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诗词 > 古诗词的读后感 > 导航 >

2023《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2023《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古诗词的读后感 诗词大会读后感 中国最美古诗词

2023-02-28

古诗词的读后感。

当人们能够安静的去读一本好书时,仿佛就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我读了一本作品。读完后,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一篇优秀的作品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2023《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2023《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1)

无聊之时,翻开了你,便被你那优美,富有哲理的语言吸引,很久以前便已购下了你,却从未发现你的美丽,我开始了我有诗意的人生。古诗词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出口,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是中华文明的一种美感。学习让我们懂得了许多许多……

记得一次心情苦闷,无意间瞥见了你,你告诉我“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告诉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告诉我“李白一生爱酒,爱剑,但在他心中,他希望别人可以看到他的才华,却一生都没有实现做官的心愿,直至近代,我们才发现李白的才华。”这样的好汉都是历经挫折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经历挫折就成功呢?

你告诉了我,失败不必气馁,重新站起才是好汉。让我知道,人生富有诗意,诗意美在书本。

记得一次考试失利,无意间又瞥见了你,你告诉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你告诉我“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你告诉我“生活中必然有着艰险、坎坷,但是,我们更要学习古人,学习他们那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习他们那不怕一切,勇敢向前的坚定不移的希望。”,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你告诉我的这些不同的话。古人遭受挫折,一次次站起,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站起呢?

你告诉了我,失败不必气馁,重新站起才是英雄。让我知道,人生富有诗意,诗意美在书本。

记得一次擅长比赛输了,你已静静躺在我桌上,我想,大概是妈妈放的吧,再次翻开你,希望你给我一些建议,却意外发现,我已看到最后几页,你这次并没有告诉我之前那样的多,你只说了两句话: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起拿起一本古诗词,开始阅读吧,相信你会得到更多,会领会到更多,更会感受到更多,开始阅读古诗词,背会它们吧……”

你告诉了我,失败不必气馁,只有重新站起来才能成功。让我知道,人生富有诗意,诗意美在书本。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不愿意站起的人,就好比“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历经挫折,也要站起,我们不要做一个被生活淘汰的人,努力去做一个生活的成功者,因为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一样的起点,积极面对生活,让世界因我而美丽,让我们的人生,因挫折,而变得更加出彩。

曾经的你,封面布满灰尘,被尘封在书桌的角落,现在的你,已有一个书皮,被风抚在卧室的床头,感谢有你——《重温最美古诗词》,你告诉我的道理,大概,大概永远也写不完吧。

感谢有你——《重温最美古诗词》,人生富有诗意,诗意最美就在你。让我们一起再次翻开它,学习到更多更多的道理,学习中华文化,开始阅读《重温最美古诗词》。

2023《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2)

渐渐习惯了打开网络获取信息,在大屏幕手机上阅读,已经很久没有闻到书香的滋味,体会不到小时候摩挲着新书的喜悦;同样,毕业后远离了校园的那种馥郁的书香氛围,日渐漂浮的心在喧嚣的环境里,也很难再感受到曾经课余闲暇时,偶尔翻开唐诗宋词静静体会下古人春花秋月、或悲或喜的心情了。

我一直相信,每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TaOCI52.CoM

长大以后,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

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吟咏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在《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通往中国式人生哲学的阴阳平衡、中正平和、天人合一。在全球的现代化语境中,这样的声音和其所抵达的深度有可能为世界文明困境提供一种既高贵古典又清新现代的解法。

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相比起古人,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更发达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更繁盛了,我们的个人眼界更开阔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可能性更多了,但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诗意有所托付吗?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够唤醒心中的诗意呢?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一颗“诗心”来迎接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诗意,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2023《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3)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它为中国历史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悠久的古诗史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苏轼、王安石。

我最喜欢的是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短短的两句诗中就蕴藏了两个道理。

不过,今天,我们先聊聊它的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后,与好友在途中一同游览庐山。在参观中途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

这首诗的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面指庐山横看绵延逶迤,侧看则峰峦起伏,从远处和近处看庐山,所看到的感受又不同;实指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一角,就下定论。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只有置身“山”外才可知庐山的真面目,告诉我们一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时,就发生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故事。吴王夫差战胜俘虏越王勾践,而越王勾践买通伯嚭,排挤伍子胥,获得吴王夫差信任。这里在“庐山”中的人是吴王夫差,而置身“山”外的是伍子胥。而越王勾践就是把看清大局的人除掉了,为“逃生”打下基础,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生活中事例也随处可寻,例如:当你在下棋时,经常会在不小心的时候输掉;而如果你在旁边观看,局面就会看得一清二楚。

