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资讯 > 意大利瓷砖 > 导航 >

意大利贫穷艺术创始人杰马诺因新冠肺炎逝世

意大利贫穷艺术创始人杰马诺因新冠肺炎逝世

意大利瓷砖 艺术瓷砖 冠冠珠瓷砖

2022-02-24

意大利瓷砖。

意大利贫穷艺术创始人杰马诺因新冠肺炎逝世

来源:意大利中意当代艺术tAOcI52.COM

原标题:意大利“贫穷艺术”创始人杰马诺·切兰(GermanoCelant)因新冠肺炎逝世 享年80岁

意大利“贫穷艺术”创始人、世界著名艺术评论家切兰于2020年4月29日因冠状病毒引起的并发症在米兰San Raffaele医院去世,享年80岁(1940-2020)。他的最初症状曾表现出从美国回到军械库表演,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也使情况更为复杂。意大利艺术史的重要一页随他消失了。“贫穷艺术”Arte Povera是一项艺术运动,1967年由他提出,其基础是重新分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基于内在性,基于艺术姿态的重要性,以反对流行的光彩和消费主义艺术。

“贫穷艺术”汇集了许多国际著名的意大利艺术家,如Alighiero Boetti, Luciano Fabro,Jannis Kounellis,Giulio Paolini,Pino Pascali,Emilio Prini,以及Fabio Mauri, Giuseppe Penone等。他创作了超过50种出版物,通过展览和著作概述了艺术运动的理论,例如概念艺术,贫穷艺术,大地艺术。致力于向世界展示意大利艺术的承诺。他曾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合作,成为高级策展人,并在外国博物馆策划了多次展览。他曾于1996年担任首届佛罗伦萨艺术与时尚双年展策展人,将他的艺术概念发展为与环境紧密相连的语言,艺术与时俱进,与当代文化紧密相连,旨在作为全球创造力的动态体现。

Celant还是1997年第47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策展人。由他策划的展览“未来,现在,过去”是在Corderie举办的,有67位国际艺术家参加,其中最著名的是 “艺术家的选择取决于您决定使用的仪表。在国际展览中,我试图代表当代艺术的所有层面,从波普艺术和极简艺术开始”,切兰(Celant)在97年的一篇文章中解释道,“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首先是历史的切入,但我必须将其与现在放在一起:与当代人合作,我需要遇见活跃的艺术家。通过这两个参数,我开始逐层阅读,得出概念性的,贫穷艺术……看起来,各种运动的样本非常丰富: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波普艺术,吉姆·戴恩 Jim Dine 具有某种象征性的激进精神,欧登伯格Oldenburg做出了贡献对于物体的性感,它们是根本。然后是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布莱斯·马登(Brice Marden),他讲的是绘画的含义,海泽(Heizer)……我寻找了各种运动的例子,因此在垂直和水平方向都有一个交叉点,因为每个艺术家都为新作品做出了贡献。“ 2015年世博会之际,他还在米兰三年展上组织了“艺术与美食”展览,自2015年以来,作为米兰普拉达基金会的艺术总监使他的职业生涯达到顶峰。

Celant去世的消息传出几个小时后,普拉达基金会的声音也传来,深深地哀痛 :“艺术史学家、评论家和艺术理论家(1940-2020)今天在米兰消失了。从1995年至2014年,他担任艺术总监,从2015年开始担任普拉达基金会Fondazione Prada的艺术和科学总监,从1996年的迈克尔·海泽尔(Michael Heizer)的个人展览到2019年的雅尼斯·库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回顾展,他策划了40多个展览项目。” 在新闻稿中,普拉达基金会主席Patrizio Bertelli和Miuccia Prada写道:“我们为失去朋友和旅行伴侣感到非常难过。自成立以来,是我们代表的学习和研究艺术过程中的核心人物之一。近年来,我们与他分享了许多经验和激烈的交流,这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了当今文化的含义。理智的好奇心,对艺术家作品的尊重,我们认为他策展工作的严肃性是对我们和年轻一代至关重要的教义。基金会的董事会,员工和所有合作者深受震动,加入我们的记忆,与家人关系紧密连在一起。”

