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茶叶末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代茶叶末釉高足碗

清代茶叶末釉高足碗

茶叶末釉瓷器鉴别 雍正茶叶末瓷器鉴别 明代茶叶末釉瓷器鉴别

2020-06-01

茶叶末釉瓷器鉴别。

图中这只清代茶叶末釉高足碗,应为供器,较为少见。古人称,茶叶末釉,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茶,美如花,范为瓶,最养目。

茶叶末釉是瓷器的釉彩名。它是一种含有结晶矿物质的半无光釉,呈深绿黄色,因釉中均匀地布满形似茶叶的针、片状结晶体而得名。茶叶末釉的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多用于装饰仿古器皿,深厚古朴,气质高雅。

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清代茶叶末釉制品主要有碗、盆、盘、罐、瓶等。

高足碗,又称靶碗,有中空足封闭底印和不封底两种。造型为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造型与高足杯颇为相似,较之略大。这种纤巧的高足碗于元、明、清三代较为流行,品种有青花、斗彩、茶叶末釉等,以明永乐红釉、宣德釉里红、成化斗彩最为名贵。

延伸阅读

明清瓷器:茶叶末釉贯耳瓶


茶叶末釉贯耳瓶(清)

款识:“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

瓶呈长方形,瓶口四角带倭口,长颈、溜肩、鼓腹,颈部置双贯耳。通体及足内均施茶叶末釉,釉面平整发乌。足底露褐色胎。茶叶末釉是清代高温颜色釉的一种,此品种虽在唐、宋已经出现,但并不流行。明代景德镇窑茶叶末釉也有烧制,但传世产品极少。茶叶末釉制品的盛烧年代为清雍正、乾隆两朝,文献中称之为“厂官釉”。雍正制品,釉色多偏黄,俗称“鳝鱼黄”;乾隆制品,釉色多偏绿,俗称“蟹壳青”。此后一直到清末,茶叶末釉做为一个传统品种一直在烧造,但其质量却每况愈下,与雍正、乾隆作品不可同日而语。雍正款同类型茶叶末釉瓶非常罕有。

古代瓷器:唐代耀州窑茶叶末釉瓷器赏析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是唐代耀州窑特有的品种之一,造型古朴素雅,釉色沉稳均匀,风格含蓄恬静。作为中国传统的温颜色釉品种之一,茶叶末釉以其外形颇似茶叶细末而得名,它是釉料中含铁﹑锰的结晶釉陶瓷。其釉色黄,而中掺杂着绿,在黄褐色的底色中散布着许多细小的绿色斑点。由于配方和制作工艺的变化,釉色不尽相同,故有蟹甲青、鳝鱼黄、蛇皮绿、老僧衣等品种,釉面多数呈半木光。

唐代茶叶末釉盆

唐代茶叶末釉水盂

唐代茶叶末釉人头形埙

唐代茶叶末釉提梁罐

唐代茶叶末釉钵

唐代茶叶末釉双耳罐

唐代茶叶末釉双耳油瓶

唐代茶叶末釉执壶

唐代茶叶末釉执壶

明清瓷器:明 青花云龙纹碗 红釉暗龙纹高足碗


明青花云龙纹碗

高9.4厘米口径20.7厘米足径8.7厘米

明:景德镇窑。永乐时烧造。撇口,丰底,圈足。胎薄体轻,釉面莹润,以苏麻离青料绘云龙纹,龙体浑圆,雄健有力,近足处绘莲瓣。器里口边绘忍冬纹,内底心青花双圈内,有两朵如意头式飘带形云,无款识。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红釉暗龙纹高足碗

高9.9厘米口径15.8厘米足径4.2厘米

明:景德镇窑。口外撇,瘦底,高足,上窄下宽,足柄中空。白里暗云龙纹,内底心刻篆书永乐年制款,外围葵花,器外壁施以鲜艳光亮的铜红釉,晶莹明澈,为永乐时的新品种,称为鲜红。原为宫廷旧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代影青玲珑碗


清 乾隆影青玲珑碗

玲珑,俗称“芝麻漏”。其做法是先在较薄的胎体上透雕出花纹,通体上釉,花纹处填满透明釉,具有对光透影、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但不洞不漏。这种透光的米粒状孔眼,叫做‘米花’;在日本则叫‘米通’‘萤手’。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瓶之类,镂空处不糊釉浆,也叫玲珑。唐代洪州窑巳生产玲珑瓷;明永乐时,景德镇窑巳有玲珑产品。隆庆、万历其间,玲珑瓷风行一时。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玲珑瓷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古代瓷器:清代影青玲珑碗


