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青花发色鉴别瓷器 > 导航 >

乾隆早中晚三个时期青花瓷器发色和纹饰的变化

乾隆早中晚三个时期青花瓷器发色和纹饰的变化

青花发色鉴别瓷器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06-13

青花发色鉴别瓷器。

乾隆时期是清代经济到达顶峰时期,但是他好大喜功,为清代走向没落埋下了伏笔,瓷器烧造也这个时期进入全盛时期,他不断创新,加入了自己的喜好。乾隆青花瓷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青花瓷器生产逐渐格式化,从朴素古雅走向了艳丽,通俗的讲就是瓷器纹饰风格过于艳俗。总的来说以雍乾时期的青花瓷器不但器型规整,画工精湛,而且在某些笔法和图案布局上暗含新意。乾隆青花瓷器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早中晚三个时期也在变化。

乾隆早期青花瓷器主要追明代永宣青花的效果,青花浓烈晕散,纹饰中点染的的地方很多,著名的早期作品有乾隆五年、六年景德镇督窑官唐英监制的一部分青花供器。这部分青花瓷器都是典型清代纹饰,但追求明早期的艺术效果。

清乾隆款青花折枝花卉梅瓶

清乾隆款青花折枝花卉梅瓶以素面白釉为主,绘深蓝色青花釉,青花釉色渗染较重,瓶颈部绘几何花卉纹,上下沿有青花双圈;肩部为稠密的须弥纹,腹部为大片白色素地,疏朗地描绘数丛折枝花卉,为桃实、石榴、荔子、牡丹等植物和花卉;瓶腹下部有青花双圈,其下为繁密的蕉叶纹,瓶底中央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方款。

中期以后乾隆早青花瓷器的青花的发色清丽,很少再有晕散,作品也就不再模仿永宣,而把乾隆一朝的工整、秀丽、强调形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时的青花,渲染有度,把青花单纯的色调分出层次。

青花天球瓶

青花天球瓶器身满饰蓝色青花图案,口部之下为海水、波浪纹,其下为如意云头纹;颈部及腹部全身满饰串枝番莲纹,大小花朵参差有致,长短花叶委婉缠绕;肩部绘有青花双圈,圈内饰一周花瓣图案;腹下部为须弥纹,内饰半圆纹饰;瓶底部中央位置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方款。

此件器物看似平淡,而青花花纹的刻画非常细腻,着笔时留下的深浅痕迹很自然,其精彩程度远非一般工匠所能企及。

到了乾隆晚期,有的青花瓷器出现了略带紫色的现象,胎体也变得干白,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嘉庆。对后世的瓷器影响比较深远。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青花发色与呈色的区别


发色是青料在焙烧过程的化学变化,呈色是青料烧成后所呈现的直观感受。

呈色的色调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第一是发色,第二是胎骨,第三是釉子。胎骨就是 釉里面的胎子,胎子发黄,发白,松软与坚硬都对青花有一定影响。釉子质量的好坏、颜色和厚薄都对呈色有影响。 发色的制约因素:第一是青料,第二是施用技术,第三是焙烧温度。施用技术就是在画的时候,画功怎么样。如果蘸 的颜料都一样,画线用力均匀,青花烧出来后就是一个颜色,否则青花就会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再一个是焙烧温度,应该是1260度。同样的青料,如果温度过高,颜色发黑;温度过低,有点发绿。

还有一点特殊的情况,就是单纯的青花瓷,它的发色、呈色都一样时,如果经过二次焙烧,即再进一次炉后,颜色要比没进二次炉的深,像后来的青花红绿彩、豆彩等。再说青料,青料受三方面影响,第一是成分,第二是提纯,第三是配制。

成分主要是氧化钴,它发出的颜色是蓝色的,其中含有一定的氧化锰,还有一种三氧化二铁,简称氧化铁。钴的含量越高,蓝色就越正,含量少就发灰。锰含量高时,青花就蓝中泛紫或蓝中泛红。氧化铁含量高时青花的发色就发黑。

康熙官窑青花瓷青花发色分几种


青花瓷是我国传统釉下彩瓷器珍品之一,成熟于元代景德镇湖田窑,在此后的明清两朝一直是制瓷业的主流品种。尤其是在清康熙时期,官窑青花瓷的发展可以说达到了巅峰,不论是种类、数量、工艺还是瓷绘技艺,都领先于前朝,且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一座丰碑。因此,在古代青花瓷收藏领域,清代官窑青花瓷以其独步天下的磅礴气势,赢得了众多藏家的钟爱。

