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写的作品值得大家去细细品读。 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知识渊博,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富有情感,这是编辑为您特别准备的“诗词大会读后感”希望您品尝之后喜欢,相信自己能找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1
前几天,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前几季我都没看过,这一季我认认真真的从头看到尾。
诗词大会上的比赛非常激烈,每一个选手都表现的很出色。前三场是一个叫彭敏的哥哥赢得了擂主,彭敏哥哥之前就来参加过诗词大会,还当过两季的亚军呢,他说这次他是冲着冠军宝座来的。但是到了第四场,他却被郑坤建哥哥打败了,之后郑坤建哥哥又被一个11岁的韩亚轩小哥哥打败了。
经过了前九场的比赛后,终于来到了第十场的冠军争夺赛,彭敏、郑坤建、韩亚轩和一个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的姜怡玲姐姐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比赛。第一局是两两对抗赛,经过比赛,彭敏、郑坤建和韩亚轩进入到了第二局的“飞花令”环节,在这个环节里,郑坤建哥哥遗憾落败。最后来到了冠军争夺环节,彭敏和韩亚轩经过了一道道难题,最后彭敏哥哥取得了胜利,成为了总冠军,他也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在诗词大会的各个比赛环节里,我最喜欢的是擂主争霸赛这个环节,因为里面有康老师精彩的图画线索题,康老师画的画栩栩如生,有一次他刚画完,还没给出提示字的时候,我就已经大声地说出了答案:“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妈妈还表扬了我,让我继续努力。
看了这些选手们的精彩比赛,我真的好佩服他们的诗词才华啊,很多诗词我听都没听过,而且他们在舞台上沉着冷静,认真思考着每道题目,以后我也一定要好好学习诗词,积累更多的知识,像他们一样厉害。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2
《中华好诗词》是一档古诗词记忆闯关节目。在这个节目中,不仅有风趣幽默、谈吐不凡的著名主持人王凯,有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大学士赵忠祥等老师为嘉宾,还有热爱诗词、记忆超凡的选手们。来自宝岛台湾的参赛选手孔繁锦先生,家学渊源、博闻强记且机智敏捷,一路过关斩将,夺得赛段擂主宝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节目虽然带有很大的娱乐性在里面,但是富有意境的一句句诗词和一幅幅绘出诗词意境的沙画,让我又重温了高中以前的诗歌学习,犹记得那时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述,古人们用简洁语言描绘出充满意境的画面和各种情感,这是当今我们白话文永远无法相媲美的。
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但试想如今有多少人能熟识,有多少人是主动的因为热爱而去接触、背诵和运用,更多的是因为要考试,要争高分而去学习、背诵,根本就无所谓的运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倘若我们现代人再继续以这种应试状态去接触瑰宝,我想过不了多久,悠久的诗词文化将会丢失,中国传统文化将变得一片空白。如今时代,更多的是忙着在游戏上消遣,在微信、qq上转发着各种八卦消息,等着那些喜欢诗词的人一个个老去的时候,还有没有人会想起那些优美的诗词。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3
《看诗词大会》观后感
说起文化传承,怎能少了中国的诗词之美?历史悠久、千姿百态的中华诗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艺术精神的象征。近年来,中国电视节目《看诗词大会》备受追捧,它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点燃了现代人对中华精神的热爱。
《看诗词大会》作为一档寓教于乐的文化节目,其独特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每期节目中,主持人会邀请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常青树和新一代才子佳人,他们或是演员、或是作家、或是科学家,或是歌手,他们对诗词的热爱和造诣令人惊叹。他们面对镜头,争相改口诗句,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和优美动听的语调,朗诵出上千年的经典佳作,给我们栩栩如生的解读了这些古老的文字背后蕴藏的思想精髓。他们的台词不单单是一句句诗句,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一种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审美情结的传递。在这个节目中,中国的博大精深之文化在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诗词对决中展现出来,既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采,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节目中,常青树和新一代才子佳人们的创意变通与才情横溢令人佩服。他们寻找灵感的目光定定地盯着镜头,试图在短短的几十秒的时间内,用诗词开篇、古诗重现、创意搭配、意境宏达等方式,展示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和理解。他们以五言绝句、七言古诗、词牌名篇等形式,诗意盎然地表达着对家国天下的情感与思考,赢得了观众们的肯定和喝彩。这些才子佳人们虽然来自不同领域,却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用诗词跨越时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引领着大众重新认识并喜爱诗与词。他们用自己的真实力量和独特魅力,向观众们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诗词,激发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看诗词大会》不仅火爆荧屏,更是点燃了全民热爱诗词的热情,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很多年轻人不再对传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更倾向于追逐时尚和个性。但是,《看诗词大会》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方式,重新激发起了年轻人对古代文化的关注和热爱。而且,在节目中,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诗词朗诵,更可以亲身参与其中,通过选出最佳诗词表演,培养自己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提升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积极参与度。
通过《看诗词大会》,我们看到了不仅是节目本身,更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从这个节目中,我们窥见了诗词的无穷魅力和内涵,也见证了古代诗词在当代的再度繁荣。而这一切,离不开《看诗词大会》的引领和推动。它以文化的力量,拓宽了现代人的审美视野,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中国古代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教育之源,而《看诗词大会》则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让年轻人们了解、欣赏和传承这一文化的精髓。通过这个节目,年轻一代更加了解了自己的文化根脉,并以其独有的方式将此传承延续,进而形成属于新时代的创新与传统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诗词与现实接轨,传统与现代相交融,中华文化由此展示了其永不磨灭的魅力,又流淌出新的活力。
《看诗词大会》的火爆不仅启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促使了整个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它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诗词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也让人们领悟到了传统文化之美对于现代人生活的积极影响。期待未来,《看诗词大会》能继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年轻人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
延伸阅读
苏轼诗词读后感(集锦5篇)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当我们欣赏完一部书籍,我们也许久久无法自拔。写作品读后感你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吗?经过小编反复整理筛选我们最终推出了最新的“苏轼诗词读后感”。
苏轼诗词读后感(篇1)
读苏轼的诗词的读后感
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其才华横溢,被誉为“欧阳文忠”。他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以其丰富的内容、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阅读苏轼的诗词后,我不禁被他的才情所折服,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苏轼的诗词给人一种宛如画卷般的美感。他以饱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间情感。不论是描写大江奔流的雄浑与深沉,还是展示草木繁茂的生机与变幻,他的笔墨仿佛给予了大自然一种生命的灵气。读到他的作品,“青山绿水满眼前,愿与天地同长鸣”,我仿佛能看到云卷云舒的青山和碧波荡漾的绿水,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与壮丽。
同时,苏轼的诗词中融入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表达了自己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思考。他在关于友谊的诗词中感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流露出对真挚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深深感慨。他通过反思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引起了我对自己生命的思考。在苏轼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个智者的思辨和对人生的反思,这让我在阅读时产生了一种共鸣与思索。
除了展示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之外,苏轼的诗词也表达了他对社会和政治的关注。他是一位忠于理想信念的知识分子,始终对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保持关注。他的政治理想和憧憬,以及对时局的批评和忧虑,通过他的作品传递出来。他在《世乱感时怀古》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既有对时局的担忧,也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在诗词中既展示了对宁静与纯洁的向往,也表达了对时事动荡的无奈。通过阅读苏轼的作品,我感受到了他对社会的关切和对政治的思考,也让我对当下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触动。
苏轼的诗词作品是对人生、自然、社会和政治的一次次深度思考和总结。在阅读他的作品的过程中,我仿佛进入了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他的情感和智慧。苏轼的诗词不仅具有艺术层面的美感,更重要的是给人以启发和思考。他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传达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引发读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在我读完苏轼的诗词后,我不禁被他的才情所打动,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心灵深处的沉思和对生命的热爱。苏轼的诗词作品不仅给予了我审美层面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我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理解。读完他的作品,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仿佛与他建立了一种精神的纽带。从此,苏轼的诗词在我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苏轼诗词读后感(篇2)
诗人苏轼虽被贬到密州,却不以己悲,在铁沟、黄茅冈尽显雄姿。“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等豪情,氤氲于诗人苏轼胸中,厚积薄发,彰显自己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决心,不禁令人慨叹。
广阔的绿野,放眼望去,雄鹰展翅翱翔。诗人苏轼骑着马,嘶嘶疾驰而去。他还向天骄学习弯弓射雕。这,是洒脱的快乐!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听穿林竹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诗人苏轼又被贬入了万丈深渊。把酒独饮,岂能自甘颓废耶?
此乃诗人苏轼也,虽屈于偏远之地,岂可自弃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人苏轼是不羁的,甩开不尽的烦恼,用最旷达的胸怀接纳一切。在乡间小院,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于田间小路,他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自由豪放的快乐,在诗人苏轼心底蔓延……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反复的进宫与贬谪,诗人苏轼选择了释怀。心中保留了一方快乐的净土,那是在乡间修来的气度。忘却宫中的阿谀奉承、权权相争,忘却诸侯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忘却当年的乌台诗案,只待闲看时,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这,是过眼烟云的浮华万千之下的超然的快乐!
诗人苏轼是锦绣大宋中的一代才子,自是一家的他,把烦恼抛之脑后,总会在诗词之中渲泄心中的快乐。这快乐积攒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坦然,凝聚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激昂。把握这份快乐,我的心中也似有一股豪迈之气荡漾开来……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文之中常使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为"赋"这种文体所拘泥,多处运用散文笔法,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称得上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展与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过去的游记大多是游记佑或借景抒情而写。然而,东坡的许多散文创造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并不着意写景,而是以阐明哲理,发表议论为主。
宋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诗人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好似一剂"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终于"喜而笑"。
《前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以风月之景开卷,反复再现风月之象。歌中的"击空明兮泝流光"则是由景入论的转折。
客的伤感起于曹操的"月明星稀",终于"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仍然不离"风"、"月"二字。苏子的对答,亦从清风、明月入论: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交错并没有给人重复和拖延的感觉。相反,它代表了人物悲喜的消长,同时又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与讨论趣味的完美统一。
之所以说《前赤壁赋》是诗人苏轼散文的代表作,是因为这篇文章几乎包揽了苏文的主要风格特点。宋、元、明、清以来,不少学者指出,苏文的文体是“如潮”,是“博”,也有人说是“汗”,是“畅达”,是“千里流,清风胜”,这是很合理的,但并不全面准确。从《前赤壁赋》来看,苏文的风格乃是一种自由豪放,恣肆雄健的阳刚之美。
文中无论说理,还是叙事、抒情,都能"随物赋形"、穷形尽相,写欢快时可以羽化登仙、飘然世外;述哀伤时,又能拿动蛟龙、泣嫠妇作比;而苏文的舒卷自如、活泼流畅,在《前赤壁赋》中也不难发现,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样的一句话真是一气呵成,像“流云流水”,洒脱自如。至于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就更是可以在文章中信手举来,毫不费力。
"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徘徊";"渺沧海之一粟"的"渺",都是一字千钧,读来似铿锵作金石声。《前赤壁赋》一文还充分体现了诗人苏轼散文自然本色、平易明畅的特色,那种纯真自然之美给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带来了多么难忘的艺术享受。
苏轼诗词读后感(篇3)
人同此心,心同此想,这就是共鸣。简而言之,共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一种表现。
翻开历史,与苏轼产生共鸣者,如过江之鲫,我亦如此。只要自己处于困境,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的想起苏轼的《自题画像》: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的一生是在北宋时期党的斗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度过的。他不被新老两党所容忍,并长期受到攻击和**。
他被一贬再贬,最后被发配到极度偏僻荒凉的儋州海南岛了。
这说明他的仕业已经结束,这对他是多么无情的打击。他从小就展示出超乎寻常的才干,到后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直心想着着致君尧舜,出相入仕,干出一番大事业。而且还在年轻的时候,他便得到当时身为兵部尚书兼一代文宗的欧阳修的大力奖掖,有望之承其衣钵,放他出人头地的想法。
他也的确没有让欧阳修失望,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也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文坛闯将,取欧阳而代之,成为文坛宗主,声名之显赫,一时社会青年才俊,荟萃门下,苏门四徒,辉盖千门,真可谓是门庭若市,呈殷殷之盛。
然而,有才如此,历史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却夹在新旧两党中间,成了肉夹馍,无端地成了两党打击**的对象,成了历史的牺牲品,从此在**销声匿迹。首先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谪到湖北的黄州,甚至差点身首异处。后来新党垮台,旧党上台。他又被降职到广东惠州。
当时的广东,并没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和尊崇,而是一个荒凉而乌烟瘴气的南方蛮夷之地,一般被朝廷当作流放犯或贬谪**。被流放或贬谪在这里,许多人认为他们已经走上了不归路。在长亭里送别,犹如生死离别,伤感深重。所以,唐朝一代文豪韩愈被贬谪到潮州时,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必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首诗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切。像这样的诗太多了,比如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诗。
但苏轼更深层次的灾难还在后头。晚年,他被降到一个更偏僻的孤岛,今天的海南。即便不久遇赦北还,可此时的他却已看破官场,正如他所说,他已是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了。
更为悲催的是,苏轼在北还路上,客死他乡,一代千古巨星就这样黯然殒落,恰如当年的杜甫,舟中死于湖南耒阳。美好的事物被撕裂,向人们表明这是悲剧,历史总是慷慨地上演这样的悲剧。这样的悲剧看得我们胆战心惊。
对苏轼来说,正是历史造就了他的人生悲剧,使他成为历史的牺牲品,成为中国文化的沉重牺牲。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像周瑜那样英雄美人式的理想,建功立业,佳人在抱,所以,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里,他把这样一个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但是,他最后的结果却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能做的也只能是洒酒江边,来凭吊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来抒发自己蕴藏胸中的块垒和愤懑。更何况,像他这样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大才子,像他这样一个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旷世文宿,按理来说,应该是美人心仪的对象,可是,在情场上,他却无法做到象他吟诗作文那样,天马行空,纵横驰骋。
我认为诗人是不幸的,诗人是幸运的,当他被赋予沧桑的时候,工作是很容易的。正是他的仕途不顺之凄怆、身世漂泊沦落之感、爱情失意之苦,铸就了他文学上的辉煌,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对这位大才子的最大的补偿。
对苏轼本人来说,我是由衷地倾慕和敬仰的。我倾慕的不仅仅是他那有如浩浩汤汤的惊人才情,更多的是他那种不已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的悠然,可以看到刘禹锡的超然,可以看到王维的恬淡和安静,也可以看到李白的飘逸和杜甫的沉郁。即使他处于极端恶劣的环境,即使他从人生的巅峰跌入低谷,他都能够坦然面对,没有过分的郁郁寡欢,没有沉沦,没有埋没,而是一如既往地对生活充满着追求、希望和激情,有了这些,才会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神采飞扬、意气风发,才会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薄纱似的情怀,才会有“横看云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和思辨,才会有“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笑看风云笑对人生。
更重要的是,兼济天下之志,从来没有忘记,每到一个新的任所,殚精竭虑,以民为本,造福一方百姓,留下了一段段千古佳话,留与人们作美谈。
斯人已逝,然青山苍苍,江水泱泱,东坡之风,山高水长。他的旷达、超乎物我和兼济天下之志,千百年来一直珍藏在士人的胸怀,成为他们精神的休憩所,尤其是对于那些如他一样漂泊沦落、屡不得志的士子来说,更是一剂清新剂和疗伤药,激励着他们鼓舞着他们,如被充配边疆伊犁还引吭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被绑缚刑场还高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等,他们都是一直奉苏轼为圭臬的。
我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我们何不像苏轼一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来笑看风云,笑对人生呢?
苏轼诗词读后感(篇4)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一直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通过读这本书,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苏轼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以及他对诗词的独特见解。
首先,在这本书中,我对苏轼的人生经历有了更加具体和详细的了解。苏轼生于北宋,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自幼酷爱文学,天赋出众,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然而,由于一些政治和家族纠纷,他几度被贬谪,最终以流放岭南结束了他的一生。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但他并没有被厄运击垮,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并且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通过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我深受启发,对人生的困境有了新的理解。
其次,苏轼的诗词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他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我为之倾倒。例如《赤壁赋》中描述的战争场面、《水调歌头》中流露出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轼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对于生命、爱情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对生活的思考和一种精神的追求。
最后,苏轼对于诗词的独特见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他强调诗词要贴近生活,要有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他认为诗词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要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倾诉内心的才情和意境。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和世界的洞察力,他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融入到了诗词之中,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通过阅读《苏轼诗词文选》,我深深地被苏轼的才情和思想所打动。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追求。他对于生活、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力令我敬佩。通过苏轼的作品,我对于诗词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苏轼的作品和思想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他的艺术和智慧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对于这本书,我愿意推荐给更多的人,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苏轼的诗词之美,品味到他对人生的领悟,同样受到启迪和感悟。
苏轼诗词读后感(篇5)
豪放的快乐
林哲
翻开历史的画卷,最令人倾慕的便是意气风发的苏轼。在一句句豪言壮语中,我轻轻追随,找寻独特的快乐……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虽被贬到密州,却不以己悲,在铁沟、黄茅冈尽显雄姿。“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等豪情,氤氲于苏轼胸中,厚积薄发,彰显自己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决心,不禁令人慨叹。
广阔的绿野,放眼望去,雄鹰展翅翱翔。苏轼驾驭铁骑,马儿嘶鸣,疾驰而去,且学天骄弯弓射大雕。这,是洒脱的快乐!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听穿林竹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又被贬入了万丈深渊。把酒独饮,岂能自甘颓废耶?此乃苏轼也,虽屈于偏远之地,岂可自弃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是不羁的,甩开不尽的烦恼,用最旷达的胸怀接纳一切。在乡间小院,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于田间小路,他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自由豪放的快乐,在苏轼心底蔓延……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反复的进宫与贬谪,苏轼选择了释怀。心中保留了一方快乐的净土,那是在乡间修来的气度。忘却宫中的阿谀奉承、权权相争,忘却诸侯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忘却当年的乌台诗案,只待闲看时,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这,是过眼烟云的浮华万千之下的超然的快乐!
