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陶瓷文化 > 导航 >

老牌匾:收藏、文化两相宜

老牌匾:收藏、文化两相宜

陶瓷文化 青花老瓷器鉴别 宋老瓷器鉴别

2020-02-08

陶瓷文化。

牌匾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符号,历史相当悠久。我国古代牌匾可以说是融汉语言、汉字书法、雕刻、传统建筑技巧于一体,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品。如今还存世的古代牌匾多数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有的成为了收藏品。

老牌匾折射人文历史

牌匾自秦汉时期就被人们应用在生活当中,悠久的历史亦积淀下了深厚的牌匾文化。古代牌匾对于今人来说也并不陌生,在历史遗迹、老字号店铺、旧宅子等地方还能找到它们的身影。而那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又逃过时间的浩劫得以完整保留的古代牌匾,被收藏人士亲切地称呼为“老匾”。

是什么人喜欢收藏老匾?这个很难说,不少主收方向并非牌匾的人士,手里也会有几块老匾。有藏家这样说,喜欢老匾主要还是因为牌匾上面的内容,也就是它背后蕴涵的文化味。笔者的一位藏友张松国,收藏以瓷器、象牙居多,近年来陆续收进好几块老匾。张松国有一套老匾,一块横匾上书“墨香”二字,落有“道光13年”和题字者名款。两块竖匾,分别为“勤俭治家箴”、“诗书名世家”。张松国说,这是套文匾,大意是勤俭持家是打理、维护好家庭生活的所在,饱读诗书是使人扬名盖世的法宝。内容对现代人仍是大有启发,如今的家庭理财也离不开勤俭、要避免浪费,而拥有知识虽然未必能使人取得巨大的成功,但也是立足社会的根本之一。

张松国还收藏有官匾、寿匾等不同类型的牌匾。他介绍,牌匾不仅是指示标志,更是文化身份的标志。历史上它就广泛应用于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宅等建筑的显赫位置,向人们传达文化、人物、皇权、信仰、商业等信息。比如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商业领域的牌匾,它们往往是通过巧取文学作品、凭借商联文采、援引成语典故、附着神话传说、名人题字等方式,抓住人们传统的趋吉心理,以此来表达店家对客人的报恩情感,同时也显示店家诚信。一块有分量的牌匾,能极大提升店家的整体形象。

许多好词、警句,都是古今通用的。因此老匾对于现代藏家来说很有吸引力。

收藏:版画的收藏类型

蕴藏丰富内涵

一块牌子上雕刻特定的文字,就成了牌匾。如今的牌匾多数被用做招牌,类型和内容都较古代牌匾显得单调。走访中,笔者所见老匾均为木材料,其实老匾还有石材牌匾、铜匾等几类。有懂行的藏家介绍说,石牌匾给人厚重、沉稳、肃穆的感觉,常用于陵墓建筑和古城池的古楼、钟楼、石牌坊等建筑。铜匾则因造价昂贵,一般很少使用。

据收藏专家介绍,中国古典牌匾按外观形式可分为横幅和竖幅两类,也有横幅与竖幅同时使用的对联形式。在我国明清时期民宅的门楣、寿梁和枋梁等处,常常可以见到以成语典故、前辈留言为题材的牌匾,涵盖了为人处世、经商秘诀等富有思想性、哲理性的文化内容。

如果是按照所要表达的内容来分,则主要可分出六大类。第一类为名称,如“南鲲××代天府”;第二类为身份,如“进士第”;第三类为颂恩,如“永护蓬瀛”;第四类为警世,如“尔来了”;第五类为祝贺,如“寿比南山”;第六类为姓氏堂号,如“荥阳世泽”。牌匾上除了主文之外,左右的小字大多撰写捐赠人及头衔和落款的年代。现如今,许多古代寺庙就是通过牌匾上的资料信息确定创建的年代。

牌匾的文字通常都比较少,结构款式也很简单。古人对牌匾的要求就是适情应境且文辞精粹。按照匾文的题材来分,有表示楼堂殿阁名称的“滕王阁”、“长生殿”、“望月亭”等;显示商家字号的“荣宝斋”、“同仁堂”、“老凤祥”等;歌功颂德的“桃李满园”、“爱民如子”、“高山仰止”等;绘景抒情的“清风肃来”、“春和景明”、“山清水秀”等;述志兴怀的“海纳百川”、“天道酬勤”、“与时俱进”等;庆典开张如“生意兴隆”、“大展鸿图”、“财源广进”等。

