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导航 >

陶瓷知识_余云山:我是挛窑传承人

陶瓷知识_余云山:我是挛窑传承人

陶瓷知识 钧窑瓷器鉴别陶瓷 陶瓷行业

2022-01-19

陶瓷知识。

不容易:学习挛窑很辛苦,原来很多学徒耗费10年时间,才勉强掌握了挛窑技术。

了不起:从16岁学艺到现在,他们砌起的窑炉有几百座,遍布我国东西南北。

心里话:算上儿子,现在景德镇的挛窑师傅只有三个人,我还是担心这门技艺失传。

我是余云山,我是挛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现在

想把这门技术传下去。WwW.TAOCI52.Com

学习挛窑很辛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云山说,挛窑分脚蓬、顶棚、靠壁、烟囱、满口五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许多道小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独特的技术规范与施工要求,因此原来很多学徒耗费10年时间,才勉强掌握了挛窑技术。

"当年我跟余和柱是学徒中的佼佼者,我们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把所有挛窑技术拿下了",余云山说,他跟余和柱两人是都昌同乡、同年学艺,现在同是挛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挛窑店是景德镇历史上专门修建窑炉的行帮组织,有强大的势力和严格的传艺规矩。虽然祖上有铁一般的严格规矩,但余云山说现在想把这门技术传下去,已经不可能"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

祖上这门技艺到余云山手上是第四代,他传给儿子余祖兴是第五代。余云山说,如果算上儿子,现在景德镇的挛窑师傅只有三个人。儿子余祖兴今年获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但余云山说:"我还是担心这门技艺失传。""做窑的模型和尺子在我们的脑袋里,做起来不用量,但是要多做,没有窑做还是培养不了人才,没有收入徒弟也不可能坚持得下去",余云山说,从16岁学艺到现在,他们砌起的窑炉有几百座,遍布我国东西南北,但随着现代窑炉技术发展的冲击,柴窑数量屈指可数。

从2009年9月开始,余云山、余和柱两人挑起重任,带着一帮人起早贪黑忙碌,重建、修复了古窑民俗博览区内的清代镇窑、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你不到现场看就不会懂窑是怎么做出来的,等今年8月份我们做龙窑的时候你来多看多拍,这以后都是珍贵的资料呢",今年71岁的余云山希望传统技艺的传承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晚报记者朱星林文图)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陶瓷知识:北宋晚期汝窑是官窑还是民窑


其一,官窑论。一说汝窑有可能或者就是北宋官窑。二说汝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专为宫廷烧御用瓷,一部分烧民用瓷。官窑论者依据发掘的器物与传世品比较,认为清凉寺天青釉汝瓷烧造区是专为宫廷烧造御用汝瓷的官窑。特别是张公巷窑址发掘出土大量碎素烧胎片,说明此窑是宫廷有命则烧,无命则止,平时产品做好素烧后放置,藏于库内等候宫廷下令待烧。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是冯先铭先生。

其二,贡窑论。其主要观点为,民汝与贡汝可能只是并行的两条线,不能形成先后或因果关系。称与越窑秘色瓷、耀州窑青瓷、钧窑瓷等贡瓷的釉色、造型、装饰、工艺的比较分析说明汝窑是贡窑,可民可官,优质的由官府进贡宫廷,拣出来的可出售。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是汪庆正先生。

其三,贡官论。贡官论者认为汝窑具有官方性质,但从《清波杂志》所记载的落选品可出卖的情形看,当是从贡瓷向官窑过渡的中间阶段。从称谓上区分,认为河南汝州、宝丰、鲁山一带都出青瓷称汝窑,烧造民用瓷器的应称宝丰窑,汝州称临汝窑,鲁山称鲁山窑。而清凉寺应该是贡窑,烧造御用瓷器。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王莉英、张东、冯小琦先生等。

其四,民窑论。有学者提出北宋官营手工业管理机构文思院有若干分工细致的手工艺机构作,却唯独没有陶瓷作。再结合故宫旧藏流传的不可靠性和其他文献,论证汝窑非官营手工业的职能。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蔡毅先生。