苏轼是锦绣大宋中的一代才子,自是一家的他,把烦恼抛之脑后,总会在诗词之中渲泄心中的快乐。这快乐积攒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坦然,凝聚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激昂。把握这份快乐,我的心中也似有一股豪迈之气荡漾开来……
指导老师:梅德林
诗词大会读后感精选
读书最直接的成效体现在读后感里,当我们因为受到作者写的作品的启发,产生了新的想法时。读后感则是将我们跳跃的思维进行详细的记录,好让我们反复品味,您是否正在网络上收集有关作品的读后感呢?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下“诗词大会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1
你是否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着窗外,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你是否念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胸怀信心,孤身一人想去外闯荡;你是否念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洁身自好,而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看《中国诗词大会》,你会不自觉地来到这引人入胜的诗词空间里。
在《中国诗词大会》里,高手如云。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选手,莫过于陈更姐姐了。从第一季到第四季,她从未缺席。上台十几次,多次获得擂主。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她不是文科生,而是一名北大理科生。谁也无法想象,理科生出身的她竟然同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以超强的实力行走在诗词之间,让质疑她的人对她有了新的认识,让更多的人对他产生了敬佩,也让我更加的喜爱观看《中国诗词大会》。
对待诗词,有的同学说,诗词晦涩难懂,每到学习诗词的时候,都很难记住,因此也就懒得去记了。还有的同学说,现在已经是现代社会了,诗词的那一套东西已经很古老了,我们没有必要去学习古诗词,更不必去背诵。其实,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华诗词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华诗词里流淌着我们民族的血液。高山虽难却仍可攀,有些诗词虽然难以理解,但我们应该尝试着去理解、去背诵,进而沉淀为我们自身的文化基因。
在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后,每当想起那些与我年龄相仿选手在台上的精彩表现时,我总是自叹不如。同时,我也惊叹于那些年龄很小的选手们的诗词储备量如此之多,仿佛他们天生就是为诗词而来,早已把诗词融入血脉之中。“唐诗,宋词,元曲”就如他们天生的烙印。而我,几乎能背的古诗都是教材中的,长时间都在脑中无趣地游动直到考试的到来。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想背诵更多的古诗词,有机会,我也尝试去朗诵一下。
此刻,在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声音:“人生自有诗意,诗意美在四季”。谁道,踏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听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赏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吟冬:“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我们徜徉在诗意的四季里,尽情领略这美妙的风景。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2
在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日子里,古老而又青春的中华诗词唤起人们许多深沉而诚挚的内心感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五岁半的青岛小孩王恒屹站在舞台的中央,用稚气的嗓音念着颜真卿的这两句诗,那沉稳自信的小表情、灵动机敏的大眼睛,还有“绝地反击”中“出口成诗”的聪明劲儿,立刻吸引了电视机前众多温暖的目光。这个小男孩是近日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第一位选手,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诗词历久弥新的魅力,也看到了薪火相传的美好未来。
《中国诗词大会》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五年的美好时光,一季接一季,甘蔗节节甜。从第一季到第五季,这个节目所唤起的文化共鸣,依然还是那么热烈而真挚。
记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播出的时候,曾有朋友用“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来表达自己的观后感——这是把《中国诗词大会》比作了清新脱俗的梅花。如今倘若让我用诗句说一下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印象,则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档节目经历过5年的探索和奋进,从各类令人眼花缭乱的真人秀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就像“天然去雕饰”的万顷风荷,亭亭玉立,摇曳多姿,婆娑万朵,更加成熟也更加绚丽,确实已经蔚成气象了。
五年回首,《中国诗词大会》走出的武亦姝、雷海为、彭敏、陈更等已经成为观众们耳熟能详的明星式的焦点人物,而飞花令等有趣味、有格调的比赛形式也很快被复制到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群众文化领域中一个和谐熨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季选手涵盖教师、工人、飞行员、空乘员、工程师、保安、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公务员等各个行业,百人团中有年龄最长的90岁高龄的“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也有五岁半的幼童。这种跨年龄、跨职业、跨地域的全国诗词总动员,其实本身就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次大范围推广和深层次体验,有着非同寻常的社会效应和时代意义。可以说,《中国诗词大会》在传统文化的醇美底色上,画下了一笔彩虹般璀璨的绚丽亮色。相信时间越久,其价值就会越加鲜明。
《中国诗词大会》没有浮光跃金、鸥鹭翔集的表面风光,却有着波澜不惊、静影沉璧的内在力量。这样一档沉静内敛、素朴纯净的诗词节目,能够保持五年的观众热度和节目竞争力、传播力,而且一直延续着传统文化的创造活力和蓬勃生机,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这里有人间冷暖。聚集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诗词故事,也把各种生活状态中的共同热爱真挚地传达了出来。第二季选手、河北农民白茹云,作为带瘤生存的癌症患者,她朴实乐观而又坚韧执着的人生态度,不正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真实写照吗?曾经荣获两季比赛亚军的彭敏再次来到第五季的赛场,他这种积极进取、不计成败、认真参与的奋斗激情,不也同样令人感动吗?第五季选手中还有为目盲女儿圆梦的坚强母亲翁志平、有回到家乡大山里教书育人的土家族语文老师张汇林、有开动车的淳朴司机师傅秦鹏……他们每一个人看似平凡而不凡的诗词故事,汇合在一起,不也正是我们的中国故事中的壮丽篇章吗?
这里有家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在一次次激烈而生动的比赛环节,彰显了鲜明的社会效应和美育功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高远的境界,诚挚的态度,秀雅的格调,清峻的风骨,给观众带来的是灵魂深处的洗礼和激励。一场诗词大会就如同是一场寓教于乐的人生大课堂。一句句经典诗词的主题引领,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洒在人们心田。
这里有岁月芬芳。《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媒,为观众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诗意舞台,也在诗词知识的比拼、解读之中带动观众分享了传统文化的久远芬芳,让大家共同体味中华诗词的温馨和浪漫、灵趣和哲思,回顾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和心灵细节,重温那些古典诗心的深情跃动和激情澎湃。
这里有怡情悦性。节目既保持电视节目的基本美学品位和教育功能,又兼有娱乐功能。五年以来,出现在诗词大会上的“考试”题目越来越轻松风趣,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舞美形式也融合了更多的现代科技因素。同时,这档节目不是端着教师爷的架子、板着高高在上的表情进行说教,而是亲切平易地放下“高雅”包袱,把藏在书斋和图书馆里的高冷范儿的中华诗词,欢欢乐乐送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中国诗词大会》在我们的身边诉说着悠悠岁月的抒情律动,也在我们的心里传递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中国诗词大会》越来越深入寻常百姓家,不仅仅带来怡情悦性的精神大餐,而且在我们的心底撒播下生机盎然的文化种子,滋养我们的诗意人生。这样一档有方向和层次、有力量和内涵、有趣味和格调的电视综艺节目,确实值得认真梳理和深入研究。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3
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着实惊到我了。那些选手的诗词储备量着实使我震撼,一个问题刚刚抛出,他们就能够脱口而出,信手拈来。那些普通而平凡的人们对诗词的热爱和执着已经融汇到了他们的血液中乃至生命中。诗词的魅力使他们陶然而醉,给了他们别样的生活。是诗词赋予了他们生活的乐观,是诗词激发了他们前进的动力,是诗词开启了他们爱和美的真谛。
两届亚军彭敏和十一岁的韩亚轩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擂台赛上进行双方的诗词对垒,决定这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归属。在擂台上的两位选手均抱着必赢的信念和势在必得的决心,但无形之中也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韩亚轩领先之后太兴奋,两道抢答题接连出现失误,白白送给彭敏两分,痛失好局,心里如针扎似的难过。彭敏抓住机会,力挽狂澜、后来居上,拿下了这季的总冠军。
赛后,康震老师给彭敏颁发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奖杯,并称赞其实至名归。彭敏最终夺得诗词大会冠军,“两连亚”得以圆梦。之后,彭敏谦虚地说:“大家都好棒,20xx,保持信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感谢央视,感谢所有为这个节目付出心血的老师,感谢支持我的朋友们!很开心和你们一路相伴,共同成长!”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只要心中播种诗的情种,世间万物皆有生命。一人、一事、一酒、一物,一景……都会勾起我们对诗词的畅想和热爱。特别是获得冠军的彭敏,屡败屡战,每季都坚持,品尝过世间最艰辛的晦涩,却始终执着地坚守着追寻诗词的梦想。回家后再默写,理解,记忆,背诵,海量的诗词在他博大的情怀里生长、成熟,直到今天才绽放夺目光彩,最终品尝到冠军的.滋味。他之所以夺冠,更多的是他从生活边边角角的时间里挤出的那份坚毅和面对得失的淡然!用前四季主持人董卿的话就是“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
站在星光璀璨的舞台上,那一刻他是那么的淡定自如,处变不惊。因为他心怀真情,因为他内心富有,因为他不计得失。一份从容,一份炽热,一份坚持,终于收获了一生中无法忘却的一刻。“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真实且完美的结果。
当我们走进诗词,敞开心扉与一位位诗人、词人遥遥相对,心领神会之时,诗词总能唤醒我们心底最温暖的记忆,那穿越时空的召唤发出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强大力量。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唯美似阳春白雪。那种“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的等待似望穿秋水。那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刚毅似突破重围、千帆过尽。我想,诗词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未走远。只要心有情愫,心有阳光,心有向往,就能够感受到诗词的浓浓韵味和无限魅力。
中华诗词大会让我爱上诗词。我喜欢坐在窗前,迎着月光,手捧一卷诗词,默默地看,静静地品。有人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容颜,那么读诗词改变的应该是人的气质。那种从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中显露出的温文尔雅,眉目间晃动着的浅浅阳光,岁月与诗词会给我最好的答案。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4
《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多位具有深厚古诗词素养的年轻学生更是实力“圈粉”,被网友称赞“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者表示,兼具典雅韵律与人文精神的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仍能引发情感共鸣,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不靠颜值靠才情年轻学子频获赞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念出《诗经·七月》中这句名句的,不是学者教授,而是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高一女生武亦姝。她在2月1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战胜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更,成为新擂主。诗词量20xx首,答题时气定神闲,还有高颜值,有网友感叹武亦姝“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
这位把陆游、苏轼、李白封为自己“三大偶像”的“00后”说:“喜欢诗词是一件很单纯的事,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意,在现代语言中很难找到。”
而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像武亦姝这样的高手还有很多——
13岁的初一学生叶飞,擅长用文言文写作,小小年纪就有不俗的诗词积累;
上海文来中学学生侯尤雯,2岁开始读诗,曾获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一等奖,为本届诗词大会从百人团刷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
北大博士生陈更,工科出身,却满腹文才,是连续多场的擂主……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等学者,也因为在节目中对古诗词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精彩点评,受到网友热捧。网民“月亮abby”说:“看了节目,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诗人的胸怀,原来中国古诗文这么有趣。”
除了擂台上那些“行走的诗词库”,节目中的“百人团”也值得尊敬。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说,“百人团”选手绝大部分是年轻学生和各行业的普通人,年龄上以“90后”“00后”为主,有些是父母比赛子女看,有些是子女比赛父母看。“古诗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古诗词能与年轻人情感共鸣
武亦姝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读《放翁词》,她能够感知陆游性情中可爱有趣的一面,他的作品有一种很特殊的温柔和深情,有时候也可以很明快、很清新;而苏轼“可以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读东坡词让人有好心情,不知不觉中,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也让她有勇气笑对各种人生挑战。
“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诗文是古代文人墨客基于对心态、社会的理解进行的创作,其中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共同体验。“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李定广说,中国古诗词韵律齐整,用语凝练,有音乐性又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是为“天然美”,常读常背古诗词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和美感。此外中国古诗词还具有“内涵美”,体现在情感充沛,具有人格力量。
在《中国诗词大会》近日一场比赛中,选手王轶隆身患癌症的母亲病情出现反复,王轶隆决心暂别赛场为母亲尽孝。李定广认为,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学知识,更是传承品德与精神。“爱国、爱家、爱生活是古诗词的重要题材,这些共通的个人情感和人性思考,可以在年轻人中间引起共鸣。”
专家还表示,雅与俗此消彼长,在网络文化流行的今天,学习古诗文也能够让年轻人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层次,对抵御粗鄙的网络语言发挥积极作用。
今天该如何学习古诗词?
公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老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体会不到诗词的意境和美感,留在脑子里的不过是文字符号而已,且只会让学生觉得“好难”“没意思”。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说,不能像教外语一样,去精确分析一首诗词每个字、句的意思,或是用现代汉语把诗词解释得太直白。“每一首古诗词,不同人应该有不同的体验,而不是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李定广说,教师应更多阐释诗词的美妙之处,从艺术和情感两方面讲明其美在何处、妙在何处,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
专家表示,公众关注诗词大会,其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传统文化教育需进一步切合时代,精心选择内容,并利用现代传媒方式进行传播,也不排斥健康的娱乐化形式。从社会角度而言,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相互促进。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5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诗句出自卓文君的《白头吟》,被王立群老师调侃:这是爱情“洁癖”的标配。
《中国诗词大会》上,点评嘉宾王立群老师是这样解读这首诗的:诗中的“一心人”和“一人心”看起来是一个字的前后位置有调整,但意义差别很大。
“一心人”强调的是一心,只有你的“一心”才能配上我的“真心”,这是爱情“洁癖”的标配。
爱情必须洁癖,婚姻更需要一心一意相守,这首诗却出自于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婚姻出现危机的时候。
卓文君本是四川某巨商的女儿,不仅貌美如花,而且,精通音律。但她婚姻不幸,成亲没几年,丈夫去世,她住在娘家孤独度日。
司马相如,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他的家境不是太好。有一次,他去参加卓家举办的宴会,无意中见了卓文君,司马相如久慕佳人的容颜与才华,他在酒席宴前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借以向文君传达爱意。
酒席散后,相如通过侍女向卓文君转达自己的倾慕之情,两人一见钟情。当天夜里,卓文君乘夜色逃出家门,与司马相如私奔。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成就了一个千古爱情佳话。
卓文君到了相如家,日子清贫却快乐,她和相如在当地开了一间小酒馆,两人以卖酒供养生活,千金巨富的女儿为了爱情,甘愿过这种小日子,也愿意为所爱之人受苦受累。
后来,司马相如等来了出头之日,一首《子虚赋》,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郎官,后来又再拜为中郎将。当年的穷小子咸鱼翻身了。
飞黄腾达的司马相和,渐渐忘记了卓文君为他付出的一切,天天莺歌燕舞,他爱上了一个美貌的茂陵女子,决定纳她为妾。
文君知道这件事以后,伤心欲绝,当初不顾一切和他私奔,甘愿和他过贫寒的日子,真的是贫贱结夫妻,富贵两相忘。
她当即提笔,写下这首《白头吟》,全诗如下: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你看,“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多么有气魄的女子啊!敢爱敢恨,爱时热烈,离时洒脱。
我卓文君终生追求的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既然你给不了我一心,那么我们干脆分道扬镳,我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去博取你的同情,这样做是贬低了我自己。
司马相如看到这封信,被妻子的才华所打动,回忆起昔日的恩爱,他打消了纳妾的念头,从此与卓文君重归于好,相伴终老。
放在现代社会,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就是一个富家女和穷小子的爱情故事,穷小子后来平步青云,就忘记了曾经的爱,不过,卓文君靠自己的才情,捍卫了她的婚姻。
一生之中,能得到一心人的爱,就要好好珍惜,彼此相守,相伴到老,这才是爱情真正的样子。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6
20XX中国诗词大会在2月7号揭开帷幕,精彩绝伦。
第一场比赛里的独臂女孩张超凡,美丽的脸让身体的残缺显得越发残忍,但她却在人生的磨砺中拥有了一颗强大的内心,腹有诗书气自华,甜美的微笑、自信的应答赢得全场的尊重。
第九场,农民白茹云衣着普通,相貌平凡,却
她放弃自我,在艰难攒钱治疗的同时,她也在用诗词慰藉心灵的伤。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那些苦痛的经历,在白茹云正确而圆满地答完她的全部题目以后,凝聚成了令人惊叹的生命力,也留给观众深深的思索,当生命出现危机时,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人生。
第三场登台的修自行车的大爷王海军(图左二),把对诗词的热爱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修自行车与作诗,看似南辕北辙,却充实了他生命的每一天。是的,人生自有诗意,不是只有阳春白雪、庙堂之高才有诗意,只要有一颗热爱诗词的心,人生处处是诗意。第四场从事高压电作业的小伙子毕凯让人眼前一亮,学理工科出身的他,每天从事高危工作之余抄读自己最爱的古诗文,他身上的纯净质朴,让观众看到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
