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上万的瓷器有哪些 > 导航 >

瓷器上的纪年款有哪几种类型?怎么鉴别?

瓷器上的纪年款有哪几种类型?怎么鉴别?

古代上万的瓷器有哪些 瓷器上的化学金怎么鉴别 玩玉款瓷器怎么鉴别

2020-06-08

古代上万的瓷器有哪些。

标明陶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在古代陶瓷款识中占有较大比例。一般说来,纪年款可分为3种:一、年款,即以帝王年号为纪年的款识.又称朝代款。如北宋“端拱二年”、明代“大明宣德年制”、清代“大清康熙年制”等。二、干支款,指用60年周而复始的天干配地支来标明器物具体年代的款识。这种款识多附在帝王年号之后。如“大明宣德癸丑年造”、“万历丁丑年造”等;也有直接用干支纪年的,如弘冶时的“壬子年造”、康熙时的“又辛丑年制”等。三、特殊年款,指只写某朝而不写具体年号的款识,如“大明年造”、“大清年制”等,不书具体朝代,如“大明年造”,这种款识多用于民窑。历代纪年款中,以元,明,清时期釉下五彩青花书写款所占比重最大,另有刻划款,模印款及釉上彩书写款等。

纪年款外多加边饰、常见有双线圆圈、双装方框、单线圆圈、单线方框等,也有无边栏的。款式多书于器物外底中心、也有书于内底心、口沿下以及肩、腹、耳、柄、颈、足内沿等处的。款识排列方式有横书、竖书,有三行、二行、一行不等,字体以楷书最为多见,另有楷书、篆书、行草等。款字排列方式多为自上而下竖写或自右向左横排。纪年款以明、清两代景德镇官窑瓷器使用最多,但部分民窑器,尤其是景德镇民窑器上也经常使用。民窑款字体多显得粗率、不及官窑款字体规整。纪年款标明了器物制作的大致年代或具体年代,所以是古陶瓷年代鉴定中最重要的依据。贴心提示:纪年款的鉴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怎么借助纪年款鉴别清雍正瓷?


清雍正(1723-1735),为清世宗胤禛的年号。雍正朝虽只有13年,但它的瓷器生产要胜过康熙,官款款识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等,排列方式有二行、三行、一行横书和环书。款识书写工整,款外围以双圈或双框。书写材料有青花、蓝料彩、金彩等。有书款和刻款。民窑款识以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或三行楷款较为常见,但字不太工整。

雍正官窑款,由专人负责书写,字体基本一致。青花楷书款与篆书款同时并用。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官窑款“大清雍正年制”,为早期流行的款式,字体柔弱、略草。雍正晚期官窑款,多为宋椠体的正宗小楷,工整秀丽。青花瓷色调大多纯正。也有少数深浅不一的。篆书款书体变化较多,有的方正规矩,有的草率不恭,有的笔路圆润。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圆圈官窑款,主要用在青花和粉彩瓷器上。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官窑款,多用于颜色釉瓷器上。“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官窑款,多用于仿钧釉、炉均釉,或茶叶末釉瓷器上。“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官窑款与“雍正年制”四字楷书堆料,只用于珐琅彩瓷器。雍正堆料款的蓝料色彩较康熙时为淡,字体也小。

瓷器的瓷胎有几种


瓷器好坏取决于瓷器的瓷胎、釉色以及烧造工艺。瓷胎就是瓷土,景德镇后来成为中国瓷器之都就是因为那里的瓷土好,撷瓷粉之精液澄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瓷胎碾石为粉,研细成胚。瓷胎音清而脆。瓷胎之沙底,设底露胎而不涂釉。沙底贵白贵细,以细沙底为上。那么瓷胎分为几种呢?

1.浆胎:凡极轻而薄之瓷器,均属浆胎。浆胎质轻而松。指明清两代澄浆成形的一种瓷器,浆胎瓷器胎薄体轻,以康熙、雍正时期的白釉印花及青花碗、印盒等为多。

2.石胎:凡凝重粗厚之器,属石胎而并非真石,只是质凝重而坚,略似大理石琢成之器物。康熙有石胎三彩。

3.脱胎:脱胎是专指明永乐白釉薄胎盘碗而言。这种瓷器薄似卵壳,故又名卵幕。宛如釉质脱胎去,其薄能映见手指螺纹。此制始于明代乐,亦以永乐所制为最精,宣德所制亦可媲美,清代康雍所制虽也极薄,然只能映见花与字。

4.铁胎:铁胎是专指胎土含铁量较多的瓷器,如宋建窑兔毫盏之类。 铁胎非真铁,瓷质近黑,犹如铁色,其胎的厚薄轻重亦不一致。

5.缸胎:缸胎又名瓦胎,专指胎土粗而厚重的一种陶瓷,质地粗糙,如辽瓷和山西、陕西一带烧制的黑釉厚胎瓶之类。缸胎质重而坚、贵亮贵响,年久之缸胎多有铜音,故鉴别家往往叩其声而知其历年之长久。

