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诗歌起源 > 导航 >

经典范文 麦森小镇,欧洲瓷乡起源

经典范文 麦森小镇,欧洲瓷乡起源

诗歌起源 森组词 森字组词

2022-01-20

诗歌起源。

麦森小镇位于厄尔土山脚下,毗邻捷克,虽然工坊一直对制作工艺严格保密,但瓷器制造还是在欧洲流行开来。不过,麦森最终还是确立其"欧洲瓷都"的地位。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这个易北河边的小镇一直把取自山上的瓷土叫"高岭土",其发音和汉语一模一样。

这种坚硬细致的质地、温润如玉的白色器皿,立即在欧洲上流社会掀起风潮。西方各国工匠都热心试验,想要掌握烧制瓷器的诀窍。意大利和法国先后研制出雅致的米色软质瓷。但真正的硬瓷生产却诞生在德国,发明人贝特格也因此被载入史册。

贝特格原本在柏林专研炼金术,之后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要求前去炼金,以期解决财务危机。贝特格深怕炼金不成,人头不保,逃亡至萨克森的威腾堡。萨克森统治者奥古斯特二世得知他是炼金师,就命令他研制陶瓷的烧制方法。

在著名学者、画家卡得勒等几个朋友的鼓励下,贝特格在1708年1月15日这一天烧出了真正的白瓷,后来,这一天被认为是欧洲瓷器的诞生日。

这个消息惊动整个欧洲,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深怕瓷器制作方法外流,于是将工厂迁往德国东部古城德勒斯登近郊的麦森,成立麦森国营瓷器制造厂,因此有了"麦森瓷器"的美誉,它也是欧洲第一家瓷器制作工厂。

麦森瓷器的独特所在

麦森早期出产的瓷器色调灰暗,早期瓷器的装饰图案大都带有明显的中国色彩,中国神话传说、花鸟鱼果都原样照搬。后来经不断地改良,1731 年起,麦森进入全盛时期,1739年设计出具巴洛克风格的釉下红珑纹和蓝洋葱图案,并成为塑形的素材及以欧洲名模为对象的装饰品,并影响1756 年前欧洲瓷器的风格,广为其他厂家仿造,产品与艺术风格直到今天仍广为世界瓷器界所推崇。

麦森瓷器的特别之处在于,工艺复杂的瓷器作品完全出自手工制作。无与伦比的质量一直是麦森瓷器奉守的金科玉律。

所有的麦森技师上岗前,都要经过三年半至十年的专业训练。他们能在每件创作上融入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比如,名为《一千零一夜》的麦森瓷器作品,以丰富的人物作为创作主题,刻画出入物表情、眼神传递,以及情色的元素,整套瓷器价值一百多万元。据说,麦森瓷器所用色彩都是按秘方配置,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八十多道工序用手工精心打造。从萨克森公国时代至今,麦森瓷器始终是欧洲王室、明星和政治家追逐的对象。这也使其价格一度贵如黄金。

奥匈帝国皇后茜茜公主,当年就收藏了几千件麦森瓷器。今天,这些瓷器身价已涨了数十倍,总价值在几千万欧元。对普通百姓来说,麦森瓷器虽价格偏高,就连一个咖啡杯也要60欧元,但由于其收藏价值高,仍有挡不住的魅力。无论在巴黎、伦敦还是纽约,最昂贵的购物中心都能看到麦森专卖店。

麦森品牌制胜之道

300年来,德国虽然经历工业革命与欧洲战乱的洗礼,麦森瓷器制造厂仍屹立不倒并保持持久品牌号召力,主要在于它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且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骄傲地矗立在瓷器品牌高端,其质量与工艺并不逊色于比它早1000年的中国,虽然它参照学习的标本是中国瓷器。

早在1764年,麦森瓷厂就十分重视产品的艺术品质,在世界瓷器历史上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同时也是萨克森大公国艺术学院的分校,瓷器的绘画与雕刻艺术,萨克森大公指令这所学校专为瓷器厂培养艺术人才。

十九世纪,麦森瓷厂作为欧洲第一家瓷厂,在欧洲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曾受到沉重打击,手工作业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新技术的瓷厂层出不穷。麦森瓷厂决定择址另建完全现代化的瓷厂,老厂址留下来作为瓷厂博物馆。