其五,多元论。多元论者认为清凉寺、张公巷遗址瓷片堆积情况主要是挖沟或挖坑埋藏废品,属于官窑性质,但这一窑场是北宋中央政府的官窑还是地方政府的官窑,目前还有待研究。同时认为汝窑瓷器烧造可能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烧造格局。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陆明华先生。

上述观点均具代表性,且根据事物某个特征,揭示了事物的某种本质,这也是研究的必经之路。但笔者认为,诚如事物的发展必然经历从低级向高级的进程,陶瓷也是从民窑向贡窑再向官窑发展,是一个逐步垄断的过程。从弃定用汝起,汝窑始烧造宫中用瓷。清凉寺汝窑遗址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这一发现,结束了从盛唐始汝窑只属于民窑的历史,汝窑从而步入准官窑状态。

而至于是否存在官窑和民窑并行,答案是肯定的。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为寻找汝官窑遗址,曾在汝州市、鲁山、宝丰、宜阳、新安等10多个县市发现多处民窑窑址,均属汝窑系统,而且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说明宫廷尚未完全垄断。但是,玛瑙入釉成本高,烧制难度大,釉料成分和烧制技术又是师徒间口头传授,只有官窑才能不计成本地不断烧制,民窑烧出官窑天青瓷难于上青天。

非遗传承人埃及展精湛技艺


讯:1月31日至2月5日,江西省对外文化交流团一行6人受文化部组派,与江苏省共同组成9人的民俗艺术家小组访问埃及,参加了埃及2013年“欢乐春节”大庙会活动和驻埃及使馆举办的2013年华人华侨新春招待会。非遗传承人朱丹忱、范双梅作为江西省民间艺术家的代表亮相尼罗河畔的迈阿迪岛公园,他们现场挥毫,展现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成为埃及“欢乐春节”庆祝活动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得到了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的高度称赞:“在埃及持续动荡的局势下,你们毅然派遣艺术家送来精彩富有特色的江西艺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谢谢你们了!”

2月1日,由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埃及开罗“欢乐春节”大庙会在美丽的迈阿迪岛公园火热进行。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夫妇、埃及旅游部特别代表阿姆鲁?隋德基先生,多位埃及前驻华大使、当地侨领等出席,并同观众一起观看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和手工艺表演,当地及中国的多家媒体对庙会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中国的书法、绘画、吹糖人、面塑、剪纸等民间艺术家的展示吸引了大量中外来宾,其中,景德镇市陶瓷书法家朱丹忱大师现场书写春联、贺年卡,吸引大量宾客,久驻不愿散去;艺术大师范双梅现场展示扇面作画和卡纸作画艺术,让埃及市民如痴如醉,爱不释手。近5个小时里,大庙会的民俗展示区始终人头攒动,直至活动结束时,仍有不少来宾因没有得到大师的作品而感到惋惜,纷纷表达,希望活动能够多持续几日。

2月2日中午,开罗万豪酒店阿依达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驻埃及使馆隆重举行2013华侨华人新春招待会。宋爱国大使夫妇、旅埃华侨华人、中资机构、汉语教师及志愿者、留学生、新闻机构代表及使馆工作人员500余人出席。江西、江苏等9位民间艺术家也应邀参加了招待会,并向来宾展示了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博得到场嘉宾的一致好评。招待会上,各位大师纷纷向驻埃及使馆赠送了自己的作品。

瓷器知识:什么是陶瓷?什么是瓷器?


1、什么叫陶瓷?什么叫瓷器?它们之间又什么不同?通俗的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制、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什么叫陶瓷?什么叫瓷器?

1、什么叫陶瓷?什么叫瓷器?它们之间又什么不同?

