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景德镇瓷器鉴别 > 导航 >

景德镇现代仿古瓷业的文化思考

景德镇现代仿古瓷业的文化思考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怎样鉴别景德镇瓷器

2020-02-07

景德镇瓷器鉴别。

一、仿古瓷业的现状及疑惑

上世纪八十年代,景德镇陶瓷馆与东风瓷厂合作仿制一批馆藏青花瓷器,拉开了现代仿古瓷业的序幕。到 1993年,仿古瓷专业户多达千余家, 1996年前后又增至近2000家,到现在已经有 3000余家。其中如华弘陶瓷和佳洋陶瓷更是成为仿古瓷业的典范,成立了颇具规模的公司。仿古瓷业在迅猛发展,但市场管理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却没有衔接上,往往出现低端臆造的仿品多,小作坊多,以及作坊之间缺乏交流相互闭塞的情况。因而仿古瓷业也造成了一定的乱象,而其中最受人们关注也是人们最误解景德镇仿古瓷业的便是仿古瓷等于假古董。

许多人一听到景德镇的仿古瓷便立刻会联想到一个名词“假古董”,大有谈虎色变的感觉,更有买过赝品的收藏者大呼景德镇的仿古业应该被取缔。诚然,很多仿古瓷最终都会被当做“假古董”来进行销售。但是真正了解景德镇仿古瓷业的人都知道,景德镇仿古瓷业的生产商本身并不会将仿古瓷当做“古董”进行销售。真正将仿古瓷拿去鱼目混珠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经销商们,既有来自港澳台的,也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从本质上来说,景德镇的仿古瓷业只是承担了制造者的角色,而购买者拿去谋求正当或者不正当的利益,那是购买者的问题。

另外,许多从事多年仿古瓷制作的人员一般都热爱古代陶瓷艺术,而且对古陶瓷的研究往往都很深入,是陶瓷文化和技艺的传承者。如上文提到的佳洋、华弘般形成规模的仿古瓷公司,已经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在仿古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为景德镇的陶瓷文化的弘扬做出了不少贡献。因而,景德镇的仿古瓷业并非洪水猛兽,只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的市场。

二、传承制瓷手工艺

2006年景德镇手工制瓷作为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入选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方面这意味着人们开始重视手工制瓷,而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了景德镇的传统手工制瓷工艺的传承面临着危机。危机来源于景德镇制瓷业生产工艺的现代化,许多行业已经摒弃了原来传统的制瓷方法。

而仿古瓷业基于其需要惟妙惟肖地模仿古代陶瓷艺术的特殊性质,恰恰成为了当前景德镇传承和发掘传统制瓷手工艺的主力军。景德镇仿古瓷专家杨国喜先生说:“想要做好仿古瓷,就要对古代东西有透彻的了解。我面对一件件真品,仔细地琢磨它们,就好像他们在同我讲话。它们告诉我那个时代制瓷工艺的各种信息,严格按照当时的程序做,就一定可以做好。 ”真正的高精仿古瓷业往往需要完全地再现当时制作工艺,使现代人能充分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结晶。因而,现代仿古瓷业可以说是最为直接与传统制瓷手工艺发生关系的制瓷行业。通过仿古瓷这个媒介,传统手工制瓷工艺作为一种对历史的回归,其意义显得特别重要。具体说来,要仿制古代器物并使之到位,其胎釉原料和装饰材料就要采用与同时代相同的配制方法而不是现代标准化配方;其成型工艺就必须是手工拉坯、修坯或印坯、泥板成型而不是机械制瓷;其烧成最理想的窑炉还是柴窑,而现代煤窑、气窑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每个朝代之间的制作工艺特点都是有着区别的。如,宋代的青白瓷以拉坯成型为主,而到了元代则以模印为主,优秀的仿古瓷器都会考虑到这之间的差别。因而,通过仿古瓷业生产的这一过程来说,其在传承和发掘传统制瓷手工艺这一方面上是功不可没的。

三、弘扬陶瓷文化

上文提到要想做好仿古瓷业,传统制瓷手工艺的传承和发掘是比不可少的,但是另一方面,真正发展仿古瓷业还需要对古陶瓷的内涵展开深入的研究,包括陶瓷文化的交流。因为一件好的仿古瓷必定是出自古陶瓷研究专家和陶瓷美术家之手。要仿得几可乱真,除了有过硬的传统制瓷工艺水平,还要具备对古陶瓷的鉴赏能力,包括对器物形态、构图、形象、笔意及神韵的超强把握能力。因而诸如黄云鹏、向元华、杨国喜等知名的景德镇仿古专家,都是古陶瓷的鉴定、鉴赏专家,并且对古陶瓷的文化内涵都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理解。如佳洋公司在 2003年就注册了“景德镇国际陶瓷交流中心 ”,开展过不少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如2006年就承办了国际元青花会议。并且每年都会聘请国内知名古陶瓷学者或者鉴赏专家来景德镇讲课。另外中心还建立了“景德镇古陶瓷标本馆”和“陶瓷艺术博物馆”,为陶瓷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实物资料。并且现代景德镇具有规模的仿古公司也基本都会建立标本馆、研究中心等等。因而仿古瓷业实际上也是陶瓷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途径。

从器物和欣赏者的角度来说,一件优秀的仿古瓷器能够满足人们的对古代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因为真正优秀的古代陶瓷艺术毕竟只占少数,高端仿古瓷的出现能使更多古陶瓷爱好者有机会体会到陶瓷文化的魅力。并且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即欣赏者开始鉴赏仿古瓷的仿真程度,研究仿古瓷和古代器物的差别。而这样的鉴赏培养和审美需求恰恰促成了陶瓷文化的升华和延续。

