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珍瓷刘海戏金蟾

珍瓷刘海戏金蟾

瓷砖墙面 金巴利瓷砖 金朝阳瓷砖

2020-05-29

瓷砖墙面。

许多民间故事成了瓷工们创作瓷品与纹饰的题材,刘海戏金蟾即是一例。

相传康熙年间,苏州有户叫贝宏文的富家,乐善好施,邻里口碑甚佳。某日,有自称“阿宝”的上门恳求收留作帮佣,主人念他谋生艰难就留下了。阿宝脏活累活抢着干,深得主人器重,却遭到管家妒忌。管家找来污垢厚积、废弃多年的便壶令阿宝洗刷。阿宝把便壶从里翻到外地刷洗了一新,犹如刚从细瓷店里买来的,让管家暗暗吃惊。元宵节晚上,阿宝抱小主人去玄庙观看灯,三更半夜才归来。管家当着主人面挑拨说,玄庙观离大宅子那么近,又不在天上……阿宝说那里彩灯不精彩,带小主人到福州玩了一趟,所以回来迟了。众人哪里相信,却见小主人手里拿着一串苏州还未上市的鲜荔枝,管家目瞪口呆,暗想阿宝莫非是神仙下凡!数月后,阿宝从水井里钓到三足大蟾蜍,用彩绳系在左肩上戏耍……不久,阿宝不知所终,从人间蒸发了,这则故事收集在清人孟簇甫《丰日段笔谈》里。故事另有诸多版本,情节各不相同。

我收藏了两件以上述故事为蓝本的瓷器:

如左图为高38厘米的粉彩瓷塑摆件。刘海袒胸凸肚,穿着珊瑚红大氅,粉青短裤,右肩负着深绿色张着大口、咄咄逼人的大蟾蜍。右手牵着挂满了黄闪闪金钱的彩带,左手高举绽鼓鼓的钱袋;身躯前倾,右足离地,充分表现了刘海欢腾雀跃之状。制瓷者的功夫放在刘海衣着、脸相的刻画上,胖乎乎的孩儿脸上一双浓眉大眼,神采奕奕;大氅与素裤滚边上饰有金色花纹,色调富丽华美;连蟾蜍身上的疙瘩也彩绘得一丝不苟,工艺精致,造型优美,活灵活现。底座为海涛波浪纹,强化了神仙飘逸的感觉。底足有楷书“景德镇瓷塑厂”以及阿拉伯数字工号硬印。据此推断,此瓷塑出品约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

如右图为直径19厘米的浅绛彩瓷盘。瓷质洁白细腻,胎体很薄。盘底为一幅地道传统勾线填彩水墨人物小品:近景山石;中景刘海身着枣红绸短衫,腰间束带,浅蓝绸裤,富家子弟模样。他蹲着身子,右手牵引红丝缨,作垂钓状;背景为山崖,崖壁上绿树映衬一株花簇枝头的桃树,突出仲春盛景;远景为潺潺流水,画面充实,层次分明。人物传神,山水淡逸简寂,润原苍浑,画上墨彩题词,字体秀逸。浅绛彩是晚清至民国期间景德镇盛行的崭新釉上彩绘画新工艺,在粉彩基础上首创了用浅谈的黑彩料勾线,再用透明的铅质“雪白”将墨线盖住,烧成后墨线铮亮,收到文人水墨画的用笔效果。绘画者往往是有较高素养的文人,选择自己喜爱的题材作画,题词,落款,印章俱全,作品俨然是创作严谨的水墨画。特别一提浅绛彩绘的诞生,改变了瓷工不留姓名的局面,涌现了一批瓷绘大家。

这两件瓷器收藏于90年代初期,因为民窑,不为时人所重,所以价格不高。随着岁月流逝,如今竟成了人见人爱的珍品。更有意思的是我喜欢搜集仙逸题材的瓷器,积少成多,已成系列,有时将同一题材的瓷品摆放陈列,别有一番情趣。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明代珍瓷织绣纵览