通俗的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制、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的出现比瓷早,根据史籍记载,几千年前,我国就在烧制陶器;直到魏晋时代,才进一步创造了瓷器。

瓷器和陶器的根本区别在于:瓷器的坯体是完全烧结的,气孔率很小,机械强度大,烧成温度较高;而陶器坯体烧结程度较差,气孔率较大,烧成温度也较低。如果把瓷器打破,他的断面是光洁、致密的,而陶器的断面却显得粗糙、疏松。

瓷器

广义的地讲,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瓷器出现后,陶器还是在继续发展,不是有了“瓷”而代替了“陶”,儿时各自独立发展。

陶器

炻器这个名称来源于欧洲,原意是石器。日本人在翻译时为了表明它不是用石头加工成的,而是经过烧制的,所以加上“火”字旁,写作炻器。炻器是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

2、瓷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至今发现最早的瓷窑窑址在哪里?

根据《中国陶瓷史》记载,瓷器出现于东汉时期,距今1800余年的历史。中国发现最早的瓷窑窑址在今浙江上虞、宁波地区,属东汉时期的瓷窑。

3、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为什么说青瓷是中国瓷的鼻祖?

中国的瓷器,大概可分为青瓷系和白瓷系,其中青瓷的发现时间最早。远在东汉(公元25-220年)就有初期的瓷器出现。至晋代(公元265-419年)瓷器已相当精美。青瓷可以说是中国瓷的鼻祖。

白瓷在中国出现较晚,比青瓷的出现,大约晚400年。所以说先有青瓷,后有白瓷。

陶瓷知识:瓷都景德镇的世代传承


近年从景德镇湖田窑、湘湖窑等古窑址挖掘出的各时代瓷器

1369年,朱元璋开国后的第二年,着令在景德镇珠山设置专供烧造宫廷用瓷的陶厂,即后世所称洪武官窑。自北宋年间尚未从农业中分离的制瓷小镇,到明初主要的官家窑场,景德镇在三百年间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北宋末年至元前期,因北方战乱频仍,北方各窑口工匠南迁带来成熟的制瓷技艺和窑炉技术,景德镇瓷业获得发展契机,开始从农村向镇市集中,出现了独立的家庭手工业作坊,瓷窑内部开始形成初步的技术分工,而一群离开土地进入城镇,将世代以制瓷技艺为生的职业匠人也随之开始出现。元代,政府在此建立浮梁瓷局,瓷石掺和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初次应用于制瓷工艺中,将烧制温度提高到1300摄氏度以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瓷胎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保证了大件器物的制造,这一时期烧制出的青花瓷,实现了中国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景德镇在全国各大窑口中的地位有了质的转变。

洪武年间设立的从事生产的官窑,同后来宣德年间设立的御器厂是有一定分别的。这一时期景德镇生产的官窑瓷器主要供宫廷日常用瓷、礼祭器等。

但为防止落选品流出,已开始如后世御窑厂一般集中打碎掩埋。宣德元年,宣宗朱瞻基继位之初,诏令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并派督陶官监察御用瓷的制造,御用瓷自此从官用瓷中分离出来,专门生产御用瓷的御器厂作为一种特殊的官窑而存在,并一直延续至清末。

宣德十年间,盛世太平,是中国陶瓷史中的黄金十年,宣德官窑以其产品量多而质优,被称为历代官窑之冠。从1982年发掘出宣德官窑之后,考古所在1983年、1984年、1988年和1993年相继在明御窑厂故址一带发现数以万计的宣德官窑瓷片,落选品尚且如此庞大,可见当时生产之巨。

明代官窑和御用瓷的出现,集中了最好的原料、高技艺工匠,并内官监出的样式、严格的生产制度,在各个时期皆生产出代表性的精美品种。如永宣时期的甜白瓷、薄胎瓷、青花;成化时期的脱胎瓷、斗彩、孔雀绿;正德时期的素三彩,而时人认为,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宣窑五彩,堆填深厚,而成窑用色浅淡,颇成画意,故宣不及成。然二窑皆当时殿中画院人遣画也。

