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经典范文 景德镇雕塑陶瓷厂印象

经典范文 景德镇雕塑陶瓷厂印象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2-01-16

景德镇古代瓷器。

我是初中语文老师,业余爱好泥塑。利用今年暑假之暇,经两位贵人介绍,有幸在景德镇雕塑瓷厂内一位景德镇陶瓷学院名师的私人工作室学陶塑。不仅在陶塑技艺上收获很大,为我泥塑制陶成品打开了一扇门,同时此行的确增长了见识。

一周的雕塑瓷厂生活,大多时间在工作室学习观摩,空余也到厂内外转转,但了解很不全面,见闻有限,感想粗糙。这里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直观感受。首先,景德镇雕塑瓷厂很吸引我,往后的每年暑假我还将前去学习,甚至理想着日后去创作研发。不只业余爱好者如我,在落住的东方旅社房东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登记有来自北京、山东、河南、湖南、浙江、天津……几乎全国各地美院画院设计院等专业工作者不远千里来这里创作或开发产品。 这里完全具备陶瓷从材料到设计、创作、制造、市场等一切硬软件的便利。我估计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陶瓷类研发基地中成本最合理合算的。 依我所见,厂区主体为专家和业者的创作、研发、生产兼展销的工作室,配有批泥售料、专业开模、计价代烧、产品包装、接单发货等经营服务实体。各研发、创作、生产和经营者具有充分的自主自由。厂内还开设有几个陶瓷文化参观旅游教育基地,它很好的满足了国内外陶瓷爱好者了解、感知、动手制作并获得自制产品的兴趣,普及和推广了陶瓷文化。厂区内还开设有创意集市。如果把本厂品牌与代表性作品,专家大师与陶瓷教育旅游文化综合宣传推广,相信国内外专家、业者、游客与爱好者将如潮涌来。集人才,得人气,承历史,开未来,著名艺术大师黄永玉老人题字的"景德镇雕塑瓷厂"还将大有可为。

 一周以来,我发现我对面工作室的工艺师每天起早贪黑的赶工,他技艺全面,与一子一女三人共工作于一室。塑泥、开模、彩绘分工合作,其景融融,令人称羡。但他又很是感叹近年来传统艺术陶瓷的价低工浅,不能精工求艺,只能抢数量,求谋生。幸在手艺不错,不缺订单,只是难以有心力去做出令自已满意的作品。做艺术陶瓷者多有艺术爱好与梦想,有幸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工作,但挣扎于现实生计,甚至不能以自己理想的态度去工作,也是一大痛苦。 进了几次一位工艺大师的展厅与彩绘室。大师瓷板画,瓷塑精美悦目。品级与价位不俗,创作生活景况相对宽裕悠然。全厂总体以传统佛像、历史人物、民俗生活和吉祥动物题材为主,也有少量创新产品,但反映时代生活与现实题材的作品很少,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景象还不明显。艺术追求上大突破大境界之作(绝不是指大体量)还很难得见。 旁观了"全国骨干教师陶艺实习培训",但对在大空间陶瓷教育基地遇见的一日本旅游团印象更深,也很有感触。男女老少八十来人,少者不足十岁,老者年近古稀,他们听讲解、揉泥、拉坯、捏塑神情专一。看技艺表演展示完毕鼓掌、赞叹、有节有礼、动手技艺虽然生熟不一,可是创作的题材手法、趣味、效果全不雷同,其中不乏醒目之作。试想,当他们捧着烧成的由自己亲手创作的陶瓷作品归国之时,应当不憾涉洋到这个陶瓷国度、世界陶瓷之都此行。每每睹物,常常回味这次与陶泥瓷土的亲密接触。 每周六开集的陶瓷创意集市,我因初到尚不知情,此行而无缘光顾。想来每个摊位

5

元租金,为众多大学专业毕业生和在读生提供一个便利的与厂家市场接触的平台。据说前来观赏、认购与达成合作者不少。我这个业余爱好者甚至都想日后租摊一练。唯愿这个几乎无阶的平台长久,且愈加宽阔厚实。

一周的学习时间与见闻十分有限,作为业余爱好者认识更是粗浅,但作为生长在陶瓷国度、陶瓷之乡的我不只为历史骄傲,更祈盼我们的陶瓷文化、艺术陶瓷创作再创无愧历史的辉煌,焕发时代新的光彩。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经典范文 陶瓷骨骼——高岭土


