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艺术瓷砖 > 导航 >

艺术瓷砖成业界新兴力量

艺术瓷砖成业界新兴力量

艺术瓷砖 陶瓷艺术 古代艺术瓷器罐

2020-05-30

艺术瓷砖。

最初,抛光砖大行其道;

随后,仿古砖也悄然兴起,并蔚然成荫,与抛光砖并驾齐驱;

现在,艺术瓷砖也在逐渐兴起,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瓷砖界的新兴力量。

艺术瓷砖包括马赛克、手工砖、数码砖、镀金砖等。其中,马赛克的比重目前来讲是最大的,马赛克的历史也是最悠久的,而手工砖、数码砖等是近年才兴起的。艺术瓷砖代表着个性、品位,走高端路线,还没有大面积地兴盛起来。

尽管,艺术瓷砖还处于起步的阶段,但是瓷海国际却看准了这一发展趋势,近两年来力推艺术瓷砖节,为艺术瓷砖提供一片成长的沃土。

过去:70%的马赛克出口国外

艺术瓷砖一直都存在,但是接受程度却远远比不上抛光砖、仿古砖,一直隐于它们的身后,近年来才慢慢走入人们的视线。国内有推出文化仿古砖的唯美集团、专做艺术瓷砖的个性瓷砖有限公司……,据个性瓷砖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国内的艺术瓷砖主要是针对中高端市场,因为这一部分人群开始对瓷砖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功能性他们还要求有装饰作用。国内大部分的普通消费者还只是满足于瓷砖的使用性。“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加强,国内接受艺术瓷砖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据统计,过去,有70%左右的马赛克出口国外。瓷海国际策划部经理张望告诉记者,国外的艺术培养远远高于国内,国外的人很早便将艺术瓷砖用于家庭,并且常常自己DIY艺术瓷砖,他们近期在国外的展会看到,马赛克可以用来装饰餐台、沙发、桌椅等,运用范围极其广泛。

现在:处于关键的转型期

近年来,国内对艺术瓷砖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艺术瓷砖逐渐走入了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家庭。张望告诉记者,以前做艺术瓷砖的企业只有二三十家,但是今年飙升到了一百多家,艺术瓷砖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所以他们就以艺术瓷砖来定位,彰显瓷海国际的特色和明确瓷海国际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艺术瓷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它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现在国内的艺术瓷砖,如马赛克模仿还是比较严重,但也有一些自主创新的企业,“从研发的角度来讲,艺术瓷砖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从单一的模仿到创新的模仿,最后到全面自主创新。现在很多企业不能做到完全创新,基本上是模仿创新。”张望说。

一位做马赛克的行业人士指出:现在马赛克存在两天问题:一是模仿严重,二是设计问题。现在国内的文章来自于华夏陶瓷网马赛克技术已经日臻成熟,花色、品种都比较齐全,但是还不知道如何应用。如今马赛克展厅里展示的马赛克设计颜色多是艳丽、图案偏大,不适合全家庭装修使用,其次是在家庭设计上,颜色搭配和应用地方没有用得很恰当。

张望也指出,中国的艺术瓷砖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大大降低了国际竞争力和应对金融风暴的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瓷海国际正在努力地想办法解决。“我们举办艺术瓷砖节,与国内国外的厂家、设计师合作,也是想搭建一个平台,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设计都融合进来,促进国内艺术瓷砖的发展。”张望说。

未来:让艺术瓷砖走进千家万户

尽管现在艺术瓷砖还未大面积地流行,但张望说:“以后艺术瓷砖肯定会成为一个大的趋势,随着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的提高,艺术瓷砖走进千家万户。像设计师这个群体,肯定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个性,所以艺术瓷砖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个性瓷砖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同样的看法,认为艺术瓷砖的路会越走越宽。

艺术瓷砖的装饰性功能高于使用功能。目前,国内的家庭依然是偏重于使用功能强的瓷砖。“这就是要先解决物质问题,再来关注精神问题嘛。”张望笑着说。

艺术瓷砖要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还需要一个好的平台去大力推广。瓷海国际的艺术瓷砖节很好地将厂家、设计师、消费者、经销商等很好地连接在一起,成为他们沟通的一个桥梁。“这样我们可以借助于设计师、经销商这些跟终端客户接触的团体力量,将艺术瓷砖推广开来。”张望指出。

目前,艺术瓷砖里除了马赛克的定位明确,手工砖、数码砖、镀金砖的定位还不清晰,“我们需要将它们明确定位,才能更好地进行推广和宣传。”张望说。

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需要时间的,艺术瓷砖也不例外。张望表示,瓷海国际会坚持做下去,先立足佛山这一个点,再慢慢辐射到全国。