江建新对比了考古所历年发掘的永乐、宣德、成化官窑青花瓷片复原后的瓷器,推测人们之所以尤为青睐宣德青花,或许是因为宣德青花色泽既有永乐青花深厚浓丽,又有成化青花清新淡雅,二者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别有韵味的色调。除此之外,宣德官窑器纹饰丰富,出现永乐青花中少有的花果并存线描人物苦绿、水绿三种,紫有茄花紫和丁香紫二色,其色域比宣德宽广,因而显得灵巧雅致。刘新园先生后来曾著文说,成化斗彩在中国彩瓷中有如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具有一种极为特殊的轻盈、晶莹美,这也许是清代热闹的五彩和丰富的珐琅彩未能取代它的原因吧。

刘先生最后一次回品陶斋是下世前的半个月,为景德镇湖田窑出书撰写序言而来,先生的学术生涯起步于湖田窑的研究,最后竟也终于湖田窑。江建新去病房探望时,老人已语不成句,却依旧记挂着品陶斋,这里安放了他人生中最好的二十多年,也盛放着自洪武二年至万历三十六年间大批珍贵的官窑遗物,景德镇最好的230余年。他将它们一并托付给了自己二十多年前选择的后生,嘱他将来也要交给可靠的人手里,千万莫要散失,那是最后一面。

天光渐暗的时候,雨也下得轻巧了些,室内寂然,只听得碎瓷间的磕碰声,江建新在瓷片堆里扒拉了几下,终于找到那只宣德官窑的甜白釉罐散落的最后一块碎片。

1949年,长亭暮

1949年4月,景德镇解放。中共浮梁地委准备着手恢复和发展陶瓷生产,建立第一个国营性质的瓷厂时,才正视到从明洪武初年至清亡,在长达五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作为明清两代官窑而始终冠绝全国的景德镇窑场,已经在自清末至民国间的混乱局势中奄奄一息。曾经二十里长街半窑户的景德镇市区,到解放前夕,能正常开工生产的不到200户,不足总数的10%,其余都处于半停工和停工状态,失业近万人。写下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的明人王世懋应不会料到,三百多年后的景镇民窑竟会落至如此田地。

景德镇的民营陶瓷手工作坊发迹于嘉靖时期,在此之前因官窑的限制,规模不大,嘉靖之后,由于宫廷瓷器需求量骤增,御器厂的生产仅能满足每年工部颁发的额定烧造量,对于宫廷临时加派的任务量无法完成,于是采用官搭民烧的方式,官窑器大多数在御厂内完成制坯成型的工序,然后在民窑中搭烧,形成了官窑、民窑竞争的局面。这一形式一直延续至清朝,康熙十九年之后,官搭民烧形成一种固定的制度,御用器基本全搭入民窑,形成城区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陶户与市肆当十有七八的局面。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生产几乎都集中在市区,随着民营手工作坊的成熟,分工愈加细致,一器之成,过手七十二,对匠人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景镇周围乡村和县市人口迅速涌向镇市,成为雇工,其中以乐平和鄱阳籍居多。万历之后,都昌人势力逐渐扩大,都帮垄断了柴窑业和圆器业,都帮和徽帮之外的杂帮则主要从事琢器业、红店以及其他与瓷业相关的服务行业。两帮工人世代沿袭,不跨行生产,也不能隔行授艺。这种行帮制度直至1958年,南昌人胡家旺进建国瓷厂做学徒时,仍恪守森严。

1949年8月,景德镇市政府将江西瓷业公司作为官僚资产予以没收,筹建建国瓷业公司,即建国瓷厂前身。江西瓷业公司成立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实业家张謇和袁秋舫、瑞征等人发起建立,厂址设在御窑厂内。清逊后,御窑厂解散,公司接收了工厂和一大批原御窑厂技艺高超的匠人,在风雨飘摇的民国年间创作了不少富有新意的精品瓷器。但终究没能抵过连绵的战火,在被建国瓷厂接收时已几近名存实亡,窑坯厂停业,工人流散。

