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青花碗 > 导航 >

秀雅妩媚雍正青花碗

秀雅妩媚雍正青花碗

古代瓷器青花碗 雍正青花瓷器鉴别 雍正瓷器鉴别

2020-06-05

古代瓷器青花碗。

清代的青花瓷,当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负盛名。特别是雍正一朝,虽然只有短短13年时间,但在瓷器制作上的造诣却是很高的,其中青花瓷的秀雅妩媚、文静柔美更是一绝。深受人们的青睐。

这件雍正时期的青花瓷碗,就具有上述特点,该碗通高5厘米,径9厘米,底径3.5厘米,口沿尖唇微撇,腹的弧度较小,腹部一面饰有缠枝花纹,浅圈足,足底署有青花“内府”二字款,整个造型朴质淳厚,制作精细,胎质细腻,釉色清新,蓝白两色,对比鲜明,每当夜幕降临时,放置在灯光下观看,一种玲珑剔透感油然而生,真可谓蓝如云、薄如纸、轻如絮,令人爱不释手。

碗底款“内府”二字,据考证,“内府”在我国唐代折冲府即有内府、外府之分,相沿称之为内军、外军,内府卫士规定应由五品以上官吏的子孙充当。《周礼天官内府》云:“内府掌管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用。”故后称皇室里的物品同为内府之物,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云:“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足见内府之器物的珍稀程度。故这件雍正时期“内府”款的青花瓷碗的收藏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tAoci52.coM

清雍正时期的青花瓷器究竟具有哪些特点?据笔者多年来的实践体会,可从以下几方面看:1.胎质较细、较薄、较白,一般为器底无胎痕的泥鳅背;2.釉色比康熙时较松、较嫩,往往白中泛青,一反康熙时浓菁,仿宣德而无晕染,花卉线条较细,色略淡雅;3.造型丰富多样,多为碗、碟、瓶、壶等生活用品,圈足多矮而平直,特别是碗的壁弧度较小,比较方正,富有淳厚的风格;4.纹饰,总的是由华丽趋向纤柔、淡雅、清新的韵味,多动物、花卉等。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雍正珐琅彩 秀雅帝王瓷


“庶民弗得一窥”的珐琅彩瓷,从其创烧到衰落都是仅仅局限于宫廷之中的御用品。当初,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宫造办处的匠师将传统上铜胎画珐琅的技法成功地移植到了瓷胎上,开始使用珐琅彩料在瓷胎上彩绘装饰纹样,由此创制了一个瓷器新品种。雍正继位后,更是持续推动珐琅瓷的烧制,无论从技术还是装饰上都取得了承前启后的突破。

金成 旭映

传世珐琅彩瓷绝大多数属于清宫旧藏,其器表纹样极其精美细致,故早已成为藏家鉴赏追逐的目标。坊间对于此类瓷器制品有很多说法,比如称之为“古月轩瓷”,由姓金名成字旭映者所画。也有的说法认为是由胡姓画匠所画的瓷器,为了显示出处,将“胡”字拆开,是为“古月”。

然而时至今日,检阅相关文献与档案,可知几乎传世的所有珐琅彩瓷自盛清后皆收藏于清宫中的库房里,不仅流传有绪,而且甚至连同乾隆朝配制的楠木匣一起收贮,明显无“古月轩”典藏的史实,也无衍生的胡姓画匠之说。

事实上,“金成”、“旭映”是雍正朝珐琅彩瓷上经常出现的两枚印章,尤其是画有红彩花卉的作品上,一定看得到这两枚印章。

从珐琅彩瓷产烧背景的渊源脉络来看,康熙朝西洋画珐琅器与技术传入清宫创烧之际,必须使用原施于金属胎上的珐琅料施涂于瓷器上,而研磨出来的玻璃粉末尚且必须加胶或调油,才能施涂在器胎上。与旧有一般瓷器的釉上彩不同,康熙时期,造办处尚未能自行提炼这样的彩料,以致许多颜色必须仰赖进口,而透过不同色料的混合调配才能创造出更多的颜色。其中,一类以金发色的金红彩因在清朝前所未见,遂对清宫造成极大的冲击。所以,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持续不懈地研发、试验,希望能够掌握相关技术,开创出属于清朝本土的红色彩料。