麦森瓷厂博物馆收藏有数以万计的瓷器,从建厂第一天起生产的瓷器都有收藏,还有大量瓷器模具和绘画底稿。

走进麦森瓷器,就如同触摸到了300年来的欧洲艺术史,因为它的设计图案始终紧跟时代艺术发展。

到了1916年1月6日,麦森瓷厂决定向外界公开展出200年来瓷厂所生产的瓷器。值得一提的是,二次大战后,麦森瓷厂的所有瓷器被苏联军队掠至列宁格勒。1958年,苏联将瓷器归还给麦森瓷厂。

麦森瓷器的领导人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中国人向世界赠送了一件辉煌的礼品——瓷器,他说,中国瓷器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

但是,他只愿把敬意送给中国古瓷,因为,与其相比,中国现代瓷器的发展,已没有任何优势。抑或如此,麦森品牌最近开始着手敲击中国市场的大门。

在麦森人眼中,中国的中高端人群很注重品牌,但是中国瓷器却没有品牌,这对于麦森品牌而言,不啻为一个很好的商机。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德国麦森小镇 陶瓷走过三个世纪


从德累斯顿沿易北河顺流而下,行船约30公里,就可以来到世界著名的陶瓷以及美酒之乡——麦森。这个小镇虽然仅仅2.8万居民,每年却许多游客到访。而每当有贵客临门时,麦森陶瓷博物馆柜台上的陶瓷钟,就会扬起优美的音乐。

麦森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经常被称为萨克森的摇篮。这里可以找到许多中古世纪的房子,比如阿尔布莱希茨堡,这是一座后哥特式的建筑,原先是伟廷家族盖的,但是他们在这栋建筑物完工前,就离开此地了。这个城堡长期以来是陶瓷业的重心。除此之外,迈森还有大教堂、主教教堂和无数的哥特式及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中古世纪的气氛。

麦森陶瓷博物馆平时展出3000个展览品,其实还有2万个收藏品。这是全世界最大的陶瓷博物馆。每年有来自四十个以上国家的35万访客光临博物馆,他们参观展览品和制作房,亲身体验制陶的乐趣。

麦森陶瓷历经3个世纪的发展,它的陶瓷种类已经多达23万种,包括了巴洛克、新艺术、现代艺术等各种式样,称得上是艺术史上的珍宝。甚至连一些教堂的钟或是壁画也都使用麦森的制品,其中许多作品极具艺术价值。麦森瓷器其实和中国景德镇的瓷器有一段渊源。早在13世纪,欧洲贵族就对中国和日本的瓷器珍爱有加。德勒斯登旅游局的明希先生讲述一段麦森陶瓷的故事:“强者奥古斯特几乎用尽了所有的财富来收集日本和中国的瓷器,由于他的努力,德累斯顿今天才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陶瓷收藏馆。他想尽办法来自己制造陶瓷和仿制中国瓷器。”

经典范文 漫谈仿古瓷的收藏与投资


仿古瓷,即仿其釉彩、仿其器型、仿其纹饰或兼而有之,是中国古代瓷器中一种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工艺现象,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官方都大量存在,因而仿古瓷存世很多。它主要萌芽于两宋,形成于元代,成熟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前期,衰落于清代后期。总之,其基本上存在于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后半期,并对这一时期瓷器的发展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古代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中国古代瓷器基础知识》仿古瓷条目中说:"后期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种而烧造出来的瓷器,称为仿古瓷。仿古之风,早在宋代就很流行,当时已出现了大量仿制商周青铜器,同时一些地方瓷窑也不乏刻意仿古者。"另如《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仿古瓷条目中说,仿古瓷即"仿占代或后期前朝青铜器、陶器、瓷器、漆器而烧制的瓷器,仿古瓷宋代已盛行……"其实,中国古代仿古瓷指的就是那种在中国古代瓷器发展过程中,一个时期的瓷器里出现模仿这个时期以前瓷器工艺的制品。 当今陶瓷艺术品市场存在这样的误区:谈仿色变,评仿嗤鼻,见仿生怒,恨不能再踩上一脚。其实这些并非明智之举,对待仿古瓷品,最好还是持唯物辩证态度:对那些以仿充真,牟取暴利者,当然要加以揭露;但对那些标明仿古瓷品,而且由高手制作,工艺精美,则应另眼相看了。 仿古瓷品历代都有,而且延续数百年至今已成为博物馆珍藏的艺术品。日本箱根美术馆收藏一件官窑瓶,见于《世界陶瓷全集》宋代卷,实为明代景德镇民窑仿官器物。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窑器物中,原典藏名称为宋代官窑的粉青三层方壶,但从传世官窑器物及窑址发掘情况来看,此件当为明清时期的仿品。如此事例,恕不一一枚举。而今,我们总不能因为它们是清代仿品而将它们从博物馆清除出去,甚至砸碎吧?殊不知清代仿品至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古董了。 现代仿古瓷制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理由有六点:(一)看造型 我国古代各时代的一些独特器形,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只有准确复制真品的器形特征,才是上品。(二) 看装饰 包括装饰方法、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风和彩料等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窑口特征。(三) 看胎观釉 由于不同窑口、不同时代对胎、釉的原料选择、配方、精制不尽相同,成型和施釉方法也存在差异,烧成温度和气氛不可能完全一致,这使产品的胎釉各具特征。鉴定时,应细察产品胎度的色泽、粗细、松紧、坚脆、厚薄、透光以及敲打声等。(四) 看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瓷工艺和装烧方法也不断提高,各种新工艺、新窑具、新式装烧方法层出不穷。(五) 看款式 常见款式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吉言款,题画款等。落款常有严格的规范,后仿者很难"尽得风流"(六)看总的时代风格 地方风格、个人风格往往会形成瓷器的总体艺术风格,有助于分辨作品的高下。 纵观当代精品仿古,无论是从泥,胎,釉,以及制作和装烧的方式,都传承了古人的陶瓷制作手法,无论从审美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也再现了仿古陶瓷独有的魅力和精髓。敬请陶瓷爱好者了解仿古,关注仿古。在有条件下也可选择收藏当代精品仿古瓷,那是一种乐趣,同时也是很有意义的。

