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简一瓷砖 > 导航 >

记者亲历一次"荒唐的"古玩估价:3000元买一张证书

记者亲历一次"荒唐的"古玩估价:3000元买一张证书

简一瓷砖 一般的瓷砖 简一瓷砖是

2020-06-05

简一瓷砖。

一位观众端详拍卖会预展的展品

藏品鉴定,本应是辨别真伪、判断价值的严肃课题,然而,当鉴定证书与市场挂钩后,任何真相都能被价格左右、被欲望扭曲。记者与收藏专家亲历了一次荒唐的“古玩估价”

看走眼的“掌眼”

“什么叫专家?……‘专’是术业有专攻。有一首歌曲叫‘像雨像雾又像风’,现在很多专家是‘鉴玉鉴瓷又鉴画’,十项全能,能不出错?”

专家吴树告诉记者,他曾接触过的几个富豪藏家,每人都买了几千万到几亿元不等的藏品,埋单前都经过国内知名专家“掌眼” (请人鉴定真伪),认定是真品。可是,后来经别的专家鉴定又全是假的, 拍卖公司也说是假,结果全砸在了手上。

在收藏界,辨别真伪已经成为“死结”。无论是偏主观的“眼学”,还是偏客观的科学鉴定, 都存在很多问题。

先说眼学。所谓眼学,是指鉴宝专家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根据艺术品的外形来分辨真假。以陶瓷而论,有“六看”:看造型; 看胎釉;看工艺; 看纹饰;看彩料;看款识。很多人认为“眼学”的主观性、随意性太强,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景德镇,不少高仿大师对“眼学”鉴定一笑了之。

专家为什么会看走眼? 行内人介绍,一是专家水平有限,二是仿制水平太高。国内有不少专家几乎是“万金油”,古瓷也懂,古画也行,顺便看看青铜器,鉴定证书一开就是几千元进账。结果却老是看不准、看不透。吴树告诉记者, 他认识一位台湾女士,叫徐小虎,是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一生只研究一个人的画———吴镇(元代画家, “元四家”之一),吴镇几十年间换了什么笔、什么纸、什么墨、画风为什么改变,全部了如指掌。“什么叫专家? 这才是专家。‘专’

是术业有专攻;有一首歌曲叫‘像雨像雾又像风’,现在很多专家是‘鉴玉鉴瓷又鉴画’, 十项全能, 能不出错? ”

再说科学鉴定。对于古玩,主要是采用成分分析法,包括碳14 (误差几百年,不能鉴定明清古玩) 、微量元素、冷光谱、X 射线等分析法。通过分析古玩的元素构成,与真品数据库比照,符合条件的即为真品。

看似完美的科学手段,却有先天不足。真品数据库的匮乏是其致命软肋。黄云鹏拥有一座古瓷片私人博物馆,里面几千片古瓷都是他的“师傅”。相比这种规模的资料贮备, 不少科研机构的数据库就相形见绌了。吴树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据他了解, 即使是样本较多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在元青花瓷片方面, 也仅仅完成了200多片的数据分析,历朝历代瓷片样本才1000多片。

古画的鉴定同样很难。在广州原西关古玩城开了多年店铺邱老板对技术鉴定不屑一顾。“现在的高仿古画,用的都是当时朝代的古纸,科学鉴定的结果必‘真’无疑! ”

随便买的“证书”

随便在网络上找一找,便能看到五花八门的鉴定网站。记者随便点开一家留着北京电话号码和地址的“中×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发现“专家团队”里的好几十人,个个都是收藏鉴定界如雷贯耳的大腕,叶佩兰(故宫博物馆研究员,长于鉴定瓷器)、夏更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也名列其中,总顾问还是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但在网站介绍中,隐去了“原”院长的“原”字。

这家中心声称可以进行各种藏品鉴定,“眼学”和科技鉴定都行,收费标准都是2500元/件。还提供照片鉴定服务:只要把照片发到电子邮箱,同时把鉴定费200 元汇到中心的账户上, 两三天内就有答复。

“这种公司太多了,运作方式都差不多:打着几个名人的旗号, 平时常常参加些所谓的‘公益鉴宝’活动,随便给藏家看看东西,实为推销鉴定服务。你的东西要被认真鉴定,最终还得到公司或者中心去‘放血’。”林士民告诉记者。记者还真在网站上发现,这家中心乐于“公益鉴宝”,前不久还拉着专家们去天津走了一遭,接下来又到著名的“热钱”投资地鄂尔多斯举行大型“公益鉴宝”大会,在鄂尔多斯网上,羊城晚报记者找到了这次免费鉴宝活动的消息:市民可以免费鉴定两件藏品,但现场不提供鉴宝证书,专家不与收藏者合影。

“公益鉴宝”靠不靠谱? 吴树曾拿了两件藏品去体验,结果看到的是典型的“钓鱼游戏”—— —在 北京世纪坛举办的一次鉴宝大会上,吴树带着一只唐三彩粉盒、一件“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 排队等候一位拥有众多国字号头衔专家的鉴定。两个小时后终于见到了专家,对方只看了不到一分钟,就下了结论:“唐三彩粉盒,‘老的’(古物), 没意思, 不值钱!