为尽快恢复生产,在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浮梁政府拨给10万元和150石大米作为恢复生产的启动资金,并开展生产自救活动。最初聘用的180名工人没有固定工资,在集体食堂吃饭,工厂发一些大米拿回家养家糊口,景德镇瓷业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之路。

1952年,建国瓷业公司更名为建国瓷厂。景德镇的陶瓷总产量从1949年的6350万件增长到9022万件,陶瓷生产开始走上正轨。在之后的十余年里,景德镇又相继成立了九个国营瓷厂,景德镇瓷业开始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十大国营瓷厂时代。每一家瓷厂都有其生产特色,艺术瓷厂集中了众多名家之后,如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后裔等画工精湛的艺人,集中生产粉彩、仿古瓷和装饰性瓷器。曙光瓷厂生产大件陈设瓷和传统仿古瓷,雕塑瓷厂创建于1956年,由民间艺人和瓷雕作坊组成,生产传统雕塑,行销东南亚多个国家。红旗瓷厂重点研制和生产釉下彩,光明瓷厂生产青花玲珑为主,建国瓷厂以颜色釉见长,建立之初,便延请了许多精于配置颜色釉、绘画青花、雕刻等技艺的民国老艺人归来参与生产,恢复了多年停止生产的均红、茶叶末、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红等颜色釉瓷。是国家定点生产传统高温颜色釉瓷的唯一瓷厂,也因此在各大窑厂纷纷改用现代窑炉时,唯有这里直到1990年代改制时仍保留了柴窑,用以烧制高温颜色釉瓷。在建国瓷厂做了二十多年颜色釉瓷研究和制作的邓希平发现,因为釉色工艺的难把握、投入成本高,历代以来颜色釉瓷器只在官窑生产,这让建国瓷厂多少带有一丝现代官窑的意味。

计划经济的前三十年里,景德镇瓷器仿佛重回昔日辉煌,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几万名工人日夜不息地在不同的工艺流程岗位上劳作,工厂效益在1980年代攀至巅峰,制瓷技艺和窑炉工艺皆有所发展。

改制其实来得并不突然,只是方式比较绝烈,几乎是一夜之间,十大国营瓷厂全部改制,且只有关停,没有并转。国营瓷厂到1980年代末已经初现暮气,工人技艺下降,工厂生产风气流俗,久之影响产品质量。1990年代的市场开放,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95年,建国瓷厂改制,已经是把桩师傅的胡家旺和总工程师邓希平下岗,翌年,瓷厂最后一座大型柴窑停烧。

2014年,业不与时偶

樊家井在南市,一条两公里长的陋巷,挤满了500余家做中低档仿古瓷的手工作坊,从汉代到清朝,不同时期的不同器物,各有专攻。全国古玩市场大半的仿古瓷器都来自于这里。

樊家井形成于1990年代初,巷子一头是火车站,另一头是做仿古瓷的国营东风瓷厂。彼时市场开放,国营瓷厂改制,工人自谋生路。技艺加上市场,便有了这条仿古街。但终究是换了时代,若依旧循着旧时样子将作,烧出的瓷器亦不过是与韶光共憔悴,那堪看。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改制过去了近二十年,在建国瓷厂杂芜混乱的厂房和家属楼间,一些人在怀念中蹒跚老去,而另一些人选择了在辟为私营作坊的车间里,继续与泥土为伴,技艺永远是独立于时代之外的。

景德镇又恢复成民营手工作坊林立的样子,原料和制瓷工艺及围绕制瓷而生的技艺依旧都在,在三宝的乡野间的水碓旁,在马鞍山路上的毛笔店里,在雕塑瓷厂路线错综复杂的老厂房之间一如这里的许多手艺人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景德镇是一座活着的千年窑口,但如何在传统的沃土上培育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葩,或许还要静待时间来润养。

