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资讯 > 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 导航 >

中国传统工艺亮相法国国际文化遗产展 图

中国传统工艺亮相法国国际文化遗产展 图

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陶瓷文化 瓷砖工艺

2022-03-01

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中国传统工艺亮相法国国际文化遗产展 图

(1)11月2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2届法国国际文化遗产展览会媒体预展上,来自上海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红宝(左)向本届展览组委会负责人、巴黎行政管理学院院长帕特里克·当布龙介绍他的作品。第22届法国国际文化遗产展览会3日在巴黎开幕,世界各国遗产修复、保护与传承领域的专业人士云集于此,其中中国翡翠青瓷、敦煌艺术等传统工艺品彰显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展览中的两件翡翠青瓷作品色泽清透,造型轻盈。一位法国参观者边看边询问其烧制方式,并连连赞叹中国陶瓷文化的精妙。

上述两件作品的作者何志隆介绍说,翡翠青瓷的奥妙在于将不上釉的土坯入窑,通过高温熔融方式,使窑内灰烬自然落着在液化坯体表层,在精准的数据估算及温度控制下,经过400多个小时烧制而成。

展览中的中国珠宝工艺品同样极具吸引力。这些工艺品大都以花鸟为造型,融入中国画、篆刻等传统艺术元素,平均每件作品需要3到6个月的精雕细琢才可完成。其作者刘红宝表示,以大自然为基本元素,用中国传统艺术方式演绎是他的珠宝设计理念。

本届展览组委会负责人、巴黎行政管理学院院长帕特里克·当布龙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赞这些珠宝作品“巧妙地将艺术和技巧完美结合,具有很深的中国文化意蕴”。

展览现场,中国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的浮雕壁饰作品,景德镇陶瓷学院青年陶艺教师们的创新之作,苏州刺绣艺术品,以及始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中华老字号香粉等也悉数亮相。

法国国际文化遗产展览会自创办以来,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修复、保护与传承为宗旨。本届展会期间还将举办主题研讨会和专业影片展映等活动。

tAoci52.com其他人还在看

陶瓷知识分享:瓷器演绎世博场馆 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增光彩


瓷器演绎世博场馆 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增光彩

以世博中国馆为外形制作的陶瓷茶具、借世博轴为灵感设计的陶瓷餐具、浓缩世博园区景观的陶瓷工艺品,在第20届华交会上海交易团呈现的出口精品展示会上,一系列融入世博元素以及带有显著海派特色的精美瓷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一批设计独特、制作精美的骨瓷产品将出现在世博园区内的酒店、官方宴会以及世博特许商品专卖店中。 记者从第20届华交会世博特许商品参展商处获悉,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将推出以中国历史文化以及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设计灵感的骨瓷制品1000多款,其中以世博园区内各场馆为原型演绎而成的20多款骨瓷餐具还将出现在世博会各大重要官方宴会上,供各国元首用餐使用。这些宴会用瓷设计独特、制作精良,以世博园区内标志性建筑和国家馆为灵感:中国馆被设计成了茶壶、世博演绎中心摇身一变成了装菜的盆子、世博轴阳光谷则被演绎成了色拉碗......除此之外,普通市民和游客可在世博特许商品专卖店中购买到集合各种世博元素的精美骨瓷,价格在人民币25元~5万元不等。 瓷器企业打出BringChinaHome的宣传语,借用China在英语中的一语双关,表达出把精美的瓷器带回家,把精彩的中国带回家的理念,希望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能被更多海外客人所认可。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亮相国博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亮相国博

中华书画网讯:中国艺术研究院携手工艺美术界社会力量推出的2012年“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外展出。

展览汇集了全国各主要产区、主要流派和主要门类的精品佳作及中国工艺美术馆的部分馆藏珍品,总计约1000件,涉及玉雕、牙雕、石雕、木雕、陶瓷、金属工艺、漆器、刺绣、织染和传统工艺家具等。展品工艺精湛、形质兼美、品味高雅、特色鲜明,有着浓郁的时代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生动的原创精神,展现出参展艺术家的灵心巧手与深厚积淀,以及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信心与力量。

