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导航 >

精美生动的陶瓷艺术品

精美生动的陶瓷艺术品

陶瓷艺术 艺术瓷砖 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2020-05-30

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品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类——陶俑,它美的的生动、美的惊人。今天小编就给您讲讲这精美生动的陶瓷艺术品——俑。

提及俑,人们肯定会首先想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这当然并没有错。毕竟声势浩大的秦皇地下军“横空出世”,震惊了全世界。但是,我国出土过的陶俑不唯有秦俑,还有上起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泥俑,下迄公元17世纪的明代陶俑。其间,历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各代,陶俑层出不穷,无不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彰显着时人的风采。

据《通典》中记载: “埋棺于地下,棺前设鼎彝,两旁列俑像。”国家将这种葬式定为典仪,由此可以看出,整个社会对殉葬品的重视。通常,墓主人品级越高,随葬品及陶俑越多。秦俑阵容的庞大和阳陵汉俑的众多,显然让世人叹为观止,但这些已发现的俑坑,不过是墓主人的某一个附属的葬坑罢了,震惊了世人的数量其实只能算作百万大军中的一两个排头兵。

俑的种类多不胜举,大体上可分为人物俑、动物俑、镇墓俑三大类。人物俑一般可分为兵马俑、仪仗俑、乐舞俑、侍俑、狩猎出行俑5种,动物俑包括家禽、家畜、猛兽3种;镇墓俑最常见的有武士俑、天王俑、十二生肖俑等。

秦兵马俑,秦始皇的陪葬队伍1974年陕西临潼发现的秦兵马俑的烧成,标志着秦代制陶工艺的成熟,是中国制嘲工艺史上的空前壮举。由11种和谐的创彩雕塑而成的兵马俑,被分别放置在3铺俑坑内,仅在总面积为14 260平方米的号俑坑内,就有如同真人真马一样高大嘲兵马俑6 000多个。他们一律面向东方濯在由20个武士俑组成的三列横队背后濯

按照一定的序列,整齐地排列着非常壮谰的40路纵队,俨然成一个布局严整的钧阵。兵马俑像形象生动,姿态迥异,仿调他们刚刚列阵完毕,正等待出征的号角,将要进行一场生与死的搏杀。陶马与真马形体相当,膘肥体壮,双耳上耸,眼神贯注,四肢矫健,给人以蓄势欲动、急不可耐地要驰骋疆场的强烈印象。秦兵马俑如此壮观,真实再现了当时高度的陶器文明,在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永放嘉彩。

秦代之前的战国也有俑,后来的西汉东汉也都有俑,但都不及秦俑形制高大。汉代最大的俑也只有真人的二分之一大。但汉代的陶俑却形态真实,栩栩如生,富于生活情趣。除了庄重的兵马俑之外,还有反映各种生活形态的俑。有衣着华丽的仕女俑、姿态传神的乐舞

百戏俑、庖厨俑和舞马俑等等,都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

文物往往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古人有种享乐叫乐舞。自周初创设并兴起女乐以来,受欢迎程度一路飙升。秦汉以降,淫靡之风流行,古乐丧失,歌舞奏乐者皆为女子,女乐成为上层社会的最高享乐。秦汉隋唐,历代皆有诗人为其激情鼓舞,吟诵隽永诗篇。因此殉葬物品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女乐舞俑。女乐舞俑制作不仅美观,且舞姿曼妙、动态可人。时至今天,依旧堪称上乘工艺作品。由于这些原因,女乐俑一直被世人当做贵重的宝贝留存。

马俑的出现晚于人俑,三代以前只有驾辕的马。据历史记载: “东汉之时,安息来朝,进马戏。”此后就有了跳舞蹈的马。汉晋以来,用马跳舞的表演称佳剧。自汉至唐,观马戏被看做极高的享乐。每逢设宴,必看马戏。公卿富豪没有不蓄养舞马的,舞马俑也就成了殉葬必不可少之物。古代墓葬中发现了各种形态的马俑,制作精妙,动势优美,后来被世人看重并与人俑并提。

