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景德镇瓷器鉴别 > 导航 >

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和景德镇陶瓷绘画有机地结合

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和景德镇陶瓷绘画有机地结合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怎样鉴别景德镇瓷器

2020-02-07

【www.taoci52.com - 景德镇瓷器鉴别】

在景德镇陶瓷绘画中,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一般用线绘画苔,用点、染画山石,这在景德镇的“珠山八友”中被明显体现出,把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和景德镇陶瓷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就粉彩花鸟来说,以程意亭为代表的粉彩工艺堪称一绝,其作品融合中国画和景德镇陶瓷粉彩工艺为一体,并巧妙地运用在景德镇陶瓷绘画的笔触下,如代表作《翠鸟荷花》中,岩石上的翠鸟同时俯视水中的鱼和荷花,凸显出画面的丰腴,共同勾画出一幅动态的美图,尤其是荷花花瓣边缘的曲线勾勒,体现出植物的韵态和趣味,让人无限遐想。

景德镇陶瓷绘画

批发网认为中国画对景德镇陶瓷绘画中古彩线描的影响较为突出,古彩线描科学合理地加入了中国画白描的技法,再加上工艺美术的装饰技巧,使得景德镇陶瓷绘画中的古彩线描风格独特,浑然天成。在景德镇陶瓷绘画中主要的古彩线描方式虽然不像粉彩以圆润饱满和柔和秀逸著称,但是它却显现出古朴典雅之感。从20世纪50年代始,古彩艺术蓬勃发展,而现代的景德镇陶瓷古彩构图疏密错落有致,在材料上和技巧上乃至装饰上都有所改进,从而使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有了新的特点和风格。在中国画的基础上,景德镇陶瓷绘画继承了其构图特点和色彩搭配,而且融入现代手法把粉彩同古彩相结合,形成别具一格的装饰风格。

中国画对景德镇陶瓷绘画中青花的影响也比较鲜明,青花与中国画的笔墨工具有众多相似之处,因此,很多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在景德镇陶瓷装饰上绘制青花时,都会多多少少受中国绘画的影响,注重借鉴古今名作中的绘画特征和线描特点。由于时代文人和审美意志的介入,使得景德镇陶瓷绘画者的素质潜移默化,从而使景德镇陶瓷绘画中的青花成为与中国画更为亲近的一种表现形式,不论是中国画还是景德镇陶瓷绘画,所表现出的青花绘画中都体现着绘画者的感情与生活相结合的精神产物,青花山水作为景德镇陶瓷绘画的一种表现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增添了新的魅力。

总之,景德镇陶瓷绘画和中国画两者都是中国的国粹精华所在,共同承载着中国千年的文化格调,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当今被广为传播和发展,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和民族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因此,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以扎实的绘画风格和文化底蕴,加入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真实情感,使传统深厚的中国文化深入到其中,从而创造性地创作出情景交融的景德镇陶瓷作品,向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不断迈进。WWW.TAOcI52.Com

扩展阅读

青花装饰与中国画笔墨技法相融相通


很早以前就听周杰伦的《青花瓷》,并为其中的青花意境所陶醉,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上,青花瓷如同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硕大的蓝宝石,光耀古今。而青花装饰技法源自于中国画,主要以线条描绘文样为主,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疏密点线等笔法来表各种艺术意韵。一笔之下有刚柔、虚实、浓淡、轻重之变化,运笔之法有中锋和顺、逆、拖、耀等。因此青花绘画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而其随意性较强,只要有较熟练的技法,可得心应手,因而创作了不少富于诗境的写意画和内容丰富的画面,寥寥数笔写意画,心象、物象跃于器面,鲜明生动、清新可爱,耐人寻味。也有的画面气势庞大,内容丰富,浓淡层次分明,构图精美,形象生动,因而青花装饰在促进陶瓷上的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方面,有着它特殊贡献。

景德镇的民间青花,根植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以单纯、朴素、简练的艺术语言,呈现在欣赏者面前,其中为数不少的纹饰是抽象的。历代民间艺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不受时空限制,予形象以简练、抽象化,画面虽然是寥寥数笔,却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疑似山川、流云、浪花、火焰,具有一种明快、轻巧、沸腾的美感。纹样“神、气、骨、肉”俱全,极富民间风采,追求的是节奏韵律之美,打动人的已不是具体形象,而是一种抽象美感,其意境之新颖、构思之巧妙、笔力之豪放、表现之突出,都使人为之惊叹。也有取法于“八大山人”的写意画,寥寥几笔,出神入化,率意勾勒,形神兼备,如《婴戏图》一个圆圈是头,一撇是发,两点是眼,重笔撇成,倒转人字,是舞动的双手,再画两条上宽下窄的长线,是身躯和脚。这便是一个活泼多姿孩童的全部用笔,给人以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

