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陶瓷文化 > 导航 >

浅析中国陶瓷文化

浅析中国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 陶瓷知识 陶瓷艺术

2020-02-07

陶瓷文化。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五千年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已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今天虽然不少古窑遗址已得到了保护,但大部分仍处于自然状态,破坏十分严重,令人担忧。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加以重视并进行大力弘扬。

一、陶瓷发展史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夏、商、周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再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变广,大致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于制陶工作也格外重视。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3、隋唐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589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有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

4、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谓已经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别,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其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料发展成熟,火烧温度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5、元朝时期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91年,瓷业较宋代略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里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6、明朝时期陶瓷文化

我国的陶瓷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于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要求,在坯身上记注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7、清朝时期陶瓷文化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笔。

二、陶瓷业的发展前景

1、从陶瓷本身而言

在陶瓷艺术作品中,材料的运用可谓至关重要。可以直接感受作品的力度及内在结构的审美空间。从传统材料中可以看出:青花、粉彩、古彩颜色釉等传统装饰,形成了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特有的面貌,决定了其题材风格的独特性。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变迁,用自身的语言形式带给世人长久的喜爱与眷顾。现代陶艺创作,特别强调主体精神的自由与个性。陶瓷艺术个性的培养与形成,同其它艺术一样,都有个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包括生活经验的积累,文化知识和才能的积累,艺术功底和艺术修养的积累,以及娴熟而全面的技艺的积累。

2、从宣传角度而言

陶瓷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影响力,就要把城市发展和资源利用结合起来,把现代化气息和营造城市的文化特色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来进行陶瓷文化传播。另外,陶瓷文化类节目所包含的丰富的陶瓷信息,深刻反映了陶瓷文化内涵,是世人了解陶瓷、认识陶瓷的最好的信息窗口,对陶瓷对外宣传产生着积极作用。充分认识电视媒体在陶瓷文化传播中的优势,畅通电视媒体与陶瓷文化传播连接的各种管道,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在教育和影响公众文化修养方面的作用,不仅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3、从国家保护政策而言

国家政策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护,二是发展。保护即保护旧窑址免遭破坏,不仅包括人为破坏还有自然破坏。为此可以出台一些保护法,例如景德镇就有保护法案;发展即通过政策积极引导,利用政策优势促进更多企业个人从事这一方面。

4、从人才而言

人才指的是好几个方面的人才。首先是制作的人才,这是必不可少的。无人何来的物。其次宣传人才,制作出来的市场必须依靠广大的人才宣传组织。最重要的是专业人才,本身就是这一方面的专业。因而提高人才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是陶瓷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工程。着眼于陶瓷的辉煌发展史,我们可以坚信它的前景是乐观的。对于陶瓷文化,我们要尊重,在此基础上施以保护。相信陶瓷,相信中国、相信人民的艺术。但是,中国、世界优秀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相信,作为一名中国人,有必要而且应该去了解一下古老中国的辉煌文明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精选阅读

我国陶瓷首饰发展浅析


我国是一个陶瓷大国,用陶瓷制品作为饰品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陶瓷首饰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文章通过研究了古代陶瓷以及现代陶瓷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现代陶瓷首饰出现的社会价值以及意义,并对现代陶瓷首饰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古代陶瓷首饰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把羽毛、贝壳、果实、动物牙齿、石珠等作为首饰出现在他们是生活中。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美好事物产生越来越大的向往,这就体现到首饰材料的范围越来越广。自然而然,陶瓷首饰逐渐出现。在我国范围内,雏形的陶瓷首饰最早出现于八千多年前,当时河南庙底沟文化和先半坡文化遗址中均出土过五角、六角、七角和圆形等各种陶环。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以及山东兖州也发现过大量的陶臂钏和陶钏。等到了商周时代,陶瓷首饰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由于金属材料的出现。但是陶瓷反而以器皿的形式大量的出现在当时人类的生活中。因此上,陶瓷首饰由于收到金属、玉等材质的代替,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它并没有形成一支艺术支流长期留存下来。

