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天蓝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代康雍乾天蓝釉瓷器

清代康雍乾天蓝釉瓷器

天蓝釉瓷器鉴别 清代霁蓝釉瓷器的鉴别 古代蓝釉瓷器

2020-06-13

天蓝釉瓷器鉴别。

天蓝釉属于瓷器中的高温釉,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天蓝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

康熙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口径11.9cm,足径11.7cm。

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造型浑厚、端庄,釉色晶莹淡雅,反映出康熙时瓷器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尊口微撇,口、足径度相若,圆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对称置螭耳。里施白釉,外施天蓝釉,通体饰仿古铜器纹饰夔龙、夔凤、饕餮、回纹等。底白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

清康熙天蓝釉花觚花觚口外撇,形如喇叭状,细颈,鼓形腰,胫部外撇,浅圈足,高18.1cm,口径10.6cm,足径5.9cm。通体施天蓝釉,腰部饰凸乳钉,上下各饰三道凸起的弦纹。外底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雍正天蓝釉瓷器的烧造在康熙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深浅不一的两种釉色,深若雨后晴空,淡趋月白。另外,康熙朝的天蓝釉瓷器多为小件文房用具,而雍正时出现行体较大的天蓝釉瓷器,如罐、瓶、缸、花盆等。

天蓝釉双龙耳瓶,清雍正,高51.8cm,口径11.7cm,足径13.7cm。

瓶洗口,细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凸起数道弦纹,两侧口、肩之间对称置龙形柄,肩部有八组椭圆形模印贴花装饰。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此瓶造型仿自唐代白釉或三彩双龙耳瓶。

清乾隆天蓝釉出戟花觚

天蓝釉出戟花觚釉色匀净淡雅,釉质滋润柔和,是清乾隆朝官窑精美的陈设瓷器。花觚喇叭口,长颈,腹部有束腰,束腰上下各出戟四道,圈足,高16.5cm,口径12.2cm,足径6cm。器内外均施天蓝釉。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瓷制花觚始见于元代,明清时多有烧制。除景德镇烧制外,尚有龙泉窑、德化窑等地制品。主要品种有青花、五彩、颜色釉等,多为陈设瓷器。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清康雍乾官窑瓷器精品展


市博物院推出清皇家瓷器展

“清宫遗存——清康雍乾官窑瓷器精品展”5月16日开幕,60件展品汇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的精品,展览首日共接待近4千人次参观。

好展览不愁没人气。5月16日一早,博物院停车场便已“客满”。位于二楼的“清宫遗存——清康雍乾官窑瓷器精品展”展区,每个玻璃展柜前,都挤满了观众(如图):站着看、蹲着看,从各个角度将瓷器珍品看个够。市民张先生从媒体上获知清三代皇家珍品瓷器在博物院展出的消息后,大清早便赶到博物院领票观展。“之前,从电视上、杂志中看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官窑瓷器件件都是上品,没想到这次能在家门口看到,真是大饱眼福!”当一些观众得知展出的大多数瓷器“身价”在千万元以上,个别精品甚至超过亿元“身价”后,连呼“清三代皇家珍品真是艺术品中的奢侈品啊!”

看展览,饱了眼福。但光看还不够,清宫官窑瓷器为何达到创作的顶峰?每件经典瓷器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这些珍品为何走红拍卖品市场?5月16日,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著名瓷器专家程晓中先生的“清宫官窑瓷器”公益讲座,为观众们答疑解惑。

赏了珍品、长了见识、学了知识,张先生说,寓教于乐,这样的展览有意思,博物院真正成了传播文化、陶冶心灵的所在。据悉,5月16日展出的清三代瓷器珍品,均为南京博物院提供,有些藏品是首次走出南博。

宋代天蓝釉瓷器的特征


蓝釉主要是通过天然的钴土矿为着色剂,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钴都含有,最早出现于唐代的三彩中,属于低温蓝釉,在宣德时期被推选位商品,这一体现出它的地位,到之后的康熙时期出现了酒蓝釉等多个品种,而宋代出现得到天蓝釉瓷器主要是五大名窑中的钧窑进行烧制,为主色调,其中北宋时期的天蓝釉钧瓷碗为主要代表瓷器,其碗为大口,矮小但是腹部较深,瓷器的内外都施满了釉,在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的时候会变为天蓝色,釉色较光亮,手感非常好,虽然瓷器内部和外壁都存在着细小的开片,但是因为其碗口微敛所以成为了它的一大特征,碗口的沿部釉色略微泛紫,“紫口铁足”的特征,釉面的色泽不容易脱落,所以通常都是直接在烧制好的素胚上进行直接的挂釉。

