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瓜田李下造句 > 导航 >

李恭坤

李恭坤

瓜田李下造句 李字开头的成语 大理石瓷砖

2022-01-12

瓜田李下造句。

李恭坤,(1941—),江西南昌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雕塑研究会理事。曾两次应邀赴香港、新加坡作瓷雕现场技艺表演,产生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江西日报》《景德镇陶瓷》杂志《景德镇瓷雕作品选》画册先后以不同形式评介、报导李恭坤的瓷雕技艺。

守拙求真尚自然,匠心独运塑先贤。

喜嗔悲笑传神韵,妙趣横生别有天。

注释:

① 尚自然:李恭坤在创作中主张宁拙毋巧,注重"尚自然、少雕琢、巧寓意、忌直露"的艺术表现手法,加之他又善于用高温色釉来加以装饰,使作品显得纯朴自然。

② 塑先贤:李恭坤瓷雕创作多取材于传统历史人物,如张衡、华佗、伯乐、诸葛亮等,寄托了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崇敬之情。

③ 喜嗔悲笑:李恭坤善于将传统的表现技法与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他塑造的人物或嗔、或怒、或喜、或悲、或笑、或哭……,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触手可及,仿佛和你面对面地交流情感。

作者简介: 韩晓光 笔名 晓寒 江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首届教学名师。近年来已出版《近体诗语式研究》《杜甫诗歌语言艺术》《杨万里诗歌艺术散论》《唐英诗歌选注》等专著九本;在《中国文学研究》《古汉语研究》《杜甫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中华诗词》《当代诗词》《江南诗词》《江西诗词》等刊物发表诗作近百篇。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李朝白瓷


要说清李朝白瓷的渊源还要追溯到高丽青瓷,甚至与中国瓷器的关系。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冯小琦告诉记者,自唐代以来,高丽便开始模仿中国瓷器造型,这一点可以从其出土的诸多瓷器中可见。

高丽王朝(918年-1392年)之后,李朝(1392年-1910年)开始了其漫长的统治时期,并逐渐有了与高丽青瓷齐名的李朝白瓷、李朝粉青。

当时的文人成伣(1439年-1504年)在《慵斋丛话》中记载:“世宗朝御器专用白瓷,至世祖朝杂用彩瓷,求回回青于中国,画樽、杯、觞,与中国无异。”由此可知,李朝青花瓷的出现应不晚于15世纪中期世祖时。17至18世纪,李朝青花已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器物多见四方、六至十二角等棱角造型。

直到这时,李朝白瓷与李朝粉青都受到中国瓷器的影响。其中李朝白瓷受到中国北方窑的风格影响,而李朝粉青则受到磁州窑的影响。不过尽管高丽青瓷、李朝白瓷等与中国瓷器渊源颇深,但自高丽开始其在陶瓷的形态、样式及技法上都与中国有很多不同。类似韩国早期的瓷器没有釉上彩,“只是到了后来才发展出来。

韩国的古陶瓷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收藏界可能更为追捧高丽青瓷,这部分缘于其工艺、质地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中国。近年来,中国市场成交价最高的高丽青瓷要算去年中国嘉德在香港拍卖中所拍的12世纪高丽翡色青瓷五瓣花形盏托,成交价为517.5万港元。相比之下,出现在中国市场的李朝白瓷数量则相对较少,其估价一般在几十万元。

“源·像”赵坤陶瓷雕塑展南昌开幕


2013年5月9日,由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和景德镇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源·像-赵坤陶瓷雕塑展》在南昌大学美术馆开幕,现场举行了赵坤将作品赠予南昌大学收藏的仪式,以及赵坤艺术研讨会。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1日,展览全期免费对公众开放。

当天上午十时,各地来宾伴随着四重奏的曼妙音乐与美酒对话中,拉开了此次展览的帷幕。主办方透露,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共80件,几乎全是用泥板和盘条成形,给人以大气、粗犷、随意、老练之感。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可谓件件孤品,特别是她创作的动物造型栩栩如生,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据此次展览策展人、学术主持严智龙介绍,"女雕塑家赵坤创作的作品,具备了艺人的素养,她一直在寻找作品所寄予的人文点和方向;赵坤具有独立的艺术思想,不受市场和其他人的影响;赵坤的动物载体具有世界性,是自然世界最重要的化身,与人共通。无论是东方的文化,还是中国的文化,动物的情趣很能说明文化的感受,在世界上也具有共通性。关键是个人的附着,这需要赵坤灵魂的注入。"

