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资讯 > 经典四字成语 > 导航 >

经典文章_收藏民国土窑烧制黄褐釉四系罐 专家估价2000元

经典文章_收藏民国土窑烧制黄褐釉四系罐 专家估价2000元

经典四字成语 古代瓷器收藏 森系干净短句

2022-01-20

经典四字成语。

收藏民国土窑烧制黄褐釉四系罐 专家估价2000元

TaocI52.COM

本期鉴宝专家汤淳: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文物鉴定中心

藏宝人:徐州肖先生藏品名称:黄褐釉四系罐藏品介绍:此罐高32厘米,口内径10厘米,腹部外径76厘米,底足17厘米。口部外沿平滑,有长期使用的痕迹。藏宝心得:好像是多年前在山上的自留地里挖的,请专家赐教。藏宝人估价:3500元专家点评:器物为长颈、丰肩、鼓腹,施黄褐色釉瓷罐,肩上做四系,其胎质酥松,表面施釉不均匀,包浆厚重,且留有明显的使用痕迹,为民国时期土窑烧制的日用产品。专家估价:2000元鉴定知识:瓷器有实用瓷和欣赏瓷之分,近现代瓷器的价值尤其体现于稀有程度、画工和制作工艺等等,烧造粗糙、纹饰简陋的土窑日常生活用瓷则不具备太大的市场潜力。民国时期(1911-l949)的瓷器生产,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都不如从前了。总的看来,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陶瓷工艺也同其他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同国势之日衰,而逐渐走向下坡。所以在瓷业生产方面,不但没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反而日益萧条。这个时期制作的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如与历代瓷器相比较,差距很大。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绝大多数产品的收藏价值较低。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经典文章_缩釉与爆釉


缩釉与爆釉

缩釉与爆釉是瓷器研究的一个小课题,仔细研究,我们发现缩釉和爆釉与原材料的应用和生产工艺有直接关系,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瓷器的鉴定有一定的帮助。

缩釉的形成曾经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因胎体上粘了油污,所施釉面无法覆盖胎体而引起缩釉。另一说法是烧窑时冷却过快而引起缩釉。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说法均有误。前者,瓷器的烧制温度为1200°C以上,而油污在500°C已蒸发,此时釉料尚无熔融,无法引起缩釉,此说难以成立。后者,窑内瓷器的冷却是胎釉同时冷却,冷却快大多是产生釉裂或胎釉同时爆裂。热胀冷缩是一较普遍的物理现象,冷却能缩釉,但它是整体冷缩不是引起缩釉点的主要原因。

瓷器的胎体主要是经过瓷土(或瓷石)与高岭土粉碎、漂洗、沉淀加工而成。瓷土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高岭土的成分中氧化铝的含量稍高一些。瓷釉由石英、云母、钠长石等物质组成,自然界里称作釉果,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硅酸盐,但瓷釉中还加一些碱性助熔剂。除此之外,明清瓷器中一般都加入了由草木灰和氧化钙加工而成的釉灰。

瓷器的釉面有高温釉与底温釉之分,但我们却很少研究高温胎与底温胎的区别。高低温胎体的温差不大,一般为100°C左右。高温胎的胎体中的氧化铝的成分较高,它的烧结温度在1280°C-1330°C之间。由于温度高,胎体大多能烧成我们所说的糯米胎,胎体晶莹、透亮。如果胎体内加入少量的含氧化钛成分,那么胎体就显出玉白色,有玉质感。

在高温胎体涂上了粘度较高的青白釉料,就会产生针眼状的露胎缩釉点,其原理如下:当窑温升至1300°C左右时,胎体中部分原料进行化学反应,并逐步完成烧结。反应中产生较多的气体,主要是氧气、二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硫。在胎体加温至1300°C的同时,胎表面的釉料同时在1300°C的温度下,并进入熔融状态,熔融状态的釉料呈液膜,紧贴在烧结状的胎体表面。当胎体内释放出的气体逸出釉面时,即在釉里产生大量气泡。如果气泡聚集较大,釉的粘度又较高,逸出的地方就产生露胎的缩釉点。有的呈针眼状,在瓷器的转角处积釉很厚,缩釉面会较大。