高岭土是一种制作陶瓷的矿物原料,由花岗岩风化而成。这种瓷土矿含铁量低,有害杂质少,可塑性强,与瓷石搭配,烧成后器物坚硬,非常适宜做陶瓷装饰瓷、高档日用瓷,又适宜做耐压耐酸的工业瓷和化工瓷。作为一种矿物的名称,高岭土的命名源于江西省东北部景德镇市东面45公里的高岭村。

景德镇在宋代景德年间以青白瓷闻名全国,但是至宋晚期,景德镇的瓷业已明显呈现出衰落的景象。由于在元代以前高岭土使用得非常少,南方地区大部分瓷器所用的原料都是单一的瓷石,其铝含量就是从风化程度较深、已高岭化的绢云母中获得,这类瓷石是大自然赋予的理想制胎原料。但宋末时期,风化较深的上层瓷石采掘殆尽,中下层瓷石由于风化程度不深,含铝量很低,故所制的瓷胎在高温下会变形乃至塌陷,而且制品大批色泽阴黄。宋末景德镇很多窑厂因为此原因纷纷倒闭,仅剩下湖田和市区的少数几处窑厂还在勉强维持生产。为了减少变形,继续烧造的窑场不得不采用北方定窑流行的支圈组合式窑具覆烧碗盘一类产品,虽然因口缘无釉“有芒”,不便使用影响售价,为能摆脱困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种情况显然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要么随着原料的枯竭而使景德镇的瓷业陷入绝境,最终在中国陶瓷史上消失;要么找到新的替代原料,使景德镇得以重新发展。可喜的是,元代景德镇陶工找到了一种土质原料,它就是高岭土的前身。这种高岭土所含黏土矿物主要是高岭石,其铝含量在35%左右,耐火度在1700℃以上,经淘洗除去尾砂后,按25%30%的比例与中下层瓷石相配合,正好补充了瓷石中铝氧含量的不足,从而增加了制品在高温下的强度,有利于减少瓷器的变形。高岭土好比瓷器的骨骼,瓷石则是瓷器的肌肉,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造出结实的身体。

景德镇乐天陶艺基地落户景德镇市雕塑瓷厂


天空湛蓝,春风沸面。5月1日,景德镇乐天陶艺基地在景德镇市雕塑瓷厂正式成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景德镇市瓷局、雕塑瓷厂、乐天陶社等有关负责人出席成立仪式。刘远长宣布陶艺基地成立,同时第三届乐天创意集市开市。

乐天陶艺基地位于景德镇雕塑瓷厂后门,是一座具讲厅和工作室为一体的LOFT式大空间。“五一”期间,陶艺基地将现场为陶艺爱好者们表演刻花、陶艺装饰、釉上彩绘、青花、手工制陶、传统手制毛笔、竹艺等,同时还可以体验拉坯、青花和捏泥。让陶艺者可以一边向景德镇的大师学习陶艺制作技巧,一边玩转景德镇这座“陶瓷历史博物馆”,分享陶艺带来的乐趣。

记者在第三届乐天创意集市中看到,120个摊位的创意作品大到三米,小到手指甲,有时尚的或怀旧的、日用的或休闲娱乐的、平面的或空间的,有戴在身上的陶瓷项链、耳环,有实用器具花瓶,有挂在墙上的陶艺瓷板、台灯,有纯粹装饰摆件等等,琳琅满目,每一件都非常精致。特别是挂满饰品的竹编菜罩、摆满饰品的五豆装饰架,更是吸引了游客与淘宝者的眼球,甚至还有不少国外游客前来光顾、浏览。

据乐天陶社负责人介绍,开辟创意集市则是希望给年青的陶艺学生提供小小的舞台,鼓励他们不仅可以自由的去创作陶艺,也可尽早的介入市场,把创作与市场相结合,把创作与再创作的延续在实际中操作上变成可能。同时创意小集市的开辟也能为景德镇的陶艺文化发展带来生机,年青人的创作力与活跃文化气氛能为千年瓷都带来新鲜与能量补给。建立陶艺基地是为陶艺家和广大热爱陶艺的人士,提供欣赏陶艺及制作陶艺的艺术交流空间,旨在“乐天搭台,众艺唱戏、艺术交流、同促共进”,推广陶瓷文化。

