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怎样鉴别瓷器的釉水 > 导航 >

天青釉的传说

天青釉的传说

怎样鉴别瓷器的釉水 古代瓷器釉水的原料 古代瓷器釉的种类

2020-06-04

怎样鉴别瓷器的釉水。

恍惚中有一个青色的精灵,从陈列在博物架上的汝瓷天青釉——三牺尊上飞了出来。她像一盏青灯在我眼前摇曳着弧光。眨眼间弧光中跳出了一个青衣玉女,云一般袅袅地飘落在我的书案前。她那双绿宝石般的亮眼紧紧地盯着我,艾艾怨怨,如泣如诉。那闪烁的目光就像天边突然飞来的闪电,把我劈得七零八落,魂灵出窍。天青,我虽然读懂了你的目光,却没有勇气面对你。一股清风钻进窗内,把日光吹得摇摇晃晃。我揉了揉眼睛,倏忽间你又没了踪影。摇曳的日光轻吻着博物架上沉睡得三牲尊,我站起身把你从博物架上抱起,轻轻地放在书桌上。日光贪婪地舔着你那冰清玉洁的胴体。我仔细端详釉色,雨后晴空一般,淡如碧空万里,清丽秀雅,腻如凝脂,釉底胎面泛出的光彩,恰似你脸上的红晕,于朦胧中透着耐人品嚼的灵动韵味。拉下窗帘,灯下观赏:釉下稀疏的气泡随光时隐时现,如晨露嬉于薄雾,似寒星遨于太空。天青,那多像你闪烁的目光啊!我虔诚地用手摩挲着器表,魂灵哆嗦:天青——我终于触摸到了八百年前你那莹润的肌肤。

理不尽的阳刚之美,品不完的阴婉柔情。天青,我真该向世人讲讲你的故事啦!

那时候,严和光着脊梁正依偎在窑炉前,凝视着那肆意狂舞的烈焰和白炽的匣钵出神。火星溅到了胸膛上,“濨濨啦啦”地响,一股焦糊咸腥的燎皮味弥漫在山坳里。他浑然不动,钻石般的目光始终紧盯着那神奇的窑变。一次次败窑的恐慌,把这个汝州百里闻名的窑匠折磨得死去活来。形同枯槁。

天青是这时候走来的。她手里掂着一只豆绿色的瓷罐,里面盛着她亲手熬制的绿豆汤。她虽然只有七岁,却知道爹烧制的天青釉是为了完成皇命,一家五口人的性命全押在这在了这件瓷器上。全家人像在油锅里过日子,煎熬至今:离皇上钦定的交货日期只有两个月零七天了,然而那该死的天青釉还迟迟不肯露面。

盛夏灼热的山风,顺沟波浪般地滚来。天青的头上汗如雨下,沉甸甸的瓷灌坠得她胳膊酸溜溜地疼。她只好把罐子挎在稚嫩的胳膊上,罐底就蹭在胯上,每走一步罐子晃荡一下,豆汤就在灌内不安分地摇溅。

渐近,她就看到了爹酱铜色的脊梁上滚流着无数条的小溪。

“爹——”天青深情地叫了一声。

严和雕塑一般,完全沉浸在了窑火的期盼之中,没有吭声。

“爹——您喝点消暑汤吧!”天青又喊道,奶声奶气里已夹杂着软溜溜的哭音。

严和仍然没有转身,留给她的仍是那一副山一般的脊梁。

“爹——爹——您真癔症了,女儿给您送消暑汤来啦!”天青已是声泪俱下了。

严和终于从火魔中醒过神来,转身看到了脸上搅和着汗水和泪水的女儿,冷峻的目光渐渐地被慈爱的圣水融化,无限的温情悄悄的跳出眼眶,温柔地向女儿飘去。

“青儿——”严和走上去接过瓷灌放在地上,然后用手给女儿擦泪。

那一刻,天青感到爹长满厚茧的五指像是农人耕作地耙齿,一股尖辣辣的疼痛从脸上划过。于是,天青莹润滑溜的脸上就垄气数道的红痕。

严和弯腰揭开盖子,抱起瓷灌,渴牛一般“咕咚咕咚”往肚里灌汤。

天青看见爹长满疤痕的胸脯在急剧地起伏。此时,山坳里静寂无声。窑炉里呼呼的火苗声中偶尔夹杂着一两声“叭叭”的脆响,顺着山势而建的烟道蛇一般爬在山骨上,把黑烟送上了山顶。