经典范文 积淀千年的瓷文化


景德镇在吸取南北制瓷经验时独辟蹊径,生产出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的"青白瓷",青白瓷由半透明釉到半透明胎,釉色青中有白,白里泛青,"莹缜如玉",有"冰肌玉骨"之誉,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类,此后很多瓷器品种都是在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到了宋代真宗元年,皇帝赵恒便将因青白瓷而闻名的昌南镇,以"景德"年号命名为"景德镇"。

南宋绍兴元年开始了高岭土的开采,而到元代时,景德镇制瓷工匠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是中国制瓷技术的又一大飞跃,它改善了瓷器性能。

到了明、清两代,景德镇手工制瓷业达到了一个巅峰。"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三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釉瓷等相继问世,依靠天时、地利、人和,陶瓷支撑景德镇这座城市的千年发展,走出一条由瓷器—瓷业—瓷都的陶瓷之路,形成一个完备的传统陶瓷产业体系,景德镇也因而积淀了长达千年的制瓷文化。

经典范文 蓝国华-陶人新咏


蓝国华,(1941—),江西高安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台湾师范学院与台湾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市艺术家交流协会会长。擅长陶瓷艺术创作设计,特别是对釉上彩、釉下彩表现手法有独特之处,作品新颖隽秀,古朴典雅,别具一格。多年来共获国家级与省、市级奖项20多个。多次参加国内外陶艺展,作品在日本、香港、台湾、东南亚地区颇受青睐。

台湾传艺育贤英,笔墨深萦两岸情。

现代青花创新路,牡丹金菊暗香盈。

注释:

① 1999年至2000年期间,蓝国华应台北师范学院邀请赴台讲学,传授技艺,历时200多天,并应邀到台湾艺术学院、台北莺歌高职举办学术讲座,被聘为客座教授,先后在台北举办"蓝国华陶艺教学成果展"与"蓝国华教授陶艺作品展",在台湾引起很大反响。

② 贤英:贤能杰出的人才。《汉书·爰盎传》:"其言不可用,置之;言可采,未尝不称善。何也?欲以致天下贤英士大夫,日闻所不闻,以益圣。"

③ 现代青花:长期以来,蓝国华深入研究景德镇的传统陶瓷艺术,对青花、斗彩一些传统技法进行了大胆创新,创造现代青花装饰画,开创了陶瓷装饰艺术新途径。1982年其代表作青花斗彩西餐具获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一等奖。

④ 1985年蓝国华代表作《牡丹金菊》45头青花斗彩八角西餐具获景德镇第三届"百花奖"一等奖。

作者简介: 韩晓光 笔名 晓寒 江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首届教学名师。近年来已出版《近体诗语式研究》《杜甫诗歌语言艺术》《杨万里诗歌艺术散论》《唐英诗歌选注》等专著九本;在《中国文学研究》《古汉语研究》《杜甫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中华诗词》《当代诗词》《江南诗词》《江西诗词》等刊物发表诗作近百篇。

