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斗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斗彩瓷器引领了明清彩瓷的时尚之风

斗彩瓷器引领了明清彩瓷的时尚之风

斗彩瓷器鉴别 斗彩瓷器开片鉴别 古代彩瓷器

2020-05-27

斗彩瓷器鉴别。

斗彩也叫逗彩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成熟于明成化年间,到成化朝发展到巅峰,千金难求成化官窑斗彩瓷器。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斗彩以青花料在瓷坯上双勾出花鸟、禽兽、人物的轮廓线,施透明釉,入窑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瓷器引领了明清彩瓷的时尚之风,成为后人收藏瓷器价格最高的瓷器品种之一。

明代成化斗彩特点

1.明代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的斗彩瓷器,成化斗彩外型精巧圆润,画意高洁朴雅,彩饰清丽鲜美,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说得即是成化斗彩瓷器在明朝的地位。

2.成化斗彩瓷胎薄体轻,釉脂莹润;

3.成化斗彩瓷器鲜红彩的应用最为广泛,锗红次之、橙红彩次之,这些红彩是形成成化斗彩瓷器重要的元素;

4.成化斗彩瓷器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滑如玉,在强光照射时胎的颜色略微带点肉红或牙白色;

5.成化斗彩瓷器一般都是小器物为主,很少见到像天子罐那样的大器物。

雍正斗彩瓷器特点

明代斗彩瓷器看成化,清代斗彩瓷器看雍正,雍正斗彩瓷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1.雍正时期盛行粉彩,突破了以往单纯的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的传统工艺,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使斗彩更加清新雅致;

2.雍正斗彩瓷器颜色种类丰富,釉下青花勾线,釉上填绘各种色彩,均填彩准确,不出边线,且追求色彩的变化,在一朵花内填以紫红黄绿青等多种色彩,比明代斗彩颜色丰富的多;

3.雍正斗彩以花鸟人物为主要装饰图案。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雍正斗彩瓷器特点


雍正斗彩瓷器代表了清代斗彩瓷器的最高水平,由于在画面中引入了粉彩、金彩,从而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粉彩的新工艺,这是对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明代斗彩瓷器的重大突破。

雍正斗彩系仿明成化斗彩工艺制作,在纹饰布局、色彩配合及填彩工艺方面都进了一步。其突出表现,一是成功地模仿了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器物,有的已达乱真的程度;二是雍正时期盛行粉彩,突破了以往单纯的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的传统工艺,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使斗彩更加清新雅致。以花鸟人物为装饰题材的雍正斗彩,釉下青花勾线,釉上填绘各种色彩,均填彩准确,不出边线,且追求色彩的变化,在一朵花内填以紫红黄绿青等多种色彩,反映了雍正斗彩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三是雍正斗彩瓷器所用釉上彩除红、黄、绿外尚有珍贵的胭脂红彩,使得所绘花卉更显富丽。

斗彩云龙纹盖罐

斗彩云龙纹盖罐,清雍正,通高10.4cm,口径5.7cm,足径7.8cm。

罐小口,矮直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底内凹成圈足,带盖。盖面微现弧度,直壁,面饰青花飞龙一条,壁绘斗彩朵云纹。器腹部饰青花三爪飞龙两条,间以绿彩朵云,肩、胫处以黄、红、绿彩分别绘覆仰莲瓣纹,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罐造型模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规整端庄。所绘飞龙形象生动,动感强烈,色彩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绿彩为主,清逸秀雅,是雍正时期御窑厂在模仿成化斗彩基础上的创新之作。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高13.3cm,口径8.7cm,足径11.2cm。

罐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盖平顶无纽。罐外施斗彩纹饰:肩部及近足处饰仰覆蕉叶纹,腹部饰海水双龙纹,盖顶饰海水龙纹。

