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代民窑瓷器鉴别方法 > 导航 >

明代窑款识

明代窑款识

明代民窑瓷器鉴别方法 明代天启瓷器鉴别特征 明清瓷器款识鉴别诀

2020-02-06

明代民窑瓷器鉴别方法。

明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和其他彩釉瓷的生产规模,工艺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明代瓷器上的款识在种类、工艺、字体等方面也随之更趋完善,并开始流行在瓷器上题写帝王年号即官窑纪年款。民窑产品书写纪年款的也有,但字体较为草率,不及官窑规整。

明代历时276年,17个朝代,有帝王年号17个,但由于政治原因,洪武、建文、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泰昌7个帝王年号的纪年款瓷器至今未曾被发现,故现实有明代纪年款十个,依次为: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近来据传发现有明景泰、天顺朝官窑款,但未经证实。民国时及近现代常有人以赝品假冒明代漏缺的这7个朝代纪年款,各藏家应小心为是。现今发现最早的是“永乐年制”四字篆书、青花书写或阴刻纪年款,未见楷书款或“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款识多题于碗、盘、杯类器物之上,并多用青花书写。印刻款多见于单色釉器之上,无论印、刻、写款其起落笔处尖细,笔画折角处圆浑,结体严谨紧凑,刚劲挺拔,同期民窑器未见纪年款,常于器心书“福”、“禄”、“寿”等字。宣德时期的瓷器盛行题写款识,最多见的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也有“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单色釉器上多用阴文印制或阴文暗刻款。款识常外围以单、双线圈框。款识位置一般多在器底。除此外在器心、器口沿、器腹部、器肩也都曾书有款识,故有“宣德款识遍器身”之说。宣德官窑款由名家书写,有晋唐笔意,浑厚拙朴,民窑款识则较为草率,风格多样。宣德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器几乎没有年款出现。成化瓷官窑款识颇有意趣,字体圆头圆脑,排列不甚整齐,但书写娴熟,大巧若拙,多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或“成化年制”四字纪年款,款识外有双圈围框,内一圈紧贴字款。多书于器底,偶有书写器物口边和器足内侧的。斗彩器如盖罐的底部有只书一个青花“天”字的款识。民窑器有书“大明成化年造”及绘银锭或方胜形图记款。晚明及入清后康熙朝,雍正朝和道光朝有较多的仿成化款。弘治朝官窑瓷器的款识基本上都是“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楷书款,款识外加双圈。个别的篆书四字“弘治年制”二行款刻于器里内心。弘治款字体清秀、笔划纤细、笔力瘦劲、顿捺明显。民窑器发现有“壬子年造”(弘治五年,既1492年)方款及“大明年造”方款,变体“福”字方款和银锭图案款等。嘉靖朝官窑款以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为多见,也有个别六字矾红款,有的甜白器及颜色釉上则为刻款。嘉靖官窑除用年号款外,也有用“福寿康宁”等吉语。青花楷书款,彩瓷上则有“典膳所”、“上用”等矾红写款。字体刚劲有力。民窑器则除少数用年号款外,有“大明年造”、“大明年制”、“富贵佳器”、“上品佳器”、 “万福攸同”等吉语款。民窑青花细瓷上已出现私家堂名款,彩器上则有人名款如“陈守贵造”等。隆庆朝官窑款以“大明隆庆年造”两行六字青花楷书款为主。也有“大明隆庆年制”款。需特别指出的是在此以前明代各朝官窑款基本上都是大明某某年制,而少用“造”字,隆庆款则多用“造”了。故较为特殊,字体顿挫有力,笔划挺拔。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浅谈明代瓷器的款识


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永乐瓷器的款识为“永乐年制”。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永乐年制”四字为篆书,四字双竖行,印、刻写或书写于器里心。青花器为用青花书写;白釉器、青白釉器多为印款;红釉、青釉器多为刻款。永乐年号款无论刻、印、写,“永乐年制”四篆体字的字体均较小。

永乐年号款只有四字篆书一种形式。凡见楷书四字、篆书六字或楷书六字,皆为伪托款。四字篆书款后来也有仿的,但仿品款识的字体笔道多为生硬折角,无柔和圆润之感。

民窑器上的吉祥款仍较多,有福、禄、寿、辰等,字体由洪武时的草书为主,发展到隶、草、行三种写款皆有。另外,永乐朝也有少量的图把款。

宣德的款识不似永乐只在器里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书写。在形式上,宣德款有楷书也有篆书,其中楷书占了绝大部分。字数上,有六字也有四字,以六字为主;有六字双竖行加双圈,也有六字一行(横竖均有)、四字一行横写或双竖行。款识有用毛笔书写的,也有刻写的。

宣德民窑器仍有一些草书或隶书的福、寿字,也是多写于器心。还有写“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别。