近代景德镇“青花大王”王步先生最早运用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画青花的,他画的《海阔雄鹰》瓷板条屏,一眼观之均为是一幅国画,仅仅区别于所用的材料不同而已,他是用青花料当墨,坯胎当宣纸,装饰构图,表现手法都与国画一致,并获得了开拓性的成功。因此,青花装饰具有时代感,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风格。

任何艺术形式的形成都与其使用的工具材料有关,中国画的笔墨效果离不开宣纸,国画的勾勒皴法离不开毛笔而青花装饰同样是要靠工具材料性能及其技术的发挥,才能表现的淋漓尽致。青花装饰表现技巧既有用一笔点划和勾线分水,也有用喷花,刷花等手法,勾线分水与一笔点划也可称为工笔法和写意法,使用不同的技巧方法,呈现不同的装饰风貌。当然在使用的工具上也不一定完全局限于花纹笔和鸡头笔,只要用法得当,恰到好处,采用其它用笔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青花装饰追求在一色中求变化,一色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有”淡中藏美丽,虚处著功夫。而中国画也讲究一个“藏”字,讲究笔不周而意周,这就使装饰性的表现方法及形式得以广泛的运用。青花淡雅的色彩给人以清爽感,青花瓷之所以深得古今人士的青睐和喜爱,不是它具备某一方面的特长,而是它的内在胎质与外在装饰浑然一体所呈现的风韵。古人对它的赞美是“幽静而雅洁”。青花画在青白釉下增强了清澈明快的情调,装饰时常采用单独形象构成和连续形象构成,体现了对立与统一,对称与均衡,条理与重复,静感与动感等形式美原理,从而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要求,并通过“经营位置”把附属于造型的装饰形象主题,衬景、青白关系作了一个整体考虑。在整体布局上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致,轻重适宜,大小合度,层次井然,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由此可见,中国画对青花装饰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仿古创新,实其于此”。近年来,将青花结合颜色釉进行装饰,打破了青花单一局面,根据题材、内容、立意、色彩、装饰效果的需要,采取色釉、雕刻、斗彩等综合装饰形式相结合的新的装饰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标新立异,作为一个有出息的工艺美术设计者,是应该有创新精神的,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要有更新的变化和发展,有选择地继承借鉴、取其之所长和收集新鲜生动的素材,精通材料,同时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的有益经验和营养,不断地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破除陈旧模式,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创造出题材新、意境新、技法和形式皆新的作品,让古老的青花艺术开放出新的花朵,永远自立于世界工艺美术之林。

浅谈中国画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中国画艺术与中国的陶瓷艺术可谓是艺海中并驾齐驱的两姊妹艺术,因为她们的存在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增加了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更促进了中国对外的文化交流。

我们知道,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如同西方有油画,我们有中国画,尽管现在中国艺术家同样从事油画创作,而世界许多国家的艺术家也画中国画,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是中国画的发源地,中国画的鼻祖在中国。正因为此,中国画从其产生、发展到今日的繁荣,从其内容到形式,以至于它的绘画表现材料,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我们中国的地域特点、文化特点、审美特点、思维特点,甚至于历史特点。中国画亦从头至尾地带上了非常强烈的民族性。首先从地域性来讲,中国画所用的画笔须用竹子为最初原料,而竹是在中国盛产的,中国画所需用的墨与纸也是中国的特产,如安徽的徽墨,各种生宣、熟宣、砚台的制作更见中国匠人匠心的独具,其历史更为悠久,而且笔、墨、纸、砚材料在中国市场上非常普及,这为中国画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因素和条件。

中国画艺术是民族性的。而陶瓷艺术也同样以其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而被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的烙印,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社会文化发展史,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陶瓷艺术也必然拥有其深厚的民族区域性、审美性、历史性特点。因为社会文化本身就是有其民族区域性、审美性、历史性的,而在这些方面,它与中国画艺术是类似的,因此在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创作取材、审美倾向、思维表现方面,二者是相通的。