百人团成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的故事映照着这个社会的现实。第七场选手王轶隆的故事源于一个意外被揭开,却格外动人。原本应该上场的选手帅克由于突发喉疾无法参赛,25岁的王轶隆作为顺位选手自动替补,在台上,他向大家分享了他的经历: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的他原本有机会留在北京或者天津等大城市工作,但他为了陪伴患有癌症的母亲,毅然选择回到辽宁抚顺家乡,与他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导演组设法联系他的家人时,却得知他的母亲就在比赛期间要进行手术,家里人怕影响他不敢告诉,主持人董卿在现场告知了王轶隆,他毅然决定放弃比赛回家陪伴母亲。陪伴是最好的尽孝,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王轶隆的选择温暖了荧屏内外的平凡人心。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7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董卿教师的开场白,一年一度的《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了!我和爸爸都以感动的心情看着期盼已久的《中国诗词大会》第_季,感觉全身都被这个节目所震撼。
在这个节目中,我最喜爱陈滢,而爸爸最宠爱陈更。我认为陈滢有把握,所以始终支持陈滢。但陈莹面对这么厉害的选手,还是圆满离场。最终还是被陈更这位老将过五关斩六将,夺得了最终的总冠军。
在这期节目中,我熟悉了许多选手。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坚持不懈,有的奋勉图强,还有的能书善画。我认为不光是选手,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时间。时间给了我们学习的.时机,我们就应当珍惜。向每一位选手和百人团的全部选手一样勤奋努力。
“这个(春节)《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妙的诗词时间……”随着董卿教师的完毕语,我和家人都宠爱的这个节目完毕了。虽然节目停顿了,但诗词永久刻在我心中。
诗词大会读后感汇总
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都要多读书,读作品能使我们思考许多人生的问题。如何将自己的感想和情感融入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反复试读和修改我们终于打造出了今天的“诗词大会读后感”。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1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积累多少文化底蕴,流传了无数的诗词,这些诗词是我们的瑰宝,需要一代代继续传承。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精选五篇,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精选(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的这首《咏梅》雍容大度,表达出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虽然“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同样适用于当前,在经济经济下行国际环境不利的压力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这首词把我们带到了2017春节后的央视的一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太美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春光无限,尤其是唐诗宋词太精典了让所有的语言都荡然失色。诗词大会集了海内外老中青少诗词爱好者,他们中有上至70岁的老者下有13岁的小学生,选手们知识面丰富,才思敏捷回答地非常精彩动人。2016年春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开播吸引了我,在电视机前我也随选手一样在吟诗诵词,惊喜的是那些题并没有想象中难,我居然可以答对不少,仿佛也置身在(她)们之中。 这第二季,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复旦附中的00后16岁的才女武亦珠气质如兰、颜值和才华齐飞,一句句古诗词从口中如行云流水,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面对强大的对手和台下的观众镇定自若,在第二个环节飞花令中从容打败北大博士美女陈更,成为第四场擂主,飞花令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实际上就是对诗词,双方所吟诗句,必须含有事先给定的主题词,见识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腹有诗书自华”小小年纪就有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别人是手机不离手,她是诗词不离手。主持人董卿感叹“想不到几千年的诗词竟可以扣动00后的心弦。13岁的初一学生叶飞,擅长用文言文写作,小小年纪就有不俗的诗词积累;北大女博士陈更工科出身,却满腹文才,连续几场都是擂主,诵读诗词时总是展现自信的笑容。评委老师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北师大教授康震、中央民族大学的副教授蒙曼他们学识渊博,点评讲解引经据典、信手站来,滋润了心身,倾听诗意人生,拯救无数的手机低头族,是喜欢诗词爱好者的“男神、女神。”诗词大会诗词的盛宴,也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我们温习一下那些年学过的中国诗词如果你也喜欢诗词,多首春日诗词,立春过后,春天的脚步渐渐近了,春暖花开,烟雨朦胧。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花:“红豆生南国,春来花几枝” ;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春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千古绝句万古流芳,不同意象,不同趣味,穿越历史和作者一起去品味感悟,收藏、品读。每一个时代都有人们喜欢的美好事物,我们这个时代也一样都有自己追逐的东西,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境遇诗词带给我快乐和人生的感悟,给了我力量和激情。当今电视上充斥着各种综艺明星真人秀节目,吃什么,玩什么,爸爸去那了,价值观严重扭曲,在手机成为一种依赖,传统文化被逐步遗忘的今天很高兴看到有武亦珠这样的00后依然能有着一腔热爱,把它传承下去。 人生自有诗意,始于热爱,中于勤奋,成于才华。来吧和我一起读诗词,诵诗词,喜欢诗词,坐下来好好欣赏中华文化浩瀚的诗词歌赋,一定会让我们浮躁的内心找到平静和充实,现在我也学习背诵了600多首古诗词,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与清澈,留下许多诗意的美好,在某些浮躁喧嚣的时空中用来充盈自己心灵的丰富,即使不上央视也一样喜悦,就像春风一样传承弘扬古诗词在你、我、他之中,在中华大地上。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精选(二) 最近,我看了一个 电视节目 ,叫《中华好诗词》,感受颇深。 节目中有好多能熟背3000多首 诗歌 的 女博士 们,从她们身上充分显示了诗歌对人的影响,她们个个朴素,沉稳,特别是总决赛中的两位女博士,让我印象深刻:李冰洁,身穿白色的 旗袍 ,看起来像 弱不禁风 的林黛玉,戴着眼镜,说话时声音婉转动听,有着 薛宝钗 式的 幽默感 。 王颖 ,号称冷面杀手,不喜欢笑,但是常常把对手吓出一身冷汗。背诗时,她喜欢轻轻 踱步 ,她不仅会背诗,还喜欢写诗,一上场就吐口而出一首自编的 小诗 ,既押韵又好听。正是应了古人那句老话熟背 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节目中还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她的年纪虽然小,但是却能把 《长恨歌》 背的滚瓜烂熟,还能背诵好多我都没有听说过的古诗。连 范增 老师都对她很佩服,提出如果她能在3个月内将 《离骚》 和杜甫的《秋兴》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就收她为弟子!太羡慕她了,这么小的年纪, 就能够成为范增老师的弟子,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看完这个节目,我觉得平时我背诗时还是太不熟练,真正到比赛的时候,有些背过的诗一时就想不起来了,尤其是当需要只背诵其中一句的时候,往往整篇都忘记了。以后我还要继续努力背诗,不仅要背熟,而且要理解作者,理解作者作诗的意境。 这真是一档好的节目,中华的诗词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 遨游 在诗歌的海洋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精选(三)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古人说诗言志,用诗文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志向、抱负等,这是中国人对诗的最高境界。这些优美的诗句现在成为教科书中的文章,我们要学习它、背诵它,虽然有时会觉得比较难懂,但诗词已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可以写一手好诗词的人也越来越少。现在,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学习和写作诗词,将诗词文化发扬下去。现在河北卫视推出了《中华好诗词》节目,这是继《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重视汉字书写的节目之后,又一档和文字有关的节目,中华好诗词和汉字紧密相连,借用大众传媒的方式,让诗词重新带给大家美的享受。 《中华好诗词》节目由原央视主诗人王凯担纲,赵忠祥、杨雨等名嘴和明星参与,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通过闯关、益智、综艺等节目手法,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为一体,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让广大观众学习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精选(四) 最近看了几期的中国诗词大会,颇有感触。这个节目不错,至少在弘扬和推广中国诗词文化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等文体一样,都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灿烂和辉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很多人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背唐诗宋词,在诗歌的熏陶和陪伴下长大,也吸引很多人加入到诗词创作的队伍中。 尽管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写诗,甚至现在写诗的人都比读诗的人都多,但是,如同大唐盛世早已成为历史一样,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文学样式,每一种文学体裁经历了辉煌之后,渐渐走向衰落,然后被另外一种体裁取代。诗歌的繁盛已经过去,不太可能出现像唐诗那样的诗歌盛世了,尽管现在有很多人写诗,但是已经写不出唐诗宋词的韵味和感觉了,读之只会让人觉得生涩干巴无味,无法吸引人读下去。好在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让千百年之后的我们读起来,仍然能感受到诗人营造的意境和表现出来的独特韵味。 中国诗词大会好多选手的水平相当不错,一些选手非常年轻,尤其是国学小才女才16岁,就这么谙熟中国古典诗词,张嘴就来,反应迅速,让人不得不佩服,真是后生可畏呀。本来我以为喜欢古典诗词的一般都是中文专业的人,至少是学文科的人吧,没想到选手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纯粹的理工科男、制造智能机器人的博士、警察、空姐、卖肉的大叔、学戏曲的人、玩游戏的小男孩,甚至几岁的孩子,而且人家对唐诗宋词那么熟悉,有些我们这些学古代文学专业的人未必能马上答出来的诗句,人家不假思索就张嘴而来,叫我们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情何以堪,真是高手在人间呀!人家背诗是几千几千首的背,甚至有的人能背上万首诗,真是厉害之极。只怪自己读书时下的苦功不够,用力不够! 不过,感觉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诗不是特别难,有的甚至可以说相当简单、常见,而且好多题反复出现,经过一番训练答题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最不可理解的是即使有些非常简单的题,百 人团里出错率还比较高,不知道百人团的成员是怎么选出来的,参赛者中的确有好多非常厉害的选手,但是就百人团的出错率来看,有一些选手的水平也不是那么高,至少看来不太像专业水平的。而它的得分计算也比较有意思,你答对,对手出错,你才能得到分数,也就是敌人的失误就是你的得分,别人错得越多你得到的分数更多,别人不出错你就得不到分,当然前提是你也得对,否则你就自动出局了。 选手答题阶段题目难易度还可以,有的相对简单,个别稍稍难一点点,比较精彩的是攻擂部分,紧张刺激,颇能见选手功力,能走到这一步的选手都相当不错,对唐诗宋词还是非常熟悉的,功力比较深厚,不得不佩服。这个节目,非常适合中小学生看,可以激发孩子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更激发读诗词的兴趣。大学研究生的时候背了不少诗歌,但有的现在已经忘了,决定以后还是把专业捡起来,否则人家理工科的人会的诗词比咱们学中文的人都要多,这有点说不过去。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精选(五) 今天,打开电视看到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中国诗词大会,看了之后很受启发。以前听说过这个节目,但是没有认真看,今天看了,觉得节目很精彩。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经常教会儿童背唐诗宋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些古诗小学生耳熟能祥。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古诗词走了学生,走进了人们,人们在吟诵古诗词中感受着韵律的美,情境的美,感受着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乐趣。 参加古诗词大会来自于各个行业,有工人、有农民、有警察、有大学生。在这里多数擂主都是大学生,今天看到一个女孩已经是连续三届的擂主。在今天的挑战中,她再次蝉联成为第四届擂主。其中,有一名同济大学的学生,能够背下近万首古诗词,真是了不起。今天嘉宾点评也十分到位,对古诗的作者及作品解释得也十分到位。让人更加热爱古诗词。 他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在多次场合谈到传统文化重要性,并提出要大力发扬传统文化。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文件,把传统文化纳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之中。实验小学自成立就把打造中华传统文化校作为办学特色的主题,通过校园环境的创立,学生吟诵《弟子规》,教师学《论语》、欣赏中华古诗词、研发校本教材等形式使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营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又增加了一项每周一诗,效果也非常好。 虽然,我们在传统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工作做得还不细,还不实。有些工作还是在流于形式。今天通过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让我感到从小加强孩子诗词教学很是重要,让孩子从小背诵更多的古诗不只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熏陶,学生在吟诗作赋中能够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学生品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修养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在证明孩子书读多了,诗词背诵多了,自然从内往外的有所改变。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古诗教学,从现在开始要制定出孩子小学六年级应该背诵的古诗的诗目,不能只满足于教材的那几首古诗,要扩展古诗内容,要求小学六年级要背诵不少于一百二十首古诗,开学初就要把要求背诵的诗目发给各班,一年二十首,要求学生不但会背,更要理解古诗的意思。高年级要加强诗词的学习,要通过晨诵时间多诵读一些名家诗词,从而丰富阅读内容。 中华诗词大会是一个很好的节目,它给所有人一些启迪。特别是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传统文化要从小学抓起,诗词要从小学背起,把这些诗词好好地传承下去,不但是增加了知识,更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要时刻记住,诗词演读着历史,诗词传播着文明,诗词代表着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特别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更加认真学习古诗词,让传统文化成为复兴的一种力量,引领着我们大步向前。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2
古诗是中国文化之独特魅力的代表,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轻柔和谐,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勃勃生机,更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浪漫雄奇。这些美妙的乐章,一句句,一行行,读来朗朗上口,意味深长,读来获益匪浅,荡气回肠。
人生自有诗意,每个诗人所写的每一首诗,基本在反映着自己在那个时刻的心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青春时代的杜甫,豪情万丈、傲视群雄,登高一览、江山尽在怀抱。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青春,也是整个大唐的青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天宝年间,李白官场失意,心情孤寂苦闷,但他面对现实,没有沉沦、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是新春假期央视一套播出的一档节目,它以一股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强势关注。场面震憾,参与人数众多,参与者年龄跨度大,从事各行各业,以及不乏外国友人,他们有的对答对流,有的一知半解,只为诵读中国古诗词,感受诗词文化带来的意境。
节目中邀请的嘉宾,如康震教授、王立群教授、郦波教授、蒙曼教授,无不博学多采,引古论今,语言诙谐,都在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上有着很深的造诣。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录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重温,赏析,带动全民感受诗词的美和趣,给人带来视角及心灵的享受。
在我理解,喜欢古诗词分好几种层次,先是知其音,然后会其意,再后懂其心,最后是能为我所用。读史、读诗、有才情,人生情怀、借诗言志,无穷意韵中、显美丽画面。有金戈铁马、琴棋书画,有茫茫大漠、水墨江南,更有国破山河、忠肝义胆。韵在字里行间洋溢,吐露出耐人寻味的情感。翰墨书简,讲述着悠悠历史;丝帛纸卷,承载着泱泱文明;采一缕墨香,获一份感动,奏一曲民族盛世赞,吟一首文化笔墨浓。
为什么今天特别想写诗词大会的观后感呢?因为诗词大会给了我许多触动,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
一、才华横溢,腹有诗书气自华
选手无论是才女武亦姝、才子叶飞还是博士陈更,都让我们感叹,真是才华横溢,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嘉宾组更是阵容豪华,蒙曼教授成为了不少观众的新女神,而王立群、康震和郦波教授则成为大家的男神!
由此联想到"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审计工作者,想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绩,那么必须要经过刻苦的学习,努力的工作,知识的累积,不断的创新,突破自我才能成长为审计的能手人才,才能展现自我,使自己拥有独特的审计魅力。
二、厚积薄发,书到用时方恨少
中国诗词大会的百人团实力也非常强大,但是想要在百人团中脱颖而出,可真的不容易,真可谓"强中自有强中手"!由此联想到一个审计工作者想要在审计工作中,对问题的查处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对法律法规条款的信手拈来,应用适当,一定要有非常强大的业务功底和知识储备量。并将理论的知识深刻理解,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才能在工作中不慌手脚,不乱分寸,才能从容淡定!
三、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对于我这样在电视机前的吃瓜群众而言,看《中国诗词大会》一边跟着吟诵的同时,肯定有上面这两个表情包流露。对我的启发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二十年前,第二好的时间就是现在!而作为审计工作者,在工作中与其看着或羡慕别的同事不断尝试新的方法理念、不断突破自我,更上新台阶;真的不如自己沉下心来从一点一滴的做起来,一点一点的修炼,而后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
中国古诗词浩瀚如烟,能够传递思想,抒发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今时今日,我们还能读到流传于世的千古名句,仿佛是跨越时空与诗人遥隔千年的相望。见贤思齐,愿大家_年一起加油,有更大的进步!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3
观诗词大会有感
《中国诗词大会》聚集了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在他们的竞争中,我们可以与他们分享诗歌的美,感受诗歌的趣味。
诗词的海洋是广阔的,是深厚的,是长久的。纵观千古,各路的英雄豪杰,文人雅士数不尽,他们往往通过作诗写词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从而流传下许多不朽的名作,造就了今日的诗词海洋。每当我们背诵和学习诗歌或文字时,我们都能感受到无数作者所表达的作者的心境和思想。
总有一些诗词读起来,眼前浮现出一幅诗词所描绘的图画,这些诗词就像是赋予了灵魂,拥有灵动性。《中国诗词大会》便能带着我们在诗词的海洋中遨游,让我们对诗词有更多的了解。
在看《中国诗词大会》时,我总会不由自主的参与进去。每次看到自己学过的诗词,心中都会有种激动感,答错了,就会懊悔自己当初没有用心记下它,答对了,心中就有点小雀跃。大多数时候,我总是在屏幕上读几遍,然后试着写下来。
众多环节中,我最喜欢的是“飞花令”。我第一次接触飞花令是在考试中,以“月”为题,让我们写下诗词。刚开始,我觉得好容易,写出几句后,脑子突然短路了,想不起有什么诗词带“月”的了。
而《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更精彩、有趣,两个人轮番说出诗词,一方卡住,全场就会沸腾起来。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体现了诗词的博大精深,也暗含了一些人生哲理。在我看飞花令的时候,不禁联想到了自己,要是有一天,在我志在必得的一件事上,出现一个大敌,他让我紧张,害怕,受到干扰,而乱了分寸。事情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我该怎么办呢?
逃避?放弃?这都不是最好的结果。
最好的办法就是敢于挑战,敢于胜利,敢于自信,在心中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只有不怕大敌,才能以半稳的心态取胜。这是飞花令所告诉我的。
人的一生很短暂,为什么不多学点诗来充实自己呢?