此器胎体细腻洁白,釉汁莹润平滑,红、绿、黄诸彩搭配,谐调亮丽。罐盖与罐体的色彩和纹样有别,是清雍正时期所配。罐底青花楷书“天”字,故有“天”字罐之称。

斗彩如意耳蒜头瓶

斗彩如意耳蒜头瓶,清雍正,高26cm,口径5.2cm,足径11.8cm。

瓶口呈蒜头形,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口、肩之间对称置如意耳。瓶外通体斗彩装饰。口沿处绘回纹作边饰,蒜头口上绘折枝花卉纹。颈上起棱,共有三层纹饰,依次为卷草、朵花及蕉叶纹。肩、胫上分别绘如意云纹和变形莲瓣纹。腹部绘六组折枝花卉纹,间以勾莲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瓶以釉下青花双勾图案轮廓,釉上填绘胭脂红、锑黄、水绿、蓝、紫等各色粉彩料。以粉彩代替传统五彩而形成的斗彩瓷器是雍正时期的创举。

斗彩缠枝花纹梅瓶,清雍正,高26.3cm,口径5.5cm,足径11.9cm。

瓶圆唇,小口,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通体斗彩装饰。颈部绘4组朵花纹,肩部饰勾莲纹,腹部以6组折枝花卉纹为主题纹饰,上下以变形勾莲纹相隔。胫(jìng音敬)部绘缠枝宝相花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成化斗彩瓷器


明成化斗彩瓷器

斗彩又称逗彩、豆彩、青花间装五色,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传世的成化斗彩瓷器型多为小件,如杯、碗、小盖罐、盘等。器型娇小秀美,胎薄釉红,光润肥厚,青花颜色浅淡,釉上彩透明鲜艳,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器为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杯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和幽兰。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白釉柔和莹润。杯壁饰图与形体相配,疏朗而浑然有致。画面设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鲜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黑等彩,运用了填彩、覆彩、染彩、点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线并平染湖石,以鲜红覆花朵,水绿覆叶片,鹅黄、姜黄填涂小鸡,又以红彩点鸡冠和羽翅,绿彩染坡地。施彩于浓淡之间,素雅、鲜丽兼而有之。该器物自成化年间出现时即身价数十万贯,目前更可称为稀世奇珍。

河南中原收藏文化研究院供稿

雍正斗彩瓷器工艺


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

雍正一朝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陶瓷手工业的发展却在康熙的从础上 有了明显的提高。图案规整秀丽,工艺精益求精,制瓷技术达到了历史上的较高水平。

雍正 斗彩蝠云纹碗

此时的景德镇御密厂“每年要供御一万六七千件”,生产则要达‘二万五千件”之多。现藏于故宫的雍正斗彩,在距今近三百年的今天看来,造型规整、线条优美、釉色匀净、色彩灿烂,在陶瓷史上有若较高的地位。

雍正 斗彩暗八仙纹碗

雍正斗彩瓷器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纹饰布局、色彩搭配以及填彩工艺,均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时的斗彩继续沿 用了填彩的装饰方法,与从前的装饰所不同的是,青花线内所峨彩料,填彩准确,工整细腻,不越边线,亦无端填,在有限的青花框内,将彩料进行渲染和烘托,改变了明代双线平涂的局限,使纹饰更加清逸秀丽。

雍正 斗彩八宝纹双立耳香炉

雍正斗彩的另一个贡献,是把粉彩运用到斗彩的装饰之中。此种填彩摒弃了传统五彩的填彩工艺,采用康熙晚期出的釉L新彩—粉彩。粉彩是一种含有“玻璃白”的彩料。它是在进口珐琅彩料的墓础上,由清宫造办处研制而成。“玻璃 白”是一种乳浊剂,与其他着色剂配合使用。可以使各色彩料呈现出一种深浅不一、层次分明的多种色阶,给人以温文尔雅的装饰效果。

雍正 斗彩花卉纹烛台

通过“玻璃白”的渲染,可以得到“一色多变”,因而大大地增加了色彩的品种。粉彩与青花拼色彩绘。其色料在烧成后,在瓷器的表而与传统的五彩相比有一定的厚度,扮润柔和、晶莹光亮并具立体感。这种一改青花与五彩搭配,转向青花与粉彩合绘的饰彩方法,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融为一体,较之前代的斗彩瓷器更加清逸、淡雅。

雍正 斗彩加粉彩云龙纹双耳瓶

在雍正时期,斗彩瓷器址突出的成就是将青花与粉彩合绘千一身。使彩瓷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制瓷工艺和绘画技巧,造型与装饰也有了许多新的开拓和创新,使斗彩瓷器更加繁荣兴旺。