据介绍,此次展览得到了参展作品所在产区的地方单位与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诸多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以及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积极响应,纷纷拿出精心创作的新作,形成了大师云集、精品荟萃的盛大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不仅是当代工艺美术精品的集中展示,还是工艺美术界的一次学术盛会,作品展示与学术研讨、奖项评选相结合。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工艺美术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学者,围绕推动工艺美术批评、促进艺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展览将持续至5月6日。

深藏法国皇室的中国瓷器


深藏法国皇室的中国瓷器

今年元月22日,佳士得艺术品拍卖公司在美国纽约艺术品拍卖会上推出一批法国皇室藏中国瓷器,引起了瓷器收藏家的关注。

这批瓷器是法国皇室18世纪从中国定制的,其器皿造型、用途、花纹均遵从定制者的图样。最引人瞩目的是瓷器的显要部位绘制的法国皇室盾形族徽,这说明这批瓷器当时为皇室所专用。

这批瓷器的标价并不昂贵。一件直径27.3厘米的桶状冷酒器标价25000-35000美元。一件直径38.8厘米的彩绘大盘标价15000-25000美元;一件口径26.4厘米的大盖碗标价20000-30000美元,而一套带碟子的盖碗标价7000-9000美元,一件直径28.5厘米的菱口盘标价8000-12000美元。这批瓷器的制作年代相当于中国清朝的雍正年间,作为法国御用瓷器,其标价实属平常。

13世纪,马可·波罗从元大都回到了欧洲。那时欧洲人通过他写的游记,认识到中国生产的瓷器是何等的奢华与精致。中国瓷器的东方神秘感和独特魅力以及因易破碎、难运输的特性而造成数量上的稀少,使她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成为欧洲各国皇室所醉心搜罗的对象。

作为欧洲皇室的主要一支,法国皇室在追求时尚的方面从未落伍。早在14世纪,法国皇室的收藏清单中就有中国瓷器出现,而法皇弗朗科斯(1515—1547)更是将中国瓷作为私人的秘宝放在壁橱中收藏以便随时赏玩。

尽管经常失败,但法皇弗朗科斯还是多次派舰队远航东方,其目的就是要获取那里的香料、丝绸和瓷器。到了17世纪,法皇路易十四的财政顾问考伯特建立了第一个东印度公司。1698年,安菲特律特成功地实现了从法国拉罗切利港到中国的远航,并于1700年带回了181箱瓷器。在这181箱瓷器中,至少有两件瓷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为它们的表面被中国工人有意地绘制了与法国皇室有关的图案。一件是青花小碟,这件小碟上的图案是当时法国的哥兰第皇太后的盾形族徽;另一件是一只蓝色粉彩大盘,它上面的图案是法国皇太子之子勃艮第与玛丽公主举行婚礼的情景。

1715年,路易十四逝世,其子路易十五登基,但实际掌握权力的人是他的叔父摄政王菲利浦二世。从1715年至1724年,是摄政王菲利浦二世辅佐其侄子路易十五执政时期。身为摄政王,菲利浦可以说是权倾天下。根据他的要求,其家族的族徽绘制在了300多件中国生产的瓷器上。1709年,路易十四在位时,路易十四曾下令将御用的银质餐具熔化重铸以应付经济危机,而菲利浦也许曾下令让中国瓷质餐具取代银质餐具的地位。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菲利浦对王位存有野心。