二、现代陶瓷首饰的出现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物质生活已不能满足人们全部的需求,人们开始注意丰富自己的精神领域。随着观念的转变,“陶瓷首饰”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克劳斯·戴姆布朗斯基教授作为首位现代陶瓷首饰设计者,对陶瓷首饰进行了长期的设计研究。“陶瓷首设”这一词语的出现并不是出现在陶瓷工艺居世界之首的中国,也不是出现在德国,而是法国中南部城市利摩日。贝尔纳多在1999年提出了制造“陶瓷首饰”的创意,他将面临销售下滑的陶瓷店面引起外界不小的关注。现在,欧洲各国的陶瓷首饰发展迅速。例如:意大利宝格丽(bvlgari),德国的TILLBRUTTEL,罗森塔尔瓷器公司,英国Swatch公司都在陶瓷珠宝方面设计了不少款式。亚洲国家的陶瓷首饰精美、可爱,深受消费者欢迎,有些甚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

作为一个陶瓷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的陶瓷首饰对比与国外来说还处于摸索探索期,具体问题表现在:设计缺乏创新理念,工艺比较传统,陶瓷首饰体系不专业和本土文化韵味不浓厚等。但是随着陶瓷首饰市场的扩大,自然而然会有更多的专业人士、专业公司参与市场的开拓发展,我们一个传动的陶瓷大国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市场前景。

三、现代陶瓷首饰出现的社会价值以及意义

陶瓷首饰对传统首饰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首饰应该以“稀缺”为“贵”“美”。但是陶瓷首饰会将首饰带入一个新的时尚潮流。陶瓷首饰不仅仅只是对材质领域的拓广,更是对设计领域的延伸。陶瓷的才是虽然廉价,但是它的文化历史比黄金珠宝更加久远。因此,它同样可以在大雅之堂上用足够的魅力吸引那些需求高文化内涵的消费者。此外,它可作为追求个性和时尚的消费者的宠儿,这都是其可塑性赋予它的魅力。陶瓷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从器皿转变为今天的首饰,这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提示:首饰的发展,出了运用新技术开发新材料的同事,一些传统的材料也可以再次运用。甚至材质不一定要追其“稀缺”,工艺和创意上的精益也可以创造更多的首饰价值。

陶瓷古老而又年轻,它从古到今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直到今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提高,它的制作工艺不断改善,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真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然而,在泱泱历史发展大潮中,人们对陶瓷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工艺、气质上,这就大大局限了其在其它领域的发展。而现代陶瓷首饰的出现,对传统的陶瓷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对其爱好者和从业者带来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天地。当下我国在各个设计领域都在追求创新,“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名族的就是世界的”等观念也常常提出。我国是有着“china”之称的中国,我们有着绵延七八千年的陶瓷发展艺术历史,但是现代“陶瓷首饰”的理念却来自于国外,通过国外的陶瓷首饰流行带动了国内陶瓷首饰的兴起。这样的事实不禁让我们华夏儿女深思,让我们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深思,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到底隐藏了多少像陶瓷这样的“元素”等待我们去发现。它们会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如何的影响?我们是否真正懂得“就近原则”,用于发展展示我们传统东方文化艺术。

四、现代陶瓷首饰发展前景

现代陶瓷首饰已经展示出它的勃勃生机,这个个性追求的时代必将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就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陶瓷首饰需要有开发潜力与空间,还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样才能在首饰发展中占据自己应有的位置。从消费者角度来说,现代陶瓷首饰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并且,陶瓷作为一种廉价、绿色环保的材料,它可以使得人们日益求新、求变、求个性的审美需求,这将会受到更多人们的喜爱。

陶艺是随着历史发展传承下来的,其发展过程从工艺、技术、设备等客观条件来说都已相对成熟;从材质来说,取材、研发及市场接受力都具备很大优势;从商家来说,陶瓷作品中很多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因此很多投资商和爱好者是收藏。因此,陶瓷行业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以这样的艺术和价值的发展潜力,商家和艺术家都会受到很大的诱惑力。当市场成熟、商家有利时,陶瓷首饰一定会在专属于它的舞台匕大放异彩。