严和放下瓷罐,粗鲁地打着饱嗝。他望着袅袅升腾的烟儿,眼里的柔情倏忽间不见了。冷酷、焦躁、绝望交织在一起,揉进了眼神里。

天青望着爹藏满杀气的目光,轻声细语地问道:“我哥和嫂子都出去三天啦,还不回来?”

“你哥嫂到磨盘上找釉料去了,今夜里差不多能回来。”严和说着突然转了话题,“你娘到中王庙还没回来?”

“没有,不过今夜里也该回来了。”

“你回去做饭吧,今晚上别送饭过来,我不饿!”严和说着转身又蹲在了窗炉前。

天青掂着瓷罐,迈着沉甸甸的步子离开了窑场。

夜深了。

严和躺在窑炉前仰望着满天的星斗:上苍啊!请您显灵吧,把天青釉降临世间,助我完成皇命,保我一家平安……

上苍无语,只有银星戏谑地向他眨巴着眼睛。他烦躁地从地上折起,突然想吸烟,拔出别在裤腰里的旱烟袋,猴急火燎地装了一锅,顺手打开窑门,伸手抓住一块通红的木炭,燃着烟后又把它扔进了炉堂。

窑匠要火星求财,不但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而且还要炼就一双铁手啊!

大股的青烟顺着鼻孔钻进肺腑,驱走满腹的躁气。严和又重新躺下,仔细地回味着去年夏天至今的遭际。

一切都缘于那个夏天雨后的苍穹。那天严和到清凉寺郑铁亲家喝“商量酒”,议定儿子新婚大喜的吉日。郑铁也是有名的窑匠,当年二人相好,遂有意结成了儿女亲家。虽说刘婆从中牵针引线,但那只是走过场,郑铁的女儿郑月白许配给严和的儿子严天豆,已是两家大人暗中定好的事。

严和在烧制成豆绿釉的第五年上,郑铁才烧制成了月白釉。又三年过去了,严和又烧制成了天蓝釉。严和名声雀起,如日中天,在瓷乡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那天是七月十六,严和送去了九月十九迎亲的大红帖书。郑铁心里自然夜也高兴,两个亲家就大碗地喝起酒来。从上午十一点钟一直喝到下午四点多钟,两人均醉。严喝起身回府,郑铁执意要送,于是两亲家摇摇晃晃地上了路。送一程,严喝催他返程,他说再送一程。不知不觉已来到青云峰。这时,狂风聚骤起,头顶上湛蓝的天空中突然卷来一堆乌云。紧接着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两人立时酒醒了一半。没等找下地方避雨,两人已成了落汤鸡。好在暴雨骤停,不一会儿,雨过天晴,两人同时仰望天穹,但见碧空万里,清丽淡雅,深远博大的苍穹中空明无尘,澄静中孕育着万千的变化。

“天青釉,天青釉!”严喝突然叫了起来。

“天青釉,天青釉!”郑铁也附和着喊叫起来。

两亲家为共同的发现激动着,二人抱成一团,在雨后的山峰上滚打着,呼叫着。

终于停止了滚动,严喝望着万里碧空说:“亲家,在有生之年咱二人联手,把天青釉烧出来,就是死也瞑目了。”

“老家伙,我知道你的啥心思,自从天青落地你就开始试验烧制天青釉了,如今天青都六岁了,到底烧到哪种火候了?”郑铁说。

“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啊!六年了,火神爷从不肯让天青釉向我露半边的脸儿……”