天蓝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是它改变的基础,在康熙时期开始烧制,釉色主要呈浅蓝色,就像蔚蓝的天空般,宁静淡雅,因为其含钴量在百分之二下,所以釉中的铜、铁等金属元素的加入使其瓷器整体的成色更加的完美,而这种天蓝色的瓷器主要是官窑产出的,一般都为小件的文房用具,后期才出现了瓶、罐等多种器型,所以说钧窑所烧制出的瓷器被誉为“国之瑰宝”,就足以展示出其瓷器的价值,因为只允许皇家所有,不允许民间进行收藏,器皿类造型的出现使其形式更加的丰富花盆、瓶、杯、碗等等,养花用的花盆数量最多,文房用品、盆等也有,也有专门用来观赏的,彰显其地位的、祭祀时所用的瓷器都有,品种多样、工艺精美。

宋代的钧瓷所烧制出的瓷器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风貌,极具个性,改写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出了天蓝还出现了天青、月白外、玫瑰紫、海棠红等,釉质呈莹润状,乳浊状,似玉非玉的审美体验是其主要特征,展现出宁为玉全的民族气节和温文尔雅的气质。在其瓷器的足部是最具有特征的,除了有圈足之外,其支足大多都采用如意之意,有着躲避邪恶的道家寓意, 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还追求者天人合一的境界,通过瓷器的素胚加强了其胎体,在进行上色其釉面呈现了二次烧制的工艺使其釉面的光泽度更高,因为其足底施加的胎釉较慢,加入了支钉烧制而成,所以这也是御用官瓷精细的标志之一。

由于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天蓝釉瓷器较少,但是现在大多数的电瓷制品则是模仿白釉或者棕油,所以在收藏价值和价格上和宋代的天蓝釉瓷器相差了很多,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上、还有在其手感、光泽度以及对于瓷器的用料、烧制过程都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因为市场缺少传统的烧制所以说古代的天蓝釉搜藏价值和价格更高。

清代天蓝釉瓷器图片及拍卖成交价格


天蓝釉是从天青演变而来的一种高温色釉,在清朝的康熙年间开始烧制,因为它的颜色浅且发蓝,像极了天蓝色,因此而得名。天蓝釉因为在其原料中具有着铜、铁、钛等金属元素所以烧制出的成色非常的稳定,光润度较高且可以与豇豆红相媲美,在康熙时期由于是初步的烧造所以都是小件的文房用具,直到后期的雍正、乾隆时期才出现瓶、罐等其他形状。

蓝釉瓷器最早在唐三彩就开始烧造了,经过几朝的发展,直到康熙时期才迎来了全盛时期而天蓝釉就刚好在这一时期被世人所熟知,产量也是非常高,主要用来朝廷、皇家贵族的使用,由官窑烧制的占大多数,在其瓷器的釉层上有厚薄之分,薄的犹如玻璃一般,厚的则较为的厚实,光泽度就没有薄的成色好,其颜色是以茄皮紫色为主。在官窑中的天蓝釉瓷器具有着色泽鲜艳、做工精细、玻璃光泽度高是它所独有的。

由于天蓝釉色泽较浅,凭借其色就透露出一丝高贵、淡雅之气,整体的器型其釉质非常的细腻且做工较为的均匀,虽然有模仿明朝宣德年间的孔雀蓝釉色泽偏蓝,施釉不均匀,但是产量不多很少。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天蓝釉暗花饕餮纹螭耳尊,其外观上有着使用尖状工具刻画成饕餮纹,线条非常的纤细且清晰,线条的流通感十分的强,是为数不多在天蓝釉瓷器中的精品。

