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卫浴瓷器质量鉴别 > 导航 >

陶瓷卫浴行业“瓶颈”聚焦 如何破局?

陶瓷卫浴行业“瓶颈”聚焦 如何破局?

卫浴瓷器质量鉴别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0-05-27

卫浴瓷器质量鉴别。

我国卫浴行业从年初就受到央行加息,紧接着又是宏观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政策,还有原材料涨价的问题,所有的这些都让陶瓷卫浴行业受到大大小小的打击,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低端市场堵塞拥挤高端市场顺畅空旷

现今那些小型的陶瓷卫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陈旧、产品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甚至靠贴牌生存等明显劣势。而几个国外大品牌不仅把控高端市场,在价格上也越来越具备竞争力,逐渐在向中低端市场渗透,对中小陶瓷卫浴企业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有人说,中国陶瓷卫浴市场是中国人自己“让”出去的,相互倾轧的中国企业让国外企业坐收渔翁之利。很多土生土养的中国企业的压力更多是来自本身,外部环境给企业的机会是平等的,自己内功不深、基础不牢、营销、成本控制不好,压力才会大。只有占领高端市场,品牌才有地位;相反占据的份额越小,地位则越低。

分析:据了解,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陶瓷卫浴消费市场,许多国内陶瓷卫浴品牌的性能和质量达到甚至超过了外国品牌,然而国外陶瓷卫浴品牌利用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几乎垄断了中国高端陶瓷卫浴市场。除历史原因外,国内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是导致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

陶瓷洁具不断发展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陶瓷卫浴产品时不仅关注产品价格、质量、售后服务,更关注品牌的知名度和商家的美誉度。如果企业还是停留在过去卖方市场的经营理念中,肯定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市场无情地淘汰,陶瓷卫浴行业进入品牌营销时代。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遇市场洗牌 淄博陶瓷原料行业亟待破局


山东产区陶瓷原料行业发达,陶瓷化工色釉料、高铝球等行业在淄博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配套产业集群。据当地业内人士透露,淄博可谓是陶瓷色釉料行业的最大集散地,当地年产销值1亿元以上的陶瓷原料企业多达十几二十家。在规模上甚至超过了佛山。

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多家淄博陶瓷原料企业及陶瓷企业了解到,近年淄博的色釉料行业竞争相当激烈,产销及品牌渐渐趋于集中,行业进入重新洗牌的阶段。

“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淄博的熔块企业和色料企业正经历洗牌,近两三年基本没出现新的品牌。”淄博陶正陶瓷颜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德君告诉记者。淄博陶瓷原料行业亟待从市场困局中破局和突围。

市场洗牌,淄博陶瓷原料行业遭遇困局

从规模上看,山东是全球最大的陶瓷熔块产地,产量规模可占到全球的70%;销售市场上,山东的色釉料产品可销往全国各地陶瓷产区,甚至出口海外;从产品质量上看,山东的色釉料产品品质优良、更新换代快,近年市场受宠的全抛釉及其升级产品超平釉、厚抛釉、金刚釉等瓷砖产品迅速在淄博推行、升级。

在高端的陶瓷原料方面,山东有数家自主生产、销售陶瓷墨水的企业,前两年山东一度成为喷墨印刷技术推广运用最快最广的产品。此外,全球80%的氧化铝球石产品亦来自淄博,高档釉料的研磨球则基本产自淄博。

综上所述,陶瓷原料配套产业上的优势,为淄博建陶产业的发展前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及保证。虽然淄博的陶瓷原料质量优良,产能规模庞大,但品牌发展却相对落后,很多当地具有规模的企业却在行业中名声不显。

“近年淄博的陶瓷色釉料行业也面临着与淄博陶瓷砖类似的尴尬境况:产业规模庞大,具有优良产品质量,但缺少品牌支撑。”徐德君无奈地说。

淄博陶谷陶瓷釉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旭向记者表示,前几年淄博的陶瓷熔块厂家和色釉料企业扩张太快,受到市场行情影响,近两年企业的产销效益明显下降。随着微晶石产品的产销萧条,今年与之相关的微晶熔块和釉料出现萎缩,这对部分釉料企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陶瓷熔块行业进入门槛太低,技术含量不高。以前只要与陶瓷厂关系好,有销路,只要投入一点资金就能建立加工厂。”山东瑞华制釉副总经理曹宗明直言,过去熔块和色釉料行业发展得太快,企业容易过度快速扩张。但市场竞争太激烈,近两年市场不景气,行业面临重新洗牌属正常现象,经营效益不好的企业将会被淘汰。