此外,从花纹、文字上看,伪制的花纹、文字一般都有不太周到的地方,花纹线条、文字笔画或者残缺,或者粗细不一样。有的赝品图纹甚至于显得僵硬呆滞,一望而知系临摹作品。

成化官窑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制”为主,体式比较统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数在器物底部。除六字楷书双行款外,还有少量“大明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但无论官民窑产品,成化真品均无“成化年造”、“成化年制”四字款。

成化官窑器还有一种罐,款字只有一个“天”字,人称天字款罐。这种一个字的官窑器为成化独有,天字也极其有特色,字体极其肥胖。

弘治官窑瓷器款识大体同于成化,仍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弘治年制”为主,写于器底。有少量篆书四字双行写款“弘治年制”,多位于器里心。还有少量红彩楷书双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弘治民窑器的款也较多,但较简单,有“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款。

正德官窑年号款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其中以后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显得灰暗。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十分艳丽。此时的花盆、炉、洗等彩瓷,多为楷书四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也有刻于器底者。

民窑器上年号款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长命富贵”、“富贵佳器”等吉祥款。

嘉靖官窑年号款全为楷体,有四字双行和六字双行,以六字双行“大明嘉靖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横行、六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识位置主要位于器底,也有写于器口沿下边的,还有写于器物肩部的。除写款外,也有少量刻款。

民窑器上的赞颂款、吉祥款较前朝兴盛,且开始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等。

万历款识以书写六字双行“大明万历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还有四字双行、四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的书写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数在器底,也有在器里心凹处的、肩部的、口边的等。

万历各类民窑款大为增多,斋堂款如“玄阴堂”、“芝兰斋”等;吉祥款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福寿康宁”等;赞颂吉祥款如“玉堂佳器”、“天禄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等。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窑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的却较多。不过,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为民窑粗制滥造,款识字体十分草率,排列杂乱。

明代瓷器款识鉴定知识汇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明代各个朝代的款识鉴定方法,如有不对,望大家批评指正。

洪武:洪武是年号名,共使用三次。洪武的含义是:洪大的武功。指政治军事上雄才大略的功绩。止目前,尚末见到署洪武官窑年款的瓷器,但却有具本朝纪年的民窑器,明代正德、嘉靖和清代康熙、道光年间,均有仿洪武年款的的仿品。至于洪武官窑中究竟有无署款的器物?这个待考的问题,有待发现实物,始可释疑。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因此,永乐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大明宣德年制 款式供参考 款识描述:

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为常见,其次为青花“宣德年制”楷书款。宣德官窑楷书款,好似出自一人之手,清秀端庄,浑厚遒劲。“德”字沿袭汉碑中的古体,字的右半边“心”上没有一横,而成“德”字。而且双人旁的两撇,斜度较大。字体风格深受明初书法家沈度的影响。款识料色浓淡不匀,刚朴肃穆,富有永乐官窑四字篆体款的遗韵。

宣德款,落款位置变化多,或底足,或器内心,或口沿,或肩部,正如孙瀛洲先生所说:“宣德款识遍器身”。多为双行竖排,外围双圈。双圈是用毛笔借助旋转陶车在圈足上写就,显得工整规矩,但圈线的色料浓淡不一,圈线的粗细也不一致。如果落款位置在器壁上,则多采用单行横排,外面不加圈栏。

楷书“宣德年制”款有的为双行竖排,外围双圈;有的单行横排,无圈栏。篆书款极为少见,但景德镇明代御器厂故址出土了两件双圈篆书“宣德年制”四字青花款残器。宣德官窑款,一般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或在进口料中适当掺入一些国产青料写就。呈色多为浓重的纯蓝,深邃处有铁的结晶斑,但款铭色泽浓淡不一,并同覆盖款铭的透明白釉紧密结合,使得笔划的四周,好像蒙上了一层白雾。用八倍以上的放大镜在强光下审视,款色多雾暗而下沉,器身和口内、足内釉薄处,闪有明显的牙黄色;浓釉处微闪淡青色。宣德宫窑器载款的器底釉面,白中闪青,晶莹滋润,并有橘皮纹。德官窑瓷以四字或六字楷书款为主,其中又以四字居多。字体一般较弘治款略大,结构比弘治款松散。青花色泽分浓深浅淡两种,浅淡者呈色灰暗,与青花纹饰色调一致。亦有阿拉伯文、八思巴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楷书款中,除青花款外,也有红彩书写有“正德年制”款。红彩色泽深者黑红、浅者考虑艳丽。花盆、炉、洗等三彩器多用刻款,四字横列于器口沿下。字体排列款式,除四字、六字双排外,还见有六字横列一行的青花笔架、四字一行横写于颈部的带座瓶与双环耳瓶、正德四字款横写于座托正中的插屏。民窑中常见有“大明年造”。“正德年造”或六字双行楷款,并不规整。彩器上有“天下太平”款与四横“年”字的写法,也是在此时出现的。历代仿宣德款自明嘉靖至民国,历代都有仿宣德款的窑器,但仿款的字体风格与宣德款,特别是宣德官窑款有明显的差异,笔法走势不是过硬,就是太软,或者过于工整,或者草率行事。仿款色泽,涣散、浅淡又浮于上面。

