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 导航 >

瓷器中的精品文物鉴赏

瓷器中的精品文物鉴赏

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足部鉴赏

2020-06-08

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到故宫瓷器馆参观过的人,无不叹服珐琅彩瓷器的精美,人们不能不想起那个关于珐琅彩瓷器的传说。

相传历史上在我国江西瓷都附近,曾有一户胡姓人家,世代烧瓷为生。他家的瓷制品因为精美得到了百姓的欢迎,也就惊动了官府。乾隆南巡时他的臣子将胡姓制瓷献给皇上,得到皇上大大赞美。大臣想让胡姓人进宫专为皇上和皇宫制瓷。因为种种原因姓胡的不愿意进宫,于是大臣们在宫里特设一个窑,按照胡姓人的烧制方法烧制出了精美的珐琅彩瓷器。为了表示宫里与民间的不同,也为了显示这种瓷器的出处,有人就将“胡”字拆开,将专为宫中烧的这种珐琅彩瓷器叫做“古月轩”。

一、传说很有味道,但珐琅彩瓷器的出

现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产物珐琅彩瓷器的前身是景泰蓝,也就是所谓的“画珐琅”。它兴起于明代,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后来这种“画珐琅”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珐琅彩瓷器烧制成功于康熙年间。

珐琅彩的彩料还有“洋为中用”的成分。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的化学成分“硼”珐琅彩中有;珐琅彩中含“砷”;康熙前的瓷器中黄色为氧化铁,而珐琅彩中黄色的成分是氧化锑;珐琅彩还有用康熙前没见过的胶体金着色的金红。上述化学成分分析说明了珐琅彩是国外引入的,文字上也有记载,宫中原名《瓷胎画珐琅》的档案于乾隆八年改名《瓷胎洋彩》。由此可见珐琅彩确是欧洲进口,由此更可见康熙帝国时中外文化与贸易交往的盛况。

珐琅彩瓷器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

珐琅彩瓷器没有大的器物造型,绝大多数是盘、碗、杯、瓶、盒、壶,其中碗、盘最多,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品种是宜兴紫砂陶胎外绘珐琅料彩,这也是难得一见的。珐琅彩瓷器在胎质的制作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胎壁极薄,均匀规整,结合紧密。在如此的胎质上又施釉极细,釉色极白,釉表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确可用“白璧无瑕”来赞誉。乾隆款紫地轧道珐琅彩婴戏纹双联盖瓶康熙款红地珐琅彩开光豆绿地牡丹纹杯

二、珐琅彩瓷器的研究重点是珐琅彩

瓷器彩的绘画、质地和颜色珐琅彩瓷器的绘画是精华的所在,也是鉴定真伪的关键一环。珐琅彩瓷器的胎、彩和造型终究逃不过同时期其他彩瓷器的影子,而绘画却有他独特的一面。珐琅彩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意大利西洋画家)、冷梅、唐岱、高其佩、邹一桂、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睴、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等。这些名画家的画稿被画工精心地描绘于珐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备,各具不同的风采。

珐琅彩绘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

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构图上是讲究对称的规矩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缺乏生气。这时彩色质地的衬托就显得非常有用,质地有红、黄、蓝、白等各种颜色,但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

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画”的工笔画在整个社会流行开来,很得雍正皇帝的赏识。珐琅彩瓷器的画工们迎合皇帝的好恶,在珐琅彩瓷器上以“院画”为底稿,开始“勾、画、皱、染”,这也是珐琅彩瓷器独有的。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因为雍正本人喜欢水墨及设色山水,所以这些画中就有用赫、墨、蓝单色或两种颜色画的,极为淡雅清丽。“团蝶图”则是集所有颜色于一身,据说有36种颜色之多。终究是纸绢画做底稿,这些画有直接在洁白如雪的瓷器上画的,有在设色上画的,但设计都很精巧。此时的器物身上仍多数是里不画,有少许里画的则外面就被敷上彩色。此时也偶见“锦灰堆”画法。

到了乾隆时期,珐琅彩绘画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一,前面已经提到的郎世宁这个意大利画师曾是乾隆的御用画工。画式画法中的阴阳向背与凹凸感就不仅出现在纸绢画上,也出现在珐琅彩瓷器的绘画上。珐琅彩绘上有用矾红勾画面部的,用不同浓淡、深浅、颜色表现人物衣衫,配景极为传神,乾隆款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乾隆款蓝锦地珐琅彩折技花卉纹灯龙尊这是中西结合的人物画法。其二,“锦灰堆”画法的大量运用。“锦灰堆”就是在一种彩色质地中用各种颜色绘制各式各样的织锦纹、丝绸纹和其他花纹,花纹中又添绘各式各样的缠枝花和其他图案,所以也叫“锦上添花”。“锦灰堆”这种繁密的华丽是乾隆在位时的流行时尚,而且愈演愈烈。乾隆后期,“锦灰堆”内还要根据画意的主题描绘大开光,再有多个小开光的也不新奇。开光内绘画山水、人物、诗句种种,极尽奢华之事。