陶瓷画白描花卉技法浅析


很多年以前,父亲带我去拜访一位景德镇的老艺人,请他教我陶瓷绘画技术。老师傅便会说你先把线条练好再学其他的,于是我就开始从最基本的线条学起。先学搓料,就是把陶瓷颜料用乳香油调和在一起,再用小铲刀不停地伴动,待颜料起丝就可以用了。再用特制的料笔蘸樟脑油开始练习线条,等过几个月以后线条拉得比较均匀有力度,师傅就让你在瓷器上临摹其它的花卉图案,这就是线描的开始。

线条是绘画中的最基本要素,是传统中国画的最普遍的基础,也是陶瓷绘画最见功底的线条功夫,白描是人类最初的绘画表现形式,具有浓厚的绘画情趣和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对线条的研究和运用,历来都为中外画家所重视。在我国传统绘画中被称为“线描”,在景德镇陶瓷绘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民族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说起白描就不得不说传统的“十八描 ”。十八描是中国古代画家在绘画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白描技法,它有高古游丝描、琴弦描、行云流水描、铁线描、兰叶描、曹衣出水描等等,这些白描随着时代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笔墨技法和线描风格。景德镇的传统古彩瓷就是采用铁线描方式白描的,如清代康熙《五彩加金荷塘花鸟图凤尾尊》此瓶分颈、腹两组,颈部绘荷塘莲花、莲蓬、荷叶及翠鸟、蜜蜂,腹部绘荷塘莲花和鹭鸶、彩蝶蜜蜂等。画面莲花富丽华贵,荷叶轻盈飘逸,虚实有致,阴阳向背,自然生动,立体感极强,线条运用高古游丝描,自然流畅,用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表现方式,细致之处见大胆,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白描花卉在陶瓷画上表现关键是用笔用料,掌握好了樟脑油和颜料的关系后,白描线条的骨法用笔就好运用了。白描线条要求圆、劲、畅。“圆”则线条浑厚圆润,“劲”则用笔挺健有力,“畅”则笔意生动流畅。但需圆而不滑,劲而不滞,畅而不浮,白描线条切记油滑、浮躁,用笔需持重和沉着。讲究笔力、笔气、笔韵。以气运笔贯穿始终。注意起笔、行笔、收笔之锋的藏、露、按、提、收等变化。注意笔力的内蓄,即笔锋集蓄的力量,行笔有力。做到运笔能留能放,能方能圆,持重而灵活,我们要体现出线条是画出来的,而不是软弱无力,随意的描抹。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白描功底非常扎实深厚,他画牡丹的线条流畅有力,饱满圆润。他的《国色天香》瓷板画采用工笔重彩的笔法作画。用双钩法描绘牡丹花轮廓,以洗染法表现花瓣阴阳向背,和花姿的转侧,花头洗染柔润莹厚,叶片用生料染出正反浓淡后再罩色,罩色过渡自然,嫩老叶片刻画有别,用苍劲的笔法绘牡丹老杆枝,曲折苍健。以灵巧的笔法作鲜嫩的小草,浅淡自然,画面色彩丰富艳丽,画风严谨秀美,笔墨浑厚,线条刚劲有力。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寓意富贵繁荣昌盛。画面构图饱满。几株牡丹灿烂盛开,枝繁叶茂,繁而不乱,密而不塞,花间彩蝶飞舞,蝴蝶与花朵形成动与静的对比,呈现一派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的自然美景。