收藏专家说,为牌匾题字的人也有讲究,主要是当时的显贵、名流和书法家。对于古代的人们来说,能得到皇帝御赐的牌匾可是无上的荣耀,能得到显贵名流题字的牌匾可以说是家里最好的装饰品,而书法名家所题的牌匾对于文人来说意义就不言而喻了。牌匾的底色以黑色居多,也有紫、红、绿、棕等颜色的。内文最常见就是真金颜色,就是在字上敷贴金箔的“真金字匾”,贴金工艺很有讲究。除了贴金外,还有镶嵌象牙、兽骨或螺钿的。

字迹远凸近凹

从远处看,牌匾上的字是凸起的,且非常立体;凑近牌匾看,才发现上面的字其实是凹进去的。走访中,几块神奇的老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藏家介绍说,这种神奇的效果是依靠雕刻工艺来达到的。

“刻匾须吃透古匾”,在一家古玩城经营刻字生意的刘师傅介绍说,想要刻出一块好牌匾,必须要向古人学习。古代牌匾按制作工艺分有平板阳雕、平板凹雕、平板漆字、图腾雕框、镂空图腾雕框等形式。字的刻法有中凹阴刻字、中凸阳刻字。古代牌匾有许多秘不示人的技艺。刘师傅曾听人说过,古人制作牌匾通常选用百年以上的废弃房梁或门扇,这样的木材经过时间的考验后,木性十分稳定,制成牌匾不易开裂变形。木质以红松、核桃木为主,更讲究的还有用金丝楠木或是紫檀木等高级木料。

加工时,要用两年以上猪血腻子填缝、刮平,五至七道大漆做底,阴干打磨后上三道桐油。此外,古人还有独特的剔光、修圆秘法,可以让牌匾上的字无论阴阳刻,远看都有立体效果。

一块老匾诉说一段往事

有一位藏家对笔者说,收藏老匾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更能从中得到乐趣。意思是说,这些上百年的老匾,必定经过若干人手,见证过若干人事,藏家不仅要从匾上的蛛丝马迹追根溯源,还能通过自己的推测来发掘出其中的故事。

内文是饱满圆润,柔中带刚的三个字--“不二价”,匾的面上均匀分布金漆,匾身以名贵的紫檀木包边,这块明清时期紫檀边框“不二价”匾是典型的古代商业牌匾。光从字面上理解,许多看过这块匾的人都猜测,过去是放在典当铺里作为镇店之宝的。如今,这块匾被藏家张松国所得。当初他在一条古玩街上看到这块老匾的时候,一眼就看出了材质上的不凡之处,等店老板开了价便二话不说买走了。此后还多方面查找资料寻找出这块老匾的来历,目前已有一些眉目需要进一步的证实。这块老匾,仔细摸会发现匾身内里似乎夹有东西,估计是纸张文书一类,如果取出来看必定大有发现。但是,考虑到贸然动手,会损坏老匾的整体外观,所以就没有刻意在其身上寻找证据。TAOcI52.COM

一些藏家还收藏了祠堂府第的牌匾,像常见的“五马流芳”、“世德流馨”等匾文,在彰显家族辉煌的背后,是先人鼓励、要求后人要坚守优秀品德、光荣传统。在古玩市场上,笔者看到不少号称是古代名家题字或是流传下来的牌匾。当然,其中的真伪还需要藏友拿出眼力来辨别。如果这些老匾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老”,上面所反映的时代政治、经济、民俗民风、艺术、文化等信息,对现代人更全面地研究历史大有意义,正所谓是“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

精选阅读

苏轼两方藏砚


苏轼爱砚成癖,藏砚较多,其中有两方“多眼端砚”,是历代所藏端砚中的奇珍异宝,曾深锁皇宫后院供皇帝玩赏,后又在民间颠沛流离,成为传奇之物。

百一砚

一方名叫“百一砚”,高约18.7厘米,宽约米,下厚5厘米,刻制于北宋年间。砚背有许多天然石眼,制砚艺人因势雕刻成101根错落有致的石柱。这方砚曾埋没民间数百年,以后落到乾隆手中,置于圆明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百一砚”又流落民间,收藏者怕砚上的“御题”危及身家性命,就偷偷磨掉了。然而《西清砚谱》里“百一砚”图片上的“御题”是很清楚的。后来,苏轼31一世侄孙苏宗仁在北京琉璃厂发现了这方砚,不惜重金将它购回。30多年以后的“文革”中,苏宗仁家的这方藏砚被造反派抄走,辗转到了康生手中。康生竟在这件稀世国宝上刻上他自己的名字。“文革”后,这方砚重返苏门。1998年6月,苏宋仁的子女苏燕孙、苏珂孙把这方砚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使这件国宝得以妥善保管,供世人观赏和研究。