现在谈到珐琅彩的质地。珐琅彩是用珐琅质与樟脑油调和而成的,因其彩料的质地像料,所以称作料彩。

珐琅彩料的彩,品种非常丰富,这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的。主要品种有白、绿、黄、蓝、紫、矾红、胭脂红、赭、墨等,且有浓淡之别,更有中和色出现,如倭瓜黄、杏黄、蛋黄、葵绿、孔雀蓝、孔雀绿等等难以计数。

三、由于珐琅彩瓷器不同于其他瓷器的绘画,于是就出现珐琅彩独特的题句和印章珐琅彩瓷器根据画面的不同需要,常常绘有题句。珐琅彩绘画的底稿是纸绢画,一幅完整的纸绢画常常有题款,这在瓷器上就演变为题句。纸绢画是画师们在宫廷中画给皇上欣赏的,题材多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献媚之作,题款也就有了固定的言辞,如“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连树穿绿树,长日啭黄鹂。”“枝生无限日,花海自然秋。”不胜枚举。这些题款被珐琅彩瓷器的画工们精心地临摹于瓷器之上,贴画切意,使用的是墨色的珐琅彩料,柔润适当,使得珐琅彩绘更见神采。

珐琅彩绘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是印章,也就是绘于题句前或后的印章。印章的内容也多是固定的,是根据绘画的内容和题句内容而定的,像“先春、香逸、山高、水长、霞映、君子”等,用于印章的临摹技术高超,材料有用胭脂水的,有用矾红的。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瓷器中的大家闺秀-单色釉鉴赏


没有青花复杂的花纹,只依靠细腻艳丽的色彩,单色釉瓷器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单色釉被誉为彩瓷之母,也被认为是陶瓷收藏的较高境界。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瓷器中的“大家闺秀”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

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

单色釉因为少了彩绘,对瓷器整体美感表现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烧制工艺上就需要特别留意釉面质量和光泽质感,素胎表面刻划、贴塑等装饰,甚至影响到器型式样和大小。烧制工艺技术水平对美感表现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陶瓷烧制工艺难度评价也是挖掘各种单色釉收藏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豇豆红水盂

此藏品高:6cm,口径:4.7cm。小口、鼓腹、圈足,造型端庄施豇豆红色釉水,纯正雅致,釉面润泽、胎质坚硬,底足款识为“大清康熙年制”,文房用具做工艺精湛,包浆自然有年代感,符合清代早期瓷器特征,精品、珍惜,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宋元明清精品迭出

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大段时间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

宋代龙泉窑青瓷以“千峰翠色”独领风骚,五大名窑(钧、汝、哥、官、定)俱为单色釉,各擅胜场,成为单色釉瓷器的发展高峰。进入明清两代之后,青花、彩瓷和单色釉三分天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烧制技术登峰造极,因此单色釉瓷也有大量创新。根据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记载,景德镇窑场共有57种花式釉,其中40多种为单色釉,著名的釉色如“郎红”,是当时的督造官郎廷极在模仿明宣德“祭红”的基础上所创烧,经窑烧后釉色鲜紫,酷似牛血,所以法国藏家称之为“牛血红”。由于烧制难度很大,后来出现了“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市场潜力逐步显现

随着中国内地藏家购买力的上升,近年欧美、日本乃至中国港台地区藏家出手的单色釉瓷器也出现了回流内地的现象。拍卖行或许正期望中国顶级藏家和欧美的藏家厮杀出新的拍卖纪录,给如今的中国古董热吹出新风向。

早在2009年的秋拍市场上,单色釉瓷器就已经展现出了不小的市场潜力。其中清乾隆粉青釉“三牺”弦纹壶,估价900万至1200万港元,成交价达到了2026万余港元,而在2006年香港秋拍市场上,其成交价却只有874.4万港元。清雍正霁蓝釉梅瓶,估价50万至60万港元,成交价为146万港元,而在2004年纽约拍卖市场上其成交价却只有66000美元。单色釉瓷器价格以青釉瓷成交价最高,甜白、红釉为上,黑釉最低。

从目前市场拍卖情况看,清代单色釉瓷器无疑是拍卖市场的主力。清代单色釉瓷器烧造于被誉为盛世年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三朝的单色釉瓷器是整个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无论是仿宋五大名窑还是各式新创釉色产品,都使人感到精雅无比。许多藏家对这种现状却表示乐观:“虽然单色釉瓷器的价格在涨,但其涨幅远低于其他品种,且相对滞后,这倒给了藏家很大的捡漏儿机会。”