不同的人具有不一样的精神状态,这都可能成为独有的艺术特性。艺术的统一性关键在于其精神的统一性,人文精神方向需要统一。赵坤不受教化精神束缚,所塑造的都是独立的,是一种文化,是用艺术的方式完成的,其精神在支撑着它。而不是过于写实,做出来的雕塑马是马、牛是牛,第一眼就能直观的看出作品的含义。赵坤已经开始把她的雕塑作品搂在怀里,用她的体温来塑造,在她的手上活过来。"赵坤的作品就像怀抱中的孩子,带亲了,就有了她的影子",让心血在体温中传递。有不少观众在参展后表示,站在欣赏者的角度看,当被作品打动的同时,就也爱上个性的赵坤。(摘自景德镇广播电视报社撰文、摄影/吴国涛)

李春能藏品欣赏


李春能藏品欣赏

李春能,江西宁都人,在佛山石湾创立了名为无相陶艺的陶艺工作室。

李春能对于自己的这一批类型的作品很满意,这批作品的灵感和原型来源于小时候在家乡,周围的那些未嫁的女孩子们的健硕的大腿,因为她们要劳动,所以腿都比较粗,但是有一种健硕淳朴的美,也是因为是在塑造农村的那种比较淳朴自然粗犷的美,是原生态的美。

所以在工艺上并没有太多的手法,而是追求自然的陶艺塑造。而在结构塑造上也是因为作为陶艺来说其底部的支撑是很重要的,也就正好符合那种腿比较粗的农村女人的造型。

李春能认为自己这一时期的一些列作品是原生态的,并且比喻成曲艺类中的相声,可以雅俗共赏。作为在石湾这个地方来说,做原创的,传统的东西无论做的好坏,市场价格空间已经不大了,包括竞争也是很难的。

而作为原创的陶艺来说第一要花本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又要符合市场需求还有大众的审美观等问题。所以这一类的东西自己过去每年都会去做一部分,但是不会重复,但是现在已经没有那种感觉去做这些了,所以价钱上没办法去估计。

而当问起这些成品上面的釉色是不是自己调制的时候,李春能老师笑了一下,说都是自己买来颜料自己搭配的,可能还有点儿随性而来的感觉。主要的是自己对釉料也好,对于泥土也好,要求不是太严格,重要的是要表现出自己作品的状态,如上面作品中那种淳朴的原生态的感觉。

而这些大件陶瓷基本上每件都会有落款,如现在在做的一些农村题材的,还有一些佛教的,当被问到做这些大件的会不会很辛苦或者时间很赶,李春能老师说并不是,第一自己不会因为有订单了才做,而是要看自己喜欢,比如某一个时期自己喜欢什么就会去做这一类的题材。

而对自己这一批作品的名字问题的时候李春能老师说如果给这些作品起名字就容易将他们框架起来,其实他们并不是某样东西,他们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特征,一个时代的符号,是一些人对于已经失去的时代的追忆和回忆,当他们看到这些陶艺的时候会想到很多。

而至于想到什么,那就是一种比喻了,这种比喻叫钓鱼,这些陶艺就是鱼钩,至于能钓上什么鱼,那就看看他们的人都是做什么的了。从这一点上李春能又说,自己的作品喜欢给人一些瞎想在里面或者说是给人一种思考的空间。

例如一些比较常见的作品中会将一些人们一贯知道的东西中的一部分去掉,如松鹤延年,他不会给你加那一只鹤,只是一位老者和一棵青松 ,让人们自己在想象中加上那只鹤。

而对于石湾公仔,李春能说这是自己在这边待久了,看久了,就自然而然的会做了,拿起了就可以随手捏了。所以才有了这些公仔。之所以这么久了才来开始做石湾公仔,是因为他觉得不应该只是为市场需要,只是可以卖钱才去做,要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才可以去做,或者说才能做好这些东西。