 嘉靖款识中的字体,运笔多运劲粗放,但也有字体较柔和的。“制”字刀部,时有缺写一竖的。过去所见嘉靖鱼藻盘,类似仿成化特点的,往往有人以款字柔和为疑点,而误判作仿品。明末清初皆喜仿嘉靖年款,其间清代康熙所仿嘉靖款识,青花色调灰蓝,字体颇像,但结合器型,胎釉等风格仔细观察之后,款识仍易区分

​​

成化时开始仿写宣德朝的款识,体式有四字与六字双行竖写款,字体排列不及宣德时的舒展,笔力柔弱,双圈收拢。其本朝瓷器款识,以青花楷书双行六字为主要体式,多写在器底,色泽浓重;有些小件器物款由于覆釉厚,呈色轻淡而不易看清;但所书款字不论浓重或浅淡,色泽都很深沉,无漂浮感。无论官窑还是民窑,其外围圆圈或框线都紧束款字;所画方框多不及清代雍正时的四方规整,线条粗细和色泽均不一。除此之外,也有一行横、竖写围以长方框者,另有蓝釉为地,凸堆起白釉的款识。

成化款识,以圆润的中锋运笔,苍劲有力,起落笔处无虚尖。这种独具特色的款识,似一人所写,为历代仿写所不及。仅管明代万历时仿写得颇为形似,但仔细審度,却显笔划粗重,排列稀疏,圈栏过人,仍有破绽可寻。

写款部位,于器口边的,有黄釉青花盘;于器足襄边沿上,有高足把杯;最常见的。多是写在器物底足里面。有些官窑罐类,多在底足写有“天”字,制作非常精细。所见天字罐,有画海马的,也有画缠枝莲、蟠螭缠枝瓜图案的。这种天字罐,后代历的仿造,但器型常是非大即小,并且所书款字也不相同。

民窑款识,或写“大明成化年制”,或写“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成化年造”。结构较为紧凑。所见画双圈写“年造”的成化民窑瓷片,其制作精细与官窑不相上下。大件器物款字特别浓重有力,小器则淡雅深沉。色泽极淡者,有磨款或改款为“大明隆庆年造”的现象。

万历一朝历时较长,官窑写款亦多,字体书法颇似颜体,端庄工整,敦厚刚劲。格式多六字双行,少用四字双行。同时青花盘底上,还有中心署四字篆书“德化长春”,围以方框,框外再以浅终形式,环以“万历年造”四字篆书的款识。万历早、中、晚期款式有所不同:早期青花款识与隆庆时期相似,色调浓艳,字体挺拔有力;中、晚期除部分浓重外,大部分出现浅淡或灰暗的色调,且有败笔现象。

一般器物,青花款识多写在足底,也有写于口边或肩部的。底足所写款识多写六字双行,带圈或无圈栏;还有的六字款呈旋转环形。有的款识,写于底面中心凹脐处。写于口沿的,有五彩瓶,六字横写,有框或无框圈。写于肩部有,所见有定陵万历**青花梅瓶,变为六字一行横写。除多用青花写款外,还有刻款。三彩与五彩器有青花款、紫色款、刻款。清代康熙仿万历三彩盘,所书款识皆用紫色。

特别要在意区分后仿的万历款识。日本仿万历器物可以乱真,书体、色调及釉面等部分与真万历器几乎一样,但形似的款识却于日本书道风头,青花色泽过于浓艳与鲜亮。其次,对于清代康熙时仿的万历款识,也应审慎鉴别。

弘治时期款识特征

款识格式沿用旧制,但字体却清秀,笔划纤细柔和,一改成化时浑厚刚健风格。以楷书为主,字体小而规整,亦用中锋写出。青花款色调淡雅泛灰而稳定,有四或六字两行竖写款,并带有双圈。而篆书款者,仅见黄地绿彩高足碗,为四字篆书,刻于器里。除刻款、青花款外,常见有以红彩写“上用”及“弘治年制”款的御用器。

民窑器物有以青花写乾支款或纪年铭文的,如“千子年制”(弘治五年,即1492年)款的器物,残片和弘治九年(1496年)纪事铭大瓶。

总之,弘治款识书写俊秀飘逸。

正德时期款识特征

正德官窑瓷以四字或六字楷书款为主,其中又以四字居多。字体一般较弘治款略大,结构比弘治款松散。青花色泽分浓深浅淡两种,浅淡者呈色灰暗,与青花纹饰色调一致。亦有阿拉伯文、八思巴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

楷书款中,除青花款外,也有红彩书写有“正德年制”款。红彩色泽深者黑红、浅者考虑艳丽。花盆、炉、洗等三彩器多用刻款,四字横列于器口沿下。字体排列款式,除四字、六字双排外,还见有六字横列一行的青花笔架、四字一行横写于颈部的带座瓶与双环耳瓶、正德四字款横写于座托正中的插屏。民窑中常见有“大明年造”。“正德年造”或六字双行楷款,并不规整。彩器上有“天下太平”款与四横“年”字的写法,也是在此时出现的。