《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事要小心谨慎,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特别喜欢苏轼的这首充满哲理的诗。

2023《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4)

北魏诗人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术·栽树》中写到:“时时灌溉,常令润泽。”作为中华儿女,应拥有一颗中华之心,这便需要让五千年的经典文化不断润泽自己的心灵,在文化的浇灌下成长。

翻开这本300页的书,第一感觉,就是它很细腻,没有太多刻板的说文解字,仅仅是清风明月,几度春秋。深夜,窗外繁星点点,在灯下耐心地阅读,于字里行间,寻找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给内心深处的那份诗意一抹安宁的气息。

哪个中国人不是听着“床前明月光”,学着“明月何时照我还”长大的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古的文学,全都沉淀在这一轮明月之中了。多少远行的游子,是否都会在中秋之夜遥望远方,吟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属于中华儿女的,有温度也有感情的千年文化。

说到明月,自然就会提到李白,从“小时不识月”到“对影成三人”,李白对明月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是友情,自小相识。身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他就常常饮酒、赏月、写诗,明月,也是李白的情怀吧。

若明月是夜里浅浅的思念,夕阳就是傍晚深深的眷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沧桑的感叹,两行千古的诗句,《小王子》里说,“当一个人悲伤的时候,他会爱上看日落。”其实这可能就是中外文化的不同之处,因为我们的诗意不仅仅是悲哀,还有许许多度的情感深藏其中,或许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悠悠的眷恋与情思跃然纸上,夕阳也意味着安宁,那就是苏轼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了。

或许又一天黄昏,金色的光辉在我的桌前停留了一瞬,我愿停下手中的事情,凝视这一抹灿然的亮色,让回忆在晚风中纷飞,也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细细体会春去秋来,用诗人的目光看山清水秀,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在不自信的时候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寂寞的时候想到“独坐幽篁里”,在郁郁寡欢的时候想到“月若无恨月长圆”,也就是让自己悄悄沉醉、融入中华的千年文化了呢。学会汲取积极,调整心态,不断去寻找最好的自己。

合上书页,不免羡慕于丹老师,不仅在阅读、思考中了解、感受古人的思想,更让自己的美丽与气质由内而外,缓缓散发。书中的文字、语句之间,唤醒诗意,润泽心灵。

2023《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5)

上星期拜读了这本,心中一丝明悟些许感触,却无法言表。与其说于丹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从田园的惬意,写到登临的豪放;从抚剑的豪情,写到把酒的放荡。原来真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无论是古人的诗词还是于丹的文字,读过之后让人发现,原来诗词居然离我们这么近,年华有限,但是诗意无穷。

重温古诗词,让我又一次重新找回了诗意的人生,诗意的情怀。诗意如风潜于心。风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邦那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迈。

花开的时候我便会想起杜甫的那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的《江畔独步寻花》的惬意。

雪纷的时候我也会想起柳宗元的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寞。

月明的时候我更会想起,苏轼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旷达。

风花雪月全入诗,春夏秋冬皆成诗。总之世间一草一木、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诗情。在我诗意的人生里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还有对悲欢离合迷惘伤怀,也有着对春夏秋冬眷恋缅怀。有着追求的无奈,执着的忧伤,适时地感动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人生这首长诗内容,韵味和意境。不管怎样我都希望把它写得内容丰富,情节动人,意境优美,韵律铿锵,合辙对仗。

我喜欢这诗意的人生,喜欢诗意的的幸福生活,喜欢诗意的风花雪月,喜欢诗意的悲欢离合,更喜欢诗意的男人和诗意的女人。诗意的人是一种浪漫丰富充实愉悦人,诗意的人是一种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人。

诗意的男人是豁达超拔的男人,是洒脱奔放的男人,是真诚善良的男人,是丰富深刻的男人,是乐观向上的男人。这样的男人站起来如一道山伟岸不屈,顶天立地。躺下了如一条河淡定从容,渊源流长。