四、仿古瓷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文物、古玩、艺术品收藏的兴盛,国内外学者对于古代陶瓷艺术的鉴赏和研究的深入,爱美、慕古、尚古的心理不断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读懂并且欣赏古代陶瓷艺术。而优秀的古代陶瓷艺术品稀少且价格高昂,少则数十万上百万,多则千万过亿。可以说大多数喜者都难以购买或拥有,甚至难以见到。一件可以乱真的仿古瓷器,既具有和真品相似的价值,又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而且可以是多数人可以消费得起的。因而这种满足人们尚古情结又适合大众消费的仿古瓷自然会有市场需求。

再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历史上各代的仿品瓷,如今都成了有价值的文物。文物界所谓的唐仿、宋仿、明仿、清仿等历代仿制品中的杰作,目前也都成了价值连城的藏品,现在就连民国仿、六七十年代仿也一样成了收藏的热门。而很多高仿制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其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了。如 2003年国家博物馆首次限量仿制 30款馆藏国宝,其中有 10件瓷器仿制品,全是景德镇出产,完全复制了清代烧瓷的全套工艺——手工制坯、手工绘画、柴窑烧炉,可以说除了烧制的年代不同,其余与原品几乎没什么不同了。由于仿制的是绝世珍品,请的是当代最优秀的工艺师精心制作,并且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监制、绝版限量发行,所以 2005年4月份仿品在北京和天津等地展出时极受玩家推崇,一个星期内所有样品被购一空,并且市场销售价格一路飙升,仅几个月涨幅就达 25%以上。

但是总的说来,景德镇的仿古瓷业还是有着很大提升空间的。国家文物局调查显示,大陆衍生品产值超过 500万人民币的博物馆仅有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两家,这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年 3到5亿的销售额有着巨大的差异。这说明了,包括仿古瓷业在内的艺术品衍生产业还是属于初级阶段的,同时也说明了国内的衍生品市场还有着很大的潜力。而作为国人收藏的一大热门陶瓷,仿古瓷业作为衍生产业在将来也必将有着更大的提升。

结语

景德镇仿古瓷的历史悠久,尤其是到现当代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其兴旺的原因与收藏热以及市场需求是分不开的。当然也因为收藏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了很多收藏者对景德镇的仿古瓷业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景德镇的仿古瓷业是洪水猛兽。但事实恰恰相反,景德镇的仿古瓷业对于传承陶瓷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传承传统制瓷手工艺和古陶瓷内涵研究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来说也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因而,正确理解现当代仿古瓷的文化内涵,对于景德镇的仿古瓷业以及陶瓷文化的健康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扩展阅读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综观


当世界尚未解开中国瓷器之謎,正以「寻求黄金」般的狂热獵取中国瓷器的时候,景德镇瓷早已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从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瓷器之路」源源输出「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偏处江南一隅的景德镇被世人仰为「瓷都」。

景德镇之所以举世瞩目,为世人仰慕,不仅因为制瓷历史悠久、工艺技术精湛、产品「至精至美」,更因为历代瓷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具有东方艺术特色和中华民族风格特徵的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并以她「光致茂美」的陶瓷珠宝,架起了东西方经济技术和文化艺术交流的虹桥,一定程度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对世界文化艺术的繁荣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历史渊源

景德镇地处长江南岸,四水匯流,三省交界之要动。境内自北向南贯穿有清碧的昌江和苍翠的黄山、怀玉山馀脈。雨水充沛、气候温和。燃料、水源、矿藏三大资源均十分丰富。尤其是擁有国际公认的优质制瓷原料「高岺上」,不仅储量大,而且品质纯净。因此「自陈以来土人多此业」,历经宋、元、明、清持续不断的发展,匯集了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逐渐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给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举凡史书所载,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彩陶、粗犷质朴的品格既是原始的木色,又适应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情趣,唐宋陶瓷突飞猛进的发展,五彩缤纷的色釉、釉下彩,白釉的烧造成功,刻画花等多种装饰方法的出现,为后来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元代成功地烧造出划时代意义的青花、釉裡红,成为我国陶瓷装饰的主流。明代开始,景德镇业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瓷业中心。永乐的「甜白瓷」、宣德的「祭红」、「淡黄釉」、成化的「青花斗彩」、嘉靖万历的「五彩瓷」等,都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气势宏伟的大龙缸和精巧无比的薄胎瓷的成功烧造,标志著当时制瓷技术进入了相当高超的水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无论是工艺、品种、质量、产量和技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康熙五彩」、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粉彩」,以及郞窑红、美人醉、珊瑚红、胭脂红、乌金釉、天蓝、霁蓝、洒蓝、茶葉末、三阳开泰、窑变花釉等颜色釉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显示出景德镇瓷工对各种装饰技法及色料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嗣后的「珠山八友」将中国画运用于陶瓷装饰,独创「落地粉彩」、「水点桃花」等瓷绘技法,形成了一代画风,其馀辉至今犹存。

在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景德镇不仅「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匯全国技艺之精华」,而且善于利用和驾馭当地的原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艺和优势,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尽管在时代观念的变迁中将不断弯化和发展,然而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地都会留有景德镇历史的烙印。二、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风格特徵

步入现代社会的景德镇陶瓷艺术,以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老的陶瓷艺术现代意识相交织、融合,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了今天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一、