水车制釉

每天早上5点和傍晚5点,老胡都要骑着电动车穿越三宝村,到他的水车边工作。用水车敲碎釉石,制作釉果,是景德镇传承千年的传统工艺,老胡家几代人以此为生,老胡从18岁开始学,到今年已经30多年了。这工作得有体力,更得靠经验。从前,仅在三宝村就有十几架水车,如今已然寥寥无几,许多木匠甚至也不再会制作水车。

拉坯

吴江钟的镇尚三宝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一直以来以生产大件器皿为主,在历朝历代的传统器型中,大件器皿并不多见,因而他也只能在继承传统之外自己慢慢摸索去做创新。

像这样一个一人多高的大瓶子要分成六节来拉坯,如果在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在晒干后修坯时就会拼不起来,因而和直观的小件器皿拉坯相比,大件难度比较大,成本也高很多。大件器皿的拉坯师傅一般年龄不能超过40岁,因为拉坯是体力活,而且在拉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呼吸的节奏,呼吸一乱整个器形就会有变化,所以在做了20多年后,吴江钟已经不再拉坯。现在拉坯的师傅都是年轻人,时间最长的已经做了十几年,短的三年,在拉坯的过程中三个人有固定的站位,需互相借力才能将泥拉起来并成形。

釉壶

76岁的雷细善,13岁就开始做釉壶。他的父亲是锡匠,请另一位师傅教的他,觉得有一门手艺,可以生存。为了做好釉壶,雷细善学过吹釉,也会研究不同釉的特性,考察不同距离的颗粒度。现在眼睛不行了,儿子和儿媳继承了他的手艺。雷家的釉壶远近闻名,花费的精力很大,价格其实并不高。2两的釉壶,25块一个,一天最多做10个。

制笔

盛松柏今年79岁,依旧每天早上7点开始坐在他惯用的桌子旁做瓷用毛笔。他14岁跟父亲学这门家传手艺,盛家三代做毛笔,如今在景德镇提到瓷用毛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做得最好的仍是盛记笔店。毛笔的制作从挑选采购原料到用石灰水浸毛、去脂,从梳理用毛长短到匀毛、分毛,从毛的扎线、晾挂到装入笔杆,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纯熟的技艺。费时最长的工序是扎头。在毛一端扎上第一道线后一般需要悬挂放置一周,扎第二道线又需3-4天。青花料笔、粉彩料笔与普通画笔相比更为复杂,只能选用无锡、南通等地的羊毛,经过分类挑选,用剁碎的毛竹作为燃料熏制半个月后羊毛变硬,弹性大,适合在坯体上画青花。由于手工制作瓷用毛笔耗时长,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愿意学的人越来越少,一般都是家族传承,现在盛松柏的小女儿在跟他学习这门手艺。

青花

景德镇在元代烧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青花瓷,盛行至今。年过古稀的罗晓涛老师擅长画青花、青花斗彩、水晶刻花,兼长红绿彩、古彩瓷绘,曾被称为景德镇青花公主,她的青花作品笔力清晰、画面灵动,颇具新意。

题款

46岁的刘骏鹏,是圈内有名的题款师傅,他对明清时代的主要题款了如指掌,尤其是大清乾隆年制,足以乱真。题款是一门家传手艺,从高祖开始代代相传。刘骏鹏从小写毛笔字,学欧体、颜体较多,从21岁正式学题款,也画画,因为书画同源。他曾在陶瓷职工大学学习,那里出了很多省级以上的大师。在纸上书写和在瓷上书写,区别很大,吸水性、大小比例都很难控制,不同时代的字体风格也不同。题款题了20多年,如今一身的毛病,腰酸背痛。

绘画

孙茂盛创办的仿古工作坊,这些年他一直在研究清三代的陶瓷风格。招募的画工都是自己的同乡,他觉得他们能吃得了苦,做事扎实。描线、上色各司其职,大多数师傅都已经有十多年、二十多年的经验。上色的许师傅来自九江,十几年前来到景德镇,跟随一位老师傅学习这门技艺,三年后出师,来到这里工作。