出土的精美陶俑,随着朝代更替,装饰工艺不断创新。秦汉以来的陶俑多采用素胎、彩绘。隋唐以来的釉陶、三彩、绞胎、贴金、描金等工艺,把不同时代的陶俑装点得各显其妙。隋唐陶俑的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尤以色彩斑斓、奇伟多姿的三彩俑堪称中国陶俑的压卷之作。

陶俑伴随着中国的古代文明款款亮相,从发生、发展到衰落,首尾相连,未曾间断。陶俑的延续,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包含了不同时代的信息,对我们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生动的形象资料。

扩展阅读

古老的青铜艺术品


青铜的发明和使用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以中国表现,更是我国古代杰出艺术品的一种表现形式。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的是古老的青铜艺术品之一的铜镜。

铜镜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史传说时代。在《黄帝内传》中有记载:“帝既与西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实物的古铜镜在4000年前的青铜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目前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铜镜实物是原始社会后期的齐家文化墓葬出土的。那时的镜较小,背面有直线装饰。

春秋时期,铜镜饰有写实的虎、鹿、鸟纹图案,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是一种艺术品。铜镜常被用来赏赐,这说明当时铜镜还很稀少和珍贵。《左传》记载,郑伯朝见周王,周王将佩带的铜镜赏赐给郑伯,周王同时赏给虢公铜爵,郑伯认为周王赏赐不公,从此开始对周王不满。由此可见,铜镜作为珍贵的生活用具,并不能同礼器铜爵相提并论。

铜镜在历史上一直是宫廷、贵族享用的高档消费品,在早期使用上还有一定的级别限制,因为战国处于奴隶社会的末期,诸侯国战争连年不断,需要大量的青铜用来制造兵器,古镜不是一般贵族能使用的,所以战国镜的价值是可想而知的。

艺术品拍卖14年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中国人形成了一定的收藏实力。艺术品拍卖这个已经开始在西方流行的商业运营操作模式,在中国出现的时机逐渐成熟。

中国嘉德的创始人最早预见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于1993年5月份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嘉德国际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艺术品拍卖的股份制公司。同年6月,上海的朵云轩拍卖行也紧随其后举行了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接着在次年中国嘉德的第一场拍卖会上,成交记录首次突破了1400万元人民币。南北两地艺术品拍卖的此起彼伏,开启了国内艺术品拍卖行业的春天。

中国嘉德副总经理寇勤认为:“从1994年到2000年左右,应该是一个学习和积攒经验的阶段。”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艺术品拍卖会,逐渐捂热了市场。

1995年,北京翰海的春季拍卖会,成交额首次突破亿元,其中一件明永乐青花绶带葫芦瓶以1331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国内中国瓷器拍卖成交最高纪录。同年秋拍,中国嘉德从海外征回的一册宋周必大刻《文苑英华》零本以143万元高价成交,创中国古籍善本拍卖世界纪录,而同一季拍卖中,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则以605万元成交,创中国油画拍卖的新纪录……

2000年开始,随着投资热席卷内地,艺术品拍卖行业开始加速发展,直至2005年,到达了巅峰。刘小东的作品《儿子》,2000年曾以15.4万元人民币成交,而在2005年中国嘉德秋拍时,该作品竟以198万元的高价拍出,同一幅画5年内增值了10倍多。

大量艺术品投资者的涌入虽然刺激了市场活力,但也带来了缺乏理性的负面效应。投资者盲目叫价,使得众多艺术品的价格远远超出其实际价值。因此,2005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在高温之后有了回落,寇勤将其称为“回归冷静”。

以北京为例,2005年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总额在90亿元人民币左右,但在2006年,这个数字却下挫到了80亿元人民币左右。

好在,今年春拍的回暖,令业内人士看到了市场趋于理性的迹象。在中国嘉德今年春拍上,陈逸飞的成名巨作《黄河颂》以4032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创下了中国内地油画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

陶瓷艺术品能否抵御市场泡沫?