诗词大会读后感 篇4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些优美的诗句现在成为教科书中的文章,我们要学习它、背诵它,不要让它们结束在我们的时代,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精彩范文五篇,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范文(一) 最近,我看了一个 电视节目 ,叫《中华好诗词》,感受颇深。 节目中有好多能熟背3000多首 诗歌 的 女博士 们,从她们身上充分显示了诗歌对人的影响,她们个个朴素,沉稳,特别是总决赛中的两位女博士,让我印象深刻:李冰洁,身穿白色的 旗袍 ,看起来像 弱不禁风 的林黛玉,戴着眼镜,说话时声音婉转动听,有着 薛宝钗 式的 幽默感 . 王颖 ,号称'冷面杀手',不喜欢笑,但是常常把对手吓出一身冷汗。背诗时,她喜欢轻轻 踱步 ,她不仅会背诗,还喜欢写诗,一上场就吐口而出一首自编的 小诗 ,既押韵又好听。正是应了古人那句老话'熟背 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节目中还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她的年纪虽然小,但是却能把 《长恨歌》 背的滚瓜烂熟,还能背诵好多我都没有听说过的古诗。连 范增 老师都对她很佩服,提出如果她能在3个月内将 《离骚》 和杜甫的《秋兴》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就收她为弟子!太羡慕她了,这么小的年纪, 就能够成为范增老师的弟子,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看完这个节目,我觉得平时我背诗时还是太不熟练,真正到比赛的时候,有些背过的诗一时就想不起来了,尤其是当需要只背诵其中一句的时候,往往整篇都忘记了。以后我还要继续努力背诗,不仅要背熟,而且要理解作者,理解作者作诗的意境。 这真是一档好的节目,中华的诗词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 遨游在诗歌的海洋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范文(二) 《中国诗词大会》看完最后一期,殷怡航作为第一个挑战者黑马,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气迫,力压群雄(芳),终获冠军。 她天真无邪,阳光灿烂,无忧无虑。暗合了一身“正能量”,赢固欣然,失亦愕然,本性流露出于自然,尽管有些神经大条,仍不失可爱。挑战时十道题满分;对决时先声夺人,拿下第一分,竟然产生4:1的阶段性优势。对方李子琳追上2分,场上出现4:3,但李子琳在此关键时刻丢分给她,成全了她最后的胜利。 回过头来,咱再说说李子琳同学,16岁的年龄,五次上台,三次守擂,其诗词积累、临场发挥、应变能力都没得说。好象今天的总决赛运气不在她方面啊。对绝时双方分别丢一分,但优势的殷怡航丢得起,而劣势的李子琳丢不起呀。此时,李子琳犯了陈更轻率出击的错误,这本不是她的风格,一贯以稳准狠著称李子琳丢分题本身,也是因低极错误使然,那题是:说出哪个不属于孤独的情形,她却快速选择了恰恰表现孤独的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不是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莫非天意?守擂三、四次也够多了,岂能好事都归一人?小小年龄,成府太深,心机太重,往往言不由衷。 对手说她“危险”,此前笔者说她“恐怖”大概“英雄所见略同”吧?要说李子琳失败,只能说她败给了自己,其精准度如答题机器,加沉着冷静,而所以落败,是其太想夺冠了。小孩曾以“灭绝师太”名之,从年龄看未免太过,但观其做派风格却无一不象。不想“危险妹”竟最终输给天真“女汉子”。这结果把小孩感动的热泪盈眶,为殷怡航欢呼!同时,怎能忘记那些星光闪耀的群英谱啊——李四维、石继航、夏昆、祝浦成、吴空、陈更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尽管诗词大会并不完美,并不尽如人意。但有主持人董卿美才女轻松驾御,平添了几许格调风韵。让人流连忘返,一步三回顾,恍若梦回大唐,穿越两宋。仅以些诗与诸君共勉“何当再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又“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希望这种诗词类节目更多更好!这不,这次“诗词大会”把小孩的馋虫勾起来了,将本已多年来束之高阁的爱好又重拾起来,又知道和背诵了多首诗词以增扩储蓄量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范文(三) 我热爱诗歌,特别喜爱唐诗宋词。每逢空闲之时,我都会躲在自己的书房中高声吟诵,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味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在我看来,唐诗就像巍峨挺拔的泰山,而宋词就像玲珑如玉的桂林山水。 这个寒假,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主要以打擂台的形式为主,节目组从各地选出了热爱古诗词的达人共一百个,包括外国学子,古稀老人,他们组成百人团,挑战选手和百人团同时听题答题,最后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选手分数,从而选出擂主。 这个节目中真是藏龙卧虎啊!百人团中高手如云,而挑战者更是功底扎实。在第一期的节目中,第一位选手就是一个小女孩,叫李尚荣。她在前面的九题中连连告捷,击败了许多百人团的大人选手,而在最后一题中,因为不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句中'商女'意思而失误,不过也成功赢得了一百二十四分的好成绩。后面的选手更是越来越厉害,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残疾人彭超成为擂主。 在比赛中,评委老师的点评画龙点睛,文采飞扬,让我受益匪浅。我努力与台上的选手同步答题,只能偶尔答对几题,这让自诩为'经典专家'的我汗颜。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诗词功底还不够扎实,有很多诗词不能很好地理解,有的诗词我还没有背诵过等等,在他们面前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学生'. 所以,我一定要多背古诗,多积累,就像台上的一位大姐姐说:'喝水虽能解渴,但是喝茶更能品出它那独特的幽香,用诗歌来熏陶生活,生活会更充满诗意。'说的多好啊!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就让我们以诗歌为生活的指航灯,让它点亮我们的人生之路吧!加油!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范文(四) 正月里,我爱上了一档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人生自有诗意。”这是主持人董卿老师常说的话,也是我喜欢这个电视节目的原因。当选手答题开始,宁静幽远的古风音乐便响了起来,配上绚丽的水舞台,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感觉身心都被陶醉了。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诗情,不一样的人生! 《中国诗词大会》中可谓是人才济济。上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稚气未脱的孩童,高手如云。有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所有想象”的高一女孩武亦姝;擅长用文言文写作的初一学生叶飞;满腹文采的北大工科博士生陈更;还有伶牙俐齿的王若西。 其中,第九场的二号选手白茹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茹云是一个朴实、乐观、坚强的人。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白茹云和诗词的最初结缘,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她的弟弟小时候脑子上长了一个瘤,发作的时候,就使劲打自己的头,打得头都破了。白茹云这个长姐就在这个时间给她的弟弟背诗,弟弟听了,便安静下来。弟弟再哭再打头,她便再背。她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古诗词的。 白茹云在六年前也生病了,得了淋巴癌。为了做化疗,为了省24元车费,她放弃直达的车,早晨5点起床,辗转5小时,转车来到医院治疗。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她竟然坚持把一本《诗词鉴赏》看完了。做完化疗,她五官都有些退化,可她依旧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讲完了这么催人泪下的故事。大家都忍不住落泪了,而我们可敬的白茹云却笑着说:“我现在已经不觉得有什么了,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波折,这都不算什么。”我对她敬佩得五体投地。我想,此时,只有一句话能形容她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又想起了董卿老师看见在温暖的会场,白茹云还穿着那件厚厚的羽绒服时的表现。而对于董卿老师的疑问,白茹云并没有十分惊讶,反而很淡然地说:“还是保险一点吧,身体重要,我已经不在乎美丑了。” 喔,可爱可敬的白茹云又怎么会丑呢?就如董卿老师说的那样:所有能看到的美,都是暂时的,表面的。而这种表面上能看到的美对白茹云来说,根本无所谓,也不重要。她经历了这么多别人难以想象的事但还是和其他选手一样阳光,一样优秀。她轻轻松松答出了题目,这是大美啊! 《中国诗词大会》中这样的人还有许多:为了照顾母亲回乡的王铁隆,在自行车摊前与大家探讨故事的王海军……他们是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他们很美,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我遨游诗海,驾驭知识的航船,更让我感受到人间大美。“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胜利之神就会向你招手。正如那句诗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范文(五)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老师的开篇词。“除非巍巍群山消逝,滔滔江水干涸,寒冬雷声翻滚,酷暑白雪纷飞,天地合为一体,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此事重点不在“乃敢与君绝”上面,而是用前面永不可能发生的事述出我与你的情感。 在第2季决赛上,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武亦姝夺冠。在飞花令中,英语博士陈更失误,武亦姝才坐上王位。让他一战成名的那次飞花令主题字为“月”,武亦姝说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后,被提醒诗句重复,虽然有时间限制,可武亦姝不仅临危不惧,还微笑着迅速脱口而出《诗经》中的《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一句诗中包含4个月字。在决赛中,他又以9道题无失误的打破了自己的纪录,以“酒”为题的飞花令中,他连说三句九字诗,并没有要求对手也回答三句,最终依然获得胜利。 赢了诗词大会,武亦姝瞬间成名了,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赞赏“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词大会让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使我的诗词方面积累了更多,素养提升了更多。
[参考]诗词大会读后感精选
您是否也在收集作品的优秀读后感?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更加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我们应该多写读后感,以下内容为编辑整理的诗词大会读后感。
诗词大会读后感(篇1)
“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诗词为心。”这是参赛者王若西赞美主持人引用的一句话。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今天,我就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古诗词的优美和运用。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它们都有着独特的味道。
假期里,妈妈让我重温了一遍《中国诗词大会》,主要是以诗词答题的方式来狂欢的,它让大家的心情时而轻松、时而紧张。它为亿万观众提供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当答题开始的时候,我瞪大眼睛看着题目,也会时不时地答出几道。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期跟我们年龄差不多的小女孩,她叫李尚荣,她在前面八道题中都答对了,她击败了百人团的许多选手,而在最后一道题中,因为不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商女”的意思导致失误。但是最后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面的选手也是很厉害,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身有残疾并刚考完大学的彭超夺得了擂主。在比赛中评委老师的点评也是画龙点睛,他们将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说得头头是道,让人受益匪浅。
从这次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好多诗句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我心里暗自发誓以后一定坚持学下去。
诗词大会读后感(篇2)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最近,朋友圈被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刷屏,我忍不住再次开启崇拜和仰视各位诗词达人们的模式,一次又一次被唯美的诗词折服。与其说《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场诗词高手的较量,更是一场古今诗词的狂欢,让我们在寻找到久违的传统文化,并用一种这种竞赛的方式引导着国人传承中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伴随着董卿朗诵的苏轼这首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国诗词大会》迎来了最后一期总决赛。我兴致勃勃的观看了全场比赛,回想历时2个多月的比赛,每一场节目我都不落下,生怕错过了每一个有关诗词的细节。比赛中,有太多印象深刻的选手,年仅7岁的小女孩李尚荣、大三的学生王鑫、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更,还有个体户、企业白领、诗人,也有农民、公务员、媒体人和退休教授,以及外国诗词爱好者……
观看中,有时兴起,也会和选手一起答题,偶尔也会为打败百人团的几人的时候,会暗自窃喜;有时会捶胸顿足强调这个我明明会,可是竟然想不起来了。喜欢选手答题之后,嘉宾的解读,或巧妙地把每道题目引申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或深刻解读诗人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辅以现场多媒体手段,生动再现诗词背后的故事,引导观众真正感悟到中华诗词的精髓。每一句都有一个故事、典籍、意境,让观众感到生活不止眼前的琐碎,更应有诗和远方……
诗词大会读后感(篇3)
前几天,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前几季我都没看过,这一季我认认真真的从头看到尾。
诗词大会上的比赛非常激烈,每一个选手都表现的很出色。前三场是一个叫彭敏的哥哥赢得了擂主,彭敏哥哥之前就来参加过诗词大会,还当过两季的亚军呢,他说这次他是冲着冠军宝座来的。但是到了第四场,他却被郑坤建哥哥打败了,之后郑坤建哥哥又被一个11岁的韩亚轩小哥哥打败了。
经过了前九场的比赛后,终于来到了第十场的冠军争夺赛,彭敏、郑坤建、韩亚轩和一个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的姜怡玲姐姐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比赛。第一局是两两对抗赛,经过比赛,彭敏、郑坤建和韩亚轩进入到了第二局的“飞花令”环节,在这个环节里,郑坤建哥哥遗憾落败。最后来到了冠军争夺环节,彭敏和韩亚轩经过了一道道难题,最后彭敏哥哥取得了胜利,成为了总冠军,他也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在诗词大会的各个比赛环节里,我最喜欢的是擂主争霸赛这个环节,因为里面有康老师精彩的图画线索题,康老师画的画栩栩如生,有一次他刚画完,还没给出提示字的时候,我就已经大声地说出了答案:“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妈妈还表扬了我,让我继续努力。
看了这些选手们的精彩比赛,我真的好佩服他们的诗词才华啊,很多诗词我听都没听过,而且他们在舞台上沉着冷静,认真思考着每道题目,以后我也一定要好好学习诗词,积累更多的知识,像他们一样厉害。
诗词大会读后感(篇4)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近一边看节目,一边背诗,挺开心挺充实的。不过目前进入了一个混乱状态。就是背的诗越来越多,一不留神就混搭起来了。想要努力的把它们各自归成一家实在困难。看来我的背诗还是处在一个很低浅的阶段。缺少对作者以及历史背景的了解。如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进入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上下求索兮路漫漫,寤寐钻研兮曙光现。
自从几日前开始关注《中华好诗词》,像是着了魔一般,应是把第一期从头到尾看了个遍,又网购了十几本词集,加上本来就有的唐诗宋词诗经等,可够我看了。这几日来就是早上第一节课和晚睡前两个小时,都是在读诗。下班回到家里,我和儿子都赖在床上,我读我的诗,儿子看买给他的绘本,时不时的指出一些感兴趣的动物给我看,我们就这样,依依呀呀的能赖两个小时还多呢。白天在学校没课的时候,就躲在小屋里一手捧着书一手拿字典,细心研读。真是字字珠玑啊。跟我们的古诗词相比,今人所写之文章,实在是应该谦逊一些。
那几位明星擂主都是蛮可爱的。最受欢迎的应该属喻恩泰。我觉得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当然首先他是明星,参演了著名的《武林外传》等影视作品,其次他是博士,更让众粉丝们崇拜,通过这个节目,又知道这个博士并不是徒有其名,真的是实实在在外修内敛货真价实,从心底里生出许多敬佩来。我是真的希望所有的明星都是这水准。屈居第二的钉子户就是左岩了。左岩就吃亏在之前没有喻恩泰出名,如果她也像喻恩泰一样的有名气,那么,她绝对会在好诗词的舞台上闪瞎所有人的眼睛。恩泰兄恐怕就得屈居绿叶了。不过,左岩已经是巾帼不让须眉,富有诗书千万卷了。除了篇头的那一句,我还有一句座右铭: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业。
真是无比的开心我能一辈子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这是许多人都不曾有的幸福。
跟许多别的国家相比,我国爱好阅读的人真是比较少,真心希望有关方面能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在不久的将来能出现全民热爱阅读的时代。
范增老师在总决赛的时候出现,老人家从年轻时起就每日五点起床读书两个小时。光这一点就使我深受触动。想来,凡人之所以庸凡,十之八九是懒惰结出的.果实。
从今日起,开始阅读,并不算晚;从今日起为梦想拼搏,并不算晚。
诗词大会读后感(篇5)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致力于拉动全民古诗词的文化氛围的打造。希望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看了比赛的一些集锦,一方面感叹于像武亦姝这样的优秀选手的才思敏捷,无数男女老少被圈粉,以罕见的魅力吸引老中青三代人到节目前,刷新收视率。比赛中,参赛者的沉着、如履薄冰,亦是挑战者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展现。比赛输赢本身没有那么的重要,但参赛者对学习、对技能的学习态度和坚持的精神值得思考。其在荧幕内外自然掀起了一波波诗词经典学习的热潮,让更多人领略诗词歌赋博大精深的同时,另一方面,更多也感到自己诗词文化知识底蕴的匮乏。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作为国粹经典之一,不仅是“六艺之一,群经之始”,也是每一个中国文人必备的文化技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度和底蕴便藏于此,更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块瑰宝。
所以,作为未来主力青少年,更是非常有必要去学习中国古诗词,应多去透过古人对于文字和意蕴的手法撰写,体验凝聚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志趣、意境、神韵、博大、精彩,学会用文字和思想去诠释国民精神。
中国的国民启蒙教育更应该从学诗词、读经典开始,让孩子的成长环境更多自信、乐观。从古诗词中学习顽强执着的精神,途遇困难和逆境仍乐观打拼的不屈不挠。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化需要传承,知识需要积累,让我们努力用文化的堡垒去武装自己的认知体系。尝试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和揣摩,用中国文字之美,音律和意境之美,唤醒和浸润潜藏在我们血脉中的传统文化的基因,远离低级趣味和恶俗,做一个有文化自信的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并非什么都没有,我们有努力改变持之以恒的心态,有愿意踮起脚尖接近阳光的执着信念。
感恩生活赋予我们一切,作为家长,让我们陪伴孩子一起,抒写出精彩和阳光!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11篇
小编费尽心思制作的“《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绝对能够让您满意,从作者写的作品上获得了一定的收获之后。最好的了解作品的方法就是写出一篇读后感,本文旨在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希望您能从中收获一些新的想法!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篇1
在往昔的峥嵘岁月中,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人民获得解放与自主,在“一唱雄鸡天下白”之后,他又操起了建设国家,强民富国的担子,毛主席的人生是闪光的人生。今天的我们,在领略过毛主席的气概之后,我知道了在那个年代的艰辛,知道了战斗的残酷,知道了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探索、钻研就如曾经的“鏖战”、需要我们拿出“上九天揽月”的精神和红梅般的坚强意志,与困难作斗争。
须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们也会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篇2
长歌浩叹唱古今
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翻开一卷《毛泽东诗词集》,捧读一篇力透纸背的传世经典,回想一段云谲波诡岁月峥嵘。心情随着言语飞驰,时而凶猛,时而阴郁,时而沧桑,时而飞扬。
初读《毛泽东诗词集》,不太了解每篇词作背后的故事,但仅是文字之间倾泻而出的那股回肠荡气,已足够让人为之扼腕动容。诗人仿佛远离尘嚣,高站于人世之巅,淡笑风生,运筹帷幄,笑看气象恢弘的山河,高唱豪迈奔放的誓言。再读《毛泽东诗词集》,倾听文字背后的历史,感受那份沉淀于豪爽之中的情感,眼前倏地浮现出一个个影像,那个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的壮志青年,那个在重阳佳节感叹人生的战地诗人,那个在昆仑山下俯仰天地的革命斗士,那个在长江侧畔老当益壮的花甲老人。
毛泽东诗词,五个豪迈而崇高的大字,也蓦地多出些熨帖的味道。
毛泽东的诗词,延续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形式与韵律,又凭借其灵动的文字与深切的情感,在形式与内涵之间游刃有余。情感是诗歌的灵魂。 没有情感,诗歌只是一堆空话。毛泽东诗歌是毛泽东精神和情感的具体表现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是痛失爱侣后的深情悼念;“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是远离友人后的殷切关怀;“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收到捷报时的大喜过望;“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是远眺昆仑时的诗兴大发。翻看整本文集,印象中的诗人似乎是没有定型的,时而是一位落拓不羁、高声呐喊的热血青年,时而是一位舍我其谁、行高于众的革命斗士,时而是一位志存高远、放眼世界的风流人物,时而又是一个情感丰富、爱憎分明的平凡世人,然而无疑,他是一个有着真性情的人。对爱人的彻骨思念、对友人坦诚相待、对国家的赤胆忠心,这些情感都毫不保留地体现在其诗文中。
情感的原性表达,也让毛泽东的诗词少了分戎马倥偬的肃杀之气,多了分江湖儿女的快意潇洒。
作为一位坚定不移的革命者和卓越的领导人,毛泽东的诗词当然不会只局限于英雄气概儿女情长,那蕴藏于字里行间的,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的爱。冈崎俊夫曾在《毛泽东与词》一书中这样说:“(毛泽东的诗词)那里有一种寂寞的余音,孤独的影子。
这不仅限于文字,而是中国传统诗人的灵魂。只有当我们看到孤独的深渊,我们才能对人民有真正的爱。” 毛泽东有着这样孤独的魂灵,与生俱来的卓尔不群,是注定要将他与普通人区别开来的。
生长于乱世,当黎明还黝黑曙光未出现之时,他便一路长吟踽踽独行,当局势已安定民族渐富强之时,他仍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从征服战争到抗战八年,从解放战争三年到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写了许多诗。从“今日长樱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些惊世骇俗的句子,是充满浪漫幻想的驰骋文字亦是凿凿之言,见证了一段历史的风骤雨狂,亦见证了一代伟人的壮怀逸兴。
纵览毛泽东所有诗词,历史兴衰风云变幻在其笔下都被灌注了一份家国天下的意义,而正是这样一份敢于担当天下兴亡的信念,这样一份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叱咤风云的勇力,倾倒并鼓舞了此后一辈又一辈的中国人民,为了理想前进,为了国家奋斗,余音绕梁,时至今日。
踏上风尘之旅,百年风流,见江山如画,叹沧桑。品味毛泽东诗词,如同痛饮醇醪,一面是壮怀激烈的豪爽,一面是如痴如醉的沉迷。毛泽东诗词,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是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亦是值得每个中国人仔细研读的传世之作。
纵观百年的辉煌,长歌唱出古今!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篇3
本文是关于小学六年级读毛泽东诗词的感受。欢迎阅读。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谁如此自豪地评论美丽的祖国,又是谁谈古论今,品味了五百年来中国的历史,那就是我们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
毛主席为什么能带领红军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因为他的自信,他伟大的工具,以及他用鹰击打天空的勇气。毛主席一生中有许多诗,这使人们一读诗就联想到诗中的意境。诗词中,曾经赞美过祖国,赞美过自然,赞美过感
人的革命事迹,我学过很多毛泽东诗词,每次朗诵完后都感慨万分。其中最令我回味的,是一首赞美人民、回味历史的诗——“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句话展示了祖国美好的前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反映了对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古代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些在中国发展中有着丰功伟绩的人,只是凭借武力,完成了统一的大业。即使威震四方在历史上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成吉思汗,也不过只会拉弓射大雕。随着时间的飞逝,这些人物已成为过去。
真正的英雄,是我们今天的劳动人民!