天蓝釉瓷器在造型上十分丰富,在其瓷器的底部是以白釉为主,且在其上刻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的字样,没有边栏,这也是进行天蓝釉辨别的主要方式之一,因为有着深、浅两种色泽,浅色的产量较多,有在其口沿涂酱汁的、也有其天蓝釉瓷器外底与其器身颜色统一的天蓝釉瓷器,其价格也是非常高昂的,收藏价值也非常高。

作为名贵品种的天蓝釉瓷器,由于烧制难度较大,只有官窑进行烧制所以存世量较少。现在我国的瓷器市场上天蓝釉瓷器受到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外观,光润度非常高,在其釉色上也是其他瓷器所不能比拟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原料的提纯掌控难度较大,市面上成功的天蓝釉瓷器很少,在价格以及收藏价值上会高出很多,随着时间的流失它的价值以及它所包含的文化会使它的价格变得更加的高昂。

出现的天蓝釉瓷器仿品在署年款的时候一般是六字三行,外围就是青花双线圈,另一类是青花篆书六字三行,没有边栏,现代的仿制在其刻画上就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其次是在成色上、刻画的工艺上不及康熙时期的烧制,发展到乾隆时期之后天蓝釉瓷器的造型以及产量大量的减少,开始走向了下坡路,天蓝釉瓷器的兴盛时期也留在了康熙时期。

清代蓝釉瓷器值钱吗


蓝釉瓷器,最早见于唐三彩,经过元明清几个朝代的发展沉寂之后,最终在康熙朝时期迎来再度兴盛的状态,并成为现代收藏者的追捧对象。蓝釉最开始只是色彩绮丽,到了宋代,出现天蓝釉,元代则发展成为高温蓝釉瓷,明清时期又发展出了霁蓝、洒蓝、天蓝、孔雀蓝等蓝釉瓷,种类之多,瓷器之美,让人赞叹。那么,清代蓝釉瓷器怎么鉴定呢?下面我们以康熙朝的蓝釉瓷器为例,和大家详细说一说。

康熙朝的蓝釉瓷器多为天蓝釉,这是康熙朝烧制的新品种,其颜色和天空颜色差不多,因而被命名为天蓝釉。这个时期的天蓝釉烧制水平极高,色彩比较稳定,而且难度比豆红小一些,所以产量非常高,深受宫廷贵族的喜爱,官窑烧制非常多。

孔雀蓝釉呈清澈透明状,其色犹如孔雀上的蓝色羽毛一般美丽,因而被称之为孔雀蓝。这种蓝釉瓷器或施于白釉瓷器上,或施于素烧上,不过,因为素胎挂釉不稳定,经常出现剥落的情况,所以这种清代蓝釉瓷器非常少见,而且数量也很少。

康熙时期的蓝釉瓷器以仿明宣德器物为多,其形状有瓶、尊、盘、碗,民窑多以祭祀器为主。天蓝釉瓷器比较多,瓶装的梅瓶、胆瓶、菊瓣瓶、柳叶瓶等,尊则有琵琶尊、撇口尊、苹果尊等,其他的则有文房用具、洗、缸、水丞、盘、碟等。

康熙时期的蓝釉瓷器釉色均匀,色泽深沉,而亲仁比较稳定,以美艳绝伦。其釉有厚薄之分,薄的犹如玻璃一般,厚的则比较敦厚。不过,后者的光泽度不高,而且颜色也以茄皮紫色为多。官窑洒蓝釉瓷器色泽艳丽、做工精细,最重要的是有玻璃光泽,而且蓝色斑点犹如隐于釉下一般,看起来十分自然。

天蓝釉釉色比较浅淡,透着一丝淡雅,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其釉质细腻、均匀,通体浑然天成,犹如蔚蓝色的天空一般澄净。不过,康熙朝时期的仿明宣德孔雀蓝釉,色泽偏蓝,施釉不均匀,也比较凝重一些。

祭祀用的蓝釉瓷器,多以素为主,没有纹饰。有纹饰的也以凤纹、云纹、如意纹等为主,除了明纹之外,还有一些暗纹,比如龙、凤、回纹、饕餮等,都是暗纹的首选。

清代蓝釉瓷器虽然种类多、数量不少,但因为曾遭战乱侵袭、列强豪夺等缘故,导致真正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如今,清代蓝釉瓷器的价格不断变化,品相好的清代蓝釉瓷器都价值不菲。在这里,也提醒藏友一点,收藏清代蓝釉瓷器,一定要学会鉴定技巧,同时最好找专业专家帮忙鉴定,这样更保险一些。

