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宣德瓷器鉴别 > 导航 >

宣德青花梵文盖罐浅析

宣德青花梵文盖罐浅析

宣德瓷器鉴别 古代艺术瓷器罐 宣德瓷器如何鉴别

2020-06-05

宣德瓷器鉴别。

(一)佛教曼陀罗及佛像种子字的综述:

我们知道在佛教中,有两个大派别,即所谓大乘和小乘。而在大乘中又有显宗和密宗之分,而显宗的宗旨是将佛教的理论进行诠释。而密宗则注重在佛教事相方面的表现。把所有佛教的理念以及佛像佛号都用形象表达。这种形象名为“曼陀罗”。比如在显宗中“转识成智”的理念,而在密宗中使用东西南北中五方佛号来表达。而这五方佛号又用五个梵文字母来代表,东方阿门众(读初,法华经佛居东方妙喜世界)佛,表达大圆镜智。西方阿弥陀佛表达妙观察智。南方宝生佛表达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表达成所作智。中央昆卢遮那佛表达法界体性智。而此盖上的五个文字也就是佛教所用法器的“曼陀罗”。但“曼陀罗”的种类和名称繁多。如密宗人持诵《法华经》而绘制的“曼陀罗”称“法华曼陀罗”。持诵《仁王般若经》所绘制的“曼陀罗”称“仁王曼陀罗”。其他如“都会曼陀罗”,“普门曼陀罗”等等名称不一而足。由于密宗信徒们对于佛经、佛像、佛号都是用事相来表现,所以他们利用一个梵文字母即代表一尊佛像或一个佛号。因此有人把这种梵文字母名之曰“佛像种子字”。“曼陀罗”本为梵语,义为“轮集”。古译作“坛”或作“轮坛”,是密宗教徒修行时供奉的法器,其形有圆有方,质地大都为铜制作,也有用布绘画,在其中央画一尊佛像或书写一个梵文字母,以为“本尊”,在“本尊”的上下左右四方再各画一尊佛或一个梵文字母,以代表佛,所以所谓佛像种子字即源于此。本件“曼陀罗”盖的里面有仰莲纹一周,组成一圆形饰带。每一瓣莲纹上面书写一个梵文字母,也是代表一尊佛,或者一个佛号。当中用小篆写出一横款“大德吉祥场”。盖面下凹,面上东西南北的梵文字母都用三脚如意云纹隔开,这可能是用形象表达佛住九天云霄之间。

(二)罐的造型尺寸及工艺装饰

此罐通高20厘米,口径11.3厘米,底径17.5厘米,直颈高1.5厘米,有八只出戟轮片,每片厚约0.5厘米,面上为2.5×5厘米,其上具为青花双勾小笔触填彩,俯视俨然为一法轮,肩上一周为海水纹饰带,正衔接于“曼陀罗”盖的边饰海水纹,这种含意是显而易见的,说明佛居海涛之上的祥云间。《如东方便喜巧咒经》“毗婆尸佛住在虚空,为护一切众生故,除来一切邪恶”。故而此罐的设计是参照佛学经典及与佛教有关传记而烧制的。罐盖里的纹饰与罐内底部纹饰一模一样,相互对映,这种形制为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形制,为历代陶瓷所无。罐盖为天,罐底为地,它表达了在天地之间都有佛光普照。

此罐的轮片以下至腹部装饰有三级梵文饰带,第一组与第三组纹饰相同,每个梵文字之间都用折技莲花相隔,当中梵文排列紧密绕腹一周。底部近足处一周为仰莲瓣纹。

“梵文”原为古印度的书面语言文字,其创造者,据《法苑珠林》十五“千佛召师”:“昔造书之主,仅有三人,长名曰梵,其书右行,次曰‘亻去罗’,其书左行,少者仓颉,其书下行”。由于创造者名梵,故名曰梵文、梵字、梵本等等。这种文字到了唐代已经失去了文字的意义了。因为那时已经没有人能够认识它了。据王维《王右丞集》中有“楚词共许识杨马,梵字何人辨鲁鱼”。王维为我国唐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书画家,开元九年举进士,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笃信佛教修行茹素。对佛学禅宗颇有研究,是造诣很深的佛教居士。他晚年居辋川时与一些高僧都有往来。故而在他的《辋川集》中有不少和僧人往来的诗作,如在《宫槐陌》中“仄经荫宫槐,幽荫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这就说明了王维为了迎接山僧来访,说佛谈禅,扫迳以待。以这样唐代历史上的一位禅学大师、文学大家、书画巨匠的饱学之士以及他周围的一些高僧朋侪,更会有超凡脱俗、才华横溢、俊才逸士都无人能够辨识梵字、梵文,何况千百年后的今天呢?