现在,我们青少年也要像毛主席,像走过长征的老前辈一样,不怕困难,充满自信,把长征,把革命的精神永远传播下去,让世世代代的中华子孙,领会到毛主席那九天揽月的精神,走出辉煌的人生之路!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篇4
标题:"一代风骚,千秋绝唱——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导师,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充满了激情和豪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多年来,我一直都热爱读毛泽东的诗词,每每读到其中的文字,都能深感震撼和启发。
毛泽东的诗词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也展示了他对人民的深厚关怀。他的诗作用沉痛的笔触描绘出抗战时期的长城守卫战,那种坚守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让我感到钦佩和敬仰。他勇于担当,决心保卫民族利益,与仇敌拼死抗争的决心和勇气,使我深受鼓舞。他的壮丽诗篇中,充满了浩然正气和英雄主义的精神。读完这些诗词,我常常会感叹毛泽东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的诗词也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真谛。他的《沁园春·长沙》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使人感到舒畅和愉悦。而他的《七律·登鹳雀楼》则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些诗作反映了毛泽东的思想广博和内涵深厚,他的诗词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座座思想的宝库。
读毛泽东的诗词,我深深感到他的情感独特而丰富。他不仅对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充满希望,同时也对自然界充满敬畏和赞美。他以一颗豪放的心灵,倾注了对自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使他的诗词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感动着每一个热爱诗词的人。
毛泽东的诗词赋予了我许多启示和感悟。它们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坚毅和勇敢,什么是忠诚和无畏。它们教我要勇于挑战困难,要追求真理和进步。每当我感到力不从心或者遇到困难时,这些诗词就是我的精神支撑和座右铭。它们激励着我坚持下去,勇往直前。
读毛泽东的诗词,仿佛是与伟人亲近和对话的机会。它们带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使我对人生产生了更深切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沉迷于物质追求,追逐繁华与利益,而忽视了精神追求和内心的满足。毛泽东的诗词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回归内心世界,重拾人性的真善美。
毛泽东的诗词是一代风骚,千秋绝唱。它们不仅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读毛泽东的诗词,感受到了他与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他的诗词犹如一盏明灯,在黑暗的夜晚中为指引前行的道路。感谢毛泽东的诗词,感谢他给予的启示和动力。愿永远读下去,让他的诗词在心中继续荡漾,永远不灭。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篇5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每当我静默地翻开《毛泽东诗词》,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便向我滚滚袭来,有巨鳌鼓浪,截断众流之势;有鲲鹏振翮,扶摇羊角之姿。如疾矢,如飞瀑,如山岳崩颓,如万马奔腾,滂滂沛沛,荡气回肠。
毛泽东,一位推翻旧世界的时代英雄,一位服了半生兵役的国家领导人,一位几千年来声名远扬的伟大历史人物。我叹服他诗词的大气磅礴,有包囊八荒之胸襟;我折服他诗词的瑰丽壮美,如龙飞凤翥玉树琼花;我佩服他诗词的理想远大,给亿万人民带来希望的曙光。毛泽东的诗歌只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壮丽史诗。
可以说,他的诗歌是对中国革命史的艺术总结,反映了伟大而深刻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的诗词,俯仰之间,纵横捭阖,“其神韵以骨气取胜,豪迈奔放,激越昂扬,气象恢弘,叱咤风云,具有帝王气魄,堪称一代大家,当之无愧。”毛泽东,作为一位从前未有的敢向旧世界宣战的大智大勇者,他的诗词中横贯着的千古豪气与魄力,以及诗词中表现出的深厚文化素养兼天赋过人的才华,谱写出的光彩夺目、豪气慑人的旷世再难觅的诗词,古往今来,无出其右者。他穷极一生,歌颂大革命时期革命先驱英勇激昂的战斗风貌,咏叹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卓绝奋进,高唱抗日救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赞美人民解放战争史无前例的伟大胜利,描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宏伟辉煌的蓝图,表现共产党人的反帝、反霸、反封建的坚强斗志与决心。
当毛泽东在夜里望见白雪皑皑,素裹银装之时,信口一咏便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他的眼中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好像银蛇曼舞,那辽远广阔的平原仿佛蜡象奔驰。望着这一派莽莽的天地,望着这一幅雄伟壮丽的北国风光,毛泽东思如泉涌,倚马可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可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吐纳八方,包举宇内,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雄视千古,深刻批判了三千多年来的封建主义,指出无产阶级才是当代的真正英雄,才能在当今的世界环境中,独领风骚!
毛泽东,一位时代的掌舵人,在那个风云际会、战火不断的岁月,擎起整个世界的船桨,向苍穹高昂,奋力地在时代的涡流中划出一片崭新的天地。他开着时代的马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奔跑,扬起尘土。他下定决心挽救民族危难,怀着英雄般的自豪感和梦想,带领人民度过千年的苦难,像一头雄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而且,毛泽东的诗词风清骨峻,字字珠玑;大气磅礴,声势浩荡;雄绝千古,一扫宇宙。毛泽东在诗词中蕴含着的帝王之风、霸者之气与豪士之情,可以说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他的诗词中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君且看那“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气象之雄,“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之壮,“狂飙为我从天落”的气魄风神以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霓虹之志。孟子曾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而毛泽东便是一个善养浩然之气的人,至大至刚,充塞寰宇,“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岭,如决大川,如奔骐骥。”
古往今来,作词豪迈者岂可与之比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在赤壁下对月高歌,也终不免轻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渴望“赢得生前身后名”,也不过最后悲歌“可怜白发生”;岳飞“怒发冲冠”“笑谈渴饮匈奴血”,可最终却被莫须有的罪名处死;陆游看着梅花,叹他“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可毛泽东,心怀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歌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他“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的心中,时刻充满着崇高的理想并时刻都在将其付诸于伟大的实践当中。
毛泽东的志向和追求是从社会结构上推翻就是界,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宏伟目标。他为此整整奋斗了一生,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青年,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中年时代,再到“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的耄耋之年,风雨沧桑,但他,未曾改变过初衷,一直像一支射出的箭一般,矢志不渝。这种高远博大的志向,是雄伟非凡,远出于众人之上的。
而他的诗词中既表现了他的远大理想与宏伟志向,又体现出他对社会和人生的哲学思考,蕴含深刻的哲理,不仅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教益,让人醍醐灌顶、如沐春风,并且,指引着人类未来道路的前进方向,而这一点,又是自古洎今,无人能与之匹敌的。
李白固然能高唱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亦能企盼“至君尧舜上,还使民风淳”,柳永能吟哦“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哀婉,纳兰容若也能抒发“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悲叹,可是在历史的舞台上,在诗歌的花园中,有谁,能像毛泽东一样豪情壮志、积极昂扬?谁能像毛泽东一样,既有远大的抱负,又能勇敢地进行反复的革命斗争,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勇往直前?
“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纵观毛泽东的史歌,这是一部奥德赛式的辉煌史诗。毛泽东一生热爱诗歌,但这种兴趣与他的伟大事业息息相关。
他以诗词抒豪情、寄壮志,愈是戎马倥偬之时,愈是于危难之间,愈是在革命的关捩之处,他愈是能够洋洋洒洒几千言,下笔如有神。他的诗词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既雄壮辽阔、豪情万丈,又能细致入微、反映民声。诗中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英勇奋斗、胜利的决心和勇气。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君且看我华夏有为之青年,定会擎起时代之大旗,在时代的惊涛中,长风破浪,铸造辉煌!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篇6
《毛泽东诗词》原文读后感
在阅读《毛泽东诗词》一书后,我深受震撼和感动。这本书以文字的形式展现了毛泽东同志卓越的诗词才华和无私的爱国热情,让我对他这位伟大的领袖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我对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才华感到无比的钦佩。他的诗词作品构思新颖,表达简洁而深刻,充满激情和力量。这些作品中的每一句话都仿佛是一颗珍珠,闪耀着智慧和灵光。例如,在《七律·长征》中,毛泽东同志以凝练的文字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和坚韧。在《青春之歌》中,他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赞美了青年一代的勇敢和无畏精神。这些作品让我感受到了毛泽东同志对于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其次,通过阅读《毛泽东诗词》,我更加了解了毛泽东同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他以深情的笔触写下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描绘了山河壮丽、人民风采的景象。他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达了对祖国苦难岁月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的诗词中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和无比的爱国热忱,让我深受感动。例如,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同志用深沉的词句表达了对家乡长沙的思念之情和对祖国各地风物的赞美。这些诗词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者的情怀和报国之心。
最后,我被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所启迪和激励。阅读《毛泽东诗词》,让我感受到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革命家的崇高品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的诗词作品中展现了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的勇气以及对人民利益的无私奉献。这些精神在我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启示。他诗词中展现的革命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励我始终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他对理想的追求和为人民的奋斗,成为我不断追求进步和实现自己价值的力量源泉。
总之,《毛泽东诗词》这本书让我对毛泽东同志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得以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才能和爱国热情,也被他崇高的精神所感染和激励。我相信,只要始终跟随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革命理念,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将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篇7
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英名在神州大地上可谓家喻户晓,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尤其他的诗词艺术独具特色,许多名篇脍炙人口,读后令人荡气回肠,豪情满怀。毛主席的诗总能轻易地打动人心。他诗中所表达的精神,甚至能激发人们多年来沉睡的激情。
下面就借我修完人文经典这门课程后学习到的方法,鉴赏一首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长沙》,以此来缅怀我们的伟大领袖同时激励我们21世纪的有志青年。
《沁园春·长沙 》
秋高气爽,湘江北,橘子岛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山川,激扬文字,当年的粪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上阕由景入手,“秋高气爽,湘江北,橘子岛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认为毛泽东在这里表现出了他的孤独和愤怒。旧历7月初称不上是深秋,何以能寒?所以这恐怕是毛主席自己的感受。在他心中,世界的悲伤是无处藏身的。
“看”是带着强烈感**彩的看,在这种伤感情绪的推动之下,他站在橘子洲头所观察到的世界格外斑斓,尘世的场景变成了色彩的狂欢:通体墨绿色而毫无杂质的湘江水一路北上,江中,舸舰迷津,川流不息,周围的树林尽被枫叶装点成血红,一眼朝西岸望去,岳麓诸峰竟是火烧一般红透了——这是大面。再细看,寥廓江天之上,一只苍鹰凌驾众生,正在孤独而高傲地盘旋,游鱼在水中仿佛无依无托地安闲优游,众生之流转如此合理。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然若失?有,但是这个怅然已经超越了惆怅和忧虑,他不是迷失在世界之大千与自我之渺小的剧烈比较中失落得不能自拔,逆来顺受,而是提出了痛苦而激越的反抗之声:
试问天下是谁之天下?世界是谁之世界? 石破天惊的一问转入下阕,气势有所内敛,“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山川,激扬文字,当年的粪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携来百侣曾游”具体指的大概是1917年9月底,他与一群有理想和抱负的青年曾租小船两只,环游长沙水陆一周。
傍晚,清风明月,醉歌诗词,浪漫情怀和乐观精神悠然升起。“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对往日不平凡的生活的概括,我想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政治活动,二是锻炼身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写同学们意气风发,文韬武略、才华卓越。“指点山川,激扬文字,当年的粪万户侯。”这几句写他们对于混乱不堪的旧中国进行的学生式的批判,也就是“峥嵘岁月”中的社会、政治活动。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当然是充满浪漫情调的夸张,但是毛泽东要说的是人定胜天的道理,这基于毛泽东极端的自信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对于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
通篇看来,诗人的感伤情怀和豪迈奔放做到了完美的结合,我不愿割裂开这两种情绪,说有一个踟蹰苦吟的毛泽东和一个激情飞扬的毛泽东在一首词里肉搏。但是,姑且说是挣扎,诗歌中的一个尖锐矛盾就是理想的美好和现实距离这种美好的遥遥千里,屈原诗里有,曹植诗里有,李白的诗里更是频有,有时他甚至几进几出,从极痛进入极乐,再从极乐跌回现实,这种拉锯战往往能把诗人的想象推向生命体验的高峰,于是仙境越发美,地狱越发艰难。
此时的毛泽东何以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这本来就苍茫的劲秋呢?词上阕表面上的瑰丽掩饰不住诗人内心的悲凉和不甘于屈从逃避的狠劲,悲观的暗流悄悄汹涌,终于借助于诗人主观意志的强大压力,变为豪迈奔放的英雄主义情怀猛然迸发了出来。怀揣痛苦所营造出的人世并不是真正的人世,而是更为诗意得多的新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美好也可以恐怖,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
在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压抑多日的身心遭遇到了美好的事物,引起内心嘹亮的狂歌,万丈光芒射穿了千重阴霾的疑云,他的心驰骋八荒,如野马一样流奔席卷,自由在这一刻升腾,精神在这一刻解放。热爱和痛苦都来自激情,激情涌动于血液中马蹄奔腾般的节奏,意蕴均自天成,而文采,方得以一挥而就。
总之,毛泽东和他的家族深受当地文化和家族风尚的影响。他的诗歌意境深刻,气势恢弘,不愧为一枝奇葩。他的诗词艺术给中国诗歌史、文学史树立了一座巨大不朽的丰碑,给中国及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一笔厚重、丰富的宝贵遗产,亦给巨人留下诗意的回眸。
法学院2010181032贾晓龙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篇8
[毛泽东诗词鉴赏读后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的缠绵悱恻;“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是楚辞的磅礴奔放;“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是唐诗的浪漫不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宋词的温婉细腻;“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元曲的苍凉凄美……巍巍华夏五千载,多少风流人物于翰墨丹青里不朽,而那已然是不可触及的古代,那些曾经熠熠生辉的姓名,也变成了书卷上一个文化的符号,毛泽东诗词鉴赏读后感。
每每提及毛泽东,“伟人”“军事家”和“政治家”仿佛三个标签,将人们的对他的看法限定于政要元首;看罢《毛泽东诗词鉴赏》,撇去毛泽东伟人的光辉,洗去他军事奇才的铅华,在我眼里,他只是一个简简单单,有血有肉的诗人。
你也许读过《沁园春·雪》那句掷地有声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钦佩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你也许读过《卜算子·咏梅》那句不卑不亢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感慨那坚贞美丽,傲岸挺拔的情操;你也许读过《长征》那句快意淋漓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赞叹那不惧艰险,苦中作乐的洒脱——能将诗词演绎得如此灵动,如此飘逸也许并非难事,难能可贵的是,毛泽东的诗词,更像是一部历史,不仅记录了他自己的成长,也见证着新中国饱经磨难的孕育过程。
早在毛泽东少年时,就曾借用改写西乡隆盛的诗向父亲表明自己宏伟的志愿——“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抱着这样的志向,毛泽东开始了革命之路。
追随着时间的线索,你可以在他的诗词中见证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胜利,挫败,步步为营——从“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井冈山开始,革命的星星之火,渐渐形成燎原之势,读后感《毛泽东诗词鉴赏读后感》。一九三零年,红军广昌会师,在他的文字里,我们看得出行军的细节,到达广昌,也并非仅仅是路过——“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此后不久,就开始了反第一次大“围剿”。“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声势之浩大,战争之惨烈,以致于“不周山下红旗乱”。
曾有人把杜甫的诗称作“诗史”,因“杜(甫)逢(安)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如此说来,毛泽东的诗何尝不是对那一段历史风烟的祭奠?不同于杜甫的沉郁顿挫,毛泽东的诗词常是豪言壮志,乐观积极的,有时也不乏对战友的称赞,还有戏谑国民党军的讽刺。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般亲切,这般自豪,毛泽东对彭德怀的感情可见一斑;而在罗荣桓离世后,他更是怀着万分的悲痛写下“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在这样的诗句中,再没有战场上的浴血厮杀,有的只是他那一颗朴实铿锵的心,有的只是他与朋友,同志之间的情。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1957年2月,杨开慧当年的好友、柳直荀烈士的夫人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请求抄寄毛泽东1920年写给杨开慧的这首《虞美人·枕上》。李淑一的来信,勾起了他内心世界难以平息的情感波澜,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在爱妻杨开慧谢世二十七年后,六十四岁的毛泽东动笔写下这首《蝶恋花》,情真意切,细腻温婉处,再没有了曾经的豪迈;也许有人不屑这缠绵缱绻,儿女情长,可正是这样一种凡人的情感,使毛泽东从被神化的光环下走了出来,复归到一个有血有肉,有伤有痛的凡人。
也许毛泽东一生戎马倥偬,逆境重重,风云变幻,经历过“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风雷激”的改天换地,他终究是一个凡人,一个有爱有恨,会哭会笑,一个对家乡故土深深眷恋的游子。“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年轻气盛的往昔,红旗翻飞的曾经,故地重游,他依然怀抱着最初的梦想,无怨无悔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却感慨“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沧海桑田。
读毛泽东的诗词,仿佛读的不是文字,而是一段生东的历史,一张熟悉陌生的面孔,一颗普世的爱,一颗爱小家庭的心。他曾站在六盘上的土地上叩问“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却不知在岁月的流逝里,他手中的笔已成为利器,成为缚住敌人那条狂暴苍龙的绳索。岁月会将分秒变为历史,遗忘会将历史变为飞烟;多年之后,也许时间的洪流会将他的名字变为一个符号,他曾举起的酒杯,在成为消逝中不可捉摸的一丝劫灰,终有这些文字将他记载,以真实的方式。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篇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是含蓄的诗经,“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是悲怆的楚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是悲壮的唐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是缠绵的宋词,“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中是苍凉的元曲。悠悠五千年文明古国,雄文巨著,汗牛充栋,因此诗坛高手如云、词界大家荟萃,骚人墨客,数不胜数,可谓英才辈出,群星闪烁,流光溢彩。
在这闪耀着智慧与灵性的文学世界里,一代伟人横空出世,浪漫、现实、婉约、豪放,他都驾驭得游刃有余,他就是毛泽东。苏东坡有气势恢宏的大江东去,岳飞有慷慨激昂的满江红,这些古典文学史上的奇卉异葩令我敬仰,但是我更喜欢的是毛泽东的诗词。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志存高远,离家读书时他给父亲留书:“孩儿立志出乡关,不成功名誓不还。”读书时他更是以天下为己任,同学称他“身无分文,心怀天下”,他自己亦赋诗“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豪情壮志溢于言表。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我心中只是一位神圣的领袖。当我读到毛主席的诗时,我意识到毛主席是如此坚定,如此大胆,如此睿智,我从他的诗中感受到了一个伟人的人格魅力。
“久有凌云志,重在井冈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这是怎样的豪情壮志啊!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这是怎样深刻的人生感悟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枝头俏”,“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怎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啊!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怎样一往如前的坚定信念啊!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这是怎样的磅礴气势啊!