景德镇陶瓷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因社会因素、材质因素、科技因素、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而形成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景德镇陶瓷艺术人才的结构日益趋向年轻化、知识化。目前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卓有成效的骨力量多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陶瓷专科学校和全国各美术院校毕业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受过良好的、系统的专业教育。现代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广泛的信息和知识、良好的专业基础和素养,使他们更具包容性和开拓性,大大改变了景德镇陶瓷艺术队伍的状况,师带徒、父傅子的承关系正逐步被新型的关系所代替。艺术创作思维已从单向思维封闭型变为多向思维开拓型,因而出现了综合应用多种学科、多种技艺、多种材料、多种手法于一体的新趋向。陶瓷艺术彩类之间的界线逐步变得模糊,而工艺技术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向更高层次和纵深方向发展。

陶瓷艺术家们比过去更注重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新材料,使一些古老的陶瓷品种闪烁出新的光彩。更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材质和装饰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和特性,体现材质美、肌理美,创造和开发出众多新彩类、新品种。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已经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元素和基因,赋予了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新的生命、新的气息、新的风格。

景德镇陶瓷艺术风格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制瓷工艺技术的提高和创新。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工艺的研究、微机控制节能套炉烤花工艺的普及、等静压现代化成型工艺的引进、煤气窑烧成工艺的运用,都为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的创新和提高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风格和特色,首先表现在陶瓷造型上。艺术家们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都刻意追求造型的时代感,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传统造型样式为圭臬、陈陈相因的局面。尽管还有不少造型仍保留有传统样式的痕跡,甚至完全借用传统造型样式,但在各部的比例和节奏、体量和空间的对比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新的审美要求的改进。例如增大高度和腹径比差的高型葫芦瓶,缩短口颈比例的短口悬胆瓶等。不论是传统样式的变体型还是全新样式的创造型,几乎都具有造型饱满、线条简洁、体态修长、转折流畅、对比强烈的新的观感、新的特徵,能够与现代社会时尚、现代生活情趣、现代文化思潮、现代审美心理相适应相协调。

三、

在陶瓷装饰的风格上,有两大十分明显的突破:其一是清代以来泛滥成风的繁縟、满饰、华贵、躁浮的「宫廷」作风,受到大多数艺术家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普遍的厌弃,而代之以简练、空灵、淳朴、明快的风格。昔日那种拘谨沉闷、生硬刻板的时弊,已被轻鬆活泼、生动灵便的特色所取代。

其二是康熙以后那种瓷画与纸画渐趋一致的画风,那种以瓷代纸、以绘画代装饰的一统艺坛的局面,已被风格各异、流派众多、个性强烈、百花竞艳的新风尚所打破。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在更新、装饰意识在升华。更讲究随型赋彩、因材施艺。更注重虚实空间的处理、工艺装饰的出新、立体观赏的效果和陶瓷艺术语言的运用。

在装饰题材上,现代社会给艺术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现多以自然景物、民俗民情和民族文化的现实题材为主旋律,乡土气、自然趣、人情味、生活情更足更浓了。

在装饰构图上,除了传统的主题独幅式、正反主次式、锦地开光式、图案边脚式外,新颖别致的构图层出不穷,产生了诸如分层平地式、分格条块式、散点满布式、通体连接式、通景压幅式,旋转斜纹式、自由缠技式、图地相衬式、阴阳对应式、书画合壁式、毛地开窗式、综合构成式等许多新颖的形式。

在装饰表现形式上,除传统的写实外,更多的是兼工带写、写意和抽象共生共荣,相辅相成。写实者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将描绘对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惊叹艺术家技艺的精绝;写意者泼辣大度、气势磅礴,袅袅数笔,形神皆出,令人感到艺术家潇洒的笔墨神韵和情怀;抽象者匠心独运、意蕴深邃,将形式与创意融溶化,留给人们更多的联想空间,用心揣摩而又难以揣透艺术家深藏谷底的观念和个性,令人觉得余味无穷。

三、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承继创新

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艺术品种,为世人所推崇的主要是:「四大传统名瓷」--典雅素静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玲珑瓷」、五彩缤纷的「色釉瓷」、富丽柔婉的「粉彩瓷」。此外尚有四大名瓷的传统「卫星名瓷」,--青花釉裡红、青花斗彩、五彩、珐琅彩、新彩、影青刻花、薄胎瓷、雕塑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红绿彩、墨彩、素三彩等。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家们既重视这些传统名瓷所蕴含的优秀传统,从纵向综合古今中外陶瓷艺术的设计观念、创造思维、艺术语言、表现技法、工艺技术、亦从横向融匯其它工艺美术、工业美术等多门类、多学科的精华、成果、著力注入现代艺术审美观念的新血液,化而超之,使传统名瓷焕发出新的光彩。并且发明和创造了色釉彩、综合彩、现代陶艺、现代青花、釉中彩、水晶刻花等不少新彩类、新形式、新技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

青花瓷 被誉为「瓷国明珠」的青花瓷烧造历史最久,一直居四大传统名瓷之首。景德镇现代青花艺术在青花的表现技法上,号称「青花大王」的王步先生颇有代表性,他循「八大山人」、黄慎等画家的殊途,以豪迈沉鬱的气格,简朴雄浑的笔墨,将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技法与青花技法相结合,创造了青花「分水写意」法,形成一种笔墨浑厚、晕润清新的新流派和新风格,与传统的「双勾分水」法并驾齐驱。日前,还有介乎两者之间的「勾线榻水法」,成为又一种新的流派和风格,亦是现代青花艺术常用之技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先生等艺术家在不断家习、总结、借鉴明代民间青花艺术的基础上,抓住民间青花洗炼拙朴的形象、酣畅淋漓的笔意、抽象形式的意蕴、率真简约的神韵等精髓,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表现手法,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情趣、现代审美意识的一种新型的现代青花艺术。通过具有现代意味的构图、运笔、榻水从青白两色的变化中映现出艺术的自然美、含蓄美、节律美、内力美。