景德镇老厂印象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老厂代表着景德镇的一面,只有去了老厂,了解老厂,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景德镇的全部。老厂是一个个人的印象十分矛盾的地方,与你擦肩而过,穿着朴素的女子,可能就是一名月收入过万的画师:打着赤膊,招摇于老厂街道上的的男子,可能就是拥有百万资产的窑主。

是的,这就是老厂最真实的写照:这里有最齐全的陶瓷制造工序,这里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匠人,这里的一切,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依靠陶瓷产业,起伏兴衰的故事。

匠从八方来的老厂

民房集聚,这大概是老厂给人的第一印象了。老厂很有名,但是第一次来景德镇旅游的人可能并不知道,它并不在瓷都的旅游线路中。但是熟悉了景德镇后,你便会十分懂行情的前去老厂需找物美价廉的瓷器,在那里,你还可以看到十分齐全的陶瓷制作过程。

据《景德镇地方志》记载:早年该地桂花树下曾有一个匣钵作坊,老厂因此得名。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建高级美术瓷厂(现在的为民瓷厂),老厂居民迁此。那时农民有57户,255人。

关于老厂的历史,坊间也有各式各样的说法。老厂的本地居民熊先生说,十大瓷厂改制后,一些下岗的瓷工们为了生活,便借着手艺,自己开店自己做,在加上外地人来到这里学徒,不知不觉老厂便从一块农地变成了陶瓷市场。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来自景德镇周边农村的年轻人们,因为不愿意在学业上继续深造,而背井离乡来到景德镇求艺,时间长了,这些外地的年轻人们通过口口相传,就齐聚到了老厂这个地段。

其实无论是地方志上的记载,还是坊间的说法,都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过去的老厂,因为大量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了生活而选择陶瓷行业的人员聚集,而形成了一个瓷器产地和市场。

因“跑会”而兴旺的老厂

提到老厂的兴旺,我们必须要提一个景德镇特有的现象——陶瓷展销,景德镇当地人称之为跑会。不少的景德镇人和大量来自抚州等地的陶瓷商人,在景德镇以低价购买陶瓷,然后组团到外地展销贩卖。

老厂,因为可以让商人们直接倒作坊里订货取货,而且老厂生产出来的陶瓷的价格相对来说较低,便得到了这些商人们的青睐。

于是,那个时间段的老厂,成为了景德镇人记忆中最跑火的时期。

跑火到什么程度?“在老厂兴起前,母亲把楼下的店铺租给别人做陶瓷作坊,一个月400元;后来,老厂因‘跑会’出名,坑坑洼洼的水泥路上,每天都车水马龙,前来订货购买陶瓷的人络绎不绝,十分热闹,在那段时间,房租涨到了1400元一个月。”老厂的原住民曹小姐说,“母亲很精明,只愿意把房子租给做陶瓷的人,因为只有做陶瓷的人,才有这个财力。”

曹小姐说,当年,政府没有对此地进行管制划分制作、烧窑区域之前,全国各地的商家都会到这里来看看,进进货,一条小街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做陶瓷的,每一间小屋里我们都可以看到拉坯、画画、雕刻、镂空出各式各样的花瓶器皿,这里瓷器的所有工序都是分工十分的齐全,大量的窑口聚集在这里,多数隐没在巷子的村民居所里。

让曹小姐记忆颇深的,还有一个场景——因为订货量巨大,当时老厂的每一个作坊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的状态,瓷坯会很快送到窑口烧制。于是,每次开窑之前,就会有很多商家带着现钞聚集在窑口,因为如果他们不及早赶来,不现金交易,就意味着满满的窑炉中,不会有属于他们的产品。

“特别好玩的是,一旦窑炉冷却到可以入内搬运瓷器时,窑炉内的瓷器就会被哄抢一空,剩下老板在旁边喜滋滋地数着大把的钞票。”在曹小姐的记忆中,这样的火爆场景当年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在老厂。

一夜之间衰败的老厂

如果没有了当地政府规划的改变,老厂或许将把这种作坊生产、窑炉聚集的生产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