现当代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价格持续升温

近年来,收藏界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现当代景德镇艺术陶瓷尤其是名家精品,越来越受陶瓷爱好者和投资者青睐,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动辄几十万甚至过百万元人民币,价格直逼甚至超过了古陶瓷。同时,随着一批批陶瓷精品陆续漂洋过海且被国外艺术馆、博物馆收藏,有专家指出:中国文化若想像中国经济一样影响全球,一定要靠独特的文化品种,而这种最有希望驰骋世界艺术品市场的文化品种应是水墨画和陶瓷,因为这两大板块是中国人自己的“武器”,话语权和审美标准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在4月份,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主办的《景德镇当代名家经典陶瓷艺术展》,200多件参展作品会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反映当今景德镇老、中、青三代陶瓷大师的创作水平,诠释现当代景德镇陶瓷的艺术真谛。借这个机会,我们全面了解一下景德镇艺术陶瓷的创作现状,看看那些精品到底能否抵御市场泡沫。

大师云集创作思维翻新

陶瓷的故乡在中国,而景德镇则有“瓷都”之美誉。我们知道,景德镇制瓷的历史始于汉代,原称“昌南镇”。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朝廷诏令这里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这批御瓷深得皇帝赏识,景德镇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以皇帝年号冠以地名的殊荣。自元代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官员驻扎在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立瓷局,置办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珍宝。景德镇的历代瓷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创造了具有东方艺术特色和中华民族风格特征的陶瓷文化艺术,并通过海上“陶瓷之路”源源出口,架起了东西方经济技术和文化艺术交流的虹桥,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步入现代社会,尽管“瓷都”地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景德镇仍以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老的陶瓷艺术与现代意识相交织、融合,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原来,在这片艺术沃土上,有着世世代代“群力业陶,众心事瓷”的窑火传薪人。如今,几乎一半以上的国家级陶艺大师工作、生活在景德镇,如王锡良、秦锡麟、张松茂、王隆夫、李峻、张育贤、李菊生、刘远长、王恩怀、戴荣华、熊钢如、熊汉中、汪桂英、陆如等,他们的作品基本代表着当代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准。

此外,作为高端艺术人才培育的摇篮,景德镇还拥有全国唯一的陶瓷本科院校——景德镇陶瓷学院,有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等综合实力在业内堪称一流的陶瓷科研机构,昔日“师带徒、父传子”的承传关系正逐步消逝。艺术创作思维已从封闭型单向思维转变为开拓型多向思维,因而出现了综合应用多种学科、多种技艺、多种材料、多种手法于一体的创新趋向。陶瓷艺术彩类之间的界线逐步变得模糊,而工艺技术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这些翻天覆地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向更高层次和纵深方向发展。

如今,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比过去更注重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新材料,使一些古老的陶瓷品种呈现出新的光彩。他们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材质和装饰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和特性,体现材质美、肌理美,创造和开发出众多新彩类、新品种。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已经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元素和基因,赋予了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新的生命、新的气息和新的风格。

扬弃创新 国画笔意愈浓

景德镇现当代陶瓷艺术家们既重视传统名瓷所蕴含的优秀传统,又化而超之,并且发明创造了色釉彩、综合彩、现代陶艺、现代青花、釉中彩、水晶刻花等许多新彩类、新形式、新技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

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艺术品种,为世人所推崇的主要是典雅素净的青花瓷与富丽柔婉的粉彩瓷。青花瓷被誉为“瓷国明珠”,烧造历史悠久。号称“青花大王”的王步先生的青花表现技法颇有代表性,他汲“八大山人”、黄慎等画家之所长,将中国画的水墨写意技法与青花技法相结合,创造了青花“分水写意”法,形成了一种笔墨浑厚、晕润清新的新流派和新风格,与传统的“双勾分水”法并驾齐驱。目前,介乎两者之间的“勾线榻水法”是另一种新的流派和风格,也是现代青花艺术常用之技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等艺术家在不断总结、借鉴明代民间青花艺术的基础上,抓住民间青花洗练拙朴的形象、酣畅淋漓的笔意、抽象形式的意蕴、率真简约的神韵等精髓,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表现手法,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情趣、现代审美意识的一种新型的现代青花艺术。此次展览展出的秦锡麟作品《芦荡竟翔》、秦锡麟、王恩怀和戴荣华首度联手创作的青花瓷作品《青韵雅集——寒夜客来茶当酒》、陆如的《梅花》等,都是通过独特的构图、运笔、榻水,从青白两色的变化中映现出艺术的自然美、含蓄美、节律美、内力美,令人赏心悦目。