2829

明宣德 青花地拔白卷草纹鱼篓式尊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宣德本朝

高13.5cm;口径16.5cm

直径21cm;足径14.5cm

2850

明宣德 白釉暗刻莲瓣纹碗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宣德本朝

直径21.2cm

2821

明弘治 白釉露胎龙纹盘

“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弘治本朝

直径20cm

2810

明嘉靖 黄地青花凤纹小盘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嘉靖本朝

直径14.3cm

2809

明万历 五彩人物龙纹碗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万历本朝

直径15cm

2987

明万历 青花赶珠龙纹文具盒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单行楷书款

万历本朝

长28cm

2985

明万历 五彩花蝶纹盖盒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万历本朝

直径24cm

2978

明崇祯 青花群贤雅集笔筒

直径23.5cm

3208

明晚期 洒线绣洒线绣云龙纹葫芦景吉服补

长77cm;高33cm

3206

明晚期 红色缂丝柿蒂窠云龙金寿字纹衣料

高132cm;宽136cm

3207

明万历 织锦龙纹藏袍

高147cm;宽202cm

3231

明末 韩希孟顾绣花鸟图册页

25.5×24cm

暂得艺术馆作为一家专业的文化艺术品经营展示机构,其宗旨是搭建中国古代艺术品与艺术爱好者的沟通桥梁,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以来推动艺术品交流的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希望通过暂得艺术馆的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热爱中国古代艺术,在全民逐的时代不因城市的喧嚣和浮躁而焦灼不定,以宁静而致远的人生观触摸历史风情、感悟文人风骚。

秋高气爽荐珍瓷


新千年的第一个金秋,新世纪的第一次秋拍,在我们的倾力征集,精心筹备中走来。四百余件瓷器、玉器、工艺品、家具,届时将呈现给诸位收藏家。

明清瓷器素以明朝青花和清代彩瓷至为重要。此次有幸征集到一件重器一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碗(Lotl022),碗心绘折枝石榴纹。壁绘缠枝莲纹,外壁绘双层菊瓣纹,构图疏密有致。

青花发色浓艳,铁锈斑深入胎骨,底落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为明宣德官窑青花的典型器,十分难得。日前访美,曾亲见哈佛大学塞克勒博物馆有一同样器物展览。此外明天顺青花八仙祝寿图大罐,为明中期大罐标准之器形,颈部绘云纹,肩部饰如意云肩内绘莲纹;腹部通景绘八仙祝寿图,笔意疏朗自然,胫部绘莲瓣纹,为明代空白期青花瓷之标准。清代粉彩瓷中以清雍正粉彩牡丹图碗(Lotlll9)最为突出,其胎质细腻,白釉纯净滋润。外壁绘粉彩牡丹、菊花、山石,构图层次清晰,笔触细腻入微,粉彩色泽娇艳。颇具宫廷珐琅彩之风范,为雍正朝粉彩器之上品,极为珍稀。清嘉庆珊瑚红地粉彩描金婴戏图碗(Lotl074),外壁以珊瑚红彩为地,金彩绘楼台庭院,粉彩绘婴戏图,群婴相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绘画精细,颜色艳丽,为嘉庆官窑粉彩器之佳作。颜色釉器亦是藏家收藏之重点,秋拍此类拍品中的清乾隆茶叶末釉鸠耳衔环尊(Lotl037),造形优美端庄,两肩以双鸠耳衔环装饰,古朴神秘,器形少见。通体满施茶叶末釉,色泽纯正,底印乾隆官窑篆书款。

古时"君子比德如玉",玉器制造之精良,皆为陈设与佩带之佳器。清乾隆白玉雕松树纹笔筒(Lotl393),所选白玉材质温润,构图丰满紧凑,雕琢精湛,高浮雕松树纹以示青松之傲骨,当属清乾隆朝玉雕文房类之佳品。清中期青白玉雕山水图插牌(Lotl376),材质纯净均匀,高浮雕大江流水,渔舟荡漾,岸边柳树摇曳,构图层次清晰,雕刻娴熟,磨制精细,为清中期玉雕插牌之精品。紫擅嵌象牙牌座,造型轻灵,雕琢流畅,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中国漆器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之河姆渡文明,明清时期高度发达。明黑漆嵌螺钿仙人图盘,明黑漆嵌螺钿高士图盖盒(Lotl311)。皆以嵌螺钿技法装饰,装饰主题分别为楼台仙人图、访友高士图,画面主次分明,构图疏密有致,螺钿手法精致细腻。漆器的保存较之文物中的任何一个品种都要困难,因此,传世品中的漆器完好无损的极为罕见,如此嵌螺铀的漆器保存完好更是难能可贵。