‘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假的,要是真东西,那是几千万的活儿! ”但专家又不经意地问:“这个烛台花多少钱买的? ”“6 万多! ”吴树佯称。“6 万多? 我劝您呀,想买真正的好东西、值钱的东西,没有一定的门道只会是劳民伤财! ” “您能给我一个联系方法吗,有时间我去向您讨教。” 专家立即递给吴树一张名片。

几天后,吴树来到专家的办公室,这次他又带了两样东西:一件唐三彩贴花小罐;另一件还是“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和前几天鉴定的那只赝品是一对, 但青花料有些晕散,更符合苏麻离青料的特征。来到办公室鉴定, 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了: 每件东西鉴定费300 元, 若要开具鉴定证书, 另外再收3000元。吴树发现, 这位专家鉴定有规律可循,只交300 元鉴定费但不开鉴定证书的, 东西往“紧”里看,一般说成是仿品或高仿品;而对于那些交3000 元开鉴定证书的, 一般都鉴定为真。

3000 元买一张证书,值吗? 吴树解释,这是藏品估价的敲门砖。

一般来说,如果藏家要想把藏品“上拍”,或在送礼时证明其身价,一张“鉴定证书”是绝对不能少的。藏品有专家“掌眼”并签字画押,可信度能提高不少。

由是,专家们甚至还成为藏品拍卖链条上的掮客,挣“二道”钱。

吴树暗访的专家便是这么个角色———交完600 元鉴定费后,专家表态: “这只唐三彩小罐还不错, 这只烛台嘛也还有一眼! (行话,意为初步印象不错) ” “不知道能不能拿去上拍? ”吴树提出要给烛台开一张鉴定证书。专家说: “没问题! 严格说起来您这件东西也不是百分百符合真品的所有特征。当然,由我这里开出鉴定证书,拍卖公司还是会收的……” “那您就给我开两张吧,我想把这两件东西都给‘上拍’……”

交完6000 元钱, 专家让助手把东西搬进另外一间房子,只见里面已经摆了 几十件瓷器和玉器,全部是藏家们拿来鉴定、准备送拍的。在送拍登记簿上,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纸,吴树的两件东西排在200 多号。根据委托拍卖合同,藏家自愿委托将物品送交拍卖, 按照委托拍卖物品的保留价收取1%的保管费和其他手续费。青花烛台专家估价600 万元,吴树给出保留价300 万元,连带那只唐三彩小罐,一共付给这位专家所在的鉴定公司3 万元。

吴树粗略算了一笔账:按登记自己物品那页纸上的交费总数,委托起拍价至少五六百万元,按比例计算,20 位委托人总共交费大约是50 多万元。鉴定专家的助手含糊地告诉吴树,这笔钱他们能拿到1/10 左右。拍卖掮客费加上鉴定证书的费用, 光一页纸上登记的客户,这位专家就能有10 万元左右进账。

隐于市的鉴宝高手

据了解, 当今鉴宝专家分成几种,从优到劣,第一种是出自新中国成立前的名门望族或清宫后裔, 本身就是大藏家,见过大量真品,眼力超凡,但不靠鉴宝谋生,只偶尔露峥嵘;二是新中国成立前即在琉璃厂等古董行业谋生的人,新中国成立后转入国家文物部门,从事文物鉴定,鉴宝经验丰富,但由于自己不事收藏,事不关己自然不够尽心, 眼力也比第一种稍逊;第三种是学术派和经验派, 学术派有学历、缺眼力,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容易被高仿品骗倒,经验派有眼力缺学历,也包括考古队出身的人,往往只认自己见过的东西, 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只要是自己没见过的精品或珍品,常常断真为假;第四种最多,就是类似上文所述那位专家一样的“江湖郎中”,他们或者在国家文博单位工作过,或者获得过非文物部门的一些技术职称,对鉴定缺乏正规学习和锻炼,却擅长于包装自己,言必称“专家”、“理事”、“研究员”,是什么都敢鉴、什么证都能开的“砖家”。

而即使是著名专家,也常常犯下低级错误。2006 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在公开场合表态,目前全国元青花瓷完器的真品还不到300 件,在全球目前仅有的几百件元青花瓷完器中,只有不到30 件绘有人物形象, 中国仅保留有八件,分别藏于江苏、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和香港的专业收藏机构。“这是典型的‘外来和尚能念经’,盲目把国外的理论请进国内,国外专家说300 件,国内专家就跟着念。我不能理解的是,还有那么多元青花在土里埋着, 怎么就知道总数了? 上次在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竟然也这么说,我认为这简直太荒谬了。”据了解,在江西高安博物馆,单从一座元代晚期的窖藏里就出土了24 件质量上乘的元青花和釉里红瓷器。