在陶瓷花卉绘画中,白描是关键的第一步,大多数陶瓷绘画者都是拍图到瓷器上,为表现花朵的柔媚,应用柔细的线条绘制才有不同的质感,如牡丹、芙蓉、茶花等,花瓣大而柔润,用线条需柔和而有波折,用料要淡,荷花花瓣挺而厚,线条需要柔中带刚,行笔有力。在绘制花卉的枝叶时,用料一般较粗而重。兰草类细长叶,行笔要流畅,线条要一气呵成。笔断处要气连。茉莉花,月季花叶小,无需过多强调每一片的用笔变化,而应该注意叶子的前后关系,层次对比。美人蕉的蕉叶大而丰硕,用线条须挺而通畅,行笔中也可自然形成颤笔,增加叶的分量感和线条的形式感。花茎和老枝干则用笔顿挫有力,嫩枝挺健,用笔要方圆有致,老干用料笔多停顿,再用料笔采出树木的纹理,才有老树坚实苍劲之感。这些为体现不同质感而采用轻、重、疾、徐的不同运用料笔,很自然的形成线条不同的节奏感。要使画面形成整体的美,更富韵律和情趣,则需要有意识地处理画面的花朵、枝、叶的主次,疏密,虚实,藏露等关系,需要陶瓷绘画工作者的审美感受和艺术素养。

而在景德镇有一批陶瓷绘画老艺人就很有这方面的素养和实践经验。这些老艺人都是从小就跟师傅学徒,有着扎实深厚的白描线条功底,虽然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的艺术素养是有目共睹的。如陶瓷艺术家程意亭先生就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他的作品中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程意亭花鸟画擅长工兼写,多以松鹤、荷塘、水鸟、紫藤、秋菊等为题材。在笔法上多兼工带写,用笔飘逸洒脱且工整细腻;在赋色上清新雅丽、不浮不躁;在构图上奇中求正、穿插自如,错综而又空灵;在形象上刻画细腻入微,却又注重动势神态,突破了一般花鸟画的媚世艳俗、烦琐壅杂之弊端。作品《富贵白头》瓷板绘牡丹、白头翁,是民间“富贵白头”吉祥寓意题材。画面构图平整疏朗,两朵盛开的牡丹一大一小,一个脸朝上面另一个脸望下面,花头先勾后染,层次细腻,花芯着色浓艳,花瓣粉润过渡自然,叶子迎风舒展,染色各不尽同,正面填大绿,背面是嫩绿,叶脉勾线挺立有劲。白头翁姿态生动,侧视注目牡丹花,以深色描绘,羽毛有层次感,与富丽堂皇的牡丹花叶形成鲜明对比,作品工整秀丽,色调清雅,表现出艺人超高的瓷画技巧和深厚的绘画功底。

要创作好的瓷画作品,我们就要经常去野外写生,写生在我国传统绘画中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对花写照”即是指对事物描绘,二是“手写心记”,则指写花之意,它强调对物象作反复细致观察与研究,然后描绘其形态和神韵。在花鸟瓷画的创作中,写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根据艺术家的需要而灵活多样,有时侧重写形,重结构,抓特征。有的侧重取势,抓神态,抓气势。为了提供瓷画创作丰富素材,写生可以作多方面的记录,局部写生,收集不同角度的花朵和枝叶的形态,结构关系,再就是对折枝的写生,即取一枝或几枝整株中最美的部分入画,是自然花卉的写照也是传统花鸟瓷画最典型构图形式。为以后陶瓷绘画创作提供依据。而现在很多陶艺家都自己开车去外地写生。如赖德全、刘伟、刘平、李菊生、李进等等和一些青年艺术家,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与他们经常写生是分不开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去感悟大自然生命的灵性,才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创作的陶瓷花鸟作品才有激情动力。自然界的树木花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充满生动的形态美,有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奇特美的地方,只要我们以务实的态度,向生活索取真谛,我们所创作的作品必定给予丰厚的回报。