在这个雨后的山峰上,两亲家倾心交谈,最终决定联手烧制天青釉。

然而,他们哪里知道,就在此时此刻,北宋皇帝赵佶也被雨后碧空如洗的美景秀色陶醉,他不胜手舞足蹈,脱口吟哦:“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釉色做将来。”遂降御旨命汝州窑匠为宫廷烧制新瓷。

七天后,严和接到了圣旨,自接旨之日起,一年内烧造出天青釉,否则满门抄斩。

天青是在夜里给爹送饭的。

下午,天青给爹送绿豆汤回到家里,忧心如焚。哥嫂到磨盘山找釉料三天未归,娘到中王庙叩拜“中王爷”也是三天未归。自从接到烧制天青釉的御旨后,天青娘见庙就进,见神就跪,烧香祷告,祈祷神灵保佑,让丈夫尽快烧出天青釉。

天青烧了一大锅稀面条,左等右盼,娘也没有回来,哥嫂也没有回来。她这才盛了一瓷罐稀面条给爹送饭。他想,爹喝下的那半罐绿豆汤早被汗水吸干了。

老远,天青就看见“鸡窝窑”炉口喷出的焰火。借着焰火的光照,她莽莽苍苍地看到蹲在地上的两个人,一个是爹,一个是娘。火焰把爹娘的半边脸烤得通红。爹娘的影子像巨大的山神一样被火光拉得七扭八歪。娘从中王庙回来,直接跑到了窑场,天青这样想着,猫腰前行,把脚步放得轻而又轻。

慢慢靠近了爹娘,天青在阴影里住了脚。只听娘说:“他爹,昨夜里我在中王庙前守了一夜,天近黎明时,中王爷显圣了,他说:‘腰想烧出天青釉,必须用玉女祭窑!’说完云一样飘走了。我定睛看时,哪还有中王爷得影子,我连忙跪在中王爷像前叩了又叩,拜了又拜……”

一阵风吹来,勾出头的焰火被吹回了窑炉,爹娘的影子就模糊起来。天青站在暗暮里侧耳细听。

“回家的路上我就想,到哪里去找玉女祭窑?最终我想到了青儿,青儿是咱们的宝贝心肝,可为了保住一家人的性命,也只有拿她去祭窑……“

天青听到这里,手中的瓷罐“嗵“一声掉在了地上,溅起的面条虫子一样缠在她双腿和双脚上。

严和本能地站了起来,“谁?”

天青“爹——”地叫一声,哭着扑向了爹的怀抱。爹蹲下身子,爱抚地用手摩挲着女儿的秀发。

娘眼里噙着泪水说:“青儿,事情你都听到了,不是爹娘狠心,天不杀人窑杀人啊!为了延续严家的烟火,也只有这样做了!”

严和扇了女人一个耳光,“闭上你的臭嘴,烧不出天青釉,要死全家人死在一块!”

女人被扇了个愣怔,等明白过来,突然双手捂脸痛声哭起来。

“他爹,你打死我好啦,这日子像在刀刃上过,我活着比死还难受呀!你真以为我是铁石心肠?青儿是我身上掉下的肉,如今让孩子葬身火海,我能忍心吗?大限一天天逼近,败窑了一次又一次,天青釉如今还没个影儿,我总不能让全家人坐等丧命。月白快要产了,你不能眼巴巴让严家的后人在娘的肚里就被处死啊!老天啊,老天,你咋不睁睁眼啊!”