对于瓷砖生产中的原料研磨环节,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在于节约研磨时间、增加研磨产能、减少材料损耗三大方面。

“但中国80%的陶瓷企业老板对研磨球并不重视,在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耗上一度走进误区。”淄博金石科技集团董事长王超认为,选择优质的研磨介质材料——球石,对于节约能耗、提高原材料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全球80%的氧化铝球石产品来自淄博,高档釉料的研磨球亦基本产自淄博。王超表示,目前氧化铝球石行业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各厂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对建陶产品品质产生不利影响。更令人遗憾的是,淄博产区并没有充分利用好优质的研磨介质产品。

注重品质提升和研发,多方向进行突围

令淄博新博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铎颇为感触的是,近几年淄博陶企的老板在提升产品品质、开发新产品上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以前淄博陶瓷行业总是靠降价来抢市场、求生存,现在更多的则是在不降价、甚至加大成本的前提下提升产品品质来竞争。”王铎说。徐德君也认为,近年淄博的陶瓷企业在选择原材料时重视质量多于价格,淄博陶企引进新产品的速度很快,品质显著提升。

淄博京齐力建陶有限公司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成为山东瓷砖产品生产的标杆,吸引众多知名陶瓷商贸公司寻求OEM合作。据记者实地走访京齐力陶瓷了解到,该企业的良好口碑形成与其增成本、保质量,全部采用优质微晶原料,原料成本高出产区同行20%密切相关。

佛山欧赛特陶瓷原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骆雪梅表示,淄博产区超平釉、仿古砖、内墙砖等产品在创新升级、工艺制造水平方面,继续保持快速提升的态势,其产品品质、花色等,已颇有赶超广东之势。这两年市场新宠——全抛釉在淄博不断推广、升级就是一个明证。

骆雪梅认为,陶瓷行业上游的原料供应企业应结合当前最新技术,通过工艺创新、配方优化开发创新性产品,这让企业保持强劲竞争力外,同时会推动行业进步。她深信,其公司金刚釉产品的成功推出,将会再次推动淄博产区的新一轮产品变革。

王文旭则认为,无论是陶瓷企业还是制釉企业,淄博的企业仍须脚踏实地把产品品质做好,一步一步树立起品牌。

据悉,金石科技集团的球石产品包括普通中铝球、微晶中高铝球、锆铝合球、高铝球四类,此外还能利用矿物废弃原料来生产球石产品。该公司今年申请了100多项研磨球方面的专利,以专业技术和优质产品引领企业和行业前行。

在徐德君看来,淄博的陶企在产品开发以及品牌建设上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更重要的还是面对现实,认清市场形势,把市场上好的产品,在质量和稳定性上做得更好,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性价比,寻求破局和突围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淄博陶瓷企业在付款和信誉方面明显提升,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原料供应商的货款基本上可以做到月结甚至更快。“相信这在全国所有建陶产区中是做得最好的。这对于原料供应商是好事。”这让徐德君感到欣慰。

聚焦两会:减税对陶瓷卫浴行业的影响


今年两会期间,“减税”之声不断,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提出的“大幅度大范围减税是当务之急”的提案成为热议焦点。李剑阁指出:“如果2012年就把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至少可以给全国企业和居民减少1万亿元的负担,整个经济会出现新的局面。”此言在两会及网上引发激烈的讨论。

呼声:大幅度大范围减税是当务之急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最新公布的针对10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成的企业认为自身税负较重;在利润微薄的制造业,23%的企业表示其缴税额要超过利润,企业“减税”呼声强烈。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GDP为471564亿元,同比增长9.2%。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同比增长24.8%。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89720亿元,同比增长22.6%。“财税增长是GDP增长的三倍左右,说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过重。”

对于造成我国企业税负严重的原因,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种繁多。二是税率太高,增值税是中国的第一大税种,占国家税收总额的27%。我国的增值税属于流转税,其基本征收比率为17%,不论企业是否盈利都要缴纳。除增值税外,有利润的企业要另缴25%的所得税,房地产企业还要缴纳30%~60%的土地增值税,企业还必须代扣员工3%~45%的个人所得税等。三是重复征收。企业的税后留成收益,已经缴纳了25%的所得税,如按净资产转让股权,还要交25%的所得税;如用于转增股本,自然人股东还要补交20%的个人所得税,累积税率分别高达50%和45%。四是乱收费严重。