瓷海国际全方位打造艺术瓷砖新天地

据张望介绍,瓷海国际在三年多的经营期间不断提升产业平台,以艺术特色为发展道路,以规模化、集约化为打造模式。除成功打造了“中国艺术瓷砖节”外还延伸出“艺术瓷砖砖精品街”及“马赛克博览中心”,形成了“一节一街一商城”的三大特色规划。这些实实在在的落地项目将助力于本土品牌的孵化,服务于艺术瓷砖品牌成长,见证中国陶瓷行业的最新发展,让瓷海国际成为中国艺术瓷砖的新天地。

编辑推荐

香港艺术家曾章成创作“液体”陶瓷雕塑 惊艳观众


香港艺术家曾章成巧妙创造了一系列“液体”陶瓷,惊艳观众。他的作品将液体流动扩展了可视化概念,使陶艺变得极富艺术气息。

曾章成,1960出生于香港,自小喜爱美术、绘画,一直不离不弃。于1991年首次接触陶艺,自此爱不惜手,数月之后便自行在家设立工作室,购置电窰及拉坯机等工具,全情投入自我学习及创作中,并特别专注研究陶瓷雕塑技巧。曾氏作品多以细致写实的雕塑手法,表现超现实的想像,也喜以作品捕捉液体飞溅的瞬间。

曾章成获“2012台湾国际陶艺双年展”首奖、“2011西班牙Manises国际陶艺双年展”设计大奖、“2011韩国京畿世界陶瓷双年展国际竞赛展”特别奖及“2009韩国国际工艺双年展”优秀奖。曾氏作品入选“第30届西班牙L"Alcora国际陶艺比赛2010”、“瑞士国际陶艺比赛”(2009&2007)、“2007西班牙Manises国际陶艺双年展”、“第三届韩国国际陶瓷双年展”(2005)、“第一届台湾国际陶艺双年展”(2004)。

曾章成为下面这件作品起名为“痛壶”(PainfulPot),不知是在表达花瓶被龙身捆绑的痛苦,还是制作过程的艰辛。

他的最新作品就温情多了。这对花瓶看似平常无奇,但如果你将它们的边缘切开,就会得到两个人像的剪影。当这对花瓶轻轻碰触时,就像一对在亲吻中缱绻缠绵的恋人。

这不是他第一次创作接吻主题的作品。早在2002年,他就展出了名为“鸳鸯”的陶瓷雕塑:倾倒出的咖啡与红茶形成人脸深情相吻激情四溅,暗含了“鸳鸯”的多重含义,令观者不由得会心一笑。

水花四溅成人脸的不止有陶瓷还有不锈钢。这些面孔仿佛一直躲藏在液体背后偷窥着世界,只在凝固的瞬间喷薄而出,瞬间永恒。

曽的雕塑总是用非同一般的灵性带给观众惊喜,这些精美的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瓷艺和人体的不俗见解。那些人形不费吹灰之力便跃然水上、杯上、碗上,带着最纯粹本真的模样,动人心弦。

艺术品中马的艺术


在古代,马是战争与生活中人类重要的伙伴,它也是古代艺术品中常见的题材。随着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马逐渐融合了越发深厚的文化含义,它承载着艺术家的人格追求,寄予着艺术家的意气与情思,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鞍马艺术。今天小编就带您看看艺术品中马的艺术。

一、马踏飞燕茶叶末釉陶瓷雕塑

此件马踏飞燕雕塑尺寸为33cm*44cm,茶叶末(蟹甲青)马踏飞燕为仿东汉青铜器造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二、黑色唐三彩马

唐三彩高级黑色国礼马长鬃飘逸、高贵典雅、低头似有所思静立在长发型的底板上;它造型浑厚丰满、线条流畅,黑色釉彩与绿、白两色互相侵润交融而凸显出斑驳淋漓、绚丽夺目并且开片工艺及其考究。

三、唐三彩——龙马精神

唐三彩高级礼品龙马精神:龙马精神,就是像龙马一样的精神。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又代表华夏精神,同时又有招财进宝之意。

四、景泰蓝群马盘

景泰蓝30寸群马盘-艺术瓷盘直径76厘米,图案由群马构成,瓷盘整体造型宏伟典雅,构图和谐,安逸的气氛下孕育着自然而又浑厚的爆发力。刚健有力的线条生动的刻画出千里驹的悠闲活泼,整个作品酣畅淋漓,让观者瞬间与作品产生共鸣。寓意昌盛发达、马到成功、运气时来运转之意。