黄云鹏认为,真正的鉴定高手,不是专家, 而是商家。“仿古瓷不可能做到100%乱真,谁都没这个本事。真正的专家在产区、在市场里。比如鉴定景德镇瓷器的专家在景德镇,定窑的在定窑,龙泉的在龙泉。博物馆专家只看到库房里的瓷器,数量有限,不懂工艺,不调查窑址,能鉴定好吗? 就算一般的能鉴定出来,但高仿做旧当真卖,他们就迷糊了。你看那些卖老瓷片的文盲,康熙雍正,一看一摸就知道真假,为什么? 他们做了二三十年的生意,过手的瓷器十几万片,能看错吗?”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藏品鉴定‘像雨像雾又像风’,记一次荒唐的古玩估价


藏品鉴定,本应是辨别真伪、判断价值的严肃课题,然而,当鉴定证书与市场挂钩后,任何真相都能被价格左右、被欲望扭曲。记者与收藏专家亲历了一次荒唐的“古玩估价”。

一位参观者端详拍卖会预展的展品。

看走眼的“掌眼”

“什么叫专家?‘专’是术业有专攻。有一首歌曲叫‘像雨像雾又像风’,现在很多专家是‘鉴玉鉴瓷又鉴画’,十项全能,能不出错?”

专家吴树告诉记者,他曾接触过的几个富豪藏家,每人都买了几千万到几亿元不等的藏品,埋单前都经过国内知名专家“掌眼” (请人鉴定真伪),认定是真品。可是,后来经别的专家鉴定又全是假的,拍卖公司也说是假,结果全砸在了手上。

在收藏界,辨别真伪已经成为“死结”。无论是偏主观的“眼学”,还是偏客观的科学鉴定,都存在很多问题。

先说眼学。所谓眼学,是指鉴宝专家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根据艺术品的外形来分辨真假。以陶瓷而论,有“六看”:看造型; 看胎釉;看工艺; 看纹饰;看彩料;看款识。很多人认为“眼学”的主观性、随意性太强,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景德镇,不少高仿大师对“眼学”鉴定一笑了之。

专家为什么会看走眼? 行内人介绍,一是专家水平有限,二是仿制水平太高。国内有不少专家几乎是“万金油”,古瓷也懂,古画也行,顺便看看青铜器,鉴定证书一开就是几千元进账。结果却老是看不准、看不透。吴树告诉记者, 他认识一位台湾女士,叫徐小虎,是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一生只研究一个人的画———吴镇(元代画家, “元四家”之一),吴镇几十年间换了什么笔、什么纸、什么墨、画风为什么改变,全部了如指掌。“什么叫专家? 这才是专家。‘专’是术业有专攻;有一首歌曲叫‘像雨像雾又像风’,现在很多专家是‘鉴玉鉴瓷又鉴画’,十项全能,能不出错? ”

再说科学鉴定。对于古玩,主要是采用成分分析法,包括碳14 (误差几百年,不能鉴定明清古玩) 、微量元素、冷光谱、X 射线等分析法。通过分析古玩的元素构成,与真品数据库比照,符合条件的即为真品。

看似完美的科学手段,却有先天不足。真品数据库的匮乏是其致命软肋。景德镇陶瓷“古瓷高仿第一人”黄云鹏拥有一座古瓷片私人博物馆,里面几千片古瓷都是他的“师傅”。相比这种规模的资料贮备,不少科研机构的数据库就相形见绌了。吴树告诉记者, 据他了解, 即使是样本较多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元代的青花瓷瓷片方面, 也仅仅完成了200多片的数据分析,历朝历代瓷片样本才1000多片。

古画的鉴定同样很难。在广州原西关古玩城开了多年店铺邱老板对技术鉴定不屑一顾。“现在的高仿古画,用的都是当时朝代的古纸,科学鉴定的结果必‘真’无疑! ”

随便买的“证书”

随便在网络上找一找,便能看到五花八门的鉴定网站。记者随便点开一家留着北京电话号码和地址的“中×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发现“专家团队”里的好几十人,个个都是收藏鉴定界如雷贯耳的大腕,叶佩兰(故宫博物馆研究员,长于鉴定瓷器)、夏更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也名列其中,总顾问还是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但在网站介绍中,隐去了“原”院长的“原”字。

这家中心声称可以进行各种藏品鉴定,“眼学”和科技鉴定都行,收费标准都是2500元/件。还提供照片鉴定服务:只要把照片发到电子邮箱,同时把鉴定费200 元汇到中心的账户上,两三天内就有答复。