中国为丝绸之国,丝织工艺素为世界之冠。

此次征集到了一组极为精致的绣品--清康熙彩绣"耕织图"绣片四张(Lotl285),所绣画面完全取材于康熙本朝刊行的《耕织图》,题材分别为"浴蚕、二眠、三眠,捉绩"等几道丝麻纺织工艺。每幅绣画上方均题写与画面内容相关的诗句,题诗首尾绣有"渊鉴斋"、"康熙宸翰"、"保和太和"三方康熙御用印。工艺精湛,保存完好,于传世品中十分罕见。江苏如皋的贴绒画是织绣工艺中的一个特色品种,清乾隆如皋贴绒山水花鸟册页,两册一函二十四开,分别以山水人物及花鸟图作装饰,颜色淡雅,工艺精细。钤有乾隆"五福五代堂宝"、"乾隆御览之宝"、"八微耄耋董之宝"、"宜子孙"四玺。此册页曾经著名织绣收藏家、民国代国务总理朱启钤(1872一1962)收藏,函面题签为"乾隆贡品,如皋贴绒画册,紫江朱启钤珍藏",流传有序,颇为难得。

雕刻工艺亦为中国一绝。明沉香木雕尤侃款山水图杯,题材取自文人画意,层次清晰,刀法娴熟。杯壁篆书印章纹为"道生"、"尤侃",同类装饰与题款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犀角杯之上。清初犀角透雕蟠嫡纹杯(Lotl270),犀角材质硕大,包浆滋润亮丽。外壁浮雕兽面纹,四壁出戟,杯柄透雕大小七条蟠螭相戏,姿态生动,刻划传神,为清初犀角雕件之精品,不为多见。足边篆刻"愙斋所藏兕觥"六字二行款,曾为清代大收藏家吴大徵所藏。

一年一度的古典家具拍卖,经常得到众多爱好者的垂问。此次拍品中有明情的黄花梨、紫檀家具,如明黄花梨无束腰加矮老半桌(Lotl239),亦有精致的清代红木家具。"明韵"系列古典家具共有六件,是这一系列的最后几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

罕见汝窑珍瓷惊"艳"肇庆


广州日报报道,收藏界有句名言尽人皆知,“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件”,一件汝窑瓷器,价值令人难以想象,即便是一些国内外的知名博物馆里,也难以收藏到一件汝窑珍瓷。而在前天开幕的肇庆市首届古玩鉴赏交流会上,赫然展出了17件汝窑瓷器和部分汝官窑瓷片标本,这在国内外都尚属首次,令参观者大开眼界。

汝窑瓷为私人历代藏品

这批汝窑珍瓷包括碗、盏、瓶、樽等器型,莹润如碧玉,摆放在展台上,十分诱人,令与会的收藏爱好者惊叹不已。但据交流会的承办者何先生讲,考虑到场地、安全等因素,他还有15件汝窑珍品没有在此次交流会上露面,这些汝瓷,都是何家世代收藏的传品。据私下透露,他的汝窑藏品在国内以至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据参会的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副秘书长董福麟介绍,汝窑和定窑、官窑、钧窑和哥窑合称宋代五大名窑,位列“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烧造于宋哲元佑年至宋崇宁五年(公元1086~1106年)的20年间,原为民窑,后被垄断为官窑,因此民间罕为流传。目前只在著名的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及几个私人收藏家手中才有收藏。

展品中更具价值的是烧制瓷器时用的两个“钵”,其中一个上面还沾有汝窑的“盏”,更加难得。可以推测,这些汝窑瓷品和“钵”是在窑址现场发掘出的,当时已完全掌握了铁还原烧造技术。

据河南汝窑研究中心秘书长袁海清教授介绍,汝官窑的特点是胎质细腻,呈香灰色,俗称“香灰胎”。观其釉色,如雨过天青,温润古朴;拂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都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瓷满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状的支钉痕。汝窑制品素身多,极少以花纹作装饰,而是以釉色取胜。