如果没有无序低端陶瓷展销被严令禁止,老厂应该直到今天,还是跑会商人首选的购瓷天堂。

不过这毕竟是如果,随着陶瓷产业格局的变革,进入21世纪,当地政府出台了新的区域整顿规划后,老厂内的窑炉因为藏身于居民区,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加上对全市陶瓷产业的统一布局的考虑,老厂的窑炉被要求全部搬迁。

同时,鱼龙混杂无序的陶瓷展销被整治后,老厂失去了大量的买家。

于是,用老厂人的话来说,几乎是一夜之间,繁华的老厂变得落寞了。当老厂所有的窑口全部关闭迁往市郊各地后,带来的影响是,前坊后窑这种最节省生产成本的生产模式没有了,其他工序也就逐渐断了链子,大量依靠老厂而工作生活的外地人选择外迁。

“很多人都迁去了新都,老厂入口处150米内全是废墟,垃圾堆成山,从2005年到2007年可以说是老厂最低迷的一段时间了。”老厂居委会主任于静说。

最典型的例证是,当地的房产商因为看重老厂的市口,选择性地在老厂旁边建设了大量商住楼,然而遇到老厂衰败,大量的店铺闲置难以出租。那段时间的老厂,只有少部分一直以陶瓷为业的老厂原住民在勉强经营陶瓷维持生计,而闲置出来的大量民房店铺,因为租金的低廉,也成了附近陶瓷学院的大学生,在经济上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实践陶瓷艺术和介入市场的最佳平台。(来源景德镇广播电视周报)

化蝶之路——寻访景德镇市雕塑瓷厂


雕塑瓷厂是个特别混搭的地方。老旧的厂房,前卫的酒吧,复古的客栈,时尚的陶吧,有小桥流水式的徽派建筑,也有醇香四溢的咖啡洋馆,一时之间辨不清曲径通幽,分不清岁月错叠,穿越至极。

厂区内人流如织,无数从四面八方来的创作者和参观者不断融合,分散,再融合,再分散。谁知道下一个穿过你身边会是赤膊趿鞋的陶工还是金发碧眼的洋人。

如果说,雕塑瓷厂是上一辈景德镇人的记忆,那么明清园必然是开辟转型之路的里程碑和先驱者。今天的雕塑瓷厂早已褪去国有企业的光环,以最前卫的姿态吸引着来往的人群和分门别类的艺术创意。这里,每天、每处都有一场“战争”——艺术碰撞现实,历史对峙创意,反复冲突直至和谐地融为一体。

上世纪的雕塑瓷厂鼎盛一时,牢牢地驻扎在景德镇这块土地上。时光荏苒,曾经不复,可我们仍能从镌满历史记忆的厂墙囱壁上依稀找寻到各个时代的标语,斑驳的痕迹无一不在倾诉过往的点点滴滴。

激流下的变革

1990年代,对景德镇来说是个阵痛不堪的转折期。

我市众多国有、公营所有制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渐渐失去了生命力,几乎所有的陶瓷企业遭到空前的挤压,即便是“十大瓷厂”之列的雕塑瓷厂也未能幸免。

早在计划经济盛行的年代,当时的雕塑厂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就开始思考企业转型的问题,世界上没有永远的铁饭碗,时代前进的步伐定然会带动经济产业的变迁。尽管那时雕塑瓷厂的效益远比其他纷纷倒闭的陶瓷企业要“硬气”得多,但仍然可以明显感受到危机四伏的压迫。如何在任何冲击下站稳脚跟,创新成了唯一的实行策略。他的意见得到了当时班子成员的大力支持。

于是,1991年景德镇第一台从澳大利亚购进的燃气梭式窑的入驻,让雕塑瓷厂第一个吃上螃蟹,轰轰烈烈地引发了一场陶瓷生产界的烧炼工业革命。技术的革新,消除了以往烧瓷的弊病,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已经惨不忍睹的自然环境。

初次尝到变革带来的甜头之后,刘远长又在班子齐心协力下提出了一个在绝大多数员工看来特别“不实际”的改革设计方案——建设明清园。考虑到景德镇、婺源等地,尤其是农村一带,留存下来的古建筑非常之多,加之村人对保护古迹的意识不高,恰好雕塑瓷厂利用本身所具有的园林式工厂的特色构建出一个以明清时期具有本地风格为代表的建筑群模式,既可以将无人管理的古宅古庙集中修缮保护,也能带动瓷厂的旅游业,打造独一无二的瓷业旅游文化。