“这种公司太多了,运作方式都差不多:打着几个名人的旗号,平时常常参加些所谓的‘公益鉴宝’活动,随便给藏家看看东西,实为推销鉴定服务。你的东西要被认真鉴定,最终还得到公司或者中心去‘放血’。”林士民告诉记者。记者还真在网站上发现,这家中心乐于“公益鉴宝”,前不久还拉着专家们去天津走了一遭,接下来又到著名的“热钱”投资地鄂尔多斯举行大型“公益鉴宝”大会,在鄂尔多斯网上,记者找到了这次免费鉴宝活动的消息:市民可以免费鉴定两件收藏品,但现场不提供鉴宝证书,专家不与收藏者合影。

“公益鉴宝”靠不靠谱? 吴树曾拿了两件藏品去体验,结果看到的是典型的“钓鱼游戏”—— 在北京世纪坛举办的一次鉴宝大会上,吴树带着一只唐三彩粉盒、一件“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 排队等候一位拥有众多国字号头衔专家的鉴定。两个小时后终于见到了专家,对方只看了不到一分钟,就下了结论:“唐三彩粉盒,‘老的’(古物), 没意思, 不值钱!

‘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假的,要是真东西,那是几千万的活儿!”但专家又不经意地问:“这个烛台花多少钱买的? ”“6 万多!”吴树佯称。“6 万多? 我劝您呀,想买真正的好东西、值钱的东西,没有一定的门道只会是劳民伤财!” “您能给我一个联系方法吗,有时间我去向您讨教。” 专家立即递给吴树一张名片。

几天后,吴树来到专家的办公室,这次他又带了两样东西:一件唐三彩贴花小罐;另一件还是“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和前几天鉴定的那只赝品是一对,但青花料有些晕散,更符合苏麻离青料的特征。来到办公室鉴定, 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了: 每件东西鉴定费300 元,若要开具鉴定证书, 另外再收3000元。吴树发现,这位专家鉴定有规律可循,只交300 元鉴定费但不开鉴定证书的,东西往“紧”里看,一般说成是仿品或高仿品;而对于那些交3000 元开鉴定证书的,一般都鉴定为真。

3000 元买一张证书,值吗?吴树解释,这是藏品估价的敲门砖。

一般来说,如果藏家要想把藏品“上拍”,或在送礼时证明其身价,一张“鉴定证书”是绝对不能少的。藏品有专家“掌眼”并签字画押,可信度能提高不少。

由是,专家们甚至还成为藏品拍卖链条上的掮客,挣“二道”钱。

吴树暗访的专家便是这么个角色———交完600 元鉴定费后,专家表态:“这只唐三彩小罐还不错,这只烛台嘛也还有一眼! (行话,意为初步印象不错) ” “不知道能不能拿去上拍?”吴树提出要给烛台开一张鉴定证书。专家说:“没问题! 严格说起来您这件东西也不是百分百符合真品的所有特征。当然,由我这里开出鉴定证书,拍卖公司还是会收的……” “那您就给我开两张吧,我想把这两件东西都给‘上拍’……”

交完6000 元钱, 专家让助手把东西搬进另外一间房子,只见里面已经摆了几十件瓷器和玉器,全部是藏家们拿来鉴定、准备送拍的。在送拍登记簿上,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纸,吴树的两件东西排在200 多号。根据委托拍卖合同,藏家自愿委托将物品送交拍卖,按照委托拍卖物品的保留价收取1%的保管费和其他手续费。青花烛台专家估价600万元,吴树给出保留价300 万元,连带那只唐三彩小罐,一共付给这位专家所在的鉴定公司3 万元。

吴树粗略算了一笔账:按登记自己物品那页纸上的交费总数,委托起拍价至少五六百万元,按比例计算,20 位委托人总共交费大约是50 多万元。鉴定专家的助手含糊地告诉吴树,这笔钱他们能拿到1/10 左右。拍卖掮客费加上鉴定证书的费用, 光一页纸上登记的客户,这位专家就能有10 万元左右进账。

精美罕见的 "金五彩"瓷俑


红绿彩瓷器是我国古代窑工创制生产的一种低温釉上彩绘瓷器,传世纪年材料和考古发掘研究表明,它创制的时代约为金代前期(12世纪初),兴盛于金代中后期(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前半叶),元代继续烧造,大约在明代前期(15世纪中叶以前)停烧,主要在北方磁州窑系的窑口生产,以五彩缤纷的艳丽色彩、古朴生动的纹饰造型备受人们喜爱,早就引起了研究者与收藏者的关注。“金五彩”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金五彩”,一般泛指宋红绿彩,又称“宋加彩”、“宋赤绘”或者“金加彩”,翻开《宋人笔记》,偶见有南宋富人“爱五彩”句,民国许之衡也有“宋五彩”的推测,日本学者则直接称宋、元红绿彩为五彩,国内研究者也有称之为五彩者。狭义的“金五彩”则按照传统五彩的判定方法,将宋红绿彩瓷中具备红、黄、绿三色及三色以上者称为“金五彩”。

