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青花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浅谈釉下青花瓷的魅力

浅谈釉下青花瓷的魅力

青花瓷器的鉴别 青花瓷器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02-07

青花瓷器的鉴别。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朝代,在不断变换的时代当中,陶瓷的发展也经历了由萌芽期到成熟期,再到高峰期,最后至萎靡期。作为一名陶瓷研究者,我有着自己的追求,我最喜欢的就是釉下青花瓷。我希望有一天能在世界陶瓷博览会上看见自己的作品。

在下面文字中,我将会详细介绍釉下青花瓷的涵义,并描述本人对发展釉下青花瓷市场前景的观察,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示。

一、 釉下青花混水之欣赏

1、釉下彩的来源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在众多的瓷器装饰手段中,釉下彩是首当其冲,它主要是陶瓷工艺者们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再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随后就用高温(1280-1350℃)烧制,一般而言是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而颜料主要就是赫色颜料器。

釉下彩的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这是它的主要特点。烧成后釉下彩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其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其中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这些都是釉下彩瓷的细分类。

2、我眼中的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青花瓷的主要特征就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主要原料,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烧成后,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原始的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发展了青花瓷。而在明代,青花瓷已随处可见。

明代,最为突出的就是使用了回青。

据了解,回青是正德时期出现的,它属于进口青料。氧化锰含量很高,而氧化铁的含量很低,“散而不收”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但是它必须与石子青配合使用。而石子青的特点是花色“沉而不亮”,不散。把它们混合起来,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平衡作用,从而达到另一种效果。虽然史书上对这些颜料都有所记载,但是据我观察,配料比率是不同的,它分为上青、中青、下青三个等级。上青主要用于混水,颜色清亮;中青用于设色,则笔路分明。这是一种新的瓷器绘画技法,叫“双沟填色”, 它是成化时期出现的,就是先画两条线,颜色较重,再在两条线间添上较浅的颜色。到了景德镇就叫“混水”。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线条非常流利自如,轮廓线与填色的色调非常协调,修胎也很规整。釉色是白泛微青,釉层微厚,釉面细润,光洁平整。这就是著名的釉下青花混水。

二、釉下青花混水的成长

1、釉下青花混水瓷器的走向

早在唐代,釉下青花混水就已经初见端倪。宋代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到了元代,釉下青花混水的瓷器有了很大的发展,可能跟当时元代的政治经济相对较稳定有关,元代的釉下青花混水的坯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使用的青料不仅仅只是国产料,还有进口料,这极大的提高了元代釉下青花混水瓷的品质,而它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可以说,元代的釉下青花混水瓷已经达到了瓷器的成熟期。

在明清时期,釉下青花混水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釉下青花混水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但是在清乾隆以后,可能是社会动荡不安,政治经济都相对薄弱,这一时期的釉下青花混水瓷器的市场变得十分萎靡。但是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总的说釉下青花混水瓷器还是在不断的发展当中。

2、釉下青花混水瓷器的原料的改变

釉下青花混水瓷器最主要的青料就是采用了石子青和回青,在苏麻离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化学青料等众多青料中,石子青和回青并不是最好的青料,但是把它们相结合以后,可以产生利弊互补的效果,所以说,古代的陶瓷工艺学者们真是把青料的用途发挥得淋漓尽致。

据我所知,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回青,则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对于这些学者也无从考证,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三、 釉下青花混水瓷的市场开拓

作为一名陶瓷工艺研究者,我认为目前景德镇,乃至世界的瓷器已经出现了饱和状态,如何开拓出瓷器的另一片新天地,这是目前我们学者最为迫切的任务,据我这些年对市场经济的观察,我认为釉下青花混水瓷最有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去开发这个市场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应创立专门的釉下青花混水瓷研究机构,不断引进、吸收各类人才。

虽然景德镇,乃至全国都有瓷器的研究组织,但据我所知,专门研究某一类瓷器的组织从未有过,因此导致瓷器市场出现的品种杂而乱。所以,我觉得应该设立专门组织,而且应该不断引进、吸收新型人才,只有这样,釉下青花混水瓷的市场发展才有其自身的基础。

第二,应该不断改进和创新青料。

青料是制作瓷器的必经程序,想要成功制作一件完美的作品,必须要上好的青料。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青料杂而多,而且价格昂贵,这无疑给我们制造出上好的瓷器带来困难,加之釉下青花混水瓷器的青料是需要按比例配合的,比例并不容易拿捏,所以我认为需要创新和改进我们目前所使用的青料,只有这样,才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最好的瓷器。