因此,雕塑瓷厂向银行贷款了200万,大胆地提出以工业旅游+第三产业促进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择专人专组把散落在当地农村的明清时期的残旧古建筑、古门雕和即将溃毁的旧房架等收集、编号,经过精心修复和重新组合,构筑成一组集生产、创作、陈列、接待、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在将信将疑的期盼和忐忑中,明清园的一期工程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出现在众人面前,具有强烈的明清风格的徽派建筑,独具风味的创作工作室,以及国际陶艺中心、艺术陶瓷展示中心、名人作坊、陶瓷购物街等,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景区和生产工厂的印象。之后两年间又投入800余万元到明清园第二期工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实现了参观、鉴赏、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亲手制作等完整的一条龙服务。

事实上,无论是新技术的引进,还是企业文化的标立,都是雕塑瓷厂在经济转型冲击中审时度势的自救举措。虽然仍以生产为主体,但增添的附加价值也不断加重,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新地,成为企业转型的创意模板。这届班子的总体规划构想,后来陆续被后任继承延续下来,并不断努力完善,终于发展成现在驰誉海内外的大气景象。

变革中的兴盛

随着明清园工程的逐步完善,出现在雕塑瓷厂的四海宾客也越来越多。

这里,有着最完整的制瓷配套体系链条,有着种类最丰富的陶瓷产品,有着最多元的艺术门派,只要想购瓷学瓷,明清园已然成为了当仁不让的绝对选择。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看重创意产业,像北京、上海的很多创意艺术园区基本都是模仿明清园。明清园的出现充分展示了文化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雏形,以蝴蝶效应的形式遍布全国。”雕塑瓷厂的何书记如是说。

当然,创意集市就是最凸显的代表。明清园的创意集市,当地人也之为称“跳蚤市场”,一直秉承着鼓励创意、倡导原创、拒绝仿冒的定位,还有低廉的租金,意外地得到了众多中外陶艺爱好者的青睐,也吸引了大批有才华的独立陶艺人。

临时搭建的简易展台、席地而摆的地摊与装修简约的店铺中,卖家多是刚毕业不久或是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创业大学生,也有着小部分的独立陶瓷人,所以这里也是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的发源地和温床。“以前挺多陶院毕业生都往外地跑,现在差不多全都留在景德镇了,就在雕塑里面,自己创作自己创业,挺方便的。”雕塑“老人”刘小姐结束一天生意,一边收拾一边笑着回答,“卖得还不错,里面有一大半都是我自己的作品,卖得越多,成就感越大。”

在这儿买陶瓷既看手艺,又看创意;在这儿瓷器可以附体在各种日用品上,也可以和各类饰品做混搭。除了经久不衰的创意集市,明清园已经成为了陶艺同好们的天下。街道两头的两块信息板永远都贴满了各色关于陶瓷的海报,也可以在任何一家店铺或者小摊中听到一两条有关陶艺活动的最新消息。只要在雕塑瓷厂,在明清园,就永远不会在景德镇落伍。

“明清园预计是做四期,现在只完成了第三期,也评到了3A级景区。最近,我们打算将雕塑瓷厂往外扩张,争取扩大明清园的规模。”何书记说道。

兴盛中的思考

近几年来,雕塑瓷厂的步伐逐渐变缓,似乎在正轨中平稳前行。但还是有些老雕塑瓷厂人意识到了平静外衣下的缺失。

刘远长老师说,建立明清园的初衷并不仅仅是商业性的规划,还有对文化行业中道德风气的传承。

“我特别喜欢‘大器成景,厚德立镇’这句话。景德镇的文化是从先人手上一点一点传承下来的,工艺是个体,如果没有德的灌输,是没有办法鲜活起来的。”刘远长老师说道,“厚德立镇这四个字分量这么足,我们有那么多工艺,为甚不能让这个‘镇’响亮起来呢?”