数量极少价格令人咋舌

由于汝窑传世数量极其有限,所以其价格也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在1992年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直径仅8厘米的汝窑小盘成为众多收藏家注目的焦点,最后以154万美元成交。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中,一件汝窑三牺尊价格飙至5000万港元才物易其主。现在即便是宋代汝窑的瓷片在市场也很难见到,汝窑瓷片的占有者喜欢将瓷片加工后,镶嵌在戒指或皮带扣中,到处炫耀。

相传在1986年底河南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汝窑遗址未发现时,一家农户建完房后,从遗址处挖土砌墙,结果将一些汝窑瓷片也砌进了墙中。当后来有人得知墙中有汝窑瓷片时,一夜间将整座墙都给偷走了,搞得农户一家一头雾水。等后来农户明白了原委,后悔晚矣。

珍罕瓷板出谁手


近期购入一幅瓷板画,画面是“文革”时期发行量极大、影响极广的《毛主席去安源》。瓷板长64厘米,宽41厘米,画面人物造型生动,主题突出,背景壮阔,气势恢弘。

该瓷板画装在一个涂红漆的木框里,因年久保管不善,木框的红漆有些斑驳。反面以数枚铁钉固定瓷板,并糊裱着一张“文革”时期的《北京日报》,从年代上推算应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作品没有任何做旧的痕迹。

我生长在瓷器之乡,知道大瓷板非常难烧,这种将版画雕刻工艺直接运用于瓷板手法我很少看见。此块瓷板画平整、洁净,无折褶,雕工看起来比较老到,雕版者应是版画雕刻高手,同时瓷版雕刻工艺十分娴熟,画面人物背景及近景、远景皆栩栩如生,毫不粘涩。

我向有关专家请教,他看了实物,对画面的油彩颜色及涂抹方式特别感兴趣,认为这东西经历了30多年,颜色依然鲜亮,可见其稳定性极高。而涂抹则是先剪好两块与瓷画雕工对应的布面,分别套印红、黑两色的。油漆刷印时还要手工掌握浓淡深浅,体现出立体感,因而难度很大。

据判断,制作领袖画像是一项崇高的政治任务,必定调集精兵强将,因当时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局限,大型瓷板画的合格品很难得,残次品又不能出厂,故市面上流通极少。此幅瓷板画是版画家在瓷坯上雕刻而成的,但因瓷板太薄(约不到1厘米),即使雕刻成型,烧制成功也是极难的。因此,可以说这种瓷板画集中了版画家、制瓷家和油彩专家的智慧及经验,是通力协作的结晶。

《毛主席去安源》之画据说“文革”时期发行了数亿张,油画原作于1995年拍出605万元,是“文革”政治画中最早拍出的高价画,影响广而深。那时没有版权概念,各种艺术形式都可表现同一题材。作为尝试,运用版画雕刻技法于瓷板上,是一个难题,其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有待专家发掘研究。而雕刻此画的作者是哪位名家?上色的是哪位高手?制瓷是哪位大师?则是待解之谜。

稀世珍瓷 炉火纯青


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见图),上世纪50年代出土于将军山的明代黔宁王沐英墓,制作年代应在元代中晚期,属国家一级文物,被视为价值连城的镇馆之宝。

梅瓶最早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元、明之际,以小口、短颈、丰肩、长胫,上部丰满、下部颀长的造型在瓷器中独具一格。南京市博物馆珍藏的这件梅瓶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3厘米,肩部绘有珊瑚、灵芝和缠枝莲花等吉祥纹饰,下部为卷草纹和宝莲纹,瓷器腹部则以较大篇幅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其绝妙之处在于成功地将水墨画技法运用到瓷器绘画当中。工匠用苏泥勃青釉料为墨,以白瓷胎为底,凭借娴熟的勾、皴、点、染的笔法,在干涩的瓷胎上尽情挥洒,巧妙地运用了青花所特有的清冷意境来表现月光如水的夜晚,浓淡晕染相宜,纹饰主次分明;在构思布局上打破了时空限制,把3个不同空间的人物,用连环画的结构展现出来,萧何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韩信负气出走的灰心落寞,艄公的不急不慢、悠闲自得,这些心态细节,均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腻传神。