书法课堂:书法入门

宋代苏轼从星砚,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另一方名叫“从星砚”,高约16.6厘米,宽约9.3厘米,厚6厘米,淡黄色砚池有一“眼”,凸起如月,衬以流云。一侧镌有苏轼行书铭:“月之从星,时则风雨;汪洋翰墨,得此是似;黑云浮空,漫不见天;风起云移,星月凛然。”下钤“子瞻”篆文印一方。砚背中心斜凹,中间有63根柱;柱上各有眼。这方砚后来被乾隆收藏,并于丁酉年在砚上方刻御题诗:“天池一月印,空宇众星攒,爝火宁和比,陶泓永得完。依然北朝宋,真出老坑端,清伴文房暇,摛辞惬染翰。”下铃“比德”、“朗润”篆文玺两方。此砚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玉器收藏


吴念亲: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央视《鉴宝》栏目玉器专家、河南卫视《华豫之门》栏目鉴宝专家、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主任清代玉器

清代(公元1616年~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大一统政权。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玉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是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一个登峰造极的时代,堪称玉文化发展的顶峰。

清代玉器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从顺治到雍正时期,为早期,这一阶段战乱频频,玉器行业也处于萧条状态,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期,其特点是玉器品种和数量较少,也没有新的发展和特色;二是从乾隆至嘉庆时期,为中期,这一阶段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加上乾隆皇帝对玉器的情有独钟,促进了玉器行业的蓬勃发展,可以说是鼎盛期,其特点是玉器在品种数量和制作工艺上都较以往有超越性的突破;三是从道光至宣统时期,为晚期,这一阶段战端又起,内忧外患,玉料来源受阻,玉器行业萎靡不振,可以说是衰落期,其特点是宫廷制玉有所衰退,但民间市场仍较为活跃。

清代玉器用料主要是温润细腻的新疆和田玉和晶莹剔透的缅甸翡翠。清康熙年间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年间西域的分裂割据和叛乱得到平定,又打通了新疆和田玉内运的道路,这两点都有效地解决了清代玉器制作的玉料来源问题。

清代制玉作坊由宫廷直接控制的有十处,北京有养心殿造办处和内务府匠作处,南方以苏州专诸巷最为出名,扬州玉作以善于雕琢大件玉器闻名。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圆雕、浮雕、镂雕、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加工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很多,可谓集古今之大成,大致可分以下五类:

一、仿古器 仿古对象广泛,凡古代的玉器、青铜器和陶瓷器等皆为模仿的对象,有形制、纹饰仿古,有的作旧,有的在同一器物上同时并用龙山、西周、宋代三个朝代的纹饰,并刻上乾隆御题。

二、生活实用品 有碗、杯、盏、盘、壶、尊、钵、盒等,新增器型有鼻烟壶,兼有放鼻烟与玩赏功能,早期为仿鱼、茄子、古瓶形,后期几乎都是扁体、短颈、小口形。

三、文房用具或陈设 有实用的文具和非实用的玩赏品,器型主要有笔管和笔斗、笔筒、笔架、砚、镇纸、臂搁等。陈设用的主要有花觚、花插、香亭、香炉、香熏、悬磬、悬钟、山子、佛、人像等。

四、礼仪用品 有少量礼器,如璧、圭、玉册等。

五、佩饰 玉带钩与玉带扣做工比明代精巧,花样繁缛;玉扳指,玉手串和玉手镯非常流行;各种人物、动物、植物题材的佩饰数量很大;带有“子冈”款的玉牌最多,这类玉牌多长方体,正背两面多刻人物、山水、植物、诗文等。

清代玉器的纹饰融会贯通了历朝历代的特点,新创的花鸟、虫草等纹饰丰富多彩,在玉器上出现了御制诗以及各种诗文。

中国瓷器收藏鉴赏500问-收藏馆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瓷器是体系最复杂的一种艺术型态,从汉晋越窑到明清景德镇窑,其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瓷窑遗址遍布大江南北,产品种类繁多,流到世界各地。今天人们常怀着惊叹和赞美的心情审视这些源自泥土的器物,在古瓷为世人展现悠远的社会画卷中,体会古代创作者的情感意趣,感受东方民族的审美习性,了解华夏文化的深厚底蕴。

基本信息

出 版 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3-1

版次:1

页数:187

字数:300000

印刷时间:2009-3-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 S B N:9787501968237

包装:平装

目录

第一章 认识瓷器

1 什么是瓷器?