在人们眼中,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战略家,但他也是一位有着真正气质的诗人。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让我们看到了他朴实铿锵的战友情谊。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让我们看到了他洋洋洒洒的夫妻情谊。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让我们看到了他落叶归根的思乡之情。
毛泽东一生戎马倥偬,逆境重重,风云变幻,但他却能在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境况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同时还创作了这么多震古烁今,美妙绝伦的诗词。 陈毅元帅评价毛泽东诗词说:“诗词大国推盟主。
”作家徐迟称自己“诗从毛主席,文崇马克思。”柳亚子先生则盛赞为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诗。”
若是推敲毛泽东诗词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该是历史使然吧。历史成就了他伟大的成就,他优美的诗歌和历史。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篇10
携手诗情,感悟伟人
何泽曦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犯了方向性、路线性错误,江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败,党中央、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紧急突围,退出根据地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杀戮。他逃到江西瑞金后,经过党内激烈斗争,连任党中央,确立了北上抗日的目标,开始由毛泽东领导军队。从此扭转败局,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我们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反动军的围剿,吃饱了雪山草场,甚至吃饱了草根、树皮、皮带;一路上,我们进行了革命宣传,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使人民知道什么是剥削和压迫,知道共产党和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经过许多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他终于到达陕北,加入了红军。从此,中国革命摆脱了错误的路线,走向了成功。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多次战斗中获胜,成功翻越雪山草原沼泽,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英勇诗篇。内容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我读了这首诗,我深深的感受到红军的豪情壮志。对于红军来说,逶迤陡峭的的五岭只是一些细小的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犹如一颗小小的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让人开心不已,“大渡桥横铁索寒”让人不寒而粟。
这首诗把两万五千里长征描写得淋漓尽致。
红军战士们在战场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是名垂青史,都是为了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能过上好日子。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但我们依然要学习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学习毛泽东主席“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临危不惧,沉着冷静。
然后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报效祖国,让牺牲的红军战士们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首诗。我一想到红军的艰苦,就会对自己说:“一定要克服困难。
”自己就会努力地克服困难。比如有一次,爸爸叫我搬一个箱子,但我搬不动。正当我要气馁时,脑海里会浮现出这首诗。
我咬咬牙,挽起衣袖继续搬。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取得了了成功。
现在,有些人因为小小的困难就去逃避。这些人可曾想过红军两千五百里长征时的千辛万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的困难,万水千山只是平平凡凡的事。比起长征的困难,现在的一点点困难有算什么呢?有些人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惊小怪。
比起毛泽东主席在“飞夺泸定桥”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我真为这些人感到羞耻!
携手诗情,感悟伟人。毛泽东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伟大的领导者。让我们从他的诗词中去体会,去感受,去学习。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不辜负革命英雄的重望!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篇11
革命乐观主义也轻,不放弃,失败不伤害,不后悔,不伤害对新年的追求。唐边塞诗境界多壮丽壮阔壮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让龙城飞进来,不要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但使”悲壮中的无奈暴露无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放浪形骸是对战争的控诉亦是对自我责任的放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回。
”是誓言,是决心,却被早早定在了悲壮的基调上……毛泽东诗词中却写到:“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在战场的壮阔图景中有厮杀有奔腾有如火如荼单单没有悲凄;“万木霜天红烂熳,天兵怒气冲霄汉。”士兵的气势与秋天的红叶相映衬却出来了一派明快的景象了;“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忧郁的只是景色,最后在这势不可挡的战气中景色的苍茫也是简洁亮丽的了……
毛泽东将伟人之大气魄、诗人之大手笔、兵圣之大智勇,浑然集于一身。伟人诗、英雄诗、士兵诗最集中的莫过于几十首毛泽东的诗。“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雄奇瑰丽的毛泽东诗词,以国人诗学而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毛泽东则为诗雄词豪。
毛泽东诗词意境如天地之苍茫、江河之奔涌、山岳之岿然、星光之灿烂,是民族文化的奇珍异宝,思想武库、诗作灵河。
今天的我们,在领略毛主席英雄气概的时候,知道了过去那个年代的艰辛,知道了战斗的残酷,知道了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探索、钻研就如曾经的"鏖战"、需要我们拿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精神和红梅傲雪般的坚强意志,与困难作斗争。须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们也会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也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集锦10篇
读后感是只看完了一本书之后,将具体的感受和得到了启发写出来的文章,合上手里书,种种画面在脑海翻飞。怎样让自己的读后感让人印象深刻呢?探索“《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相关内容的精髓接下来请继续阅读。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1
田园不是一个地方,田园是一种状态。农村不仅属于陶渊明,也属于李白、杜甫、辛弃疾。每个人生命里面都有那样一段惶急心情需要托付,托付个土地田园的时候,我们才会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
不管多么匆忙,不管如何胸怀壮志,不失去田园,我们才可能充电。有归属的人才有可能走的更远。夕阳不仅会勾起我们那些未解得惆怅,夕阳有时候也有一种门掩黄昏,渔樵晚归的静谧和温馨。
如果斜阳只照亮自己的忧伤,古今就不会留下那么多的歌声。更重要的原因是,斜阳照耀着古今,见证着江山的变迁。比个人心事更开阔的是黄昏的那份庄严,是斜照里的兴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明月,每个周期都有自己的起伏。
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之事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
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人生如诗,生命如诗,生活中处处都有诗。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如画的生活,不去生活一个诗意的境界和诗意的魅力。面对诗意十足的世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丽隽永的诗篇,让生命更诗意,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我希望“深知身在情长在”,每个人都有爱、有恨,而不是只追求吃喝等物质享受的高等动物。
我希望能看见“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而不是只有钢筋水泥的森林
我更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的**能进一步扶持传统文化,让优美的诗歌得以一代代传诵于我们的子孙。这样,中华文明就会像一棵参天大树,永远绿意盎然。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2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一)
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即便读过再少的书,拥有再少的文化,谈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古词佳句来,也会觉得如生活中的寻常话语,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最易涌上心头的感慨。
就像一轮明月,映入国人眼帘的是人生的跌宕起伏、嫦娥的迷人相思、久别重逢的深情,却很难成为一个只反射太阳的黑暗球体;
再如那抹夕阳,映在中国人的心底,撩起了人生暮年的未解惆怅,渲染了边疆战事的壮怀惨烈,描绘了渔樵晚归的静谧温馨,但绝不会是地球自转的日日交替;还有那春夏秋冬,高山流水,花鸟鱼虫,一切的一切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从来多是丰富多情的,人心总与自然交融,总与万物辉映。
现代生活的忙碌、嘈杂、无序快要将我们吞没的时候,感谢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为我们适时奉上了一方清心静气的良药,那些曾经在我们课本里没被好好感悟的诗歌,那些每天出现在生活中却被我们麻木忽略的美好事物,全被重新精心梳理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于丹老师的循循善诱,欣赏着书中意境深远的古代画作,细细品味祖先穿越千百年的随想或是感念,每个人的内心都像多了一双温柔的手在抚平心头的哀愁,每个人的耳畔亦似多了一个知己能体谅所有的心事。
我觉得这本书除了帮助孩子和学生更生动地理解古诗词外,对我们成年人也更有帮助。心理学上说,人的生命在14岁之后,就进行了一半。因为14岁以前的童年记忆占据了大脑的大部分,而之后的余生就是是光飞逝。
我想,这不外乎人越长大,对生活中的意象越发熟悉,从而变得寡淡索然,没有了那么多的发现和惊喜,也没有了能够和值得被记忆的事、物。所以,我们急需古人的深思和细腻唤醒我们对生活景象的珍视,就像于丹老师在书的最后说的那样:人的年岁越是增长,就越需要一种温暖,需要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之外找到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生活的黯淡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心灵不再有发现美丽和惊喜的能力,我们期待生活能够永远熠熠生光,其实古人眼中的那些美好,正透过亘古不变的月光铺洒在我们心头,不信,就请你捧起这书,定会真切触摸到生活中那满满的诗意。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二)
历史的光影轮转而散,许多令人惊叹的光影转瞬即逝,不留痕迹。但唐诗宋词是柔和不变的橘红色光芒。我坐在灯光下,在最深处遇见了诗人,然后开始学习诗歌生活。
我跟着橘色的灯光,回到了盛唐。在那个诗溢的时代,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生活和盛唐的人们没有什么不同。小时候,我们也背着“床前明月光”,却不知何为思乡,稚嫩的声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长大后,自己情窦初开,回想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那种隐秘的情愫,通过诗中的意象,得以释放和寄托;参加工作后,会有更多忧愁与感伤,谁不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着诗句,仿佛望见宽阔的江面,自己的愁绪也沿着滚滚江水,慢慢冲淡。当终将老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吟着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叹一声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只有在品尝了人们的诗歌之后,我们才最终明白诗歌是每个人灵魂的寄托。其实,我们身边有诗,但我们不知道如何过诗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只是红尘喧嚣,人们总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奔跑,渐渐忘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在国人幸福感越来越低是,诗意与恬然应该被拾起,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伴着平平仄仄的音调,伴着熟记于心的韵脚,也定会有一种况味。一首诗中所浓缩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诗能美好定人生也会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其实,每个国人身上都有诗意,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温暖和美好,来于外界的冷漠与残酷对抗,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么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我们需要的这一切就是诗意。
年化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诗意的生活,成就自己最美的人生。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三)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知识少年痴谈。”我认为想唤醒中国人心中那份诗意是很难得,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得。虽说现在的人都知道学***要性。
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
喜欢学习,我想很多人每天都背诵单词。你想每天背诵一首诗吗?为了不再 “难过”,我更乐意每天来上一首。我希望在读了一些唐诗宋词之后能读到这本书。我想那时我会很高兴的。
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要准备好一颗中国人的“诗心”来迎接它。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3
三、 是否可运用对比赏析的方式领悟诗词的内涵,进行群文赏析。
于丹在《重温最美古诗词》中多处运用对比赏析的方式,将柳永的《八声甘州》与《雨霖铃》放一起,对比同一个诗人不同题材的诗词,同个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如李煜不同时期写月亮的诗词对比赏析。同一主题意象,不同诗人的诗歌创作分类比较,如王维、王勃、杨万里的日落诗创作金相分析。这种鉴赏方式让我想起了小学高水平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中的几节语文课。
同样是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找出文本与文本的相同或相同或不同之处,综合欣赏,总结方法,然后转移运用。这与于丹赏析古诗词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我想,古诗词教学是否也可以有这样的单元整租,将同个诗人不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放一起整合教学,体会社会背景和环境对诗人的影响。
或者对同一诗人不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诗人不同的心理特征。或同意主题、同意意象、不同诗人的诗歌对比欣赏。这样,学生不仅能充分理解诗人或这类古诗词,而且能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跟随着于丹老师一起这样品读曾经熟悉的古诗词有时仿佛就像是在品人,好诗可品出人性,就像欣赏女子。有些诗美的像一件漂亮的衣服,打扮得很隆重;有些诗是淡妆美人,让人神清气爽;有的初看似乎什么打扮都没有,但是读得越久越掩不住天姿国色;还有的像是田野的村妇,却不时流露出那通身优雅与沉静;这样阅读诗歌真的很有趣。于是我思考是否可以学习这样品诗词的方式,让学生也能觉得诗词的有趣,读出诗词中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感受,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4
诗意如画映于心
心中仿佛一缕阳光透入,温暖,宜人,又带有一丝感动。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此感触吧!这本书用梦幻般的审美语言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
诗意故而在记忆深处低回,熟悉而又陌生,却牵动着我的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我喜欢这种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情画意的世界里,在这幅画中,虽然纸有点破旧模糊,但每一幅素描和痕迹似乎都记录着跨越千年的情怀。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泪,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旧,谁叹那年愁满头?
诗意的世界,情感总是细腻,朦胧而美好。
夕阳下,一条白昼的流光来到了边境,很快就会落入茫茫夜色,这一刻,人们的心又转回来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归。
正如《诗经·王风》中所说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多少人思归不得归的苦,又让人懂得了多少悲伤与苦痛。每当斜阳晚照你又是否对着夕阳叹息哀愁?
可惜现在每天都忙碌着生活,哪还会有许多人对着夕阳诉说情思?其实,诗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画般映在心头,只要你去发现,诗意的世界会被你营造。
水阔山长,辛弃疾曾在登楼时写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他将自己所有的情思寄于楼上。那种愁苦,如今在我眺望远方时也能体会的到。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旧用充满诗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们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
在他们眼里,风、花、雪和月亮都是诗。春、夏、秋、冬都是诗。
诗意如画映于心,在你听到李清照这个名字,你会想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会不禁叹息到:“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在诗意的世界中,你会不动声色饮茶,踏碎一世繁华的潇洒,会有执著如泪,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会有月满西楼人独守的静谧。诗意就这样如画映于心。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5
漫步古诗大观园喽!
美好的一天从复习开始。这不我们那可亲可爱的语文老师要让我们漫步古诗大观园了!