清代霁蓝釉瓷器特征


霁蓝釉是中国传统的制瓷工艺珍品,又被称之为“积蓝釉、祭蓝釉、祭青釉”等,直到明清时期才被称之为“霁蓝”。霁蓝属于一种高温的石灰碱釉,通过在1280到130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次性烧制而成,其瓷器呈色较深,但是其瓷器的表面不流不裂,色调均匀分布,浓淡相互结合,但是其釉色蓝颜色却很深,釉面很纯净,明亮如同宝石一般,常人一般都它和白釉、红釉相并列,在宣德时期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因为其工艺主要继承了元朝时期的烧制瓷器的传统,其烧制出的瓷器大多为祭祀用器和陈设用瓷。

在清朝时期的主要突破是在其瓷器外部的花纹上,多了暗花纹的、描金彩的,但是在其常见的两种造型上却没有很大的突破,官窑霁蓝釉多有管款,做工精细是它的特征,但是在民间也有烧制霁蓝釉瓷器的,大多都被用来庙堂的祭祀瓷器,以瓶、炉为多,没有管款,但是有年纪年款的。

清朝雍正年间的霁蓝釉菊瓣形花壶拍卖出了五百三十五万的价格,清朝乾隆年间霁蓝描金折枝花卉双牺耳尊,拍卖出了八百九十万的价格。在清代乾隆时期瓶、尊等琢器颈肩部常附加了各种装饰性的双耳,一方面是为了其实用性,其次还有着装饰的作用,使得瓷器更加的利于平衡协调,增加了瓷器美观的同时其时代特征也是非常鲜明。

比如说:象耳、贯耳、蝙蝠耳等,装饰双耳的工艺技法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开拓还影响了乾隆后期个朝的器物发展,象征着吉祥的寓意。详细的来说,宣德时期的瓷器以暗花为主,康熙时期是霁蓝发展的鼎盛时期,釉薄且无开片,釉色较昏暗,霁蓝就这样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清代的霁蓝釉瓷器收藏价值和其价格都很高,因为器物的缺少、和罕见,所以说其价格都很高,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烧制出的瓷器在落款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种类不同之外,在其原料的使用上以及釉色的上色都没有较大的差别,所以说现在市面上的清代霁蓝釉瓷器官窑和民窑的瓷器价格差距并不大,仿制的瓷器其制作工艺以及原料的使用上与清代瓷器有着较大的差别,从其器型的成色上以及手感上就有着明显得到差别。

因为清代霁蓝釉瓷器的生产并没有断绝,各朝各代都有着延续,只是在其做工的精美程度上有着较大的差别,在其价格和收藏价值上就有着较大的差距。因为收藏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对于清代霁蓝釉瓷器多了一份偏爱,使其价格越长越高,甚至在一些拍卖会上可以拍出天价的价格,这是普通收藏爱好者所不能接受的,却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能通过观赏来对清代霁蓝釉瓷器进行了解。

清康雍斗彩瓷器


 斗彩瓷器起源

斗彩工艺始创于明成化时期,但“斗彩”一词却成名于清代《南窑笔记》。关于此名来历有两种传说,一是因为“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先在坯胎上用青料画花鸟等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添绘、拼斗,复又入窑烘烤而成,因为这项工艺创烧于江西景德镇,按当地的方言“斗”就是“凑”的意思,比如说:“今天几个朋友‘斗’钱出去吃饭”,也就是说朋友把钱“凑”在一起出去吃饭的意思,故而“斗彩”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争奇斗艳,互比美丽,各自不甘服输而得名“斗彩”。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不管哪种说法有道理,用意还都是对“斗彩”精美工艺的赞扬和肯定。这里介绍广东省汕头市博物馆珍藏的几件清代康雍时期的斗彩器物,和大家一起分享精美康雍斗彩的独特魅力。