这种梵文有两种书写法,一种叫蓝查体,一种叫悉昙体,而这两种梵文书写方法不管是哪种,时至今日通通失去了它的文字意义和语言功能了。它已完全变成一堆无法破译其内容的装饰符号了。

而这种装饰符号作为一种图案在明代早中晚期都有,用于佛教法会道场的专用装饰,如莲花形的大盘,大碗,大匙等等,都无法破译其内容。

所以说密宗教徒将某个梵文字母所代表某一尊佛,或是某一个佛号,始终成为无法破译之谜。再根据《显密元通成佛心要集》有这样一段记载:“咒是诸神密法,佛佛相传,不通他解,但当持诵,不须强释。”这段话的意思是明白地告诉人们梵文咒和文字所表达是诸神的密法,是神的意志,不能作其他任何解释,绝非人所能懂得的,而这种密法只有佛佛相传,也就是佛传于佛,非人所能涉猎的,已神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如果要对这堆梵文装饰符号进行破译的话非天神不办。因为这些梵文已经失去了它的文字意义和语言的功能。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已经是“梵字何人辨鲁鱼了”,时至今日如果要强行解释的话,那绝非治学的严谨态度了。

(三)对铭文及青料的分析

这件青花罐上面的梵文装饰,因梵文字母已变成一种装饰符号,无法破译它的内涵,那么在铭文和青花的钴料上进行研究分析是很重要的。

铭文书写的是“大德吉祥场”。我们知道“大德”是佛教史上对有德高僧的尊称。梵语叫“婆檀陀”,《毗奈耶律》载,“佛言:从今日后,小下艹必艹刍于长宿处,应唤大德。”因而“大德”变成有德高僧同义词。“艹必艹刍”在佛经上即比丘僧众,意思是小和尚遇见长老应礼貌地尊称“大德”。在我国历史上,自唐代元和以后僧官与道士都加“大德”称号。“吉祥”二字也是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授予僧侣的名号。元仁宗延祐年间“特授僧众吉祥荣禄大夫”。而“场”这就是佛教僧侣所作的水陆法会的道场了。据《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卷二十载:“洪武元年,二年两次于蒋山禅寺水陆法会升座法语,都为奉旨而行。”明代洪武,以后这种法会时有奉行。这五个铭文是纪录了当时佛教密宗,高僧为作水陆法会道场专门烧制的供器或者是法器,此器佛教气氛非常浓郁,形制俯视为法轮,文字装饰通体内外的梵文密咒,花纹装饰,罐体内外无处不是莲花瓣、莲枝、莲叶。罐内底有仰莲纹九瓣,腹部有折枝莲花加上轮片的折枝莲花共二十四枝,盖内仰莲纹九瓣,这些莲纹都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主题。所以笔者认为它是密宗文化的产品,是作为斋供器或者法器而烧制的,这样分析是否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尚需陶瓷界专家学者们指教。

关于本件所用的钴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因为这种钴料含铁量很高,这在国产钴料中是没有的。而永乐宣德青花大部分都是采用进口料烧制的,它所烧出的黑结晶能突出釉面深入胎里,这是在我国陶瓷工业发展史上是无法仿制的,拙著《谈谈宣德青花》一文中已有论述(请参阅4月6日的《中国文物报》第七版)。至于用梵文字母装饰瓷器并非始于宣德,洪武永乐曾出现过这种“佛像种子字”装饰瓷器。如果仅凭梵文装饰定为宣德的话是失之不经。以上管窥所及一得之愚,贻笑于方家。请批评指正。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龙泉青瓷荷叶盖罐