雍正 斗彩开光折枝莲纹盖罐

雍正王朝的斗彩瓷器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模仿、仿制成化的斗彩瓷器。这些仿古瓷器在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除个别品种外,都能与院藏的成化斗彩瓷器相对证。

雍正 斗彩灵芝纹盘(一对)

清代雍正《档案》中多次记载了雍正官窑为成化斗彩盖嫩补配峭盖的事情,这些补配的罐盖与原器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都十分接近。雍正斗彩仿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洞石花蝶罐等有些几乎可以乱真。

雍正 斗彩云龙纹天球瓶

明成化斗彩瓷器特点


斗彩是一种以釉下青花勾线,再以釉上彩绘填彩的方法。斗彩虽然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但是成化斗彩是明代斗彩瓷器的代表,斗彩工艺至成化年间趋于成熟,烧制的斗彩瓷也最为精美,因使用的是国产平等青料,具有呈色稳定、色泽淡雅的特点,再加艳丽的釉上色彩,使其形成主次分明、交相辉映的艺术格调特点。博物要览》云:“若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成窑用色浅深,颇有画意。”成化官窑制品常见高足杯、酒杯、盘、碗、罐等小型器物,造型玲珑奇秀,胎体细润,彩料精纯,绘画淡雅幽婉。

成斗彩的官窑瓷器质量极其讲究,民窑产品也很精细。青花瓷在成化时风格为之一变,其呈色由浓艳变淡雅,是由于把“苏泥麻”青料改用“平等青”(又称“坡塘青”)所致。在图案装饰手法上,笔划精丽,花纹工细,恬静雅致。成化瓷器最重要的成就,是斗彩的烧制成功。成化斗彩瓷胎薄体轻,釉脂莹润,色彩鲜艳,画面清澹雅逸,代表作如鸡缸杯、高士杯、葡萄杯、婴戏杯、天字罐等,均为绝代精品。

成化六字款概括成六句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

成化款似有专人书写,比较规范,字体基本一致。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为双线方栏,这种款书写在杯底最多,少数盘、碗、洗也有这种款,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大明成化年制”六子双行双圈楷书款,在盘、碗、瓶、罐底部为多,有少部分书于碗心。“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大多在黄地青花盘外口和高足杯内使用。

成化斗彩婴戏图杯,高4.8cm,口径6cm,足径2.7cm。

杯深式,直口微敞,腹下渐收,圈足。杯里口绘青花线纹一条,外部通景绘婴戏图:天空彩云飘浮,一童双手持线放风筝,另一童观看,作欢舞状,其余三童持花为戏,空地辅以葵树、芭蕉、桂石、花草等纹饰。除青花外,还填以红、绿、赭三彩,足内双栏中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斗彩婴戏图杯即是明代成化瓷器中的代表作之一。此杯造型轻盈秀雅,胎体洁白细腻,所绘婴戏纹饰为成化器中少见的题材,愈益珍贵。明嘉靖年间有此件器物的仿品。(婴戏纹是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其以孩童戏耍为题材,充满童趣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入宋以后多见,元、明、清时期亦是器物装饰的主要题材。)

雍正官窑斗彩瓷器鉴赏


清代雍正《档案》中多次记载了雍正官窑为成化斗彩盖嫩补配峭盖的事情,这些补配的罐盖与原器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都十分接近。雍正斗彩仿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洞石花蝶罐等有些几乎可以乱真。这是对雍正官窑斗彩瓷器最高的评价,也是对清代瓷器的评价。带你鉴赏一下雍正斗彩官窑瓷器。

1.清代雍正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在瓷器上尤其是。雍正王朝的斗彩瓷器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模仿、仿制成化的斗彩瓷器。这些仿古瓷器在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除个别品种外,都能与院藏的成化斗彩瓷器相对证。

2.在雍正时期,斗彩瓷器址突出的成就是将青花与粉彩合绘千一身。使彩瓷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制瓷工艺和绘画技巧,造型与装饰也有了许多新的开拓和创新,使斗彩瓷器更加繁荣兴旺。