第三,还应该不断扩大创作思路,挖掘新型的釉下青花混水瓷器。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釉下青花混水瓷器非常多,而且款式一成不变,“物以稀为贵”,想要让消费者觉得这物品有价值,就必须不断的创新思路,不断地改进釉下青花混水瓷器。只有这样,釉下青花混水瓷器的市场才能越来越广。

总之,我认为釉下青花混水瓷器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它带着我们这些陶瓷研究学者辛勤的汗水和殷切的期望。

王华民 1954年6月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江西丰城人。少年时,受祖父王步老先生(青花大王)教诲,高中毕业后随王步长子陶瓷艺术家王声怀学艺。从事陶瓷青花工艺美术40年,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2008年,江西省文化厅命名其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代表作品青花分水《雄鸡图》《芦雁图》等,运用王步典型的青花分水画法绘制而成,作品构图简洁清丽、色调清雅、别具风韵。

精选阅读

陶瓷:釉下五彩瓷的独特魅力


釉下五彩是湖南省醴陵市首创于清末的传统名瓷。醴陵为湖南省县级市,醴陵地处湖南省东部。那里有著名的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又称“中国瓷谷”。由醴陵市人民政府与华泽集团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27亿元,2014年全面竣工。艺术城以陶瓷器皿作为建筑外观,由意大利阿克雅事务所设计,集中展示醴陵陶瓷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产业时代新成就,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品质陶瓷产业园。项目结合展览、住宿、绿化和生产等功能,建成陶瓷艺术创作中心、陶瓷艺术体验中心、陶瓷博物馆、五彩广场、李铎艺术馆、图兰朵酒店和大型雕塑广场等主体工程。

首创于清代的釉下五彩瓷如同流星,一闪而逝,但其窑火釉光的瑰丽奇迹,则照亮了中国制瓷历史的天空。好比春日的樱花,花期短促,而灿烂炽烈,让人惊叹生命最炫最美的迸放。对釉下五彩影响大的就是文俊铎了,光绪三十年冬,文俊铎同科举人熊希龄赴日考察教育与实业。次年4月来醴,遂陪同赴东乡沩山、王仙等粗瓷产区和县城考察瓷业。他看到了醴陵进一步发展瓷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消费市场广阔,瓷土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随即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当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釉下五彩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的绘画名师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的毕业生,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釉下五彩瓷在经历了短短的一、二十年发展期后,二十年代末,受多次战争影响,生产开始下滑,醴陵百余家瓷厂停产,最早生产釉下五彩瓷的湖南瓷业制造公司也于1930年倒闭,釉下五彩瓷生产中断。改革开放的早期1979至1986年间,醴陵瓷业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醴陵瓷器产品共有45种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釉下五彩的毛瓷碗,是毛泽东专用瓷碗,是在毛泽东81岁生日时订制,一共有十套。1974年湖南省委特别委托湖南醴陵群力瓷厂为毛泽东81岁生日特别定制的一批生活用瓷,其中包括春夏秋冬及蓝菊边五个碗,其瓷质晶莹如玉,壁厚不足毫米,品相精美,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追捧。毛瓷碗以720万底价起拍,最终以800万人民币成交,成为2013年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价格最高的拍品。

那么,釉下五彩瓷又是怎么制作的呢?我来简单和大家说说。

1、选泥。选的是高岭土,高岭土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其矿物成分主要由高岭石、埃洛石、水云母、伊利石、蒙脱石以及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用其烧制出的瓷器,强度高,色泽明亮,且无有害物质。

2、做坯。把泥放在做坯的模具里,通过机器自动成型,当然啦,也可以自己手工拉坯。

3、修坯。把其边角料修整好,使其精制、工整。

4、风干。让湿润的泥坯通过自然风吹干,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釉吸进去。

5、精洗。精洗是把风干后的泥坯表面的灰尘洗掉,避免烧制之后瓷器上出现“小气泡”。

6、素烧。通过近900℃的温度进行素烧,把泥土里面的水分彻底烘干。

7、上底釉。这一步的作用是保证泥土里面的矿物质不流失。

8、进行第二次素烧。第二次素烧后的泥坯还没成瓷,但是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在上面进行绘画。