荷叶盖罐初创于南宋末年的龙泉窑,以元代最为流行,因盖为荷叶形而得名。据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主编的《文物鉴赏手册》介绍,荷叶盖罐在明代宣德时也有烧造。不同的是,元代的盖顶较低,口沿荷叶边起伏平缓,盖纽低矮;而宣德所烧造的盖顶凸起较高,口沿荷叶边起伏较大,盖纽隆起如鼻。

笔者的藏品同于宣德时烧造的荷叶盖罐,罐高28.6厘米,口径21.7厘米,底径13.7厘米,胎淡黄,胎体较重,呈直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向内渐收,下为圈足,荷叶形盖,较之元代矮胖型高而清秀。

盖罐腹部主纹饰以釉下划花为主,从肩与腹及下腹与胫两个凸弦纹间,刻划了一前一后同方向游动的两只云龙,云龙首尾相接。龙口上颚高张,头颈疏发上冲,四爪,尾肥短。龙体上下装饰飘带如意云纹和长短脚如意云纹,蜿蜒曲折,出入云间。荷叶盖中心饰一周圆弦纹,弦纹中央塑高鼻形纽。再把圆弦纹上分成8个等分,状如开光,又如合用边线的莲瓣,每等分近纽处各刻如意云纹一朵。瓣内改元代常用的“八宝”而为传说中“八仙”手持的法宝:葫芦、阴阳板、花篮、荷花、扇子、鱼鼓、宝剑和横笛共8件,也是后来所称的暗八仙,每件器物的两旁均有飘拂的彩带为饰。盖罐除圈足外壁、底足及内盖附近露胎无釉外,其余均满釉,釉为梅子青釉。因上釉一次,釉色青中泛黄,刻划纹饰露筋处则白中显红,与青釉形成鲜明对比。

盖与罐体釉面密布冰裂纹和棕眼。尤以盖边及溜肩冰裂纹具有明龙泉瓷独有的直线纹。露胎处有赭褐色窑红,釉面光亮莹润,且光滑无涩感。足底平削,深底,底足内壁自上而下往外斜敞,形如喇叭,因较厚重,有很高的平稳性,圈足釉不到底。足外墙斜削,宽度近1.8厘米。罐内壁釉不平,旋圈线粗而明显,接底下凹,有明显的接痕。

我国有关八仙的故事,早在唐宋就有记载。因此,元代瓷器上也早有使用八仙图案作为纹饰。到了明代,因为嘉靖帝信奉道教,人们常把暗八仙的出现定在明中期以后,嘉靖前后未闻龙泉窑烧造荷叶盖罐。此罐既在宣德时烧造,顺理成章应属明代早期产物。因此,暗八仙的出现应向前推到明代早期,此荷叶盖罐就是有力的物证。

胭脂地开光瑞兽盖罐


胭脂水彩或称胭脂水釉,是清早期一种有特色的釉质,康熙六十年烧造了胭脂水彩直口瓶(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雍正烧造了胭脂水釉小碗,乾隆烧制了胭脂色珐琅彩茶壶等。康、雍、乾是清朝盛世,许多创新名品都被后来的官窑与民窑仿造。

我收藏的这个胭脂地开光瑞兽盖罐就是同治官窑仿前朝釉色的器物。盖罐高11.6厘米,足径9.5厘米。同治官窑的胭脂釉色和清三代的官窑胭脂釉色对比起来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胭脂釉色施釉过薄,釉色易磨损,易脱落。

此盖罐底部写有楷书“同治年制”官窑抹红款,一般清代官窑器物都是精美之作,同治官窑部分器物为何显得很一般呢?细说起来是有历史原因的。同治五年,军机大臣李鸿章筹措白银13万两,使停烧10年的景德镇御窑厂恢复生产,初期多为应急之务,其烧造水平较清中期不知落后了多少。但事物都要全面分析,辨证来看,开光瑞兽盖罐的釉地无法和清三代的釉质相比,但它开光之中的粉彩瑞兽却增加了盖罐立体的艺术美感。