3.雍正斗彩的另一个贡献,是把粉彩运用到斗彩的装饰之中。此种填彩摒弃了传统五彩的填彩工艺,采用康熙晚期出的釉L新彩—粉彩。粉彩是一种含有“玻璃白”的彩料。它是在进口珐琅彩料的墓础上,由清宫造办处研制而成。“玻璃 白”是一种乳浊剂,与其他着色剂配合使用。可以使各色彩料呈现出一种深浅不一、层次分明的多种色阶,给人以温文尔雅的装饰效果。

4.雍正斗彩瓷器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瓷器纹饰布局、色彩搭配以及填彩工艺,均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时的斗彩继续沿 用了填彩的装饰方法,与从前的装饰所不同的是,青花线内所峨彩料,填彩准确,工整细腻,不越边线,亦无端填,在有限的青花框内,将彩料进行渲染和烘托,改变了明代双线平涂的局限,使纹饰更加清逸秀丽。

成化斗彩瓷器鉴定真假


 

成化斗彩胎薄质细,釉面洁白蕴润,胎骨迎光有的呈肉红色,有的呈牙白,胎釉器物内外一致,有的在器物的边角积釉处会呈现有淡淡的湖水緑,但并非所有的斗彩都必须有这种湖水緑。成化斗彩胎壁轻薄,器沿薄处有划手感,因此在宫廷中使用时有时还会另外打磨。而口沿稍厚者或非皇帝及其后宫得宠者的用器就不再另外打磨!

所以,也不可以用是否能划手来肯定或否定它,应该先分清楚器物是否曾经使用过,还要根据不同器物使用者的等级而有所分别,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是宫中的太监宫女们,他们所用的斗彩器物就没有再另外打磨,而在万贵妃权倾后宫的成化时代,能用得上斗彩的太监宫女也就非通一般了。成化斗彩用彩虽然也是红黄緑紫青兰五色,由于其在色上再加其它色彩并进行了多次烧窑,所以一色可化为多色,又因用彩淡薄,所以色彩既鲜艳秀丽又柔润优雅,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弘治正德二朝不烧斗彩,到嘉靖时又开始按照成化时的图案和技术再烧斗彩,但在青花发色与斗彩色泽方面都不能与成化相比。

嘉靖时白瓷色偏灰黄,姹紫色偏灰黑,黄彩带微红,较多杂质,青花色浓暗偏灰,比如成化青花发色淡雅,成化青花线条结合处的针孔整齐有序,而嘉靖时的针孔就大小深浅不一了。嘉靖时期无特意仿造成化斗彩之作品,到万历时因万历帝的挥霍无度并喜好奇珍异宝,自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十万钱起,仿品开始泛滥成灾,特别是斗彩鸡缸杯,天字罐和当时曾在鸡缸杯之上的斗彩葡萄把杯仿品特多!但这些仿品都不能与成化斗彩相提并论!其白釉色泛灰黄,青花发色灰暗,笔调僵硬细弱红彩色浓带黑,葡萄姹紫为一的而无留下四颗不上釉而无生熟之分,清三代仿品更多,当数雍乾二朝官仿最好,然而还是留下不少破绽,如用彩片浓偏厚,口沿过度打磨,胎壁偏厚,色彩过渡不自然。画风拘谨生硬,釉色过白,青花发色偏浓。到了晚清民国的仿品,其差距就更大了,而现在的那些仿品就更加不堪入目了!当然了,如果手中无真品却也是无所适从,特别是对那些高仿品来说。

因此要判断其真假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手中有真货,有道是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对于手中没有获得真品或上手过真品的人,光凭他从书本上所得到的片言只语的资料就敢判断真假,那是一种很不负责的作为,万不可取!因为成化斗彩在万历时就有了仿品,而这些仿品的价值也非同小可,因此我们既不能随便承认也不能一概否认,二者做法都不可取,都是不负责任的。不管是官方专家也好,民间鉴定家也好,还是民间收藏家也好。

清代雍正官窑斗彩瓷器鉴赏


斗彩创烧于明宣德朝。先于釉下用青花勾边,再在釉上填五彩或粉彩的瓷器装饰。雍正、乾隆时期极为流行。雍正斗彩器一改明代以来釉上五彩与釉下青花相结合的工艺,将当时盛行的釉上粉彩代替釉上五彩,使斗彩瓷更加娇艳多姿,其绘制填色准确,所填彩料很少出纹饰轮廓线之外。器造型精巧玲珑,纹饰自然清晰,线条流畅,施彩丰富,色调清丽淡雅。雍正斗彩器盖盒极为少见,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清雍正斗彩寿字碗