粉彩瓷享有“东方艺术瑰宝”的美誉,并以工致细腻、粉润柔和、色丰彩腴的艺术特色自立于世界陶瓷艺林之中。王锡良、张松茂、王恩怀、戴荣华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以凝练高雅的格调和细腻娴静的风姿,展现出粉彩艺术之风韵。此次展出的王恩怀作品《国色长青》瓷板画,还有王恩怀、秦锡麟、戴荣华合作的粉彩瓷板画《春回大地》,将水点、洗染、落地等粉彩技法汇集并用,工写结合,设色浓郁而雅丽,既有国画笔意,又富于装饰效果,风格清丽隽美;戴荣华作品《轻执原在手 未忍扑双飞》、徐亚凤作品《庭卉吐艳》,画面与造型珠联璧合,著笔赋彩疏宕清逸,构思立意匠心独运。还有江西省陶研所一批中青年艺术家的粉彩艺术显得清新雅致,各具风采。

风格多样 工写抽象共生

现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具体风格和特色,首先表现在陶瓷造型上。艺术家们刻意追求造型的时代感,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传统造型样式为圭臬、陈陈相因的局面。不论是传统样式的变体型,还是全新样式的创造型,几乎都具有造型饱满、线条简洁、体态修长、转折流畅、对比强烈的新观感、新特征,符合现代社会时尚、现代生活情趣、现代文化思潮、现代审美心理。

当代景德镇陶瓷在陶瓷装饰的风格上,有两大十分明显的突破:一是清代以来泛滥成风的繁缛、满饰、华贵、躁浮的“宫廷”风气,受到大多数艺术家普遍的厌弃,代之以简练、空灵、淳朴、明快的风格。昔日那种拘谨沉闷、生硬刻板的时弊,已被轻盈活泼、生动灵便的特色所取代;二是康熙以后那种瓷画与纸画渐趋一致的画风,以瓷代纸、以绘画代装饰的一统艺坛的局面,已被风格各异、流派众多、个性强烈、百花竞艳的新风尚打破。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在更新、装饰意识在升华,更讲究随型赋彩、因材施艺,更注重虚实空间的处理、工艺装饰的出新、立体观赏的效果和陶瓷艺术语言的运用。

在装饰题材上,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给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现当代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民俗民情和民族文化的现实题材为主旋律,乡土气、自然趣、人情味、生活情更足更浓。对于装饰构图,除传统的主题独幅式、正反主次式、锦地开光式、图案边脚式外,新颖别致的构图层出不穷,产生了如分层平地式、分格条块式、散点满布式、通体连接式、通景压幅式、旋转斜纹式、自由缠技式、图地相衬式、阴阳对应式、书画合壁式、毛地开窗式、综合构成式等许多新颖的形式。

当代景德镇陶瓷在装饰表现形式上,除传统的写实外,更多的是兼工带写、写意和抽象共生共荣、相辅相成:写实者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将描绘对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惊叹艺术家技艺的精绝;写意者泼辣大度、气势磅礴,袅袅数笔,形神皆出,令人感到艺术家潇洒的笔墨神韵和情怀;抽象者匠心独运、意蕴深邃,将形式与创意融溶化,留给人们更多的联想空间,用心揣摩而又难以揣透艺术家深藏谷底的观念和个性,令人觉得余味无穷。

精品价格为何节节高?

如今,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上,现当代景德镇艺术陶瓷已经成为除中国书画以外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品大类。究其原因,网专家认为主要有三点:

其一,现当代艺术陶瓷赝品极少,不存在断代问题,且精品可媲美古陶瓷。多年来,中国的藏家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古代陶瓷上。然而,令众多藏家头痛的是古陶瓷赝品极多,高仿品大行其道,普通收藏者在古玩市场上几乎寻觅不到真品;即使遇到真品,其价位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人民币,这便拒普通藏家于千里之外。我们知道,今天的顶级艺术品无疑就是明天的文物。由于现当代陶瓷制作已无官窑、民窑之分,意味着对所有瓷器收藏者来说机会均等,因此收藏现当代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具有艺术潜质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就等于收藏了现当代“官窑”瓷器的精品。十年、百年之后,它们同样是价值不菲的古董。另外,比起那些古瓷器,某些现当代陶瓷精品的工艺水平已有了突破和创新,加上高科技手段的帮助,无论是器型还是用色、题材,都可媲美官窑古瓷;