茶叶末釉长颈旋纹瓶

瓶撇口,长颈,鼓腹,造型优美,线条优雅,颈部与肩部都以旋纹来装饰,有层次感。此瓶形制端庄,通体施茶叶末釉,釉面发色沉稳,有高雅文士的气质,美感独特。款识是“大明万历年制”六个正楷大字,该藏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单色釉拍场备受追捧

如果说粉彩是皇家富贵的彰显,单色釉瓷器则有高雅文士的气质。当追捧清三代官窑彩瓷之风一吹而过之后,单色釉瓷器则在波澜不惊之中成为拍场“宠儿”。

早期单色釉瓷器成规模的拍卖较少,其中较重要的是香港佳士得1996年举办的徐展堂“静观堂”旧藏专拍,曾上拍过19件单色釉瓷器——宣德瓷器3件,康雍乾瓷器16件,一套8件有修补的清康熙豇豆红釉文房用品以717万港币成交,创1996年以前颜色釉瓷器成交价格之最。

随着明清官窑瓷器整体价格的高升,单色釉瓷器价格也随行就市,有了起色。2000年5月2日香港苏富比春拍的瓷杂专场首次在中国市场推出前牛津大学教授霍氏珍藏的70件重要明清单色釉瓷器,成交的52件拍品价值2562.74万港币,对其后颜色釉瓷器的收藏和拍卖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到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推出“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珍藏”专场,清乾隆炉钧孔雀毛釉如意耳扁瓶以2090万元成交,清乾隆粉青釉浅雕夔龙纹如意耳葫芦瓶以1556万元拍出,再次带动单色釉瓷器市场价格上扬。2007年北京保利春拍、北京长风秋拍、北京翰海秋拍都有单色釉专场推出,这以后单色釉瓷器也成为瓷器拍场大项,时不时出现亮眼的拍品,可比起青花、彩瓷接连爆出的亿元天价,单色釉瓷器的价格并不显眼。

2008年苏富比巴黎春拍隆重推出了卡尔·肯普旧藏的中国白瓷专拍,124件拍品创下了359.955万欧元的成交额,创历年中国颜色釉瓷器专场拍卖之最。200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芭蕉叶纹镂空“缠枝牡丹图”长颈胆套瓶以4770万元成交,创下单色釉瓷器拍卖纪录。

在2011年3月纽约佳士得推出的“戈登珍藏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及早期艺术精品”专拍上,99件拍品,成交率为94.95%,件数不多,但收获2301.22万美元,7件价超百万元的瓷器中,4件价超千万元,是当年最重要的颜色釉瓷拍卖,各种完美的釉色令人为之叫绝,再现了清代颜色釉至高至美的工艺水平。其中一件清乾隆霁蓝釉鹦鹉耳扁瓶拍至545.85万美元,被中国厦门谦记古美术馆竞得,也是目前所知霁蓝釉瓷器的新纪录。

中国聚艺是全球顶级古玩艺术品运营商,为海内外古董收藏家提供古董鉴定、古董交易、古董拍卖、古董估价、古董展览于一体的古玩艺术品鉴定交易服务。

文物瓷器的保护和收藏


瓷器文物与所有的物质存在一样,它们的寿命总是有一定限度的,但这种限度有长有短。文物这种物质的寿命长短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条件”,比如一般说来,石玉类寿命长于陶瓷类,陶瓷类寿命长于金属类,金属类寿命长于纸、竹、木、丝毛棉麻等有机类;二是“外在条件”,即客观环境对它们造成的危害。想让任何文物达到永寿无疆是不可能的;但人们可以使文物在妥善的保管条件下达到延年益寿,尽可能长久地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服务。而瓷质文物,其材料与内部结构比许多类文物要稳定的多,所以它们具有延年益寿的内在条件;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改善其外在条件,使之存之久远;这对利用古瓷文物研究、欣赏者十分重要,对企图保有瓷质文物而保值、增值者就更为重要。

瓷器文物,尤其是精美者,一定要置于囊匣中保藏,囊匣一定要内软、外硬,内部可用软泡沫塑料包以绢绸,柔软舒适,最好不用棉花。棉质易吸水发霉长虫,外部可用木质。

古瓷之“家”,一定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最好在黑暗处保藏,鉴定中有“灯下不看瓷”之说,如必须在日光中看瓷器,一定要在散射光下,而避免直射光。

搬运输出瓷器的工具也应当静稳,尽可能减少震动,绝不能有跌落的可能。

传统的说法,让人手经常摩挲古瓷,长久使之产生 “包浆”,泛一种“宝光”,这是人汗脂等弱酸在瓷器表面的积累作用,其实这种做法不妥。

瓷器如胎瓷结合良好,可以在流速缓慢的净水中洗涤,如釉面肮脏,可以用淡肥皂水清洗,但洗后一定要用净水最好是蒸馏水反复洗净,如果瓷质胎釉结合不好,则不能水洗;对新出土瓷器,要让它缓慢自然还硬,不能暴晒,收干之后看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洗涤,能洗则洗,不能洗则在附泥上少许施水而缓缓剥除附泥,千万不能用硬物刮泥。