9、画坯。先用铅笔在素烧后的泥坯上画好模型,再用毛笔以墨勾线。

10、分水。分水是釉下五彩的精华之处,通过毛笔把不同的颜色填在开始画好的泥坯模型上面,让泥坯把颜色吸入其中,这样烧制好的瓷器,其图案仿佛天然生长在瓷器之中,与瓷器融为一体。让人感觉看得见,摸不着。

11、再次风干。第二次风干,让颜色和泥胎更加完美地融合。

12、喷釉。在画好的泥坯上再喷上一层薄薄的釉,这样不仅可以隔离颜色里含有的化学物质,还可以保证瓷器永不退色、无铅毒、环保。喷釉工艺还可以让烧制好的瓷器表面色泽明亮、光滑,像镜子一样。

13、煅烧。最后一次煅烧是在1380℃的高温下烧制,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

釉下五彩有釉下手绘和釉下贴花,那么怎么分辨他们呢?最简单的办法是,二个同样的瓷器放在一起,看是不是完全一样,如果完全一样,没有任何细微的区别那可能是贴花的,因为那是电脑制版。只是要手绘的,画得再怎么相同也会有不同的。还可以看看是否有网纹,电脑制作的贴花纸都会有网纹的,手绘的没网纹。釉下贴花的色彩也没那么丰富,目前釉下贴花主要是能表现黑色、褐色,主要表现的形式是图案形的,很难表现人物的画面。还有专业的办法是,用您的艺术细胞去看,釉下手绘的花纹看上去流畅、细腻、色彩生动、水份饱满、立体感强;釉下贴花的看上去死板些、平面些,简单的办法是您可以去找手绘花纹的暇疵,釉下五彩手绘分水的工艺都有收水点,如果分水时阴阳掌握不好,收水时间和方位掌握不好,就会出现有收水点落在花面上,感觉没画好一样。无暇不成瓷,有个收水点暇疪也正好可以分辨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否手绘。

景德镇把釉下五彩和釉中彩统称为窑彩,意思是颜色是在窑内发色出来的,也就是说是经过高温烧之后,颜色才出来。从制作工艺和烧成过程中彩釉层次变化来看,釉中彩并不是单一方法制作烧成的,而是由两种方式形成的,因此也应分为两个小类。一种釉中彩可以称之为“制作性釉中彩”。这种釉中彩是在彩瓷烧制前的制作中就按照由外到内“釉——彩——釉——胎”的釉、彩层次关系进行施釉和绘彩,器物烧成后仍然保持由外到内“釉——彩——釉——胎”的釉彩层次关系。这是传统工艺釉中彩技术,清代康熙“豇豆红”的施釉方法即是先上底釉,再施色料,再施面釉然后烧制,这一品种当为“制作性釉中彩”的杰作。

另一种釉中彩可称之为“烧成性釉中彩”。这种釉中彩就是釉上彩绘,烧制中彩料沉入釉中所形成的釉中彩。这种釉中彩的晕散效果更加显著,制作“瓷上国画”十分理想,多为现代陶艺家创作艺术陈设品所应用。可是现在叫法也区分开来了,不然不知道会有多少当代人会搞乱。这与我在上文提到的釉下五彩的制作方法还是很像的。还有人会把釉上五彩和釉下五彩弄混,其实很简单,釉上五彩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表面略有凸出的。釉下五彩属于釉下瓷,表面平整光滑,是高温烧成,安全无毒。

我画釉下五彩,喜欢运用乡情的主题,因为乡土是一个人一生的情结。年岁愈久,情至深处愈浓。如果说人的生命是一条河流,关于乡土的记忆则是散布于河畔的熟悉风景,我们可能从每一处似曾相识的场景里,都会生出一种深深的归属感,我讲述的不仅是一种生命体验,传达的更是一种普及于人内心的淳朴情感。

浅谈青花瓷装饰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青花瓷装饰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是青花艺术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内在运动表现形式。继承和创新二者的关系是: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统一体, 如果我们在理论研究上为了便于阐明学术上的一些问题而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意义上作某些划分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适度,如传统与现代,新与旧的划分是相对的,即相对于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同一作品在昨天它是“新”;在今天它就是“旧”的。在今天,它是“新”:到明天它又属于“旧”。当此类作品大家司空见惯的时候,就觉得“旧”。当人们很少接触或第一次欣赏时,又觉得它“新”。如青花瓷装饰艺术传统和现代,前者有反映新内容的,后者也有运用前者艺术手法的,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景德镇康熙款青花瓷龙纹将军罐