这件“金五彩”仕女瓷俑,高20厘米,最宽处8厘米,模制,中空,底不封口,灰白胎、坚致,白色化妆土装饰,通体施透明釉,滋润柔和光亮,有细小开片。整个造型是一位仕女形象,比例匀称,头部簪花包髻,博鬓,无冠,黑彩涂绘表示头发,头部包髻巾为红绿黄三色。身披圆领广袖齐足

外衣,红袍绿襟,肩披黄绿色霞帔,内着左衽襦衣,腰部束带,垂绿色绦,双手捧盒。釉上施红、绿、黄、黑四种彩绘,以表现人物的服饰及五官、毛发。尤为少见的是人物脸颊施浅淡红彩来表现其涂了胭脂。整体形象逼真、生动、传神。所用颜料系矿物质研磨配制而成,颜色冷硬,色彩对比强烈,绚丽凝厚,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在存世的少量“金五彩”瓷俑中,尚未见相同者。

“金五彩”瓷主要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之后,再于白釉之上以红、绿、黄等色彩勾画出纹饰物象,二次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其色彩十分丰富,主色是红、绿、黄三色,每种彩又有深浅不同的色阶。特别是大面积矾红彩的烧成与流行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它用青矾加热、煅烧形成的铁氧物作为呈色剂,一般为正红色或枣红色。绿彩则有翠绿、墨绿、褐绿、浅翠绿等,黄色则有浅黄、明黄、金黄等。它们还常和黑彩、釉下黑彩或棕褐彩相配合,使这种器物具有多样的色彩和极强的表现力,成为金元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一朵奇葩。“金五彩”产品分布广泛,遍及全国20多个窑场,品种丰富,但存世的器物标本相对较少,再加上其色彩鲜艳、画风流畅、惹人喜爱,特别受到人们的珍视,因而很早就有人开始仿制。

从目前市场上所见,主要的作伪方式有两种:一是旧胎加新彩。由于作伪者限于学识欠缺,旧胎加新彩器物往往胎与彩出现时间上自相矛盾,如北宋中早期的器物加上金代才出现的彩。同时,旧胎加新彩器物往往需要复烧,难免留下痕迹,如釉下划痕、污物;旧胎中大的石英质颗粒复烧时再次粉化脱落形成麻坑等。第二种作伪方式多采用真品翻模的办法,造型、纹饰、色彩几乎与真品一模一样,但一般在作旧处理上往往不过关,如快速人为地使瓷器老化的赝品总是与在地下埋藏近千年的文物老化特征不同,仔细分辨还是可以识别的。

清代斗彩"五伦"提梁壶欣赏


清雍正 斗彩"五伦"提梁壶

规格:高14cm

“五伦”图是瓷器的纹饰之一,其纹饰以凤凰、仙鹤、鸳鸯、鹡鸰、莺构成“五伦”。“五伦”即五常,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所提倡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关系,讲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而以五种鸟与“五伦”结合对应则是人为附会。

古书记载:“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凤为百鸟之首,凤之于群鸟犹如君之于臣;“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古人认为仙鹤叫的时候,它的子女会与它相和,以此来喻作父子;“鸳鸯匹鸟也,朝倚而暮偶,爱其类也”,鸳鸯历来是忠实伴侣的象征;《诗经》中有:“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古人认为此鸟“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用鹡鸰来比喻兄弟友爱之情;“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将莺当做朋友的象征。清代陶瓷(器)上常有这类纹样,以此宣传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提梁壶的壶式特点是在器物的肩部安提梁,这种器型创烧于宋代耀州窑。该提梁壶底部较上部稍大,鼓腹,有四底足。有盖,盖顶着红釉,如一颗晶莹的红玛瑙。壶腹部绘花卉和“五伦”图。有流。壶不高,提梁则弯成直角。一高一矮,稳重与轻盈和谐统一。

斗彩创于明成化年间,它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而造的一种彩瓷工艺品。其做法是:先在胎上用青花画好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所用方法有点、填、染、覆等,最后再入窑中烘烧,即成为斗彩器。但见数种色彩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晚清牡丹瓶在昆明"验明正身"


晚清青花粉彩牡丹瓶

科检报告

本报读者李女士近日送检传家瓷器,经科学检测验明正身为晚清青花粉彩凤穿牡丹纹赏瓶,专家评估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近日,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为李女士解惑。一件青花粉彩凤穿牡丹纹赏瓶在李女士家中放置多年,曾请很多人鉴定然结果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晚清的,也有人说是康熙朝的。李女士在本报看到文物科学检测报道,于是往云南科技检测中心寻求验明正身。

据李女士介绍,该赏瓶是自己祖母留下的,也是传家之物。经历特殊时期,好不容易保存至今,此次前来鉴定,希望知其真正价值。经专家目鉴,初步认定是晚清仿康熙的作品。后经X荧光无损鉴定显示结果:“送检样品相关元素成分与十九世纪(1801年―1900年)晚期青花粉彩瓷器数据符合较好”。专家目鉴与科学检测吻合,证实赏瓶是清晚期仿康熙时期的作品。