​​

隆庆时期款识特征

隆庆时瓷器实物较少,所见乾隆器物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款;亦有个别四字双行,用“制”代“造”或将“隆”写成“降”字的,款外围以双圈或方框,或一行无框。

隆庆款识,青花色泽浓重鲜艳,美如青金石。字体笔划粗重挺拔,顿挫有力,结构庄重而严谨。除青花款外,还有红彩款,多用于彩器上,亦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楷书,笔划同样苍劲有力。

一般瓶、罐、壶、洗、盘书款于底足,大鱼缸,则书款于器里口沿下。民窑款也与官窑一样,书写“年造”,字体结构严谨,密集靠拢,不见笔锋,似用秃笔或竹笔写成。

天启时期款识特征

明代天启器物较少。款识青花色调不一,或很明快,或浅淡,或浓深,还有的显黑褐或灰暗色。字体于刚劲中透出柔媚,笔道粗重浓深的大都写得很有功力,浅淡的则清晰雅宜。款字一般写于器底,个别的则写在底面中心凹脐处。未见天启有彩款。

官窑的格式一般为“大明天启年制”,青花色调纯正,带有浅蓝双圈,如青花花篮纹折沿盆和花鸟小杯。还有书“天启元年”、“天启年制”、“天启三年唐氏制”、“天启八年”、“天启御造”等青花款识的各种器皿,其款识色调呈黑赭色或显得艳丽。有浅淡青花款识的天启器物,见有故宫博物院所藏青花小鱼缸和“天启年米石隐制”的青花花觚;还有刻出“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的龙纽青花十八罗汉纹瓷钟。民窑器也多绘图记款,如玉兔、灵芝等。

​​

崇祯时期款识特征

崇祯一朝为明末清初过渡的时期,不仅在器物上兼具明、清两代的特点,而且在款识上出带有两代的习惯和风格。

崇祯时期,署官窑款的器物很少见,所知有广东省博物馆所收藏的“大明崇祯年制”款的青花达摩炉,南京博物馆收集的“大明崇祯年制”款的青花碗残片和纪年款”崇祯丁丑”(崇祯十年,即1637年)青花云龙纹筒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崇祯八年(1635年)纪事款的青花龙纹筒炉,青花色淡,有晕散现象;香港出版的《明末清初瓷器》图录上,有一件“大明崇祯元年”(1628年)款识的青花龙纹盘,具有叫末清初特点;香港苏富比分司出版的《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图录》第一辑上,有一件青花地白缠枝莲花纹圆盒,所写青花“大明崇祯年制”楷书,字体工整,兼具清代顺治、康熙款识的风格,应为崇祯官窑的典型制品。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崇祯十二年(1639年)隶书纪年款的青花净水碗,及故宫博物院藏的崇祯七年(1634年)“甲戊春孟赵府制用“款五彩云龙盘,均兼具明、清两代款识的特点。

由此可见,鉴定崇祯瓷器时,还可将款识特点作为一种旁证。

​​

以上就是明代款识的鉴定方法,希望大家在收藏路上顺风顺水,有所建树。

明代瓷器款识有什么特点?


明代瓷器款识有什么特点?明代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民窑瓷器的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以下介绍一些明代瓷器的款识特点。

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因此,永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未见有印款。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款识还见有“大德吉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

正统、景泰、天顺:正统、景泰二朝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正统一朝,迄今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二例。景泰朝一件未见。天顺朝仅见四件:一件印“天顺年造”款卵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另两件书“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一件书“天顺年”三字,三件器物都是青花三足筒炉。

成化:以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为主,款识外,有的加双圈,有的加双方框,也有无圈框的。官窑罐类,还有在底足写“天”字款的。民窑款识有写“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的。

弘治:以青花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两行款为主。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款,多为刻款。尚有以红彩写“弘治年制”和“上用”款的,亦系官窑器。民窑器有写干支年款的,如“壬子年制”(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也有写“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语款的。

正德:正德官款主要有“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款和“正德年制”四字楷款,其中以四字款居多。有书写款,也有刻划款。除了用汉文外,此时亦有用阿拉伯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民窑器常见“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楷款,还有“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吉语款。

嘉靖:嘉靖官款一般都在底足书写“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并带有双圈;器口边书写六字横款者少见,但大盘、大缸等的口沿处也见有。款式有青花、红彩、刻字涂金等数种,均为楷书,未见篆书。款字的排列形式,有两行直款、单行横款,也有环形和十字形六字款的。民窑器中有写“嘉靖制造”、“大明年造”年款的。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东书堂”等。人名款激增,如“陈守贵造”、“邓奎自造”等等。吉语款也增多,如“富贵佳器”、“福寿康宁”、“国泰民安”等等。另有写“金大蘸坛用”款的器物,系当时的道教用器。