而作为外地人来制作本地的陶艺来说,可能会做的一样,但是做的时候的心境不一样,做出来的感觉也不会一样。所以他不会去可以学习谁的做法,而是根据自己的本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发挥来做。所以会有根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而说起他的作品里有很多宗教题材的作品,尤其是佛教的塑像类。他说这源于自己小时候接触的东西,那个时候农村根本没有什么美术雕塑之类的学科,自己最早接触美术,雕塑,陶艺这些就是从寺庙开始的,去看那些寺庙里面的那些塑像,然后琢磨那些东西。他们也成为了自己雕塑塑像的参考,这也是为什么李春能的作品里佛教题材的陶艺会那么多的原因。

而当说起这些作品的名字的时候,李春能说没有什么固定的名字,而是一批或者一个时期的作品会给他们其一个名字,如那些村姑,包括早起的一些作品都叫山沟沟,或者叫山沟沟印。

而现在的这些作品李春能给起名叫无象,就是包罗万象的意思,这也看出李春能对于很多东西包括自己做的东西不喜欢被束缚,喜欢给人一种瞎想,喜欢有些残缺,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

而且李春能觉得做东西更重要的是内在的,而不是单一的追求外在的线条和造型形式。他觉得陶艺是三分型,三分釉,三分火,这也体现了李春能做陶艺要的那种境界不是单一的追求完美,而是内在,所以不在乎外表是否十全十美,只要意境到了,能给人以欣赏力的空间就可以。

李春能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只是来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想象,最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还是看个人的经历和阅历。他也认为作品是需要跟人来沟通,给人家一种想象的空间在里面才好。像福禄钟馗,会不去做蝙蝠,让人们自己的想象的添加上去。

而对于自己作品里佛像那么多,而且都有比较独特的形象的问题,李春能说这个应该是自己骨子里就有的吧,再加上给自己陶艺这方面启蒙的又是寺庙里的佛像,所以自己就更喜欢去做这些。

的确,李春能对于佛教的了解和理解要比其他一些陶艺家多很多,甚至可以如数家珍,而他自己也说自己去做佛教题材的东西是要去看佛教的起源演化,然后自己去慢慢的参悟里面的东西,然后发自内心的去做这些佛教塑像,同时将一些现代的东西融入进去也是因为这样,所以李春能做的佛教陶艺都和别人的不一样。

而对于说自己作品的类型,李春能说基本都是三个类型,一个是村姑型的,然后是观音佛像类型的,然后是传统的。而当记者问到说他的作品颜色和别人的不一样的时候,李春能所自己做的这些是陶累的釉,做陶艺一定要把陶艺的本质表现出来。

尤其在做佛像这方面,他不会去刻意追求什么,但是要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内在的东西,和气场才是重要的,这就是他所追求的无象的境界或者叫意境。

而作为陶艺工作来说,李春能认为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创意,而不是手艺,只要你的创意和别人不一样,独树一帜,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会出来好作品。

这也正好符合他自己的那种不去刻意,不去给自己套在一个框架里面做事的性格。他一直追寻的是创作的思想和意境,而不是陶艺的手艺,工艺,他认为陶艺或者说其他的创作,如绘画之类的最主要的就是思想和意境,而不是其他的。到最后李春能很风趣的让记者帮他的一些作品取名字。

作品:慈莲观音

创作日期:2010年

作品:福禄钟馗

创作日期:2012年

作品:松鹤延年

创作日期:2012年

作品:小芳

创作日期:2011年

视频:走遍中国之陶艺奇人邢良坤


邢良坤1955年出生于山东,成长于大连,在物理化学领域,取得了18项发明专利,获得大世界基尼斯科研成果之最,用其专利创作了两万余件令人叹为观止的陶艺精品;他独创的陶艺术教学方法,可在一年内成功地将初中文化的学生培养达到了专业美术学院用四年时间才能达到的水平;他创作的陶艺精品被中国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院、旅顺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日本丸龟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及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首脑、社会名流收藏;他著有《古陶起源》、《钢铁起源》等学术论文,并对“恐龙灭迹”、“古文字起源”、“中国陶瓷技术如何流向日本”等多学科问题发表了新的论述;他将收藏的一千余件日本古陶瓷精品无偿捐献给了辽宁省博物馆,填补了中国收藏史上批量收藏外国文物的一大空白。邢良坤先生现为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客座教授。