1724年,菲利浦二世逝世,路易十五终于重获王权,开始了他50年的统治。但在1718年版的皇室财产清单以及1719年版的修订后的皇室财产清单中,甚至1775年路易十五逝世后第一年公布的皇室财产清单中,都找不到绘有路易十五家族族徽的盾形徽章。对这一情况有两种解释。一说,在1715年至1720年间,摄政王菲利浦为路易十五订制了一批绘有其族徽的中国瓷器,但未能运到;另一种说法是,路易十五重新执政后在1729年为自己订制了一批绘有族徽的中国瓷器,后来又将这批瓷器分别赏赐给了自己的家族成员。第二种假设,应该更有可能成立。因为现在发现的绘有路易十五族徽的中国瓷器,其精致的外形和细致的纹饰都很像中国清朝雍正年间的风格。而从瓷器的数量和种类上又可以推断出其生产的时间应在1725年和1730年之间。

这批御用中国瓷可能是赏赐给了摄政王菲利浦的子孙。后来菲利浦的第六代子孙又在1830年至1848年间做了法国国王,他又把这批瓷器送给了一位贵族,这位贵族的子孙和后人没能守住这份祖产,使其流散到世界各地。

佳士得2003年元月22日在美国拍卖的这批瓷器中的每一件盘子都绘有法皇的族徽。有两个细节需要提示一下,一是在盘子的边缘处有个大写字母“L”,组合成“”形,应指当时的皇帝路易斯(Lou is)。另一处是一些用来冰镇葡萄酒的容器都有龙形把手,且龙头上写有中国汉字“王”,这无疑是用中国文化的方式象征皇权。

中国瓷作为奢侈品成为法国皇室和贵族炫耀其地位和取悦客人的资本,但是当大型货舱将大批的中国瓷器运至欧洲大陆以及欧洲工人自己也掌握了瓷器制作技术以后,瓷器神秘而华贵的面纱被撩起,于是使用和收藏中国瓷器在法国高级贵族中也不再是一种时尚,中国瓷器开始逐渐平民化。但正是法国王室和贵族对中国瓷器的偏爱以及创造性地将族徽绘制在瓷器上,从而使整个法国自18世纪开始引领欧洲大陆崇尚中国瓷器的时尚。

西安碑林名碑书法展宁波亮相 展现石刻“中国书法史”


西安碑林名碑书法展宁波亮相 展现石刻“中国书法史”

由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和西安碑林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石墨镌华——西安碑林名碑书法展”近日在天一阁博物院开幕。此次展览展出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历代名碑拓片55件,为参观者带来一场书法艺术的视觉盛宴。

据展览方介绍,此次展览分为“意趣萌发——秦汉书法”“势态天然——魏晋北朝书法”“法度谨严——隋唐书法”“翰墨渲情——宋元明清书法”四个单元,展出的历代名碑拓片涵盖各个时期杰出的书法艺术作品。

此次展览精选的拓片组成一部石刻“中国书法史”。如在“秦汉书法”单元中展出了秦代《峄山刻石》和东汉灵帝熹平年间由蔡邕等以隶书书写的《熹平石经》拓片,《峄山刻石》用笔劲秀圆健,结体严谨工稳,是秦代小篆的代表作;《熹平石经》书法趋于方正严整,为汉隶之典范。

与此同时,雄浑朴拙的北朝墓志、隋唐时期的名碑佳作亦有展出,如张旭的《肚痛帖》、怀素的《东陵圣母帖》等。展览中另有宋元明清各书法大家的作品,众体兼备,各具风采。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西安碑林以古代碑刻艺术闻名于海内外,享有“经史宝库,书法渊薮”的美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5日。

姚永康陶瓷艺术展亮相北京798艺术区


姚永康陶瓷艺术展亮相北京798艺术区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专电“随性卷塑——姚永康陶瓷艺术展”自6日在北京798艺术区桥空间开幕以来,已有上万人次慕名而至。展品在材料运用、成型烧造、形象构思等方面,突破了雕塑一般原理,展示了创作者内心的呼唤和渴望,以及对人文环境的关切,对自由的向往与求索。

姚永康1941年11月生于江西吉安,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江西省雕塑艺委会主任。本次他带来的50件陶瓷雕塑作品以“世纪娃”系列、“水”系列、“青苹果”系列为主。