二十世纪博物馆馆长Sergio Risaliti参加了最后的告别仪式:“对于我们国家的艺术体系而言,这是可悲的一天。这种流行病已经使他的亲人和艺术家朋友分离。是艺术批评和策展的非凡主角。他的艺术理论和组织展览(从集体到个人)的方法的基本参考点始终是与艺术家共享的,自从这些年末以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Celant不仅是理论诠释者,还是一位冒险者。然后,他有了直觉,绕开了许多人的个人故事,将其归类为Arte Povera(一种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态度,标志着当代语言的发展)。令我感动的是他去年最后一次出色的考验,即去年在威尼斯举行的Jannis Kounellis雅尼斯·库奈里斯的回顾展。伟大的评论家向2017年去世的当代艺术巨人致敬。”

马里诺·马里尼博物馆基金会主席Patrizia Asproni也说:“Celant的死不只是个人角色的失去,而是文化世界的损失。一个自由的人,有能力像一些批判性思维一样。他从来没有说过要敢于突破这一观点,以记住一切都是可能改变世界的话,伴随着这一能力,使我们看到只有真正的艺术才能做到。”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马未都细说陶瓷收藏中的门道


马未都细说陶瓷收藏中的门道

马未都原来的笔名叫“瘦马”,这个笔名后来因为他离开文坛而被另一个“瘦马”拿走。80年代初,他是《青年文学》的编辑,专门挖掘新潮小说家,自己也发表过小说、报告文学百余篇。他的收藏兴趣始于“文革”,80年代中又较早意识到收藏与投资的重要性,从收陶起步而成为专家,至今已有陶瓷、古家具、玉器古玩等藏品逾千件。1996年马未都创办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该博物馆原坐落于北京琉璃厂,除日常陈列外,还策划组织各种专题展览,2000年起搬至北京朝阳门内南小街,2002年1月在杭州建成杭州店,山西馆也正在筹备成立。作为收藏界的一位成功人士,听他以自身体验说陶,多少有点启蒙意义。

春节前夕,马未都在北京大山子他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办公室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陶瓷是一种美器,越来越成为收藏投资的重要对象,能否请你说说其中的门道。

马未都:今年说这个题目真是时候。今年是景德镇建镇一千周年,它是宋景德元年,也就是1004年建成。景德镇秋天有重大的庆典,其实它从元代就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代名词,那时烧的瓷器就已经非常好了。

记:现在收藏陶瓷是否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

马:反正现在拿着件东西找我给看看的人太多了。到了现在,我觉得收藏热基本上已经形成。中国历史上的收藏热集中于这样几个时期:北宋,宋徽宗本身就酷爱艺术,他个人的兴趣影响了全国的收藏。收藏成为热潮,北宋是第一次。在北宋以前也有些人收藏,但没有形成大气候。第二次收藏热是明朝的晚期,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使得江南地区许多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对美器的追求上,收藏方面的专著明末出的很多。第三次收藏热就是清朝的康乾盛世了,尤其到了乾隆时期。

最后一次是清末到民国初年,这几个时期对中国的收藏史有重大的作用。而现在,收藏对中国人的好处,一是在精神上的文化可以通过具体的东西来传承。今天不论谁拿到民国以前的瓷器都希望了解中国这一段历史,再有它自身所表现的文化,比如寿桃在中国古代代表长寿。每一件陶瓷都有自身的含意,中国某一经典部分的内容,都是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的东西来传承的。

记:除了精神文化上的冲动,还有投资的愿望。

马:投资的确是重要的一方面,有人收藏就是冲着它的价值去的,价值一种是经济价值一种是文化价值,文化还包括其他因素比如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我们今天的收藏热跟明朝末年非常相像,特点就是人们,尤其是文人、知识分子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我们今天的收藏热现象里融进了更多的因素——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二者比较起来,文化又退居二线,原来收藏热文化还是第一位的,因为当时没有电视电影,没有其他娱乐方式,现在带来乐趣的方式就太多了。古人收藏的追求比我们注重精神层面,我们今天更注重经济层面的享乐,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记:从投资的角度,当前陶瓷收藏的流行趋势是怎样的?