聚焦:一张佛山陶瓷企业的税费表

就在“减税”话题成为焦点热议时,一张佛山陶瓷企业税费表也在网上热传。表上数据显示,该陶瓷企业缴税达上十种:增值税为增值部分的17%;企业所得税为利润的25%;城建税为增值税的7%;教育附加费为增值税的3%;地方教育附加费为增值税的2%;堤围税为增值税的0.12%;印花税为销售额加成本总和的0.03%;(企业物业)房产税为房价七折后的1.2%;分红税为分红额的20%;工薪税、社保。

受经济大环境、房地产调控、产能过剩、人工成本上涨、国外反倾销等因素影响,我国陶瓷卫浴行业市场环境不容乐观,业内人士直呼正处在“寒冬”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沉重的税负更是让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甚至有企业所需缴纳的税费比赚取的利润还要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陶瓷卫浴企业偷税、漏税、“合理避税”等现象时有发生。一陶瓷老板向新浪家居坦言:“同等规模的两家陶瓷企业的税负可以相差5-10倍,很多企业都有两本账本。”

思考:减税能否让陶瓷卫浴企业温暖过冬?

在目前,陶瓷卫浴行业遭遇反倾销、内动力不足、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困扰,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也阻碍着陶瓷卫浴行业的健康发展。调查显示,在制造业企业中,33%的企业认为税收负担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设备升级;42%的企业认为将直接影响创新和转型升级;33%的企业认为会影响员工福利和收入。在服务业企业中,27%的企业认为高税收会影响研发投入,36%企业认为会影响与员工福利。

那么减税能否让陶瓷卫浴行业温暖过冬呢?大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减税将对整个行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减税可以扩大需求,对于降低通胀也有直接的帮助。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所得税优惠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比如考虑对研发投入、利润再投资等实行一定比例的税收抵扣。

因此,有专家指出:“税负过重,增加了陶瓷卫浴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这对基础依然薄弱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尤其佛山陶瓷正处长升级与转型期间,减税有利于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因此在国家财力已经比较强大的情况下,应该坚持‘结构性减税’的主旋律,给企业和民众减负,建立一个和谐的税收环境。”

陶瓷卫浴遭遇瓶颈转型升级受制约


日前,在2011中国陶瓷卫浴创新(厦门)论坛上,与会嘉宾对中国陶瓷卫浴行业创新的瓶颈和出路等问题和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创新有瓶颈,作为'十二五'重点工作之一的陶瓷卫浴业的转型升级也存在着各种瓶颈和难题。

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期间,我国陶瓷卫浴业面临的头等重任。面对新一轮更为猛烈、更具杀伤力的市场危机,在成本上涨、用工短缺、市场低迷、节能减排、出口遇冷、反倾销、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陶瓷卫浴业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存在着诸多制约瓶颈和发展难题。

陶瓷卫浴业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价格低以及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特征,转型升级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陶瓷卫浴业的主要任务。对此,陶瓷卫浴企业要增强转型升级的主动性、创造性,把握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从而有力地推进陶瓷卫浴业的转型升级。

制约陶瓷卫浴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主要是:

资源瓶颈。陶瓷卫浴业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多年来对各种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消耗,已令一些陶瓷原料面临枯竭,如黑泥、球粘土、优质高岭土、优质长石等。而且陶瓷卫浴业是能耗大户,是节能减排的关注对象,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一些陶瓷产区备受拉闸限电之苦。据介绍,国内陶瓷企业一年内消耗约2亿吨陶瓷原料,燃烧4000亿吨煤炭。对此,陶瓷卫浴企业要力推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扎实有效,推进产品创新向薄型化、轻型化、轻量化、节水型等节能、节水、节材、降耗产品方向发展。