姚永康说,他十分珍爱“世纪娃”系列,“1997年《世纪娃》面世,是我在心中孕育长久、对千年传统文化的一种体悟。”而有的观众对其中的“水”系列尤为赞赏,称“这是作者用他擅长的人体语言诠释了生命之源”。

雕塑家钱绍武说,姚永康为陶瓷艺术开拓了一个新境界,其作品有着写意随性的捏塑味,不是受西方几何体演变而来,而是从亲切的具体感受中来,从陶瓷土与火的深入把握中来,从天趣与人力交相融会中来,从偶然与必然的心手相师中来,从千百年的传统和天才的领悟相结合而来。

国际陶艺协会副主席温·海格比说:“姚永康的陶艺毫无疑问是中国陶艺当代进化的中心。他的作品是对中国艺术史的线的图解,是意义重大的标志。”

展览将于10月9日结束。

【精】原始青瓷精品展亮相故宫博物院


原始青瓷精品展亮相故宫博物院

“浙江原始青瓷及德清火烧山等窑址考古成果汇报展”10月25日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展厅开幕。

原始青瓷是学术界对商至西汉时期烧造的高温青釉窑器的称法。作为中国瓷器的鼻祖,原始青瓷的创烧,在中国乃至世界瓷器发展史上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为解决原始青瓷的发展序列问题,2007年3月至5月,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德清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德清县火烧山原始青瓷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先后发掘了南山窑、亭子桥窑和大园坪窑等遗址,获得了大量遗物,基本确立了从商代早期到东汉时期原始青瓷的发展序列,并揭示了从原始青瓷到成熟青瓷的演变过程。

本次展览汇集了故宫博物院藏品和近几年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浙江省北部东苕溪流域德清火烧山、湖州南山等商周原始瓷窑址发掘出土的标本和德清县博物馆、绍兴县博物馆所藏原始瓷精品,共计105件。展览分为“原始青瓷的功用”和“浙江原始瓷窑址考古发掘成果”两大部分。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表示,原始青瓷品类繁多,从功用上可大致划分为立国安邦的重器礼乐器、普通百姓使用的日用器皿以及兵器和农具,它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古越人的宗教祭祀、日常生产和生活等活动,是越文化内涵中的精髓,更是研究越文化的重要资料。商、西周、春秋、战国各个时期的原始青瓷在浙江地区都有烧造,南山窑、火烧山窑和亭子桥窑是上述各个时代的代表性窑址。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李伯谦教授指出,何时何地开始出现原始青瓷、南方原始青瓷与北方墓葬中发现的原始青瓷是什么关系、原始青瓷礼器化的过程以及突然消失的原因,这些问题在学术上如今仍尚存争议。此次关于原始青瓷的考古发现对解决这些问题都有重要的史料作用。

据悉,展览为期5个月,将于2012年3月25日闭幕。(记者 应妮)

经典文章:百件“中国好手艺”亮相中国美术馆


百件“中国好手艺”亮相中国美术馆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3日亮相中国美术馆,组委会从来自全国的优秀手工艺作品中,精选出一百件(套)“好手艺”与观众见面。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11日,观众可凭身份证免费参观。

展览中,刺绣作品《苏州新梦——园林组画之月光松影》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绣品长235厘米、宽135厘米,以苏绣传统技法表现现代题材;作品以针代笔,通过多种针法组合,勾勒出光影的美妙瞬间,展现了苏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令前来观展的观众纷纷称赞不已。

记者了解到,参展的百件“好手艺”从作者自荐、实地征集、专家推荐的2000余件优秀手工艺作品中脱颖而出,除了刺绣作品,还包括金属工艺、陶瓷、雕刻、漆艺、剪纸等众多工艺门类。“希望通过展览,让越来越多的专家和观众看到我们的作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参展者史小明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介绍,展览以“材美、工巧、器韵、时宜”四要素作为甄选和评判“好手艺”的标准。所谓材美,是指珍惜材料、巧用材料;所谓工巧,是指工艺独具匠心,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图;所谓器韵,是指作品整体完美、宛若天成;所谓时宜,指作品形制新颖、时代感强。