天青突然挣脱爹的怀抱,“扑通”一声跪在了娘的面前:“娘——闺女答应您!拿我祭窑吧!拿我祭窑吧!!”天青使劲摇晃着娘的双腿。

娘突然把女儿抱在怀内,再次放声悲嚎。严和伸出粗糙的右手,使劲往自己的半边脸上摔打,有鲜血顺着嘴角往下滴……

严天豆和郑月白是第五天夜里才归来的。

天豆背着一带玛瑙石,神采飞扬地头边走,后面跟着大肚子的妻子。

历尽千辛万苦,今天总算找到了做釉料的玛瑙石。爹说只要找到玛瑙为釉,就能烧出天青色的汝瓷。月白想,烧出了天青釉就可以保住一家的性命,也就能保住还在娘肚里踢腾的婴儿。

月色乳一般泻在山路上。严天豆心里高兴,虽然肩上扛着百十斤重的石料,却两脚生风,不一会儿便和空手的大肚女人拉开了距离。

“天豆,等等我。”月白喊道。

天豆放慢了脚步,他觉得肩上抗的不是釉料,而是一家人的生命。他恨不得一步迈进窑场,捣碎玛瑙,做出釉料,涂在泥胎上,让爹尽快装窑试烧。

自从皇上降旨烧制天青釉后,严和的心冷了,儿子的婚事也泡汤了。严和是一个明白人,他想,如果烧制成功了天青釉,再考虑儿子的婚事,到那时鸣锣响鼓,八面风光地把儿媳妇接过来。如果现在娶回了儿媳妇,将来万一天青釉烧制不出来,岂不又毁了儿媳妇花骨朵一般的性命?因此,他打发媒人去传话说,皇命在身,儿子的婚姻之事暂缓操办。

郑铁也是个明理之人,不顾“六不出门、七不嫁人”的大忌,在七月二十九日那天,不声不响地把月白送到了严和家。

“亲家,月白自小跟我看窑,虽没告诉她真传,她却也知道个大概,送她上门,也许能助你一点儿微薄之力。”

严和使劲摇着亲家的大手,嘴唇打着卷儿,一个字也没有说出来,豆大的泪珠砸在了二人的手上……

天豆和月白到了窑场,天豆让妻子回屋休息,他背着釉料到了碾房。

天豆放下釉料,飞跑着到了窑炉旁。“爹,找到玛瑙石啦!”

“真的?”

“那还有假!我还给铁伯送去了三十斤,今夜里他肯定也在家里碾粉哩!”

严和知道郑铁也在为亲家人的性命捏着一把汗,暗地里也在家帮他烧制着天青釉。

严和飞步往碾房跑,天豆紧随其后。严和拿着一块玛瑙石头端详。“好啊,天豆,找到了好釉料,爹的心就放下了。”

严和说着把玛瑙放进了石臼里,“天豆,你回去好好歇吧,这碾碎的活儿由我干。”

天豆在犹豫,他又开了腔:“快回去喝口热汤吧!”

天豆走了。严和把捣碎的玛瑙石放到石碾上,再碾成细面儿,然后用细罗罗一遍,最后开始制浆。

精选阅读

釉里红传说


瓷器中的釉里红,是釉下的珍贵颜色。这种颜色亮堂润泽,看上去就象宝石镶嵌在瓷器里一样。这样珍贵的釉里红颜色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

传说是这样的:元朝,景德镇有个叫赵子聪的陶瓷工人,三十五、六岁的年纪,对烧瓷有一手独到的本事,加上肯用心思搞发明创造,全坯房的窑工都称他叫“赵全能”。那时候瓷器上的花纹都是用手工刻上去的,又慢又费功夫。赵全能立志要在瓷器上象绘画一样,用毛笔描花纹。可是,他费尽心血,也没找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赵全能对此并不灰心,他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这个愿望的。

可是,象赵全能这样一个穷苦的窑工,要想搞一件发明创造谈何容易。开始时,赵全能帮工的那家窑户老板,以为赵全能会很快搞成,所以还愿意出钱资助。因为搞成了,他就可以一本万利,大发横财。后来,窑户老板见赵全能一次一次的试验失败了,便立即拒绝提供给赵全能试验的条件。这一来,就给赵全能作难了。平日,赵全能连吃饭的钱也难挣上,有时还得让女儿小梅到河滩边上拣破烂帮助度日。尽管困难重重,可赵全能搞试验的决心却丝毫也没有动摇。于是,他就向窑户老板借钱试验画瓷的颜料。老板的手段真辣,每借他的窑位烧一次瓷器,就要收一贯铜钱。