瓷器表面灰尘用小吸尘器去除,沾着的灰尘可用丝绢等软质材料拂除,不能用鸡毛掸拂除。

有些瓷器因釉面光泽枯涩,可用四川白蜡、亮光蜡、胡桃油等薄涂补光,但手法要慎重,避免光泽过硬,避免釉面受伤。

出土瓷器深入釉中的土沁不要强行去除。

瓷中繁花——南京博物院藏瓷器精品展


斗彩八吉祥纹大盘清乾隆

纹饰繁密,色彩艳丽,盘心由内向外分别绘有双凤穿花、缠枝牡丹、祥云托八宝、海水杂宝纹等

青花海水红彩龙纹瓷盘清乾隆国家一级文物

高8.8厘米,口径47.8厘米

金釉珐琅彩法轮清乾隆

高27.6厘米宽16.7厘米底径10.8厘米

法轮是佛家八宝之一,象征佛法永不熄灭,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此器施金釉,饰珐琅彩。中央八根菱形轮辐代表佛祖释家牟尼一生传教的八件大事。

仿雕漆龙纹碗清乾隆

仿木纹描金碗清

仿朱漆釉金彩御题诗菊瓣纹盘清乾隆

湖绿地粉彩花鸟纹荷花缸清同治-光绪

大雅斋瓷是慈禧太后晚年画室的名字,也是她的专用瓷,每件瓷器上不仅都绘着大雅斋款,旁边还绘着椭圆形篆书“天地一家春”款,款的一周装饰着双龙图。天地一家春是圆明园中一处建筑群的名称,慈禧太后就是在此处得到咸丰皇帝之宠,所以,慈禧太后将自己的专用瓷上绘上“天地一家春”款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大雅斋瓷多以黄色、湖绿色为地;纹样都是寓意吉祥的花鸟纹,这件大雅斋瓷,流传有序,是鉴定大雅斋瓷的标准器。

素三彩卐字纹锦纹薰清光绪

黄地粉彩喜鹊登梅纹碗清同治

绿彩宝相花纹六棱花盆清道光

粉彩锦上添花纹花盆清道光

粉彩寿桃纹天球瓶清道光

粉彩灯笼瓶清乾隆

高30.5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9.8厘米

瓶身似圆形长灯笼,外壁用粉彩绘有庭院婴戏图,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有小桥、流水、亭台、古松,三十个衣着艳丽的童子或手持福字灯,或燃放鞭炮,或敲锣打鼓,在庭院中嬉戏玩耍

粉彩松鼠葡萄纹瓷方尊清乾隆国家一级文物

高30.5厘米

粉彩象驮宝瓶瓷塑清乾隆

象作回首状,施米灰色釉,棕毛毕现,元宝形鞍上驮有葫芦形珐琅宝瓶。这是宫廷中常见的陈设器,象是太平盛世的象征,象驮宝瓶喻意“太平有象”。

细刻墨彩棉花图瓷册清乾隆国家一级文物

长14.5厘米,宽10.5厘米

仿汝釉瓷罐清雍正国家一级文物

高27.3厘米

青花赶珠龙纹大瓶清雍正

高58.5厘米口径19.7厘米底径29厘米

敞口、束颈、圆腹,器形硕大、端庄。主题图案为赶珠龙纹。青花发色浓艳。同类器多见于乾隆官窑,雍正制品罕见。

黄地绿彩瑞兽纹葫芦瓶清康熙

八骑献宝纹花盆清康熙

一位驭手前引着马、鹿相套的满载珊瑚等珍奇异宝的两轮车,八骑异国使者手捧贡品,穿林越壑而来。这种纹饰是瓷画的传统纹样,习称“八蛮进宝”,但此名已不合时代风尚,故改为“八骑献宝”为宜。

五彩《西厢记》纹砖清康熙

斗彩和合二仙图花盆清康熙国家一级文物

高32厘米口长58.5厘米底长41厘米

口沿上绘万字锦地团寿纹和团鹤纹,腹壁六面分别绘有斗彩和合二仙图,神态各异。口沿下墨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行款。

釉里红海兽纹瓶清康熙

青花万寿纹尊清康熙国家一级文物

官窑青花万寿纹尊高达77厘米。它胎体厚重,器内满釉。尊的周身绘寿字纹。口的上沿两周,每周77字;口的侧沿、圈足外沿每周48字;器身竖列75行,横置130排,共计整整一万字。字的大小随器物的造型曲线伸缩,规整而自然,造作而有风韵。烧制如此硕大的器物,需要高超的烧瓷技术;如此明丽的青花发色,需要上等青花色料描绘;表现如此繁缛多姿的异体“寿”字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此非凡的整体策划更显示出封建帝王的威势和臣子们的恭敬。