马:中国的英文就是CHINA,陶瓷收藏是永远的热门。眼下的流行趋势,我个人判断还是在明清陶瓷上。明清陶瓷收藏热门的原因有二:第一,很容易看懂,很容易审美;第二,这个时期的陶瓷交易是在法律上允许的。再早一些,比如宋元以前的陶瓷,原则上出土的国家是不允许经营的,但宋元的东西99%都是出土的,保留到今天传世下来的很少,所以要收藏很难操作。所以说,从现在开始往后,还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的明清陶瓷都会是投资热门,这时期的东西还会有很长一段升值期,而且大众审美情趣也大都定在这一层面上。

记:从价值上来说呢?

马:今天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在审美上多数人比较认同的,而且要有一定数量。光有审美价值,数量太少也不是投资的好选择,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东西,才可以选择作为收藏投资。

记:具体到明清陶瓷,哪一类是现在的投资热点?

马:陈设瓷,在当年就是为了观赏的陶瓷作品,而日用瓷相对收藏价值就差些。尤其从投资角度考虑,更首推明清时期的陈设瓷。而日用瓷里,比如碗盘这一类也有卖过很高价的,几千万块钱一件的都有,但是那种一般是御用的,再有就是那些历史上就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看的。

记:我们常把陶瓷连在一起说,但陶和瓷并不是一码事。从目前投资的角度,收藏陶好还是瓷好?

马:肯定是瓷。因为陶太早,而且它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欣赏的。而且要是明清的瓷,它离我们比较近,比较容易理解。而且陶器不好保存,它的强度不如瓷器,易碎,相对来说容易吸潮变形。

记:那么,什么样的陶瓷增值比较快?

马:还就是明清的。明清的陶瓷哪一类增值潜力都会比较大、比较快。比如青花瓷,中国青花瓷从它诞生以后就是霸主,一直有人收藏,而且价格都很贵,上千万的都很多。再有就是粉彩,比较艳丽,符合多数人那种艳俗的审美情趣。青花创烧五百年以后才有了粉彩,雍正时期才大量推广。由于雍正皇帝的渴求,他对瓷器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所有粉彩也在不同地创造价格记录。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方向。

记:陶瓷增值的速度有多快?

马:举例说,有一个瓶子是1979年在香港拍卖的,当时拍卖的成交价是55万港币,前年又拍了一下,成交是3300万港币,20多年升长了60倍,每年三倍的速度在增长。还有一例是1997年在翰海拍卖了一只瓶子,那是我买的,220万元成交。去年拿出来拍卖,才5年时间,就拍了1100万元。

记:大件和小件比较哪个增值更快?

马:大东西翻倍是很难的,东西越小翻倍越容易。要从投资的角度让我预测陶瓷的增值可能,我只能是在整体上预测,我写《中国陶瓷》这本书时是1992年,里面有很多东西被我言中。我1992年在书里说到2000年时候中国人就会在海外把拍卖市场搅得天混地暗,果然那年就出了中国人买圆明园文物。采取一种保守的态度来预测,中国文物在未来的5年内,所有的文物指数至少翻两翻,今天值1000的5年以后值4000了。十年以后的事情我就不大胆预测了,因为它涉及经济社会的其他变革,仅艺术品而言,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都远比十年前的价格增加十倍以上。中国艺术品尤其陶瓷每隔几年就刷新一遍,过去卖几百的现在都卖几千万,我现在只能说,十年之后文物突破亿大关不是没有可能的。

记:你对现在人们收藏陶瓷的投资心态怎么看?