2 什么是原始瓷?

3 瓷器和陶器有什么区别?

4 什么是瓷石?

5 什么是高岭土?

6 什么是釉果?

7 什么是釉灰?

8 什么是釉?

9 什么是石灰釉?

10 什么是石灰碱釉?

11 为什么瓷釉会有不同的颜色?

12 什么是彩绘瓷?

13 什么是一元配方?什么是二元配方?二者有什么区别?

14 什么是化妆土?化妆土在瓷器装饰中有何作用?

15 中国瓷器在发展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6 历史上都诞生过哪些名窑?

17 瓷器各部位的名称是什么?

18 瓷器的口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口部都有哪些变化?

19 瓷器的颈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 颈部都有哪些变化?

20 瓷器的耳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颈部都有哪些变化?

21 瓷器的肩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肩部都有哪些变化?

22 瓷器的腹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腹部都有哪些变化?

23 瓷器的足都有哪些样式?

24 瓷器的造型都有哪些?

25 瓷器的款识有何特色?

26 瓷器的纹样有何特色?

27 什么是官窑?

28 什么是民窑?

29 瓷器鉴定都有哪些术语?

30 什么是督陶官?

31 什么是克拉克瓷?

32 什么是纹章瓷?

33 什么是巴达维亚瓷?

第二章 瓷器文化

34 唐代《茶经》对当时的瓷窑是如何评价的?

35 “类银”、“类雪”是唐代对白瓷成就的肯定吗?

36 宋真宗为何赐名景德镇?

37 宋徽宗与钧窑鼓钉洗有何传说?

38 宋代斗茶之风的兴起对当时的瓷器有何要求?

39 元至正青花是如何被发现的?

40 什么是枢府瓷?

41 为何说朱元璋偏爱红瓷?

42 为何说永乐偏爱白瓷?

43 为何说永宣不分?

44 明代祭祀用瓷颜色有何要求?

45 郑和对中国瓷器的传播起了什么作用?

46 明代为何很少有完整的蟋蟀罐存世?

47 明嘉靖为何多见道教纹饰?

48 明正德为何多见伊斯兰文纹?

49 明成化斗彩杯有何传说?

50 皇帝大婚用瓷都有哪些?

51 清代后官等级的差异在瓷器上如何体现?

52 瓷圣何朝宗瓷器有何特点?

53 景德镇白围裙的习俗缘何而起?

54 周丹泉仿定鼎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55 风火仙师是谁?

56 什么是太平窑?

57 郎廷极对清代制瓷有何贡献?

58 年希尧对清代制瓷有何贡献?

59 唐英对清代制瓷有何贡献?

60 中国瓷器海外传播都有哪些路线?

61 中国瓷器对亚洲瓷器的制作有何影响?

62 中国瓷器对欧洲瓷器的制作有何影响?

63 古代销往欧洲的瓷器绘画有何特色?

64 为法国人称作雪拉同的是中国什么瓷器?

65 故宫收藏有多少历代瓷器?

66 瓷器借鉴了青铜器中的哪些造型?

67 藏有中国瓷器的海外博物馆主要有哪些?

68 南海1号的出水对今人认识宋元瓷器有何帮助?

第三章 时代特征

69 如何鉴识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

70 原始瓷器是如何发展的?

71 原始瓷何时终结?

72 东汉时期的瓷器有何特点?

73 魏晋南北朝时南方青瓷有何特点?

74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青瓷有何特点?

75 南朝瓷器与北朝青瓷有什么差异?