鉴赏这种瓷器的釉面时我们能在放大镜下看到大小不等的多层气泡,小气泡托着大气泡。以上现象在明代和清早期的瓷器中表现得较为明显,民窑瓷器更多,可以作为鉴定瓷器的一个参考。此外,另一种情况也能产生缩釉点,主要是胎体坯子落了灰尘,上釉前没吸干净,灰尘的小颗粒可引起缩釉,但这现象很少出现。原因一是坯子上釉前都有一个“上水”的步骤,灰尘很少,二是一般有灰尘,大都是在釉上引起一个黑点而不引起缩釉。灰尘引起的黑点和缩釉点的瓷器大都是民窑,在道光、同治年以后生产的瓷器更多一些。

高温胎与低温胎是相对的,即使低温胎,瓷胎的烧结温度也要1200°C左右。原始瓷大都是低温胎,从胎体不结实、较为疏松的现象看,它的烧结温度应在1200°C以下。这些瓷器胎釉结合不牢固,胎厚釉簿,欠观赏性。

道光以后的瓷器烧结的温度也不太高。主要是康乾盛世后,经济的发展使瓷器民用普遍化。乾隆后期已有五件套作为姑娘的嫁妆,嘉道后盛行。所以瓷土的需求量很大,精细的原料仅能用于官窑。道光以后瓷土质量欠佳,主要是精品高岭土减少,胎中氧化钙的成分增加,降低了瓷胎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200°C-1250°C烧结固化。嘉道以后在烧制陶瓷用的釉料中增加了碱性助熔剂,在温度近1300°C时釉料熔融,但较前期的粘度低,较稀薄。但这种较稀薄的釉料均匀地渗入烧结的瓷胎中,所烧制的瓷器也很漂亮。此种瓷器胎釉结合尚可,釉面较薄,有的可见胎痕。釉内气泡较小,少有层次感。

康熙时期的亮青釉是最好看的釉面,其器胎料中高岭土的成分达到50 %,氧化铝的成分达到25%-30%,而且胎体用料淘洗得十分干净。由于胎体烧结温度高,胎的表面和釉的内层面在高温下产生共熔现象,这样的瓷器胎釉结合紧密。用放大镜看瓷片的断面,有的可看到胎釉呈锯齿型的互熔面。此时康熙瓷器釉料中适当增加了釉灰以及釉料中氧化钾和氧化钙的含量增加,在温度控制较好的情况下,釉面特别致密、肥亮,玉质感极佳。

我们在一些瓷器表面看到形状各异,有的像虫蛀一样大小不等的小孔,即是因爆釉形成的。收藏界一般均认为爆釉是和瓷器碰撞引起釉面开裂有关,但实际上形成爆釉的原因很复杂。有的瓷器没有经过碰撞,还有的新烧的瓷器产生了爆釉。而有的瓷器釉胎均碰坏,时间很长也不爆釉。笔者认为,爆釉和胎体的原材料有很大的关系。胎体的烧结是多种原料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结构较为复杂的混合盐的一个过程,当胎体原材料中氧化钙的含量过高时,瓷器烧结后会在局部析出多余量的氧化钙(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氧化钙在遇水后体积膨胀生成熟石灰。一般来说,在釉的保护下,氧化钙是碰不到水的,但在器物的棱角处,釉面较薄的地方,难免有一些细孔。有的瓷器虽没毛细孔,但年代久了表面磨损或有磕碰,也会产生细孔。当细孔或裂痕吸入水后,胎中的氧化钙体积大大膨胀,使釉面爆裂,即我们看到的爆釉。

爆釉的瓷器在各年代都有,但从清初到嘉庆早期较好的瓷器很少爆釉,道光至光绪初期生产的瓷器爆釉较多,以后在民国中后期到解放初期也有这情况。已故的中国古瓷学会会长汪庆正先生认为:瓷器鉴定是一门边缘科学,它同化学、物理、人文科学关系十分密切,古陶瓷的鉴定要知道器物的产生年代,产地在哪里,当时采用什么原材料和用什么工艺……所以,我们在鉴定一件瓷器时,除了常说的器型、纹饰、款识等因素外,多研究一些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相关的胎釉知识很有必要。