这样,天复一天,月复一月,转眼一年了。赵全能欠下窑户老板三百贯铜钱。这一天,正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准备着过年,赵全能却蹲在屋里,摆弄他从山里找来的石料,他的独生女儿小梅在旁边帮着研磨料石。父女俩干得正专心,突然,一阵“砰砰”的打门声,赵全能开门一看,门外正站着窑户老板和他的管帐先生。还未等赵全能开口,窑户老板就板起脸来发话了:“年三十啦!欠帐该还了吧!”赵全能忙央求说:“老板,如今我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实在拿不出钱来还,请老板宽容,等我做成了颜料,一定如数还清。”窑户老板听了,嘿嘿一声冷笑:“不行,今天一定得把帐还清。”说着,他眼珠骨碌一转,定睛瞧着小梅,又开口说:“我已替你想好了,王大户要买个童养媳,出价三百贯,你女儿小梅去,不就可以把债还清了吗?”赵全能一听老板逼他卖女儿还债,心中火冒三丈。这小梅,从小死了娘,硬是赵全能一口粥,一口水地好不容易才把她喂养大。这是他身边唯一的亲骨肉,要他卖小梅,不就是挖他的命根子吗?赵全能强忍住怒火,连连摇头:“老板,女儿我是决不卖的。”老板立即拉下阴沉的脸说:“哼!不卖,那就马上把帐还清。另外,从此不准你再我窑里烧什么鬼东西了。”赵全能这时真是心如刀割。他想:不卖吧,眼前老板逼债催命,还不准他再搞试验了。卖吧,又怎舍得让相依为命的女儿去受苦,受人欺侮……。最后,他还是摇着头,连声说“不……不行呀……。”“嗨!这是老板给你的一条活路,卖了小梅还清了债,减少你的负担。再说,等你有了钱,还可以将小梅赎回来嘛。”

管帐先生在一旁替窑户老板帮腔。在老板连声威逼下,赵全能感到实在走投无路,一横心,把小梅拉在怀里,哽咽地说:“小梅,不是爹爹心狠要卖你,实在是没路走了……”说着,赵全能大滴大滴的眼泪落了下来。小梅紧紧攥住爹爹的衣袖,千呼万唤,苦苦地央告着不要卖她……。“唉!苦命的孩子呀!爹爹怎么忍心卖你呢。可实在没法子,你不去,大家都活不成,你去了,等爹试成了颜料,再把你赎回来。”听爹这么一说,小梅立即松开了手,用袖子擦着眼泪,向赵全能跪拜说:“爹爹保重……”便起身要走。这一下,赵全能又舍不得了,一把拉住小梅,父女俩抱头痛哭起来。窑户老板不耐烦了,一把抓住小梅,恶狠狠地喝道:“别噜嗦了,快跟我走吧。”眼看着小梅给拉走了,赵全能悲愤欲狂。突然,又见小梅奔了回来,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钢板,往赵全能手板心一放,说:“给!这是你平日给我零用的,我没花掉,留着你做事用吧!”这一夜,外面爆竹响声连天,家家都在辞旧岁迎新春,赵全能却手捏着两枚铜钱,呆呆地一直坐到天亮。