该赏瓶高 45.2厘米、口径15.2厘米、底径11.1厘米。细长颈、圆腹、圈足,器型端正,青花发色纯正,与粉彩相映得彰,釉色莹润。以凤凰牡丹作为纹饰。从古至今,传说中的“凤”一直被认为是鸟中之王;而牡丹,自唐以来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凤穿牡丹,即丹、凤结合,象征着富贵、吉祥、光明、美好。

中心主任吕志坚介绍,青花粉彩,是青花瓷器的一个衍生品种,系在烧好的青花瓷上,用粉彩料进行再绘画、烧制。这种赏瓶因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喜爱。其器形为清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专用于赏赐功臣,后赏瓶成了玉堂春瓶的专指代称。

乾隆后每朝相袭,名称、器形及用途从未改变。赏瓶创烧以后,很快成为清代瓷器生产的一种传统器型。其中,尤以乾隆时期赏瓶的生产与使用最为盛行。吕志坚还谈到,因青花粉彩烧造工艺复杂,故传世品较少。李女士家传的这件青花粉彩赏瓶,器型端正、釉色优美、品相完好,加之现在晚清民国时期的彩瓷市场较好,所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明代"青花缠枝莲纹杯"景德镇窑制


明代 青花缠枝莲纹杯

规格:高5.2厘米 口径9.3厘米 足径3.8厘米

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古朴的造型,秀丽的装饰

此杯为传世品,系一件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著名青花酒杯,为永乐年间造。敞口,口沿外侈,深腹曲壁,下腹部微折,矮圈足。杯腹内外皆饰青花缠枝莲纹,口部饰朵梅纹,内底绘双狮戏球,球心篆书“永乐年制”题款。此杯制作精细规整,造型古朴敦厚,装饰构图匀称,画笔清秀流畅,色泽深翠凝重,是永乐年间压手杯之精品。

何为“压手杯”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说:“永乐年造压手杯,……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而这件青花缠枝莲纹酒杯,胎体稍显厚重,器形较小,将杯覆合于手中,大小恰好合掌心,并有凝重之感,这就是所谓的“压手杯”。

难得的制瓷图

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不少制瓷的作坊和烧瓷的窑址,为研究古代瓷器的制作程序和烧造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但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这些制瓷遗迹多残破不堪,很难从中看出当时制瓷作坊的全貌,虽有些晚期文献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这方面的资料,但对于专门的陶瓷研究者来说,也是详备不足。幸运的是,在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嘉庆年间粉彩瓷瓶上,发现了详细的《制瓷图》,画面包括:采石,油泥,镟坯,吹釉,入窑,烧窑,彩器,烧炉等制瓷的几个重要步骤。图中人物众多,绘图施釉的画师们均着长袍大褂,有的头戴瓜皮礼帽,有的还戴着眼镜,地位明显高于短衣打扮、头挽发髻或戴幞头的杂工。画师们手拿之器,形体较小,如碗形,敞口,斜壁内收,矮圈足,当为盏。这个窑场可能是以烧制杯盏为主的专门窑场。

德化存留柴烧龙窑 窑工:烧一次窑,就要掉一层皮


德化月记窑历400年薪火不熄,尽管已有现代化窑炉,但这里仍然坚守着一群窑工,他们坚持手工烧瓷,在温度高达1300℃的窑炉旁,挥汗如雨——

今年5月30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专家组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向来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此次,德化何以能赢得这一殊荣?

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家晚报记者共80多人陆续来到泉州德化,参加“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全国晚报总编、记者走进“世界瓷都”德化采访活动。为期三天的采访,中国陶瓷电商峰会、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和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的魅力已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

借力海丝 “擦亮”德化瓷

早在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就伴随海上丝绸之路,风靡全世界。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称赞“德化瓷器首屈一指”,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德化“制造的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宋代沉船“南海一号”、清代沉船“泰兴号”发现的大量德化瓷,见证了古代德化陶瓷出口的辉煌历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代表、达卡办事处总代表卡贝斯说:“德国迈森瓷厂是从仿制德化瓷开始的,作为德国人,我希望有机会实地感受德化瓷。”

今天的德化陶瓷产品,八成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首个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

德化县长欧阳秋虹告诉记者,“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德化陶瓷振兴带来新机遇。现在正着手搭建面向世界的中国陶瓷在线交易平台和陶瓷全球购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争创中国电商示范基地和最大的陶瓷电商产业基地。

为了更好地“擦亮”德化陶瓷品牌,德化在连续三次获评“中国瓷都”的基础上,去年初启动了“世界陶瓷之都”申报事项,并顺利通过初评、复评。

县委书记吴深生表示,下一步德化将从文化保护抓起,帮助企业和大师,做强产业,做优城市。目前,德化开始制定“中国白”复兴计划,加强和五大洲的代表联系合作,组织德化名瓷到世界各地展出。同时,加快建设世界瓷艺城,引导网商把德化琳琅满目的产品销得更远,提高占有率和美誉度。