万历:官款以“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四字两行款少见。有的款外带双圈,也有不带圈的,或六字款呈环形。有青花和刻划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增多,如“徐庆堂”、“纯思堂”、“程廷梓造”、“万福攸同”等等。

天启:官款以“大明天启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也有书“天启年制”的。民窑中书纪年款的见有“天启元年”、“天启八年”、“天启三年唐氏制”以及“大明天启米石隐制”等等。堂名款、吉语款有“竹石居”、“白玉堂”、“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等等,还常见图案款,如兔子、灵芝、方胜等等。

崇祯:崇祯时期署官款的器物少见,有“大明崇祯年制”及“崇祯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等。民窑盛行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如“翔凤堂”、“甲戊春孟赵府造用”、“富贵佳器”等等。

明代各个时期瓷器的款识特征


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永乐瓷器的款识为“永乐年制”。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永乐年制”四字为篆书,四字双竖行,印、刻写或书写于器里心。青花器为用青花书写;白釉器、青白釉器多为印款;红釉、青釉器多为刻款。永乐年号款无论刻、印、写,“永乐年制”四篆体字的字体均较小。

永乐年号款只有四字篆书一种形式。凡见楷书四字、篆书六字或楷书六字,皆为伪托款。四字篆书款后来也有仿的,但仿品款识的字体笔道多为生硬折角,无柔和圆润之感。

民窑器上的吉祥款仍较多,有福、禄、寿、辰等,字体由洪武时的草书为主,发展到隶、草、行三种写款皆有。另外,永乐朝也有少量的图把款。

宣德的款识不似永乐只在器里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书写。在形式上,宣德款有楷书也有篆书,其中楷书占了绝大部分。字数上,有六字也有四字,以六字为主;有六字双竖行加双圈,也有六字一行(横竖均有)、四字一行横写或双竖行。款识有用毛笔书写的,也有刻写的。

宣德民窑器仍有一些草书或隶书的福、寿字,也是多写于器心。还有写“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别。

此外,从花纹、文字上看,伪制的花纹、文字一般都有不太周到的地方,花纹线条、文字笔划或者残缺,或者粗细不一样。有的赝品图纹甚至于显得僵硬呆滞,一望而知系临摹作品。

成化官窑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制”为主,体式比较统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数在器物底部。除六字楷书双行款外,还有少量“大明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但无论官民窑产品,成化真品均无“成化年造”、“成化年制”四字款。

成化官窑器还有一种罐,款字只有一个“天”字,人称天字款罐。这种一个字的官窑器为成化独有,天字也极其有特色,字体极其肥胖。

弘治官窑瓷器款识大体同于成化,仍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弘治年制”为主,写于器底。有少量篆书四字双行写款“弘治年制”,多位于器里心。还有少量红彩楷书双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弘治民窑器的款也较多,但较简单,有“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款。

正德官窑年号款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其中以后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显得灰暗。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十分艳丽。此时的花盆、炉、洗等彩瓷,多为楷书四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也有刻于器底者。

民窑器上年号款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长命富贵”、“富贵佳器”等吉祥款。

嘉靖官窑年号款全为楷体,有四字双行和六字双行,以六字双行“大明嘉靖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横行、六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识位置主要位于器底,也有写于器口沿下边的,还有写于器物肩部的。除写款外,也有少量刻款。

民窑器上的赞颂款、吉祥款较前朝兴盛,且开始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等。

万历款识以书写六字双行“大明万历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还有四字双行、四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的书写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数在器底,也有在器里心凹处的、肩部的、口边的等。

万历各类民窑款大为增多,斋堂款如“玄阴堂”、“芝兰斋”等;吉祥款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福寿康宁”等;赞颂吉祥款如“玉堂佳器”、“天禄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等。

明末天启、崇侦年间,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窑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的却较多。不过,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为民窑粗制滥造,款识字体十分草率,排列杂乱。

明代德化窑


笔者偶然之机会,收藏有一件明代德化窑双龙夺珠笔架。此品釉面光洁纯净,釉色乳白凝脂,微泛肉红色,两条蛟龙在浪海中夺珠,工艺细腻传神。今借此栏目,愿将自己对德化窑的认识及鉴赏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敬请不吝赐教。

一、福建德化窑的起源及遗址

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中心窑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

据考古发掘出土资料表明,在碗坪仓窑遗址出土有北宋至南宋初的青白瓷残片,在屈斗宫窑遗址则发现有大量元代烧制的青白瓷。另历史资料记载,德化窑经过宋、元时期的稳步发展后,特别是元代所生产的青白瓷,很大部分是通过海陆运输大量销往海外。正是得到这种供求关系的良性循环,为其后期发展提供了财力上的保证。到了明代,德化窑白釉瓷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工艺大师们研制出一种温润乳白,如脂如玉的白瓷,这在当时全国制瓷业中独树一帜。至此,德化窑达到了全盛时期,直至沿续到清代早期。中、后期后,由于当时历史、政治、经济变更原故,德化窑白釉瓷逐步衰退......。