雍正皇帝继承康熙皇帝企图超越西洋的想法,自继位后持续推动画珐琅产造。雍正六年(1728年),怡亲王允祥在造办处主持彩料提炼计划,最后成功地提炼出18种颜色,为雍正珐琅彩瓷的产烧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其中并未包含红色颜料,致使雍正皇帝和怡亲王仍然必须持续督促研发工作的进行。

不过透过现在的显微观测,却发现雍正朝其实已能掌握源自西洋以金发色的技术。此一传承自康熙朝,从广东一路到清宫,乃至拓展至景德镇的金红彩,其成就足以和古今中外相互辉映,这或许可以看成是对“金成”、“旭映”的最好诠释。

就产造技术来看,雍正朝珐琅彩瓷的生产仍然延续康熙朝的模式,同时使用库藏和新烧两类白瓷作为绘制的胎体,对红色珐琅料也持续试验并力求突破。但产造的地点除紫禁城外,还扩及至圆明园和怡王府。珐琅料的调和剂,也从西洋技师惯用的多尔那们油逐渐转换成可能是国产的芸香露,呈现出转折发展的迹象。

款识有别

雍正皇帝在怡亲王允祥的襄助下,不仅自行炼料,同时透过督陶官年希尧办料、觅匠,让造办处与景德镇御窑厂密切交流。影响所及,御窑厂产烧的洋彩瓷器在用料和纹样布局上,也自然出现了与清宫珐琅彩瓷相似的特色。

对于雍正朝这些珐琅彩瓷、类珐琅彩风格的洋彩瓷,以及不同烧制地点的瓷器如何加以区分,除了彩料、工艺本身的不同外,从款识上也可看出其间区别。

雍正年制款

最典型的雍正珐琅彩瓷是以蓝色珐琅料在器物底部书写“雍正年制”四字款识者。此类款识的珐琅彩瓷器,彩绘纹样和写款的工序几乎都在清宫造办处中完成,属于清宫料款一类。如本文图中雍正珐琅彩红地菊花纹碟、珐琅彩黄地牡丹纹碗、珐琅彩黄地芝兰祝寿图盘、珐琅彩山水纹盘、珐琅彩山水纹碗、珐琅彩绿地月季翠竹纹碗等,均属此类制品。

六字青花款

还有一类制品,如雍正珐琅彩花竹图盘,其底部的款识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青花款,这和珐琅彩瓷“雍正年制”四字料款的表达方式明显有别。但因此类制品搭配的题句、印章与书写风格,都和料款珐琅彩瓷相似,因此可视为是造办处使用景德镇生产的白瓷来画珐琅的例子。

雍正御制款

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都非常重视珐琅彩瓷,影响所及,使得景德镇自康熙朝以来即产造风格与宫廷相似,但用洋彩绘画(部分用珐琅料装饰)、器底写有青花款识的作品。产烧于康熙朝的作品,器底写“康熙御制”;而雍正产烧者则写“雍正御制”。这一方面暗示了康、雍两朝的传承关系,另一方面也标志出它们绘烧于景德镇御窑厂。

山高水长 鸟语花香

雍正皇帝于雍正五年(1727年)降旨颁发“内廷恭造式样”,指示宫廷文物必须与宫外生产的“外造之气”有所区别,以从中建立一个专属宫廷的风格样式。在装饰纹样上,雍正皇帝倡导“内廷恭造式样”,并亲自发出了“秀雅”、“细致”的要求,同时也指定了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和郎世宁等院画家为画珐琅器制作稿样。影响所及,雍正珐琅彩瓷无不美轮美奂。

就珐琅彩瓷的装饰纹样而言,诗、书、画、印四种元素因鲜见于宫外造作,故堪称之为“内廷恭造式样”的典范。追溯起源,虽然在康熙朝已偶有此种先例,然而因装饰在雍正珐琅彩瓷上的图画、题句和印章,乃至于器底款识,都有更为丰富多元的组合和格式,不仅一举改变了康熙朝的风格,而且在画匠和写字人的通力合作下,诗、画、印三者意涵相通,互为辉映。

此外,经过雍正皇帝特别嘉许的装饰纹样,如青山水、赭墨山水、百花斗方山水,和孔雀纹、飞鸣宿食雁,以及经过审核同意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等装饰纹样,都可视为是表现于珐琅彩瓷上的帝王品位。