玲珑瓷 被称之为「米通」「嵌玻璃的瓷器」的玲珑瓷,以玲珑剔透、晶莹雅致而蜚声中外。如今青花玲珑不仅在日用中西餐茶具、酒具上普遍运用,而且已扩展到各种花瓶、花插、花缽,以及吊灯、壁灯、皮灯等各式灯具。「玲珑眼」的形状也已从传统的米粒状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形状。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玲珑眼」的釉色也由原来的单一碧绿色发展为红、黄、绿、蓝交相辉映的「五彩玲珑」、更丰富和增强了玲珑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粉彩瓷 享有「东方艺术瑰宝」美誉的粉彩瓷,以工致细腻、粉润柔和、色丰彩腴的艺术特色自立于世界陶瓷艺林之中。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和张松茂先生分别以凝炼高雅的格调和细腻娴静的风姿,独领粉彩艺术之风骚。王锡良的《春风拂槛》斛桶瓶,画面与造型珠联璧合,著笔赋彩疏宕清逸,构思立意匠心独运。张松茂的《绿地白梅》高脚石榴碗,墨线勾勒苍劲而圆润、设色浓郁而雅丽,既有国画笔意,又富于装饰效果。江西省陶研所一批中青年艺术家的粉彩艺术显得更加清新牙丽,独具光彩。

粉彩艺术的表现技法近些年有不断创新。如陶瓷艺术家王恩怀先生在「水点桃花」技法的基础上将水点、洗染、落地等粉彩技法匯集并用、工写结合,使其风格更趋清丽隽美。此外还有色釉粉彩、多线粉彩、没骨粉彩等多种新技法新创造。

颜色釉瓷 被人们誉为「人造宝石」的颜色釉瓷,蕴含丰厚,光彩照人。但「千窑难得一宝」,「寸金窑烧寸金瓷」。现在採用新的科学方法进行配料和控制窑温,不仅提高了色釉的质量、找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烧成条件的配方,还陆续创造了诸如红灯蕊釉、宝石红、景红、锰红、铁红、火焰红、钛黄、钛花、络绿、绿郞窑、芒果、彩霞、紫罗蓝等100多种颜色釉和多种无光色釉。

近年又成功研制出羽毛花釉、凤凰衣釉、雨丝花釉、稀士变色釉和彩虹釉等高温色釉。高级工程师邓希平女士研制的色彩柔和自然、变幻莫测、优雅清淡的彩虹釉,与陶瓷艺术家熊汉中先生设计和绘制的格调高雅的画面相结合,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尝试。

异彩粉呈的颜色釉的价值不仅在其本身,更可贵的是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更优美的材质,促进了色釉彩、综合彩、色釉瓷雕等多种陶瓷装饰艺术形式和品类的孕育新生。

色釉彩 即以各种高温色釉当作彩料,在生坯或喷浇过色釉底的生坯上进行彩绘,经窑高温一次烧成后,由于各种色釉不同的渗透性、流动性、融溶性和发色机理,形成了色泽斑谰、变幻微妙、晕散有趣,蕴含高雅的艺术效果,成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中一种新彩类。

陶瓷艺术家潘文复先生创作的「金色桂林」梅瓶,巧妙地在黄釉底色上运用铁红釉和赭色花釉来描绘和表现金秋的树和山,烧成后斑谰朦胧,令人遐想。

轻工业部陶研所新研制和配置的蓝色色釉以代青花色料在釉中绘制纹样,烧成后蓝色花纹在釉中若隐若现,获得水墨写意一般的效果。

除将色釉当彩料绘制的技法外,色釉彩表现技法很多诸如将色釉调配混合应用、採用多层施釉法、或用不同施釉工艺等,只要巧妙地结合构思、熟练地应用釉料、都将达到满意之效果。

综合彩 即综合应用多种装饰手法于一体,借用釉上釉下各种装饰工艺、利用刻、刮、填、彩等应用尽有的处理手段,使用色釉、泥浆、彩料、著色剂等丰富的装饰材料,使它们各显神采、相互映衬、以形成千奇百怪、奇趣蕴含的艺术效果。是现代陶瓷艺术中被广泛应用的装饰艺术品类。

现代综合彩的主要特徵是综合运用的装饰手法往往超过两种,多见于成型工艺利用上、坯胎处理上、施釉技巧上、材质选配上、质地对比上、色釉和彩类结合等方面施展技艺、巧立创意。

雕塑瓷 富有深厚文化积淀的雕塑艺术,体现著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材料的把握,确立了它在陶瓷艺术中特有的艺术地位。

著名雕逆艺术家周国祯教授多以动物为题材,以所要表现的对象和主观意象为依据,从名贵的颜色釉到普通的粗泥抉择材料,采用盘条、泥板、揑塑等多种技法,以特殊的富有现代意味的艺术语言去塑造去表现深刻内在本质,人们在欣赏陶瓷釉质的材质美、肌理美和工艺美的同时,更看到了艺术家深层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个性。

雕逆艺术家康家钟先生则以民族民间文化为主线,吸收民间泥塑、而塑等民间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充分运用景德镇的材质和民间青花的装饰手法,塑造了富有乡土气质的凝炼、纯真、质朴、生动的「康家娃」,也不乏浓郁的现代意味。