在收藏和拍卖市场上,康熙官窑青花不乏创下天价记录者,尤其是2018年5月经由中能国拍拍出的那一套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其创造的近9.2亿元的成交价至今仍是清代青花瓷拍卖之最。康熙官青的收藏热,吸引了众多藏友的投入。但对于康熙官青的青花发色种类、分期,不少藏友还不太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些相关的问题。

1)康熙早期官窑青花瓷发色:灰暗是最大特征

根据康熙官窑青花的发展特征来区分,这里所谓的“康熙早期”指的是康熙元年至康熙19年这个时期。在这一阶段内,康熙官青的生产体系还处在重建和调整性确立中,一直到康熙19年景德镇御窑厂才真正完全恢复。因此即使是官青,在青花发色上也并没能做到始终如一。

康熙早期官青烧造,使用的青料以国产浙江青料为主,也有一部分江西或广东青料。这类国产青料的发色均偏灰暗,因此康熙早期官窑青花瓷的青花颜色大多都是灰蓝色,甚至有个别呈现出浓重的灰暗色乃至灰黑色。

2)康熙中期官窑青花瓷发色:康熙官青最鲜亮的一笔

康熙20~40年之间,是官窑青花瓷发展的中期。这一时期,官窑青花瓷所用青料为云南省出产的珠明料。珠明料由天然钴土矿煅烧而成,提炼非常精纯,且锰含量充足。因此,康熙中期的官青瓷器,青花发色青翠鲜蓝,明净沉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亮而不浮。

康熙中期的官窑青花瓷,发色最好的可以达到“宝石蓝”、“翠毛蓝”的面貌。同时,这一时期的官青发色还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的五个色阶层次之分,使得瓷绘的画面感、立体感、节奏感等观赏性大大提升。

3)康熙晚期官窑青花瓷发色:回归平静的淡雅

康熙官青的晚期,指的是康熙40年开始至朝代终结。这一时期,官窑青花所用青料种类不拘,珠明料、平等青、回青等均有涉及。在青花发色上,康熙晚期官瓷逐步回归平淡宁静,色彩趋于淡雅,浅色调的灰蓝出现较多,有的青花还出现晕散现象。

在康熙官窑青花三大分期的青花发色特征以外,康熙官青还有较少一部分仿明代青花发色的作品。其中,以仿宣德青花的深沉浓艳、嘉靖青花的蓝中带紫和成化青花的淡描净雅三类为主。

乾隆青花瓷器


乾隆时期,国泰民安经济发展。皇帝酷爱瓷器,景德镇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历史高峰。

乾隆青花依然是瓷器中的主角,继承有雍正的仿古之风气,又有本朝特点的工细新作。雍正仿永宣青花,乾隆年也效法,其作品有时不看款识很难分辨是乾隆还是雍正。乾隆早期青花浓烈晕散,纹饰中点染的地方很多。著名的有乾隆五六年景德镇督窑官唐英监制的一部分青花贡器。中期以后,青花的发色清丽,很少再有晕散,作品也就不再模仿永宣,而把乾隆一朝的工整、秀丽、强调形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到乾隆晚期,青花作品中部分出现了略带紫色的现象,胎体也变得干白,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嘉庆。

乾隆青花比起康熙少了随意,比起雍正少了古雅。乾隆青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青花瓷器生产逐渐程式化,让作品变得美丽得不能再美丽,尽可能地表现制瓷技巧。

乾隆青花存世量大,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造型丰富,题材广泛,许多作品仅为摆设,不为实用。

乾隆官窑青花价格比较高,一件可以赏析的精品100万元左右。民窑瓷器价格在千元,乾隆以后的民窑清花就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了。

清代乾隆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并成为主流,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体制上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制宫廷御用瓷,并实行官搭民烧的办法。

清代青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最能代表景德镇制瓷工艺水平的仍然是官窑产品,品质精良,主要担负着朝廷陈设和生活用器及对内外赏赐和交换的需要。而民窑青花风格上则表现出自然、淳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

乾隆一朝六十年(1736~1795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出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通过对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青花瓷器整理和研究,综合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