马:现在很多人在收藏中心态都比较急,像参加一个比赛,自己技术还没有练好呢就急着要上。那我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个时候上去一定是一塌糊涂,不过最终还确实能有人冲上去。风险与机遇并存。

记:投资中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马:投资要找那些寓意好的东西,文化要素多的,而且不存在任何争议的东西容易升值。陶瓷的收藏是一种完全模糊的状态,即便获利也不明确,即便明确获利也不知道获利多少,可能超过你的预估也可能低于你的预估,很难说有什么诀窍让你能在收藏中获利,如果说诀窍那就是比较扎实虚心的去学习,失败的可能性就特别小。

马未都自述个人收藏经历

对于陶瓷,我天生就喜欢,我对艺术有天生的亲近感,陶瓷对我吸引是不可言传的。

我从小爱看书,特别对历史感兴趣。很年轻时候就对古董收藏产生了兴趣。我开始收藏的时候正是中国艺术最不值钱的“文革”时期。那时候天津的文物市场形成得最早,我在北京工厂里上班,一有空老往天津跑。那时我收入不高,可当时东西也便宜,我把抽烟的钱省下来也就够满足收藏瘾了。而且一开始买的速度比较缓慢。可是那时候的人根本没有价值观,有些东西你喜欢,人家说你拿走就行了,根本就不要钱。

那时候我还是文人呢,|>>>>|

精品文章:文创 不断拓展新边界(解码·文化市场新观察)


文创 不断拓展新边界(解码·文化市场新观察)

伴随文化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文创产品不再拘泥于杯子、笔记本、帆布袋等传统样式。出版业、博物馆、非遗技艺都在跨界融合中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拥抱新领域,研发让市场认可且具经济价值的创新产品。融合带来了“1+1>2”的全新效果,各具特色的文创拓展着产业的发展空间。

非遗、文物、图书、游戏、动漫……如今,这些元素之间的混搭越来越常见。随着近年来文化产业的飞速成长,“文化+”“+文化”已成趋势,日益多元的跨界融合推动着文创“破圈”。

优质资源互补

跳出传统样式

“如果书的封面可以做成衣服花纹,你喜欢哪一本呢?”前不久,服装品牌“步履不停”与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联名款,将“译文经典”系列图书封面设计成连衣裙的花样。第一个系列源自《月亮和六便士》,于3月24日开售。

这次合作受到网友好评:“穿上身的装帧艺术”“披上一本书,感受文字与肌肤、与心灵的零距离接触”……此前,“步履不停”曾和理想国、单向空间等多家机构合作,反响和销量都不错。

“比起短期回报,我们更注重推广价值和资源互换。”“步履不停”创始人之一肖陆锋说。据介绍,店铺卖出的联名款服装,都需要支付出版社版权费用,出版社获得的收入也会与图书设计师共享,而活动达成的影响力则远超出商业考量。

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徐珏看来,这是一次具有突破意义的创新。过去,出版社推出的文创周边一般配合新书营销,和商业服装品牌推出联名款,还是第一次。

有品质、有创意的装帧设计是纸质书衍生文创的基础。图书文创如何跳脱出杯子、笔记本、帆布袋等传统样式,进一步延伸装帧设计的产业链,是出版业面临的新课题。“尽管刚刚起步,但我们希望开发一个版权的全品种、全形态设计,这是今后的新方向。”徐珏说。

最近,浙江杭州市民李楠对新购买的传统木刻版画工具礼盒爱不释手,刻刀、羊毛刷、木刻版等一应俱全,“从木刻到印刷,亲自动手制作版画还是头一回。”

这套木刻版画工具由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创意团队设计。公司联合创始人仲文说,最初他们将木刻版画元素融入一款食品的包装,没想到顾客反响热烈,“既然大家感兴趣,木刻版画若只用作包装岂不是太可惜?”就这样,这款木刻版画工具礼盒应运而生,让更多人可以亲自体验木刻版画的制作全过程,也让这门非遗手艺可感可触、好玩有趣。

今年1月初,自然造物公司联合中华老字号杭州知味观在杭州湖滨商圈打造了国潮线下体验店,木刻版画体验专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体验拓印春联、福字。

“希望非遗在融合现代创新之后,能被赋予重新使用的可能。”仲文说。

树立良好口碑

激活商业价值

去年11月,在三星堆博物馆举办的“文物萌主大会”上,一件文物青铜纵目面具“活化”为“文物之灵”出现在游戏中,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除此之外,三星堆还推出“古蜀萌娃”表情包,小说《蜀帝传奇》《蜀山云无月》,AR游戏《我的世界》等也在准备中。