文化+陶瓷 开创“大城关”

“德化县政府对发展陶瓷产业十分重视,尤其是陶瓷技艺传承从小学生抓起,这是未来手工艺可持续发展最基础的一点。同时,德化对历史遗迹、文化方面的保护也做得很好,值得很多国家学习。”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主席加达·易加薇说。

德化是目前已知最早烧制原始瓷的窑口之一。早在唐代,德化人就编撰了世界上最早的陶瓷专著《陶业法》,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陶瓷工厂规划设计图《梅岭图》。从西周至今,德化窑火从未间断,陶瓷文化一脉相承,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都非常少见,先后荣膺中国瓷都、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德化人还摸索出独树一帜的陶瓷手工技艺,尤其是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等“八字技法”,代代传承。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了更好地传承,当地不仅将陶艺课引进小学课堂,还创办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德化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了一支近6000人的老中青陶瓷艺术人才梯队;与韩国、丹麦、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展陶瓷文化交流,不断推动陶瓷技艺传承创新。

目前,德化全县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陶瓷产值突破170亿元,陶瓷出口增加到123亿元。同时,经过近30年发展,陶瓷企业占德化县城企业的比重从1980年的13%上升到90%,从业人员达到十多万人,产值从29%提升到90%,县城建成区从1平方公里扩大到2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14.5%扩大到72.3%。德化靠发展“小工艺”,培育了“大产业”,开创了以“大产业”为支撑的“大城关”发展模式。

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拉丁美洲地区主席阿尔伯托·博托拉扎表示,希望德化进一步当好表率,带领世界其他城市手工艺的发展。”

“烧一次窑,就要掉一层皮”

10月29日,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来到德化三班镇蔡径村,盘旋的小山道,古老破旧的院落边,依旧燃烧着炉火,依旧有窑工在守望着……这就是依山而建,呈火车车厢状,青石垒就、古朴苍凉的月记窑,400多年过去了,作为德化唯一一条尚在使用的柴烧龙窑得以保存,是因为它是德化古龙窑的“活化石”,是研究我国古法烧制柴窑的必选之地。

在窑边的老艺人讲,月记窑属于老龙窑,本地人称“蛇目窑”。这座老龙窑有7个窑门,供装窑出窑用。窑身分布着13个窑目,用于添加柴火,老窑东侧的小道边堆满了木柴。

“今天早上,瓷器的泥坯已经进窑,也就是装窑。这一炉大概有一万多件吧。这一烧要72个小时,虽然是传统的柴窑,窑温也会达到1300℃,这全凭了老窑的特殊结构形成的。”几名头戴草帽、光着上身的窑工一边从窑目中观察,一边说。

“窑头”冯清芳说,一窑瓷的好坏全看他了。

窑头绝对是个技术岗位,装窑的层次、密度,柴火的添减停始,窑温的把控全在他。在这里,他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62岁的冯清芳从19岁开始就在月记窑做瓷、烧瓷,对这座老窑有着特殊的感情。现代化的窑炉兴起,如今德化烧制瓷器的龙窑尚保留4条,其中烧制历史最为久远的就是月记窑。冯清芳说,每次装窑得5天时间,要烧上3天,出窑再用5天,半个月就过去了,窑工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坚持着。

一名姓陈的工人说,夏天是窑工最怕的季节,天热得不想说话不想动,甚至不想吃饭,一天到晚不停喝水还觉得口干舌燥。点火了才是他们最辛苦的时候,每一批瓷器从进窑到出窑,都要用猛火燃烧两三天,灶里的火不间断,保证温度保持在1300℃。窑工们也要在类似蒸笼的环境中工作三天两夜,而且必须死死盯着窑目里的火势,随时准备添柴。“我们天天都要喝绿豆汤,还是觉得不解暑。”

窑目里的火越烧越旺,窑室周边的空气仿佛也开始燃烧。“烧一次窑,就要掉一层皮。”冯清芳面露笑容地说,“点火后,工人们两班倒,除了盯着窑目的火势,就是投入柴火,直到瓷器烧成,窑目熄火。”

冯清芳曾经也到其他企业看过电瓷窑的使用,“确实干净轻松,泥坯放进去,门一关电闸一推就万事大吉。工人们可以穿着白大褂烧瓷,我也很羡慕,但我们的窑炉不能变,它代表着德化陶瓷的历史,我希望将来的人都能看到,先辈们就是在这种窑炉里烧出了举世闻名、精美绝伦的德化瓷。”

玩收藏要能捂:100元淘的瓷器卖3000元


爱上收藏有十几年了,认识了许多藏友,也听过不少藏友酸甜苦辣的收藏故事。收藏爱好者中,一类人是从兴趣开始,在藏海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宝贝,几年之后,专业知识变得比较丰富,因为兴趣,他会对这个区域的藏品做更多的了解,不急不躁,慢慢地累积经验,越往后,吃亏上当的机会就越少。而另一类人收藏只是为了投资,收藏也很盲目,没有目标,只要觉得能赚钱就收,价高时就出手。因为藏品涉及范围广,无法具备全面的收藏知识,这样就无法保证每次都能赚钱,甚至还有赔钱的时候。