成本瓶颈。受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影响,我国陶瓷卫浴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原材料价格、运输费用、物流成本、仓储费用、市场拓展与维护成本等都大幅上涨,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陶瓷卫浴企业的物流成本平均上涨了5-10%,一些卫浴洁具产品的运输成本上涨高达30%。受用工荒的影响,陶瓷卫浴企业的用工成本不断上涨。业内人士认为,陶瓷卫浴业长期'低工资、低投入、低价竞争'的'三低'发展思路已是穷途末路,低成本扩展的策略已难以为继,应改变'以量取胜'作法,通过创新加快发展低碳及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节能减排瓶颈。陶瓷卫浴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挑战之一就是节能减排,包括在低碳经济、循环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绿色产业、环保产品等方面推进陶瓷卫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是攸关陶瓷卫浴企业生存的大计,因此要重点转变以消耗资源为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模式,推进节能环保在企业方方面面的开展和推广,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打造'两高两自'型产品为主导,本着生态立企、环保立市的发展理念,从点到面、从内而外,不断创新,共同推进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瓶颈。首要是用工的短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陶瓷卫浴业的生产作业条件、环境及福利待遇等已越来越得不到年轻一代用工主体的青睐。其次是国际化管理、营销人才缺乏,特别是职业经理人、国内、国际营销精英方面的人才,研发创新及产品设计人才。陶瓷卫浴企业创新不给力,原因之一就是研发创新及产品设计人才缺乏。人力资源瓶颈不仅关乎陶瓷卫浴业的发展脚步和前景,更影响着陶瓷卫浴业转型升级的进度和质量,涉及用工理念和发展理念,陶瓷卫浴企业要加大创新,推行机械化、自动化在企业的推广应用。

品牌瓶颈。品牌是陶瓷卫浴企业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我国陶瓷卫浴企业对品牌的认识有限,缺乏有效的品牌战略,主要以OEM为主,自主品牌之路任重道远。品牌不仅是企业或产品的'脸',更是体现企业和产品素质的'魂',打造品牌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诚信的支撑,需要执著的努力,更需要创新的动力和给力。我国的3000多个陶瓷卫浴品牌,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知名度,微不足道甚至鲜有人知。一些陶瓷卫浴企业将打造国际品牌、成就民族自主卫浴品牌提上议事日程,但口号虽亮,但信心不足;目标虽大,但措施不力。

结构瓶颈。这里所说的结构瓶颈,主要包括陶瓷产区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遍地开花式的产区发展模式,耗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能源和人力,导致产能过剩,加剧市场竞争,使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被无限期延伸拉长。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导致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话语权微弱,缺乏在市场上一呼百应的领导型企业和品牌;产业链短,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没能形成完整加长型的产业链条。受研发创新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制约,陶瓷卫浴产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模仿盛行、产品雷同等现象。

创新瓶颈。陶瓷卫浴业的创新瓶颈体现在: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使得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尚不完善,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比重偏低,资金投入结构和分配结构不合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新材料难以得到推广;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综合利用不到位,各自为战,相互封闭;缺乏必要的、科学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约,使陶瓷卫浴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正确的引导或导向。中国建材联合会日前发布的《建筑材料行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创新发展目标:建筑卫生陶瓷设计和制造实现世界知名品牌的突破,艺术时尚高端产品原创设计制造水平与比例显著提高,建筑陶瓷砖薄型化、卫生陶瓷洁具轻量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单位产品平均减少资源消耗10%以上。进一步体现出创新对于陶瓷卫浴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关键性。

我国陶瓷卫浴业在转型升级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创新,加速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创造性地推进发展来解决。开创陶瓷卫浴业转型升级的新局面,需要解决瓶颈问题。而只有突破这些制约陶瓷卫浴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才会更有力地推进陶瓷卫浴业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质的跃进。

陶瓷行业出现瓶颈 跨界经营或能突围


中国陶瓷产业经历了厂家直销、产品批发、区域经销、品牌代理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企业会根据自身特点选用不同的渠道,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的改变,企业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1.内部低成本运作低技术带来的缺点之一,就是产品同质化,由于技术含量过低,新产品入市后很容易被人模仿,甚至有些生产者在模仿的过程中加以改进,推出比原有的新产品更具吸引力的“翻新产品”。

2.管理上的低技术指标还有一个低技术带来的缺点,那就是产品同质化太高,由于技术含量过低,新产品入市后很容易被人模仿,甚至有些生产者在模仿的过程中加以改进,推出比原有的新产品更具吸引力的“翻新产品”。

3.人才队伍素质低管理人员中也是参差不齐,许多懂管理、懂技术的人才因为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生产关系或其它一些原因相继流失。

现在还不得而知。有关人士预计,未来的3年至5年将是陶瓷行业进行整合的关键时期。

跨界经营现在“跨界”经营已经成了陶瓷行业的热门话题,如箭牌、法恩莎等开始涉足瓷砖,国际知名洁具品牌toto涉足内外墙砖和地砖。特别是唐山惠达卫浴集团,将建设亚洲最大的五金洁具和浴室家具生产基地,而广东佛山乐华卫浴集团董事总经理谢岳荣在例行的经销商会议上表示,2011年计划进军橱柜、衣柜、木门领域。与此同时,九牧、辉煌等专业卫浴五金企业也开始进军卫浴卫浴、浴室家具。