过了年,赵全能又在窑里忙碌着。这时,窑户老板派人来说,这是最后一次让赵全能在他窑里试烧了。赵全能听着,仿佛跌进了万丈深渊。他知道,这次试验,难保成功,若再不成,那以后怎么办呢……赵全能想到这里,泪珠禁不住夺眶而也,他奔到窑炉前,对着刚刚摆放进去的瓷坯,口里默默地念着:“老天保佑吧!老天保佑!”说着,他弯腰把手伸进匣钵,把瓷坯放好。但听得“叮当”一声,赵全能上衣口袋里那两枚铜钱掉进了匣钵,正巧落在瓷坯上。赵全能本想将铜钱拾起,但又怕碰坏了瓷坯,误了这一窑的的试验,所以,也只好让铜钱落在里头了。烧窑时,赵全能提心吊担地在窑边守了三天三夜。第四天头上一开窑,窑工们首先将赵全能烧试的那叠匣钵捧出来,打开匣钵盖,一件瓷器拿出来……又拿一件。上面都是精光光的,一点儿图案颜色都没有。赵全能知道又是一次失败……。突然,一个窑工惊叫了一声:“看!这瓷碗上有两个圆圆的红颜色呢!”赵全能急忙夺过瓷碗,啊!那是两枚铜钱留下的印子。赵全能下心里明白了:铜可以做画瓷的颜料……真是喜从天降,赵全能二话没说,转身就往害里奔。回到家中,他到处翻寻,把尽剩的一把铜锁磨成了粉末,又掺入一些药料,调成浆糊糊,用毛笔沾着,一笔一笔在瓷坯上细心地绘画起来。赵全能拿着已经画好的瓷坯,找到了窑户老板,苦苦要求再借用一次窑位做试验。可是心肠毒辣的老板要赵全能先拿钱来,没有钱,说什么也不答应。赵全能心中又急又气,他放胆说:“老板,再给我试烧一次,如若不成,我宁愿终身帮你做工,不要工钱。”。“真的?”窑户老板贪婪地望着赵全能。“真的!”赵全能肯定地回答道。“哈哈!”窑户老板顿时眉开眼笑起来,“好吧,再给你一次机会,可别忘了,不成功,你就得给我做一辈子的工罗!”“要是成功了呢?”赵全能反问。“我就输给你三百贯,让你将女儿赎回来。”在窑户老板的心眼里,赵全能是永远试不成的,这只是一句信口开河的话。“好!一言为定。”赵全能心中充满了希望。窑户老板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赵全能这次试烧居然成功了。只见那透明的釉下,那红光闪闪的图案花纹,竟是那样绚丽迷人!

釉里红的成功,一下子轰动了整个瓷城。赵全能创造的釉里红,从此结束了靠刻花来装饰瓷器的历史,它与这时期发明的青花釉料,相互衬托,相互比美,难怪当时人们称赞说:“青花瓷能入瓷骨,釉里红更入釉骨。”小梅终于回到了赵全能的身边,父女团聚,快活之中,不免又流下滴滴辛酸泪。

窑变釉汝瓷天青釉产生的主要因素


汝瓷产品呈色的主要表现为黄色的釉料施在坯体上烧成后变成了各种青色:天青、粉青、卵青、豆青、灰青、虾青、月白等等。这种现象叫窑变,产生窑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主要取决于釉料配方、烧成温度、窑内气氛、冷却速度四个方。

汝瓷和所有青瓷一样呈色的主要原理是三价铁在还原过程中变成二价铁。三氧化二铁是黄色,变成亚铁硅酸盐就成了青色。在恰到好处的温度、气氛条件下,同样厚的釉层、釉色的深浅决定于铁含量的多少。但过多则变成黑色,当然其它辅助原料和其它化学成份对釉色的影响也是有的,所以要有合理的配方。

有了合理的釉料配方,如果烧成温度太低,釉料不能很好熔融,含铁矿物未能充分溶解在釉玻琍中,釉层高度失透,釉面光泽差,釉色则难以呈现出来。

汝窑的烧成温度一般控制在1150—1200°C之间较为合适。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釉料得以熔融,釉料中的含铁矿物质得以溶于玻琍体中,在合理的气氛条件下,三氧化二铁可以充分还原,生成二价铁的发色团,这时釉层透明度也比较清晰,美丽的天青色就呈现出来了。如果过烧,釉色发紫,釉面青色不正,造成釉面玻琍质强、流釉等现象。窑炉里的气氛是指窑炉内的一氧化碳含量。为使窑炉产生一氧化碳,煤烧窑用加厚煤层,增加添煤次数等办法,液化气或油烧窑则控制窑炉进空气量使之碳元素不能充分燃烧而产生一氧化碳,一般烧成进入还原阶段,要求窑内一氧化碳含量在1—8%之间,氧的含量控制在1%以下。