诗意的女人温柔善良的女人,是热爱生活的女人,是健康快乐的女人,是优雅自信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如绽放的鲜花恬美馥郁,如林间的清泉清澈纯净。她们犹如一道令人迷恋的风景灵性自然,含蓄纯美,她们懂得爱和被爱。她们质地如蕙、心思如兰,品位高雅,内涵丰富,时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神奇魅力,犹如一首韵味十足的诗,让人百读不倦,回味无穷。

人生如诗,生命如诗,生活中处处都有诗。面对如诗如画的生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活出一个诗的境界和诗的韵味出来的。面对诗意十足的世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丽隽永的诗篇,让生命更诗意,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诗意的人生是对真、善、美的升华,是对假、丑、恶的鞭挞。诗意的人生浪漫温馨的人生,是激扬向上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人生!在诗意的人生里想爱你就大胆的爱,有梦你就尽情的追,投入的活一次,潇洒的走一回。让这首人生的诗篇更加的精彩完美!

2023《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6)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不拘一格,都有自己深远的发展过程。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的古诗词。

我读过著名学者于丹的著作《重温最美古诗词》。在书中,作者通过大自然的风景,引出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并作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个人看法。全书语句流畅、优美,处处散发着诗意,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释怀。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是书中正文开篇的第一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中的一句。通过作者对诗句的解读,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唐玄宗离开皇宫前的安然、喜乐,再到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离开皇宫后的怅然。只是短短几字,表现出了景物背后的苦楚。虽然唐玄宗的皇宫没有变,但这种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落差感,使人感受到的只有无限的凄凉和悲哀。

我读过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当看到诗中末尾那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我眼前一亮:陶然而乐,忘却心机,这是一种多么高深的精神境界啊!世人称李白为谪仙,不错的。李白一生,潇洒自在。他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奔走四方,有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志气,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情怀,所以说李白是一个真正有才气的人。作者在书中写到:才气,不就是气场托起来的才华吗?没有气,才华怎么能流动起来呢?一个人只有才没有气,一片死气作文沉沉,就是死才华,呆板僵硬,没有神采。而李白有着拂剑朝天去的潇洒,有横戈探虎穴的梦想,又有这陶然共忘机的心境。这不正是他的气概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是李商隐《锦瑟》中的一句,也是全书结尾的一句。当读到这句诗时,让人不住发问: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弦呢?也许当一个人有着无数心事,才会如此发问吧。锦瑟有着这么多的弦,是因为这一弦一柱都系着太多太多的回忆。心事如此之多的诗人,隔着似水的流年,回望过往的时光,泪水不住地凝成了诗行。这些思绪和迷离的幻像如同那繁琐复杂的锦瑟,不知何以缘起,更不知何以缘灭。

作者于丹在书中写道:为什么诗意好像离我们的生活远了呢?不是明月变了,不是诗意变了,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只是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远了而已。是啊,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街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有时天空上的灰色代替了湛蓝,还有多少人会抬头望望寂寥已久的明月,举杯与月畅饮,小酌或酩酊,像年少时不知惆怅地开怀一笑呢?

我喜欢这种在诗海畅游的感觉,在笔墨香气中体会纳兰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深情款款;体会李煜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体会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之苦;体会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若狂;体会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抒怀在诗词中找回生活的宁静,去相信诗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活得诗意盎然。

2023《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7)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享受网络世界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有事没事儿掏出手机解锁、看一眼、锁屏,放进口袋,这一过程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为这已经变成习惯,潜意识里的动作。喧嚣的生活,繁忙的工作,让人日趋浮躁;白天工作的充实,让你没有时间去思考其他,但是夜晚,我总在想,我要什么?我想改变,但却不知道从哪里改变。

朗读者开始火遍朋友圈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机缘下看到了于丹教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诗词,那些高山流水、桃红柳绿的景象,那些策马扬鞭、激扬文字的情怀,让我心生平静。

于丹教授在书中说到:“诗歌教会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观念,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做为中国人的宗教。”

我想,我们读诗,在看到月亮时,不仅只会说“好大的月亮呀”,而是比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看到一群鸭子不止会惊叹“哎呀,好大一群鸭子”,而能“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更希望在心浮气躁之时,能体会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心境,在缺少动力时,能感受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场。

我想,诗意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只是生活的忙碌与心灵的疲惫使我们灵魂深处的那片柔软沉睡。我们可以放慢脚步,去品味大自然的万千意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去翻一翻充满古人智慧与情怀的书,在诗词中留住那个真实的自己,唤醒心中的诗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