跨界经营,让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不断扩大自己的产品类别,从而实现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品牌外延、跨越业态经营的战略目标。跨界经营已成为卫浴卫浴行业的新动向。

跨界经营,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对陶瓷业而言,跨界经营能否推进行业的调整升级,能否为陶瓷业带来可喜变化,能否改变陶瓷业的“三低”现象,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陶瓷业“突围”反倾销 夹击下求破局 


对于陶瓷业来说,近年来频发的反倾销调查无疑是最严重的“外患”。

最近的一次反倾销调查发生于今年7月29日,巴西公布陶瓷餐具反倾销案初裁结果。结果显示巴方将从7月30日起,直至终裁前,征收高达1.34至4.66美元/公斤的临时反倾销税。据计算,此次初裁就将使案件涉及金额高达7000万美元,逾千家中国陶瓷出口企业会受到影响。 

然而,这并不是巴西对中国陶瓷业的首次打压。

早在2011年,巴西就对我国瓷砖进行了狙击,将进口关税从15%提高至35%。而同样在今年7月份,巴西贸易保护局又发布公告称,将对我国未上釉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指控倾销幅度为15.50美元/平方米,欲征收264.1%的惩罚性关税。

巴西屡次对华出手,背后原因究竟为何?记者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了解到,日用陶瓷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必备品,但由于机械化程度很低,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而我国作为世界日用陶瓷生产第一大国,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70%,出口海外的比例超过10%,因此对海外生产有较大的依赖性。此时,国外市场一旦提起反倾销调查,往往能够获得成效,最多是在终裁时降低一定程度的反倾销税率,依然能对本国市场起到贸易保护的作用。

 

难道国内陶瓷企业不会奋起反击吗? 

记者从陶瓷工业协会官方网站上了解到,仅今年年初组织对巴西反倾销调查的应诉律师费就高达56万元人民币,但截至缴费日期,仍有部分企业未能凑齐所需费用。“我们这一行本身就是高成本低利润,在巨大的出口额下,往往是中小企业入不敷出的现状,这时还想光靠企业自身凑齐这笔费用并不简单。”广西一位陶瓷餐具企业负责人对记者透露。

 

而除了巴西之外,近年来欧盟、韩国、印尼、阿根廷等地的贸易保护政策,也对我国陶瓷出口已经形成多方压制的态势。其中,欧盟、韩国已对我国瓷砖征收最高达69.7%的反倾销税,而印尼对我国陶瓷餐具征收的反倾销税更是高达87%。 

对此,中投顾问建材行业研究员邹明晓认为,巴西等国屡次对我国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展开反倾销调查,在调查期间,我国陶瓷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额都会受到影响。但同时,由于反倾销调查的屡次历练,也可能倒逼我国陶瓷产业和企业的转型,进而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低附加值之患

“外患不断只是表象,根本原因还在于内忧。”邹明晓进一步表示,他所说的内忧,源自我国陶瓷行业目前面临的产业现状。

北流仲礼瓷业副总经理陈向阳也告诉记者,我国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却不完全是一个强国。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售价不高。 

以一个成本1美元的陶瓷茶杯为例:出口到欧盟的售价能达到5美元左右,但国内企业仅能获利不到0.2美元。其余大头被国外经销商拿走,他们除去运费等开支约1.5美元,实际获利超过2美元,是我国生产企业利润的10倍以上。 

“产品同质化严重,各大厂家销售市场集中度高,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为了提高销量并占有市场份额,陶瓷企业不惜降低价格,薄利多销,这就导致了行业普遍利润微薄。”陈向阳透露。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夏高生则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同时,近年来陶瓷企业不断扩张、生产线不断扩充、生产总量不断扩大,造成产能过剩的现象日趋明显,再加上房产宏观调控制约了市场需求的增长,使得供需进一步失去平衡。 

面对失衡的市场,有些国内企业为求生存只能铤而走险。据陶瓷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出口陶瓷企业中,被进口商提出过“过分要求”的不在少数。由于陶瓷市场几乎沦为买方市场,使得很多出口企业只能为了拿到订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短期利益伤害行业的长期发展。

“这种现象几乎已经成为陶瓷行业公开的秘密。”陈向阳对记者证实。 

针对这种情况,陶瓷工业协会信息部负责人透露,拟成立行业自律委员会,对行业内部出口进行规范,提升竞争力。同时,从行业内部挑选企业代表,与巴西进行谈判。

 