实际上胭脂地属于继承,开光瑞兽属于发展。虽然胭脂地质量不如清三代的精美,但是开光瑞兽这一亮点是继承中的发展,这点还是可贵的。

瑞兽在民间历来有镇灾祈福的风俗,瑞兽的每个形象都有不同的寓意。

瑞兽造型之一:瑞兽游玩——寓意社会稳定,生活安祥。

瑞兽造型之二:瑞兽远眺——寓意大清雄心远大,前途光明。

瑞兽造型之三:瑞兽仰天长吼——寓意重振大清国威。

瑞兽造型之四:瑞兽狂奔——寓意加速发展,向往创造辉煌。

其实这都是当权者唯心主义的想像与企望。纹饰含有寓意由来已久,清三代一些瓷器上的长枝九鹌纹饰则是借长枝九鹌的谐音,寓意为“长治久安”。

清代雍正青花梵红海兽纹绳耳盖罐


瓷器以青花配矾红似肇始明宣德一朝。此工艺于晚明复现,但在清代御瓷中并不多见,其原因之一,或许是高温烧好釉下青花瓷后,还须在釉上用矾红彩绘,再重新入窖二次低温烧成,工艺较为复杂,也增加了制作成本和风险。与本品造型、红彩工艺以及花纹类似者似未见着录。

尽管此品种广受推崇,然其工艺更为繁复,釉下绘青花波浪,一次窑烧后于釉上加矾红绘海兽纹。直至清雍正一朝,工艺技法不再为碍阻,遂旷世绝卓之青花矾红海兽纹绳耳盖罐瓷器得以破茧而出。

这件盖罐气势不凡,雄壮挺拔却不失精致秀美。一对双绳耳造得极为生动,威武之中透着萌态。装饰上密不透风,却是层层叠叠,自上而下,但布置巧妙,极富秩序与节奏,青花色调浓艳而沉稳,发色湛蓝,矾红柔和,纹饰画工精美,釉色温润,胎质细白,很是精彩。

罐盖手柄四周绘青花如意云纹,四周色取矾红一圈绘海兽纹,穿梭于青花海浪之间;泳于钴青海水波涛,活灵活现。其中有带翼应龙,三爪,尾有鱼鳍。海兽跃于海面,身材健硕,姿态威武,其下碧波荡漾,波涛翻滚,场面壮阔恢弘。

外壁通体以青花绘海水、海兽,其海浪翻滚,海兽飞跃其上,姿态各异,形象鲜活。瑞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作为瓷器纹饰始于明永乐时期,此后一直延续。 整器形制规整,胎釉精良。青花发色淡雅,海兽纹饰隽美、自然,描绘精细。圈足修胎细致,所露胎质坚硬,底为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双圈楷书款。

本件器物为雍正御瓷之妙品,海内外拍卖行及馆藏相似未见有相同者着录,或为御窖孤例。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 (一对)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 口径15.3cm;底径14.4cm;通高29.2cm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底款

清康熙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早期无款居多,康熙二十一年之后均有落款。

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是整个清代瓷器之首。康熙时期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是胎质、制作工艺和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时期的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出于多种原因,光绪朝仿制康熙时期的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区分康熙和光绪两个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丰富多样。朝代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

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它们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高级的工艺师创作,艺术价值更高。

看构图。青花瓷的艺术构图是评价青花瓷器价值的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大清康熙年制款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 (一对)

此件藏品为康熙年间青花盖罐,整体品相完好,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釉面匀净,青花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通体以青花南狮花卉纹装饰。实乃为康熙年间的顶峰之作,收藏之佳品

花开富贵 粉彩花鸟盖罐


藏品口径:8.5cm,底径:12cm,高:18cm

粉彩也叫“软彩”,一种线条纤秀、画面工整、色彩柔和、形象逼真的传统陶瓷釉上彩装饰。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摄氏度至900度烘烤而成,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粉彩瓷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后历朝流行不衰。粉彩瓷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乾隆粉彩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粉彩表现的技法多变,风格各异。既有严整工细刻画人微的工笔,也有淋漓潇洒、简洁明快的写意,还有综合二者之长的兼工带写。粉彩瓷装饰题材十分广泛,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均可入画。在风格上,粉彩瓷布局和笔法,具有传统中国画特征,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粉彩瓷制作工艺成熟,风格典雅秀丽,备受人们推崇,历来是拍卖市场上的宠儿,升值空间很大。比如一件雍正粉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1982年在香港以25万港币成交,2001年在纽约以21.5万美元成交,2007年在香港又以2272万元港币成交,2009年在北京以6776万元人民币成交。又如,一件雍正粉彩过枝月季梅花图盘,1976年由伦敦释出,后被苏林庵收藏,1994年被康蕊君收入《玫茵堂中国陶瓷》图录,1995年流入香港市场,2011年香港秋拍估价为1500万港币,最终以4994万港币成交。

