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瓷砖的工艺 > 导航 >

莆田工艺美术历史的介绍

莆田工艺美术历史的介绍

瓷砖的工艺 古代瓷器的介绍 古代的瓷器介绍

2020-06-04

瓷砖的工艺。

莆田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妈祖故里,其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遐迩闻名,四海共仰,在全国、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重要的影响。莆田市旅居海外的华侨已达40万人之多,且与台湾仅一水之隔,闽台交往历史悠久,加上港澳同胞,构成了广泛而密切的海外关系。

莆田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木雕、玉雕、石雕、金银珠宝加工等传统特色产业,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莆田工艺美术向来以“精微透雕”著称,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销木雕工艺品的主产地和集散地,2003年荣获“中国木雕城”称号。到2005年底,全市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约20万人,技术人员5000多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7名、专家名人33名,(其中油画行业占总人数的1/10、其从业人员占全国油画产业绘画工作者的60%以上),企业3000多家,其中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数十家,创建名牌企业达20多家,全市工艺美术行业年创工业产值达80多亿元。

为了推进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和工艺品产业发展,为企业积极创造各种盈利机会,由莆田政府搭台的首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于去年10月31日举行。这次博览会共吸引韩国及台湾、香港、北京等海内外300多家工艺美术企业前来参展,参展作品为7大类30个品种,包括雕刻类的木雕、玉雕、青石雕、汉白玉雕、寿山石雕、中式古典家具、欧式古典家具、艺术陶瓷、紫砂壶、漆艺、金银首饰、宝石、刺绣、油画等。首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在福建莆田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东南亚的观众达14万多人次,前来参观旅游的台湾同胞达1万多人次,实现产品成交额6126万元、签订合同金额12675万元、意向17563万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工艺品专业展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第二届中国(福建)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将于今年10月底以全新的面貌盛情迎接四海宾朋。

扩展阅读

陶瓷文化: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谈紫砂


紫砂,因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古朴而精美的艺术造型,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面对当前市场出现的紫砂热,文化中国记者对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山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在谈到有关紫砂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王山先生认为:紫砂作为中国传统而古老的手工技艺,之所以被社会各界所推崇所喜爱,原因就在于它所承载的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内涵。它的魅力在于融合了书法、绘画、篆刻、雕塑等各种艺术元素于一体。在材质和技法上承袭了中国传统技法的精华,在构

记者王舒婷: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创意产业立为未来十年的支柱产业,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对民间传统紫砂工艺的发展,所持态度和扶持力度有何具体计划或安排?

王山:首先要肯定中共中央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做的十年计划,这是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对文化行业和工艺美术事业的支持。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得益于国家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尽情的发挥自身优势与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为行业服务,我们担负着传递中央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具体指示以期更好的为文化繁荣作出贡献。因此,在今后若干年,我们协会将对工艺美术行业里这种传统古老的技艺紫砂项目投放更多的精力给予更多的内容支持。

我们计划着手编纂大型重要国家卷注《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它是财政部批准的国家文化工艺项目,在此项目中我们把技艺归类,共分34类。紫砂技艺是陶瓷技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就紫砂的制作技法、工艺技巧、材质、装饰、构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紫砂工艺在中国传统工艺当中的地位及影响?

王山:紫砂工艺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技艺。无论是在过去、今天、还是未来,紫砂凭借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成为行业佼佼者。也正因其特殊的材料、特殊的制作工艺、独特的造型和技法,以及良好的装饰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对其推崇与偏爱。普通百姓喜欢它;学界人士关注它;文人雅士偏爱它;政府官员推崇它;甚至艺术行业间产生了与紫砂联姻热,因为它的实用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得书法家、篆刻家、画家、雕塑家纷纷与紫砂技艺者合作来共同创作属于他们的理想艺术形式。他们通过紫砂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来表达传递自己的艺术追求与审美倾向。多种文化的交织,使得紫砂文化的内涵更加丰盈也更具魅力,其社会影响力也日渐凸显。

记者王舒婷:据您了解的紫砂艺术都有哪些?您认为其中最特殊或最珍贵的是什么?目前有没有需要创新的地方?