青花龙纹(凤纹)大盘明嘉靖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是瓷器展厅中口径最大的展品。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有关,盘的内、外壁都绘着具有道教色彩的纹饰。在盘的内壁口沿处绘着十二只翻飞的仙鹤和十二朵任字云,寓意长寿。古代常以“鹤”作为吉祥长寿的题裁,是因为传说鹤可以百年不死,升天成仙,故为人所向往。它正好迎合嘉靖皇帝希望延年益寿、祈求长生的愿望。云龙纹盘的五爪龙纹饰,显示着王权的至尊!

白釉荷叶盖罐明洪武国家一级文物

青花寿山福海纹炉明宣德国宝级文物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上虽然没有书官窑款,但它不仅是明代宣德朝官窑瓷,而且是官窑瓷中的重要器物。炉高58厘米,造型仿青铜鼎。它与一般白地蓝花的青花器不同,是蓝地白花,即以青花为地,白釉表现海浪。浓重的青花发色、青料略有蕴散的缺陷美、仿青铜鼎的造型与满器似要外溢的海浪相融于一体,使青花炉具有憾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令观者为之动容。完整的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仅存一、二件,足以见其珍贵。

釉里红花卉纹盘明洪武国家一级文物

釉里红与青花并称为釉下彩姐妹花,区别在于釉里红是采用铜红料描绘花纹,而青花是用钴料绘画。釉里红就是先在胎体上绘好纹,然后再施上一层透明釉。用高温一次性烧成。釉里红由于发色特别困难,所以成功率也特别低。温度要求高,属于名贵品种。由于明初期釉里红的温度很难掌握,所以这一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大部分釉色都会发黑变暗。

白釉“赏赐”铭瓷梅瓶明洪武国家一级文物

出土于南京明故宫遗址东部社稷坛内一口大井里11米深的淤泥中据考为朱元璋立国前后几年之物,应为朱元璋赏赐臣下之物,同类型文物仅此一件,尤为珍贵。

青花寿山福海纹瓷花盆清康熙国家一级文物

高36厘米

黄釉描金双耳瓷罐明弘治国家一级文物

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清乾隆国家一级文物

通高70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24厘米

转心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极为复杂,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此瓶底施湖绿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青花花卉纹瓷洗明永乐国家一级文物

流传至今的完整永乐青花洗仅十余件,非常珍贵

青花云龙纹扁瓶明永乐国家一级文物

青花云龙纹扁瓶是明永乐朝(1403—1424)的官窑瓷,高46厘米。因它腹部的造型是圆形,前人浪漫的将瓶与明月相联想,所以老古玩界的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宝月瓶。同许多明代永乐朝的官窑瓷一样,青花云龙纹扁瓶带有异国色彩,这与郑和下西洋的事件有关。您看,它的造型据有伊斯兰教器物的特征,绘青花所用的颜料是产于今天伊朗的“苏泥渤青”料,特点是发色浓重,有铁质黑斑。在器物扁硕的腹部,对称绘着两条好像要腾飞而出的蛟龙。虽然器物上没有绘官窑款,但是腾龙尽显帝王之气。

瓷器中的绿釉


绿釉是一种绿色粉末陶瓷低温颜料无机颜料,主要用于陶瓷表面上色。绿釉属于单色釉,绿釉早在汉代陶器上就已出现,唐三彩、辽三彩及宋代磁州窑、定窑中也均有绿釉陶瓷制品。明代之前所有的绿釉都呈深暗青绿色,没有达到亮翠的程度。绿釉分为瓜皮绿釉和松石绿釉。我国传统的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铜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属于铜绿釉。今天立秋,跟夏天说一声再见,绿色象征着夏天,介绍一下瓷之色绿釉。

绿釉的分类

1.按照颜色分为浅绿釉和松石绿釉

松石绿釉又叫秋葵绿,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绿釉新品种。现代配方系用硫酸钡、碳酸钙、硼酸等配制而成。其呈色为淡黄色中微微发绿,与绿松石色泽相似,故名“松石绿”。发展到乾隆时期就是十分流行的绿釉瓷器。

浅绿釉,明代以嘉靖时期较有代表性,釉呈瓜皮绿色,以追求莹润的效果。清雍正朝时新创一种低温淡绿釉,黄中偏绿,习称“秋葵绿”或“西湖水”。

2.按照烧造温度不同有高温绿釉和低温绿釉两种

高温绿釉中的郎窑绿,苹果绿;