我国博物馆收藏的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只有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另有200多件,绘有人物故事图案的少之又少。这件青花梅瓶在制胎、绘画、烧造等方面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存世的元青花中未见相同者,加上以历史故事为装饰题材的元青花瓷器在绘制和烧造上难度很大,堪称“稀世珍瓷”。

欣赏遂宁宋瓷博物馆瓷珍


最近,笔者前往遂宁参观了遂宁中国宋瓷博物馆,欣赏到一件件精美的宋代瓷珍。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笔者禁不住将所观所感带回乐山,与乐山的藏友们分享。

1991年,遂宁市城郊金鱼村发现了全国最大一宗窑藏瓷器,共出土宋代各大名窑瓷器985件,有国家一级文物29件,二级文物200多件,三级文物500多件,几乎件件都是国家珍贵文物。在此基础上兴建的遂宁宋瓷博物馆成为全国唯一的专业宋瓷博物馆。

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遂宁金鱼村出土的窑藏宋瓷,几乎包括了南宋时期国内名窑的产品,如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河北定窑、陕西耀州窑、四川彭州窑等名窑。这些瓷器造型精美、胎骨敦厚、釉色明丽。其中荷叶盖罐、龙耳式炉、青白釉梅瓶、三足蟾形水盂等文物更是稀世之珍,被誉为“国之瑰宝”。

宋代北方的瓷窑主要有河北定窑、河北磁窑、陕西耀州窑、河南钧窑、河南汝窑、浙江龙泉窑、四川成都琉璃厂窑等,这些瓷窑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宋代北方地区制瓷工艺的主要成就是铜红釉的发现与应用,制瓷匠师们第一次看到了红色在瓷器上出现,这一意外的发现给人以启迪,使人知道氧化铜在一般情况下呈绿色,而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呈红色。

宋代江南地区制瓷工艺获得很多新成就,选用优质瓷土,不断扩大窑炉体积等。宋代瓷窑生产的瓷器,胎质都很洁白,与之前代的灰胎、灰白胎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寻找优质瓷土作原料是提高烧瓷质量的重要途径,宋代不少瓷窑正是发现和找到了优质瓷土原料烧出了胎质洁白釉质如玉的青白瓷,胎体薄的达到了半透明程度。笔者在遂宁宋瓷博物馆见到的近千件宋瓷绝大部分都属质地洁白如玉的青白瓷,而南宋龙泉窑的窑炉长度明显加长,短者达五六十米,长者七八十米,个别长达百米,成倍地增长烧容量,是为了适应国外对瓷器不断增长的需要。据估计,南宋龙泉窑每窑可装烧瓷器两万件,如每月装烧七八次,一座窑的月产量就达10万多件,而南宋龙泉仅遗址已发现数十处,总产量十分惊人。

遂宁宋瓷博物馆有一件十分引人注目的刻花梅子青梅瓶,这是南宋龙泉窑匠师摒弃了北宋时期的传统石灰釉,创造性地烧出了石灰碱釉,成功地烧出了粉青和梅子青釉的代表性作品。

遂宁宋瓷博物馆的藏品,由于是窑藏出土,保存得十分完好,数量也十分惊人,为我们研究宋瓷的工艺成就,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依据。也为我们鉴赏宋瓷真品精华、提高“眼力”提供了机会。因此笔者认为,乐山众多古瓷收藏爱好者可以到遂宁一饱眼福。

浅谈康熙藏窑珍瓷黄斑点


公元1680年,康熙王朝派工部虞衡司郎中藏应选到景德镇驻厂督造瓷器,人们习惯将这段时期的官窑称作“藏窑”。据《景德镇陶录》所载,藏窑瓷器“土坯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江西省文化厅所编《中国古代瓷器基础知识》一书中介绍,“从传世康熙官窑瓷器的情况看,藏窑产品中鳝鱼黄和黄斑点还没有实物得到证实”。笔者终于从一件传世的蒜头瓶中,找到了初步答案。

此蒜头瓶高18.3厘米,足径7.4厘米,属高温釉器,器底无釉、无款识,器形规整,胎质细腻,底部有旋轮痕,露胎处呈微红色,侧光下有闪点,胎体较薄但分量偏重;釉水肥厚、莹润、透亮;口沿至瓶颈处为黄红色釉,瓶颈以下的釉色较暗,釉里有层层的黄色斑点,釉面有酥光,十分精美。