经典范文 景德镇雕塑陶瓷厂印象


我是初中语文老师,业余爱好泥塑。利用今年暑假之暇,经两位贵人介绍,有幸在景德镇雕塑瓷厂内一位景德镇陶瓷学院名师的私人工作室学陶塑。不仅在陶塑技艺上收获很大,为我泥塑制陶成品打开了一扇门,同时此行的确增长了见识。

一周的雕塑瓷厂生活,大多时间在工作室学习观摩,空余也到厂内外转转,但了解很不全面,见闻有限,感想粗糙。这里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直观感受。首先,景德镇雕塑瓷厂很吸引我,往后的每年暑假我还将前去学习,甚至理想着日后去创作研发。不只业余爱好者如我,在落住的东方旅社房东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登记有来自北京、山东、河南、湖南、浙江、天津……几乎全国各地美院画院设计院等专业工作者不远千里来这里创作或开发产品。 这里完全具备陶瓷从材料到设计、创作、制造、市场等一切硬软件的便利。我估计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陶瓷类研发基地中成本最合理合算的。 依我所见,厂区主体为专家和业者的创作、研发、生产兼展销的工作室,配有批泥售料、专业开模、计价代烧、产品包装、接单发货等经营服务实体。各研发、创作、生产和经营者具有充分的自主自由。厂内还开设有几个陶瓷文化参观旅游教育基地,它很好的满足了国内外陶瓷爱好者了解、感知、动手制作并获得自制产品的兴趣,普及和推广了陶瓷文化。厂区内还开设有创意集市。如果把本厂品牌与代表性作品,专家大师与陶瓷教育旅游文化综合宣传推广,相信国内外专家、业者、游客与爱好者将如潮涌来。集人才,得人气,承历史,开未来,著名艺术大师黄永玉老人题字的"景德镇雕塑瓷厂"还将大有可为。

 一周以来,我发现我对面工作室的工艺师每天起早贪黑的赶工,他技艺全面,与一子一女三人共工作于一室。塑泥、开模、彩绘分工合作,其景融融,令人称羡。但他又很是感叹近年来传统艺术陶瓷的价低工浅,不能精工求艺,只能抢数量,求谋生。幸在手艺不错,不缺订单,只是难以有心力去做出令自已满意的作品。做艺术陶瓷者多有艺术爱好与梦想,有幸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工作,但挣扎于现实生计,甚至不能以自己理想的态度去工作,也是一大痛苦。 进了几次一位工艺大师的展厅与彩绘室。大师瓷板画,瓷塑精美悦目。品级与价位不俗,创作生活景况相对宽裕悠然。全厂总体以传统佛像、历史人物、民俗生活和吉祥动物题材为主,也有少量创新产品,但反映时代生活与现实题材的作品很少,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景象还不明显。艺术追求上大突破大境界之作(绝不是指大体量)还很难得见。 旁观了"全国骨干教师陶艺实习培训",但对在大空间陶瓷教育基地遇见的一日本旅游团印象更深,也很有感触。男女老少八十来人,少者不足十岁,老者年近古稀,他们听讲解、揉泥、拉坯、捏塑神情专一。看技艺表演展示完毕鼓掌、赞叹、有节有礼、动手技艺虽然生熟不一,可是创作的题材手法、趣味、效果全不雷同,其中不乏醒目之作。试想,当他们捧着烧成的由自己亲手创作的陶瓷作品归国之时,应当不憾涉洋到这个陶瓷国度、世界陶瓷之都此行。每每睹物,常常回味这次与陶泥瓷土的亲密接触。 每周六开集的陶瓷创意集市,我因初到尚不知情,此行而无缘光顾。想来每个摊位

5

元租金,为众多大学专业毕业生和在读生提供一个便利的与厂家市场接触的平台。据说前来观赏、认购与达成合作者不少。我这个业余爱好者甚至都想日后租摊一练。唯愿这个几乎无阶的平台长久,且愈加宽阔厚实。

一周的学习时间与见闻十分有限,作为业余爱好者认识更是粗浅,但作为生长在陶瓷国度、陶瓷之乡的我不只为历史骄傲,更祈盼我们的陶瓷文化、艺术陶瓷创作再创无愧历史的辉煌,焕发时代新的光彩。