“神秘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具有天然的IP属性,跨界融合是三星堆文化价值传播与转化的最佳途径之一。”三星堆博物馆党组书记、常务副馆长朱家可说,三星堆就如一个巨大的宝藏,运用现代表达方式开拓IP多元发展边界,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古蜀文化。

点开APP,拉坯、上釉、上彩,在手机上就能操作一系列制瓷工序。在盛趣游戏推出的“釉彩”APP中,用户不仅可以了解制瓷过程,还能直接下单定制作品。

而在盛趣游戏的“文物加”APP里,玩家则可以欣赏到各大博物馆的经典藏品。盛趣游戏副总裁陈玉林介绍,目前,“文物加”APP已与300多家博物馆达成合作,完成3.5万件国宝级文物的大数据整理。

当前,“釉彩”等游戏产品已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重点示范项目名单。在陈玉林看来,文化类产品的回报首先在于口碑,“希望通过数字化表达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工艺和文化,现在我们更有自信了。”

不仅是品牌效应,商业价值也在跨界探索中逐渐显现。陈玉林介绍,“釉彩”已经实现了盈利。“文化具备经济价值,文化产业能带来经济效益,要做文化价值的增量,让市场认可,让更多年轻人认可。”陈玉林说。

对此,肖陆锋也有同感。他认为,品牌合作其实是聚集理念相近的顾客。“他们可能穿同一类衣服、读同一类书,这是基于同种生活方式的联合。”肖陆锋介绍,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作的第一个服装系列上架后,首日就实现10余万元的销售额,现在第一批已快售罄,第二批已开始下单。

政企协同发力

拓展国际市场

“在政府支持下,我们牵头策划的‘大过中国节’活动颇受好评。”仲文介绍,依托春节、端午等节日推出的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

近几年,在公司的所在地杭州市拱墅区,设立了传统工艺工作站,希望借助合力弘扬非遗文化。拱墅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姜国祥说:“政府搭台支持,企业主动参与,在非遗调研、传统工艺创新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浙江省传统工艺专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其全认为,依托工作站,政府联合高校、文创企业进行产品提质、研发非遗旅游商品,将在传统工艺振兴上打造双创高地。

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新文创产品尝试走向国际。正在后期制作中的电影《金色面具》由四川出版集团等出品,是一部以三星堆面具文化为核心元素的原创动画大电影。电影脱胎于约翰·威尔逊的同名小说,由国际制作团队拍摄。

《金色面具》中方总制片人姚晓明说,经过前期市场测试,《金色面具》在北美动画电影市场深受好评,将推动古蜀文明进一步走向国际舞台。从文创产品起步,到表情包、网络游戏等年轻人喜爱的娱乐互动,再到涉猎影视、小说,如今三星堆博物馆里的文物,不再只静静地待在展台上,而是主动跨界,在国际舞台上从容“走秀”。

让产品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认可,也是陈玉林正在做的。从2018年立项,到2019年2月全球发行,“釉彩”已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4种语言版本。“作为一款小众的游戏APP,在国外累计下载量达到300多万次。”陈玉林说,设计“釉彩”和“文物加”的初衷就是做好传承,让更多人认识国宝,展现中国的文化沉淀。

(王佶敏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8日 12 版)

陶瓷知识分享:安徽农民挖地基发现宋代瓷器 因分赃不均报警


安徽农民挖地基发现宋代瓷器 因分赃不均报警

中瓷网讯:舒城县村民余某在修自家晒场挖地基时,挖出数件宋朝文物,其中三件瓷器十分罕见,但村民们挖到文物不但没有及时上缴,反因瓜分私藏引起纠纷,没有分到“宝贝”的村民报警案发。记者昨日从该县文物部门了解到,文物已被悉数追回。

3月12日下午,舒城县五显派出所接到村民报警,辖区虬冲村火畈组有人挖到国家文物并私吞,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发现该组村民余某正在修自家门前晒场,报警人系当天帮余某干活的亲戚,但余某对文物一事矢口否认,经过几个小时的说服教育,余某终于交出文物。原来当天共挖出5件文物,其中一个陶罐在挖掘中被破坏,余某亲戚和余某为瓜分文物产生矛盾。