通过对蒜头瓶基本特征的描述,笔者认为此器物为有史料记载,但无实物证实的藏窑———黄斑点瓷器,观点如下想和藏友们共同探讨:

一、符合康熙瓷器鉴别的基本要领。此器内外施釉一致,釉水肥厚、莹润;胎质细腻、较薄、分量偏重;露胎处泛红,侧光有闪点。

二、符合康熙制瓷的历史。康熙朝制作了大量的仿古器,蒜头瓶足底无釉,是有意仿古;釉色类由于茶叶末、鳝鱼黄、建窑油滴釉,又同属高温釉。

三、符合康熙朝制瓷工艺特点。修足规整、较浅,足尖呈扁平状,有旋轮痕,特别是瓶颈处饰一圆形环状圈,更具康熙朝特点。

四、茶叶末釉和鳝鱼黄釉同属高温釉器。茶叶末釉是经高温还原火焰烧成,是铁结晶釉,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如茶叶细沫的黄褐色细点。而鳝鱼黄釉配釉时用少量长石并加少量的镁,经高温氧化焰烧成,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蒜头瓶釉属高温釉,瓶口至瓶颈似鳝鱼黄釉,瓶颈以下似茶叶末釉,鳝鱼黄和茶叶末釉不可能在同一气候中烧成,明显是一个新品种。

五、从世界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记录看,没有康熙朝茶叶末和鳝鱼黄的拍卖记录,笔者认为康熙的产品可能与其他朝代的同类釉器混为一体。特别是黄斑点釉可能当作其他朝代的茶叶末或鳝鱼黄。

穿金不如戴瓷


穿金不如戴瓷

20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古瓷片收藏市场才逐渐发展形成。近年来,一些人收藏瓷片不仅是为了学习鉴赏古瓷,而是作为美化生活的装饰品。日前,来到报国寺古玩市场,探访古瓷片的新玩法。 在一家古玩店里,一位女士正挑选瓷片。经了解,这位女士姓赵,她经常来这里选瓷片,请老板加工成佩戴的饰品,如耳环、戒指、手链、项链、胸针等。

赵女士介绍说:“在报纸上看到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写的一本书,叫《读我的胸针》,书中介绍她在执政时佩戴的一枚胸针,是用中国陶瓷碎片加工而成的。我觉得特别好看,就开始买瓷片自己学着做。”

由于瓷器本身有容易损坏的特性,一旦失掉原有完整的品相,无论曾经价值几许,其收藏价值便大打折扣了。但是,即便是损坏的瓷器,有些还是会保留较完整的图案和设计的特点,可以代表一个时期的工艺水平。特别是一些历史名窑的瓷器残片,更是如此。所以,像赵女士这样的瓷片爱好者,根据每个瓷片的特点,加上自己的灵感创意,运用传统的手工技法,使得残损的老瓷片获得新生。这种瓷片饰品,既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及内涵,又加入了时尚与现代的元素,别具匠心,不落俗套。

赵女士对瓷片有独特的见解,她认为:每个瓷片都是独一无二的,斗彩的艳丽、粉彩的秀丽、青花的端庄、青花釉里红的高贵,暗刻瓷的精细典雅,这些瓷片可以任意组合,做成配饰。瓷器摆件只能观赏,而瓷片饰品可以戴在身上,随时能触摸到历史。

古玩店的老板给我们展示出他的一些得意之作,有暖阁消寒暑的水阁凉亭、镜湖三百里只一朵的荷花、独占人间第一香的牡丹、歌声振林骑黄牛的牧童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故事内容,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寓意,尤其是不完整的画片,给我们提供许多遐想的空间。长期以来,虫、花、鱼、鸟最受青睐,从近年开始,这类瓷片被具有文化格调的、有设计主题的瓷片创意组合取代,图案设计追求情趣,颜色搭配格调清新。古玩店的老板说:“这种玩法,就玩到一定境界了,只要玩到一定程度,才能知道它的美。玩瓷片就是一种乐儿,要是为挣钱就累了,这也是生活的态度,玩儿也可以展现和丰富自己的人生。”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珍瓷刘海戏金蟾》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珍瓷刘海戏金蟾》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