合理的烧成制度是釉料呈色的重要关键,一般汝瓷的烧成要有四个阶段:一、氧化阶段,主要作用是排除坯体水分,使坯体中的有机物和碳素充分燃烧。二、还原阶段,此阶段釉料一方面熔融,一方面进行铁还原。三、成瓷阶段,此阶段釉料基本熔化,釉子发亮,这时窑要呈弱还原气氛,如果气氛仍然很重则使釉色灰青,更重者产品烟熏发黑。如果此阶段全是氧化气氛,产品则重新氧化,二价铁又转化为三价铁,产品发黄。四、冷却阶段,汝瓷美丽的天青色和温润如玉的质感与冷却速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产品在窑炉内成瓷后应在保温的状态下缓慢冷却,使釉料有一个很好的析晶过程,否则釉色不会变青,釉面玉石感也会受到影响。

烧窑过程中一般要做几个火照放在窑门口,烧窑工定时取出一个作为参考,当最后一个火照挑出后,急速冷却,观察火照釉面光滑了,也就是说产品烧成,就可以止火了,可是这个火照不是天青色,而是豆青色。窑炉内的产品在慢冷却后取出时才是天青色,这说明冷却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陶的传说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伟大的事件之一。在中国,凡是古代重要的发明,往往把它和“圣人”联系在一起,把这发明本身也当作“圣事”或者“圣迹”。这一点,在《考工记》里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陶的发明,也同样被称作“圣人”之作,当作“圣事”,“圣迹”。这在众多古籍中,记载着有关圣人发明陶器的传说。

女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始见于《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土作人。”

神农:神农制陶器的文献,记载在《周书》一书中。据清马啸《经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而种之,作陶冶斤”。清朱琐所著《陶说》卷二引《周书》:“神农作瓦器”。宋《太平御览》卷八百之十三亦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

舜:《墨子·高贤下》载:“瓦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其它如《韩非子·难》也有类似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舜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宁封子:据《列仙传》载: “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炉,犹有其骨。时人葬其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

以上就是专家摘录的有关陶器的传说,欢迎大家来预订陶器。

瓷神台的传说


在旧北门村东南角的湖水中,有一个方圆170米,高出水面3米余的土堌堆,上面绿树成荫,中间建有三间小庙。这土台一色白粘土,土质坚硬,又含有大量的砂礓、贝壳,它就是瓷神台。说起瓷神台,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段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

那是明嘉靖二十一年,黄河泛滥,大雨连天。县城是城外高、城内低,洪水将县城围困,四周一片汪洋。县官老爷们见县城难保,便丢下满城百姓乘船南逃了。城里有一位英武美丽的姑娘名叫白瓷,一十八岁,为防洪水涌进城内,她带领百姓在城墙上筑堰抗洪。但终因洪水特大,眼看满城百姓就要遭受灭顶之灾,白瓷姑娘忧心如焚。这时,城内突然凭空一声霹雳,烟雾升腾,地陷3尺,白瓷姑娘转眼变成一块好大好大的土堆耸出水面。人们纷纷从四面涌来,爬上土堆。不少百姓得救了,而原来的官署民居荡无一存。从此,县城成了一片湿地。而那土堆历经朝代更易,风雨沧桑,依然如故!人们都说,这土堆是白瓷姑娘变的。

后来,这土堆上常常出现乳白色金边的陶瓷日用品,专供穷人使用。为了纪念白瓷姑娘,穷人都称这些瓷器为“白瓷”。不久,官府贪财,霸占了土台,并且从土台上贪婪地攫取瓷器。白瓷姑娘大怒,从此再也不出借瓷器了,而瓷神台却由此出了名。