王山:紫砂的重点产区在宜兴,在宜兴有一座紫砂矿,这个紫砂矿连带浙江地区也有紫砂矿,实际上是一脉两矿。但一谈到紫砂大家更多的还是会想到宜兴紫砂,紫砂工艺的发端、材料、属性两地相同。文化发端起源工艺表现最佳也在宜兴。这里以其独特的地层构造为紫砂工艺的产生提供了独有的先天条件,从造型上宜兴紫砂有很多传统的器型,它被历代技艺人员传至今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紫砂技艺人员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在原材料不变的基础上对紫砂的造型和装饰进行了创新,他们将古老的紫砂与现代时尚生活接轨创作出了渗透着新的文化观念的壶型,例如我们看到的《小石清泉壶》、《太极阴阳壶》以及世博、奥运期间,含有中国建筑风格外观的壶型都是紫砂技艺者的独特创意。紫砂艺术最珍贵的部分在于它原汁原味的表现出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和最基本朴素的哲学思想,这里重点在于其美学思想,它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儒教和道教思想,如我们常见的《井阑壶》,它方方正正的六个角也包含着中国方正、和谐的造型观念。同样,《足球壶》的圆润也包含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记者王舒婷:紫砂艺术传承离不开紫砂文化的内涵,对于紫砂传承,您有什么样的看法?目前紫砂工艺传承的情况如何?

王山:在1881个技艺当中,紫砂的传承还是不错的。尽管比起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漆器、以及马家窑文化和龙山文化里的黑陶,紫砂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尚属年轻,但相对于一个人的生历程而言,它又是古老的,毕竟它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了。我们通过现代紫砂技艺者的作品,看到年轻人很好的继承了传统紫砂文化的思想,他们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前辈们有关于紫砂知识的教育,他们在承袭传统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但这种创新我们千万要注意:不能游离出中国,不能游离出现代人对现代文化的接受度,它应该是现代人从传统观念中提取的养分,来丰富现代文化观念从而形成的新的工艺美学思想。因此,无论是世博壶还是奥运壶,它都应是现代技艺者在继承基础上传承发展的,为现代人所接受的,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一体的美学工艺。只有这样,我们创作的作品才能为人所接受。

我们提到传承是历史的过程,无论是新旧思想的碰撞、新旧世界观的碰撞还是新旧意识形态的碰撞,所碰撞出的火花应该点亮的是当代人的心灵。它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诉求和愿望而不是躲开当代一味守旧。因为没有发展与创新的文化是停滞干枯的。我们提倡文化上要与时俱进,因此,我们紫砂技艺者应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去创作更多更好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紫砂艺术品。

记者王舒婷:您对紫砂文化的前景如何看待?

王山:紫砂壶的市场前景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因为一件紫砂壶的价值不单体现在他的实用价值,还有他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正是这几个价值的叠加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所在,也是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的市场前景所在。我想,紫砂技艺品种将来会有大的发展,今天尚未到最高的水平。

记者王舒婷:目前紫砂收藏市场极度升温,泡沫问题也随之出现,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将会如何正确引导消费投资?

王山:在紫砂收藏市场升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刚才提到的泡沫问题在今天确实存在,实际上这是行业问题,慢慢延伸成了社会问题,在拍卖市场这种问题尤为突出。有些拍卖是非正常化进行的拍卖,例如假拍、找拖拍这些卑劣的手段使原本不应该出现的泡沫产生了。这些拍卖结果实际上都不能体现紫砂的真正价值,我们应该摒弃这种社会的卑劣现象,弘扬那些真正能体现紫砂价值的市场。因此,我们行业协会的工作是十分艰巨的,我们在行业理事工作会议中通过了有秘书处起草的有关工艺美术价格评估方法,理事会已经通过了,还要经过专家学者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我们应该建立行业真正的价格评估体系,从认证、判定材料的真伪及紫砂壶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去评定,尤其经济价值的评定应建立在市场调研基础,而不是文交所所提供的判定的那套方法。我们判定机构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应符合市场的正常规律。其二,我们正在着手做工艺美术品的价格指数,经过科学严谨的系统研究与市场调研,它能精准判断出工艺作品的价格趋势,为工艺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把关,这才是正确的市场引导。

记者王舒婷:对于紫砂收藏爱好者来说,怎样才能进一步了解紫砂知识从而更快的加入紫砂收藏队伍?

王山:多看书。专业方面的书籍要多看。其次,要找机会参加一些活动接近大师直面请教专业知识。

记者王舒婷:对于紫砂未来的发展趋势您认为是偏向于实用价值还是艺术审美价值?

王山:刚才提到与时俱进,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在传承紫砂壶在古代实用的基础上,我想它的艺术审美价值应该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

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代表性的品类


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

画家、老师贺正刚介绍了陶瓷起源。当-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红成为瓷器生产的经典作品。明清时期,各色彩瓷展示着制瓷业的杰出贡献,各种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个惊羡天下的彩瓷时代。其次,青铜工艺。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至殷商、西周达到鼎盛,历经十五个世纪的辉煌。中国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生产的品种和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文化意义之丰富,都可以说举世无双。第三,中国是最早发现漆树、种植漆树、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国家。目前发现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红色漆。三代时期,漆器是贵族用品,战国以后漆工艺进入了一个长达五百年的鼎盛时期,楚汉漆器是人类漆器史上难以比肩的经典之作。唐宋时代还创制出了各种雕漆,如剔红、剔彩、剔犀等。漆还作为造像的工艺,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工艺形式。最后,中国人对玉石充满了敬意,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以玉比德”,对玉质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时代。有学者贺正刚曾认为中国文化实可称作玉石文化,我们从新石器时代各种玉琮玉璧的盛行、先秦时代“君子玉不去身”到明清各种玉制品,大到高达两米多的“玉山子”,小到各种玉佩饰,可以说玉见于中国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