经典范文 寻入瓷门第九·知人辩器·瓷人名谱之三


寻入瓷门第九·知人辩器·瓷人名谱之三(注:一言提示——景德镇第三批"瓷上留名"者以"新粉彩瓷"画工为主体。)以"光绪浅绛三大家"为首的、以清光绪朝为活跃期的浅绛彩瓷人群,以及以"民国粉彩十名家"为代表的、以民国为活跃期的新粉彩瓷人群,他们相对独立又彼此依承,汇同所有瓷人,成就了景德镇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但是在民国时期景德镇除了上述两大瓷人群体之外还有"瓷上留名"者,甚至能"史上留名"。比如:精通颜色釉的王昌彬和王廷芳父子、精通青花王春秀和王步父子、精通雕塑的游长子和曾龙升、蔡金台师徒等,都是史上留名的瓷人。民国时期活跃的瓷人群体的主要代表人物如下:l 张志汤:(1893-1971年),江西婺源人。享年79岁。善画"点工山水",笔法工整,构图严谨,参临宋元山水画法,有文人遗风。擅画骏马,形象逼真生动。题"张志汤"全名款,堂号"亦陶斋"。 刘仲卿:(1889-1969年)江西莲塘人。享年81岁。以粉彩花鸟见长。多参临宫廷花鸟画,擅长点线绘制技法,有官窑风骨,略显艳俗之美。题"刘仲卿"全名款。 方云峰:(18971957年),江西浮梁人。享年61岁。擅长粉彩花鸟、人物,"水点法"画牡丹尤具特色。画品高,诗、书、画、印皆长。题"方云峰"全名款,堂号"惜花轩"。 王步:(1989-1968年),江西丰城人,享年70岁。少年时代始学仿古青花,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后师从王琦学习中国画。青花山水、人物、花鸟皆长,中国画的水墨画技法和"铁线描"笔法在他的青花作品中都找到了合适的表现方式,成为开"中国画与青花装饰相结合"之先河的人物。王步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把青花彩绘装饰当作中国画来对待,这和他具有深厚的中国画功底有着必然的联系之外,和他的创新精神也有紧密的关系。题"竹溪道人"和"陶青老人"款,堂号为"愿闻吾过斋",被后世称为"青花大王"。 余翰青(1902-1987年),江西乐平人,享年86岁。粉彩花鸟参临宋元明清画稿,题材广泛,作品一般自画自填自题诗,工整典雅、精细缜密;对诗文、金石、书法都有研究,作品融诗、书、画、印于一体,自成一家。 汪大沧(1906-1952年),安徽黟县人,享年47岁。渴笔粉彩山水,画法简练。 刘希任(1906-1967年),江西南昌人。擅长画人物,用"行云流水"线,风格与王琦相近。题"刘希任"全名款,堂号"再思轩"、"永华堂"。 汪小亭:(1906-1970年), 江西乐平人,享年65岁。早期作品多参临其父汪野亭作品,但构图在紧凑与疏松的处理上不如其父。用色亦全仿其父,整体上画面较清丽秀雅。后期作品有自己的特点,常以秃笔彩绘,有少数作品能与其父作品比肩。四十年代中期与王筱帆、徐天梅等被人称为"八小名家"。书法学其父,题"汪小亭"、"平山草堂主人"。图片9034

经典范文 细禅•方卫国,文 / 赵树明


去草场地的画家村,画家方卫国就居住在那里。这是一个拥有两百多平米的现代画室,环顾四周,虽然有些零乱,可还算一切井然有序。映入眼帘的自然是张挂在墙壁上的各种样式的作品,分别代表着老方在不同阶段的绘画形式。从顺义解放村的院子开始至现在的草场地画家村,我是亲眼目睹了老方的心力路程。

倘若看外表,老方长得方方正正,浓眉大眼,颇有几份李逵或鲁智深,尤其喝酒抽烟交朋友表现出一股子江湖的豪气,他善良并有情有义,当今世面上这样的人已经极少。

老方是赣江边长大的孩子,儿时家境贫寒,最懂得感恩。他的内心深处是极为细腻与敏感的,眼中时不时地透露一股内敛与睿智的光芒。

那时候,在人们极度崇尚金钱的时候,他却偏偏选择了去做一个职业画家。我从解放村的院子里开始关注老方,孤独与寂寞伴随着他,因为找不到思路与风格而焦躁、苦恼、彷徨。寝食不安,郁闷不已,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老方当时的情形是绝不为过的。自己是画画界的一个逃兵。

面对中国绘画市场如此的火爆与疯狂,不为心动那是假的。2007年我也曾恢复过半年的绘画,算是放弃绘画后的死灰复燃,在置办绘画行头的时候,画具店的服务员误以为我是海归画家。俱往矣,我的绘画毕竟是偃旗息鼓二十年,经过一段挣扎以后,最终我还是彻底地放弃了绘画,选择了只一百多年历史的影象,作为自己未来为之奋斗的目标。