能运用于中国画的表现题材和技法往往也能运用陶瓷艺术创作,诸如陶瓷艺术中的青花、粉彩、新彩等形式均与中国画的艺术形式类似,甚至在表现技法上均有类似。

比如北宋青绿山水画家王希孟的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卷》是一幅山水巨制,山势绵亘,色彩灿烂,章法严密,用笔纤细。山村房舍、丛林竹林、人物飞鸟、水车桥梁,无不精心描绘,灵活采用郭熙总结的“山形步步移”的办法。又如清朝山水画家吴历晚年的《陶圃松菊图》,画面山峦层叠,心思独远。而清山水画家弘仁作为清初“新安画派”的奠基人,弘仁所作《梅屋松泉图》用笔悠扬,以不同皴法相结合,构成统一画面,反映出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表现出清新、冷逸的风格和空灵的意境。又如明末清初八大山人所表现的残破江山,眼珠部分的白多黑少,眼珠上翻的水鸟,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统治者的不屑傲气和孤独悲凉的心境。同样还有许多优秀花鸟、人物类的作品,皆可采用釉下青花及釉上新彩去表现,尤其是陶瓷艺术中的青花瓷的创作,青花瓷作为景德镇传统名瓷中影响最大的品种,它在中国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都闪烁着夺目的光辉。由于水性的青花料,还有具有吸水性的干坯胎,青花料笔,都与中国绘画的笔墨工具在性能上有极大类似之处,青花料借助于水生发开来,继而可调出不同浓度的青花料,在釉下经高温烧成后所呈现出的是不同明度的青花兰色,所营造的画面效果犹如一幅单色的水彩画,其水墨韵味也是非常丰富而神妙的,加之这显得深沉而智慧的青花兰色,配之以料色上嫩白的淡绿色的灰釉,使得青花既具备中国画的墨色韵味,又有天然的材质美、工艺美,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沉着、素雅的谦和美,从欣赏角度来讲,我认为其丰富性绝不亚于中国画艺术。如残留古瓷片《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岸初放一树花》,以明月、江外远山、清形独立、若干杂树,简约而空灵的意境夺目而出,凉亭、小树、远山、清江,一人抱琴独游,闲云野鹤之风,淡泊宁静之情呼之欲出,它们既是残存青花瓷片,又何尝不是两幅精致的山水小品,若将此绘制优秀古典文学作品《西厢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更是意象深远。中国的国画艺术家们在大量地以它们为创作题材,创作出了无数的优秀陶瓷工艺美术作品。或以工笔的形式,或以写意的形式,或以兼工带写的形式,或釉上,或釉下,等等。在此就不再多举。

然而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又有其不同,国画是属于纯艺术、纯绘画,陶瓷艺术却是一门工艺美术,它从设计到制作以至于成型,要经过一系列的工艺过程。自然,它的产生和创作形成都要受到一定的工艺条件的限制,它不只单纯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强调画的个性,它还要考虑制作的可能。在原料的采集,坯料、釉料的调配,甚至烧成温度及气氛控制上出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将导致陶艺创作活动的前功尽弃。因此,人们对陶瓷作品欣赏角度与中国画艺术作品的欣赏角度也有所不同,人们对陶瓷艺术作品的欣赏层面是多层面的,角度是多角度的,如总是集中在“造型美”、“装饰美”、“釉色美”、“画面意境美”等方面。因此,陶瓷艺术作品的美学意味似乎比国画更为丰富。

中国画表现手法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都可以在陶瓷装饰中找到,二者相互影响,如粉彩中的人物画法,上色方法都与中国画工笔重彩人物类同;新彩花鸟的工兼写寥寥数笔的墨笔,竹叶的潇洒临风的姿态与中国写意画何等相似,仅区别是一个画在宣纸上,一个画在瓷器上。

中国是瓷的故乡,号称“瓷器之国”。在许多外语中,瓷器就代表中国,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景德镇陶瓷艺术瑰丽多彩,以其绝妙而赢得世人尊敬。特别是民国时期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文人画陶瓷,充分发挥陶瓷传统艺术特长,结合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使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更加紧密的结合,互相借鉴,相辅相成。景德镇有四大传统陶瓷装饰:古彩、青花、粉彩、颜色釉。但大多数陶艺家喜欢中国画的装饰风格,因而大部分吸收中国画营养,所以陶瓷装饰风格的形成大部分受到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绘画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传播,明朝天启以后的民窑瓷器上配写意画面是明代文人山水画对瓷器装饰的直接影响。到了清末民初,一批有国画修养的文人墨客进入景德镇,如擅长人物的王少维,画山水的程门,画花鸟的潘淘宇,随之后来的“珠山八友”均以清新的画面技法大大影响当时的传统画,如王琦、王大凡、刘雨岑等都在传统的基础上为了使瓷器达到像国画在宣纸作画晕染的艺术效果,吸收了当时一些国画名家的绘画技法,运用到陶瓷粉彩上,更显得陶瓷艺术别具一格。又如当代“青花大王”王步先生运用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画青花,像国画一样墨分五色,他将青花料水也分五色,力求水墨韵味。还有以画虎著名的毕渊明,花鸟画家邹甫仁等,擅长金石书法、诗词、绘画。他们在继承上创新,把国画技法运用到陶瓷上的技艺更是瓷都传世之宝,江山代有人才出,景德镇还有许多艺术家,历经磨练,功力深厚,造诣较高,作品境界各具特色,显示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的严谨细腻,有的笔触娴静,有的高雅飘逸……许多作品都充满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趣。