在他眼中,这个“德”远远不止是道德,还涵盖了以创作的理念、个性、行事的做派等等等等。

在这样的理念下,明清园就成为了积“厚德”意“立镇”的开场白。其中遍布各处的陶瓷研究所、名人工作室、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乐天陶社包括每周的创意集市,都是“厚德”的成器之处。

“景德镇应该重视自己现有的资源,同样也不能忽视陶瓷艺术创作中的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对待传统文化的不重视、陶瓷行业的不文明现象等问题,这是需要多方一同参与进来,包括陶瓷艺人,媒体,还有政府的相关机构,尤其是政府,希望相关部门一定要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能够系统规范地应对它们,齐心协力把景德镇的陶瓷返璞归真,做成真正的艺术品。”刘老师的语气严肃,也充满希望。

景德镇陶瓷雕塑


景德镇制作陶瓷雕塑,历史悠久。据记载,远在隋朝就开始了制作,其品种有狮、象、大兽等。宋代,制作的品种日渐增多。而且工艺水平大有提高,其特色为:雄健、豪放、凝重。明代,由于景德镇发明了适合于陶瓷雕塑加彩的五彩颜色,因此,在塑造技巧上也逐渐由简朴进化到精致。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陶瓷雕塑,其中以瓷佛最为著名。清代,专门从事陶瓷雕塑生产的作坊和技术人员越来越多,产品种类也更为俱全:圆雕、捏雕、镂雕、浮雕、锒雕,门门皆有。此时,景德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瓷雕产区之一,所产的瓷雕,广销国内外。清代,由于当时整个工艺美术单纯追求工艺技术上的工巧,以致使景德镇的瓷雕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最为突出的是繁褥、华丽的加彩瓷雕风行。不论是康熙的五彩、矾红的描金、素三彩的瓷雕加彩,还是雍正、乾隆以来以粉彩为主的瓷雕加彩,除面部、手足不加彩或少彩外,其余几乎饰满,一般都“未免有伧俗气象”。

近百年间,景德镇的瓷雕制作技艺有了新的提高。“民国时,雕塑以福建游蛮子(或作游长子)为最著,每一器出,景德镇所有的瓷雕艺人,也群起仿效”(《中国的瓷器》)。在福建瓷雕艺术风格的影响下,景德镇的瓷雕艺术风格遂开启了新一派。新中国成立后的30余年来,景德镇瓷雕的生产面貌焕新,其产量之高,品种之多,瓷质之好,工艺之精,国内外市场之广阔,都是前所未有的。今日陶瓷雕塑之艺坛,人才辈出,风格多样,新作日增,呈现出一派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

现在,景德镇的陶瓷雕塑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比利时、西班牙、瑞典、联邦德国、巴拿马、巴林、香港、澳门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27个省、市,深爱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经典范文 蓝国华-陶人新咏


蓝国华,(1941—),江西高安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台湾师范学院与台湾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市艺术家交流协会会长。擅长陶瓷艺术创作设计,特别是对釉上彩、釉下彩表现手法有独特之处,作品新颖隽秀,古朴典雅,别具一格。多年来共获国家级与省、市级奖项20多个。多次参加国内外陶艺展,作品在日本、香港、台湾、东南亚地区颇受青睐。

台湾传艺育贤英,笔墨深萦两岸情。

现代青花创新路,牡丹金菊暗香盈。

注释:

① 1999年至2000年期间,蓝国华应台北师范学院邀请赴台讲学,传授技艺,历时200多天,并应邀到台湾艺术学院、台北莺歌高职举办学术讲座,被聘为客座教授,先后在台北举办"蓝国华陶艺教学成果展"与"蓝国华教授陶艺作品展",在台湾引起很大反响。

② 贤英:贤能杰出的人才。《汉书·爰盎传》:"其言不可用,置之;言可采,未尝不称善。何也?欲以致天下贤英士大夫,日闻所不闻,以益圣。"

③ 现代青花:长期以来,蓝国华深入研究景德镇的传统陶瓷艺术,对青花、斗彩一些传统技法进行了大胆创新,创造现代青花装饰画,开创了陶瓷装饰艺术新途径。1982年其代表作青花斗彩西餐具获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一等奖。

④ 1985年蓝国华代表作《牡丹金菊》45头青花斗彩八角西餐具获景德镇第三届"百花奖"一等奖。

作者简介: 韩晓光 笔名 晓寒 江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首届教学名师。近年来已出版《近体诗语式研究》《杜甫诗歌语言艺术》《杨万里诗歌艺术散论》《唐英诗歌选注》等专著九本;在《中国文学研究》《古汉语研究》《杜甫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中华诗词》《当代诗词》《江南诗词》《江西诗词》等刊物发表诗作近百篇。