雕塑艺术家姚永康先生以人物为题材立足于体现土文化意识,以返朴归真的精神,塑造了像「陶」、「母」等古朴而又具现代意识的雕塑作品。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手法去塑造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中的一个类别

景德镇大量的仍是优秀的传统瓷雕以及揑雕、镂雕、堆雕、浮雕、镶雕、刻雕等各种特种工艺瓷雕,有著强烈的民族传统艺术风格,但也都力求推陈出新赋予新的手法、新的意蕴。

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是景德镇艺术陶瓷中的一个较年轻的新艺术流派,起步较晚。它採用陶和瓷的坯釉材料,完全依靠手工技能,充分发挥陶瓷制作工艺条件长处和材料特性,应用形式美的规律法则和现代艺术创作观念及其规律,高度概括和抽象地表达作者的个性、意念、情感、气质,融材质、手艺、工艺、形式美于一体,使之具有适合某些层次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态的一种陶瓷艺术品类。

从广义来说,现代陶艺中包括陶与瓷以及其它土质材料烧制而成的艺术陶瓷总称。从狭义来看,有细分为现代陶艺与现代瓷艺的。前者采用陶土、匣缽土等天然粗质材料,后者则採用瓷土等精细材料,并在适合该材料各自制作工艺和烧成条件所创造的陶瓷艺术品。一般说,现代陶艺具有质朴、凝重的美学特徵,而现代瓷艺具有细腻、秀美的美学特徵。

以景德镇陶瓷学院部分年轻陶艺家为主,创造了一批意蕴深刻的现代陶艺。其作品有的给人一种直观的美;有的以艺术品的残缺诱发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或是对「完美」的企求与希望上;有的又追求一种自然的纹理表现,或工艺美感。作者总是在不断以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格局来抒发和暗喻自己的构想与理念。

江西省陶研所的一些年轻艺术家却另辟蹊径,匠意独到地创作了一大批以瓷为材的现代陶艺。如《源》、《流》、《向往》、《秋韵》等陶艺作品。时而奇趣天成,深奥莫测,以天然美醉人;时而粗中寓细、对比谐和,以肌理美诱人;时而笔畅神触、妙合天趣,以韵律美感人。

综观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她正向全方位、多层次和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并且仍在向著新的领域不断探索、开拓、发展。硕果累累、难以详书,仅举几斑,可览全貌。

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陶瓷文化的繁荣。景德镇不仅是陶瓷艺术昌盛的古老「瓷都」,同样也是陶瓷文化繁荣的历史「文化名城」。她不仅生产了举世闻名的名瓷,而且还造就了大批出类拔萃的陶瓷艺术人才。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她有蓍灿烂的历史和辉煌的今天,在这块土地上孕育成长的大批对陶瓷艺术执著追求的陶瓷艺术家们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以更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陶瓷艺坛,竞放異彩。

景德镇陶瓷的文化特征


景德镇陶瓷的文化特征在传统陶瓷里显而易见,其审美观和艺术思想从大量出土的陶瓷陪葬品以及海底沉船中的陶器就能感受到。景德镇的传统陶瓷艺术发展的过程,也顺应人类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对审美不断的追求,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的审美历程,也见证了从单纯的文化特征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凡是一件成熟的陶瓷杰作都离不开技法上的变现处理,这是陶瓷创作者智慧、毅力、接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心理质量的综合因素的检验。技法之美是陶瓷艺术家的创造思想,文化底蕴的体现,也是艺术家对材质合理选择,工艺恰当运用以及技法审美实施而产生的技法之美。技法的熟练运用才是创作理想作品的重要保障,任何工艺均有技法成份,其媒材均有局限性,陶瓷也是一样,倘若局限性都不存在,陶瓷的灵魂也随之消失,陶瓷美感也看不见了,陶瓷艺术存在的价值体现就是它的兼容性和不可代替性。然而在陶瓷装饰的技法工艺表达选择上有多样性,可以表达不同艺术审美的情趣。一个完整的创造性的审美活动之前,它在呈现审美主体时,将被装饰器物的造型、材料质地、工艺技术特征等因素紧密结合完整地以审美呈现出来。在此之中工艺技法的表现作为主导体,影响审美心理的整体性。对于一件具体的陶瓷艺术品而言,它所唤起的美感,是由其造型、胎质、釉色、釉质、料色、线条、构图布局等因素构成的完整形象结构所唤起的美感。再其必须经过一定的有素养的工艺装饰技法,才能进行欣赏活动,才能揭示其陶瓷作品的艺术内涵。

景德镇陶瓷装饰盘子

研究和阐述景德镇现代陶瓷装饰特征,不得不追溯中国陶瓷历史发展,早五、六千年前的先民们,便用精湛的技艺,在陶器皿上进行各种装饰,彩绘出各种具象、抽象的装饰纹案。宋代,中国传统陶瓷已达到了最高美学境界的时代,也是“玉的精神”和类玉品质装饰体现的最深刻时代。不仅发展出单一的影青刻画的装饰,还创造出较为成熟的彩绘、花釉装饰瓷。由宋至元,由元而明,景德镇以“天下瓷之宗”之尊垄断中国瓷业。由于宋室南迁,窑业良工随之南下,经历史的推移,到元明时期,景德镇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不惜工本,源源不断地试制出精美的新装饰工艺及材料,如果说我国的元、明时期的釉下青花瓷,曾以单纯、明净的装饰审美创造出世界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那么以元代釉里红为始,随后,祭红、郎红、胭脂水、碧玉釉以及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无数色釉鱼贯而出,宛如采莲横空,气象绚丽的装饰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公元一六四四年之后,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臻于鼎盛,制瓷业经一千多年的洗礼,进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同时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康熙十九年以后,清代官窑不但恢复了明代中期以后衰落的铜红釉烧制技术,康熙年间的郎窑红和豇豆红独步一时,当时的天蓝、洒蓝、豆青、娇黄、仿定、孔雀绿、紫金釉以、古彩等釉上装饰都是成功之作。在短暂的雍正时期,景德镇的官窑制瓷的讲究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烧成了有史以来发色最鲜艳的釉里红,青釉烧造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自雍正开始的整个清代,粉彩成为彩瓷装饰的主流,它和青花二个品种在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中占极大的比重。

