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虎的成语 > 导航 >

瓷板虎的传说(上)

瓷板虎的传说(上)

虎的成语 瓷砖板 虎字的成语

2022-01-15

虎的成语。

(本期故事为邓滨听其邻居胡康戎所述)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景德镇有个画瓷板画的艺人,姓汪名大亭。这汪大亭手艺精巧,画什么像什么。他最拿手的是在瓷板上画老虎。据说,为了使笔下的老虎画得活灵活现,汪大亭经常出没在荒山野岭,冒着生命危险,跟踪老虎,观看老虎的生活习性。用汪大亭的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姿。

汪大亭还利用景德镇瓷器"光致茂美"的特点。画出的老虎,双眼全不着色,让它空着,待瓷板烧好,从窑炉中取出,那老虎的双眼便明中透亮,格外有神。若是初次见到,还认为老虎是真的,你准会吓得倒吸一口气,后退三步哩!却说有一年,从安徽来了一伙好猎手,在景德镇最高的南山中,捕捉住一只约有千斤重的过山虎。这只过山虎皮毛锃亮,五彩斑斓,一时惊动了全镇的男女老少,纷纷涌着去看热闹。

这过山虎正好放在瓷器街最有钱的窑户老板麻得天的府前。麻得天见着这只斑斓威武的过山虎,顿时眼红起来。心想;若是弄下这只虎,剥下它的皮,挂在厅堂上,岂不威风十足?于是,也不问价,便要猎手们把过山虎抬进后院,当场剥皮破肚。

待猎手们七手八脚,把过山虎开膛破肚,忽然发现肚子里还有一只活生生的虎崽。

猎手们正想一刀宰了这虎崽,在一旁观看的麻龙彪忙喊:"别宰,别宰,我要,我要。"麻龙彪是麻得天的独生宠儿,年纪虽然只有十六七岁,但他依仗家中有钱有势,平日里驾鹰逐犬,伙同一帮恶棍无赖,在镇上胡作非为,称霸一方,十分可恶。tAOCI52.CoM

这时,麻得天一听儿子吵着要虎崽。气得胡子一翘,眼珠一瞪,喝道:"傻瓜,这老虎也能养得?不怕它把你吃了!""不怕,不怕!"麻龙彪一个劲争着要,"我用铁链把它锁着,它咬不到我。""不行。"麻得天还是不答应,"老子什么都依得你,可这养虎,万万不行!"麻龙彪一听父亲不答应,便就地一躺,滚了起来。他一边滚,一边撒野,又哭又闹。逼得麻得天毫无办法,只好让步说:"哎呀呀,我的小祖宗。别闹别闹,老虎归你养,归你养,不过,千万得看管好。""那当然,那当然。"麻龙彪一听父亲答应了,就倏地爬了起来,双手一伸,抱走了虎崽。

这虎崽在麻龙彪的喂养下,长得活泼健壮,不到一年功夫,便长得有四五尺长。麻龙彪心中自然欢喜,每天牵着这只虎崽,东游西逛,吓得四周百姓,无不远远躲开,好端端的一条热闹繁华的瓷器街,只要见到麻龙彪牵虎走过,顿时就冷落寂静起来。(未完待续)(邓滨口述晚报记者邹勇宾整理)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青花瓷的传说


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并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开始舅舅不肯,说找矿太辛苦,女孩子吃不消。后来,经青花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下来。第二天,天刚拂晓,青花和舅舅便进山找矿去了。

秋去冬来,时间一晃过去了三个月,小宝见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放心不下,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白雪,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山前,发现前面山谷有一缕青烟,顿时心头一热,匆忙朝冒烟的方向奔去。

来到山谷,小宝才看清,青烟是从一座倒塌了的炭窖里冒出来的,便钻进破窖,发现窑的一角堆满各色各样式料石,再一看,窑的另一角还躺着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老人身边堆有几段柴火,柴火上正冒着一缕缕青烟。小宝仔细地朝老人瞧去,这才看清,躺在地上的老人正是青花的舅舅。他急忙抱起舅舅,不停地叫喊:“舅舅!舅舅……”老人渐渐苏醒过来,一看是小宝,急忙对小宝说:“快,快,快上山……去接青花” 。