……

第四章 历代名窑

第五章 颜色釉和彩绘瓷

第六章 古瓷器形

第七章 古瓷纹样

第八章 古瓷款识

第九章 瓷器工艺

第十章 瓷器鉴定与保存

古书收藏指南


鉴定古籍版本和鉴别古器物、古书画一样,是很困难的事情。要有丰富的经验,敏锐的眼力,很细的心,很强的记忆力,才能应付自如。

古籍版本的鉴别,从大的方面讲,不外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即从内容上掌握资料依据,从形式考究时代风格。我们这里主要谈形式上的鉴别,即如何从书籍的字体、纸张、版式、刀法、墨色、刻印源流、题跋、批校、印章等方面来研究图书版本。

一般来说,在鉴定一部比较完整的古籍--即全文、序跋、牌记……等等都具备的情况下,审阅、考察和判断的依据充足,确定版本比较容易,也比较确切;但对残卷、零页或者从文字中查不到有关刻书时代任何依据的图书,只能从纸张、字体、刀法、墨色、版式以及各家著录等方面去判断。因此,在古籍版本的鉴定方法上,应以考察墨色、版式、字体、刀法、纸张、讳字、行款、字数、刻工姓名、封面、牌记、序跋、批校题记、书名冠词、藏章印记、书目著录,加上工作实践中的记录和脑子里所记图书各自特征和规律为主,而刀法、字体、纸张、墨色、版式、行款是时代性很强的特征,是鉴定古籍版本不容忽视的依据。

由于各种古籍版本的不同,在运用上述诸方法鉴别时各有侧重,下面分别叙述。

一、雕印本的鉴定

1.牌记、封面和序跋 历代刻本多在序目后边、或卷尾书末刻牌记(书牌子)。牌记内容有详有略,形式不一,有的予以艺术加工。明清两代有的书还刻有封面。无论牌记或封面,大都刻有雕牌年月、刻家姓名、室名、书坊字号。据此判定牌刻时代,一般是可靠的。不过例外的情况也不少。出现例外,一般是后人翻刻时将原牌记或封面照样刻入造成的。也有后人在用某书原版重印时换刻了封面,而正文并未改动,封面雕镑年月与原版刊刻时间不同,貌似另外的刻本。这种情况在清刻本小说中较多。古籍在正文前后,常刻有著者、刻书者,或与作者有关的师友、长辈、后学撰写的序、跋。一般序文刻在正文前面,跋文刻在正文后面。序跋内容多是叙述书中内容、编著意图或刊刻经过。文末署撰写序跋人姓名、朝代、年月,序跋的撰写时间,一般和刻印时间相差无几。因此,参照序跋所署年月、结合字体、纸张,判定其刻版年代是比较可靠的。但也有后人翻刻时将原序照样刻入,所以,切忌单纯地凭序断年。

2.题跋、识语和名家藏章印记 历代学者或藏书家,对自己得到或收藏的书籍,往往要加以考证;对版刻源流和个人研究所得,常在卷首或卷尾,或前后扉页上书写题跋、识语,叙述其内容正误、版刻时代、流传情况、收藏源流及个人得书经过等等。

乐器收藏指南


上古的乐器,根据制作的物质分类,叫做“八音”。《周礼·春官》载明八音是指“金、石、土、革、匏、竹、丝、木”,这种以质料对乐器的分类,一直沿袭到清代。

八音所指,根据汉代郑玄对《周礼·春官·大师》有关文字的注解,是“金,钟镈也;石,碧也;土,坝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也;匏,笙也;竹,管萧也”。其中革、丝、木、韵、竹各类乐器,不能长期保存,所以绝无超过几百年尚能完好无损的,因此难以成为文物古玩。古玩中的乐器,主要的还是青铜器。下面分别介绍青铜乐器和其他一些乐器。

乐器收藏:乐器鉴赏

1、琴、瑟、筝、琵琶

属八音中丝之类,都是弹弦乐器。琴亦称“七弦琴”,俗称“古琴”。形制为木质狭长琴体,上施丝弦。据说伏羲作琴,本五弦,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后多用七弦。但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琴,有十弦、五弦,是早已失传的乐器。琴在中国古代是十分名贵的乐器,收藏者尽心保护,所以干百年古琴,尚有流传至今的。古琴历年久远,漆光退尽,多有断纹,以龟纹、梅花纹、蛇腹纹及羊毛纹最为有名。