清康熙时郎窑烧制的高温绿釉。郎窑绿是用含氧化铜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呈现绿色,属于铜绿釉。有的呈色浅翠,有玻璃光泽;有的微绿而泛五色光、满布极细纹片,色泽莹澈,叫“苍蝇翅”。通常挂釉后经1300度左右高温烧制而成,但由于工艺复杂,烧制温度极难控制,要烧出理想翠绿色釉面瓷器,成品率极低,所以存世量非常少,据传当时郎窑绿比郎窑红贵重十倍。

朗窑绿釉瓷鉴别

“苍蝇翅”

在釉下紧贴胎体处布满细纹片,俗称“苍蝇翅”。用10倍放大镜细看,在釉面上可见密集细小的小点点,我想这也许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由釉内小气泡所形成。

“郎不流”

在器底近足处有一圈不过足垂釉,俗称“郎不流”,但垂釉非常自然整齐,似有一种釉流至底足前曳然而止的感觉,厚釉处釉色加深,呈现深绿色。

圈足

圈足呈泥鳅背,内墙为内弓,底足内施白中闪青釉,低款青花双圈足见。

器内

器内施青白釉,釉层较厚,无开片,其釉色与底足内白色闪青釉有较明显区别。口沿处有一圈明显粉白釉俗称“灯边草”。

低温绿釉中的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

孔雀绿 孔雀绿亦称“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浅二种;深者色葱翠,釉内有细碎片纹,而且衬有酱白釉底,釉色鲜明艳丽;前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绿。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颇有宋代磁州窑孔雀绿黑花的效果。

孔雀绿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宋、元时期的民窑创烧,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明

成化时,景德镇开始在瓷器上摩烧单一的孔雀绿釉。其烧造方法有两种:一是以素胎直接挂釉烧制,釉面易开片剥落;一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烧成,釉面剥落者少。

文物瓷器保护和收藏


瓷器文物与所有的物质存在一样,寿命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其寿命长短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条件”,比如一般说来,石玉类寿命长于陶瓷类,陶瓷类寿命长于金属类,金属类寿命长于纸、竹、木、丝毛棉麻等有机类;二是“外在条件”,即客观环境对它们造成的危害。

想让任何文物达到“永寿无疆”是不可能的,但人们可以使它在妥善的保管条件下“延年益寿”,尽可能长久地为人们服务。瓷质文物的材料与内部结构比许多类文物要稳定得多,所以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改善其外在条件,使之存之久远。

瓷器文物,尤其是精美者,一定要置于囊匣中保藏,囊匣一定要内软、外硬。内部可用软泡沫塑料包以绢绸,柔软舒适,最好不用棉花,棉质易吸水发霉长虫;外部可用木质。

古瓷一定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最好在黑暗处保藏,鉴定中有“灯下不看瓷”之说,如必须在日光中看瓷器,一定要在散射光下,而避免直射光。

搬运输出瓷器的工具也应当静稳,尽可能减少震动,绝不能有跌落的风险。

传统的说法,让人手经常摩挲古瓷,长久使之产生“包浆”,泛一种“宝光”,这是人汗脂等弱酸在瓷器表面的积累作用,其实这种做法不妥。

瓷器如胎瓷结合良好,可以在流速缓慢的净水中洗涤,如釉面肮脏,可以用淡肥皂水清洗,但洗后一定要用净水最好是蒸馏水反复洗净,如果瓷质胎釉结合不好,则 不能水洗。对新出土的瓷器,要让它缓慢自然还硬,不能暴晒,收干之后看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洗涤,能洗则洗,不能洗则在附泥上少许施水而缓缓剥除,千万不能用 硬物刮擦。

瓷器表面灰尘用小吸尘器去除,沾着的灰尘可用丝绢等软质材料拂除,不能用鸡毛掸。有些瓷器因釉面光泽枯涩,可用四川白蜡、亮光蜡、胡桃油等薄涂补光,但手法要慎重,避免釉面受伤。此外,出土瓷器深入釉中的土沁不要强行去除。

瓷器中的胭脂彩


胭脂彩是从西洋传入我国的一种低温彩釉,是珐琅彩料中的一种。胭脂彩亦称“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浅淡者为“胭脂水”,浓重者又称“胭脂紫”。包括釉和彩两种:一为浓艳的粉红釉,因色若胭脂而得名,始见于康熙晚期,雍正时用得较多,施釉较薄,色调鲜艳。另一种指绘画于粉彩器上的桃红色彩,多用于花卉图案上,绘工精致,笔触细腻。胭脂彩的工艺为首先在烧好的素瓷上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料薄施于其上,入窑经800°C低温再次烧制而成。胭脂彩以金为着色剂,但与金的颜色截然不同,在铅硼熔剂中加入万分之一左右的金,就会出现浅粉或红紫系统的颜色,由于它略带螺红的色调,极似胭脂,故称胭脂彩,俗称胭脂水。胭脂红色在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绘中偶有应用,如当时珐琅彩中出现的淡红蔷薇色,似红宝石般的浓胭脂色,或闪紫的苏枋色等。到雍正时期,出现了众多呈色稳定、以单一胭脂彩作装饰的瓷器。造型以杯、碟、盘、碗较为多见,均为景德镇窑所制。胭脂彩料不透明,彩面有油亮的光泽,乾隆以后根据实用的要求,对配方加以调整,胭脂彩又成了粉彩中的一种色彩,也可作为一种低温釉彩使用。