自1994年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及2000年在日本、英国相继举办邢良坤陶艺展引起轰动后,邢良坤已成为中国现代陶艺的代表。他取得的“立体开片”、“网釉”、“红天目”、“吊球”、“转心瓶”等十二项国际专利发明以及被列入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迎接香港的回归而创制的双塔回归砚等,陶艺作品栩栩如生,精美绝伦,釉色五彩缤纷、亮丽夺目,特别是他的茶道碗造型有的圆中见方、有的方中寓圆,有的碗壁上还施有或人体、或花叶、或波纹等浮雕,更是令人拍案叫绝,被海内外有识之士赞誉为“天下第一陶”。

醉泥漫卷 写意生灵:赵坤和她的陶瓷雕塑


醉泥漫卷 写意生灵:赵坤和她的陶瓷雕塑

今年41岁的赵坤生于安徽淮南,儿时在母亲瓷器店里看到韩美林的瓷雕,让她迷上了雕塑,19岁时她在当地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雕塑者。1988年,赵坤来到景德镇,拜陶瓷雕塑家周国桢教授为师,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随班进修,结业后便留在瓷都,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

在景德镇陶瓷绘画备受追捧,陶瓷雕塑显得冷僻。不少人放弃了雕塑,而赵坤却依然坚持着,这份艺术的坚持意味着商业的损失。赵坤自号醉泥斋主,也许正是这份对瓷泥的沉醉,使得她成为景德镇年青一代的陶瓷雕塑佼佼者。

赵坤尝试将卷泥这种古老的成型工艺和现代艺术造型手段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独特而强烈的个人风格。动物是赵坤挖掘灵感的本源,在她的动物雕塑创作中,躯干部分类形卷泥,通过折、拉、压、顶等手法一气呵成,大块的泥片构成如同中国画的大写意,眉目之间,小心勾勒,将泥巴变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认为:“大港建材城的投资建设是在西部大开发和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背景下进行的,将有力推动成都、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建材产业的发展,并为地方经济作出巨大的贡献。”

阅读延伸: 景德镇陶瓷企业品牌意识有待加强

景德镇陶瓷馆藏“珠山八友”时期瓷器精品展

上海有“明三代”官窑瓷器特展

邀藏友共赏“清代瓷器”

石湾窑的点睛之笔

世博会授权邢良坤赶制50余件陶艺品


邢良坤50余件陶艺品亮相世博

被上海世博会聘请为 “生命阳光馆爱心大使”的我国著名陶艺家邢良坤,现正在大连昼夜不停地为世博会赶制50多件陶艺品,大部分“世博陶艺”已经出炉,将在世博会期间陆续运往上海。

今年将近60岁的邢良坤被中外陶艺专家誉为“陶艺大师”和“当代陶王”。今年2月25号,世博中国关爱生命共享阳光组委会向邢良坤发来聘请函,授予他“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爱心大使”,并授权他为世博会生命阳光馆制作专用宣传陶艺精品,其作品可以使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相关标识。与此同时,世博会有关部门也致信邢良坤,希望他为世博会提供50多件精美的陶艺品。邢良坤接到任务后,他没有提出任何条件,立即投入到了陶艺品设计、制作中,守在炉旁仔细地观察陶艺品烧制情况。他指着正在赶制的陶艺品告诉记者:“接到任务以后,又骄傲又自豪,就是压力太大了,时间太短了,必须得干,还得干好,必须得拿出最好的作品,让世人看一看,我们不但是经济大国,还是文化艺术大国,显示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也是显示出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决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高丽青瓷与李朝瓷器略说