站在艺术的高度创作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是造型、装饰、材质、工艺等多元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晶。陶瓷艺术大师通过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和科学合理的精心设计,使瓷器具有物质和精神双文化特征,深受古今中外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纵观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千百年来不断在创新中前行,留下了难以数计的传世佳作。可以说创新是发展的唯一出路,而创新的基础来自于瓷器大师对国学、历史、艺术以及自然等各方面的修养与学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陶瓷大师一味模仿,追求暂时的利益价值,缺乏艺术上的创新精神,成为困扰当今瓷器艺术发展的藩篱。

李砚祖教授作为一位学者型陶瓷艺术家,在多年的陶瓷艺术研究中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的瓷器艺术作品基本上都是创作型的,他追求每件作品都不一样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有了生命与灵性。

提到瓷器艺术,历史上曾出现了不少瓷艺大师,如清代陶瓷艺术家唐英、民国初期的珠山八友等。到了当代,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学院派陶瓷艺术大师李砚祖教授。李砚祖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政府特聘“井冈学者”,景德镇陶瓷学院终身教授,硕士生导师。他从事美术、装饰艺术及艺术设计的历史及理论、陶瓷艺术、中国画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多年。

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使他在创作中积累、凝练,在积累中迸发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光芒,在凝练中闪烁出唯美艺术光辉。2012年,李砚祖教授作品展在广州举行,其六十件个人陶瓷作品,在短短几天内便被慕名而来的收藏者定购一空,让许多晚来一步的收藏者不禁“望洋兴叹”,后悔未能先人一步而与大师瓷失之交臂。

他以一个学者的思考对陶瓷艺术创作、陶瓷艺术理论和陶瓷艺术教育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悟。作为一位学者型瓷器艺术家,他站在艺术的高度,去理解、去思考、去创作中国的瓷器艺术,进而使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走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成为当今为数不多的真正能够代表中国瓷器艺术创作的领军人物,影响着当代瓷器发展的方向。

从陶瓷艺术创作来讲,对工艺技术的掌握并不是太难,关键就是怎么能形成自己的语言,怎样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作品中,赋予作品灵魂。李砚祖教授的作品融入了他多年来对艺术的思考,追求新意又不脱离生活,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老套,他以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在泥与火中演绎出精灵般的瓷器之美。其作品无论从构图还是画工,都显示出精巧与精细,自然与和谐一气呵成,给人予格调高雅、气势豪迈、品格超逸、工艺精湛、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等唯美的艺术享受,这是其他“工匠性”瓷艺大师所不能及的,也是目前国内陶瓷艺术界所罕见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珍藏价值。

中国钧瓷艺术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物,而钧瓷则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中国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中国钧瓷艺术始于唐,兴盛于北宋,得名于禹王故里夏启举行开国大典的古钧台,至今己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宋徽宗时期被定为御用珍品,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收藏,封为“神钧宝瓷”“精妙绝品”。宋元时期以后,由于战乱,钧瓷烧制工艺失传,但很多钧瓷珍品也因此流传入民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类的美誉。

钧瓷是我国陶瓷文化史上灿烂的杰作,她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的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大气;以丰富多变、优雅斑斓的釉色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钧瓷的神秘在于它的窑变,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瓷器的一大特征:别的瓷器可以事先描绘好花纹或图案,而钧瓷的釉色全是自然形成,每一件釉色都是唯一的,玉润冰清,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无与伦比。文人墨客誉之为“君子之瓷,瓷中君子,唯我独尊,王者风范”,为之吟咏出“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的佳句;达官贵人更是有“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的说法。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采。

中国钧瓷艺术的发展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唐代崇尚雍容华贵、酣畅淋漓的审美潮流使独具窑变特征的钧瓷应运而生。因为,唐钧黑底白斑的酣畅流动,自然天成,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时尚。到了宋代,钧瓷这种自然天成的窑变特征正符合了当时崇尚自然之气的“合乎天造,厌于人意”的美学思想,受到达官贵人的肯定和崇尚,并被确定为宫廷用品,反过来促使钧艺家们更加追求一种质朴净润,自然天成,趣味高雅的意境,其轮廓线条流畅、造型端庄、法度严谨、做工精细,以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典雅朴素的气质和美学境界,从而使宋钧达到了钧瓷发展史上的巅峰,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元代钧瓷胎体粗厚,釉层失透,釉滴下垂,器形也较宋、金时大了许多。在器物的造型装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青釉点斑等装饰技法是宋、金窑器中所没有的,形成了元钧显著的个性特点,与蒙古族粗犷的民风相吻合。直至近代、现代,这种审美的发展仍在不断变化。