其二,艺术精品永远具有生命力。中国艺术品收藏起步较晚,导致国内不少藏家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又有国内外资本介入炒作,使得当代艺术品市场泡沫很大。平心而论,并不是所有艺术品都值得收藏的,关键是要选择精品,因为只有真正的精品才能经受住市场考验,有道是“不怕买得贵,只怕买得差”;

其三,受“形而下谓之器”思想的影响,现当代艺术陶瓷由于长期不受收藏市场的重视,起步不久,价格也处于复苏阶段,现阶段还有一定的投资潜力,可介入收藏、投资。我们预计今后5至10年,当代陶瓷收藏将逐步走向成熟,并成为收藏市场的新热点,每年涨幅在20%~30%之间——这可能是保守估计,因为一些大拍卖行近几年现当代陶瓷专场拍卖的结果,刺激着投资者将闲散资金投向这个领域。

什么才是陶瓷艺术品的真正核心价值


艺术性是艺术陶瓷的重要属性。显然这涉及到我们如何看待艺术。这里笔者不想讨论什么是艺术,因为有多少个艺术评论家,就有多少种艺术的定义。但是要谈到当代艺术陶瓷收藏,笔者就不得不对陶瓷作品的艺术性进行评判。要评判艺术性就不得不先对艺术有个界定。

(一)百度百科对于艺术是这么说的,“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是欣赏者、创作者... ...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可见艺术是主观的,一种高尚的精神产品,艺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间的心灵互动。

而陶瓷作品的艺术性就是陶瓷艺术家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的体现,也是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间精神上的交流。面对一件精美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陶瓷工艺品,我们很难从中领悟或体会出什么真情实感,因为它只是商品,不是艺术品。那么陶瓷大师们、学院教授们的作品就一定是艺术品吗?我看未必。

笔者常常会看到知名大师和教授的笔会作品。抛开作品工艺性标准,单说艺术性就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这些年来,由于艺术瓷越来越为收藏者重视,其价格也水涨船高、逐年攀升。商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在经济利益的促使下,挖空心思以各种名义组织大师和教授进行笔会。一时间,笔会作品满天飞。而大师和教授们本人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应付了事。可以想象,这种应酬之作其艺术含量能有多少!既然当代陶瓷作品的艺术性是主观的,在价值和审美情趣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选择艺术性高的作品呢?

笔者觉得无论是中华民族的还是世界上其它民族的主流艺术都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陶瓷作品的艺术性不是装腔作势、故弄玄虚,也不是卖弄技巧,更不是单纯对观者感官上的刺激。它是艺术家的真情流露,它是欣赏者内心泛起的层层涟漪,它是超越时空的心有灵犀。一件值得收藏的当代艺术陶瓷作品是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我们知道清末到民国初期的时候,由于一批文人介入到瓷上绘画,极大地提升了瓷画的艺术性。但是由于他们无法熟练掌握釉、彩以及烧成气氛、温度等工艺要求,所以浅绛彩作品的工艺性差,无法长久保存,极大地影响了其收藏价值。现在无论是收藏市场上的浅绛彩作品实物,还是网络上搜索到的浅绛彩图片资料都存在釉彩严重剥落的现象。

后来民国时期出现的珠山八友作品,在工艺上克服了浅绛彩作品的工艺缺陷,达到了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成为收藏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收藏对象,拍卖价格也是屡创新高。无独有偶,在浅绛彩瓷出现一百年后的今天,大批国画、油画名家纷纷介入到瓷上绘画。遗憾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瓷上创作往往浅尝辄止,忽视陶瓷的材质美,我们也就不难判断其工艺水平的高低了。

(二)重视陶瓷艺术家本人的修养我们知道艺术是主观的,陶瓷作品的艺术性是作品本身所展示出来的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我们在品评一件陶瓷作品的艺术性时通常会说该作品的格调是高还是低。“格调是指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思想品格和艺术修养的总汇体现。”