此件“粉彩花鸟盖罐”,口径:8.5cm,底径:12cm,高:18cm。藏品圆口带盖、,假圈足,器形周正,圆润丰满。该粉彩罐瓷质洁白细腻,胎体较厚重,施彩粉润柔和,秀丽雅致。图案寓意吉祥,雅俗共赏,画片精美,纹饰绘工精细,手法极其熟练,体现了匠师高超的绘画技巧。

釉上画工自然大方,采用传统工笔粉彩的装饰手法,花卉形态韵意生动,整体画面生动,色彩绚丽饱满,寓意美好。胎体洁白,釉质肥润,笔画娴熟细致,功力深厚。画一鸟唱枝头纹饰,给人一种吉祥如意之感,线条流畅,色彩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画面采用了中国画的工笔重彩,开光处白度极高,加上釉色匀净,洁润如玉,因而为整个图案的装饰提供了基础。另一面则是书法,与花鸟图案构成了一幅韵味十足的国画。藏品釉水圆润,器型饱满肥厚,是一件难得的精品,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藏品器型高大挺拔、丰硕俊美,器物外壁粉彩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采用传统的粉彩画法,并以花鸟画为题材。作品在造型、线条、光线、色彩等方面也汲取了近代画的风格特点。

粉彩瓷集合了瓷器与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其艺术性相对于其他瓷器来讲大大增加,粉彩瓷的出现结束了过去彩瓷单线平涂,缺乏立体感的历史。我国的制瓷业历史久远,品种繁多,作为瓷器大国,藏家对瓷器的关注是必然的,这种兼顾美感与瓷器本身的粉彩瓷自然会吸引人的眼球。

温酒盖罐也可以意趣盎然


第一件:粉彩瓶一对,31厘米。请专家鉴定是否开门。

《手机鉴宝》app瓷器专家鉴定结果就在文章底部,看看跟您的分析是否一致吧~

第二件:青花罐,高20cm 。请专家帮忙鉴定。

《手机鉴宝》app瓷器专家鉴定结果就在文章底部,看看跟您的分析是否一致吧~

第三件:花瓶,高19cm。清代时期,是不是官窑。

《手机鉴宝》app瓷器专家鉴定结果就在文章底部,看看跟您的分析是否一致吧~

第四件:青花杯,老师帮我看一下新老,谢谢。

《手机鉴宝》app瓷器专家鉴定结果就在文章底部,看看跟您的分析是否一致吧~

第五件:温酒盖罐,高10.5cm。请专家鉴定, 谢谢。

下面公布《手机鉴宝》app瓷器专家的鉴定结果:

第一件粉彩瓶一对:真

此对粉彩瓶传世包浆自然,用彩及纹饰绘工时代风格明显,釉面温润,为民国时期制品。

第二件青花罐:假

此龙纹青花罐青花呈色漂浮,造型无古韵,纹饰绘工有现代感,为现代仿古工艺品。

第三件花瓶:真

此内府款龙纹青花锥把瓶青花呈色沉稳,釉面温润,纹饰绘工时代风格明显,为晚清时期制品。

第四件青花杯:真

造型舒展,青花呈色沉稳,釉面温润,为道光本朝时期制品。

第五件温酒盖罐:真

此花鸟纹彩绘温酒盖罐传世包浆自然,用彩及纹饰绘工时代风格明显,为上一个世纪70~80年代制品。

三彩盖罐:投资需谨慎


图一

图二

唐三彩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品中仲要的门类,在每年国际拍卖会上均有展现。这些年中国古陶瓷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不断升温,三彩制品也随着市场升温价格而水涨船高,然而有些品种还没有跟上市场节奏,仍然徘徊在前些年的价位。