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二、青料

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乾隆早期青花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许多青花瓷器的青料描绘上加重点染纹饰,有橘皮纹、晕散和黑色斑点,主要是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渤青”的艺术效果。乾隆中晚期青花发色同样浓重艳丽,但晕散现象逐渐减少。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或纯蓝色的以及浆胎青花,但数量不多。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釉青花等。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传世较多。

三、造型

既有继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式样,也有仿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式样,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还有创新式样,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四、纹饰

景德镇御窑厂多是按照朝廷送来的图样描绘,装饰风格以细致、繁缛、华丽为特色,反映民众生活内容的已少见。

乾隆青花最引人注目的是缠枝莲、云龙、八宝纹大量出现。另外还有:荷莲纹、三果图、勾莲、折技莲、把莲、缠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云蝠、宝相花、朵花“寿”字、鱼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叶、松竹梅、博古、梵文、诗句、过枝梅、鹊梅、鹭莲、芦雁、狮球纹、团鹤、穿花龙、穿花凤、穿花龙凤、松鼠葡萄纹等。

仿古铜器纹饰有:回纹、夔纹、兽面纹、饕餮纹等。多数是用在琢器上。

人物纹:有山水人物、柳下钓鱼、渔家乐、八仙过海、山水牧樵、人物楼阁、婴戏纹等。人物头部多采用渲染手法。

乾隆青花纹饰题材广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富丽繁密,细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另外,经常看到一些盘、碗采取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盘、青花里外缠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云团花外浅蓝地盘、里青花缠枝宝相花外霁蓝盘等,这种装饰手法在晚清瓷器中常出现。在乾隆青花的纹饰中,吉祥图案增多也是其特点之一,就是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如蝙蝠与“福”通,鱼与“余”通,松鹤表示长寿,鸳鸯表示成双成对等。可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长”、“万寿无疆”等寓意长寿的文字也经常出现。

五、款识

乾隆青花多数是在器物底足内书写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极少见四字篆书款和楷书款。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乾隆本朝官款字体紧凑工整,横平竖直,青花色调浓艳而又深沉,鉴别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製”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样,即出头,这种写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宁晋斋”、“澹宁斋”、“彩秀堂制”、“养和堂”、“彩华堂”、“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乾隆青花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产生的影响都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卫浴陶瓷选择的三个步骤


有人这样形容陶瓷卫浴产品,在我们的家里除了沙发、床之外,最能体现肌肤相亲的就是卫生洁具。这话乍听起来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可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由此看来,卫生洁具产品的质量实在是非常重要的。

卫生洁具由卫生陶瓷和一些配件组成,包括各种坐便器、水箱、浴盆、洗面器等。这类产品的结构虽然不复杂,但是每一个小配件的质量优劣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尤其是坐便器产品,节水效果如何更加重要。有关专家指出,对卫生洁具中陶瓷部分的选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购买前需要做好三件事情。首先,确定洁具的整体风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间的美观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目前市场上不乏符合普通消费者经济承受能力的成套产品。所以,在购买前一定要有配套意识,包括造型、色调等等。那些开放式卫生间还要和居室的整体风格相匹配。最好的选择是购买同一品牌产品,即使是不同品牌的产品也要尽量做到风格统一、搭配得当。

第二,购买中要辨别宣传的可靠性。据有关专家介绍,有的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会滥用一些标志,夸大产品功能,甚至作虚假宣传。比如,随着消费者对“认证”认知度的提高,一些企业会在目位置标出通过“某某中心认证”。对此,消费者可以到国家认监委网站上查询这家认证机构是否经过国家批准,企业所说的认证是否与国家统一实行认证的概念相一致,不要受误导。

第三步,选购时要对产品质量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外观质量的检查和判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查看表面是否光滑,避免开裂。可以从侧面观察产品表面,没有或少有砂眼和麻点、反光效果好,同时手感细腻都说明釉面质量好。二是用手指轻轻敲击,听声音是否清脆,质量好的陶瓷产品敲击声清脆,而有裂缝的陶瓷产品一般会发出沙哑的声音。

清代乾隆青花瓷器的特征


乾隆一朝六十年(1736—1795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通过对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青花瓷器整理和研究,综合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 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二、青料 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乾隆早期青花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许多青花瓷器的青料描绘上加重点染纹饰,有橘皮纹、晕散和黑色斑点,主要是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的艺术效果。乾隆中晚期青花发色同样浓重艳丽,但晕散现象逐渐减少。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或纯蓝色的以及浆胎青花,但数量不多。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传世较多。