粉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瓷器釉上彩发展的一个巅峰,尤其是它和中国绘画的紧密关系,不但使粉彩的艺术装饰性有了空前的提高,而且它的接受对象,也像中国绘画一样,十分广泛。到乾隆朝的单色釉、青花、釉里红和珐琅彩、粉彩、古彩的工艺装饰制作,在继承雍正时期的基础上,有极精致的陶瓷作品出现。到道光二十年,景德镇的瓷工们开始对晚清的粉彩进行改良,进一步的强化装饰绘画性加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晚清时,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领域有了文人画家介入。晚清安徽文人画家程门在景德镇谋深,将浅绛山水画技法运用到瓷画上,创立了“浅绛粉彩”画法。给陶瓷装饰写下了一个新的篇章。民国年间,在全国的陶瓷产业一蹶不振时,景德镇陶瓷已经开始写下它新的华章,逐渐文人画成为了当时的陶瓷装饰主流。然而近代景德镇陶瓷装饰领域受到文人画的冲击,给传统陶瓷带来巨大负面冲击。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学者钟连生教授认为:由于文人画的审美要求取代陶瓷装饰的审美特征过分膨胀,被视为“工匠气”被轻视,日益萎缩,导致偏离陶瓷艺术正确发展的嫌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经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剔除糟粕,传承创新发展精髓。从而派生出具有景德镇地域特色的现代陶瓷。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景德镇陶瓷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与各朝代的文化发生碰撞,积淀下典型中国式民族的文化特征,它已经不仅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灵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景德镇陶瓷的文化积淀


作为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我们是听着瓷都的美名长大的,可能就是由于我们生在这样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从小对景德镇的瓷器有着非常深的感情,所以在考上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义无反顾选择了最深爱的陶艺专业,从此,开始了我们的艺术生涯。回想当年,为我们的选择感到庆幸,现在身处这个古韵悠扬的艺术殿堂,感觉自身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

景德镇手绘节节高陶瓷酒坛

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他的存在不仅仅是艺术史上辉煌的一笔,更加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最浓墨重彩的文化积淀之一,艺术陶瓷的历史意义甚至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外交史上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说到景德镇制陶业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年间,但那时的陶器制品只能称之为“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能自产自用,并不远销,所以那时陶瓷的影响非常有限,几乎并不为外人所知。然后经过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景德镇的陶瓷烧制技术渐渐凸显出来。

到了五代时期,景德镇成为了当时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并且凭其在白瓷高超烧制技术而奠定了自己在制瓷界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也为以后景德镇陶瓷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时光荏苒辗转到了宋代,随着那时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陶瓷业的生产销售也出现一派蓬勃景象。那时,宋代全国有宫、哥、汝、定、钧五大名窑,而景德镇窑独创青白瓷的烧造,并以景德镇窑为中心,形成了并列于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龙泉窑等窑系的青白瓷窑系。当年青白瓷窑系影响面之大,在宋代六大窑系中居于首位。景德镇在宋代因创烧青白瓷器而独树一帜,而就是这时,得以用皇帝宋真宗的“景德”年号为镇名,从此“景德镇”称号享誉全球,也由此开始逐步走向全国的制瓷中心。

这时的景德镇制瓷也以近乎鼎盛时期,到了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间,元朝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对景德镇瓷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此时景德镇在制瓷原料上已从原有的瓷土配方加以改进,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降低了瓷器烧成中的变形率,并为日后大型器物的烧制创造了条件。元代景德镇瓷业发展的突出成就表现在青花瓷、釉里红瓷、卵白釉瓷以及红釉、蓝釉、孔雀绿釉等新品种的烧制成功。在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技术创新的重要时期,到了元代后期,全国很多瓷窑已经渐渐消失,而景德镇窑真正成为陶瓷制造业的代表。

历经元代至明代时期,景德镇已几乎成为中国陶瓷制造业的一支独秀。到明代中期以后,景德镇的瓷器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甚至外销瓷的数量也是巨大的,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尤其像印度尼西亚等地,经常有大批明代瓷器的发现,数量惊人,中东地区同样十分可观。

明代晚期,中国瓷器远销欧美各地,墨西哥在修筑地铁时还发现了明代五彩瓷的碎片。而高质量瓷器的代表便是宫廷所用的瓷制品,那时的宫廷御用瓷几乎全部由景德镇供应。真正代表了时代特征的正是景德镇瓷器。明代洪武年间设置了御器厂以后,为了满足宫廷用瓷需要,为追求最高水准的陶瓷制品,景德镇的制瓷业不断生产新品种,不惜代价提高产品质量,因而也带动了民窑的进一步发展。而民窑在此基础上,同样精益求精,到嘉靖以后,宫廷所需的御器——钦限瓷器,实际上是由民窑中“官古器”户烧造的。那时民间的中、上阶层居民,几乎都使用景德镇民窑所产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