经典文章:钧瓷珍品《瑞泽四海》


钧瓷珍品《瑞泽四海》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21日讯 中瓷网报道:上海世博会全球瞩目,多国政要亲赴现场。连接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友谊的纽带之一,则是河南金堂钧窑生产的《瑞泽四海》。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璀璨的礼花照亮了黄浦江两岸。河南金堂钧窑生产的365件钧瓷珍品《瑞泽四海》,也将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找到新的主人——前来参会的各国政要。《瑞泽四海》被确定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外事礼品。《瑞泽四海》究竟是什么?它为何这样贵重?原来,《瑞泽四海》分两款,分别为“世博簋”和“世博鼎”。“世博簋”方正中规,虚心方斗。簋身两侧饰以“福”、“寿”字样,意为天运祥瑞,福佑四海。底部依“易”的64卦相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方位排列,寓意为天道吉顺,瑞泽万邦。“世博鼎”鼎耳以虎为形,鼎身有12枚乳钉环绕镶嵌。鼎足幻化如意,寓意为全球共荣,四海康宁。钧瓷,是河南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以其五彩斑斓的釉色,古朴典雅的格调,端庄大方的造型,独树一帜的窑变艺术而享誉海内外。“世博鼎”和“世博簋”,完美体现出钧瓷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涵,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陶瓷艺术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足以与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一起舞动世界。

经典文章_专家讲述石质文物保养方法


专家讲述石质文物保养方法

由于石质文物的种类繁多,而且材质复杂,所以专家仅就考古发掘中常遇到的,不同种类的可移动石器的保护处理方法作一些简单的讲述。在历年各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诸如,原始社会的磨制的石铲、石刀、石斧、石锄等,以至历代的石雕艺术品、碑刻、造像、墓志铭等。出土的时候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破损污染和破坏。

石质文物往往会受到地下埋藏环境的污染,不浸蚀盐类的结晶影响下会发生粉化、变色、起甲、生霉、酥碱破裂,蚀孔等破坏。由于石质的处理方法都不相同,出土之后的检测可以在石面上滴上一滴浓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碳酸钙类石质对酸是非常敏感的,如有发泡反应就千万不能用酸类溶液进行处理,应该选用中性或弱碱性的溶液进行处理。而属硅酸盐类石质就没有非常明显的反应,如果有难溶的盐类沉积物,就可以用弱酸类溶液来软化。

经典文章_专家谈紫砂壶辨伪要则


专家谈紫砂壶辨伪要则

芳春壶

东坡提梁壶

半菊壶

文物作假古已有之,单从明清、民国的紫砂陶器真伪并陈的乱象,便可知道紫砂同样深受其害。尤其是近几年国内经济大幅提升,各类拍卖市场红火,名家作品价格骤然攀升。同时由于利润的驱使,假冒古今紫砂名家作品的伪壶也大量产生,更有些堂而皇之地登上拍卖舞台,为祸甚烈,因此如何提升自身的鉴赏水平,便成了紫砂陶爱好者的必修课题。

和大部分的工艺一样,紫砂业一向都是子承父业、师徒传承,尤其在明代和清代晚期之前,制壶陶人从选泥、配砂、制工具、打泥片、抟身筒到落款,这些步骤概由一人操作,偶有请擅书者为砂壶题款刻字者,此一传统直到清末才开始走向分工。作为一种个体作坊式的民间“手工艺”,紫砂壶上所遗留的“个人风格”也成为一种可资溯源、推敲、对比的信息脉络,尤其是壶身有刻字、署款者,更可借由各种经验法则的累积、归纳,提供鉴定的判断依据。基本上我们可以根据胎质火候、制作工艺、形制风格、款识铭刻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出作品的年代或真伪。