中国画非常重视和强调诗、书、画、印的并用,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使画面丰富有变化。简单的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以情观景,以理观景,以心观景,观看一件好的瓷画作品,它也是要把以上几点攘括其中。绘画追求的正是把所有的姊妹艺术相结合,特别是把中国画的理念以及元素充分的结合,所以说陶瓷作为中国的国粹离不开中国画,他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瓷画陶瓷艺术和绘画艺术一样,除了意境美、气势美、结构美、笔墨美、色彩美一样,多了工艺美、材质美、造型美。因陶瓷是火的艺术。齐白石、李白石、张白石的陶瓷在材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外行可能就选购了李白石、张白石的作品,唯独留下了齐白石的作品,这就是审美中的问题。陶瓷作为工艺美术而缺少工艺的陶瓷,它是不完美的,正如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说的一段话:陶瓷无论是作品,还是产品,都要对质地美、装饰美、绘画美、工艺美、设计美进行追求,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绘画只是表面手段之一,你无论是什么手段,哪种技巧,都要突出刚才所说的几个方面,付诸于实践的是技巧造型,装饰都是制造工艺,如果制造工艺不能符合设计思想,不能符合造型审美、装饰审美以及时代审美需求,那么这种设计就是不完美的,就不能体现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工艺美学思想,所以说艺术陶瓷除了在工艺和装饰上有别于中国画,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器型美。景德镇的陶瓷器型丰富多样,除瓷板属于平面装饰外,其它器型大多属于立体器型,平面和立体的画面在视觉上会产生区别和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装饰时,应把握各种不同器型特点,来设计装饰画面,使器型和画面达到统一协调的装饰效果。一般来说,平面器物绘画装饰只能给受众一个面的欣赏,而立体器型却给人带来多角度的审美愉悦。对陶瓷中的瓶、罐、缸、坛等器物,我们在设计上常使用通景式装饰构图,求得画面的连贯性和完美性。此外,由于瓷胎造型的颈部、肩部、腰部、底脚部位等,都有各自不同的变化,再如器物有高矮、肥瘦方圆、平直弯曲等方面落差而都需要我们在装饰设计时要应材制宜突出器型美,一件好的艺术陶瓷面世,它必定有它存在的特殊工艺性。

中国画是画在宣纸上,而陶瓷装饰的“国画”是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来装饰陶瓷,陶瓷装饰的表现形式,从构图到立意,从艺术形式到技法都和工艺材料的不同而有区别。国画与陶瓷互相渗透,艺术和精美的陶瓷材质糅合生辉,就形成了陶瓷装饰毅然决定的独特语言,中国画与陶瓷装饰的国画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两门艺术,只有互相影响,互相启发,瓷器上装饰国画多适宜工笔画重彩,使国画显得更加精彩。

中国画与陶瓷各有所长,当代陶瓷作品经陶艺家结合自己的国画功力与审美观点更富情趣,既充分发挥和继承了中国画源远流长的优秀技法,又兼收了现代中国画的审美意趣,“师其心”而不“师其迹”彰显了艺术家特有的艺术素质。

青花瓷和釉下彩瓷装饰的中国画积墨法技艺


一、中国画装饰陶瓷“用墨”的历史局限

1、釉上瓷绘的“用墨”局限

中国画装饰陶瓷历史上分釉上绘画与釉下绘画,釉上绘画是在已经烧好的瓷器白釉上作画,颜料的不渗透与瓷面的光滑使得行笔难以实现中国画变化的书写用笔,一般都采用描摹的古彩、粉彩、珐琅彩、新彩来装饰,即便是使用各种墨法,也只能浅尝辄止使之呈现出一定的笔墨艺术效果而已,难以实现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意趣。

晚清民国一批陶瓷艺人试图改变陶瓷绘画的用墨程式化局面,直接将中国文人画推崇的浅绛山水移植到釉上陶瓷绘画上,当时与中国画同色系的墨色黑料在景德镇尚不能在釉下烧成,而又感同青花蓝色不同于墨色而不得已在釉上作具有淡墨、浅褐、花青为主色调的中国浅绛陶瓷绘画。因釉上作画墨完全不能渗化且墨色易脱落,与中国画评价的用墨写韵的“气韵生动”面貌仍然不能等同。

2、釉下瓷绘的“用墨”特点和局限

瓷器的釉下彩装饰始于唐代青花与唐代长沙窑,两者从一开始都是运用与中国画相同的绘画工具毛笔并以中国画的线条勾勒和小面积运用中国画花卉渲染的点染法。自古以来陶瓷装饰一直都向中国画靠拢,只是因材料与工艺局限使得唐代长沙窑和宋元磁州窑有和中国画一样精彩的线条,但基本无墨。元代和明永乐、宣德开始在青花山石、人物衣纹与花卉上借鉴中国画渲染的平涂、点染、搨染、洗染等技法,尚不能将笔墨与水融合出中国画茵蕴的意境,因而在整体上仍然显得平板较程式化。即使是陶瓷艺术发展顶峰时的清康熙年间,曾试图将中国山水画移植到青花瓷上,但面对中国画笔与墨,墨与水的融合营造的山川意境时,仍然无法运用由五代董源开创的积墨法来统筹整体画面的笔墨直至水墨华滋、气韵生动。面对由线条皴和墨韵共同组成的山石,在青花瓷中不得不简化成“分水皴”的程式化笔墨符号来表现山石的渲染。