小宝顺着舅舅指的方向,拚命朝山顶找到了青花冻僵的尸体。在她身旁的雪地上,还堆着一堆堆已选好的石料。小宝见状,哭得死去活来……

掩埋了青花,小宝含着泪水,搀扶舅舅回到镇上。从此,潜心研制画料。他将青花如娘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便从此诞生。

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之风格。后人为了纪念廖青花,遂把画在瓷器上的这种蓝花称之为“青花”,把描绘这种蓝花的彩料称之为“青花料(廖)”这两种叫法,一直沿至今天。

粉彩瓷板上的中国画


中国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由来已久,其表现形式、题材丰富多彩,各不相同,但用瓷画来生动形象地反映这一题材,还是在清末民初时期。

瓷画,始于清代的嘉道年间,它是由中国画的浅绛彩画法移植而来,在20世纪的晚清最为流行。民国初年,江西景德镇的瓷画艺人大胆地对传统的粉彩画法加以改造,用粉彩原料画中国画,遂诞生了新粉彩,从而也把中国的艺术瓷制作推向了高潮。其中尤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为最。他们以瓷入画,以胎作纸,绘就的瓷画十分艳丽细腻,出神入化,无论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和同时代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被人誉为“瓷板上的中国画”。自“珠山八友”之后,同时代的还出现了如汪大沧、何许人、方云泽、江五镇等不少著名瓷画家,他们技艺独特,各擅己长,都有不同凡响的功底。

一幅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画名家江五镇的新粉彩瓷板画《献寿图》,整幅《献寿图》三位人物,其中一名叫瑶姬的仙女,云髻高挽,云裙拂地,裙带飘飞,在秋高气爽的田野里款款而行。她双手托着银质果盘,上有提梁酒壶和酒杯,正微侧脸颊,笑看身后的两位仙童。而两位仙童中,一年长者身背用夸张手法描绘的大蟠桃,鲜嫩可口,似是该蟠桃又重又大之故,不胜蛮力,因而显得十分吃力,虽略显狼狈,却依然情绪高涨;另一年幼仙童见其身背大蟠桃吃力,已帮忙托住下端,二人一背一托,缓步前行,满心欢喜地紧随在瑶姬后面。图中没见层层祥云缭绕,有的只是茵茵绿草,苍松虬枝,嶙峋山石的环境,用此时此景来衬托老少三位神仙在这一献寿途中的欢愉场景,显然蕴含着创作者美好的祝愿。《麻姑献寿》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作者把民间传说中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草酿酒,以备天上蟠桃会上为王母娘娘祝寿的故事巧妙地加以改造,安置在似天河般的乡间田野的小桥畔,构思新颖,意境隽永,起到了不落俗套的作用,可谓匠心独运,巧妙而得体,使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被祝寿的那位老人必定是位德高望重之人,也或许作者正是适逢重阳之时的有感而作。整幅瓷板画采用的新粉彩技法,娴熟而又严谨、细腻而又逼真,极具中国画的传统笔法与墨韵,因而显得清新、俏丽、夸张而不落俗套,表现出作者高超的瓷画艺术水平,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石膏板上贴瓷砖怎么做?石膏板上贴瓷砖的注意事项?


如今,装修对于大多数业主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时一种装修风格看久了会让人感到厌烦,但又不愿意大动干戈凿墙重新装修一遍,有些人就会在石膏板上贴瓷砖,那石膏板上贴瓷砖怎么做?石膏板上贴瓷砖有什么注意事项?

一、石膏板上贴瓷砖怎么做

首先,从选材方面,要选用耐水纸面石膏板(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市面上有些所谓防潮纸面石膏板或者耐潮纸面石膏板,而非按照国家标准称为“耐水纸面石膏板”的石膏板,实际和国标要求的耐水纸面石膏板不是一种板材,而是一种可以算是欺骗消费者的产品,因为这种板子很可能只是把普通纸面石膏板换了和耐水纸面石膏板一样的纸面,其板芯是没有经过防水处理的,大家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国标中对耐水纸面石膏板的耐水性能有两个技术指标要求:一个是表面吸水量,一个是吸水率,前者是检测纸面的防水性能,后者是检测板芯的防水性能。)