我们先听了歌曲《经典咏流传》,是人人仰慕的歌手张杰唱的,十分好听,等停止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老师让我们回答听出了什么,同学们都傻了:只顾听歌了,什么也没记,多多少少只记了两首不完整的诗,好吧!死马当作活马医吧,同学们都说了这两首不完整的诗。可是我这个不怎么喜欢张杰的人肯定记得多呀,我听出这段歌曲中提到了许多诗人,比如太白、王维。于是我举手回答了。等我说出来,其他同学才明白过来,原来这首歌里面有这么多知识啊!接下来老师便和我们讲怎样记忆古诗,当讲到用联想法记忆时,出现了意外——老师做的课件丢了这一页。老师只好一边给我们讲解一边在白板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不过你还别说,老师讲的那几种方法都十分有效。
不要以为很顺利,后面就出现了很多状况。
老师给我们出题:画意藏诗情,也就是从图画中猜一首古诗词。当我们看到第一幅画时,脱口而出《望天门山》。老师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又让我们看第二幅画,这幅画也有山,这可怎么办呀?到底是哪一首诗?老师反复让我们看这两幅画,终于不知哪个同学说出来《登鹳雀楼》,我们才恍然大悟。就这样,我们终于猜对了一首诗,老师让我们观察、对比,发现两幅画的不同,告诉我们要认真观察,又让我们好好观察第三幅,我们又是脱口而出《望天门山》,当然又被批评了,语文这明明是《题西林壁》。第四幅我们更是脱口而出,这次终于对了,因为图画中都写着呢,是《鸟鸣涧》。
等下课铃响的时候,我们还不愿意出教室,还在回味刚才的课。我去用老师教的方法背诗呀,真有效!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6
诗意如风潜于心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上星期拜读了这本,心中一丝明悟些许感触,却无法言表。与其说于丹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用与诗歌相同的语言来解释书中的著名句子,使人们始终感到阅读诗一种享受。
书中从春天起满是风,写下秋天的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从田园的惬意,写到登临的豪放;从抚剑的豪情,写到把酒的放荡。原来真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无论是古诗词,还是于丹的诗词,都发现原来的诗词离我们如此之近,时间有限,却诗意无穷。
回顾古诗词,让我再次找到一种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情怀。诗意如风潜于心。风一吹,我就会想起刘邦的那种: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迈。
花开的时候我便会想起杜甫的那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的《江畔独步寻花》的惬意。
雪纷的时候我也会想起柳宗元的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寞。
月明的时候我更会想起,苏轼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旷达。
风花雪月全入诗,春夏秋冬皆成诗。总之世间一草一木、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诗情。在我诗意的人生里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还有对悲欢离合迷惘伤怀,也有着对春夏秋冬眷恋缅怀。
伴随着对无奈的追求,执着的忧伤,适时的感动,这些其实都是生活的内容、魅力和意境。无论如何,我希望写得内容丰富,情节感人,意境优美,节奏铿锵,相配。
我喜欢这诗意的人生,喜欢诗意的的幸福生活,喜欢诗意的风花雪月,喜欢诗意的悲欢离合,更喜欢诗意的男人和诗意的女人。诗意的人是浪漫、富有、充实、愉快的人,诗意的人是热爱生活、努力进步的人。
诗意的女人是温柔善良的女人,热爱生活的女人,健康快乐的女人,优雅自信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如绽放的鲜花恬美馥郁,如林间的清泉清澈纯净。她们就像一幅迷人的风景画,精神自然,含蓄而纯粹的美,她们懂得如何去爱和被爱。
她们质地如蕙、心思如兰,品位高雅,内涵丰富,时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神奇魅力,犹如一首韵味十足的诗,让人百读不倦,回味无穷。
人生如诗,人生如诗,人生无处不在。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如画的生活,不去生活一个诗意的境界和诗意的魅力。面对诗意十足的世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丽隽永的诗篇,让生命更诗意,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诗的升命是真、善、美的升华,是假、丑、恶的鞭笞。诗意的生活,浪漫温馨的生活,是激发向上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诗意的人生里想爱你就大胆的爱,有梦你就尽情的追,投入的活一次,潇洒的走一回。
让这首生命之诗更精彩更完美!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7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它为中国历史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悠久的古诗史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苏轼、王安石。
我最喜欢的是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短短的两句诗中就蕴藏了两个道理。
不过,今天,我们先聊聊它的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后,与好友在途中一同游览庐山。在参观中途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
这首诗的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面指庐山横看绵延逶迤,侧看则峰峦起伏,从远处和近处看庐山,所看到的感受又不同;实指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一角,就下定论。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只有置身“山”外才可知庐山的真面目,告诉我们一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时,就发生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故事。吴王夫差战胜俘虏越王勾践,而越王勾践买通伯嚭,排挤伍子胥,获得吴王夫差信任。这里在“庐山”中的人是吴王夫差,而置身“山”外的是伍子胥。而越王勾践就是把看清大局的人除掉了,为“逃生”打下基础,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生活中事例也随处可寻,例如:当你在下棋时,经常会在不小心的时候输掉;而如果你在旁边观看,局面就会看得一清二楚。
《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事要小心谨慎,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特别喜欢苏轼的这首充满哲理的诗。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8
渐渐习惯了打开网络获取信息,在大屏幕手机上阅读,已经很久没有闻到书香的滋味,体会不到小时候摩挲着新书的喜悦;同样,毕业后远离了校园的那种馥郁的书香氛围,日渐漂浮的心在喧嚣的环境里,也很难再感受到曾经课余闲暇时,偶尔翻开唐诗宋词静静体会下古人春花秋月、或悲或喜的心情了。
我一直相信,每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
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吟咏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在《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通往中国式人生哲学的阴阳平衡、中正平和、天人合一。在全球的现代化语境中,这样的声音和其所抵达的深度有可能为世界文明困境提供一种既高贵古典又清新现代的解法。
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相比起古人,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更发达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更繁盛了,我们的个人眼界更开阔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可能性更多了,但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诗意有所托付吗?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够唤醒心中的诗意呢?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一颗“诗心”来迎接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诗意,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9
2013年12月6日下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洪老师到我校来作讲座,向在场的语文老师推荐了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所以,寒假前,我赶紧在当当网上定了本书。寒假期间,我拿起这本书,仔细品尝。
如今,乍然读完于丹先生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淡淡的诗词思绪和如水般的春花秋月氛围似故人来访,举手投足、星眸流转间似有暗香盈袖。这种感觉,与自己重温古诗的触感完全不同,从于丹老师的描述里,更可以感受到一种拨云见日,像是活生生的缱绻于那“有美好,有眷恋,有失落,有感伤”的诗词意境里。
诚如作者所言,“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谁不曾咿咿呀呀的背诵过“床前明月光”,谁不曾年少懵懂时“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消说暗自神伤“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唐诗宋词,每位匠人皆是“字字千金”,或五言或七字,寥寥数语即勾画一幅融人意与情景的图画。
诗词的婉转与意境的营造与选用,都将诗人心中无限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春花秋月、清风流水,意象的应用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证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荷凝恨背西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其实拿出哪一句,按于丹先生分析的那般细细琢磨,只怕是浑然坠入意境中,“欲辨已忘言”了,这真是一股神奇的力量!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乡愁,但孩子们的眼睛像月光一样清澈明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
背诵诗的声音起起落落,就像早春的鸟儿一样。长大以后,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两种简单的物品,它们已经成为我们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意象。
而今,这已成为了对教师最多的比喻,最高的赞美。当工作繁忙,麻烦来临时,我们想安静和放松。谁没想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当年华老去,相信我们也会像蒋捷一样,轻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风花雪月全入诗,春夏秋冬皆成诗。总之世间一草一木、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诗情。在诗意的人生里应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还有对悲欢离合迷惘伤怀,也有着对春夏秋冬眷恋缅怀。
伴随着对无奈的追求,执着的忧伤,适时的感动,这些其实都是生活的内容、魅力和意境。
就在这时,想起了班上的孩子,如果孩子都能够理解这份诗意,感悟这份诗情,我相信他们都会爱上这诗意的语文,爱上这诗意的人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10
工作之余,捧起于丹的著作《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翻到第五章《田园林泉》,便耐心阅读,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东晋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这“田园”不是世外桃源,不是远离生活的仙境,也不是一个地方,它是一个让我们能够感到温暖的归属,它是一种状态,一段心情。我想说,其实这是一种心态。
陶渊明出身在晋朝一度辉煌而急剧败落的官宦世家。他一面想要恢复先祖的光荣,一面又感到时运不济,力不从心,一面厌弃官场的纷乱芜杂,一面又忘怀不了曾经有过的繁华。所以他才在进退出隐之间有如此多的犹豫,如此多的反复。
最后他终于不能从仕途上看到光明前景,这才决然离去,留下无穷感慨,无穷怅惘,而终于觅得了恬静心境,创造了另一种繁华——“田园”,那种不会被时代淹没、不会随时光飞逝的繁华——文学上的卓绝成就。他有真才实学,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许只有在这种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里,人的心才能真正安宁祥和下来,才能真正心态平和。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看到诗人热爱生活,爱自己的家,一种知足常乐的心境,自叹不如。我们往往会与身边的人比,工作的轻松与繁重、待遇的高低、住房的地段与装修档次、购物穿着品牌、代步车辆价位等等,所以越比越不知足,越比心里越不平衡,哪有诗人“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耕读状态,从中寻找乐趣,调节心态。
由此我想到,各行各业的人们在紧张工作之外寻找解脱,调节心态,诸如旅游、野钓、登山、舞蹈、瑜伽、健身、学乐器等等,寻找属于每个人的“田园”。
我的“田园”有好几块:野钓、学吹竹笛和学吹葫芦丝。记得二十几年前,单位组织工会活动,到附近的一个水库野钓比赛,在水库边我钓不到一条鱼,后来转移到河坝下试钓,结果满载而归,自从那次以后,原本不会钓鱼的我一下子就上了瘾,一直到前年,每年暑假水库边都有我的踪影。
休闲钓鱼带给我快乐,良好的保健,控制和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使我平静。我找到了身心放松的“田园”。
说到学吹竹笛,那得感谢高中的那位“歌星”,他不仅歌唱得好听,而且是个吹竹笛高手,记得又一次,我们几个男孩在溪边散步,顺着小河走到桥洞下坐下聊天,是“歌星”早有准备呢,还是个人爱好,他随手拿出短笛吹起来,我第一次听到同学吹出那么清脆悦耳的笛声,自从那天起我就对竹笛产生兴趣,后来我常跟着他学习,甚至每晚睡在寝室的双层床上,用双手十指摁着肚皮,心中想着简单的曲谱,边想边练。这件亲身事例我常在班级里讲呢,教育学生要专心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重要性。吹竹笛是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学校和家里,我精常吹长笛。
每到周末我便取出爱笛奏几曲,几位邻居还喜欢听呢,嗨,我又找到了一个陶冶情操、纾解压力的“田园”。
尚湖小学自创建书画、篮球、葫芦丝特色学校起,我们每位教师发到一个葫芦丝,我又转移兴趣,学吹葫芦丝来,慢慢地摸索,能吹几首,如《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林深处》、《竹楼情歌》,今年上半年有幸聆听磐安“金凤凰”陈爱双老师免费葫芦丝公益班的课,吹嘴的口型、指法的动作、演奏的姿势,她均给我纠正,换气、吐音、叠音、打音、波音、颤音、虚指颤音等等演奏技巧她都耐心指导,并给我们示范演奏,组织我们这些学员汇报演出......陈老师付出很多很多,在她的帮助下,我觉得自己的演奏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学以致用,在学校里把我所学的吹奏技术教给学生。
这一新“田园”又被我挖掘,开发,利用,我将用它调味我的人生,活得精彩,活得有味!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田园”,每个人生命里面都有那样一些心情需要寄托,寄托给“田园”的时候,才会调整平常心态,才会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不管我们的工作多忙,我们都不会让它浪费,保持沉默或消逝。它在我心里满满的,徘徊着,不肯离去。
引用于丹的话:“不失去田园的人,才有充电的地方,有归属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次出发,走得更远。”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精选9篇
书籍在拓宽我们视野的同时也在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随着自己在作者写的作品中看到了更多的感悟之后。如何让写作品读后感的烦恼一扫而空呢?下面是陶瓷信息网编辑为您搜集整理的“《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相关内容请您查看。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篇1】
在往昔的峥嵘岁月中,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人民获得解放与自主,在“一唱雄鸡天下白”之后,他又操起了建设国家,强民富国的担子,毛主席的人生是闪光的人生。今天的我们,在领略过毛主席的气概之后,我知道了在那个年代的艰辛,知道了战斗的残酷,知道了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探索、钻研就如曾经的“鏖战”、需要我们拿出“上九天揽月”的精神和红梅般的坚强意志,与困难作斗争。
须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们也会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篇2】
三、四十首。现与大家分享自己学***会。
毛泽东主席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又是伟大而杰出的诗人。毛主席的是革以豪放、优美、典雅、哲理深邃、雄伟博大为主。它们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光辉典范。
毛主席诗词表现出崇高远大的理想和雄伟豪迈的气概。他从小就有忧国忧民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他从小就决心改造中国和世界。他一生为中国的独立和强大,为中国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他经常把这种崇高的理想和英雄精神写进诗里。
比如:写于1925年秋的《沁园春·长沙》。诗人独立湘江,面对辽阔的宇宙,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中国的命运应该由谁来主宰?
展示出一种色彩斑斓、精神焕发、志气雄大、意味深长的崇高美。又如写于1936年2月的《沁园春·雪》。描写北方景物高大的景物,表现了一种宏伟的气势。
描写历史人物,用封建帝王的代表,“只懂”武术,不懂文化规律。"俱往矣"一句,有横扫千军之势,把这些"英雄"人物一笔带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歌颂“今日”的英雄,充满自豪和自信。它表达了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意志和信心。表现了豪放气魄,革命领袖的气概!
毛主席的诗歌是崇高人格和杰出才华的集中体现。他不仅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百年伟人,更是一代经验丰富、知识渊博、性情浪漫、阳刚美丽、文艺修养深厚的伟人。用北大孔庆东教授的话说:
"毛主席一个人相当于一大堆人文社科历史学教授,毛主席是旷古至今最伟大的知识分子、最大的学问家".毛主席诗词中表现的崇高人格主要表现在诗人的凌云壮志、远大抱负、坚强意志、不屈精神、必胜信念和雄伟气魄等方面。毛主席诗词体现了大家风范,显示出他作为一位浪漫诗人的非凡才华。
他诗路开阔,能娴熟自如地驾驭不同的体式;实现了中国诗词所理想的阴柔阳刚亦即豪放婉约相统一的审美境界。
毛主席具有典型的诗人气质,充满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还有博大精深的古典诗词学习,也有高超的洞察力,能游刃富余,重量轻如溶,融为一体。因此,他诗词的文化气韵特别丰厚。
神话典实,驱驾自如;诗词名句,信手拈来。所作引用跟诗人所作诗词之间密合无间,成为其意境、意象、意趣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充分展示了一代伟人光照日月的精神风貌。
毛主席的是革是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崇高之美与浪漫主义精神息息相通。在浩瀚的古典诗海中,有无数具有浪漫精神和崇高美的作品。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浪漫主义已经发展成为革命浪漫主义。毛主席是革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没有刻意描写革命经历的苦难和牺牲,始终充满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他继承了屈原、李白、苏轼等浪漫大家的优良传统,写出了不少立意高远、情感豪迈、境界雄阔、声韵铿锵的古体诗词,将崇高之美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堪称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的千古绝唱。
毛主席的诗歌是中国革命的艺术记录,堪称革命史诗。他的诗歌大多与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相联系,体现了与天、与地、与民抗争的精神。他的一生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制高点上,雄图大略,**远瞩,思考的都是中国革命、世界前途的大问题,因此写作诗词也能高屋建瓴,从全局、大处、未来着眼,从而描绘出一幅幅雄伟壮丽的时代风云的画卷。
毛主席亲自领导和参加了革命斗争和建设祖国的伟大实践,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和营养。他的诗歌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画卷,也是诗人伟大而非凡的人生经历的生动写照。从早期对"谁主沉浮"的深切思考到井冈山的武装革命斗争;从改造山河的挥汗劳动到傲霜斗雪的国际较量,都在毛主席诗词中得到了真切生动的反映。
如《西江月·井冈山》表现了根据地初创时期的恶劣环境和毛主席"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政治家胸襟与风度。《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磅礴的气势,形象地叙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过程,渲染了人民军队不可抵挡的伟大力量。
毛主席诗词是和磅礴的气势,强劲的力量结合在一起的。毛主席诗词是革命的诗词、战斗的诗词。它反映了压倒和战胜敌人的强大而顽强的力量。
如《清平乐?六盘山》是1935年红军越过到达陕北的最后一道防线天然屏障六盘山时写的。这首词把磅礴的气势、志气的高昂、强劲的力量、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的气魄充分表现出来,令人心潮起伏、激动不已。
上凯表现了当时的战斗决心:“天高云淡,雁南飞”。它看起来像一幅画,但实际上,它体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怀。"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把艰难困苦的长征用"屈指"轻描淡写,流露出红军对漫漫险途等闲视之的英雄气概;下阕展现革命前景: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有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生力军,我们一定能推翻蒋介石的反动政权。
这不仅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誓言,也是作者依靠革命力量推翻反动势力的图景,表现出高度的革命浪漫主义。
毛主席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着读者,给人以含蓄而有意义的审美享受。尤其是其是歌的崇高审美特征,为新世纪中国文学创作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毛主席诗词永存不朽!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篇3】
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英名在神州大地上可谓家喻户晓,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尤其他的诗词艺术独具特色,许多名篇脍炙人口,读后令人荡气回肠,豪情满怀。毛主席的诗总能轻易地打动人心。他诗中所表达的精神,甚至能激发人们多年来沉睡的激情。
下面就借我修完人文经典这门课程后学习到的方法,鉴赏一首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长沙》,以此来缅怀我们的伟大领袖同时激励我们21世纪的有志青年。
《沁园春·长沙 》
秋高气爽,湘江北,橘子岛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山川,激扬文字,当年的粪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上阕由景入手,“秋高气爽,湘江北,橘子岛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认为毛泽东在这里表现出了他的孤独和愤怒。旧历7月初称不上是深秋,何以能寒?所以这恐怕是毛主席自己的感受。在他心中,世界的悲伤是无处藏身的。
“看”是带着强烈感**彩的看,在这种伤感情绪的推动之下,他站在橘子洲头所观察到的世界格外斑斓,尘世的场景变成了色彩的狂欢:通体墨绿色而毫无杂质的湘江水一路北上,江中,舸舰迷津,川流不息,周围的树林尽被枫叶装点成血红,一眼朝西岸望去,岳麓诸峰竟是火烧一般红透了——这是大面。再细看,寥廓江天之上,一只苍鹰凌驾众生,正在孤独而高傲地盘旋,游鱼在水中仿佛无依无托地安闲优游,众生之流转如此合理。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然若失?有,但是这个怅然已经超越了惆怅和忧虑,他不是迷失在世界之大千与自我之渺小的剧烈比较中失落得不能自拔,逆来顺受,而是提出了痛苦而激越的反抗之声:
试问天下是谁之天下?世界是谁之世界? 石破天惊的一问转入下阕,气势有所内敛,“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山川,激扬文字,当年的粪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携来百侣曾游”具体指的大概是1917年9月底,他与一群有理想和抱负的青年曾租小船两只,环游长沙水陆一周。