胭脂红彩山水纹小瓶

瓶撇口,细颈,折肩,筒形腹,圈足。外壁以胭脂彩描绘田园山水,图中山林尽染,屋舍、小桥旁携琴访友的隐士漫步于山林。瓶颈、肩空白处题“晚峰晴露巅”五言诗句,上首“旭映”,下首“山”、“高”等三印章。外底署蓝料彩楷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件珐琅彩瓷器色彩油亮凝厚,纹饰微微突起,用彩时注意画中景致的远近、深浅、浓淡的变化,笔触精细,立体感很强,为宫廷名画家所绘。

胭脂红彩山水纹小瓶,清乾隆,高9.6cm,口径2.2cm,足径2.2cm。

珐琅彩松竹梅纹瓶

瓶直口,垂肩,圆腹,腹下渐敛,圈足。内外皆施白釉。外壁白釉上,以珐琅彩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松树苍劲,翠竹挺拔,梅花秀丽,绿叶衬托红花,画笔委婉细腻,此瓶不失为雍正时期官窑的绝美佳器。图案上方墨书“上林苑里春常在”7字,笔法自然流畅。在诗句的上、下方分别用胭脂彩画成印章式款,分为“翔采”、“多古”、“香清”三组。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款。

此瓶造型呈橄榄状,又称“橄榄瓶”,造型秀美,工艺精细,胎体轻薄,似半脱胎。釉质莹润无瑕疵,彩绘纹饰精湛,是清代雍正瓷器中的杰出之作。

这件瓷器是在江西景德镇御窑中烧成瓷胎,解运入宫后,在宫中造办处按照雍正皇帝批复的画样,由珐琅彩画师用珐琅料绘画,再将瓷器入低温炉中烘烧而成。珐琅彩松竹梅纹瓶不仅反映出中国古代制瓷技艺的精湛,也表现了高超清代瓷器画师高超的绘画技法。

珐琅彩松竹梅纹瓶,高16.9cm,口径3.9cm,足径4.9cm。

品茗赏钧:精品钧瓷茶具鉴赏


钧瓷茶具以其独特的钧瓷魅力而深受茶友和钧瓷爱好者的欢迎,钧瓷与其他瓷的名贵之处在于百看不厌的釉色窑变。

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独一无二的,“钧瓷无双,窑变无对”,人力不可为,是天人合一的杰作,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朋友的青睐。

下面就为大家展示一些钧瓷精品茶具供大家鉴赏,这些都是大师级的钧瓷作品,釉色窑变极佳的作品。

四方抽角如意壶(<-点击购买)-白胜利(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炉钧)

秦权壶(<-点击购买)-白胜利(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炉钧-支钉烧)

竹节如意壶(<-点击购买)-温红远(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作品(炉钧)

猴钮吉祥壶(<-点击购买)-李朝斐 作品

直筒壶-白伟锋(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碳烧)

天青色美人肩套装(<-点击购买)(一壶两杯)-薛朝勋 作品

天青色高潘壶套装(<-点击购买)(一壶两杯)-薛朝勋 作品

天青色侧把壶套装(<-点击购买)(一壶两杯)-薛朝勋 作品

炉钧公道杯(<-点击购买)

公道杯(<-点击购买)

以上钧瓷茶具都是我们精挑细选出的部分钧瓷茶具作品,每款作品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和魅力,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钧瓷作品可以点击:禹州钧瓷

九江市博物馆藏明清精品瓷器鉴赏


明霁蓝釉堆塑鱼纹盖罐

明素三彩刻划缠枝莲花盖罐

光绪款窑变釉贯耳方瓶

江西 李训刚

新建的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于2012年5月正式向市民开放,并举办了“九江馆藏文化珍宝展”,从全市各博物馆遴选出的60件精品文物,让市民大饱眼福。下面介绍其中几件明清时代的精美陶瓷,以飨读者:

一、明霁蓝釉堆塑鱼纹盖罐 (图1)