稀见的科举文物:民国锦地粉彩瓶估价五万元


稀见的科举文物:民国锦地粉彩瓶估价五万元

民国 锦地粉彩开光人物纹瓶 估价:50000元 科举是中国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自隋唐至清末共延续了一千三百年,其间不计其数的读书人通过这一途径步入了仕途,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科举物品。在中国科举制度废止百年的今天,随着人们对科举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与科举相关的文物日渐受到学术界和收藏界的重视。 多年来,天津著名收藏家于志扬先生为筹建科举文物私人博物馆,下了很大气力搜集科举文物,收获颇丰。其中有几件稀见的科举文物,皆因有丰富的历史背景而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引起许多文化学术界人士的兴趣,其中有的文物还在近年的天津电视台“鉴宝”栏目中得到鉴定专家的高度评价。我有幸参观过于志扬收藏的一些科举文物,特选择几件精品予以赏析。 先说一件明代嘉靖进士颜廷榘书供奉魁星册页。这件两折册页,是明代嘉靖年间进士颜廷榘的书法,写关于福建永春供奉魁星之事。传说魁星是文运之神,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它被描绘成一个赤发蓝面的凶神,立于鳌头之上。传说魁星连续三次考中状元都没被录取,原因就在于他的相貌极丑,皇后在他的头上簪花时,被他的相貌吓昏了。皇后不同意魁星当状元,魁星一怒之下将装书的木斗踢掉,然后就去投江了。魁星虽然连中三元而未能当上状元,但是黎民百姓却承认这个相貌丑陋的状元,仰慕他的才华,就把他塑造为神,借“魁星踢斗”之题,提倡文运。据史料记载,全国供奉魁星的寺庙有两个地方,一个在云南昆明,一个就在福建永春的石鼓镇。魁星岩位于永春县城西南五公里的奎峰山中。这座寺庙始建于隋代,南宋名僧圆觉重建,几经沧桑,现在看到的大殿是十几年前旅港乡贤颜彬声捐资修建的。魁星岩原来叫詹岩,因乡人黄孔昭和颜廷榘在此读书考中进士,遂改名为魁星岩。大殿的后面有一个乡贤祠,是为了纪念乡贤颜廷榘而建的。颜廷榘小时候曾经在魁星岩下读书,后任九江府通判、大宁都司断事、岷王府长史等,著有《楚游草》、《燕南寓稿》、《丛桂堂集》、《杜律意笺》等。这件颜廷榘书福建永春供奉魁星册页,流传了四百余年,字体虽已斑驳,但仍然可以欣赏到明人书法如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 再说一帧清代同治举人李兆珍书《圣教序》团扇。李兆珍(1846—1927),原名邴,字星冶。福建长乐人,是明代永乐状元李骐十五世孙。李骐是千余年科举中唯一“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福建人。李兆珍为清代同治年间举人。光绪初年,任直隶望都知县。后兼理唐县,历署抚宁、清苑等县,又任职于蔚州、磁州、滦州等地,出任天津知府。后历任河南汝南、开封知府。1909年升汝南光浙分巡兵备道。在任期间,劝农种桑,行廉肃贪,还倡办师范学堂,振兴教育。辛亥革命后,1912年出任豫南观察使,历任河南司法筹备处处长、河南内务司司长,升任民国审计院院长。后任参政院参政、安徽巡按使、国会议员、安徽省省长等职。当他发现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后,毅然隐退,在天津卖字为生,勤俭度日。李兆珍热心乡梓,数度资建乡学。1918年,福建长乐遭受海啸,飓风加暴雨冲溃长乐百里海堤,沿海百余个村庄顿成泽国,灾民六万人,死亡四百多人。远在天津已72岁的李兆珍闻讯后,为了赈济灾民,写信向东南亚的华侨求援,募得银元三万二千余元。不料汇回中国时被军阀政府外务部扣留,屡经交涉,款不付还。李兆珍不顾年事已高,愤然在天津街头卖字,募捐振灾。响应者众多,共募得银元计三万三千元,汇回长乐施赈,深得民众赞颂。李兆珍自幼爱好书法,平生擅写扇面。这帧书法团扇,写的是有关《圣教序》的内容,体现出用笔沉着、骨力内含、柔中寓刚、平和简静的特点。 三说一块清代嘉庆状元陈沆书“梁孟齐徽”匾额。这块匾长205厘米,宽82厘米,整个匾面呈朱红色,正中用金粉题着“梁孟齐徽”4个大字。匾的右侧题有“奉钦点状元及第陈名沆赠”。两方印中,“陈”为阴刻,“沆”为阳刻。右侧题“皇清嘉庆二十四年岁己卯孟冬月吉立,时维宗兄名绳祖夫妇仝荣”。可惜因近二百年岁月沧桑,金粉大部已脱落,而“梁孟齐徽”4个大字苍老遒劲,既有唐代颜真卿的端正,又有清代何绍基的通变,令人过目不忘。“梁孟齐徽”取自成语“举案齐眉”,赞扬夫妇相敬如宾的美德。此匾是状元陈沆赠给宗兄陈绳祖夫妇的。陈沆(1785—1826),亦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航,湖北浠水巴河陈家大岭人,10岁随父读书,以诗赋见长。15岁应试科举,县试、乡试,会试,皆名列第一。学使鲍星读其试卷,击节赞赏。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保和殿对策,陈沆中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出任四川道监察御史。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陈沆自幼思维敏捷,聪颖过人,且勤奋好学,年长即能歌善对,文学史列陈沆为清代试帖诗八大家之一、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 这几件书法和匾额,作为稀见的科举文物,为深入研究中国科举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