景德镇康熙款青花瓷龙纹将军罐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纹样中花朵的空隙和叶面的主筋这些小面积部位用的榻染方法,那种大面积的洗染未曾见过。鉴于此,王步先生将明清青花沿用的“分水”渲染法提升为洒注式分水技法来解决大面积渲染的问题,试图打破青花绘画用墨平板的局面,着重突破用墨的板结不生动现象,以达到墨分五色和墨色灵动的中国画韵味。但因技法仍然沿用明清以来的平染法、搨染法与分水法,加之其作品花鸟人物题材居多,仍未能实现在陶瓷绘画上除花鸟、人物之外同样重要的中国山水画见笔见墨、以墨见韵、浑厚华滋的“天人合一”艺术效果。

釉下彩瓷绘画跟青花是一样的,“不宜反复涂抹,中国山水画可落至十数遍者,益显苍茫浑厚。而在坯胎上适得其反,因为涂抹次数一多,釉粉即刻浮起,不但不能取得苍茫浑厚的效果,反而会胀胀结结,糊涩不清”。

二、青花瓷和釉下彩瓷装饰的中国画积墨法技艺

1、中国画积墨法的源流

“积墨法”是由五代董源开创的一种中国画墨法,在历史中几乎被所有中国画家根据个人性情与美学取向来运用,并得以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宋代范宽、元四家、明四家、清代龔贤以及近现代黄宾虹、李可染等等中国绘画史上各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均运用积墨法以表达自然山水“浑厚华滋”“天人合一”的笔墨诉求。可以说积墨法是中国画用墨的基本法则,它可视作品需要与其他用墨技法如破墨、泼墨、焦墨等相结合灵活运用,是构成中国画气韵生动整体艺术效果的前提与基础,同时它也是中国画笔墨技法中一项高难度墨法。

2、将中国画积墨法运用于青花瓷和釉下彩瓷装饰的探索与实践

笔者5岁由近现代中国画画家管锄非先生启蒙学习传统中国画,中国画积墨法是管锄非先生的老师黄宾虹先生极为推崇并运用的用墨技法。15岁时在湖南省青少年绘画展览中曾获一等奖,由于种种原因未从事书画专业,但从未放弃对书画的研习。因受祖辈对陶瓷制品喜好的影响,笔者涉足古陶瓷收藏事宜20余年,期间大量阅读古陶瓷艺术与鉴赏书籍,尤其钟情于对陶瓷绘画历史的研究,并在多年的收藏与研究中萌发了将古老的积墨法运用在陶瓷绘画上的想法,期望为实现陶瓷绘画与中国画同步发展的理想、为发展陶瓷艺术尽一点绵薄之力。

通过多次到景德镇、醴陵了解陶瓷工艺现状,到窑厂实际考察艺人们的绘画过程,熟悉陶瓷特性并着重练习因瓷坯不同于宣纸对笔墨的掌控,以得到并掌握好陶瓷上绘画的中国画中锋行笔见变化,运墨五色见生动的心与手的切身体会,为心中要实现的目标做准备。

2009年开始从事陶瓷绘画,分别在景德镇、醴陵运用传统中国文人画的笔墨与意境在青花和釉下墨彩瓷上进行花鸟、人物、山水画的创作,不断探索积墨法在陶瓷绘画上的运用。通过多次失败与认真总结并在实践中坚持,依靠中国画特色笔法的支撑,将墨法与笔法做了很好的协调统一,终于于2012年在醴陵、2014年在景德镇将中国画积墨法分别在釉下彩瓷绘和青花瓷绘上得以实现。2016年将整个技法总结成论文“积墨法在高温釉下瓷画中的应用”和“青花山水瓷画积墨法创作技法”。文章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无保留地公布了整个技法,目的是一方面告慰千百年来陶瓷艺人们的追求,一方面是想回归古老的陶瓷精神,用心用功地做好陶瓷艺术。虽然此技法难度极大,需要从中国画基础训练到内涵的自我提升方能运用自如,但这也符合千百年来陶瓷艺术发展都是十分艰难推进的历史。

景德镇周惠胜手绘青花瓷家居花瓶

3、青花瓷和釉下彩瓷装饰的中国画积墨法技艺所用工具材料

采用与中国画完全相同的毛笔作为装饰青花和釉下彩瓷的绘画工具,不使用除毛笔之外的任何其他工具,比如喷枪、棉花、海绵、毛巾、布、木条、电吹风等等。区别于以往工艺的大头笔分水、喷枪或吹管喷吹、棉花或海绵擦涂、毛巾或布敷覆、电吹风流淌等用墨渲染技艺。

只使用具有渗化性(渗水性)的瓷坯,1300℃以上本烧(釉烧)。区别于釉上彩装饰和低温釉下彩装饰工艺。青花瓷使用景德镇传统青花料,主要有康乾时期青花料、永宣时期青花料、元青花料等等。

釉下彩颜料使用醴陵产高火性釉下颜料,包括1422#釉下黑等等。釉下彩瓷绘画所用瓷坯:①为景德镇泥坯,传统器型,手工拉坯、利坯。②为景德镇素烧坯,传统器型,手工拉坯、利坯。⑧为醴陵素烧坯,注浆成型,手工利坯。釉下彩瓷烧成在醴陵,按照釉下彩瓷烧成工艺1380℃本烧。