我和同事老刘是同时走上收藏这条道的,我只喜欢古币和古瓷,而老刘什么都淘。记得那时,我和老刘每到周末就骑着摩托车往乡村跑。每到一个村庄,我们就划分地界,一个往东一个往西,各自寻找自己的宝贝。返回时,已是收获颇丰,每次老刘都比我淘得多,但回了城里,老刘就直接拿到古玩市场上卖出,能赚多少算多少,如同一位小小的古玩商人,但却少了商人那份才智和狡黠,因为每次赚一点钱就卖了,有收藏价值的也是那样,实在是太可惜了。而我淘来的宝贝一般都是做一些保养处理就囤积于家中,空闲时拿来把玩,感受赏玩乐趣。

那次,我发现老刘淘到一件民国粉彩缠枝花瓷火锅,器型硕大,是很少见到的类型,高约18厘米,口径23厘米,胎釉俱佳,粉彩绘制的花纹精细,做工也非常到位,就连里面的保温铜胎和边上的铜环都是原配,只是有些铜锈而已。流传这么久,品相如此完好,实在是难得。可老刘又要拿去卖,这也太可惜了,于是我立即阻止,问老刘得多少钱才卖?老刘告诉我,100元淘的,500元就可以卖。我知道,别人给300元老刘也会卖,但为了以后不让老刘说我闲话,我立即拿出600元给老刘。时隔一年,这件民国粉彩缠枝花瓷火锅被另一位藏友看中,给出了3000元的价格,但我还是不舍得出手。我想老刘知道后肯定肠子都悔青了,但这种事时刻都在老刘身上发生。

十几年来,老刘一直坚持自己的做法,但市场毕竟是有限的,乡村能淘到的宝贝也越来越少,后来,老刘只能渐渐地放弃收藏,而我早些年淘到的宝贝如今价格已涨了几倍,甚至数十倍,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啊。收藏要从兴趣开始,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急于得到回报,有价值的藏品肯定能增值。一句话:玩收藏要能“捂”。

现代臆造品 专家估价:500元


古语说“打眼容易捡漏难”,难就难在古玩的真假难辨。眼力好的,能淘到看似普通却价值千万的宝贝;眼力差的,就算倾家荡产买回的“古董”也一文不值。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藏家、爱好者,本报隆重推出“江南鉴宝”栏目,免费为您的藏品进行鉴定。我们有着最资深、最权威的文物鉴定专家团为您授业解惑,同时帮您的宝物“验明正身”,评说市场价值。

本期鉴宝专家吴念亲: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玉器委员会副主任

藏宝人:山东潍坊 陈先生

藏品名称:现代臆造品

藏品尺寸:高24厘米 口径7.5厘米 底足6厘米 重550克

藏品描述:此件玉觚是本人1984年从古玩市场买的,当时花了500元。现在请专家帮忙鉴定一下它的年代和价值,谢谢。本人认为是汉代的。

藏宝人估价:50000元

专家点评:从读者寄来的照片看,当属现代臆造品,材质为地方玉料。整件器物现代做旧痕迹明显,刀工凌乱、生硬,纹饰粗糙,没有收藏价值。

专家估价:500元

鉴定知识:觚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其基本形制为侈口、束腰、长身,口和足部似喇叭口状。青铜觚初见于商代早期,于商周时期盛行,从商代中期到西周后期,觚身向高耸发展,但在西周后期绝迹。从器型上判断青铜觚的年代有如下规律:①口越侈,年代越晚;②腹膨出有扉棱者,年代越晚;③圈足边越高者,年代越晚;④圈足上有十字形孔,越大者,年代越早。玉觚始见于明代,为明代仿古玉中数量最多的器型,其造型和纹饰均模仿青铜觚的样式,清代更盛,而造型有所创新,除了作为供器陈设,还作为花插使用。清代宫廷或称为花觚。此外,汉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的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一时期玉种繁多,造型丰富,主要有礼器、陈设艺术品、装饰艺术品和葬玉等几类。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鸟纹、龙纹、 螭虎纹、谷纹、蒲纹等。汉玉常运用“跳刀”勾出细如游丝、若断若继的细线,刚劲有力,是鉴别汉玉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要对一件藏品下手,起码要先了解该藏品本身的时代背景、材质及工艺特征,否则只会多交学费。

鉴宝热线: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和寄信的方式(南京市管家桥65号10楼大江南收藏)将您的藏品照片发送至本报(请在信封上注明“鉴宝”。备注:请您标明藏品尺寸,同时简述您的收藏经历、藏品介绍。如果是瓷器,要拍底足、款以及口沿的细部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