中国当代钧瓷的烧制,从规模上看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可比拟的,艺术大师们将当代的审美思潮融入钧瓷的艺术造型、釉方配制、窑变效果等各个工艺环节中,丰富了钧瓷艺术形式,使钧瓷在造型艺术、釉色窑变效果方面不断丰富和升华,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提高钧瓷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

中国钧瓷艺术的故里河南禹州神垕镇,担负着当代中国钧瓷研究基地的重任,一群秉呈钧瓷艺术土生土长的钧瓷传人,不拘泥先人的模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古老的钧瓷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比如荣昌钧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晋家钧窑由晋氏父子主理。父亲晋佩章先生被世人誉为钧瓷泰斗,是目前钧瓷界唯一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儿子晋晓童是晋家钧窑的首要传人,随父从事钧瓷研究生产多年。晋家钧窑产品造型古朴典雅,釉色艳丽多变,浑厚凝重,被众多钧瓷爱好者作为珍品收藏。徜徉在荣昌钧窑的展室里,你会看到一件件钧瓷青如碧草、红若海棠、白若玉肌、蓝若碧空、紫若茄皮,构成一幅幅精妙绝伦的风景图案。这些天成的画面不是静止的,其意境深邃有如火树银花,有如海底探月,又如古道西风,让人留恋忘返,浮想联篇,更让人思维超越时空把远古和未来联接起来。

艺术酒瓶闲话


看了这个标题,网友们可能要说了,酒瓶有什么好聊的?差矣。酒瓶,其实不仅仅只是装酒的器物,同时也是酒文化的一种体现。它既是酒的载体,又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无论从酒瓶的材质,或是酒瓶的造型,书画图案、诗词文学、民间传说,酒名酒标,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可惜,大多数人一般对酒瓶不够重视,喝完了酒,玻璃酒瓶子常常被当作废品处理,其他材质的往往一扔了之。

其实,酒瓶也是一种艺术品,它集酒史、陶艺、瓷艺、考古、文物、绘画、书法、雕刻、民俗、诗词、礼仪、医学和风景名胜等为一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很多酒瓶装饰效果好,艺术品位高,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如老牌名酒汾酒,其瓶上的主要位置有一个“汾”字,与篆字“酒”字融为一体,瓶上配有《千家诗》的缩影本,情趣盎然,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为弘扬传统京剧艺术,四川泸州酒业公司生产的“国粹酒”。其酒瓶图案是一个京剧脸谱,上面绘有153个传统的戏曲人物,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西游记》人物酒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酒瓶等人物酒瓶,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笔者喜欢收藏艺术酒瓶,尤以瓷质为佳。在众多的艺术酒瓶藏品中,贵州安酒的面具酒瓶以古老的傩戏脸谱为造型,面日狰狞,眼球突出,眉毛上挑,鼻梁高耸,嘴唇紧闭。表现出一种原始的、粗犷的美。沱牌生肖酒瓶用写意手法塑造了十二种动物,妙在像与不像之间,造型独特,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获得了联合国包装奖。

艺术酒瓶的收藏,早见于欧美国家,多以玻璃艺术酒瓶为主。我国初起只有少数人收集酒标,后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逐渐有人开始涉猎酒瓶。特别近些年来,有些厂家在酒瓶上做足了文章,一些高档酒在酒瓶的设计上,融合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将酒瓶当作一件工艺品来做,为广大酒瓶收藏者提供了更好的藏品源头。

笔者偶逛收藏市场,见一些摊主把空酒瓶也摆上摊位,现代陶瓷艺术酒瓶一般为5元左右,品味高一点的10元以上,漂亮独特的稀有艺术酒瓶甚至高过100元。四川沱牌酒厂的一套十二生肖瓷质酒瓶因新颖别致,造型独特,价格已达数百元。可见,过去被人视为废品破烂儿的酒瓶子也是有升值空间的。

收藏是一件乐事,我们完全可以忽略其市场价值,只要自己喜欢,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和乐趣,足矣!