4、青花瓷和釉下彩瓷装饰的中国画积墨法技艺的基本要求

构图上具有整体完整的中国画笔墨意境效果,针对陶瓷立体形态的画面要能与之相协调自然,不可别扭与突兀。

在中国画装饰青花瓷和釉下彩瓷最终烧成的纹样中,须见笔见墨,“见笔”即行笔变化具有书写性,线条有情感传递性、节奏韵律性,不能生硬描摹和漂浮、拖拉。以中锋为主,线条力度讲究“平、圆、留、重、变”,此点是陶瓷绘画与中国画同步的基础。“见墨”是运用毛笔的锋、腰与笔根并通过手腕的灵活性将墨与色多遍打入瓷坯中,因而每一次的墨阶之间都要有自然的衔接,不可生硬。墨破色、色破墨时自然流畅,运用铺水融合积墨是犹如宣纸氤氲。烧成后能见到积墨用笔的自然痕迹以及节奏和韵律。达到中国画独立欣赏笔墨的要求。

简单地说,所谓“墨韵”就色阶而言就是主创色相(比如青花瓷的主创色相为蓝色,釉下墨彩瓷为黑色)的色阶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色相中存在三个以上(含三个)的色阶;色相中的同一色阶所占面积与分布不是整齐的;色相中不同色阶相互间呈交错无序分布,不同色阶之间的过度与转换是非均匀的。区别于以往榻、涂、分水等技艺烧成后纹样的均匀、整齐的用墨效果。

5、青花瓷和釉下彩瓷装饰的中国画积墨法技艺的艺术特征

青花瓷和釉下彩瓷装饰的中国画积墨法技艺的风格特点使得青花瓷和釉下彩瓷装饰具备鲜明的中国画笔墨特征,一改目前陶瓷装饰用墨较呆板凌乱、不自然生动的面貌。

景德镇青花与醴陵釉下彩瓷是在未烧好或低温素烧的瓷坯上作画,其瓷坯具有弱渗化性,使得在瓷坯绘画时有了与宣纸一般的湿润、吸附与干涩等笔墨感,从而能够充分地将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发挥出来,再通过陶瓷工艺的高温烧制后将颜料渗透到瓷坯中以达到中国画“力透纸背”“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这技艺创造性地将中国画积墨法运用于陶瓷绘画,层层积染并运用墨与水相融,同时创造性地先染后勾呈现了陶瓷山水画线条皴的文人画面貌,通过勾勒、积墨、皴法将青花与釉下彩瓷坯等同于中国画的宣纸,最终突破了中国画装饰青花与釉下彩瓷画缺乏“墨韵”的历史局限,达到见笔见墨见气韵的中国画品格要求。

三、青花瓷和釉下彩瓷装饰的中国画积墨法技艺的创作实践

1、绘画颜料与工具的准备:重点是将陶瓷绘画颜料研磨更细以接近墨汁,为积墨法渲染时做准备,相当于中国画研磨与梳理毛笔的阶段。

2、根据陶瓷立体件构思与勾勒草图,并进行第一次积染和复勾、点苔,确立基本纹样的整体效果,营造出心中所需的气韵。

3、反复勾、染、点与综合多种笔墨技法的运用:瓷坯的弱渗化性,染墨都是从笔尖、笔腰到笔根的中锋行笔,多次积染后虽会破坏外轮廓边沿线,但淡墨的层层积染又让之前的笔墨与点相融合,达到了如宣纸一样的茵蕴渗化与虚实相生的效果。通过复勾与清理浮灰完成意境所需的笔墨渲染。此阶段可视意境与画面需要积染多次,但必须遵循中国画“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的原则灵活运用。

4、进入陶瓷中国山水画皴法阶段:在染好的山石上进行写皴,以长短不一的书写线条通过轻重、韵律的变化将远近、浓淡、疏密、向背与辑让的自然之势通过皴线表达出来,用心指挥手,用眼发现之前染墨的玄妙之處生长出自然皴线以得笔墨妙趣。同时将远景形态以淡墨用轻盈的笔墨渲染出来,远景是构成画面整体中国画效果的一部分,墨虽淡仍要见笔,切记喷涂或平板。

5、围绕意境整体收拾:大胆落笔,细心收拾是此阶段重点,注意整体意境需要强化的浓墨部分的处理,包括醒墨点苔;同时重点检查之前积墨是否对轮廓线条的破坏。轻轻拂去浮灰和特别堆积的颜料颗粒。

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中书法的美学特征


书法艺术在景德镇陶瓷绘画作品的整体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书法之美及书法之美溢于景德镇陶瓷绘画之美之中提出了书法艺术的某些特征性。

一、书法艺术并非抽象

何为抽象,本意乃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思维的一种过程。在艺术中,有意义的抽象无非是指那种无确切内容的生动形式而已,我们亦可称之为抽象的形式。再看书法与抽象之关系。中国的书法离不开中国的文字。从表面上说,文字似乎是属于主观意识的东西,其实文字一旦创造出来就已经成了具有具体形象的客观存在。草书无论其怎样龙飞凤舞,总离不开原来的那个字,而每个文字的草法都有一定的法则。同时,任何书法作品都表达某种确定的文字内容,作者在书写时总是选择与他需要抒发的感情相一致的文字内容。故而结论是:任何抒发作品都有确切的内容,抒发艺术却非抽象!