经典范文 麦森小镇,欧洲瓷乡起源


麦森小镇位于厄尔土山脚下,毗邻捷克,虽然工坊一直对制作工艺严格保密,但瓷器制造还是在欧洲流行开来。不过,麦森最终还是确立其"欧洲瓷都"的地位。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这个易北河边的小镇一直把取自山上的瓷土叫"高岭土",其发音和汉语一模一样。

这种坚硬细致的质地、温润如玉的白色器皿,立即在欧洲上流社会掀起风潮。西方各国工匠都热心试验,想要掌握烧制瓷器的诀窍。意大利和法国先后研制出雅致的米色软质瓷。但真正的硬瓷生产却诞生在德国,发明人贝特格也因此被载入史册。

贝特格原本在柏林专研炼金术,之后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要求前去炼金,以期解决财务危机。贝特格深怕炼金不成,人头不保,逃亡至萨克森的威腾堡。萨克森统治者奥古斯特二世得知他是炼金师,就命令他研制陶瓷的烧制方法。

在著名学者、画家卡得勒等几个朋友的鼓励下,贝特格在1708年1月15日这一天烧出了真正的白瓷,后来,这一天被认为是欧洲瓷器的诞生日。

这个消息惊动整个欧洲,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深怕瓷器制作方法外流,于是将工厂迁往德国东部古城德勒斯登近郊的麦森,成立麦森国营瓷器制造厂,因此有了"麦森瓷器"的美誉,它也是欧洲第一家瓷器制作工厂。

麦森瓷器的独特所在

麦森早期出产的瓷器色调灰暗,早期瓷器的装饰图案大都带有明显的中国色彩,中国神话传说、花鸟鱼果都原样照搬。后来经不断地改良,1731 年起,麦森进入全盛时期,1739年设计出具巴洛克风格的釉下红珑纹和蓝洋葱图案,并成为塑形的素材及以欧洲名模为对象的装饰品,并影响1756 年前欧洲瓷器的风格,广为其他厂家仿造,产品与艺术风格直到今天仍广为世界瓷器界所推崇。

麦森瓷器的特别之处在于,工艺复杂的瓷器作品完全出自手工制作。无与伦比的质量一直是麦森瓷器奉守的金科玉律。

所有的麦森技师上岗前,都要经过三年半至十年的专业训练。他们能在每件创作上融入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比如,名为《一千零一夜》的麦森瓷器作品,以丰富的人物作为创作主题,刻画出入物表情、眼神传递,以及情色的元素,整套瓷器价值一百多万元。据说,麦森瓷器所用色彩都是按秘方配置,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八十多道工序用手工精心打造。从萨克森公国时代至今,麦森瓷器始终是欧洲王室、明星和政治家追逐的对象。这也使其价格一度贵如黄金。

奥匈帝国皇后茜茜公主,当年就收藏了几千件麦森瓷器。今天,这些瓷器身价已涨了数十倍,总价值在几千万欧元。对普通百姓来说,麦森瓷器虽价格偏高,就连一个咖啡杯也要60欧元,但由于其收藏价值高,仍有挡不住的魅力。无论在巴黎、伦敦还是纽约,最昂贵的购物中心都能看到麦森专卖店。

麦森品牌制胜之道

300年来,德国虽然经历工业革命与欧洲战乱的洗礼,麦森瓷器制造厂仍屹立不倒并保持持久品牌号召力,主要在于它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且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骄傲地矗立在瓷器品牌高端,其质量与工艺并不逊色于比它早1000年的中国,虽然它参照学习的标本是中国瓷器。

早在1764年,麦森瓷厂就十分重视产品的艺术品质,在世界瓷器历史上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同时也是萨克森大公国艺术学院的分校,瓷器的绘画与雕刻艺术,萨克森大公指令这所学校专为瓷器厂培养艺术人才。

十九世纪,麦森瓷厂作为欧洲第一家瓷厂,在欧洲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曾受到沉重打击,手工作业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新技术的瓷厂层出不穷。麦森瓷厂决定择址另建完全现代化的瓷厂,老厂址留下来作为瓷厂博物馆。