青瓷器的釉色有几种


青瓷器的釉色取决于釉内氧化铁含量的多少,古代青瓷釉有两种颜色,略呈灰绿色调的青色釉和土黄色釉。根据铁为着色元素,在氧化气氛中胎、釉中大部分铁质转化为三价铁,釉就随氧化气氛的强弱呈现出不同的有黄、绿、青等几种颜色。

青瓷器的 青瓷器的烧成过程分为氧化、还原、冷却三个阶段,烧成的关键在于控制还原和冷却阶段的气氛。青釉以在还原气氛中,一氧化碳和碳化氢等气体从铁的氧化物中夺取氧,使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釉就随着还原气氛强弱呈现出不同的青色。

青瓷熊灯

青瓷熊灯

青釉唾壶

青釉唾壶,东晋,高14cm,口径10cm,底径8.5cm。

唾壶洗口,短颈,垂腹,平底。里外满施青釉,底有支烧痕。

唾壶又称“唾盂”、“渣斗”、“唾器”,。瓷质唾壶始自东汉,三国、两晋时颇为流行。三国至西晋时的造型多为撇口、扁腹、高圈足。东晋时则渐成盘口、垂肩、圆腹、平底或假圈足。

龙泉窑青釉菱花口盘

龙泉窑青釉菱花口盘高9.4厘米 口径62厘米 足径40.1厘米。龙泉窑青釉菱花口盘形硕大,胎体厚重,做工精湛,通体光素无纹,釉色青翠碧绿似玉,釉质滋润,肥腴如脂,光洁如新,为龙泉窑青瓷中的珍品,应为朝廷烧制的供器。

盘折沿,菱花口,浅腹,弧壁随菱花口呈十六花瓣形,平底,圈足。通体施青釉,外底留有刮圈垫烧痕。为明代龙泉窑的瓷器。

汝窑瓷器釉色有几种


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瓷器品种。汝窑瓷器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汝窑瓷器釉色分类

汝窑瓷器的釉色风格独具,它蓝中带绿,又微微闪现著淡粉色的光泽。和宋朝的耀州窑、南宋官窑、龙泉青瓷截然不同。自从明清以来,即深受鑑赏家所注意。无论是「天青色」、「雨过天青」或「淡青色」,都不足以形容实品的温润典雅。同样的,汝窑瓷器的品级,无论是釉表带开片或是完美得一点纹路也没有,它在鑑赏家的心目中,始终是独领风骚,足以视为青瓷的典范。

天青釉

豆青釉

天蓝

淡粉

粉青

月白釉色  

汝窑瓷器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汝窑神秘而独特的天青色釉,在宋代文献中,记载它含有丰富的玛瑙粉末。以今天科学的角度解读,玛瑙是石英的一种,由二氧化硅沉积而成。在釉中加入玛瑙粉末对瓷器的釉色、质感、开片并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但是,汝窑产地盛产玛瑙,北宋也曾多次前往开採,加上汝窑表面闪烁著若隐若现的淡粉色光泽,无不让人以为这正是「玛瑙入釉」的现象。

宋代陶瓷蓬勃发展,各个窑口在造型、釉色、装饰技法与製作技术上各胜擅场。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的汝窑,产烧的瓷器,器形端整大方,釉色滋润莹澈,在众多青瓷窑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家指定御用的瓷器。

汝窑瓷器的使用,大约在北宋哲宗到徽宗(1086-1106)的二十年之间。时间虽短,却在作品中流露出跨国界的交流意象。

为追求瓷器完美无瑕的质感,多数汝窑以满釉支烧法来烧造,製作时仅在底部以支钉隔开坯体和匣钵,让瓷器不变形,也让釉能够覆盖住整件作品,达到满釉的目的。烧製完成的汝窑,底部支钉细小若芝麻。传世汝窑盘、瓶、碗和稍大的洗,底部有五个支钉痕,而小尺寸的洗和碟用三个支钉,水仙盆用五或六个支钉成为汝窑瓷器鉴定的方法之一。

汝瓷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珍藏在故宫的汝窑瓷器,作品背后隐含著动人的传奇故事。儘管时光飞逝,历史不再重现。但镌刻在汝窑底部的铭文,彷彿经典品牌,穿越时空,字字清晰地刻划出值得记忆的流传经过。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高4cm,口径18.5cm,足距16.9cm。

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器物外底。诗曰:

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造型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它应与三足樽配套使用,用以承放三足樽。