高6.5 口13.8 底5厘米 圆唇、敞口、深腹、圈足。胎地坚致,器施白釉。外壁以青花结合红、绿、淡黄、浅紫色彩料描绘六个精美的图案化“寿”字,口沿处饰几何纹,近圈足部饰缠枝花纹,其绿彩柔和,红彩富丽,青花浓淡有致。碗内及碗底施白釉。底青花双圈内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款。此碗纹饰精细雅致,色彩清丽和谐,具有雍正官窑斗彩之典型特点。

清雍正款斗彩牡丹蝴蝶盘

清雍正款斗彩牡丹蝴蝶盘高4.5cm,口径21cm,底径13.2cm 高4.5cm,口径21.2cm,底径13.6cm。瓷器为直口,圆腹,墩式盘。胎质坚緻细白,统体施透明釉,釉洁白滋润带微青。直圈足,修整规正,圆滑成泥鳅、蚯蚓背。器物口沿内外均有一青花蓝圈,器心在双蓝圈内用青翠色调的青花淡雅地绘画湖石,并双勾牡丹的枝、叶、花及两只翩翩的蝴蝶轮廓,再在青花轮廓内填以薄而淡雅柔丽的红、黄、赭、绿色作花、蝶、枝叶的色彩。器外壁以同一方式绘:湖石、花草、芙蓉、蝴蝶。以蓝弦装饰圈足,并在施白釉的器底双蓝圈内书写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蝶"与"耋"同意,牡丹寓意富贵,古人常以牡丹、蝶之图组成图案,赠送老年长者,取其富贵、长寿之意。本盘以双蝶翩翩于牡丹花中,寓有宝贵长寿之意。

清雍正斗彩皮球锦碗

斗彩皮球锦碗高5.6厘米 口径10.3厘米 底径4.2厘米。右者为青花勾边的半成品,左者是填彩后的成品斗彩

清雍正斗彩缠枝花卉碗

斗彩缠枝花卉碗高5厘米 口径1 0厘米。先以釉下青花勾边,然后在釉上填粉彩图案。 此碗造型小巧,纹饰精细,绘有五彩缤纷的缠枝梅花纹。

清雍正(1723-1735)斗彩团菊纹杯

斗彩团菊纹杯敞口,深腹,圈足,通高4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8.2厘米。外壁绘开光团菊及宝相花,外底书青花双方框“大清雍正年制”6字双行楷书款。胎釉精细,造型小巧别致。

雍正与成化斗彩瓷


不少人皆以为明、清官窑斗彩瓷器中,明代成化年间精制者(如斗彩鸡缸杯)最佳,几乎可说“唯我独尊”。当然,成化除了青花瓷制作有特色外,斗彩瓷历来驰名;而且由于真品完美留存至今者甚少,故价值飞升,使人觉得十分名贵。事实上,在制作方面,雍正的官窑斗彩瓷不遑多让。虽然雍正斗彩属刻意仿成化的风格,但成就突出,仿中有创。

例如附图为雍正时期烧制的官窑斗彩团花撇口平底盌,莹润精巧,花卉图案风格雅丽清逸。成化时的斗彩乃釉下青花、釉上五彩;清初康熙时的斗彩十二花神杯,就是继承其传,发扬光大。雍正有些斗彩,进一步发展,成为釉下青花、结合釉上粉彩,使人感到更柔美细腻。成化斗彩填色较随意,常见有色釉溢出青花勾的轮廓线;油红色有深淡之分。雍正斗彩,以淡青料勾出纹饰轮廓线;填彩准确,施彩薄而浅淡,很少越出轮廓线;其绘画技巧超卓,一丝不苟;常用平涂法,不分阴阳,厚薄均匀,制作认真。不过,素来雍正官窑以粉彩瓷名闻遐迩,受后世识者重视;可说名气盖过了雍正斗彩。若从观赏角度与“升值潜力”来看,雍正官窑斗彩瓷,着实不应忽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