到了清代,景德镇的瓷都地位比明代更为突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堪称盛世,景德镇不仅始终保持瓷都地位,而且瓷业生产在工艺技术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晚清六朝时期,陶瓷当数光绪御窑器最为精良。那时无论官窑还是民窑,仿古风颇盛行,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从清末到民国,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成就。仿古器沿袭旧制,继承中亦有创新。清末民初兴起的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的文人派浅绛彩瓷,一改前朝华缛浓艳的面貌,追求一种简约淡雅的清新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此开创了陶瓷彩绘文人画派的先河。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0年)前后,文人派的新粉彩瓷便成为景德镇美术陶瓷的主流。

说到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程,就有必要举例一些代表陶瓷种类。景德镇的陶瓷至宋起发展壮大,其中宋朝以青白瓷为代表,这青白瓷晚清后又称之为“影青”、“隐青”等,其特点是釉色如玉,白中泛青。青白瓷的制作水平已超出当年其他南北名窑的制作水准。据现代测试,宋景德镇湖田、湘湖青白瓷标本瓷胎的白度达到76.5%,釉面透光度达到1.19%。为此专家评价:“宋代青白瓷不仅远远超过了越窑,使釉的质感达到了如玉的要求,而且也几乎具备了与玉器无别的质地”。

而提起精品陶瓷就不得不提青花瓷了,青花瓷不仅料色青翠艳丽,釉质莹彻透亮,而且笔触之间极富层次。青花瓷的发展至元代才趋于成熟,目前真正的元青花存世量极少,有着极其高的收藏价值。永乐和宣德时期是明代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永乐瓷以青花、鲜红釉和甜白釉最为著名,并新创了低温黄、绿釉彩瓷的新品种。宣德器更为成熟,品种大大增加,其发色浓艳深沉的青花瓷成为明代青花瓷之冠。这时新创的品种有斗彩、青花填黄、青花填红、洒蓝、天青釉等。成化瓷器是明代瓷器发展的又一高峰,其瓷质细润晶莹,薄如蛋壳,品种以青花和斗彩著称,此时青花呈色淡雅,别具一格,而斗彩在宣德基础上达到了明代的顶峰,其代表的器物有鸡缸杯、天字罐等。

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后,珐琅彩瓷试烧成功。尔后又将画珐琅法逐渐运用到五彩中,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粉彩瓷。到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以后,烧制珐琅彩瓷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而由珐琅彩发展而来的粉彩瓷,其技艺也日臻成熟。雍正粉彩瓷,色泽粉润华滋,装饰精巧秀逸,显得异常柔丽高雅;雍正时期,首创以青花料在坯体上勾勒纹样,成瓷后进行釉上粉彩装饰,使粉彩的明艳、青花的幽靓争妍斗艳,相得益彰,更别具一番清俊华丽之美。雍正时期研制成功的高温窑变釉,绚丽斑斓,流光溢彩。

之后历经民国直至现代,景德镇的制瓷业,仍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景德镇的陶瓷涉及领域越来越宽广,不仅是日用陶瓷、观赏收藏类陶瓷,甚至工业航空航天类陶瓷都有着景德镇瓷器的身影。

各式各样的陶瓷精品,融入在中国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在工匠手中飞速旋转的轴轮上铸出一件一件半成品,然后在画工笔下用明艳绚丽的色彩描绘出唯美意境,在千年不息的熊熊炉火中烧制出“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白如玉”的陶瓷成品,不论是陈列在展厅的橱窗内,还是摆放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都将它那亭亭玉立的姿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陶瓷的出现、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荣耀。千年瓷都,经久传承;瓷魂永存,代代相袭。

景德镇的里弄的陶瓷文化


古往今来,景德镇的里弄一直在书写瓷都故事。景德镇的里弄真实妙笔点缀了“瓷都”之名、瓷器之精美。

景德镇祥集弄

史载古代景德镇有“一百零八条弄”。毕家弄、江家弄、彭家弄、方家弄、詹家弄、斗富弄等等,每个名字里面都藏着一个个故事。

每天,如织的人群在古老的里弄里忘返流连,他们穿梭在一个个长满了青苔的小巷子,在寻找过去,在倾听故事,在感悟现在。

考证发现,景德镇里弄的房屋百分之八十都是以烧瓷窑炉废弃的窑砖头修筑的,它们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的烈火历炼后就用来建了房子,这种高效聪明的废物利用,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昔日,陶瓷生产手工操作,分散经营,一家一户的坯房、窑屋、红店,遍布街头巷尾,因而形成了街巷里弄多的特点。如今,这些都成为久远的回忆了。

穿梭在景德镇现存的里弄,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想象得到当时繁荣鼎盛的制瓷景象。当年,许多瓷器走昌江河道,载小船驳运,再转入长江出海,器行九域,誉满全球。殊不知正是里弄扮演了始发地的角色。

景德镇里弄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丰富的内涵。景德镇里弄历经千年的沧桑,更是千年瓷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象征。

我们当仰慕景德镇的里弄,更要心怀崇敬的注视着它们,呵护好它们。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这是地球上唯一的瓷都留给我们万金难买的宝贵财富。

景德镇里弄是中国陶瓷文化的象征,它的精神就是古朴的灿烂,就是辉煌的不朽。

现代工业化生产体系中的景德镇陶瓷文化


在景德镇陶瓷生产领域建立了近、现代工业化生产体系,以及由工业化生产倡导的陶瓷艺术设计及其文化教育在景德镇也逐渐发展起来,这与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发生了矛盾。一方面,早年在景德镇陶瓷生产领域全面抛弃了陶瓷生产的传统思维及其运作模式;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及其学术界也将重点放在了现代设计领域。