石膏板的选择:作为隔墙,我们推荐的石膏板厚度都需要超过12mm。

轻钢龙骨的选择:有些在潮湿场所,当然需要防锈性能好的轻钢龙骨。建议选用双面镀锌量不低于120g/平方米的轻钢龙骨。

先在安装墙体的地方用素混凝土铺一道约100mm高的垫层,然后再在垫层上安装石膏板墙体。用细木工板(大芯板)做底层,然后在木工板表面用马钉马一层钢丝网(建材市场有卖),然后在钢丝网表面直接粘贴砖块,最好是用匀石胶。

二、石膏板上贴瓷砖的施工方法

基层处理:基层表面应无灰尘、无油腻及其它沾污物。

拌料:用水将干粉粘合剂拌匀成糊状,水灰比约1:4(1份水、4份粉剂),拌均匀后的料应在3—4小时内用完。

施工:用齿状泥板将粘合剂涂抹在基层表面或砖材背面,厚度约3-5mm,并用力扭动按实即可;缝道可选用南建牌填缝剂进行填缝。

用量:用量与粘贴石材种类及基层平整度有关。

三、、石膏板上贴瓷砖的注意事项

1、瓷砖的重量不超过32kg/平方米。

2、竖向龙骨间距不大于400mm。

3、石膏板横向封装。

4、安装石膏板的自攻螺丝间距比普通隔墙要加密:板中200mm,板边150mm。

5、建议采用专用的水泥基瓷砖粘接剂,而非普通的水泥砂浆。不可采用点涂式环氧树脂类粘接剂。

6、瓷砖勾缝须注意饱满密实。

以上就是关于石膏板上贴瓷砖的简单介绍,石膏板上贴瓷砖的施工工艺相对复杂,同时对石膏板本身的选材及墙体的要求很高,一般不建议在石膏板上贴瓷砖,如果非要贴,那就要注意施工时的注意事项,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让你满意的效果。

高岭土的传说


     高岭土是陶瓷制品的坯体和釉料以及粘土质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 它以我国江西景德镇高岭村所产的高岭土(瓷土)而出名,并已成为 全世界之瓷原料的通用术语。

关于高岭土有个传说,赋有传奇色彩。很久以前,高岭村住着一户姓何的穷汉,租种着地主的几分瘦田。 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几乎全都被地主刮走了,只得靠瓜、薯、菜充饥度日,生活得十分艰苦。何氏夫妻虽穷,但心地却很善良,平日里只要听说谁家的锅揭不开,宁愿自己挨饿,也要省下那点瓜薯给人送去。邻近穷苦乡亲,都很尊敬他们。一个冬天的早晨,北风呼号,雪花纷飞。何老汉刚把屋门大开, 只见屋檐下躺着个几乎被冻僵的老头。他忙唤来老伴,将老人抬到自 家床上,把仅有的一床破棉絮盖在老人身上,还将自己身上穿的一件 破棉袄脱下来盖住老人。同时,何大娘也烧好了姜汤,夫妻二人细心 地将姜汤一匙一匙地喂进老人的嘴里。过了一会,老人终于苏醒了过 来。 老人不能说话,用手指指口中,意思是说要吃东西。何老汉家中 只有野菜汤,怎能给老人吃呢?与老伴商量,只好又到财主家去借了 那一升还两升的米来。熬好了热腾的稀粥,端到老人面前喂他喝。白 发老人喝了粥,精神好多了。他下床站起来激动的对老何夫妻说:“ 你二人确是名不虚传的好人啊!”便从衣袋里取出一粒洁白晶莹的小 石块递给老汉,说道:“这粒小石块送给你们,可将它种在村后的高 岭山上。过了七七四十九天,那里会张出挖不尽的白玉土,是制瓷的 上等原料。你们可以挖起来,运到景德镇去卖钱。”说完,哈哈大笑 就不见人影了。 老何夫妻惊得目瞪口呆,以为遇到神仙了。夫妻俩果真到高岭山, 挖了深坑将小石块种下去。过了四十九天,他们又来到高岭山挥锄一 挖,只见原来是黄色的泥土,变成了白嫩的玉色土。夫妻俩非常高兴, 通知穷乡亲们一同去挖玉土,运到景德镇。果然卖到好价钱,大家都 有了收入。

从此,这一带的穷乡亲们都改行挖卖玉土了,日子也比以 前好过起来。 景德镇自从采用高岭土配制瓷器以后,出产的瓷器洁白无暇,更为精美。

1712年,有个法国的传教士昂特柯莱曾向国外介绍过高岭的瓷土,于是高岭土变在全世界闻名了。

纤瓷板和传统瓷砖的区别 纤瓷板和传统瓷砖哪个更好?