陶瓷知识:宜兴窑


在今江苏宜兴鼎蜀镇,故名。烧瓷历史悠久,早在汉晋时期已烧青瓷。涧众村发现有唐代青瓷窑址。明代以紫砂器闻名于世,出现不少制壶名家,如供春;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等,并仿烧宋代钧窑器物,因有"宜钧"之称。

宜兴窑从汉代始烧红陶、灰陶、和原始青瓷等等,其烧制陶瓷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有2000多年,故可称是最古老的窑口。宋代已开始烧造紫砂器,明代的紫砂器闻名于世,清代是其高峰。

在汉唐时期产品有青瓷罐、盘口壶、碗、体、洗、盘、灯盏、瓶、盆等。宋代产品有盆、壶、罐、钵、缸和陶瓶等生活用品。明代是以紫砂陶器而闻名中外,产品有壶、杯、瓶、罐等,主要有各式的紫砂壶蜚声世界,出现了供寿、时大彬、陈鸣远等一批制壶名家。到了清代更是名家辈出,品种繁多:有紫泥、红泥、黄泥、白泥、黑泥和花泥等,其著名匠师有杨怀仁、陈汉文、葛子厚、潘大和、吴月亭等。另外有葛明祥、葛源祥兄弟所制的宜均釉器也闻名于世。

我是如何收藏瓷器的


清乾隆 青花龙纹盘

明永乐 青花一束莲盘

俗话说“乱世饥民,盛世文物”。改革开放,旧艺术品市场的恢复 ,古玩拍卖会的频频举槌,使民间文物收藏活动蓬勃发展。然而,随之芸生的仿古瓷、假文物也铺天 盖地。如何认明真品、剔除赝品, 以提高藏品质量已成为大大小小收藏家的热门话题。

我偏爱瓷器,嗜好的时间虽不长,上手的数百件瓷器却很少有假,简言之,得益于读懂书、看透物、理清线。

读懂书,首先要有高水准的书。我以为,冯先铭《中国陶瓷》、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徐邦达等著《珍宝鉴别指南》为必读,加上《简明陶瓷词典》、《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两册在手,这样,概论、鉴别、释疑都有了。尔后,每每收进一件瓷器就反复对照、研究,使感性认识变成理性知识,当然,以后能再读些其他专论专著更好。书中集聚着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前辈的经验之谈,用脑细读,参照实物并虚心请教,是读懂书的关键。最忌不懂装懂或似懂非懂。有问题要记下,去博物馆、文物商店、旧工艺品市场看看,甚至动手摸摸,比较比较,那是最好的第二课堂。

看透物,要备点实物,要真的。东台路、福佑路、华宝楼明清瓷器为数还不少,可找些“开门”的作为断代标准器,残缺的也没关系!带有本朝款字则更好。找出各时期规律性的特征,以此为依据并熟记。存真才能博深,否则,让“漂亮的外表坏肚肠”蒙住眼,掏了钱还受窝囊气。

我的收藏从破残品开始,因为喜欢,反觉可爱。精诚所至,古瓷开口,它从造型、纹饰、胎釉、工艺、款字五特征告诉我出生地、年代及经历。鉴定是基础,赏析是鉴定的升华,看透物才使鉴赏和收藏变得有意思。笔者认识一位老师十几年的收藏颇具规模,他的成功在于5年前少有赝品,即使有,也属清末民国仿制,现也已成古董。但近几年的高仿品令他莫辨真假,为换取这些精美的“珍品”,他的藏品丧失殆尽,还搭上了平时的积蓄。可叹之余,唯怪眼力和功底浅了一些。