青花瓷装饰艺术的创新, 是以一种与当今内容相适应而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时代精神的新青花形式。这种形式的“推陈出新”,不是对传统的割裂,而是通过向传统学习,向民间美术借以滋补剂,把各个阶段的青花瓷装饰艺术和蕴藏在民间艺术中固有的特色风貌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加以择取和保留,并有机地运用到青花装饰创新实践中来,同时剔除其原来消极过时的因素,根据当今内容的需要和现代工艺的表现手法,把旧有艺术形式进行加工、改造和创新,从而变化发展为来源于传统,而高于传统的现代青花装饰艺术形式。我先后创作陶瓷作品8 0 余件。把它统称为青花民俗装饰艺术。镶器《十二生肖》上部和基脚部为影青刻花纹饰,瓶身巧妙地将极富中国剪纸艺术和生肖特点的传统《十二生肖》青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采用半刀泥手法和吹釉手法,使生肖更具形象突出,充满灵气和人性味。宝珠瓶《渔娃》是传统“连年有余”纹饰图案和民间剪纸童男童女莲花下抱着刚捕上大鱼的生动情景,开面三处突出主题,采用勾线和分水技法,料分五色衬托主画面。从构图上要求精确对称,布局细腻、强调突破传统,具有现代装饰风格韵味。今天的创新即推陈出新,就是对传统的学习、研究、扬弃、开拓与升华。而青花的继承和创新,使青花瓷这一装饰艺术形式和日益丰富而有活力的内容,它们之间由不适应到适应,不断推动青花瓷装饰艺术变化和发展。

对于外来文化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我们的创新,首先是以继承传统为基础,弘扬民族文化, 但亦不排斥外来文化艺术的学习、借鉴和吸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接触、交流和借鉴,日益频繁。景德镇历届国际陶瓷博览会都吸引了国内外的陶瓷艺术家,它们带来了本国、本民族、本地区的陶瓷艺术品、日用工艺品等,在瓷博览会期间现场技艺表演和参加陶瓷论坛,拍卖等等多项活动,广泛交流学习。

这对增进友谊、增进技艺交流,对中华陶瓷文化的振兴无疑是件有益的好事。当然, 倘若我们只知“ 拿来” , 不善“ 消化”,乃至以“洋”代“中”那就不免把好事办砸。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怕好事办砸,就像我们看到饭里有几颗砂粒而不敢吃饭那样,而害怕外来文化的引荐、交流和学习,那就未免可悲了。一个民族,如果怕与世界交往,就等于慢性自杀。我们的民族自古对外开放交流。明代青花瓷器的发展,进入空前未有的高峰,被称为“江南雄镇”,繁华景况“毂击肩摩、四方云集、巷连鳞接、万户星惆、诚江右一大都会也”。郑和下西洋,陶瓷工艺品、日用工艺品等, 远销世界各国, 交流甚广。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我们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是为我所用,融化于我们的创作实践中。再者,当我们强调对于传统的纵向学习、研究和继承的时候,对诸如金石、书法、砖刻、木雕和油画、版画等其它姐妹艺术的横向博采和借鉴。

我们对于传统既要尊重但又不厚古薄今。从事创新活动的作者多数是有作为的中生代,是景德镇陶瓷文化事业发展的希望,都应关心新青花艺术的创作,关心新生力量的成长。对于他们的创新和创意活动,我们要给以充分的肯定和扶持,要为他们创作成果大开绿灯,恰如其分地颂扬。奋力图新的创作确是很难很难的,因而他们受挫跌跤在所难免。对于中生代还要有开拓探索和牺牲精神,只要他们的立足点是对的,不是以其它绘画手段代替陶瓷的艺术语言,那么对于他们作品中的某些不成熟的部分,不要过多地指责。而要满腔热血地给以正面启迪与指导,使新青花的装饰艺术作品由“ 不象” 到“ 很象”,日臻成熟起来。起到尊重传统,继承中求新、求变,求发展。

关于青花应用范围的开拓、创新设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和功能的扩大,我们借鉴民间艺术姐妹、兄弟艺术应用到陶瓷艺术中,相反青花瓷纹饰装饰艺术应用于( 瓷) 乐器、服装、舞台、舞蹈、礼仪服和文艺、体育大型表演、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园等,青花元素无处不在。同时应用到户外雕塑、灯柱、建筑、地面砖、卫生洁具、灯具、装潢等等,他就像一首首民歌,给人们以健康、纯真、清新和优美的艺术享受。唱响时代,唱响中华民族气魄。