二、抽象形式之美与抽象美

书法本身虽不可离开文字,但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可以离开文字内容。实乃书法是一种形式感极强,而其形式又有较大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人们常将它作为一种“抽象形式”之美加以感受。

承认书法之“抽象形式”之美与承认抽象乃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抽象形式之美不在抽象而在形式!形式美之外的抽象美是并不真实存在的。

三、气韵生动的线

“气韵生动”是我国美学中代表书画艺术形式最高的美的标志。它既是创作的总要求,也是评论的总标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具有生命之活力,运动之气势,音乐之韵律,感情之光环。而书法艺术之线,正具有以上特征。一言概之即“气韵生动”。以为它有生命的活力,故其生机盎然,变化无穷;因为它有运动的气势,故其元气淋漓,大气磅礴;因为它有音乐的韵律,故其金声玉振,跌宕隽永;因为它有感情的光环,故其赏心悦目,益人神智。

四、有感情的形式

书法艺术线的这种活力、气势、韵律,归根结底是为了寄托作者的感情,它们融为一体,“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元陈绛曾在《翰林要诀》中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而气郁而字敛,乐而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书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这段话说出了线及其组合的变化,与书写者感情变化的密切联系,而“气”则是联接两者的纽带。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一点为有感情的形式。正是这种有感情的形式,使人感到愉快,舒适,振奋,得到美得享受,产生“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之感。

由于书法的形式是一种有感情的形式。而人的感情无比丰富,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所以书法艺术对作者个性的要求是非常强烈的。清刘熙载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我们常说字如其人,正是此意。所以可以说,没有个性的书法作品就不是真正的艺术。

五、实事求是对待书法艺术

人们在观赏书法作品的时候,虽然单纯从形式上也可得到美感,但若要了解其内容,甚至了解作者高尚的人格,就能收到更深刻的美的享受。我们必须正视和研究这种美的众多层次。例如在观赏岳飞写的诸葛亮《出师表》时,正是自然地把书法形式、文字内容、作者品格三者溶于一体,从而磅礴之气,爱国之情溢于胸间,这不是最高的美得熏陶吗?

可见书法艺术的美是多层次的,不能用一个公式来囊括一切。我们尽可能地希望有更多地在内容上形式上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好作品出彩。但不该认为文字上不直接反映当前显示内容的书法作品就不能为人民服务。要懂得审美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一种高尚的享受,它陶冶人的性情,纯洁人的灵魂。此外,书法艺术形式美的发展对于推动其他造型艺术也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书法虽然不是表现客观世界的具体事务,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同样需要进行形象思维。其原因,首先因为文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本身已成了一种可感得客观形象。而文字的形成正是具备万物之性状者类。其次,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能激发他丰富的灵感。如古代传说张旭是担夫与公主争道而悟笔法,怀素夜闻嘉陵江的水声而草圣益德,黄庭坚看见常年荡漾而妙解笔法变化法门等。这一切都是进行了形象思维,迂想妙得之事例。王羲之曰:“书贵手沉静,令意在笔前,心居字后,未作之前,结思成矣。”这种“意”与“思”,就是说的形象思维。

一件作品的完美不仅局限于绘画艺术创作,而且还要包括题跋等书法艺术的应用,故此书法艺术在景德镇陶瓷美术作品中的功用是无穷无尽的。

书法意境对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影响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吸引力的特色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灵活、美丽的书法。东方艺术的价值在于气,“气”“意境”作为最高规格的批评艺术,在艺术上无不显示出美的本质。书法及其塑造、彩绘美感的表达和思维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书法意义、意境的人性将显示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书法意境对景德镇陶瓷绘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书法艺术和景德镇陶瓷成形彩绘

塑造艺术是重要的审美元素,应用于景德镇陶瓷绘画、塑形等方面。在应用中,体现在外部情况主要表现为:表面的材料、形状、颜色、线条和纹理,纹理、光、工艺、图案和技术;在书法形象塑造中主要是借助各时期的字体样式,如结、褶皱、交错,抽穗具体形象或符号标记点。书法在景德镇陶瓷绘画图像形状图案装饰的价值体现在实用艺术和塑造艺术,用别致的姿势和线条艺术继承了传统图案的吉祥寓意,用情感化的构成反映了美的感受,反映了现代人的意识和创造力。传统书法字体的抽象美和当代绘画技法的形态、外在造型美相互呼应,通过应用美的元素,从而增加了创作者的创作空间,创造了美的思想,从而反映了当代景德镇陶瓷彩绘的性质。