该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奚明介绍,接到民警通知后,该所也迅速派员赶往现场,被收缴的文物经初步鉴定,年代系宋朝晚期,分别是两件青瓷大碗、一个青瓷杯、和一个陶罐,保存相当完整。

据了解,昨日,当地文物部门已联合警方,对挖出文物的现场采取了保护措施,禁止当事村民继续挖掘,此事还在进一步处理中。(记者 方荣刚)

141件意大利陶器珍品跨越重洋展示西方陶艺发展史


141件意大利陶器珍品跨越重洋展示西方陶艺发展史

2000多年前,中国瓷器作为中世纪欧洲顶尖的奢侈品,随着古代“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2000多年后,沿着今天的“一带一路”,141件意大利精品陶器跨越重洋来到辽宁省博物馆,将西方陶瓷艺术的历史演变轨迹展示给中国观众。

本次展览撷取了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馆藏精品陶器141件,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陶瓷专业博物馆和重要的陶瓷研究圣地,博物馆内藏品丰富,尤以收藏马约里卡陶瓷而闻名遐迩。马约里卡是意大利锡釉陶的统称,这种锡釉陶器色彩斑斓,描绘的图案花样包括故事、植物、动物或风格奇异的阿拉伯图案及纹章图案等。

步入展厅,仿佛开启了一场极富浪漫气息的陶器之旅。在晶莹剔透的玻璃展柜中,一件件色彩斑斓、做工精细的陶瓷艺术品上,千年马约里卡的陶艺故事缓缓展开。展品中,一件名为《折磨人的农牧神的脸》的蓝彩白釉陶器出自著名画家毕加索之手。

据专家介绍,1947年夏天起毕加索开始探索陶艺,他把不同的形状和纹饰交替整合,并在绘画中融入黏土雕塑手法,创作出近乎幻觉的效果。毕加索的陶艺作品受希腊艺术和古典艺术的影响,也和神话故事有关,并同时使用洞窟壁画工艺,因此兼有前哥伦布时期艺术风格。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说,中国和意大利同为世界文明古国,2000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自马可·波罗整理《东方见闻录》(即《马可·波罗游记》)开始,作为中世纪欧洲顶尖的奢侈品——中国瓷器,随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刺激了当地大量能工巧匠尝试仿制。11世纪后,随着海上贸易逐步扩大,特别是15至17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中意两国的交往日趋频繁,来自中国的瓷器对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产生了重要影响。

17世纪至18世纪,在东风西渐影响下的马约里卡陶瓷艺术和工艺中经常模仿中国明代瓷器,马约里卡无论从花鸟、动物等装饰题材,还是勾勒渲染的装饰方式,都明显借鉴了中国万历青花的装饰技法。公元16世纪20年代,一些意大利陶工迁居荷兰,开始了荷兰的锡釉陶生产,并以仿制中国宜兴陶器为主。

马宝杰说,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意大利陶瓷的历史渊源及其丰富的文化架构,为中意两国文化交流和博物馆间的合作续写了新的篇章。希望通过展览,让观众在欣赏西方陶瓷艺术的同时,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之美。

【精】解读浅绛彩与新粉彩


解读浅绛彩与新粉彩

陶瓷界所说“浅绛”,借国画术语,指晚清流行的一种浅淡相间的墨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使瓷上纹饰效果与纸绢本上浅绛画效果近似.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等。陶瓷界比较认可的说法,称浅绛彩的开创者是程门。它以深厚的文人绘画风格,深受时人喜爱,此时景德镇诞生了一批绘画浅绛彩的名家。此类作品冲破了以往官窑的陈规束缚,解放了绘瓷者的创作思路,开辟了在瓷品上题诗、落款、纪年等风气之先河。