清康雍斗彩瓷器釉色

先谈釉色。康熙器物的瓷釉和瓷胎结合紧密,釉面极其光润,绘制精致,色彩艳丽。康熙时开始使用以金为着色剂的“洋红”,并迅速盛行,取代了矾红,它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红”,从而使斗彩显得更加娇艳。这个时期的斗彩无论是器物的数量,还是色彩的种类都比较多,既有釉色淡雅清新的作品,如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纹盘,也有色彩深浅不同,再添加其他釉色,从而艳丽夺目的器物,如康熙斗彩蓝地红绿彩双龙戏珠碗。

雍正时期施釉工艺比康熙时期有很大的进步,彩料的提炼更为精细,并开始在斗彩中使用渲染法(属于比较简单的渲染)。用彩方面,一般颜色都比以前略为浅淡,所以雍正时期的斗彩色调柔和淡雅,同时此时斗彩中还偶尔出现了点缀粉彩的情况(即斗彩和粉彩合绘,但粉彩所占比例非常小),突破了过去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创造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的工艺。同时还十分讲究釉上彩的多样化,往往在图饰的一朵花内添以黄、紫、绿、红等多种颜色,使斗彩显得更加丰富艳丽。如雍正缠枝花碟就是使用了这种工艺。

清康雍斗彩瓷器纹饰

再谈纹饰。在图案设计上,康熙斗彩仍带有以疏朗秀丽为特色的明代后期遗风,纹饰图案往往布满全器。如蓝地红绿彩碗就是这种风格的真实写照。瓷匠首先在坯胎上用青料勾勒好龙纹、云纹、莲瓣纹等,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大量的蓝料涂地,用红绿彩添龙纹,复又入窑烘烤而成,以繁缛致密、色彩富丽的纹饰取胜。绘画题材基本上脱离了以往的形式,不仅大量采用历史人物故事一类的题材,此外还有草虫、花鸟、禽兽、云龙、山水等吉祥图案,例如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盘的背面绘的是“岁寒三友”,康熙斗彩团花寿桃纹盘正背面绘的都是吉祥图案。

雍正时期的绘画继承了康熙晚期的风格,但比康熙绘画更为精细,也比较注重章法。斗彩纹饰的布局和添彩有独到之处。这个时期釉下以青花勾线后,能把各色细润的彩料准确地填在框线内,施彩薄而浅淡,添彩很少溢出青花轮廓,例如雍正斗彩竹石盘(图5)就是在青花线条内准确添彩的体现。图案设计基本以花鸟为主,其中花卉品种最为丰富,常见有牡丹、桃花、海棠、菊、三秋、九秋、落花流水等等。花纹图案规整,笔法精细纤柔且清秀典雅,装饰以绘画为主,各种画面都有一定的特点,图案工整精细,风格趋于清新淡雅。

清康雍斗彩瓷器造型

在造型方面,康熙器物的瓷胎坚密,器物造型比明代晚期要考究,特别是碗盘类器物都非常精细、规整,多数的底足都制成光滑而滚圆的泥鳅背状。

雍正时期的器型以线条秀美著称于世,为后世仿制者所无法追摹。一般器物的转折棱角处制作得自然柔和,不似康熙时期那样挺拔生硬,所制器物的器壁一般要比康熙时期的薄一些,胎体迎光透视则莹润无瑕,有的略显青色,所以器物的造型特别精致秀巧。

清康雍斗彩瓷器款识

在款识方面,康熙官窑比较重视年款,年款的种类很多,也有刻印款,但以书写款为主。这种年款一般都置于器物底部。在书写款中可分为青花款、釉里红款、紫彩款、蓝料款以及胭脂红料等几种款识,彩料年款又以青花款最为普遍。年款的写法一般都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的形式,也有的是六字三行的。

雍正时期的瓷器款识比较普遍,也以青花书写款最为常见,整个雍正时期瓷器年款笔画规矩,横平竖直,字体都比较工整秀丽。官窑年款一般常见的形式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加双蓝圈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加双蓝圈款的;还有个别不带边框的年款,也是六字三行。另外在雍正初期个别器物上还有书“雍正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的,这种篆书款在雍正以后逐渐开始流行。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匾横年款。雍正年款的位置绝大多数也是在器物的底部。