夹击下求破局

面对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如何破局?这也许正是所有陶瓷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

 

“穷则思变,面对行业发展的瓶颈,变革在所难免。”邹明晓认为。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压力也促使国内陶瓷产业积极求变。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情况下,陶瓷出口企业一方面与协会积极合作,参与应诉;另一方面,也在寻求升级改变的机会。如受此次巴西对华瓷砖反倾销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将减少对巴西市场的出口,将重点转为新增的重点区域如开发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而在市场改变的同时,技术创新也是陶瓷行业改善生存环境的关键。陈向阳表示,以往国内的陶瓷产业只讲销量不讲技术创新,而没有技术优势的品牌间的竞争,就会沦为价格战。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未来陶瓷业必须要提高技术水平。在产品和渠道两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广西三环集团董事长陈显彬则认为,找准市场定位,切忌盲目发展也是陶瓷行业新生的关键之一。过去一些企业为维持生产,实行低价“放血式”营销,在反倾销关税高压下已没有生存空间。只有对市场进行科学研判,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步发展,高中低档产品合理定位,实现产品结构转型和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才可能成为反倾销阻击战后的幸存者。

夏高生对记者称,随着巴西等国征收反倾销关税,陶瓷行业会加速洗牌,使得同质化的低端产品将面临减产和淘汰。而生产能耗大、原材料价格提升等因素也都制约着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行业阵痛不可避免。但在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过程中,陶瓷产业的布局正呈现出新一轮改变。区域化、分工化、同类型产品生产聚集化等特点愈发明显。在销售渠道上,各大企业也在不断加大力度进行渠道挖掘与拓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的兴起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助力,未来产业竞争必然迈入多元化竞争时代。

低关注度的陶瓷卫浴行业如何做品牌?


近期,陶瓷行业热衷广交会,冷落陶博会,这一现象,引发的思考是低关注度的行业如何做品牌?

虽然陶瓷行业特征是低关注度,高参与度。但从今年的销售形势来看,凡是有品牌的企业销售都普遍较好,特别在节假日促销中,已经很明显感觉到了品牌的优势。说明品牌优势得到了市场的回应。

那么如何成就陶瓷业品牌呢?

首先,品牌,必须要有一个好名字。要做到易记,有内涵,与行业属性易发生关联。

好名字,容易让消费者记住,并且容易传播。如饮料行业的娃哈哈,就是琅琅上口,不仅容易记住,更容易传播。

好名字,有内涵,才容易讲故事,真正实现故事营销。一些中华老字号成为这方面的典范,如同仁堂,鹤年堂等,并且实现了从商号到品牌的转变。

在品牌命名方面,陶瓷行业,有一些陶瓷的命名,让人莫名其妙,特别是命名中盛行“搭车现象”和“傍大款”,与行业风马牛不相及,让人可笑或费解。

其次,品牌,必须占据一个好品类,就是要成为该品类的代言人。

任何一个品牌的崛起,必须是代表某个品类的崛起。以强势竞争力的产品为核心,通过产品品类,概念细分,从而规避市场竞争,达到降低市场阻力目的。

第三,品牌,要有积累,是一个持续加分的过程,任何快速成长的品牌都有缺失。

品牌的成就,如酿酒,必须经历时间的历练,要耐得住寂寞。好品牌,必须传承企业的气质与性格,否则太肤浅,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奶业蒙牛与伊利之争,蒙牛将广告炒作到了太空,伊利注重企业文化,在品牌竞争中,笑到了最后。

积累,不是昙花一现,当年的“标王”秦池,艳羡了多少人,但如沙筑塔,没有持久的内力修炼与文化背景,终究成不了王朝!

而反观我们陶瓷行业,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乱象纷生,从业人员缺乏耐心,都抱着两三年打造一个品牌的急功近利和不切实际,经常看到的是,每一个新生品牌的发布会上,豪言壮语,但一两年后儿子还未长大却又生了一个……。

第四,品牌,是美誉度而非知名度,美誉度是枝干,而知名度则是枝叶。

前段时间媒体炒作的“凤姐代言某内衣”,好像是赚足了眼球,但实际上却是牺牲了美誉度,甚至是品牌以后也很难唤醒对消费者好感,这样,如同饮鸩止渴,得不偿失。行业中的命名乱象,其实质是为了追求知名度,而背离了行业本质。