在经过长期实践之后,这种思维及运作模式无不与景德镇陶瓷文化发生一定的矛盾冲突。

景德镇陶瓷仕女图家居彩绘盘子

时过境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景德镇改革步伐的逐渐加快,在陶瓷生产行业中又一次面临着生产力的变革,那就是属于公有制性质的陶瓷厂家开始转轨,缩小生产规模,甚至一些厂家纷纷倒闭。这样,原本工作在国营瓷厂中的工人开始走上了自谋生计的道路。在景德镇社会如此的变革中,瓷都景德镇是历经巨变最为深刻的地方,从传统手工艺瓷工到产业工人,再从产业工人到小陶瓷作坊技师,人们在百感交集与无奈中经受这种文化巨变洗礼。在经过两次摇摆之后,景德镇陶瓷生产基本恢复了传统时代的平静。这实际上也代表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的方向,它是基于传统文化厚重积淀及其持续发展所形成的文化历史与环境中所具有生产力资源,而不是依照主观愿望来进行建构的。

为迎合现代化的陶瓷生产发展,在景德镇高等教育中,摒弃了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而全部采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以至培养了大量闲置的陶瓷文化人才。这样,陶瓷文化教育不得不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即恢复以工艺美术为主要内容的陶瓷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在文化运作体系中,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故此,文化变革需要符合社会客观的规律,否则,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文化资源浪费。例如,原本在景德镇文化教育领域倾向于工艺美术教育方向的陶瓷文化教育,为了适应一种所谓的现代化需要,很快为倾向于现代设计的陶瓷文化教育所取代,例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于清华大学,随之专业设立与建设也倾向于设计教育。于是,在景德镇高等教育中,工艺美术文化教育销声匿迹了。

然而,经历过去这种文化巨变尴尬的人,与目睹当今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多元实际的人,都可以明确地证实:在景德镇现实的陶瓷文化领域,仍然存在并将长期延续的劳动力资源,绝大多数依然是具有精湛技术的传统手工业者,这是现存的巨大的劳动大军。这里,我们并不否认客观存在的、符合现代化生产的文化环境及其影响下的陶瓷文化产业化发展方向,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前者。在此,举一个最为现实的例子,景德镇陶瓷学院培养一批又一批属于现代艺术设计的陶瓷文化人才,其中,走向外地的毕业生绝大部分不是转行,就是在陶瓷文化运作中 “小打小闹”,而留在景德镇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在内),几乎没有脱离手工艺制作的文化范畴。因此,摆在陶瓷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专业设置如何适合当今陶瓷文化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的现实中,传统文化因素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发展史,并且积淀了大量优秀文化遗产,这是世界其他民族都无法比拟的。但是,这既不是我们坐享其成的理由,也不是我们妄自菲薄的谈资,而是我们发展陶瓷文化的现实基础。因而,就目前陶瓷文化教育而言,基于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基础,在陶瓷文化教育的专业设置中,倾向于陶瓷工艺美术文化教育方向应该属于重要内容。

陶瓷生产的发展与逐步扩大化,与任何生产的发展一样,均必须结合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进行,并在逐步提高现实生产力的基础上,以适合之的思维及运作模式进行。

在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上,生产力水平十分先进,这是由传统社会文化现实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在生产上,主要表现在手工制作技术方面,它以陶瓷材料为媒介,一方面体现在对陶瓷造物材料的认识及其发展水平上,另一方面体现在造型创意及其实现的思维及方式和方法上。就历史与现实状况看来,陶瓷文化在景德镇的发展是持续不断进行的。早在新石器时代,景德镇先民就开始制作与利用陶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了。随后,在制陶过程逐渐认识与利用材料并发明了瓷器。瓷器的发明与利用,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标示,也是景德镇社会文明逐渐进步的标志。可以说,瓷器的不断发展,是景德镇传统社会文化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

然而,世界工业革命,实质上是生产力及其技术的革命,它以生产力革命为标志极大地促进了人类造物水平的提高。在西方,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引起的一场技术革命。而在相对落后的东方民族,适合现代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社会生产力的客观环境并没有发展成熟,此时,所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生产力显然与西方民族具有本质上的差异。换句话说,在东方民族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因素进入自身生产力体系,是有选择性的。因此,在景德镇传统陶瓷生产领域采用西方设计理念及其运作,充满了盲目性。这在乘改革之潮流行进中的景德镇陶瓷生产之发展状况中看到了实际文化经济效应。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改制,恢复了昔日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劳动力组织与运作形式调动了属于手工制作的劳动力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智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规模性退出,恢复了昔日景德镇陶瓷制作以手工为主的造型与装饰制作方式,使闲置起来的劳动力重新回到生产岗位之上。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情况,在景德镇陶瓷生产中逐步恢复适合客观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陶瓷生产,以及由此所决定的陶瓷文化教育所取得的社会文化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总之,陶瓷文化逐渐发展与丰富的事实,证明它是围绕社会文化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合乎社会生产规律的文化运作体系,人们只有按照它所具有的规律性进行生产与利用,方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陶瓷生产及其文化运作有其合乎社会性的规律,这不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思考都是这样的:陶瓷文化之所以发展,是基于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与非物质文化生活之需要并围绕生产与利用展开的。它具有客观的依据及其生产运作方式,任何企图突破甚至取代这种客观存在的生产力的思维及其策略,事实上都是不明智的。当然,这是在犯了错误之后并得到沉痛教训之后的心理感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