汝窑天青釉碗瓷器

 汝窑天青釉碗,宋,高6.7cm,口径17.1cm,足径7.7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满釉,呈淡天青色,莹润纯净,釉面开细小纹片。外底有5个细小支钉痕及楷书乾隆御题诗一首。诗曰:

秘器仍传古陆浑,只今陶穴杳无存。

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

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痕异匏樽。

盂圆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后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题”,并钤“古香”、“太朴”二印。

这件汝窑碗瓷器造型规整,胎质细腻,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堪称精美的稀世珍品。

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碗仅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世界上贵的几种瓷器 你都见过吗?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在拍卖场上,瓷器尤其是官窑精品瓷器也不断刷新着瓷器成交纪录。这些瓷器不仅具有造型艺术,还具有绘画艺术和历史文物价值,而且在制造工艺上也更为繁复考究,成为买家追捧的焦点。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加佣金1568.8万英镑拍出,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此罐肩丰圆,素底厚圈足,短直颈,唇口稍厚,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作为中国青花瓷的代表作,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确实将青花瓷的价值诠释得十分全面。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博士以约1.5亿港元拍得,是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瓷器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碗上绘有杏花盛开,春风吹绿柳,双燕比翼飞。侧面有乾隆御笔行楷题诗,碗底有楷书款"乾隆年制"。该碗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工艺精湛,乃为乾隆珐琅彩瓷器杰作。

乾隆御制珐琅彩捶瓶

乾隆御制珐琅彩捶瓶一对,"乾隆年制"款,2010年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品会上,以约1.4亿港元成交。瓶上开光窗内四季花卉纹饰绘画,瓶颈的缠枝花卉图案,两瓶祥云瑞蝠相映成趣,相辅相成。

清乾隆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

在2010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清乾隆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约2.5亿港元被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博士拍得。乾隆时期一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备受推崇,这只长颈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

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鸟暗刻松石绿釉如意双耳尊

在2011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约1800.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成交,这是一件十分具有争议的瓷器,原本苏富比拍卖公司认为此件瓷器可能是民国所仿,因此谨慎地标明“类属民国”,此件瓷器的状态报告说,瓶身与底足断开又粘合上,瓶口及耳朵鎏金部分有些磨损。不少的专家认为这只粉彩瓶“造型有本,设计有度”,符合乾隆官窑特征,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都有相类似的官窑作品。

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花卉瓜果纹梅瓶

在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花卉瓜果纹梅瓶以约1.7亿港元高价成交,刷新明代瓷器拍卖世界纪录。该瓶高36.5厘米,纹样细腻柔美,形制比例得当,是永乐瓷器难得的杰作。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约2.1亿港元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汝窑瓷器珍罕至极,据悉,现存于世的仅有79件,其中只有7件在私人手中,这件创下纪录的笔洗即为其一。

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

2010年英国班布里奇(Bainbridges)拍卖行拍出清乾隆年间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以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的高价一举刷新了5年前由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创下的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品拍卖纪录,这一成交价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最高价格。

元代蓝色釉瓷器有几种


元代生活在大草原是上崇拜蓝天白云,同时辽阔的草原和蓝天给蒙古人宽广的胸怀,他们喜欢的颜色跟中原人也不一样,比如喜欢蓝色,通过元青花就知道了,其实除了知名的元青花,元代还有其它蓝釉瓷器,元代的蓝釉瓷器分为三类:“蓝釉”、“蓝釉堆白”和“蓝釉描金”。

蓝釉描金

蓝釉描金是在已经烧好的蓝釉器上,再进行描金装饰。蓝釉属于高温釉,需要先入窑高温烧成,然后再二次入窑低温烘烤金彩。两次烧制费时费工,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由于烧制这种蓝釉的青料非常昂贵,再加上要达到完美均匀的釉色效果非常困难,所以这类蓝釉器物数量特别稀少。几乎都是在宫廷贵族们的阶层使用。蓝釉描金器物之所以名贵,除了烧制彩料难得,工艺繁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祭蓝釉

祭蓝釉最早创烧于元代的景德镇。是一种以钴着色的石灰碱釉瓷器。生坯施釉,在1280—1300℃的高温下一次烧成。烧好后的祭蓝釉瓷器,釉色深沉稳定,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一致。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元代蓝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仪)、爵、小杯、盘等。装饰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贴龙、飞凤、海马纹等。

蓝釉堆白

蓝釉堆白就是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属于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的一种,知名的蓝釉堆白就是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盘。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

元代 蓝釉堆白龙纹盘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

清代雍正时期瓷器上云纹的种类


清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朝代,无论从烧造工艺上还是从瓷器种类上、以前瓷器颜色纹饰上都是历代之最。而清代瓷器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就是雍正时期,因为清代雍正皇帝做事严谨,而雍正时期的瓷器烧造也很严谨一丝不苟,在继承中创新,今天介绍一下清代雍正时期瓷器的云纹纹饰的种类和特点。