傍晚,清风明月,醉歌诗词,浪漫情怀和乐观精神悠然升起。“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对往日不平凡的生活的概括,我想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政治活动,二是锻炼身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写同学们意气风发,文韬武略、才华卓越。“指点山川,激扬文字,当年的粪万户侯。”这几句写他们对于混乱不堪的旧中国进行的学生式的批判,也就是“峥嵘岁月”中的社会、政治活动。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当然是充满浪漫情调的夸张,但是毛泽东要说的是人定胜天的道理,这基于毛泽东极端的自信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对于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
通篇看来,诗人的感伤情怀和豪迈奔放做到了完美的结合,我不愿割裂开这两种情绪,说有一个踟蹰苦吟的毛泽东和一个激情飞扬的毛泽东在一首词里肉搏。但是,姑且说是挣扎,诗歌中的一个尖锐矛盾就是理想的美好和现实距离这种美好的遥遥千里,屈原诗里有,曹植诗里有,李白的诗里更是频有,有时他甚至几进几出,从极痛进入极乐,再从极乐跌回现实,这种拉锯战往往能把诗人的想象推向生命体验的高峰,于是仙境越发美,地狱越发艰难。
此时的毛泽东何以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这本来就苍茫的劲秋呢?词上阕表面上的瑰丽掩饰不住诗人内心的悲凉和不甘于屈从逃避的狠劲,悲观的暗流悄悄汹涌,终于借助于诗人主观意志的强大压力,变为豪迈奔放的英雄主义情怀猛然迸发了出来。怀揣痛苦所营造出的人世并不是真正的人世,而是更为诗意得多的新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美好也可以恐怖,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
在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压抑多日的身心遭遇到了美好的事物,引起内心嘹亮的狂歌,万丈光芒射穿了千重阴霾的疑云,他的心驰骋八荒,如野马一样流奔席卷,自由在这一刻升腾,精神在这一刻解放。热爱和痛苦都来自激情,激情涌动于血液中马蹄奔腾般的节奏,意蕴均自天成,而文采,方得以一挥而就。
总之,毛泽东和他的家族深受当地文化和家族风尚的影响。他的诗歌意境深刻,气势恢弘,不愧为一枝奇葩。他的诗词艺术给中国诗歌史、文学史树立了一座巨大不朽的丰碑,给中国及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一笔厚重、丰富的宝贵遗产,亦给巨人留下诗意的回眸。
法学院2010181032贾晓龙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篇4】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悠悠五千年文明古国,雄文巨著,汗牛充栋,而古典诗词又是中华文学史上一朵魂丽的奇葩,因此诗坛高手如云、词界大家荟萃,骚人墨客,数不胜数,可谓英才辈出,群星闪烁,流光溢彩。很多脍灸人口的诗词歌赋,历久弥新、几千年长盛不衰。
我喜欢苏东坡《大江东去》的宏大气势,也喜欢岳飞、江红的激昂歌曲,但我更喜欢毛泽东的诗,我能背诵毛泽东的一般作品。这些豪迈奔放、回肠荡气的文字撞我心扉,荡我魂魄,令我思绪飞扬。
有人说,毛泽东一生的投资是零,回报是无限的。他独自走出韶山,几十年后成为建国领袖。有人说,毛泽东是一位气度非凡的神,是世界之王。其实不然,毛泽东历经坎坷,九死一生,数位家人为了革命也血染疆场。同时他也是一个食人间烟火,情感丰富的人,刻苦的求知与磨砺、勇于探索和实践,成就了他的伟大不凡,阅读伟人诗词时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便以天下为已任,志存高远,赋诗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注重身体素质,为以后迎接大起大落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非常注重同学间的真诚友谊。在《七古·送纵宇一郎》中对朋友的离别感慨万千,叮咛、鼓励有加——“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米。
”在《沁园春·长沙》中与“风华正茂”的同学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渡过了难忘的“峥嵘岁月”。
夫妻情。《虞美人·忱上》“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伟人的眼泪。
《贺新郎·别友》中的“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道尽了离愁别绪。《蝶恋花·答李淑一》可谓上乘之作,诗人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天上人间,场面宏大,对杨、柳烈士通过吴刚、嫦娥给予他们的隆重款待为衬托进行了高度的讴歌,而又不露丝毫颂扬的痕迹,却把思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战友情。《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短小精悍的三十六字,铿锵有力,语言朴实无华,由其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更见独特效果,彭德怀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彪炳千秋。
在《七律·吊罗荣恒同志》中诗人思前想后,情真意切,怀念、哀悼之情溢于言表。“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诗人欲哭无泪的心情和对战友的高度信任。
全诗语句凝练,活用典故,条清缕晰。
对民主及文化人士的尊重。毛泽东同柳亚子先生诗词唱和一直被传为佳话。想当初柳亚子先生对新政权对其待遇有不满情绪,毛泽东以诗作答,幽默含蓄,感人至深,从忆旧入手,对其进行了关心、劝诫。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深意浓,使柳亚子先生心悦诚服,同时也感动了众多爱国人士,纷纷走入政协队伍,为新中国的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全诗清新和雅,读来如沐春风。《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一词格调明快,流露着赞许之意和欣喜之情,“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这些语句对丁玲投身革命进行了高度评价和肯定,难怪当时众多文艺工作者和热血青年将延安视为圣地,奔赴而来,除了共产主义理念感召之外,毛泽东个人魅力绝对举足轻重。
毛泽东诗歌中的军事题材占很大比例,毛泽东的军事能力是众所周知的。从早期的《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到《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直至《十六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从“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到“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横扫千烟如卷席”“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直到“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咏读诗词,我们听到了隆隆的枪炮声,闻到了弥漫的硝烟味。敌强我弱的局势,坚苦卓绝的斗争在诗人笔下却象一首流淌的歌谣,一曲飘飞的**,轻松、洒脱、超然物外,不由得你不对毛泽东肃然起敬——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一个顶天立地的伟男子。
沉着冷静,谈笑风生,运筹帷幄,千里迢迢,胸怀丰满,肚皮丰满,领导共产党人推翻三山,赶走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红色政权。
妇女能顶半边天,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中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诗句,对飒爽英姿的女民兵予以充分肯定,其实也是对女性在社会和工作中的一种肯定和赞许。《七律·到韶山》中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则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种尊敬和认可,在诗人眼中他们是“英雄”。流传甚广,最值得称道的是气壮山河的《沁园春、雪》,“数****人物,还看今朝”是说在为共产主义奋斗和献身的人是了不起的英雄,是多娇江山的主宰者,他们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著名的帝王更伟大,更值得颂扬。该词发表在1945年秋的重庆和谈期间,一时洛阳纸贵,轰动整个山城,被评为“睥睨六合,气雄千古。
“风调独绝。”一时间文人学士,雅兴勃发,赋诗填词,纷纷咏雪。但没有一首超过《沁园春·雪》的风头的,这除了语言的锤练之功外,是因为那些名流们缺少或没有毛泽东那种王者的霸气,穿越时空的丰富思维。
这个词发表后,毛泽东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声誉大为震惊,也为他们今后在政治上选择共产党铺平了道路。
他对列强无畏,天生铁骨,堪称民族之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能熊罴。”(《七律·冬云》)正气凛然的面对美、苏反华势力,“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嘲笑了苏联修正主义的狂妄自大。同一首词中“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是诗人将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反动派都视为纸老虎的又一种表达方式,铁骨铮铮,浩气回荡。
令正义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风雷激。”“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让你知道叫豪迈奔放;“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能领略到言简意赅;“风起绿州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体现了诗人对事物观察的仔细入微;“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可谓大气的夸张;“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有着奇妙的想象……真是字字珠玑,句句荡涤心胸。
毛泽东一生戎马倥偬,逆境重重,风云变幻,但他却能在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境况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同时还创作了这么多震古烁今,美妙绝伦的诗词,分析的结论是功夫在诗外,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遍览群书,博古通今,足迹踏遍万里山河,见多识广,而又性情豪迈、浪漫。所以才会有如此骄人华章。由于集多种才能于一身,善于团结各界人士,有着崇高的人格,因此他有着一种独特的诱人魅力,凝聚了一批中华优秀儿女、民族精英(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与其一道赴汤蹈火,南征北战,缔造了伟大的共和国。
纵观他的一生,不难看出他被历史选为伟人,也是必然的结果。
陈毅元帅评价毛泽东诗词说:“诗词大国推盟主。”作家徐迟称自己“诗从毛主席,文崇马克思。
”柳亚子先生则盛赞为:“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诗。”……好评如潮、众口一词。
诗人离开这个世界已近29年时光了,其作品依然热度不减,赏者如云。可见毛泽东这些气魄宏大,豪情飞扬的诗词将与其伟大的名字一样不同凡响 、万古流芳。
日语102
苗璐***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篇5】
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小学五(2)班
毛泽东诗词古为今用,大势磅礴,政治内容和艺术形式相得益彰,雄词丽句 ,推陈出新,书法辞赋,独领**。学***东诗词,如品佳酿,回味久长。
据说,13岁时,毛泽东就写诗、写记录说,他只喝井水,永远不能长大。十七岁给父亲写信便说孩儿立志出乡关,人生无处不青山。青年时代,毛泽东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写作更加生动活泼。
比如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比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真是纸上波澜 、笔下惊雷。特别是一首《沁园春雪》,点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古往英雄煮酒笑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语惊世界,气势恢宏、纵横捭阖,罕见的大手笔。
以景壮情,古来有之,而景有颜色,也属自然,然毛泽东诗词五彩斑斓,非常壮观。一句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把大江东去浩浩荡荡的气象一览无余。一首《菩萨蛮大柏地》更是尽情泼墨: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好一幅凌空飞虹的七彩景象。雨后的彩虹有多美?历史上的文人很难生存。
而毛泽东一句白描 ,加以彩练空舞的动化,雨后战场的静谧,令人触景生情,天地自然的壮丽让人浮想联翩,而后世人再见彩虹,能不忆诵毛泽东此七彩诗!
毛泽东诗歌还有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巧用数字,巧配数字。从一到十,再到一百,一万,一万,无需使用,还有三个
十、三十
一、三十
二、三***也是原样搬入, 浑然天成,一点不见牵强痕迹。一个万字,不知反复使用过多少遍。甚至同一首词中也多次使用,而读者并无异感,实为奇妙。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篇6】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是含蓄的诗经,“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是悲怆的楚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是悲壮的唐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是缠绵的宋词,“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中是苍凉的元曲。悠悠五千年文明古国,雄文巨著,汗牛充栋,因此诗坛高手如云、词界大家荟萃,骚人墨客,数不胜数,可谓英才辈出,群星闪烁,流光溢彩。
在这闪耀着智慧与灵性的文学世界里,一代伟人横空出世,浪漫、现实、婉约、豪放,他都驾驭得游刃有余,他就是毛泽东。苏东坡有气势恢宏的大江东去,岳飞有慷慨激昂的满江红,这些古典文学史上的奇卉异葩令我敬仰,但是我更喜欢的是毛泽东的诗词。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志存高远,离家读书时他给父亲留书:“孩儿立志出乡关,不成功名誓不还。”读书时他更是以天下为己任,同学称他“身无分文,心怀天下”,他自己亦赋诗“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豪情壮志溢于言表。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我心中只是一位神圣的领袖。当我读到毛主席的诗时,我意识到毛主席是如此坚定,如此大胆,如此睿智,我从他的诗中感受到了一个伟人的人格魅力。
“久有凌云志,重在井冈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这是怎样的豪情壮志啊!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这是怎样深刻的人生感悟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枝头俏”,“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怎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啊!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怎样一往如前的坚定信念啊!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这是怎样的磅礴气势啊!
在人们眼中,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战略家,但他也是一位有着真正气质的诗人。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让我们看到了他朴实铿锵的战友情谊。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让我们看到了他洋洋洒洒的夫妻情谊。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让我们看到了他落叶归根的思乡之情。
毛泽东一生戎马倥偬,逆境重重,风云变幻,但他却能在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境况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同时还创作了这么多震古烁今,美妙绝伦的诗词。 陈毅元帅评价毛泽东诗词说:“诗词大国推盟主。
”作家徐迟称自己“诗从毛主席,文崇马克思。”柳亚子先生则盛赞为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诗。”
若是推敲毛泽东诗词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该是历史使然吧。历史成就了他伟大的成就,他优美的诗歌和历史。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篇7】
标题:"一代风骚,千秋绝唱——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导师,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充满了激情和豪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多年来,我一直都热爱读毛泽东的诗词,每每读到其中的文字,都能深感震撼和启发。
毛泽东的诗词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也展示了他对人民的深厚关怀。他的诗作用沉痛的笔触描绘出抗战时期的长城守卫战,那种坚守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让我感到钦佩和敬仰。他勇于担当,决心保卫民族利益,与仇敌拼死抗争的决心和勇气,使我深受鼓舞。他的壮丽诗篇中,充满了浩然正气和英雄主义的精神。读完这些诗词,我常常会感叹毛泽东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的诗词也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真谛。他的《沁园春·长沙》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使人感到舒畅和愉悦。而他的《七律·登鹳雀楼》则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些诗作反映了毛泽东的思想广博和内涵深厚,他的诗词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座座思想的宝库。
读毛泽东的诗词,我深深感到他的情感独特而丰富。他不仅对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充满希望,同时也对自然界充满敬畏和赞美。他以一颗豪放的心灵,倾注了对自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使他的诗词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感动着每一个热爱诗词的人。
毛泽东的诗词赋予了我许多启示和感悟。它们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坚毅和勇敢,什么是忠诚和无畏。它们教我要勇于挑战困难,要追求真理和进步。每当我感到力不从心或者遇到困难时,这些诗词就是我的精神支撑和座右铭。它们激励着我坚持下去,勇往直前。
读毛泽东的诗词,仿佛是与伟人亲近和对话的机会。它们带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使我对人生产生了更深切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沉迷于物质追求,追逐繁华与利益,而忽视了精神追求和内心的满足。毛泽东的诗词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回归内心世界,重拾人性的真善美。
毛泽东的诗词是一代风骚,千秋绝唱。它们不仅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读毛泽东的诗词,感受到了他与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他的诗词犹如一盏明灯,在黑暗的夜晚中为指引前行的道路。感谢毛泽东的诗词,感谢他给予的启示和动力。愿永远读下去,让他的诗词在心中继续荡漾,永远不灭。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篇8】
《毛泽东诗词》是一部集毛泽东诗词于一体的宝贵文集,其中包含了他一生创作的众多经典之作。读完这部诗集,我深受震撼和感动。这是一个展现毛泽东才华的窗口,也是了解他思想和情感世界的途径。以下是我对《毛泽东诗词》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毛泽东的诗词给我带来了正能量。他的诗词充满了激情和力量,鼓舞人心。他以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他的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情感传递给了读者。在他的诗词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表达了对困难局势下人民的认同和支持,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前景的期许。毛泽东的诗词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为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奋斗,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毛泽东的诗词给我带来了情感上的共鸣。他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革命家的内心世界。他的诗词反映了他对人民苦难的深刻关注和同情,反映了他对人民解放、民主和平等的坚定信念,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美好前景的无限向往。在阅读他的诗词过程中,我不仅是欣赏到了他的文学才华,更是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之情。这种与毛泽东情感上的共鸣,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作为一个伟大领袖的人性。
最后,毛泽东的诗词给我带来了对艺术的新的认识。他在诗词中融入了党的歌颂,抒发了对人民解放的倾慕和向往。他的诗词不仅仅只是诗情画意,更是展现了他对于社会政治的深入思考和理论把握。他的诗词不拘形式,有的以唐诗宋词的格律写出,有的以现代韵文的形式表现,这种多样的艺术风格让我对诗歌的价值和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他的诗词,我体会到艺术与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关系,感叹伟大领袖的多方面才华。
总之,《毛泽东诗词》这本书让我在阅读中收获颇丰。通过读这本书,我既更加了解了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思想和情感,也对诗词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毛泽东的诗词给予了我正能量和情感上的共鸣,激励着我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在政治理论方面,还是在艺术创作方面,毛泽东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词将一直激励和感动后人,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篇9】
朱雨晨在寒假,我听爸爸说毛泽东的事迹,说起这个伟人,每个人都不陌生,但说他的事迹却没几个人能说出来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战争,所以,我去买了这本书,看看毛泽东的一生经历和他所写的诗词,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毛泽东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看到了他和第一师范的同学们谈论国家大事。毛泽东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对所有人在历史上所做的一切的错误和正确的认识,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是我买这本书的“意外收获”。
这本书有57首,分毛泽东诗词讲稿,毛泽东诗词补编,毛泽东诗词六首和学诗启示录。毛泽东的诗歌是在透彻理解之后,把前辈的诗作变成自己的东西。 他自己的观点值得学习。然而,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有一个问题:毛泽东是如何继承诗人的传统的?
是怎样借鉴前人的呢?毛泽东写的诗词又是怎样借鉴古人,继承遗产的呢?在我苦思冥想时,我又把这本书读了一遍,才明白,毛泽东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尤其对古典诗词有强烈的爱好。
但他一生,在临窗伏案,也爱好吟哦或默诵,到建国以后,生活条件变了,欣赏起来就更淋漓尽致,于日理万机之余,几乎全部沉寂在诗词艺术气氛中。而且,所有重要的诗篇,尽管搜求饱览。这些我们只要约略数数毛泽东评点圈阅过的古典诗词,相当部分还大圈小圈,圈中点,点套圈,都是反复阅读,多次评比过的,可见一斑。
才体会到,要想透彻了解历史伟人的一切不容易,只有有毛泽东这种精神,才真正体会到他的一切了解**于自己身上。我最喜欢的一首写庐山景色的一首诗是:“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望着大海看世界,热风吹着雨点洒着江天。九派云彩横渡黄鹤,三派雾白烟下浪。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描述庐山的风景名胜。
总之,还有许多的好诗,好词,让人读了赏心悦目,明白更多的事礼,广泛我们的知识面,才是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益处!
关键字:《毛泽东诗词鉴赏》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