釉,有青花篆体“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款(图2),青花釉料因黄釉的衬托呈现为蓝黑色。盘内底双围栏内绘双龙戏珠纹,紫、绿两条龙一升一降相对舞动。内弧壁间饰六朵花果纹。外弧壁同样以紫(图3)、绿(图4)绘两条游龙。

这件清道光黄地素三彩双龙纹盘,盘心采用刻划填彩的方式,使图案产生浅浮雕的视觉效果,盘外壁纹样则采用平涂的方式。这种制式龙盘为清代官窑传统样式,有清一代均有延烧,直至宣统,唯龙纹所刻愈早愈精,愈晚愈拙。

雍正官窑粉彩瓷器特点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颜色具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雍正粉彩可以说是清代粉彩瓷器工艺最好的品种,粉彩做为中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它在色料中掺以铅粉并加施玻璃白,有意减弱色彩的浓艳程度,用分水淡洗法涂饰花纹的层次,在彩绘上改变了五彩那种单线平涂的生硬色调,充分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运用各种丰富的彩料,使画面风格近于写实。是唯一可以跟青花瓷媲美的瓷器釉色。到了雍正时期粉彩在烧制、胎釉、彩绘方面得以空前发展,成为釉上彩的主流。

清雍正 粉彩花鸟盘

高2.8 口14.8 底 9.5厘米

尖唇、敞口、浅腹、大径矮圈足。胎质细白,器型规整,施白釉为地,釉色微泛青。外壁施黄釉,釉质晶莹,内底粉彩洞石、花鸟、蜜蜂等图案,纹饰讲究细部处理,精美华丽,艳而不俗。底落青花 “大清雍正年制” 楷书官窑款。

清雍正 粉彩花卉大碗

高7.9 口18.7 底8.7厘米

尖唇、敞口、深腹、圈足。胎薄质坚、胎质细白。施白釉,釉质晶莹透明。腹部绘粉彩折枝牡丹、梅花、菊花图案。内底绘一折枝牡丹花。底青花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款。

粉彩团蝶纹碗

粉彩团蝶纹碗,高6.8cm,口径13.5cm,足径4.7cm。

碗敞口,深腹,圈足。内白釉无纹,外壁绘粉彩团蝶纹5组,每组团蝶纹由2只相异的蝴蝶与四季花卉纹构成。足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此碗造型轻盈秀巧,胎质洁白细腻,釉面细润纯净,纹饰色彩丰富艳丽,画面生动逼真,体现了雍正瓷器淡雅柔丽的时代风格,是雍正粉彩瓷中的绝美瓷器。

清代彩瓷巅峰之作,雍正粉彩瓷器的特点


粉彩始烧于清康熙时期,雍正时日趋成熟,到雍正朝粉彩发展到巅峰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彩釉上彩的主流,由于在彩料中掺入了“玻璃白”,其成份是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烧成后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且色调柔和,故又有“软彩”之称。雍正粉彩瓷器在磁胎和技法上取胜,有清院画之作风,是清代彩瓷巅峰。

雍正粉彩瓷器特点

1.胎质洁白,釉质莹润,施彩艳丽,构图清新雅致;

2.雍正时期粉彩画笔更趋精细纤柔,在洁白的胎釉上作画,风格更接近中国传统绘画的没骨画法,构图疏密有致,釉彩浓淡相间;

3.雍正粉彩瓷器所绘花鸟鱼虫逼真生动,有中国画的渲染法和没骨法的效果,精品雍正粉彩瓷器达到了“花有毛”的程度;

4.雍正粉彩瓷器所绘人物生动,笔着秀雅,其状颇现闲情逸趣,施彩明艳,艺术风格独特。

粉彩茶梅纹盘

粉彩茶梅纹盘通高8.5厘米、口径50厘米。侈口,浅腹,圈足。纹饰以淡粉、褐、杏黄、珊瑚红等色彩渲染。色调鲜丽柔和,充分表现出所绘纹饰浓淡不一和阴阳向背的质感。从外足绘茶、梅各一株,枝干由盘壁经口沿至内壁及盘底。枝杆相连,将折枝花卉从器表画到器里。

雍正粉彩仕女戏婴纹盘

雍正粉彩仕女戏婴纹盘敞口,直壁,平底,圈足。高2.6、口径16.6、足径12.7厘米。粉彩盘内心粉彩绘仕女戏婴纹,盘制作规整,胎白质细。绘制精工,纹饰精美,图案新颖别致,为雍正官窑粉彩器中的精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