现在装修低碳环保是人们比较看重的,所以很多新型的环保装修建材开始在家居中流行起来,纤瓷板也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装修材料,那纤瓷板和传统瓷砖的区别有哪些?纤瓷板和传统瓷砖哪个更好呢?我们了解下:

纤瓷板是什么?

纤瓷板是一种共熔、渗接为一体的玻化釉面纤瓷板,其为玻化印花釉层、面釉层、介面釉层、骨料基底层的复合结构,互相共熔、渗接复合为一体;其骨料基底层,由可塑性陶瓷原料和无机纤维骨架构成,无机纤维的长宽比是1∶≤20,骨架是无机纤维层层交织的网式结构,经过烧结共熔、渗接复合为一体;长×宽×厚=2000~3500mm×1000~2000mm×3~6mm。其表面为亮面或亚光面,釉面致密,无肉眼可见的毛细孔,具有木材般弹性、断面呈纤维状晶态;形成大幅面,超薄,高弹,表面玻面光洁,低吸水率,不易被污染,易保洁,易清洗,具有良好加工性的新型特色纤瓷板。表面还可再绘制并烧结各式花纹、图案,美化装饰性能极佳。

纤瓷板和传统瓷砖的区别:

1、尺寸重量:纤瓷板大尺寸850-3000mm,厚度4-6mm,重量7.5-11kg/m2,对建筑物负载影响小;传统瓷砖尺寸小200-800mm,厚度至少8-12mm,重量24kg以上/m2,加大建筑物负载;

2、抗污抗菌:纤瓷板大肠杆菌抗菌率96.4%,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99%.表面无毛细孔,大尺寸,缝隙少,易清理保养;传统瓷砖小块尺寸、缝隙多,凹凸不平,容易滋生细菌,积垢后不易清洗保养;

3、辐射性:纤瓷板原料经过水浮选,并经高温烧成,几乎无辐射线,对人体无伤害;传统瓷砖辐射线微量;

4、防水防火:纤瓷板缝少,釉面经高温烧成,结晶密度高,耐热防水、防渗透;传统瓷砖尺寸小缝多,容易渗出或渗入水及油污,防火时间短暂,容易受温脱落,吸水后易变色;

5、施工粘贴:纤瓷板专用粘着剂,粘贴牢固,可防水,施工简便;传统瓷砖采用水泥沙浆任意配比,粘着性不稳定,并容易渗透出白色碱钙,污染墙面;

6、使用寿命:纤瓷板50年以上,一次性覆盖面积大又轻,结构牢固,安全性高;传统瓷砖是传统瓷砖10-20年,易脱落;

7、施工便捷性:纤瓷板可直接覆盖重贴,施工容易,工期短,成本低;传统瓷砖无法重复施工,需拆除重新施工,工期长;

8、占用空间:纤瓷板比大理石增加5-8%室内空间;传统瓷砖工厚度大,比纤瓷板多占2-3%空间;

9、整体效果:纤瓷板尺寸大,可营造并保持华贵大气的效果;传统瓷砖受尺寸小的限制,难以形成华贵大气的效果。

纤瓷板和传统瓷砖哪个更好?

从上面纤瓷板和传统瓷砖的区别介绍,我们不难看出纤瓷板是很有优势的,不过现在还有很多人的观念里面就是觉得薄的瓷砖更容易碎,并且纤瓷板铺贴使用的是粘合剂,而粘合剂也是家居甲醛等污染的来源之一,所以纤瓷板在家居装修中的使用还没有普遍起来,不过随着各种建材材料像环保低碳方面的发展,纤瓷板也会在家居装修中流行起来。

纤瓷板和传统瓷砖的区别,纤瓷板和传统瓷砖哪个更好?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比较清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