唐代三彩是由汉代低温釉陶发展而来,形制丰富,种类繁多,器皿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年5月14日的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品相完好的唐代三彩盖罐(图一),高23.5cm,器型简洁,釉色饱满,分色清晰,最终以折合人民币183035元的价格成交。这件三彩盖罐侈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至底,外撇平底。宝珠顶盖。粉红胎,罐口施黄釉,罐身施釉不到底,以绿釉为主基调,衬以白点及蓝、黄道组成的图案,点饰黄白釉梅花纹,盖面以绿釉为地,点饰梅花纹自然流淌,此罐是唐代三彩的典型器之一。在2008年纽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与之类似的一件三彩盖罐(图二),高21.9cm,以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172500元售出,两件盖罐造型相同,胎土相似,只是不同的施釉方法,造成了风格迥异的装饰效果。相隔数年,比较之下,此类品种涨势并不算明显,而在此期间,大多数唐三彩作品的市场价格还是一路走高的。

鉴于资料有限,虽然不能据此就以偏概全,认为盖罐没有投资价值。但有鉴于此,加之三彩盖罐的存世量等因素综合分析,还是应该注意到有此情况,作为投资者最好还是对唐三彩中存世量大的品种抱有一定的谨慎度。

明代宣德青花


宜德时官窑青花瓷绝大多数使用苏麻离青料,同伴具有永乐时期青花纹饰色泽浓艳、晕散、大小不等、凹陷胎骨具闪银白色"锡光"的黑色斑点等特点。同时宣德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宜德时期的青花瓷的胎体,比永乐时的同类器物要厚重,釉子肥厚闪育,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糯皮釉"。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宣德青花纹饰比永乐的稍显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常见纹饰有批把绶带鸟、石榴、葡萄、四季花卉、花果、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悔岁寒三友、宝相花、束莲、海水龙纹、云龙、云风、海兽波涛、狮球、山石栏杆、仕女婴戏、八宝(明代的八宝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肠)、阿拉伯文字等,边饰有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连钱纹、回纹、弦纹等。另外,宣德时期还有在青花地上留白纹饰的品种,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地留白龙纹渣斗,这类品种流传下来的极少。

青花一把莲纹大盘 明宣德 □径40·5厘米

敛□圆腹,圈足内细砂底,器形规整大方,胎质坚硬洁白,白釉肥润。盘分壁绘卷茧、缠枝莲与回纹,盘心绘一把莲纹,内壁绘缠枝花开,□沿饰海水纹。笔法流畅有力,青花发色典雅,为明宣德时期同类器中规格较大的品种,较为少见。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明宣德 高28厘米

13世纪伊斯兰八方烛台器型,上部为八棱形烛插,中部为锥形连柱,下部为八棱形台座,共3层,胎质厚重细白,苏麻离青浓翠深沉,装饰纹饰繁复精美,自口部到底部分别绘如意云纹、锦纹、莲瓣纹、缠枝花开纹、缠枝石榴纹、海水纹、缠枝莲纹,加上台座上的主题纹饰折枝花开等总共有11层装饰。为宣德青花的代表作。

青花瑞果纹大碗 明宣德 口径,9.5厘米

胎质缜密坚硬,白釉微微闪青,釉光莹润如玉。碗外壁以青花绘桃子、石榴、柿子、葡萄等六组瑞果纹,腔部以莲瓣纹衬托,足部绘六组花卉纹,外口沿落"大明宣德年制"一行六宇楷书款。苏麻离青深入胎骨,自然晕散,此特征为永宣时期青花所独有。大碗制作工艺精湛,青花发色艳丽,保存完好,为传世同类器中之上品。

青花八仙纹盖罐 明宣德 高41厘米

口沿小修,盖上饰缠枝莲纹,颈外部连钱纹装饰带,肩部海水飞马纹,腹部是主题纹饰----"八仙过海"图,青花绘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各显神通、漂洋过海。近足部饰海涛纹。纹饰生动,人物飘逸。造型端庄凝重,秀美规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宣德青花梵文盖罐浅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宣德青花梵文盖罐浅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宣德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