天蓝釉瓷器图片及拍卖成交价格


天蓝釉是一种高温的色釉,是通过“天青”演变而来的,釉色较浅发蓝,像天蓝色因此而得名。在清朝康熙时期开始了首次的烧制,因为其原料釉中含有铜、铁、钛等金属元素的加入使它具有着呈色稳定、莹洁淡雅的特性,康熙时期烧制的天蓝釉还都是小件的文房用具,发展到雍正、乾隆时期才看到了瓶、罐的出现,器型也变得更加的丰富了起来。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的天蓝釉瓷器以器型的挺拔、釉色浅且淡、纹饰凭借着简单、大方得到了世人的称赞。从其烧制器物的外形上看,具有着精致、小巧、大气的特征,给观赏者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感。

从其釉色上看,成色较为的稳定且光润度较高,有着非常光滑的手感,主要色泽是以浅淡的蓝色为主;从其纹饰上看,纹饰刻画的较少,大部分瓷器都是光洁无暇的,没有复杂多变的纹饰,从其纵向看或者是横向上看,具有着线条感十足的特点,造成了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以简单、素雅著称。

从其瓷器的造型上看,造型较为的多样,有小件的文房用具,也有着大量的大件瓷器进行收藏,其收藏价值十分之高;从其工艺特色上看,器物烧制的非常的精致且具有着浓浓的淡雅之气,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感。

除了清朝时期出现了天蓝釉的瓷器,早在汝窑的烧制出就出现了“天青色”这一色泽,这也是汝窑发展中最为独特的颜色,其价格以及收藏价值都是非常高的。从其制作的工艺上看,选用了名贵的玛瑙最为其最重要的原料、加上工匠工艺的精湛经过层层的提炼使其更釉色更加的明亮且多了一份莹润之感。

例如:汝窑烧制的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从其纹饰上看,在其颈部位置以及腹部的位置刻花了莲花纹;从其器物的色泽上看,色泽较为的饱满且施釉较为的均匀,杂质较少;从其造型上看,敞口、鼓腹圈足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虽然底部圈足露胎却不影响它的价格,被称之为“中国稀世珍宝”。

天蓝釉的瓷器烧制工艺较为的复杂且烧成率较低,流传至今完整的天蓝釉瓷器少之又少,做为一件刻花的瓷器其工艺、造型、釉色都是上乘的,其价值也是非常之高,收藏在河南省博物院内。像这样的天蓝釉瓷器其价格是非常高昂的,虽有许多仿品但是在色泽上、工艺上、釉层上以及最后的呈现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别,收藏价值较低。

清康雍乾三代混合彩瓷的六种组合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由于景德镇御厂制瓷业稳步发展,制瓷者结合现有海内外各种彩料,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出许多前所未闻的釉色品种。这些改革创新为当时景德镇制瓷业带来了春风,为清三代景德镇彩瓷业的蓬勃发展、再创历史辉煌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一、混合彩瓷的界定

“混合彩瓷”是指“釉下彩”、“釉中彩”与“釉上彩”等相互结合烧制的彩瓷。在历代官窑瓷中,釉下彩多使用钴料(青花)或铜料(釉里红)发色。由于釉下彩是在覆盖表面玻璃釉层之前施绘,因此釉下彩烧制的温度要与表面玻璃釉烧制温度一致,多采用高温釉系;釉中彩是指将色釉料混合于表面釉水中,在施表面釉的同时一起上色,比较常见的釉中彩为霁青、霁红、茶叶末、胭脂红、钧釉等;釉上彩主要应用于五彩、珐琅彩、粉彩瓷中,色彩种类丰富,例如矾红、金彩等。由于釉上彩是在已经烧制好的瓷器表面再次施彩烧制,因此一般采用低温釉彩。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由于三者的定义划分一般是以表面釉层为基准,因此导致概念区分的不严密性。例如釉中彩的单色黄釉如果运用在斗彩、粉彩上,由于位置处于玻璃釉层表面,届时就将其划分为釉上彩。

官窑混合彩瓷的起源时间暂且难以考证,大量的制作应始于明宣德朝,当时黄地青花、青花矾红、以及斗彩的雏形——青花五彩等混合彩都被御厂大量制作,之后迅速发展的斗彩是也明朝极具代表性的混合彩。