目前,很多收藏者分不清浅绛彩与民国新粉彩的区别。民国初年至抗战前,景德镇民窑彩绘业有所发展。由于大多数浅绛彩瓷品,色域较窄,表现力不丰富,年久易褪色;而粉彩色域丰富,色彩艳丽,不易脱落,随着瓷器生产的复兴和市场对瓷版画的需求,20世纪20年代后,色彩浓丽的粉彩取代了浅绛彩瓷,”珠山八友”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

1928年前后瓷版画风行,著名绘瓷家王琦提出由八人共同绘制八块瓷版画套屏的艺术构想。组织“月圆会”,邀请艺人每月十五聚会,配画、研讨画艺。时人便称他们为”珠山八友”。他们虽为新粉彩绘瓷家,但其技法均沿袭纸绢本绘画,并与浅绛彩渊源很深。

新粉彩和浅绛彩画派的不同之处是:浅绛彩产生于咸丰、同治年间,是由程门等一批文人画家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版上的绘瓷艺术,蕴含着深邃的文化意境;而新粉彩是艺匠模仿文人画家的艺术风格在瓷器上绘画,运用工笔重彩,追求赏心悦目的效果,迎合大众的审美取向,使瓷器艺术品走向广阔市场,符合近代商品经济要求。

目前浅绛彩和民国新粉彩成为投资新热点,笔者根据自己的收藏经验及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对其提出一些认识:

一、对浅绛彩与民国新粉彩价值的合理定位。尽管”珠山八友”等名家精品,价值会达到一定价位,但其多数瓷品,升值潜力有限。笔者初略统计,绘制此类瓷器的艺人在千人以上,且作品遗存较多。因而除较有特色的精品和名家作品外,其他瓷品不值得高价收藏。

二、浅绛彩与民国新粉彩瓷品,距今时间较近,极易仿造,真赝纷杂,目前有作坊专门成批绘制此类瓷器,有的已达较高水平。笔者曾亲见一组四块署汪野亭名款的山水人物瓷板,名款由电脑制作,惟妙惟肖,唯胎体湿腻、手头过重,虽难逃行家法眼,但仍被一浙江商人以16万元买走。目前新仿浅绛彩壶、瓶、文具之类,所用题款多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名头或臆造人名,色彩作旧处理后,颇具迷惑力。

三、浅绛彩瓷与新粉彩瓷的价格应准确定位。成熟的收藏家,不仅要有眼力,对藏品价位也应准确掌握。价位最优者是“珠山八友”、程门、金品卿等人的作品;然后是余子明、汪友棠、程焕之等名家精品;再次是鄢如珍、许尚礼等数百小名家的作品。就器型而言,首推瓷板画,最好是四块以上套屏;其次是各类陈设器、文房用具等立件,其中名家绘制的壶具有较高升值潜力;最后是日用瓷,凡品相完整,画工精致、胎质细腻,尤其是有“浮梁陶校”、”江西瓷业公司”等名款者,都有收藏价值。就纹饰而言,大体是一人物、二山水,三花鸟,人物纹饰中,又以仕女为上。

从投资角度看,该瓷类第一级精品,应在10—20万元以内;第二级特别精美者,也在三万元以内:一般作品在千元之内。画意好的小名头精品,可超过万元,即便器身残损,也可果断入藏。笔者一好友,以千余元购得高心田绘浅绛彩瓶,满工绘就山水人物,画意极为洒脱,虽口有残,也算捡大漏了。

姚永康陶瓷艺术展亮相北京798艺术区


姚永康陶瓷艺术展亮相北京798艺术区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专电“随性卷塑——姚永康陶瓷艺术展”自6日在北京798艺术区桥空间开幕以来,已有上万人次慕名而至。展品在材料运用、成型烧造、形象构思等方面,突破了雕塑一般原理,展示了创作者内心的呼唤和渴望,以及对人文环境的关切,对自由的向往与求索。

姚永康1941年11月生于江西吉安,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江西省雕塑艺委会主任。本次他带来的50件陶瓷雕塑作品以“世纪娃”系列、“水”系列、“青苹果”系列为主。