诗书画印

诗,指选录自隋、唐、宋、元、明历朝诗人的名句;书,是皇帝钦点写字人的书法;画,乃由画珐琅人执笔或转绘自院画家手稿的图画;印,则为呼应装饰纹样,分别由一组三个词汇所组成的吉祥佳句。如珐琅彩黄地芝兰祝寿图盘、珐琅彩山水纹盘、珐琅彩山水纹碗、珐琅彩花竹图盘、珐琅彩瓷孔雀图碗等均属此类。

山高水长

雍正珐琅彩瓷中的“山高水长”题材也可称典型。追溯历史典故,“山高水长”用以形容古代读书人的道德风范。

如雍正珐琅彩虎丘山水纹碗,在这些以青绿山水为装饰纹样的作品上,印章也相呼应地出现“寿如”、“山高”、“水长”和“寿如”、“德高”、“志远”,明显地反映出雍正皇帝不仅期勉自身的德行能与寿命相始终,同时也盼望能活得像自然山水一样天长地久。

鸟语

麻雀、喜鹊、蓝鹊、春燕、鸲鹆、黄鹂、鹌鹑、芦雁、雉鸡、孔雀、凤凰、丹顶鹤等,都是雍正珐琅彩瓷上经常看到的珍禽,如珐琅彩蓝鹊竹石图碗等。它们的出现,象征了太平盛世,也改变了康熙朝静谧的画面,将一幅幅珐琅图画装点得热闹非凡。

花香

雍正珐琅彩瓷上常装饰以梅、兰、竹、菊、玉兰、海棠、牡丹、月季、芙蓉、桂花、石榴、天竺、水仙、萱草、山茶、杏花、桃花、莲花、红枣和灵芝等,五颜六色、枝态婉转。如珐琅彩五色牡丹纹碗、珐琅彩瓷黄地莲花纹碗、珐琅彩节节报喜纹把壶、珐琅彩玉堂富贵纹盘等,不仅种类更胜康熙朝,同时也象征着四时长春。

根据清宫档案的记载,雍正皇帝不仅将装饰着“精细”、“秀气”纹样的珐琅彩瓷送给素有邦交往来的蒙古和西藏等地的王公贵族,同时也降旨配匣作为典藏品,以备永远传世。

环顾海内外,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珐琅彩瓷,无论质地和数量均堪称世界之冠。“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特展”的推出,无疑可以让众多观者透过实物检证文献记载,以更进一步认识这些来自雍正朝的高雅帝王瓷。

雍正青花暗八宝纹深腰碗


雍正青花选料精细,工艺严谨,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皆因雍正朝正处盛世,世宗对瓷器样式和釉色,都持最高度的关心。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帝多次亲自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不仅要求烧成瓷器尺寸适度,更重视气势和神韵。

而造办处承做皇家用器,每一件器物皆须经过「呈核再做」的程序,故其造作皆为博取众长、不惜工本的非凡之物,更反映帝王的品味。雍正要求「往细里收拾」,故此时御瓷风格尽是雅韵秀致。

此碗形制规整,瓷质腴润,釉色晶莹,极尽考究。通体以白釉为地,以青花为饰。白釉纯净透亮,釉面莹润如玉,更显青花之浓烈艳丽。暗刻八宝纹隐隐若现,与之清幽的青花纹饰,在纯净的白釉衬托下,明暗有度,达均衡虚实之美,独具韵味。

主题纹饰为八吉祥纹,一种典型的含有宗教意义的瓷器装饰纹样,以八吉祥图案为题材。八吉祥图案即: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是佛家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简称为“轮、螺、伞、盖、花、缸、鱼、肠”。可见此碗乃“内廷恭造”,当属御窑之精品。

雍正 青花暗八宝纹深腰碗 尺寸:

口径:16.5cm

高:8.9cm

足径:7cm

雍正斗彩皮球花纹碗


皮球团花,层迭相蔽。图纹可溯源至日本,原乃家族徽章,呈圆形,称作「纹」,常见于织品、漆器、陶瓷及其他工艺品,而其中尤以日本天皇之十六瓣菊纹最为重要。

虽说景德镇御瓷厂绘施团花纹,很可能与雍正帝对日本艺术之喜爱有关,然而在约一个世纪前明末之时,景德镇已有采用相似纹饰。为了对日外销,早于十七世纪中叶,景德镇的中国瓷匠已开始绘饰日式图案。许多青花及彩瓷(祥瑞及赤绘)均以相类团纹融入设计,或以此作边饰,期迎合东瀛品味。

此对雍正皮球花纹碗其图案抽象,属景德镇御窑厂最为大胆创新之作。此纹饰上之变革,可归功于勇敢创新之雍正帝,他勇于超越传统,力求突破,推陈出新。其父康熙帝复兴御窑,鼓励烧瓷技艺发展,四子雍正帝,则为御瓷之器形纹饰注入新生命。此举并没有把御瓷之风格嬗变与其传统割裂;反之,在胤禛的鼓励下,宫廷画家与匠人从丰沛源远的工艺发展中汲取精华,却未拘泥于传统规范,敢于破格求新。

此类图案以清雍正朝斗彩皮球花纹器物最为著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斗彩皮球花纹罐、斗彩皮球花纹碗是典型作品。乾隆珐琅彩皮球花纹镂空交泰葫芦瓶,纹样新颖,别具一格。碗内璧素面,细腻润泽,外壁绘皮球花纹,色彩淡雅而不失华贵。有菊瓣形、西番莲形、雪花形等,变化多端,无一雷同。纹饰清晰,绘画精湛,整个画面既饱满,又疏朗,高超的制作工艺完美体现,足底落“大清雍正年制”三字两行楷书款,是少见的雍正官窑佳作。同时期同类产品于2011年4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中,以人民币9514600元港币拍出。

雍正 斗彩皮球花纹碗(对) 尺寸:

口径:10.3cm

高:5.8cm

足径:4.4cm

雍正珐琅彩竹石山雀碗


明洪武皇帝欢迎菲律宾人的朝贡使节并接受朝贡,当他们离开之际,回赐包括一些精美瓷器等。据《明史》记载,洪武十六年(1383年)就曾赠送占城、暹罗和真腊瓷器数千件,十九年又“遣行人刘敏、唐敬偕中官賷磁器往赐”真腊。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以瓷胎珐琅瓶一对,赠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见后如获至宝,感到非常欣喜,于是大开酒筵,招待皇亲和大臣来欣赏瓷瓶。从此,我国珐琅彩瓷轰动了整个欧洲。

此碗瓷质细腻、胎质透明、造型端庄别致又带有古朴风雅之风、工艺精细、淡雅的瓷胎完全符合人们对顶级官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最高评价。

康熙时期多为绘画主题纹样,再将其它地方全部以彩填满,效果华丽。而此碗不同,则增加更多的留白,并配以鲜艳的珐琅彩,精细的绘画,完美的工艺相结合,使此碗极尽雍正喜爱淡淡的儒雅之风格。

此碗绘画更是无懈可击,在如此之小的碗身上,描绘了竹石山雀等众多元素,并且精细传神。竹子枝干挺拔秀丽,四季青翠,歌颂了竹子顽强执着的品质,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翠竹的坚韧顽强,在磷立的奇石中扎根,正所谓刚正不阿、正直不屈。

磷立的奇石上栖息两只山雀,轻盈的体态,一双乌黑灵活的眼睛转个不停,像在所思,下方的山雀似发现了草丛中的虫子,机敏的伸长着头张开嘴,正伺机捕食。画面中静与动的融合恰到好处,让人感到画面有了生命力,处处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朦胧渐远的远山,水流潺潺的溪水,及已满园盛开的牡丹配以竹石山雀,整个画面淡雅和谐,隽秀伶人,使人清新愉悦。

雍正 珐琅彩竹石山雀碗 尺寸:

口径:14cm

高:7cm

足径:4.5cm

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碗


珐琅彩始于康熙中期,盛行于雍、乾两朝,由于雍正皇帝本人酷爱珐琅瓷,从原料的进口,画稿的审视、和艺术匠师的聘用都亲身过问,至使这一优秀品种的制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宫廷垄断的高级艺术品,因此"一向是庶民弗得一窥也"。