其他丝属乐器还有瑟、筝、琵琶等。瑟,形似琴,春秋时已流行,常与古琴合奏,所以古代常“琴瑟”并用,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瑟,原为五十弦,后改为二十五弦。筝的形制也近似琴,战国时流行于西土秦地,所以又称“秦筝”,古时用鹿骨爪拨奏,跟现在用手抚弹的演奏方法不同。琵琶本作“枇杷”。东汉末年由西域传入我国,在唐宋后逐渐由横抱改为竖抱,由拨子弹奏改为用手指弹奏。

2、铙

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乐器之一,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仍沿用。形状象铃,但稍大,身体短宽,口部呈凹弧形,两侧角尖锐,底部有一中空状短柄,与体腔相通,柄中可置木,把使用时执把,铙口向上,用槌敲击,所以又称为执钟。但出土的铙常以三个或五个为一组,经实测,不能演奏完整乐曲,虽然大小不同、音高有异,但只能跟其他乐器配合作节奏性打击乐器。说明铙不仅可以用于军旅,也可以用于祭祀和宴乐。

3、钟

古代以钟鼎齐名,富贵之家称“钟鸣鼎食”,可见钟在祭把宴飨中的重要地位。传说古钟始于西周,但其形制应当来源于殷代的征。征体小,故用手持槌击,柄在下而口在上。后来钲体形越来越小,已无法手持,只能悬挂在架上敲击,从而柄朝上口朝下,成为钟属了。

钟在使用时,按大小依次成组悬挂,称为编钟。从出土实物看,钟的组合数目,从二枚一组到十六枚一组不等。完整的一组钟称为一肆。一般的钟,都可以发出两个音。一个音在鼓的中心发生,一个音在鼓侧发生。两个音相互间为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等等。有的大钟单独悬挂,则称为特钟。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编钟总数达65个,包括钮钟l9件,镈钟l件,甬钟45件。最大的一件甬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而最小的一件钮钟通高20.2厘米,重2.4公斤,全套编钟总重量达2567公斤,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钟的组合。编钟上都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每件钟都能奏出两个乐音,呈和谐的大小三度关系。中层甭钟共有三个半八度,音域宽广,音色清亮悦耳,是主要演奏部分。下层甬钟体大壁厚,声音浑宏绵长,可用来演奏和声,烘托气氛,上层钮钟可配合中层甬钟演奏旋律。这套编钟虽然已在地下埋藏了二千四百多年,但出土后音乐性能仍然完好,中外古今乐曲都能演奏。

4、钲

形体似铙,但比较高大和厚重,考古学者俗称为大铙。根据罗振玉的说法,铙和钲的区别在于:铙小而短阔,柄短而中空,须安木柄才可以把持;钲则大而狭长,柄为实心而较长,可以手持。有的钲柄部有突起的一圈,称为旋。征又叫镯,进军时鸣鼓,也可鸣钲,鸣钲而鼓止,跟鸣铙退军作用相反。根据《左传》杜预注和《国语》韦昭注,钲又叫丁宁。从出土情况看,钲主要流行于春秋时代的徐、楚等南方谙国。有的征重达一、二百公斤,应当是插在底座上才能敲打。

5、铎

撞击乐器。形体似铙而小,铎体短阔,口部呈凹弧形,腔内有舌,顶部有长方内空的銎,用以装木柄。演奏时持柄摇动,舌撞击铎腔体而发声。铎古代分为金铎、木锋两种。金铎金口金舌,是一种军用乐器,军中两司马振金铎,指挥击鼓。木铎金口木舌,是宣示政令所用的,秦汉以后的铎,已经不作乐器,改柄为钮,以便悬挂,置建筑檐下,吹风摇动作响,称为“檐铎”或“占风檐”。

6、铃

我国最早出现的青铜乐器。形体似钟而小,平口或凹口,上有弓形钮。《诗·载见》:“龙脐阳阳,和铃央央”,毛传:“和在拭前,铃在脐上”,这种铃的用途是悬于脐上的饰物。所谓“和”,指车铃,又称鸾,其形状为一镂空的圆球,周边有环,内含一小石。铃体下部连铸方翌座,以便插在车衡和马;轭上,马动则鸾铃鸣动,考古发现的铃还有执铃,长柄深腔,腔狭而圆,金舌套铸在腔外及柄上,数目不等。

7、钩鑃

又名句鑃,平持的打击乐器。形体似挠而长,口凹弧较浅,柄长,便于敲击。从传世器具的铭文内容看,钩钅翟应该是宴享的乐器,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多出土于长江下游吴越地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