云纹常跟帝王权利象征的图腾龙纹一期出现,也有瑞兽和云纹纹饰组合,雍正时期瓷器上的云纹根本形状比康熙时期瓷器上云纹根本形状更为多样,主要的云纹纹饰有“一”字云纹、“山字”云纹、“壬”字云纹、“王”字云纹、“工”字云纹、天然云纹方式、团云纹以及“叠云纹”等。

1.图画式的“一”字云纹

雍正时期的陶瓷上的“一”字云纹是作为辅佐纹饰装点,“一”字云纹呈图画式,它以简化了的“云头”和云纹,结构组合,呈现出简练的特征。如雍正青花戏珠龙纹尊云纹部分。

2.丰厚的“山字”云纹

雍正时期瓷器上的“山”字云纹方式丰厚,是经过变形,删繁就简,在保留了云纹的“山”字外形基础上,将云纹方式加以简化、概括,使形象短小精悍,特征杰出,呈现出概括的造型,故在全体方式上看上去有别于前面两种云纹的形状。

3.不同方式的“壬”字云纹

“壬”字形云纹为常见的云纹形状,中心以对称的云纹方式,以青花勾边留白画法;云纹是在“壬”字云纹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在云纹形象中的四方添加具有特征和代表性的云勾,使之适合构图的装饰特色,使“壬”字云纹形象更明显,赋有艺术感染力。这种方式的描绘技法与雍正时期的“一”字云纹的绘画办法相同,均为前朝所无。

4.多种方式的“王”字云纹

“王”字云纹为根本骨骼组成,三根云纹均一样长,两头除第三根云纹右侧略带飘逸云尾外,其它的两头均为丰满的云朵形,云纹形以青花深勾线,中心为平涂。

5.外形明晰的“工”字云纹

云纹方式以“工”字概括云纹的外形,以根本形为结构,上面以左右对称式,云尾适中向两头飘起。云纹在不失掉主特征的前提下,经过云纹根本结构方式的结合办法,奇妙的将云纹形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云纹形状。

6.天然云纹方式

天然云纹的形状万千,在雍正时期的天然云纹将本来已有的曲线形状,引进更为松懈的格局中作更自在随意的演绎。如曲水弯曲,若虫蛇游走、似烟云升腾的长长短短的s形流线汇成。

7.团和气的团云纹

团云纹因形状多呈团团状,故得其名。典型团云款式:将若干“云头”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密布的中心。依据“云头”、“云尾”的数量组合联系。

8.烘托主纹饰的“叠云纹”

在团云纹的基础上,叠云纹以均匀的细密的曲折曲线、层叠重复的弧旋勾卷和自在多变、源源不断的组合方式,加以形状上的开展构成自身的特色。与团云纹比较,日益精致和杂乱的云纹方式推出了铺陈、繁复的叠云纹。叠云纹的形状既坚持着平面化结构,又表露出对“厚度”的寻求,它体现在从内向外涟漪般层层推移扩张的同形重复。这种方式的处理,奇妙地赋予图画化的云纹以叠加般的“立体感”。

云纹广泛运用在雍正时期瓷器的装饰中,寓有吉利,包含丰厚的“祥”的含义,这些丰厚的装饰云纹方式,一方面见证了雍正朝对装饰纹样的独特奉献,另一方面丰厚了我国装饰纹样的形状,成为雍正时期陶瓷装饰中常见的辅佐装饰纹样。

康熙朝时期红釉瓷器有几种


红釉是明清时期才有的颜色釉瓷器,属于高温釉。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品种主要有霁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三种。

豇豆红釉是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名贵的高温铜红釉,因其呈深浅变化的粉红色,有时掺杂绿斑或色晕,恰似豇豆色泽,故名。又有“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美名。

郎窑红系以康熙时江西巡抚郎廷极的姓氏命名,实乃仿宣德红釉,但比宣红釉更鲜亮,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质光泽,绚丽夺目,是我国名贵的铜红釉中呈色最鲜艳的一种。郎窑红的特点是釉汁厚,釉面除大片纹外还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器物胫下部至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于黑红,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浅红色,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郎窑红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以上的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传统的郎窑红对烧成气氛和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制品十分困难,所以又有“若要穷,烧郎红”之说。

霁红釉系仿明代宣德红釉的品种,但红釉色泽多泛黑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色调都很均匀。此时的霁红器胎体坚硬细密,有的釉面有细小橘皮皱纹,有的因釉层较厚而呈垂流状,足边往往因垂流积釉而呈黑褐色。常见器形有僧帽壶、梅瓶、钵、盘、碗、高足碗等。或署官窑款,或无款。霁红釉釉面均匀凝厚,色泽红艳、深沉,除用作祭器以外,也做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