第五,品牌,要有耐心,不能过度炒作。

当下,行业内,为了销量将目光齐聚促销,销量换来的是品牌的负面与透支,在剥削美誉度,没有持续地品牌经营精神。正如大店建设,就不能一时冲动,一阵风,应成为企业的长远战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坚持。好的产品系列,新品的推出,也要注意和原有系列的关联,这样不仅能降低宣传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讲究了持续性,避免“猴子掰玉米”。新品的包装和事件营销,也要讲究关联性,这样,才是良性的品牌运作之道。

第六,品牌,应该站在消费者角度,这样,才无往而不胜。

站在消费者角度,就是要追求消费者认同,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要尊重消费者。在行业内,不能一味标榜高科技,如薄板的概念,在中国的国情下,消费者都是一次性装修,瓷砖厚重的消费概念,已经深入人心,那么,薄板,是否太薄了易破损呢?还有,一味追求花色领先,但没有注重花色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审美情趣,符合家居色彩搭配,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在做浪费资源的事情。

中国陶瓷业,千万从业者,有着无穷的智慧,中华五千年文明,有着丰沛的品牌资源,一定能成就世界级的瓷砖品牌!

山东建筑陶瓷产业如何破茧突围


“实际上就是逼着你别做了”

3月17日,欧盟官方公告了对华瓷砖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在涉及我国的1400多家企业中,仅山东雅迪陶瓷有限公司等三家建陶企业获得单独税率,112家合作企业税率为32.3%,超九成的企业面临73%的统一税率。

应欧盟瓷砖生产商联合会申请,欧盟委员会去年6月19日对中国瓷砖反倾销正式立案。

这是中国陶瓷十年内遭遇的第六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倾销调查。

欧盟派出调查小组到淄博抽查了山东雅迪,最终给了36.6%的单独税率。

据淄博海关数据,欧盟市场仅占淄博建陶产销量的千分之一。尽管本次反倾销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但在淄博建筑陶瓷协会秘书长乔远昌看来,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建陶产品的出口环境日趋恶化。

初裁实施的临时性关税从3月17日至9月16日执行半年,届时再最终决定是否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拥有27个国家5亿多人口的庞大欧盟市场,对中国瓷砖或要关闭大门,一批企业将不得不放弃欧盟市场。

统一陶瓷董事长袁国梁说:“欧盟当地进口商要按新税率纳税,在当地不能提高销售价格,势必就会让中国的出口商压价,而整个建陶行业的出口利润率很低,价格已经没有商议空间,这实际上就是逼着你别做了。”

“我看不起这样的企业”

“模仿我的花色,低价争抢我的既有客户,我看不起这样的企业。”3月25日,袁国梁谈起欧盟市场时忍不住痛批一些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企业。

淄博市工商部门调研发现,建陶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企业习惯“拿来主义”,看别人的产品好卖,就一拥而上,竞相模仿,同样质量、档次的产品售价比广东的品牌能低15%—30%。

产品价格太低(低于成本价或本国售价)是反倾销成立的必要因素,导致欧盟实施本次反倾销的表面原因是我国建陶产业长期的低价竞争格局,更深层的病根恐怕还是我国建陶企业薄弱的品牌意识。

“江北建陶看淄博,淄博建陶看淄川。”淄川的建筑陶瓷产量占淄博市的60%,

是支撑淄博成为全国第二大建陶产区的主要力量。然而,去年12月21日,淄川在淄川建材城启动“建材下乡”试点特惠活动,所选东鹏瓷砖卫浴、强辉陶瓷、萨米特陶瓷等12家陶瓷卫浴企业竟无一个当地品牌。

据工商部门调查,淄川60%以上的建陶企业老板对品牌建设信心不足,对商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发展眼光和发展规划。

此外,贴牌现象普遍存在,淄川区80%以上的建陶生产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贴牌或标注外地产地现象,一家已经拿到中国著名商标的建陶企业,拥有8条生产线,产能该区第一,然而“自己的品牌卖不动”,仍然摆脱不了为他人贴牌生产的尴尬境地。更令人担忧的是,全区约有30家建陶企业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

“南有佛山、北有淄博”格局被打破

淄博乃至全省的建陶产业,在国外市场遭遇反倾销步履维艰,雪上加霜的是,在新兴建陶产区包围下,国内市场也日渐萎缩。

乔远昌不无焦虑地分析说:“东南西北”四面的竞争环境。东边是海,暂且不说。往北看,河北唐山和高邑、内蒙古鄂尔多斯、辽宁法库等产区把住了北方市场,山东低档砖销往东北的网络被生生截断,甚至“一片都出不了山海关”。