经典文章_瓷器收藏保养小知识(图)


瓷器收藏保养小知识

一般性出土的低温釉和釉上彩。釉彩上会渗入很多杂物,有些甚至会出现脱釉脱彩的现象,这时候就应该首先在胎釉之间加入少量的粘合剂,在彩釉上涂上一些较软的粘合剂来防止彩釉的大面积脱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了很长时间的高温釉或釉下彩,在瓷器表面还很容易产生大量钙质、硅质化合物,也就是土锈。就可以先用清水清洗一次,再用3%双氧水浸泡3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以上,用清洁白布清洗,一般可以把土锈去掉。如果除不尽,就可以在土锈上刷上一些醋酸,5小时之后用医用手术刀斜削除去土锈,刀片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削。等到大部分土锈去除以后,再用白洁布和牙膏清洗直到土锈完全去除,不过这种方法目前只适用于高温釉和釉下彩。

在洗刷油污的时候,可以用碱水清洗,也可以用肥皂,洗衣粉等清洗,之后再用净水冲洗干净。在冬天洗刷薄胎瓷器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水温,以防止冷热水交替使瓷器发生爆裂。有些彩色瓷器色彩中含铅量比较高,容易出现泛铅的现象,就可以先用棉签蘸上白醋擦洗,然后再用清水洗净。

经典文章:元、明、清青花瓷器的区别比较表


元、明、清青花瓷器的区别比较表

元 造型:器物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 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 底釉:影青(透明度较好)卵白或曰枢府(较浑浊)。 纹饰:运笔粗矿,自然潇洒。以大笔写意的花卉、人物为主,生活气息较浓。 青料:国产土青,进口青料 烧制工艺:砂底几乎都有窑红、铁锈斑块、粘砂。琢器多有接口,二节或多节。 款识:至今未见 明 造型:浑朴、敦厚。线条圆浑柔和,构图以弧线为主,大件器物早期不多,晚期增多。 胎质:胎骨较细腻(较之元代),胎色白度好些,密度也较紧,但瓷化程度并不高,较之元代器体要薄而灵巧,部分好的官窑器上能见枇杷红。 底釉:早期:白中泛青(或为枢府釉),釉质肥厚滋润,给人以含蓄的感觉,甚至是玉的感觉,有古典美感。后期:白度相对增强,釉质较肥厚,光泽不太强,釉色给人以深沉含蓄的感觉。 纹饰:用笔豪放,生动。题材广泛,取于自然,多写意,少写生。有人为意识,但仍以自然为主。 青料:国产青料:浙江土青、平等青(陂塘青)、回青(佛头青)、石子青、进口苏麻离青。 烧制工艺:常见窑红。釉底有缩釉、窑缝。罐类多见接口,器足根尖如鲫鱼背。多为釉底,少见砂底。底少有粘砂、跳刀痕。初有圈,砂底细腻光滑。 款识:始于永乐。宣德款式最多,有青花书款,阴、阳刻款等,楷、篆均有。 清 造型:轻巧、灵秀。线条挺直生硬,构图以直线为主,大件较多。 胎质:胎质较坚硬、致密,瓷化程度好(所谓中国真正的瓷器),胎质细腻,胎色较白,器体较薄,很少见有枇杷红的。 底釉:底釉发白略泛青,给人以光亮的感觉(康熙、乾隆最白,所谓浆糊白)。釉质细而薄,玻璃化程度好,色泽耀眼,有点刺眼,不够含蓄。 纹饰:用笔纤细,严谨。构图较图案化,甚至是拘谨刻板,较多人为意识。题材多仿古,以吉祥类图案为主。 青料:国产青料:石子青、明珠料、洋蓝。 烧制工艺:少见窑红,缩釉。琢器基本不见接口,器足根圆浑如灯草根。不见涩圈,多为釉底。少见跳刀,粘砂痕。 款识:历朝均有,款式多样,有青花书款,阴、阳刻款,楷、篆均有。