麦森瓷厂博物馆收藏有数以万计的瓷器,从建厂第一天起生产的瓷器都有收藏,还有大量瓷器模具和绘画底稿。

走进麦森瓷器,就如同触摸到了300年来的欧洲艺术史,因为它的设计图案始终紧跟时代艺术发展。

到了1916年1月6日,麦森瓷厂决定向外界公开展出200年来瓷厂所生产的瓷器。值得一提的是,二次大战后,麦森瓷厂的所有瓷器被苏联军队掠至列宁格勒。1958年,苏联将瓷器归还给麦森瓷厂。

麦森瓷器的领导人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中国人向世界赠送了一件辉煌的礼品——瓷器,他说,中国瓷器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

但是,他只愿把敬意送给中国古瓷,因为,与其相比,中国现代瓷器的发展,已没有任何优势。抑或如此,麦森品牌最近开始着手敲击中国市场的大门。

在麦森人眼中,中国的中高端人群很注重品牌,但是中国瓷器却没有品牌,这对于麦森品牌而言,不啻为一个很好的商机。

经典范文 漫谈仿古瓷的收藏与投资


仿古瓷,即仿其釉彩、仿其器型、仿其纹饰或兼而有之,是中国古代瓷器中一种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工艺现象,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官方都大量存在,因而仿古瓷存世很多。它主要萌芽于两宋,形成于元代,成熟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前期,衰落于清代后期。总之,其基本上存在于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后半期,并对这一时期瓷器的发展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古代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中国古代瓷器基础知识》仿古瓷条目中说:"后期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种而烧造出来的瓷器,称为仿古瓷。仿古之风,早在宋代就很流行,当时已出现了大量仿制商周青铜器,同时一些地方瓷窑也不乏刻意仿古者。"另如《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仿古瓷条目中说,仿古瓷即"仿占代或后期前朝青铜器、陶器、瓷器、漆器而烧制的瓷器,仿古瓷宋代已盛行……"其实,中国古代仿古瓷指的就是那种在中国古代瓷器发展过程中,一个时期的瓷器里出现模仿这个时期以前瓷器工艺的制品。 当今陶瓷艺术品市场存在这样的误区:谈仿色变,评仿嗤鼻,见仿生怒,恨不能再踩上一脚。其实这些并非明智之举,对待仿古瓷品,最好还是持唯物辩证态度:对那些以仿充真,牟取暴利者,当然要加以揭露;但对那些标明仿古瓷品,而且由高手制作,工艺精美,则应另眼相看了。 仿古瓷品历代都有,而且延续数百年至今已成为博物馆珍藏的艺术品。日本箱根美术馆收藏一件官窑瓶,见于《世界陶瓷全集》宋代卷,实为明代景德镇民窑仿官器物。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窑器物中,原典藏名称为宋代官窑的粉青三层方壶,但从传世官窑器物及窑址发掘情况来看,此件当为明清时期的仿品。如此事例,恕不一一枚举。而今,我们总不能因为它们是清代仿品而将它们从博物馆清除出去,甚至砸碎吧?殊不知清代仿品至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古董了。 现代仿古瓷制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理由有六点:(一)看造型 我国古代各时代的一些独特器形,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只有准确复制真品的器形特征,才是上品。(二) 看装饰 包括装饰方法、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风和彩料等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窑口特征。(三) 看胎观釉 由于不同窑口、不同时代对胎、釉的原料选择、配方、精制不尽相同,成型和施釉方法也存在差异,烧成温度和气氛不可能完全一致,这使产品的胎釉各具特征。鉴定时,应细察产品胎度的色泽、粗细、松紧、坚脆、厚薄、透光以及敲打声等。(四) 看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瓷工艺和装烧方法也不断提高,各种新工艺、新窑具、新式装烧方法层出不穷。(五) 看款式 常见款式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吉言款,题画款等。落款常有严格的规范,后仿者很难"尽得风流"(六)看总的时代风格 地方风格、个人风格往往会形成瓷器的总体艺术风格,有助于分辨作品的高下。 纵观当代精品仿古,无论是从泥,胎,釉,以及制作和装烧的方式,都传承了古人的陶瓷制作手法,无论从审美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也再现了仿古陶瓷独有的魅力和精髓。敬请陶瓷爱好者了解仿古,关注仿古。在有条件下也可选择收藏当代精品仿古瓷,那是一种乐趣,同时也是很有意义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经典范文 景德镇雕塑陶瓷厂印象》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经典范文 景德镇雕塑陶瓷厂印象》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