富艺术感染力的艺术陶瓷


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陶瓷作为一种新型的装修建材,近几年在国内外市场上发展迅猛。它适于美化环境,用处较广,深受消费者喜爱。

当代艺术陶瓷砖重要是以实用和艺术相融合的手段制成,并作为建筑表体内外墙面的壹套“嫁衣裳”,不但达到了消费者对装饰品件的实用性能的要求,并且满足了消费者审美心理感触,包含造型、颜色、质量感觉肌理等。它既可装饰在书斋墙面上,用玻璃架板作为书柜,在灯光的照射下,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纹;也可直接铺设粘贴于起居室中与音视家私相呼应的墙面上,墙面下面置一壁炉或家纺 沙发 等。并且,此种艺术陶瓷砖装饰于墙面上,可大大增多墙面面装饰的使用期限,决不会出现壁纸、涂料因运用年久而出现的霉点污染。

艺术陶瓷砖所体现出的画面健康清新,大都涌现的是祖国大江南北的风情文化,如“黄山群峰”、“西湖美景”、“南国椰林”、“农村田野”、“人物”、“书法”和“动物”等,栩栩如生,让人神往,美不胜收。专业人士认为,艺术陶瓷很有发展前景,其生命力不但取决现有的制造和实际使用性能,宏观上讨论的空间太大,把纯艺术文化渗透到当代家庭装饰中,把我们国家古老的文化精品展现于大家的实际生活中,意义太大。因而,不但要求它的质量感觉可以满足大家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升华发展的需求,并且它的适用范围要进一步扩大,快速改观仅限于厕所、灶间间的墙面上的小块铺设粘贴的局限,让艺术陶瓷成为家居装饰文化的一个亮点。

李砚祖:站在艺术的高度创作陶瓷艺术


中华民族以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了象征东方灿烂文化的瓷器艺术。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精湛绝妙的工艺、美丽的质感、异彩纷呈的品类而名震海内外,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瓷器艺术是造型、装饰、材质、工艺等多元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晶。陶瓷艺术大师通过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和科学合理的精心设计,使瓷器具有物质和精神双文化特征,深受古今中外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提到瓷器艺术,历史上曾出现了不少瓷艺大师,如清代陶瓷艺术家唐英、民国初期的珠山八友等。到了当代,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学院派陶瓷艺术大师李砚祖教授。李砚祖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政府特聘“井冈学者”, 景德镇陶瓷学院终身教授,硕士生导师。他从事美术、装饰艺术及艺术设计的历史及理论、陶瓷艺术、中国画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多年。他以一个学者的思考对陶瓷艺术创作、陶瓷艺术理论和陶瓷艺术教育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悟。作为一位学者型瓷器艺术家,他站在艺术的高度,去理解、去思考、去创作中国的瓷器艺术,进而使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走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成为当今为数不多的真正能够代表中国瓷器艺术创作的领军人物,影响着当代瓷器发展的方向。

纵观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千百年来不断在创新中前行,留下了难以数计的传世佳作。可以说创新是发展的唯一出路,而创新的基础来自于瓷器大师对国学、历史、艺术以及自然等各方面的修养与学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陶瓷大师一味模仿,追求暂时的利益价值,缺乏艺术上的创新精神,成为困扰当今瓷器艺术发展的藩篱。李砚祖教授作为一位学者型陶瓷艺术家,在多年的陶瓷艺术研究中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的瓷器艺术作品基本上都是创作型的,他追求每件作品都不一样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有了生命与灵性。

从陶瓷艺术创作来讲,对工艺技术的掌握并不是太难,关键就是怎么能形成自己的语言,怎样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作品中,赋予作品灵魂。李砚祖教授的作品融入了他多年来对艺术的思考,追求新意又不脱离生活,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老套,他以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在泥与火中演绎出精灵般的瓷器之美。其作品无论从构图还是画工,都显示出精巧与精细,自然与和谐一气呵成,给人予格调高雅、气势豪迈、品格超逸、工艺精湛、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等唯美的艺术享受,这是其他“工匠性”瓷艺大师所不能及的,也是目前国内陶瓷艺术界所罕见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珍藏价值。

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使他在创作中积累、凝练,在积累中迸发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光芒,在凝练中闪烁出唯美艺术光辉。2012年,李砚祖教授作品展在广州举行,其六十件个人陶瓷作品,在短短几天内便被慕名而来的收藏者定购一空,让许多晚来一步的收藏者不禁“望洋兴叹”,后悔未能先人一步而与大师瓷失之交臂。

李砚祖教授

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相似之处


书法艺术,同样讲究和强调线的表现力。它在艺术特征方面,与陶瓷艺术的联系,初看似乎不相关。实际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来看,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再现与表现、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它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起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中国古代美学家对书法的这种特性早有精辟的论述。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蔡邕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见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怪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破的:“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另外,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黑格尔曾经指出: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把“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莱辛说得更加具体和明确,他说:“绘画在它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刻记得上,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清楚的理解。”这虽然说的是绘画,但适用于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而且,这正是这两种艺术的特征之一,书法艺术表现得更甚,尽管书法要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要“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站,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尽管要求书法艺术要有如“悬针垂露之异,奔雷附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岩身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但它毕竟是一种抽象性、表现性、虚拟性的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