宜兴陶瓷装饰工艺的发展历史


宜兴堆花工艺技术是一种美化陶瓷制品的装饰手段,她的装饰手法主要是利用大拇指所表现的搭、搓、撕、揿、行五大技法,用各种色坭在陶制半成品表面进行装饰的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这种工艺仅宜兴地区有,可谓“冠绝一世、独步千秋”。回溯堆花工艺的历史早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时期,原始部落的居民就在手制陶器上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化妆上彩绘各种几何图案和一些简单的植物图案装饰,到东周战国时期的陶俑出现了属于陶器时期很早的雕塑,以后又出现了印纹陶器,印纹陶器上的纹样装饰,有些是手捏或拉坯的,亦有利用其它工具来处理效果,如弦线纹、水浪纹,是用竹木工具或陶模印制出来的。到了汉代时期的陶器装饰,人们为了器皿携带方便,加上了铺首(耳把)关系,铺首耳把,即有它的实用性,又有独特的装饰效果,汉代时期陶器装饰采用的是浅刻、刮制、浅雕、捏制、印戳、粘接等综合性的手法处理而成,铺首的出现又是较早的堆塑。

从晋代时期青瓷(器皿)中,挖掘的陪葬品(皿器)称之谷仓的装饰手法来看,同样是集捏堆贴、刻划、印戳、浅雕、浮雕、粘接相结合的综合性装饰,与前期陶制品相比,粗中有细,较突出浮雕立体效果。陶瓷历史的发展和陶瓷器皿装饰手段的演变,为宜兴陶瓷堆花工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据收集的相关资料记载,宜兴陶瓷公司一九七六年在宜兴产区古窑普查和考古发掘的陶瓷碎片及现有堆花古陶器分析,在唐代初期,宜兴地区生产的陶器就发现了呈半堆塑状,捏塑的绳纹,即浅雕而简单的花草纹样,陶器制品未发现釉色,装饰的纹样施用的化妆土的浅红色两种,这些堆花工艺的形成可推测到唐代中晚期陶器施釉烧制后的时间阶段,而堆花的手法操作则由双手捏塑堆贴逐步转为单手即大拇指的运作。

南宋到明代初期,陶瓷堆花制品几乎都使用了上釉烧制方法、釉色呈暗红釉(老红釉)泥浆釉两种,或用两种釉拌和使用,而堆花手法完全运用大拇指进行操作,明代前期使用的装饰泥料,一般是用稍微细致的缸料土,色调比较单一。

明代初期的堆花泥料可见有白坭的使用。堆花的装饰特点,呈半浮雕状,画面的设计相对规范,对称,感觉有点做作,操作手法以大拇指为主,加以雕塑、印模、粘接、挤压、印戳的辅助方法而成,画面题材一般以花卉为主,经过施釉烧成后,玉器感较强。

明末清初的宜兴陶瓷堆花工艺有了较大的变化。从堆花工艺手法上来看,明代前的装饰着重以堆塑为主,清初期的堆花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当然明代与清代之间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清代时期的陶瓷堆花手法,充分运用了多种技巧,如搭、撕、搓、捺、行五大技法等等,装饰题材较为丰富,如佛教文化,民间传统文化,包括大自然的很多内容,画面布局较为协调,装饰手法随意性很强,形成了绘画大写意的艺术效果,整个画面处理,装饰泥运用较为浅薄,但生动活泼,线条流畅,层次分明。

民国之后的堆花工艺,不但在装饰工艺及手法上有所变化,还在材质、造型、釉料、堆花装饰土上做了大量的研究,从单一的堆花用坭,发展到用化工有色颜料配制多种丰富多彩的色坭包括釉料,原先堆花工艺的装饰,局限在缸类品种之间,现在发展到瓷盆、花瓶、钵、千筒、坛、罐、壁画等。装饰手法也有所突破,借鉴民间传统大写意的艺术特色,发展了堆花大写意与工笔相结合、平堆与半堆、浮堆的艺术风格,创作题材着重创意性,改变了传统堆花随意性。

历代堆花艺人为了追求艺术成就而呕心沥血,总结前人积累的艺术精华,运用了大量堆花工艺手法,并结合陶制品材质、泥料、釉料烧结温度,为堆花技艺提高给现代堆花艺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