往西看,近的有河南鹤壁,远的有四川夹江,已经抢去了不少西部市场。往南看,且不说福建本身就是中国五大建陶产区之一,单说广东佛山的知名企业在江西高安、景德镇建厂,把销售半径向北推进了1000公里,不仅把长江南岸的市场尽收囊中,还跨江北上把市场争夺战摆在了山东企业的家门口。

由此看来,中国建陶产业当年“南有佛山、北有淄博”的格局已被打破,新兴产区在销售辐射范围上对淄博形成了包围。

袁国梁表示,应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压力,多元化开拓市场仅是权宜之计,放弃市场更不是明智选择,唯有在科研创新支撑下走自主品牌之路,才是建陶产业真正的突围路径。

为重振“北方瓷都”这一产区品牌,淄博正在按照“做大一批、转移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推进品牌战略,明确提出截至今年底要砍掉四成建陶生产能力,把产能从目前的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为品牌企业做大做强腾出市场空间,与此同时,积极鼓励、扶持和推动建陶企业完善创新体系,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

景德镇艺术陶瓷销售淡季如何突破瓶颈?


在销售行业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七死八活九翻身”。七月是一年当中比较炎热的一个月份,同时也是销售行业的“黑色七月”。

七月份陶瓷生意难做

时下,正逢酷热的七月,我市陶瓷市场销售在炎热天气中面临着惨淡经营。在国贸陶瓷销售市场,前来问津的客商寥寥无己。一位陶瓷销售商告诉记者,今年七月和去年一样,到现在才做了两单100元的生意,连房租和工商管理费都不够。

华扬商城一家陶瓷销售店店主告诉记者,他现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迎接10月份国际瓷博会上了,一心专攻陶瓷创作。

尽管户外天气炎热,但当记者走进金昌利陶瓷大市场,里面开着的空调带来了阵阵凉意。凉爽是件好事,为消费者创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不过这凉爽并没招来多少顾客,许多陶瓷店店员对记者表示生意不好做。

淡季与无序展销有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市场开放了,只要是赚钱的行业,总容易导致生意人一窝蜂地去抢夺“蛋糕”。一些陶瓷展销商,带着瓷器,打着千年瓷都的招牌,在外面赚了不少钱。

随后,从无业人员、下岗工人到失学的学生、失地的农民,听说跑展销赚钱,也来沾这股“财运”。从本地各大陶瓷市场购买廉价陶瓷,到了外省历经“天价、地价、水价”地胡乱卖。

一位陶瓷销售商告诉记者,他的许多顾客多次反映一个问题。那就是跑展销的人次太多了,以至于山东、河北、云南等省份的陶瓷经销商的生意受到了极大冲击。景德镇在以上那些省份的展销尚是一波接一波,将大量贴花陶瓷充当名人名作出售,导致景德镇形象大损。

业内人士称,销售淡季不仅仅表现在具体的时间季节上,一些无良陶瓷展销商,给市场埋下了祸根。

专家支三招应对淡季

陶瓷销售情况低靡,就像股市行情出现熊市一般,让陶瓷销售商们心里发慌。可记者在采访中采访江西省陶瓷艺术家魏小毛先生时,在他看来,淡季一样有钱赚。

魏小毛对记者介绍,景德镇的陶瓷销售淡季,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已渐渐形成了一种惯性。面对淡季,首先,可采取“推陈出新”的办法,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制作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作品。比如说,在陶瓷画面设计上,他就突破传统藩篱,将细腻的工笔技艺与豪放的手指画技艺相结合,使整个陶瓷艺术画面形成强烈反差,做到收放自如。

其次,要分析和适应购买者的消费心理,南方人喜欢清淡优雅的,北方人喜丰润大气的,在色彩方面北方喜欢浓重、艳丽,南方人喜欢隽秀。

最后就是要拓宽信息销售渠道,建立稳固的消费群体。利用现代通信工具,特别是互联网,及时告知顾客最近自己的新作。与此同时,做好各项销售服务,主动与顾客交朋友,处处为他们着想。

魏小毛告诉记者:对于陶瓷展销商,他不会拒绝,相反他更愿意与他们合作,提供有关陶瓷技艺、陶瓷文化方面的知识及信息,在和他们交流当中,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懂得更多的陶瓷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在外地宣传文化。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卫浴行业“瓶颈”聚焦 如何破局?》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卫浴行业“瓶颈”聚焦 如何破局?》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卫浴瓷器质量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