从创作角度来看,格调是艺术家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的最高体现;从欣赏角度来看,它是艺术批评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什么我们如此关注艺术家个人的思想品格呢?每个民族的艺术审美标准和其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我们民族的艺术审美标准深深地植根于华夏民族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我们传统文化构建受到儒、释、道的影响,是多元的、复杂的。

尽管儒、释、道各自教义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也有重合的部分。从个人的修为角度看,儒家推崇品德,佛教宣扬功德,道家提倡道德,都是强调个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艺术家是为人类创造高尚精神财富的工作者。难以想象艺术家的道德品质低劣,他的作品的格调会高雅。

明代文徵明曾言:“人品不高者画品便见卑下。”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高尚的品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我国传统美学之追求,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之说。在绘画实践过程中,客观景物的品质由画家去反映表现,在这个表现过程中,画家本身的品质一直在起作用。

画家只有本身品格不凡,才能使创作的作品具有不凡的艺术风格,画品是人品的表现,作品是性灵的流露。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雅俗之分。格调不仅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取决于作者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高格调一般不仅要表现深刻的思想、健康的内容,还要求艺术家有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这与艺术家的学识修养、艺术修养息息相关。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末画家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中亦提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 开卷有益,读书能让万里外之美景立于眼前,读书能跨越时空,让古今中外人的思想诉诸脑海;读书而有益,多读而博知,是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作为当代高温色釉瓷上绘画的领军人物,注重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挖掘现代文化内涵,突破传统工艺美术价值观念,借鉴中、西方绘画艺术技法,逐步形成了彰显个性审美趣味的艺术风格。李菊生的人物创作多取材于传统诗文。他通过刻画人物的瞬间情态,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现在,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在决定收藏某位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前,有必要对该艺术家先做个基本调研,看看他是否在品质上有高尚的情操,在学识上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如果有机会,最好先和艺术家本人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一下,听听他的艺术创作出发点和对陶瓷艺术的理解。这样我们能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艺术修养和思想境界。

收藏者这样做也是不得已,因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我们的艺术陶瓷业普遍存在着浮躁心态。一些艺术陶瓷中青年的从业者不甘于寂寞、迎合市场的低俗审美.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部门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政府部门片面追求政绩,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艺术陶瓷市场的自身运行机制,特别是这些年来,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各级大师称号的评选,严重破坏了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三)选择资深当代艺术陶瓷经纪人收藏者面对众多的艺术陶瓷作品,很多时候会有手足无措之感。一方面有收藏者自身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是当前艺术陶瓷收藏没有一个客观、公正和科学的指导标准,更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引导、规范和监督这个市场。收藏者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专业、可靠、资深的经纪人比自己直接选择作品更为安全、保险。

李菊生当代陶瓷艺术品经纪人大概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近二十年的大浪淘沙,真正可以一直活跃在收藏一级市场而屹立不到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这些资深的经纪人经过市场多年的洗礼和检验,视信誉为生命,不为眼前的小利所诱惑,以严格的职业操守呵护、捍卫当代艺术陶瓷收藏市场。

几年前,本人有幸由这样一位资深当代陶瓷艺术品经纪人引导进入这一领域。随着这些年当代艺术陶瓷收藏市场的蓬勃发展,我越来越感到资深艺术品经纪人的重要。通常,艺术品收藏被认为是精英文化。收藏高品质的当代艺术陶瓷作品不仅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更需要收藏者不断学习,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鉴赏水平。

以上是笔者这几年来收藏当代艺术陶瓷的一些心得,如果能给希望进入到这一收藏领域的爱好者提供些参考,本人将十分荣幸。

手工陶瓷艺术品带着艺术的头脑和激情去创作


手工陶瓷是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是带着艺术的头脑和激情去创作的,这些作品都有自己独立的灵魂。在国外,陶艺一直有手工和机器之分,机器制陶用来生产旅游纪念品,手工制陶分为艺术品和自己把玩的小工艺品。在欧洲、日本的一些地方,即便是家庭主妇,也能做出一些属于自己的陶瓷品来。因为他们拥有一些小型的制陶机器和小型的烧制机器,这些东西正是如今中国个人陶艺家们所缺少的,并且购买的价格不菲。虽然国内现在也开始研制生产这类机器,但是短期内从质量上与国外成熟的产品还是有差距的。