图1 青瓷透雕七宝香炉 12世纪 通高15.3厘米 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图2 青瓷透雕唐草纹盒 12世纪 高11.8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优美精致的高丽青瓷是高丽王朝(918~1392年)瓷器中的代表作,它是受中国唐宋青瓷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是贵族物质、文化生活的象征。部分上品可与中国宋代汝窑媲美。统一新罗时代生产高温灰釉陶,高丽时代青瓷发展迅猛,受越窑影响较深。10世纪末期大量宋瓷输入后,受中国北方汝窑和南方龙泉窑影响最深,高丽青瓷开始呈现深沉的绿玉式格调,刻划花以菊花唐草为主要装饰纹样,造型以典雅清秀取胜,已不见宋瓷的大胆夸张。12世纪始,高丽青瓷发展达到高峰,釉色综合了汝窑、龙泉窑的工艺特色,产品近似于龙泉窑、汝窑的梅子青、艾叶青、粉青、天青、月白等色,最主要成就在于烧出了美丽绝伦的翡翠色调。器形薄轻乖巧,与雕刻的牡丹、莲荷、唐草、竹节、水禽等图案纹饰巧妙结合,更显和谐与完美。仿生瓷是高丽瓷的魅力所在,人物、鸳鸯、狮子、鸭子、麒麟、摩羯、龙凤、鱼龟等动物形象的水注、砚滴、香熏、笔架等和南瓜、石榴、竹节、荷花、葫芦等植物形象的各式器皿,栩栩如生,精雕细刻,反映出高丽民族崇尚自然的艺术传统。

高丽青瓷的生产是由宫廷直接派官员“窑直”管理的。尤以全罗南道康津郡大口面沙堂里和全罗北道扶安郡保安面柳川里的窑场最著名。其青瓷产品只供上层贵族,器物务求华丽,重质不求量,不惜工本,广泛采用青瓷堆花(化妆土堆花)、透雕(镂空雕)、象嵌(镶嵌)、辰砂(高温铜红釉)、象嵌描金(镶嵌描金)、铁绘(褐彩)等高难度的精工技巧,或单独使用,或多种工艺综合于一器。仁宗长陵出土的青瓷瓜形瓶及方形台有类于宋代青瓷的高雅宁静,而青瓷透雕七宝香炉(图1)、青瓷透雕唐草纹盒(图2)、青瓷镶嵌透雕龟甲纹套盖、青瓷透雕双龙笔插、青瓷龟形水洼注、青瓷堆花莲荷唐草纹水注的华丽精巧,已超过宋瓷,足与金银工艺争胜。

青瓷镶嵌技法的学习、创新、发展是高丽民族对世界陶瓷艺术的最大贡献,虽然我国早在唐代已发明创烧了黑釉刻花填彩瓷,但并未发展起来。是高丽陶工学习使用了该技法,并广泛用于青瓷(也用于白瓷、黑瓷),并发展成多色彩。12世纪中叶后,镶嵌已成为青瓷装饰主流,以人物图案为装饰的稍少,梨花女大博物馆藏12世纪青瓷镶嵌人物纹梅瓶堪为代表;又创造了青瓷镶嵌金彩、辰砂等,将镶嵌青瓷艺术推到了极致。14世纪高丽青瓷走向衰落,被其后李朝的粉青砂器所取代。

视频:走遍中国之隐者李小聪


李小聪先生,画名小聪,1958年生,广东潮州人。八五年结业于学院美术系专修班,现为广东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李小聪,擅长山水瓷画,倾心丹青山水、树石、兼作花鸟、人物,对经、石、瓷、赋饶有兴趣,书法、篆刻也颇具研究。曾于潮州家乡山区设“修竹斋”,怡情养性,一面研究古画,一面功参造化。又于景德镇设“萍轩”潜心创作系列山水画。景德镇电视台为其特设专题节目《瓷苑潮州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欣然为该片题字,并在该节目中对作品作了高度评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先生,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学院教授李菊生称其为“昔日翩翩学子,今具大家风范。”其艺术作品具各家之所长,山水画师宋院体系学古而不泥古。

李小聪,出生于书香门第,其艺术修养,个性气质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深深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从事绘画艺术二十多年,作品屡获国家和地区奖项。

对于李小聪粉彩山水上的继承和创新,陶瓷界泰斗王锡良这样评价:“潮人李小聪所作粉彩山水瓷画,深得古法精髓,意境深幽,取法聚各家之长,有宋人山川之浑雄,有清人林木之秀润,色调古雅。观其画作,仿佛步入郁然深秀、山色苍茫之境界,顿觉远离都市之尘嚣。小聪对陶瓷事业精益求精、滴水穿石,其艺必成大器”。

解说:如果说新粉彩山水瓷画是李小聪的根,那么功夫茶一定是他的魂。在中国南方,饮茶最讲究烹法的,当首推潮州的“功夫茶”。可以说,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和许许多多身在异乡的潮州人一样,李小聪的家里始终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