钧瓷的传说


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以其"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是众多收藏品爱好者竞相收藏的珍品。关于钧瓷的赞美之词颇多,如“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金银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等。这些赞美的由来也是有一些小典故的,今天小编就给您讲讲关于钧瓷的传说故事。

相传宋徽宗时期,禹州官员将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钧瓷珍品进献朝廷,徽宗看了之后称赞其“奇珍异宝,精妙绝品。”遂命内侍将这些贡品尊、洗、壶、花瓶陈设于福寿宫中,并召皇亲大臣前来观赏。徽宗对其中一件八宝龙柄花浇壶尤为喜爱。一日爱女茂德公主与驸马蔡修进宫朝觐,被此壶的精妙技艺和神奇窑变吸引,观赏多时,不忍离去,想要又不敢开口,徽宗看在眼里,从案上几次拿起又放下,最后忍痛割爱,将壶赐予爱女和驸马。自此,公主每天用花浇壶灌上清泉水浇花,爱如至宝,而痛失至宝的徽宗却整天闷闷不乐。

一日,徽宗令太监先导,微服驾幸蔡京府第,见爱女茂德公主双手执壶正在浇花,徽宗两眼凝视花浇壶呆立不语。待公主放下花浇壶,叩头接驾时,徽宗才如梦初醒,令其免礼,但还是眼巴巴地望着花浇壶。茂德公主很聪明,见此情景早已会意,忙与驸马耳语,又回奏徽宗:“父皇喜爱花石,此壶浇花甚妙,宫中仅此一件,儿臣拿来,上渎天颜。况且儿臣观赏数日,已饱眼福,故奏请父皇,送回此宝以尽孝意。父皇何不令阳翟(今禹州市)官员设窑造瓷,广为流传。”徽宗顿时喜笑颜开,当即答道:“尔等陈词甚合朕意,当善视之。”次日临朝即传旨让阳翟官员召集名匠在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瓷器专用于进贡朝廷。

后来,每当王公大臣立下显赫战功,金银珠宝、土地美女也不足以表达皇恩浩荡时,君王就会赐予钧瓷作信物,于是便有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君赐一件”的说法,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知道的“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哥窑瓷器产生的传说


传说古时,浙江龙泉青瓷世家有兄弟二人烧窑,哥哥的烧窑技术比弟弟高明,招致了弟弟的嫉恨。为破坏哥哥声誉,弟弟偷偷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想让他烧出坏的瓷品。被蒙在鼓里的哥哥照常烧窑,烧好后开窑一看,满窑瓷器釉面全部裂开了,但裂得很奇特,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哥哥看到这些,傻眼了,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将这批瓷器拿到市场上准备低价处理掉。谁料,人们却对这种带有裂纹的瓷器产生了极大兴趣,一抢而空。从此,哥窑瓷器名扬天下。

宋朝瓷器生产蓬勃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特色的名窑,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然而,现在虽有流传下来的哥窑产品,但哥窑窑址却至今未能确定,成了一个谜。哥窑作品主要是陈设瓷,多仿古铜器形制,如贯耳瓶、兽耳炉、鼎式炉、葵口碗等。哥窑胎子非常坚密,呈深紫灰色,灰色或土黄色;釉色较多,有粉青、灰青、米黄等;施釉较薄,温润似玉,器表有一层不是很亮的酥油光,并有较大的黑色及较小的黄色开片,俗称金丝铁线。轻轻敲击哥窑的瓷胎,没有一般瓷胎的金石声,而是近于破碎的“噗噗”声。

哥窑瓷器在整个中国陶瓷史上的传世数量极少,价格昂贵,且多有价无市。后世有不少仿制品,有官窑仿品,也有民窑仿品。尽管如此,仿哥窑瓷品与真品相比,精细度不够,略显粗糙。特别是真哥窑产品釉色并不统一,但仿品釉色却比较均匀。当代还有不少仿哥窑产品问世,但由于仿制者手中罕有真品,只能照图录仿,因此,精品极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