珐琅彩中的上乘之品也叫"古月轩"。"古月轩"是特指那些胎薄体透,彩绘精细,画面又配以诗、印、帝王年款的珐琅瓷器。

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陈列一件珐琅彩雉鸡壮丹碗,代表了雍正朝"古月轩"的制作水平。此碗高14.5cm,足径6.6cm,高6.6cm。碗口微向外撇,腹部弧线流畅柔和,瓷胎薄如卵慕,迎光透影;碗里光素无纹,釉白如雪;碗外壁绘一对雉鸡栖于藕荷色山石之上;山石周围以鹅黄,蛋黄、浅绿、大红、浅粉、深紫、赭褐等色绘十几株婀娜多姿的牡丹花。黄脖、兰翅、红腹的雄雉对羽毛丰满、神采奕奕。上方有墨书蝇头小楷,"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纟肃 云"。诗句引首为"佳丽"红彩篆书小方印;句尾有朱文"金戎"、"旭映"篆印落款。碗足蓝料彩双方栏内有"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

整个碗的造型秀丽典雅,脱胎瓷画细薄如纸,姹紫嫣红的牡丹花枝繁叶茂;神态活泼的雌、雄雉鸡栩栩如生;不禁使人想起古代文人形容"古月轩"瓷的名句:"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

"古月轩"的制作十分考究,瓷胎一般都是在景德镇烧好成批送到北京由宫庭造办处的匠师负责彩绘加工;画稿也要经过严格筛选,其中有一些宫庭画院如意馆提供的;有一些由欧洲画师亲自设计,有一部分是摹仿当时著名画家手稿绘制的。烧造温度一般在七、八百度之间;它的突出特点是画什么颜色,出炉后就是什么颜色,画师们可以象是在纸绢上绘画一样,充分施展艺术技能,于方寸天地见万千变化,熔诗、书、画、印为一炉、丹青妙笔、美不胜收,细细观察给人以欣赏名画般的艺术享受。

这件雉鸡牡丹碗堪称珐琅彩中的绝品,正如《陶雅》所云"雍正窑极精之脱胎瓷画有四绝焉:质地之白白雪一绝也;薄如卵慕口嘘之而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之笔画彩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有露光,鲜艳纤细虫妻 有茸毛且茎茎竖起之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

清代雍正官窑斗彩团花纹碗


斗彩团花纹碗以成化斗彩为本,纹饰描绘细腻,其造型、彩釉和纹饰为雍正时期的典型风格,且书有雍正本朝年款。造型秀美,胎体轻薄,釉面莹洁细润,纹饰布局匀称,色彩艳丽,表现出雍正斗彩瓷鲜丽清逸的艺术风貌。斗彩团花纹碗高7.2厘米 口径22.1厘米 足径6.2厘米。碗侈口,弧壁,深腹,圈足。器斗彩装饰,内心绘对蝶纹,外壁绘四组团形花卉纹,团花间隔以上、下对称的仰覆勾莲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团花纹即圆形纹样,又称为“绣球花”,是瓷器装饰的常用纹样,隋唐时期瓷器多模印团花。由于团花具有装饰性强,灵活多变的特点,明清两代更为盛行,多彩绘装饰,明代永乐宣德有团龙、团凤纹,著名的明代成化斗彩器和青花瓷上也使用此装饰,有龙凤、花卉纹等。清雍正时期瓷器的团花纹最为精致。

青花诸葛碗


在中国,三国故事随着民间口头传说以及各种史书的传播,几乎是家喻户晓。曹操的奸诈、孙权的雄才、刘备的宽厚、诸葛亮的智慧,几千年来,这些雄主名臣依然在人们心中鲜活如新。成书于明代初年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其作者罗贯中便是在丰富的民间传说、民间艺人话本和戏曲的基础上,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加注的正史材料,加上他自己的才识和感悟写成的。

三国题材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在元明清的一些陶瓷制品上,多有表现三国故事的绘画,尤以青花瓷最甚。笔者曾见过清代的青花器皿上绘有“吕布与貂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徐元直走马荐诸葛”等图样。