浅析艺术状态中的陶瓷绘画


陶瓷绘画艺术是艺术家抒发情感的一种状态。陶瓷绘画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它是在陶瓷载体上绘画,绘画完成后还需要经过一定程序的加工,才能显示其成功与否。陶瓷绘画艺术它既美化了陶瓷载体又再现了文化品味,让欣赏者赏心悦目。可以说它的文化层面是大美精神的承载,是主观意识化的状态,因此它的艺术状态行为是独创的。例如:陶瓷青花艺术,它的状态魅力在于;色泽单一却显高贵素雅。“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青花之美,美于幽静,青花之色单与任何一种颜色相比都略显幽暗,就如同一块美玉,温润、淡雅、清澈,但易碎的特性使其更加弥足珍贵。其次造型的创造应该是展示视觉的力度、节奏的变化、生命之美态;笔墨形式的创意,要呈现神韵、氤氲之气;色彩的渲染状态,应达到色彩斑澜的诱惑力、色彩辉煌的冲击力;构成的态势,要以画面的整体感、和协性、大气、现代感为美,包括吸收现代的平面构图、立体、几何构成以及打破时空的构成等。总之,陶瓷绘画艺术是唯美之术,是创造神态、品位、格调的状态之术。

陶瓷绘画艺术形式中的生命体现在立势,势在艺术状态中是一种态势,它是以生命的动静、虚实取势,这种势产生节奏变化,产生氤氲之表象,所以立势是激活陶瓷绘画艺术的重要手段。然而,立势必须以文化含量为底蕴,方能隐现出陶瓷绘画而独有的书卷气、文质气,达到诗情画意的视觉艺术效果。

立态势即是立象。立象之味、立象之气、立象之势,归根结底是立神似之象,这是中国画意之精髓。也正符合陶瓷绘画艺术,因为陶瓷绘画艺术有“瓷上国画”之称,它容纳了国画之精髓。民国时期粉彩瓷绘受中国画影响,绘画大师以瓷代纸,瓷绘工艺出现了国画艺术效果,并成为一种时尚,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具体说瓷画艺术是在追求一种艺味、趣味,即有意味的形式,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不管你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手段,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气韵生动的奇妙之态。例如:一个不经意的生活小景或片断,没有媚俗地向你感官推销,而是让你从容地进入画面,由此产生一种状态。在不大的空间里,你却有一种别有洞天般的艺术感觉;在有限的时空内,你会体验到一种无限的、不紧不慢的精神漫游,这种精神漫游让你既感受不到深重,更看不见广告式的说教与灌输,而是在虚静中让你体验生活的真实,产生与众不同的立象之意。

艺术人生是短暂的,能把握住成熟期是艺术家的头等大事,通常成熟的最佳年龄状态大约是四十至六十岁,或五十至七十岁,也就是二十余年的最辉煌的创造期。这个阶段艺术家的世界观、方法论已基本确立,智能、技能、体能都在最佳年龄段上,谁能把握、发挥这个优势的年龄状态,谁就拥有艺术,成功的可能性便大。如果超过和失去这个高峰状态,不管你有多大的才华和雄心壮志,再也找不回流失的时空,可能成为终生的遗憾。

遗憾的失去时机是多方面的:一是真正的艺术观没有确立。缺乏对艺术的虔诚性、坚定性、献身性,见异思迁,半途而废。二是思想方法有误。学习和创作的方法犹如军事上的战机,贻误战机,战略目标则达不到,错过美好年华。艺术标准是无止境的,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奋斗一生成功者甚少,那么成功的方法是什么呢?我认为关键是抢占时空,因为时空对艺术家来说就是生命、就是艺术。三是缺乏艺术家的人格力量。真正的艺术家是懂得事物规律的,而陶瓷绘画艺术之规律是大器晚成、大智若愚,所以须奋斗终生不敢懈怠。通常说人品即画品,人品好才能产生人格的力量,才能把握住名利、得失、金钱与艺术的关系。在艺术人生中,只有艺术是永恒的,其他只是过眼云烟而已。

因此,成功的陶瓷艺术家必须具备大美的人格魅力,方能在艺术的实践中远见卓识,畅怀大鹏之志,奔向艺术状态的宏大战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所有这些使我们可以期待,进入状态的陶瓷艺术家会沿着其思想力度的理性去自然而然地参与生活,而不仅仅是让理性躺在生活的沙滩之上。在时尚中,我们丢掉的是一种耐心,以及在耐心基础上的理解与领悟,而生活中的体验与思考,使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形式与感官的刺激,更多的是参与生活所揭示出的一种状态、态度、思考及弥而不散的状态求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