由此可知,德化窑制瓷的始止时间可用10个字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

据福建省博物馆1976年考证,明代窑址计有十八处。在浔中公社(镇)有祖龙宫、屈斗宫、岭儿、后窑、西门头、大草铺、后所;在三班公社(镇)有内阪、新乾寨、窑垄山、桐岭、旧窑、新窑;在刈坑公社(镇)有许坑、林窑等。清代早期后,德化窑白瓷的生产质量下降,其原因是明代晚期后,因国力衰退,为应付出口需求,德化窑开始生产青花瓷。故当时窑场数量有所增多。除上述明代的窑场继续生产外,据统计,目前已查明明代窑址共有一百多处。

二、德化白瓷与其他窑口白瓷的异同及特点

明代德化白瓷有其独特的风格,它不仅与唐、宋时代其他地区的白瓷不同,而且与景德镇同时期生产的白瓷也异样。它们之间不同点主要有:

(1)瓷胎致密,透光极其良好,为唐宋其他地区白瓷所不及。唐宋北方白瓷,是用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粘土烧制的,粘土内含助熔物质少,故器胎不够致密,透光度较差。而德化白瓷则用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质较多,因而它的瓷胎致密,透光度特别良好。

(2)从釉面上看,德化白釉为纯白釉,而北方唐宋时代的白瓷釉则泛淡黄色。元、明时代景德镇生产的白瓷却白里微微泛青,与德化白瓷有明显的区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仅与原料的化学组成,特别是氧化铁、氧化钛的含量有关,也与烧成气氛的性质有关。北方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Tio、Aio含量比较高,烧成时采用氧化气氛,故瓷器呈现白中泛黄的色调;景德镇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Fe、Tio、Aio含量均较适中,烧成时采用还原气氛,故瓷器呈现白里泛青的色调;德化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的Feo含量特别高,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德化白瓷就比唐宋北方白瓷和景德镇同期生产的白瓷釉色更纯净。从外观上看,明代德化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少女白”之称。流传欧洲后,外国人又称之为“鹅绒白”。直到现在,法国人还以“中国白”直呼德化窑白瓷。

三、德化白瓷品类、工艺技法及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

明代德化窑生产的白瓷,品类繁多。有盘、碗、杯、瓶、炉、觚、壶、盒以及文房用具的笔筒、笔架、水洗、印章等。其装饰工艺技法主要有印花、贴花、堆塑、刻划、浮雕、透雕等。纹样除借用青铜器上的回纹、兽面纹、夔龙纹、蕉叶纹和道教的太极图案等以外,还有梅花、荷花、弦纹、水波纹、蟹纹、各式小动物纹等。明代德化白瓷中最负盛名的是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的瓷塑像,其题材多为佛教、道教人物,如观音、达摩、罗汉、关公、王母等。这种瓷雕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1)能于各种雕像中见性格:如达摩的庄严,观音的温柔,寿星、罗汉的诙谐。(2)能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装饰性强。如雕像的衣服多取迎风飘举之势,一举一动对比强烈,面部刻划细腻,衣纹则深而洗练,主次分明。(3)人物设计布局合理,精工细琢,做到了毫发可鉴、珠粒粒可数、衣薄如布帛。特别是所塑人物之手指,做到根根姿势不同,连最细微的指甲也清晰可辨。明德化窑白瓷之所以能够名扬海内外,与当时涌现出一批做这类器物的能工巧匠是分不开的。这批艺术大师有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林婕隆、陈伟等人。其中尤以工艺巨匠何朝宗最为出色。何氏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著名雕塑家,德化县浔中镇隆泰村后所人,擅长木雕、塑雕,尤其精于后者。他所雕塑的观音像以世俗女子形象为蓝本进行艺术加工,无论是整体的塑造,还是眼神、面部肌肉、手指的细部刻划,都一丝不苟,准确生动。坚细的胎质配以莹润的白釉,各式各样的观音愈发显得如脂似玉、宛若出夫芙蓉,典雅可爱,令人叹为观止。其艺术作品历来是国内外大博物馆、收藏家竟相猎取的艺术珍品。

四、德化窑白釉瓷鉴别真伪之要领

德化窑白瓷器的鉴定,一般应掌握以下五个要领:

(1)目视表面观察:明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红,尤如东方少女之脸白中泛红;明代中期釉面白中微泛牙黄,尤如成年象之牙,泛牙黄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牙白,尤如猪油凝固时之白。

(2)迎光透视观察:明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粉红或肉红色。明代中期胎色白中泛肉红或牙黄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牙黄或牙白色。当然,迎光透视观察各个时期所显颜色,也会因作品的厚薄、配料的微少差异,以及烧制时温度控制的微小差别而出现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凡古代德化白瓷或青花瓷,不管其厚薄,迎光或灯光透视全部均应透光,如不透光就是赝品。这是判定真伪德化瓷器的一项重要依据。