理清线,要分门别类选定自己的收藏范围。收藏忌眼高手低,也忌散沙一盘。求稳,不妨从微观着手,以普通的常规品起家,融会贯通再扩大战果。我的收藏就从明青花罐开始。我以为,明代的瓷器较清代容易看懂,时代特征明显,而胎、釉、工艺又较近代瓷差别大,易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眼下明清的青花盘、碗、罐、炉、壶时有出现,可纳入收藏范围。系统的收藏,风雅独特自成一格不说,就年代久远图案各异揣摩观赏也妙趣横生。一件洪武朝的瓶子在香港拍卖价高达数万元,同时期的碗、盘在上海市场上只有数百元,运气好的话还会得到精品。又如,明清的单色釉在当时有许多属高档品种,现在价格较低,也可作为收藏的重点。

关于鉴定古瓷的决窍,专家耿宝昌先生的说法是“要多看、多记、多动手、多比较”。搞收藏时必须时时牢记。

陶瓷知识浅析:戴荣华-陶人新咏


戴荣华

戴荣华,(1940—),江西鄱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长期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与研究,擅长陶瓷古、粉彩与青花装饰,曾参与国家、省、市级陶瓷艺术展评并多次获奖。着有《戴荣华陶瓷艺术》《戴荣华画瓷艺术》等专著。业绩载入《世界华人艺术成就博览大典》等文献。

古彩精描粉黛妍,匠心独运写婵娟。童婴稚态佳人媚,还倩先生妙笔传。注释:① 戴荣华是当代古彩真正传人,古彩这一明代就有的艺术奇葩,在他的手中得到了传承与创新。他在故宫博物院内连续三年对历朝历代的陶瓷纹样进行研究与临摹,对古代尤其是明清两代五彩瓷从材料、画法、装饰特点等作了深入的了解,为他以后的古彩、粉彩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粉黛:原意是白粉和黑粉。后代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唐】 白居易《长恨歌》:"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② 婵娟:指美人。【唐】方干《赠赵崇侍御》:"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戴荣华创作题材多为古代仕女、婴戏,兼及山水、花卉,作品古拙遒劲,明快洗练,格调高雅。作者简介: 韩晓光 笔名 晓寒 江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首届教学名师。近年来已出版《近体诗语式研究》《杜甫诗歌语言艺术》《杨万里诗歌艺术散论》《唐英诗歌选注》等专著九本;在《中国文学研究》《古汉语研究》《杜甫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中华诗词》《当代诗词》《江南诗词》《江西诗词》等刊物发表诗作近百篇。

陶瓷知识浅析:陶人新咏-唐自强


唐自强,(1940—),湖南长沙人,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多次赴中国港澳地区、新加坡等地参加"名家名作展",业绩载入《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中国当代美术家名录》等文献。

手执雕刀意纵横,青花妙笔绘清明。弈棋丝竹饶清趣,老骥嘶风更远征。注释:① 唐自强设计的瓷雕作品有100多种已投入生产,作品远销日、韩、新、马、泰、等国和香、港澳门与台湾等地区。其作品在各类展评中共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共30余项。唐自强不仅瓷雕技艺出众,而且在青花瓷画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他创造性地以工笔青花将《清明上河图》装饰在3只150件的敞口钵上,显得典雅、清新、别致,在香港展出时引起轰动,被新加坡收藏家高价购藏。② 丝竹:代指音乐。唐自强兴趣广泛,喜爱读书和思考,也喜爱钓鱼、下棋,尤其喜爱音乐。他认为各门艺术的内涵之间均具有个性化、含蓄美的审美特征,这种理念也渗透到了他的创作之中。③ 老骥:唐自强如今已年过七旬,仍然精神焕发,勤奋创作,可谓老骥暮年,志在千里。作者简介: 韩晓光 笔名 晓寒 江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首届教学名师。近年来已出版《近体诗语式研究》《杜甫诗歌语言艺术》《杨万里诗歌艺术散论》《唐英诗歌选注》等专著九本;在《中国文学研究》《古汉语研究》《杜甫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中华诗词》《当代诗词》《江南诗词》《江西诗词》等刊物发表诗作近百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知识_余云山:我是挛窑传承人》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知识_余云山:我是挛窑传承人》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