景德镇书法福字陶瓷礼品摆盘

将书法运用于塑造景德镇陶瓷形象的彩绘,在塑造良好的艺术造型时要适应人们的要求和特点,强调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实践性和华丽性,还要达到审美上的愉悦。书法塑造形象的美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在”美和“外部”美。“内在”指的是文化内涵,陶器文化是一种复合造型艺术,是在书法塑造形象中的知识、信仰、艺术行为的共同承载,也是时尚的各种社会信息、文化内涵的一种体现;“外部”指的是精密景德镇陶瓷绘画形式,合理的色彩和纹理,流露出景德镇陶瓷高贵的气质,彰显优雅,是书法塑造形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腻、优雅的外形和丰富的审美手段的材料,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选择一个美的景德镇陶瓷彩绘,往往会通过书法形状图像的制作过程、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布局等,检查、判断和推测这样的景德镇陶瓷彩绘的价值,进而达到身体和情感上的愉悦。

二、书法的浓墨重彩与景德镇陶瓷彩绘颜色

颜色可以在彩绘的过程中,将书法形状图像变得更有视觉效果,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感官享受,不同的颜色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量和力度不同,例如,温暖、高兴、忧郁、悲伤等。颜色的搭配也能够将书法艺术在彩绘中应用的价值体现出来,颜色和风格的不同使用标志着象征的生命力的差异。使用独特的先进的思想与多变的颜色,并加以搭配呈现,可以创造出更美的作品,从而使景德镇陶瓷彩绘创作的审美和兴趣得以体现表达。

书法在塑造形象的时候,颜色的使用配置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其重要的价值是在色调审美中塑造欣赏情绪氛围,而和谐的色彩配置和内容则是心情传递的重要传达。书法的形象塑造以及心灵和颜色的和谐是形成景德镇陶瓷绘画情感风格及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群体偏好的不同又能显现出书法塑造以及颜色配比的形象气质和活力,通过二者的搭配能够展示出作品的内在情感。颜色、形状、字体在书法艺术的运用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因此,各种字体的造型可以满足必要的审美情趣。

三、书法的抑扬线条与景德镇陶瓷彩绘图案

书法在景德镇陶瓷绘画中的运用,是一种重要的完善形式的艺术,而书法意境在人类视觉的享受以及心灵的满足中都能起到极大的效用,因此,在景德镇陶瓷绘画中运用书法还可以有美好、安静和温柔的心灵感官等享受。合理运用书法意境,能够使得景德镇陶瓷彩绘富有生命力,但是不加以绘图以及配以层次分明的形状搭配,便会让景德镇陶瓷彩绘显得不伦不类。因此,在景德镇陶瓷绘画与自然成层的空间,需要根据所需显示效果的不同来选择绘图与书法运用的单纯或是复杂。文本和设计相辅相成,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信息。书法字体的选择,体现出民族文化特色,书法形状图像神韵和谐统一,是温暖、简单和自然的。在景德镇陶瓷彩绘过程中,图案的排版以中心为主,结合相容相辅的色彩,在浓缩的构图中运用空间伸展,启用相得益彰的书法字体,既能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又能与书法形成之神韵糅合统一,景德镇陶瓷彩绘的温馨、纯朴之意亦能越发浑然天成。中间构图,前后运用颜色图案开展多个层次的图案分解,再加上辅色的粉饰,便能合理运用空间的拉伸,使构图越发丰满;形状图像和文本作为前景,中间运用波普风格,背景颜色为愿景,可以达到增加二维图像空间的形状,使书法运用在简约的过程中又层次分明。

塑造一个好的书法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好的书法能使消费者在短时间内被吸引住,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书法是一种视觉标记,以其直观的视觉识别性,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和民族文化及精神意蕴。汉字是有形和有效的载体,将汉字应用于景德镇陶瓷的外观上对景德镇陶瓷彩绘有着积极的表现力和启发意义。在一些地方,我们不能看到直观的文化标志,但通过书法艺术可以更加凸显景德镇陶瓷彩绘上的民族风味,这种隐藏的标签不能被人理解,但对景德镇陶瓷彩绘日后逐渐升值有着非凡的价值。

许多传统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在彩绘上多采用“褔”“寿”“喜”形状的书法艺术,借鉴中国书法的艺术,将中国传统文字彩绘在彩陶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一些景德镇陶瓷彩绘还会将不同字体的书法艺术应用于彩绘上。比如,草书字体会给公众一个艺术化了的文化艺术。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应用在景德镇陶瓷彩绘上,会给景德镇陶瓷提升升值空间,并且对景德镇陶瓷作品的颜色、纹理、形状和欣赏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多姿多彩的彩绘中融入书法艺术会使得彩陶制品更加缤纷绚丽、更加具有美感。总之,书法艺术对景德镇陶瓷彩绘具有深刻的精神陶冶与提升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