(3)釉面光亮度观察:仿品釉面一般光泽度过亮,给人以刺眼感觉。真品釉面温润弱光。

(4)从制作工艺上观察:仿品一般为模型注浆后分段安装而成,判定时应注意:由于采用注浆成形工艺,故器内会出现瓷浆流动纹路,一般成垂直状,且胎体薄而轻,釉呈奶白色,用放大镜观察一般有气泡,无真品腴润悦目之特征。在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上,造型往往千篇一律,尤如印刷制品,给人之感觉是过于规正、死板、毫无生机。真品则为手工捏塑堆贴。在捏界面处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迹。对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造型仔细观察时,一般都有细微变化,正是这种微小的差异,它既能反映出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也更显示其自然和灵气。

(5)从易损的部位上观察:真品在长期收藏过程中,如手指、衣纹、珠粒、牙齿等,尤以精细易损部份常出现的折断、损伤甚至脱落现象,这些伤痕均应为旧痕。新仿品则没有这些特征。真品判定一般应掌握以下三个要领:一是看,方法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易损部位有无断裂痕,界面是否为旧痕。二是闻,方法是把瓷器放在一个无任何异味器皿中一段时间,然后在房间或办公室内确定无风静止的状态下,将器物迅速从器皿中取出的一瞬间,立即用鼻子闻断裂口及其它部位之味道。这种方法至少可以印证以下几个问题:Ⅰ、可以判断出断裂缝是用什么粘合剂胶接;Ⅱ、根据气味的强弱,可以判定断裂口胶接的大体时间;Ⅲ也可以断定除使用各种粘合剂外,还可能使用了哪些化学药剂。三是舔,方法是先刷牙漱口,清除口腔中异味后,在物品的无上釉部分轻轻舔一下,接触面尽能大些,看是否有异味,一般情况是,凡舌头感觉有轻微“麻”之现象,这件物品通常是使用过酸性化学药剂浸泡过。

五、德化白釉雕塑海水纹双龙夺珠笔架

作品的弧型长度为18.6公分,中间最高点为8公分,其用途属古代文人使用的文房四宝之一。

制作工艺特点:(1)立意新颖、布局合理;笔架长度采用了半弧型设计,中间最高点为捏塑镂空之宝珠,尤如帝皇所戴之桂冠。笔架两端各雕塑一条双角海水龙,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奋力拼搏,依靠海浪之势,脱颖而出,奋力抢夺浪尖所托起的宝珠,生动传神,刚劲有力,确有皇者之气派;(2)技艺精湛,一丝不苟,由于德化白瓷胎和釉色调及温润感酷似象牙之颜色,故古代工艺大师们参照当时传统的象牙雕刻镂空技艺,用瓷塑之技法加以发扬光大,使这件作品的每一个细微部位,如海水龙身体上鳞纹、龙须纹、龙眼、龙牙等都塑造得淋漓尽致,就连海浪的旋转纹式,特别是浪尖上托起宝珠之镂空技艺,全部采用其塑瓷的方法制成。由此可见,其当时的塑瓷技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年代断定依据:(1)目视表面判定,这件作品釉面湿润如玉、乳白如脂,白中微泛肉红色;(2)目测迎光透视判定,这件作品胎质细腻,透光度良好,迎光透视时胎色白中微泛红色;(3)造型纹式上判定:Ⅰ、龙为双角龙,这种龙纹式出现于元代晚期至明代早期。Ⅱ海浪纹为旋转波浪形,这种海浪旋转纹式出现在明代早期。(4)从拼接工艺上判定,全部均出自手工捏塑、堆贴、捏界面对称部份纹式有微小的差异,而且还残存有手工捏制之痕迹。底部中间有一圆洞,直径约为一公分。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圆洞的边缘和里面,可以清楚看到捏界面内外并不十分规正。

综合上述四点判定,笔者认为这件德化窑白釉海水纹双龙夺珠笔架之年代,应定为明代早期至中期的作品较为妥当。

明代德化窑“猪油白”


“中国白”的骄子——明代德化窑“猪油白”

明代是德化窑陶瓷生产的又一个高峰期,主要生产白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以其品质的绝对优势备受世人的喜爱而大量外销。由于原材料配方的不同,使德化白瓷产品的质地和釉面色泽效果也不同。在民间叫法和学术上,明代德化窑白瓷按其品质的不同,被分为“乳白”、“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鹅绒白”等,这些瓷种被法人统称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a)

“猪油白”是德化窑明代白釉瓷的精品,选料讲究,制作精细。从窑址出土的标本上看,“猪油白”瓷产品釉质莹厚细腻,油光明亮,润如油脂,胎白质坚,胎釉结合紧密浑为一体,肉眼可见一种白润如脂的感觉。