霁蓝釉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是一种高温石灰碱釉。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这件明代霁蓝釉堆塑鱼纹盖罐高22厘米,口径8.4 厘米, 底径9.3厘米。盖顶呈宝珠状,罐直口,丰肩,鼓腹,圈足。肩部露胎刻划游鱼四条,两鱼之间上方刻划卷云纹,腹下部露胎刻划半圆海水纹,上堆塑白釉波涛纹,两半圆海水纹间又各饰小圆点水波纹。通体施蓝釉,底无釉。

二、明素三彩刻划缠枝莲花盖罐

素三彩是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

这款明素三彩刻划缠枝莲花盖罐,高17.4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8.3厘米。盖顶塑有一狮状纽,盖面刻划云纹,子口。罐直口,丰肩,弧腹,矮圈足。肩部刻划一周覆莲瓣。器身以绿色为主,并施黄、褐、白釉,罐内施绿釉,底无釉。

三、光绪款窑变釉贯耳方瓶(图3)

贯耳瓶造型最早出现于宋代,其器形制为仿青铜器汉壶造型。这件光绪款窑变釉贯耳方瓶款高30厘米,口径11×9厘米,底径12×9.5厘米。“亚”字形口,胎质细腻,溜肩鼓腹,长方形圈足,颈部堆贴对称贯耳。通体施窑变釉,釉色以红、紫、蓝为主,间月白色,窑变釉莹润柔和,红中泛蓝,发色艳丽,各臻其妙,釉质肥润均匀,玻璃质感强。瓶底足齐平,上涂黑边,清晚期的时代特征非常明显。胎质洁白细密。底刻“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楷书款,字体工整,为典型光绪官窑器。

窑变釉是雍正时仿宋钧窑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成,因其釉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故而色泽变化万千,艳丽有加,极富观赏性,俗语有 “窑变无双” 之说。此类扁方体贯耳瓶是自乾隆朝开始流行的一种瓶式,仿宋官窑贯耳瓶变化而来,造型端庄典雅,颇具观赏性,自乾隆时期烧造以来,一直流行至晚清,是官窑传统品种。此式瓶应为清宫陈设插花器。正如袁宏道在《瓶史·瓶花之宜》中所云:“大率插花,须要花与瓶称,花高于瓶四五寸则可,如瓶高二尺,肚大下实者,花出瓶口二尺六七寸,须折斜冗花枝,铺撒左右,覆瓶两旁之半则雅。”

四、光绪款粉彩寿桃贯耳瓶(图4)

光绪款粉彩寿桃贯耳瓶

粉彩本是釉上彩,是在彩料中加入粉质,使釉彩呈现粉绿、淡红等较为淡雅的色彩。其烘烧时温度较五彩低,色彩比五彩柔和,因此又称“软彩”。光绪一朝窑业复兴,御瓷之品种多有增益,此器于传统的白釉贯耳方瓶腹部细绘粉彩寿桃纹而成,为新出之品。高30厘米,口径11.5×9.5厘米,底径12×9厘米 ,“亚”字形口,直颈,双贯耳,溜肩,鼓腹,长方形圈足。回沿饰回纹一周,双耳饰“寿”字,瓶通体饰粉彩蝙蝠寿桃纹,其桃树苍干横欹,硕果满挂枝头,粉嫩秀润,逼真诱人,衬以翠叶花蕊,更见媚态。腹下部饰变形蕉叶纹。底书“大清光绪年制”青花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瓶设色鲜妍美丽,釉面温润匀净,胎骨细致白皙,其烧制水平远胜前朝,颇得康乾风骨,为光绪官窑佳作,极富时代特征。

腹部所绘玲珑洞石、花卉、桃枝、桃实、桃叶等形象均是以极富中国画传统笔墨意韵的工笔细线严谨勾出,其“骨法用笔”劲健有力、一丝不苟。整器画面结构之疏密聚散同样是借鉴了国画的构图布局处理,疏密得当,恰到好处,体现了高超的瓷绘技巧。 综观整器画面,其传统“骨法用笔”的刚劲与粉彩本身的柔美相结合,两者达到了和谐统一。

五、清光绪款粉彩葵口云龙蝴蝶纹盘(图5)

清光绪款粉彩葵口云龙蝴蝶纹盘

这件清光绪款粉彩葵口云龙蝴蝶纹盘工艺精美,色泽艳丽脱俗,体型较大,制作精美。难能可贵的是在历经岁月洗礼之后,依然品相完美如初,精美绝伦。清光绪款粉彩葵口云龙蝴蝶纹盘口径长62厘米, 宽45.2厘米,底足长50厘米, 宽30厘米, 高8厘米。盘口呈葵花形,浅腹,椭圆形圈足,内口沿饰一周梅花图案,间有四处海棠形开光,盘内壁依次为一圈弦纹,一圈蝴蝶纹,盘内底饰矾红二龙戏珠。盘底书“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对以上文物感兴趣的朋友若有机会的话,可以前往九江博物馆参观,一睹真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