姚永康说,他十分珍爱“世纪娃”系列,“1997年《世纪娃》面世,是我在心中孕育长久、对千年传统文化的一种体悟。”而有的观众对其中的“水”系列尤为赞赏,称“这是作者用他擅长的人体语言诠释了生命之源”。

雕塑家钱绍武说,姚永康为陶瓷艺术开拓了一个新境界,其作品有着写意随性的捏塑味,不是受西方几何体演变而来,而是从亲切的具体感受中来,从陶瓷土与火的深入把握中来,从天趣与人力交相融会中来,从偶然与必然的心手相师中来,从千百年的传统和天才的领悟相结合而来。

国际陶艺协会副主席温·海格比说:“姚永康的陶艺毫无疑问是中国陶艺当代进化的中心。他的作品是对中国艺术史的线的图解,是意义重大的标志。”

展览将于10月9日结束。

精品文章:咖啡配艺术成为艺术城市的计划


咖啡配艺术成为艺术城市的计划

当艺术不再是咖啡馆的装饰,而成为咖啡馆的“主角”时,带给观众的又将是怎样的全新体验?

从咖啡馆开始,艺术的“辐射”还可以深入社区、书店、商场、学校等等,当整个城市都随处可以邂逅艺术,这座城市能不美吗? (姜锡祥摄)

文艺咖啡馆如今已不少见,可你听说过可以听讲座参与互动的艺术咖啡馆吗?如今在南京,就有这样一家。这家名叫南洋老咖啡店是“AMNUA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艺术城市计划”2015年8月的第一期,它让艺术从美术馆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辐射到了城市生活中。

全城艺术共享 让欣赏与学习成为习惯

尽管年轻人们就是爱咖啡馆的所谓“艺术范”,但其实严格说起来,大多数被赞为“艺术咖吧”的地方更多的是“文艺范”,它们往往有着别具一格的装饰风格,但与真正的艺术还有一定距离。而7月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AMNUA艺术城市计划”推动下,城市中的咖啡馆变成了真正的艺术载体,这是一项由咖啡与艺术的结合,衍生出对于城市进行艺术覆盖的一系列公益的艺术教育与艺术互动项目,将来还会在社区、书店、中小学、商场等地,全方位提供定制化的艺术辅导、艺术观赏与服务。

最早加入艺术城市计划的咖啡馆叫做南洋老咖啡,刚开始的活动是以艺术影像作品播放加上艺术家讲解及问答开始,内容并不多,但是这样的理念却值得很多城市借鉴:要让艺术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就要让艺术欣赏与学习变得更加便利,这样惬意地接触艺术,怎叫人不心动?

从咖啡馆开始 灵感与思考需更多空间

从咖啡馆入手,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先不说咖啡馆在一二线城市有多受欢迎,先看看国外有多少伟大的艺术咖啡馆就能略知一二。梵高的经典名画《夜间咖啡馆》人尽皆知,梵高最爱坐在这家咖啡馆欣赏小镇美景,尽管如今已变成了酒吧,但人们依旧愿意坐在梵高曾经坐过的地方寻找灵感;巴黎最大的露天咖啡座——和平咖啡馆,曾经是莫奈创作的源泉,定期邀请各国时尚设计师进行跨界合作,为咖啡馆设计别出心裁的限量时尚创意甜点,在这里品尝美食,思考人生太合适了。在国内,不少咖啡馆都依靠有特色的美食来做招牌,有了艺术城市计划后,会否有更多咖啡馆以艺术讲座或是艺术参与活动来吸引顾客呢?

从文艺到文化 一杯咖啡的时间无限大

文艺青年喜爱的咖啡馆,或是创意的、或是文学的、或是音乐的,如果是艺术的,相信他们也一定喜欢。这几年,人气爆棚的艺术展在大城市越来越多,人气居高不下,如果不想人挤人,一件艺术咖啡馆岂不是很好的选择?点上一杯咖啡,几块甜点,在咖啡馆悠闲放松的氛围中,听听艺术家的讲座,或是看看店里布置的小小艺术展,岂不惬意?不要小看这一杯咖啡的休闲时光,艺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就能走进你的心,或许下一个梵高就此诞生也说不定呢。(尹仁沐 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