二、混合彩的制作

从制作工艺程序上看,混合彩瓷要比普通彩瓷更加复杂繁琐,因此混合彩瓷的制作难度也比其它彩瓷更高。制作一件釉下彩与釉上彩相结合的混合彩瓷时,首先在素胎表面绘制釉下彩料,然后覆盖一层玻璃釉,入高温窑烧制成半成品,挑选合格半成品继续进行釉上彩绘制,最后入低温窑烧制。根据彩料各自烧制温度不同,釉上彩部分可能进行数次烧制,直至完成。

三、清三代的混合彩

由于清代初期彩瓷制作工艺的不断成熟发展,景德镇御厂制瓷者借鉴以往原有的混合彩瓷(例如黄地青花、青花斗彩、青花五彩等),制作出许多具有该时期鲜明特色的混合彩瓷。

组合一:釉里红与五彩的结合

明、清时期,由于铜料(釉里红)发色不稳定、烧制难度较大,导致御厂在掌握釉上矾红彩烧制后的许多情况下使用其代替釉里红(明后期五彩瓷中尤为明显)。清康熙时期,由于瓷工对釉里红器物烧制的准确把握以及釉里红发色优于矾红,该类制品又被御厂大量制作。同时在原有青花釉里红制品的基础上,创新使用釉里红代替矾红与其它低温釉上彩结合,制成新颖的混合彩瓷。现存的康熙釉里红五彩水盂、苹果尊等都堪称是该类混合彩瓷的代表性制品。

组合二:斗彩与粉彩的结合

随着康熙时期彩瓷技术的不断发展,景德镇御厂在康熙末期已经制作出典型的粉彩瓷,同时,将粉彩运用到青花斗彩瓷中,使该时期的不少斗彩制品隐约带有粉彩味道。从康熙末期开始,青花斗彩瓷中的粉彩特征主要表现在花瓣渲染部位,上海博物馆所藏斗彩花卉纹双耳扁瓶充分体现了该特征。

器2由于无落款,从花瓣处略有康熙味道的粉彩特点来看,雍正早期制品可能性较大。器3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篆字款,彩料发色、应用都极为得当,因此推测为雍正后期制品(见图3)。根据器2与器3的粉彩部位特写照片可以明显看出后者的粉彩风格较前者更加成熟。其实撇开器2、器3,观察康、雍、乾三朝的斗彩瓷,在使用花卉纹图案时,花瓣处的调色几乎都可以看到粉彩的踪影。

组合三:釉里红与斗彩的结合

乾隆时期的彩瓷发展相当迅速,该朝制品中首次出现釉里红与斗彩相结合的混合彩瓷。由于康熙时期曾有过釉里红与五彩结合的先例(见图1),所以釉里红与斗彩相结合的混合彩也就容易接受、不足为怪了(见图4)。

组合四:青花与粉彩的结合

青花五彩始于明初宣德朝,清代康熙时期也曾延续制作,随着景德镇粉彩瓷业的发展成熟,青花与粉彩相结合的青花粉彩也自然产生,并在乾隆之后大量制作。(见图5、图6)

组合五:斗彩与珐琅彩的结合

康、雍、乾时期的斗彩瓷制作相当精美,除许多带有粉彩特点外,还存在珐琅彩特征明显的斗彩制品(见图7),该类混合彩瓷与上文中提到的釉里红斗彩相结合的混合彩瓷一样比较少见。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粉彩与珐琅彩在某些彩料烧制时都呈明显凸起特征,因此器7也有可能为斗彩与粉彩的混合彩瓷。

组合六:青花、斗彩、钧釉、粉彩等的结合

混合彩瓷中最为复杂的应属现藏北京故宫的各种乾隆釉彩大瓶,该类瓷集釉下彩(青花)、釉中彩(钧釉、豆青釉)以及釉上彩(粉彩、金彩)等于一体,成为清代最复杂、且最具代表性的混合彩瓷(见图8)。

四、总结

由于康雍时期景德镇御厂制瓷者对外来珐琅彩的逐步掌握与认识,瓷工们成功研制出符合自身发展条件、色彩绚丽的御厂粉彩,这一重大历史变革推动了御厂彩瓷的迅速发展,并带动了其它诸多彩瓷的连锁革新。当御厂窑工辛勤制作这些富有浓郁清代气息的彩瓷时,也不知不觉将御厂彩瓷制作又一次推向了历史颠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康雍乾天蓝釉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康雍乾天蓝釉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天蓝釉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