宋代曾有一种名为诸葛碗(即孔明碗)的青花碗,又名“暖碗”。笔者曾见过一件略有残缺的诸葛碗,为南京秦淮区文化馆馆长蒋光意先生所藏,得之于南京夫子庙石坝街。此碗直径12厘米,高10厘米,为卧足浅盘与墩式碗套叠粘接而成。碗腹中空,底部有一孔洞,碗很浅,碗外壁绘海水番莲,碗心绘诸葛亮进食图,配以莲瓣纹。经考证,此碗约为明代中期的制品。

为何叫“诸葛碗“,其中有这样一个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第6次带兵至五丈原时他已积劳成疾、病入膏肓。此时魏国主帅司马懿巴不得诸葛亮早点死去,当军探探知诸葛亮病情后,心中窃喜。深知司马懿心机的诸葛亮便设计了这种碗,故意捧碗在军中大碗大碗地吃饭,探子看见后回报司马懿,说是诸葛亮食量很大,身体必好,前次打听的诸葛病情,谅是他玩的花招。此消息传出,大大动摇了司马懿的军心。图中童子捧盒及诸葛亮进食的夸张动作,说的可能就是这个故事。

据考证,这种诸葛碗始产于宋代,明清时多有烧造,而三国时期未发现此类碗造型,上述故事显然系后世文人杜撰。

从已发现的宋代诸葛碗来看,以浙江龙泉窑为主,碗胎体厚实。也有磁州窑系白釉黑花器。明代则多施青釉,胎体较薄,外碗孔小,还有青花、蓝釉、五彩等品种。青花诸葛碗多绘有与诸葛亮及三国故事有关的图饰。

值得一提的是此碗底有一大孔洞,叫“诸葛碗”是否与这孔洞有关?明代正德年还有一种诸葛碗,碗心所绘图可能是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的故事。碗足圈上有一孔洞相通,这当然不是匠人胡乱开戳的,笔者以为此乃一道实物哑谜,谜底乃“孔明”,取小孔透明(亮)之意。

《三国演义》有“三国”的历史之根,而三国历史又有“演义”加以渲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动,使彼此都逐渐超出了它本来的能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历史魅力和艺术魅力。版画、年画中的三国人物就是这一特点的极好诠释。

明永乐青花鸡心碗


明朝永乐年间,国力昌盛,国泰民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烧瓷技艺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青花鸡心碗便是在那一时期横空出世。在当时,明成祖朱棣放宽了海禁政策,重新恢复海上丝绸之路,为更好的进行海外贸易,国内不少瓷器的烧制均将中华文化和异域文化进行巧妙融合,其中青花鸡心碗便是一典型代表。在增添阿拉伯特色的同时又不失中国传统瓷器以典雅见长的浓浓中国风,接下来,将为各位详细介绍这一中西合璧的瓷器。

明代永乐青花鸡心碗,形状碗腹较深,碗口较大,碗足较小,呈圆状。之所以被称为鸡心碗,原因是碗底有类似于鸡心形状突出。青花鸡心碗有大小两种规格,永乐年间烧制的鸡心碗足较矮,胎体较轻,而宣德年间的鸡心碗碗足变高,胎体也相对厚重。青花鸡心碗外壁花纹多采用花瓣,除此之外鸟兽人物也时常出现,二者相互融合寓意深远。永乐青花鸡心碗色泽艳丽,绘制技法娴熟,烧瓷技艺高超,纹饰细腻,无不展现出了永乐年间烧瓷技艺的出神入化。鸡心碗首创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朝历代多有仿制,但不可否认的是永乐年间出土的青花鸡心碗实属瓷器之最。目前国内外现存的永乐年间青花鸡心碗大多采用花卉,据目前资料显示完整的青花鸡心碗共有三件,他们分别藏于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馆,而在这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馆的这件藏品又属三者之最。

永乐年间青花鸡心碗因其品质上称,色泽鲜艳,在古玩市场一直备受追捧,被坊间戏称为“贵族青花瓷”。青花鸡心碗价格不菲,市场前景一片大好,极具收藏价值。例如在2007年由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的明永乐青花伊斯兰花纹鸡心碗市场估价70万港币到90万港币之间,便最终以84万港币成交。但如今市面上仿制品较多,且仿制技法高超几乎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各位藏友如若想收藏还需仔细甄别才是。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秀雅妩媚雍正青花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秀雅妩媚雍正青花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青花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