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他的《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包括鉴茶、选水、取火、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广东的潮汕地区的“功夫茶”正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

每年冬天,李小聪都会回到家乡,到潮州凤凰山海拔最高的茶园采摘上好的茶叶带回景德镇,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工夫茶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饮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据说茶圣陆羽所造的茶器,共有24种。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

李小聪:还有我对茶具的一种选择,就是自己的一种审美,一定要有潮州传统的一些宝贝不能丢,因为它是里面整个过程是很朴素的,一把扇子,比如说烧水是不能丢。看这些都是古老的,这些东西不能丢的,这些东西丢了太可惜了。

解说:对于李小聪来说,饮茶是最朴素、淡泊的美事。而工夫茶的浓酽和醇厚,还给他带来另外一种精神体验。

李小聪:这个就是茶漏斗,因为潮州茶它的条数很长,你没有这个放不进去,非得要把它捏碎,捏碎茶汤全变了,所以茶这种东西,有时候就是你要进去才知道。因为它本身不是完全是物质的东西,它完全就是一种精神上的。特别是我画山水,喝到这个茶汤的味道,有可能就回到高山上了。至于这种感觉,别人真是没办法理解的,就是说你这杯茶小小的弄来弄去,弄来弄去,然后说得神乎其神,事实上在我来讲就是,也没太多理论,就是说,闻到这个味道就很亲切,就很舒服,弄到这个茶壶我心里就感觉很安定,我就在这里弄来弄去,等一下画画灵感又来了,因为有时候你画画,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没灵感的时候,你画不下去,画不下去,你要不就走一下散散步,要不肯定就泡一下茶,闻闻茶气,用茶气培养一下灵感,因为茶本身促使你回到山里,真的,别人肯定感受不了。我就是说,一定要有这杯茶。

解说:这杯茶给李小聪带来了心灵的宁静和创作的顿悟,也让他更多的回到真正的山水之间。

李小聪:有时候也很神奇,一泡好茶,你自己在细心品一下的时候,特别在一个好的环境里面,你品一下的时候,这个茶的层次很多,很多层次。

解说:中国茶道讲求“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动则行云流水,静则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咏,举手投足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茶道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万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所以在茶人眼中,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沙一石,一草一木都显得格外亲切。

李小聪:所以什么叫艺术?艺术是让你不管画在瓷器上,载体怎么变,你就是宣纸,你就是绢本,你就是瓷板,花瓶都可以,关键一个就是你有没有赋予给你精神上那种一种东西,有没有情感的投入。

解说:入情,入品,入诗、入画、入禅、入道,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茶人心中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李小聪的新粉彩山水瓷画创作正体现了一个茶人的精神追求。

李菊生:山水画的话,有气,有的气是热气腾腾的气,有的气是浩然之正气,有的气是小家之气。那么李小聪的这个气给人一种静气。

解说:十年来,李小聪对山川秀色的感情,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大自然的静谧和纯洁的品格已经渗透到他的血脉之中,而他的画作开合起伏,自然天成,达到了物我相融的至高境界。

李小聪:所以山水跟生活,生活跟人生的经历,跟自己的生活的定位,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品位。跟外面的艺术交流,教学生也好,教小孩也好,基本上要给他们这些信息,就是说保持心灵的这一片净土,有污染的时候,有擦干净的时候,时时都要在保持这样的状态。

解说:在李小聪的艺术熏陶和精神感染下,他的弟子和儿子都拥有了与同龄人迥异的难得的沉静。2007年1月,李小聪被评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界的最高荣誉。然而,盛名之下,是喜亦忧,李小聪如何还能保持一份隐者宁静与安然的情怀呢?

李小聪:现在的名称的国家级大师,然后你要思考,你走了以后,人家是不是真正认为你是大师。这个问题是靠你的心的真诚的程度,不是我们现在,我们有嘴巴我们自己说我们是大师,我们现在多牛,我们还活着,我们能讲,你走了以后,你就不能讲了,靠的是作品他们自己了。我现在思考的是,以后的日子,以后的心态,我一辈子管的都是心。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李恭坤》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李恭坤》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瓜田李下造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