经典文章:瓷器收藏重在“古、稀、美、俏”


瓷器收藏重在“古、稀、美、俏”

春节前后,《投资周刊》收到多位读者寄来要求鉴别古瓷器的信件及照片。由于没有见到物品原件,只能从收藏、鉴赏的角度提出一些见解。古瓷器收藏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古瓷器收藏队伍得到迅速壮大。据笔者了解,目前在古瓷器收藏队伍中,除少数学者型收藏鉴赏家和企业型收藏投资家拥有一些高档古瓷珍品外,大多数喜爱瓷器的收藏者是以收藏中低档瓷器为主,其收藏目的也出于兴趣爱好、陶冶情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受近年来各类收藏品价值的大幅上涨的刺激,古瓷器收藏投资风生水起,“以瓷养瓷”之风逾来逾盛。中国陶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隋唐五代精美的越窖青瓷到宋代的五大名窑瓷器以及元代的青花彩瓷系列,都成为世界瓷器史上的耀眼之星。我国解放初期及“文革”期间,由于国民收入较低,加上人们对流散在民间的这些物品不大了解,因此古瓷器的市场价值不高。但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随着收藏投资市场的活跃,古瓷器价格一路上涨。与此同时,无论是古瓷或是新生出炉的陶瓷,都有人在收藏,瓷器收藏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瓷器都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瓷器收藏与钱币、邮票收藏投资一样,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初入瓷器收藏领域者,除了注意辨别真伪外,还要把握好几个尺度。第一要“古”。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或称古玩(现代收藏称现玩)、古董。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荒山野岭的开发利用,使不少古瓷器出土重见天日,这便为古瓷宝库增添了不少瑰宝,也为收藏者提供了机会。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尤其是御用汝瓷。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各地、各国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据了解,目前市面上,一块带有芝麻钉的汝瓷残片已达数千元,如果是一件完好无缺的汝瓷器,那将是数万,数百万元甚至更高的价位。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要数元代青花彩瓷了。而唐代青花(唐青花是由白瓷与三彩孕育而生,唐代白瓷成熟的烧制工艺,使三彩器与唐青花以其洁白的衬底映照出艳丽的色彩效果)因其存世数量极少而难得,故唐青花瓷从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上讲,均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第三要“美”。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烧制白瓷,而汝、官、哥、钧都是以青釉取胜。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贵,倒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它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而汝瓷的精美,可谓宋代瓷艺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它的造型,既注重古朴典雅,又追求造型美丽,把造型艺术之秀美,釉色高雅素净之风尚以及装饰艺术之风格融为一体,把东方美学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闻名,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藏量,但价格也都不菲。如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迎春大型拍卖会,一个元代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以88万元人民币成交。第四要“俏”。要注重收藏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这种“俏”货价格攀升潜力大。约10年前,清三代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才几千、几万元。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现在的官窑瓷器已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了。另外,国内古瓷的拍卖价近年来虽然不断升高,但与国际拍卖价相比还是较低的,后者往往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古瓷的市场前景看好,升值潜力仍较大。如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6年秋季北京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青花“五龙罐”估价300万元至500万元人民币;而在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款式样品与“五龙罐”差不多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罐”则以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成交,创下中国陶瓷艺术品拍卖纪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