总之,我们对于传统要敏而好学,对于出新要勇于探索,对外来文化要善于融化,对青花装饰艺术要勤于开拓。创新不要割断传统,继承即为新的创作。创新它既是来于民间又高于民间的升华,创新亦必然是丰硕的秋天。

浅谈釉下五彩的历史发展


陶瓷釉下彩的发展史也是源远流长的,早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黄釉下彩盘口壶。此壶是在坯胎上用毛笔通体绘褐黑色纹饰,之后罩上青黄面釉一次烧成。它证明了当时已有烧制釉下彩绘画的工艺,开创了釉下彩绘画之先河,到了唐代,在四川的邛崃和湖南的长沙窑中,釉下彩绘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用彩以多色为主,以含有铜、铁、钴、猛等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绘出所需纹样,罩上透明釉一次烧成,呈现出褐红、褐黑、兰、绿、黄、紫等色彩。装饰纹样有人物、动物、植物、花卉、云气山水和图案画等。另外从杨州唐城遗址和浙江龙泉金沙塔基、绍兴翠环塔基中出土的青花瓷片中,证明我国在唐、五代、宋已烧制出釉下青花瓷。

所谓釉下五彩瓷,按古代陶瓷辞典解释为色彩繁多、色泽浓艳、五彩缤纷者。其主要特征:

第一。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它的这一特点是烧造工艺和颜料性能两个因素所决定的。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各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掺合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所制成。这种颜料不像釉上颜料那样需要采用含铅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也不需要用低温熔剂为结合剂而使彩料固着在制品上。釉下彩料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瓷器釉层的下面,是因为在高温烧成的过程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已熔融的坯釉互相粘合着,同时也是釉层覆盖的作用。这样不仅不存在铅毒和其它毒性物对人体的危害,而且由于釉层的保护作用,还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同时在使用中又能耐磨损。只要瓷器听釉层不受到强力破坏,花色就能永保清晰、鲜艳和明亮。故釉下彩瓷是一种理想的日用瓷器。

第二。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份感;亮晶晶、水灵灵,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这种富于韵味的装饰效果,除彩饰技巧外,也是釉层的作用。覆盖在纹饰上的这层釉,通过高温烧成后,变成了一种玻璃质薄层。由于这个薄层具有莹润、光洁、透明的特点,色彩缤纷的画面就能通过它而显现出来。所以纹样平坦光滑,有玉一般的润泽和光彩。

第三。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这个特点是釉下五彩瓷器在色彩效果上的独特性,也是这种瓷器适应性最为广泛的主要因素。广大人民群众对装饰的色彩各有所好,随着不同的客观要求和造型、纹饰的需要、它既可以清雅明快、也可以古朴深沉;它可绘制色彩斑斓的纹样,又能表现各种效果;既瑰丽,又淡雅;淡妆浓抹,无不相宜。作为家庭选用,它能适用人们的不同爱好;进入高级餐厅、宾馆,又能适用各种气氛所需要的色彩要求。构成这一特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色料品种繁多,构图不拘一格,装饰方法各不相同,装饰效果就必然多彩多姿;而各种颜料的组成和釉层的覆盖,则是“艳而不俗,淡而有神”的主要因素。正如上述,釉下五彩颜料(尤其是复合色料)的组成,除着色金属化合物外,还掺有大量的无色氧化物(如石英、长石等),这就提高了彩料的明亮度,降低了它的饱和艳度,经釉层覆盖和高温烧成,其色彩就显得格外柔和、雅致、温柔。因此即使用红与绿等量相配,也不会产生强烈的刺激;运用淡彩或多色的装饰,以容易获得清雅、富丽、和谐的艺术效果。

以上是釉下五彩瓷器三个最突出的特点,正由于有这些特点,这种瓷器才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另外,瓷质的美也是人们喜爱釉下彩瓷的原因之一。传统的釉下彩瓷,采用石灰釉和“三烧制”的制作工艺,因此釉面莹润光洁,显得质朴古艳。建国以后一些较高级的釉下彩瓷,用精选的高岭土、石英、长石作为原料,因而胎质坚细,透明洁白,釉面光润,衬托着各种彩料更加艳丽鲜明。两种不同的质地,虽白度不同,但在色调上各有千秋,这对于提高釉下五彩瓷的欣赏价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