清乾隆影青玲珑碗

玲珑,俗称芝麻漏。其做法是先在较薄的胎体上透雕出花纹,通体上釉,花纹处填满透明釉,具有对光透影、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花瓶之类,镂空处不糊釉浆,也叫玲珑。唐代洪州窑巳生产玲珑瓷;明永乐时,景德镇窑巳有玲珑产品。隆庆、万历其间,玲珑瓷风行一时。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玲珑瓷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清代“炉钧釉”器物欣赏


清代“炉钧釉”器物欣赏

清雍正炉钧釉双鳅耳炉

清雍正炉钧釉铺首耳壶

清雍正炉钧釉水丞

清雍正炉钧釉棕式瓶

大清雍正炉钧釉茶壶

雍正款炉钧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清 炉钧釉九芝如意

清代炉钧釉随形笔

清炉钧釉四方水丞

乾隆款炉钧釉双耳三足炉

清乾隆炉钧釉直口瓶

清嘉庆 炉钧釉墩式碗

清同治炉钧釉大盘

民国炉钧釉方盆

文革时期紫砂胎炉钧釉器

清乾隆宜兴紫砂胎炉钧釉茶壶

清乾隆宜兴紫砂胎炉钧釉茶壶

炉钧釉创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于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温炉内烧成仿宋钧釉而得知其名。

《南窑笔记》说:“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景德镇陶录》亦载,“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

炉钧釉原本便是仿钧釉器,但没有钧釉色彩那种浓烈的大开大合,而是如小泉柳溪一般,细腻缠绵!炉钧色调丰富,几乎月白、葱翠、钧红、朱砂红等诸色皆备。由于使用了熔块釉,所以光泽性强,外表华美、艳丽。

又据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云:“近时宜兴砂壶复加饶州之鎏(饶州即景德镇旧称),光彩射人却失去本来面目”,文中所指即炉钧釉。阮葵生,字安莆,又字宝成,号唐山,又作吾山,江苏山阳人(今淮安),乾隆十七年壬申举人,官至刑部右侍郎,著有《七录斋集》。

根据阮葵生生活及成书年代可知,宜兴炉钧釉装饰紫砂茶壶在乾隆朝已有记载,但实际时间可能会更早。

仿钧窑紫红斑所作的低温颜色釉。有“素炉均釉”与“浑炉均釉”两种。素炉均釉面呈蓝绿相间的麻点纹,在素坯上底喷翡翠(以氧化铜着色的粉彩颜料),面喷广翠(以氧化钴着色的粉彩颜料)。浑炉均釉面呈红绿相间的麻点纹(红釉以胶体金着色)。800℃左右烧成。以清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制品最精。 釉中含有粉剂,故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均开细小纹片,其结晶呈色多种,深浅不一,有红,兰,紫,绿,月白等色(如同有铅器表面的反射光泽)并熔于一体。在器物釉面上形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有的弯曲,有的垂直,还有的似山岚云气与斑点交混在一起,布满器身。如同五彩缤纷的孔雀尾羽一样,整齐美丽。釉中的红色并不太艳,红中泛紫,犹如刚成熟的高粱穗色。兰釉则如水波状,雍正年间的炉均釉基本上都保持这一特征。

明清瓷器:青花釉里红折枝花卉纹高足器托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折枝花卉纹高足器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高:7cm口径:6.6cm足径:8.6cm

说明:这件托子无底,上下相通。内壁施白釉,口沿饰回纹,腹部绘倒垂的变体石榴纹和花叶纹。托盘面有梅、莲、石榴、茶花等4枚折枝花卉纹,托盘的反面也绘饰折枝花卉纹。叶子以青花描绘,花、果用釉里红表现,釉里红的呈色有深浅的不同。它的圈足饰贯套如意云装饰带。青花釉里红,由于青花的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的着色剂是铜,它们对窑炉内化学气氛的要求不一样,况且在高温下,其化合价易起变化,对彩瓷的呈色影响较大,烧成就比较困难,产量也少。从雍正官窑开始,因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烧制技术,情况大为改观。

古代瓷器:汝窑经典文物天青釉碗赏析


天青釉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6.7cm,口径17.1cm,足径7.7cm碗撇口,丰腹,圈足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满釉,呈淡天青色,莹润纯净,开细线纹片,走向极不规则。制作规整,足内有五个细小的支钉痕及乾隆御题诗一首:秘器仍传古陆浑,只今陶穴杳无存。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痕异匏樽。盂圆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后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题,并钤古香、太朴二印。汝窑青瓷胎质细腻呈香灰色,釉色如湖水映出的蓝天。这件汝窑碗釉汁匀润,碗型更为罕有,是一件精美的稀世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