陶的起源的传说


陶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伟大的事件之一。在中国,凡是古代重要的发明,往往把它和“圣人”联系在一起,把这发明本身也当作“圣事”或者“圣迹”。这一点,在《考工记》里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陶的发明,也同样被称作“圣人”之作,当作“圣事”,“圣迹”。这在众多古籍中,记载着有关圣人发明陶器的传说。

女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始见于《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土作人。”

神农:神农制陶器的文献,记载在《周书》一书中。据清马啸《经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而种之,作陶冶斧斤”。清朱琐所著《陶说》卷二引《周书》:“神农作瓦器”。宋《太平御览》卷八百之十三亦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

舜:《墨子·高贤下》载:“瓦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其它如《韩非子·难》也有类似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舜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宁封子:据《列仙传》载: “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炉,犹有其骨。时人葬其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

珍罕瓷板出谁手


近期购入一幅瓷板画,画面是“文革”时期发行量极大、影响极广的《毛主席去安源》。瓷板长64厘米,宽41厘米,画面人物造型生动,主题突出,背景壮阔,气势恢弘。

该瓷板画装在一个涂红漆的木框里,因年久保管不善,木框的红漆有些斑驳。反面以数枚铁钉固定瓷板,并糊裱着一张“文革”时期的《北京日报》,从年代上推算应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作品没有任何做旧的痕迹。

我生长在瓷器之乡,知道大瓷板非常难烧,这种将版画雕刻工艺直接运用于瓷板手法我很少看见。此块瓷板画平整、洁净,无折褶,雕工看起来比较老到,雕版者应是版画雕刻高手,同时瓷版雕刻工艺十分娴熟,画面人物背景及近景、远景皆栩栩如生,毫不粘涩。

我向有关专家请教,他看了实物,对画面的油彩颜色及涂抹方式特别感兴趣,认为这东西经历了30多年,颜色依然鲜亮,可见其稳定性极高。而涂抹则是先剪好两块与瓷画雕工对应的布面,分别套印红、黑两色的。油漆刷印时还要手工掌握浓淡深浅,体现出立体感,因而难度很大。

据判断,制作领袖画像是一项崇高的政治任务,必定调集精兵强将,因当时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局限,大型瓷板画的合格品很难得,残次品又不能出厂,故市面上流通极少。此幅瓷板画是版画家在瓷坯上雕刻而成的,但因瓷板太薄(约不到1厘米),即使雕刻成型,烧制成功也是极难的。因此,可以说这种瓷板画集中了版画家、制瓷家和油彩专家的智慧及经验,是通力协作的结晶。

《毛主席去安源》之画据说“文革”时期发行了数亿张,油画原作于1995年拍出605万元,是“文革”政治画中最早拍出的高价画,影响广而深。那时没有版权概念,各种艺术形式都可表现同一题材。作为尝试,运用版画雕刻技法于瓷板上,是一个难题,其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有待专家发掘研究。而雕刻此画的作者是哪位名家?上色的是哪位高手?制瓷是哪位大师?则是待解之谜。

民国瓷上的“文明装”


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后,人们长期禁锢的思想大为解放,一时大兴文明之风,提倡什么“文明戏”、“文明装”和“文明结婚”等。这也影响到了当时瓷器的烧制工艺,一时许多制瓷高手云集到景德镇珠山脚下,切磋琢磨、立意创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像珠山八友的作品,用粉彩颜料创造出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瓷画,无论是青山绿水、花草虫鱼、亭台楼阁、文人仕女等,无不生动灵秀、形象逼真,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浅绛彩瓷器走向了衰落,随之大兴粉彩瓷。时代风貌的变迁与烧瓷工艺的巨变,无独有偶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对瓷画文明装的粉彩帽筒,就具有鲜明民国时期的特征和文化内涵。该帽筒通高32厘米,径15.2厘米,上端写有“普陀山”三字行书。另绘有一对中年妇女带着一小孩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游览普陀山的情景,画面远处是层峦叠嶂。近处是青石台阶,拾级而上,有一凉亭立于茂林之中。一对女子和孩子身穿色彩鲜艳的“文明装”。两人似乎在称赞普陀山的美景如画。

所谓“文明装”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与“传统”相对而言的新式服饰,旧时亦指时兴的新式服饰为“文明装”。通过这幅瓷画“文明装”,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饰风尚以及时代特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板虎的传说(上)》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板虎的传说(上)》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虎的成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