金瓯沉船中国瓷器展在布达佩斯举行


金瓯沉船中国瓷器展在布达佩斯举行

4月16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观众参观金瓯沉船中国瓷器展。新华网 弗尔季·奥蒂洛 摄

新华网布达佩斯4月16日电 正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的金瓯沉船中国瓷器展,共展出450件金瓯沉船中国瓷器,均由匈牙利收藏家泽尔尼克·伊什特万收藏。1998年,越南渔民在金瓯角外海捕鱼时,意外发现一条水下沉船,上面装有13万件中国雍正年间的出口瓷器和一些杂物。打捞上来的瓷器一部分由河内历史博物馆收藏,其余部分则通过两次拍卖出售。

这是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金瓯沉船中国瓷器展上展出的一件陶器(4月16日摄)。新华网 弗尔季·奥蒂洛 摄

陶瓷浅析_中华传承走近藏宝图 走近文化渊源瓷器


中华传承走近藏宝图 走近文化渊源瓷器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陶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第一部:汝窑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因其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故名汝窑,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

鉴赏:

陶瓷知识分享:中国海瓷艺术北京国际艺博会好评如潮


中国海瓷艺术北京国际艺博会好评如潮

法国艺术家让保尔·保塔利斯在展览现场作画。

为期5天的第13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日前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博览会以“艺术创意,融入生活”为主题,共汇集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优秀画廊及众多艺术家参加。刘大为、霍春阳、姜宝林、张志民等32件中国海瓷艺术精品在艺博会上高调亮相,并立刻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成为此次艺博会最大看点,受到与会领导及国内外艺术家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好评如潮。

在展览现场,本届博览会组委会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黄跃金边观看海瓷作品,边连声夸赞:“确实是好东西,果然名不虚传”。在开幕式当天,众多收藏家、艺术家和观众都慕名而来一睹海瓷风采,并表示要收藏海瓷作品。当得知海瓷作品以展览为主不对外出售时,大家都十分遗憾。北京的屈女士看中了一件瓷雕作品《观音》,她每天到展览现场“软缠硬磨”要求收藏,工作人员被其收藏热情感动,破例在展会没结束的情况下,满足了其收藏愿望。

海瓷作品给国内外观众和艺术家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在海瓷艺术作品所在的69号展位,中外众多书画名家、陶瓷研究家、收藏家说海瓷、议海瓷、评海瓷,海瓷展厅变身艺术家们切磋交流的平台。北京的林坚先生一直对篆书情有独钟,看到海瓷艺术品后,很想在海瓷作品上一展身手,为满足林先生的愿望,工作人员为其调好颜料,拿来了海瓷盘,林先生泼墨挥毫,一幅作品一挥而就,自己非常满意。来自法国DYNAMIC ART LINE的艺术家让保尔·保塔利斯(Janpol PORTLIS),第一次接触到海瓷艺术后,对中国海瓷艺术和国画相结合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大加赞赏,并在海瓷盘上尽情挥毫泼墨,过了一把海瓷创作瘾,亲身体验了在海瓷上作画独特的艺术感受。两幅作品完成后,他恳请工作人员作品烧好后送给他带回法国展示。在展览现场,漫画家张汉忠先生提出将漫画艺术形式融入到海瓷艺术的建议。在展览现场,众多艺术家纷纷表达了携手海瓷艺术的愿望,并现场达成了合作意向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是亚洲规模最大、办展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艺博会之一。中国海瓷艺术作品通过参加本届艺博会,不但进一步扩大了海瓷在国内外的影响,也使更多国内外观众和艺术家加深了对海瓷艺术的了解,感受了海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作、发展过程,大大提高了海瓷艺术在国内外的社会知名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