传统的作坊对于瓷土的种类和剂量有着很严格的控制,但是手工制陶就可以比较随性,用不同的瓷土混合,还做出不同质感、不同色彩浓度的作品,艺术家有充分的空间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进行他们的实验。比如青花瓷,它的颜色可以通过控制瓷土中铁的含量来调节深浅,一块磁铁就可以做到了。

手工陶瓷并不需要去赶时间,艺术家的成熟是可以等待的。不过,手工陶艺家们所拿到的原材料品质却很不稳定,随着瓷土价格的上涨,土商们会以次充好。瓷土的的质量,只有在瓷器被烧制出来后才能看得出,所以一批手工瓷器因为瓷土的质量而前功尽弃是很让人痛心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手工制陶的速度比较慢,所以手工陶瓷的成品会降低,相对成本就变高了,这些都是一个手工陶艺家必须面对的现实。

手工陶艺存在不少难度,但是艺术家们总是乐观的,这门艺术也慢慢地为人们所接受。起初手工陶艺品商店的客人都是外国人,即便是有中国人来购买陶瓷,也是“作为礼物送给外国老板”,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走进这里为自己购买艺术品,甚至有不少年轻人,将手工陶瓷作为礼品送给长辈。这门泥土与火焰的艺术,通过中国艺术家的努力,开始走进了中国人的内心。

制作细腻雕刻精美造型生动 中华陶瓷烧造艺术珍品德化窑瓷器


·德化窑瓷器

德化窑位于今福建德化,故名。作为著名的瓷窑,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发现由宋到清历代窑址达一百八十处,重点发掘了屈斗宫、碗坪仑两处窑址。德化瓷器是中华陶瓷烧造中的艺术珍品,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其制作细腻,雕刻精美,造型生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德化窑瓷器

德化窑种类繁多,有爵杯、梅花杯、香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尤以瓷塑最负盛名。瓷塑胎质优异,别有情趣,所塑人物性格鲜明,造型优美,神态逼真,风格洗练,有一种单纯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质地美。其中,以何朝宗所塑最佳。《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都称其为善塑瓷像,为僧伽、大士,天下共宝之。德化窑所制箫笛,明末清初人周亮工在《闽山记》中所称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出竹上。

·德化窑瓷器

·德化窑瓷器

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程序如下: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合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已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

美国当代艺术家手中的东方气息艺术品:陶瓷和服


提及含有东方元素的服饰,你会想到什么呢?旗袍、汉服、唐装、乃至和服……许多丝绸和缎面质感的东西都会跃然于脑海之中。不过,我们现在要讲的这些由美国当代艺术家带来的东方服饰可并非丝绸、布料所作,而是陶瓷。

这些陶瓷和服的作者名为MarciaJestaedt。从未去过东方的她,创作这些作品,仅是凭借自己对东方艺术、民族服饰以及礼服的兴趣。Jestaedt收集了许多有关这一主题的书籍,也参观了很多博物馆。经过多年,无数的图像在她脑中积淀了下来。不过,和服艺术品却是凭借她的想像臆造而成的,它们是无数图像融汇出的结晶。

Jestaedt设计的东西都很有异国情调,也相对较为繁杂。而她创作这些的初衷,却是做一件无法看出设计来源的蟒袍。

1970年起,她就开始使用粘土进行创作;1972年,她在创作中加入了陶艺乐烧。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极具光泽的釉料,有时候还可以看到23克拉的金箔装饰。这些艺术品上面的花卉和几何纹饰,多为Jestaedt亲手绘制而成,整个创作过程漫长且艰巨。

除了这些漂亮的和服陶瓷艺术品外,Jestaedt还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扇面作品,同样也颇具东方艺术气息。在我们感叹这位美国艺术家对东方艺术的热爱之余,也不禁赞同,原来陶瓷也可以做出这么美丽的服饰,尽管无法穿在身上,却也是很好的视觉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