“猪油白”瓷产品和其它瓷种一样,主要以适应市场需要的造型为主,除了外销订货的产品造型外,大部分造型是民间百姓常用的日常器具,如碗、盘、盆、杯、碟、壶、炉、盒、洗、盏以及文人墨客和宗教方面的用品和陈设品等。明代是德化陶瓷史上瓷塑艺术最为繁盛的时期,“猪油白”瓷雕作品也不例外,造型很多,主要有观音、达摩、弥勒、如来、文殊、菩提、布袋和尚、文昌帝君、福德正神(土地公)、寿星、关公、童俑以及各种瓷塑人物造像。其中“猪油白”梅花杯、龙虎杯、犀牛杯等大量销往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为雅士喝饮料的器具。“猪油白”瓷以其特色工艺艺术的独到之处,载入中国和世界陶瓷史册。

关于明代德化窑“猪油白”瓷的鉴赏,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特征:1、器物造型厚实丰满,装饰部分讲究民间艺术的粗犷手法,堆贴、手拉坯、捏塑等部位的接口处过渡流畅。胎体细腻,胎质坚硬,这是德化窑明代中低温材料配方所独有的瓷质特征。2、釉层均匀,釉面莹厚,玻璃相好,釉色洁白光亮,透光折射犹如油脂,这种滋润油脂感是釉面所独有的特征。3、烧成工艺与同一时期的“象牙白”瓷一样,叠烧器物内壁有支钉痕迹,其它器物足底有谷壳或匣钵砂的痕迹。该瓷种的瓷雕作品同样深带艺术匠师的个性风格。而现代的仿古作品,胎、釉现代注浆、施釉方法明显,釉面光亮,缺乏丰满古朴的神韵。只要细致观察就能看出现代制作和烧成工艺的痕迹,稍加分析比较,就不难分辨出来。

【陶瓷文化】明代艺术瓷器款识的一些特征


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永乐瓷器的款识为“永乐年制”。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永乐年制”四字为篆书,四字双竖行,印、刻写或书写于器里心。青花器为用青花书写;白釉器、青白釉器多为印款;红釉、青釉器多为刻款。永乐年号款无论刻、印、写,“永乐年制”四篆体字的字体均较小。永乐年号款只有四字篆书一种形式。凡见楷书四字、篆书六字或楷书六字,皆为伪托款。四字篆书款后来也有仿的,但仿品款识的字体笔道多为生硬折角,无柔和圆润之感。民窑器上的吉祥款仍较多,有福、禄、寿、辰等,字体由洪武时的草书为主,发展到隶、草、行三种写款皆有。另外,永乐朝也有少量的图把款。宣德的款识不似永乐只在器里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书写。在形式上,宣德款有楷书也有篆书,其中楷书占了绝大部分。字数上,有六字也有四字,以六字为主;有六字双竖行加双圈,也有六字一行(横竖均有)、四字一行横写或双竖行。款识有用毛笔书写的,也有刻写的。宣德民窑器仍有一些草书或隶书的福、寿字,也是多写于器心。还有写“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别。此外,从花纹、文字上看,伪制的花纹、文字一般都有不太周到的地方,花纹线条、文字笔划或者残缺,或者粗细不一样。有的赝品图纹甚至于显得僵硬呆滞,一望而知系临摹作品。成化官窑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制”为主,体式比较统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数在器物底部。除六字楷书双行款外,还有少量“大明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但无论官民窑产品,成化真品均无“成化年造”、“成化年制”四字款。成化官窑器还有一种罐,款字只有一个“天”字,人称天字款罐。这种一个字的官窑器为成化独有,天字也极其有特色,字体极其肥胖。弘治官窑瓷器款识大体同于成化,仍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弘治年制”为主,写于器底。有少量篆书四字双行写款“弘治年制”,多位于器里心。还有少量红彩楷书双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弘治民窑器的款也较多,但较简单,有“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款。正德官窑年号款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其中以后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显得灰暗。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十分艳丽。此时的花盆、炉、洗等彩瓷,多为楷书四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也有刻于器底者。民窑器上年号款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长命富贵”、“富贵佳器”等吉祥款。嘉靖官窑年号款全为楷体,有四字双行和六字双行,以六字双行“大明嘉靖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横行、六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识位置主要位于器底,也有写于器口沿下边的,还有写于器物肩部的。除写款外,也有少量刻款。民窑器上的赞颂款、吉祥款较前朝兴盛,且开始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等。万历款识以书写六字双行“大明万历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还有四字双行、四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的书写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数在器底,也有在器里心凹处的、肩部的、口边的等。万历各类民窑款大为增多,斋堂款如“玄阴堂”、“芝兰斋”等;吉祥款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福寿康宁”等;赞颂吉祥款如“玉堂佳器”、“天禄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等。明末天启、崇侦年间,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窑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的却较多。不过,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为民窑粗制滥造,款识字体十分草率,排列杂乱。

清代民窑瓷器款识有哪些特点?


清代民窑瓷器款识有哪些特点?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清代瓷器的造型在顺治、康熙时期,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期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疏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这点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白莹润,多有橘皮皱纹;乾隆时平整泛青;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

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御用官窑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早期纹饰中的古装仕女端庄秀丽,花卉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肃穆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图案。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代窑款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代窑款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代民窑瓷器鉴别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