三十年前,我和老方曾经还是一个师傅下面的师兄弟,但一直不曾谋面,彼此都知道些根底。二十多年前,老方戏剧学院毕业以后来到北京国家话剧院,从事舞台美术一直与绘画结缘,而我则是马放南山,弃画从商。只是对绘画一直贼心不死而耿耿于怀。尤其是定居北京以后,闲暇之余总喜欢去亲近艺术,亲近绘画的人。这样一来,我就与老方之间来往甚密,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千杯万盏对酒当歌情境中,渐渐地对老方的人品有了较深的了解。

按老方的话说,我一直都是他的鼓励者。这个话我愿意听也中听。在老方躁动的时候,我的鼓励是有效的,因为他值得我去敬佩。我一直以为,老方有佛缘,笑起来象佛也象个单纯的孩子。他是用心灵在与美对话,仿佛如同梦境一般。绘画中,仕女的飘逸美仑美奂,如仙气缭绕,心中理想主义的美通过色彩的渲染与线条勾勒,让绘画上升到禅宗的境界。

他的画是具象的,同时又多了许多人为的理想化的东西,这是因为他内心的情感,下意识地流露出那份对母亲的思念与情爱,温情而耐看,抚媚而不造作,骨子里其实是传统美学的理念在支持。或许是因为心中有佛,那种佛性的光芒在画中闪烁,跳跃,在舞动。留下给人的印象是恬淡且静谧的美。

当下的社会是现实的,甚至是虚伪、残酷的。弄不好就被金钱所招安,变成个没有气节的"软骨画匠",如果是那样的话,老方说画画还有何意义呢。老方内心也躁动,但没有被庸俗所撼动,他懂得拒绝的意义,在他若干的拒绝中透露出老方臭知识分子的傲骨。在我们北京的朋友圈中,老方有极好的人缘与口碑,大家都喜欢他的真诚,他憨厚的傻笑,闲暇之余都会想去他的画室里相聚。

我认为,一个好的画家,其人品也是不容置疑的,画如其人嘛。昨日的老方在苦苦寻找着内心一种刻骨铭心的东西,今天的老方仿佛已经找到,否则他不会如此淡定与从容,明天的老方则立地成佛,他会沿着自己既定的路一直坚定地走下去,不信,大家拭目以待。

作为朋友,作为旁观者,我试着写写这个细禅,用文字给老方画个素描。

高档瓷器中的德国麦森


提及麦森(Meissen)的盛名,人们的脑海中便会闪现赞誉。这个拥有近300年历史的德国高档瓷器品牌,素以其高雅设计、皇家气质、纯手工制作闻名遐迩,制作欧式餐具颇具盛名。白色底盘上,弧度优美的两把蓝剑交错成麦森百年经典的象征,暗喻着至高无上的品位。

瓷器在18世纪欧洲启蒙时代象征了皇室贵族的财富与地位,而欧洲瓷器的起源,则与德国麦森瓷器密不可分。1710年,麦森的第一家陶瓷制作坊建成于一座古堡内,它也是欧洲第一家瓷器制作工厂。近300年来,麦森瓷器被欧洲贵族称为“白色金子”,贵为欧洲第一名瓷。

投入生产以来,无与伦比的质量一直是麦森瓷器奉守的金科玉律。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繁复精良的瓷器作品完全出自手工制作。由此,每位拥有麦森瓷器的人士均可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的珍藏是“举世无双”之作。同一主题作品之间的细微差别也为鉴赏家们营造了独特、真切的鉴赏氛围,这一特殊的氛围亦使麦森瓷器盛名远扬。

德国麦森高档瓷器的每一位彩绘、造型师都必须经过数十年的艺术与技术培养,能在每件创作上融入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展现近300年来的欧洲艺术史。举例来说,名为“一千零一夜”的麦森瓷器作品,以丰富的人物做为创作主题,巧妙地刻画出人物表情、眼神传递,以及情色的元素,整套瓷器价值100多万元,值得玩家收藏;而另一套价值人民币5万多的“勿忘我黄玫瑰”也颇受欢迎,其中包括咖啡壶一只、咖啡杯碟六只、奶罐一只、糖罐一只、点心盘六只。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经典范文 麦森小镇,欧洲瓷乡起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经典范文 麦森小镇,欧洲瓷乡起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诗歌起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