三、造型 既有继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式样,也有仿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式样,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还有创新式样,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盘碗类:有圆口、敞口、花口、菱花口、板沿镂空、腰圆形、高足形,攒盘(9件)、暖盘、盖碗等。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宽厚,足根有滚圆和矢状两种,前者居多,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圆滑。

文房用具类:笔筒分直口和敞口两种,尺寸上没有康熙、雍正两朝高大,形体要小。笔洗有瓜式、叶式、双耳三足小洗、竹节式、海棠花式,墨床有书卷式、方形委角、六方委角。盒类一般上下结合紧密。此外,还有笔架、笔舔、水盛。这些文房用具虽然尺寸不大、但制作很精巧。

瓶类:有玉壶春瓶、赏瓶、梅瓶(有带盖有不带盖两种),直颈部、长颈撇口瓶、棒槌瓶、盘口瓶、洗口瓶、蒜头瓶、胆式瓶、马蹄瓶、琮式瓶、灯笼式瓶,双连瓶(创新式样)、六连瓶、七孔瓶、天球瓶、转心瓶(腹部多有镂空)、四方委角瓶、葫芦瓶、三孔葫芦瓶、绶带耳葫芦扁瓶、天圆地方葫芦瓶、活环葫芦瓶(创新式样,既在瓶的束腰处有一圆环,可左右移动)、壁瓶、葫芦式壁瓶、双耳壁瓶、宝月瓶、双耳宝月瓶、蝠耳扁瓶、折角方瓶、贯耳瓶、贯耳六方瓶、出戟八方瓶、兽耳衔环方瓶、双耳大扁瓶、凤耳瓶、象首耳瓶、甘露瓶等。赏瓶和壁瓶在当时大量出现,壁瓶又叫挂瓶、轿瓶,造型多呈扁平状,背面有孔可穿系。乾隆青花的各式瓷瓶最大特点是往往在颈部加双耳,它使器形更中匀称完美。这种造型风格对嘉应以后各朝的瓷器制作有很大影响。

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还有执、僧帽壶、葫芦壶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

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等。尊胎体厚重,形体高大,造型古朴。

仿明代永乐青花式样的有:青花描金缠枝花纹碗。

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样的人:青花锦纹壮罐、折枝花果纹执壶、人物图盘,后两种均六字篆书本朝官款“大清乾隆年制”。

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看,乾隆仿明永乐、宣德、成化青花在数量上和水平上明显不如雍正时期的仿品。

仿古铜器式样的有:爵杯、盉壶、炉、尊、花觚等。花觚造型普遍比雍正时期的高,较康熙时期的矮。

乾隆青花还有一些常见造型:小酒蛊、高足蛊、杯、双耳方杯、镗锣洗、格碟、盏托、三足盆托、渣斗、盆奁、八方奁、七孔花插、八方花插、书灯、双半圆几、钵缸、盖缸、兽耳圆花盆、蟋蟀罐、绣墩等。

总体上看,乾隆青花造型已达到无物不备的境地,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赏瓶、精湛的镂空转心瓶,以及成双成对的大型陈设瓷如瓶、尊等都非常华美壮观,小件器皿制作上有新意,大件器皿端庄古朴,华贵典雅。

四、纹饰 景德镇御窑厂多是按照朝廷送来的图样描绘,装饰风格以细致、繁缛、华丽为特色,反映民从生活内容的已少见。

乾青花最引人注目的缠枝莲、云龙、八宝纹大量出现。另外还有:荷莲纹、三果图、勾莲、折枝莲、把莲、缠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云蝠、宝相花、朵花“寿”字、鱼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叶、松竹梅、博古、梵文、诗句、过枝梅、鹊梅、鹭莲、芦雁、狮球纹、团鹤、穿花龙、穿花凤、穿花龙凤、松鼠葡萄纹等。

仿古铜器纹饰有:回纹、夔纹、兽面纹、饕餮纹等。多数是用在琢器上。

人物纹:有山水人物、柳下钓鱼、渔家乐、八仙过海、山水牧樵、人物楼阁、婴戏纹等。人物头部多采用渲染手法。

乾隆青花纹饰题材广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富丽繁密,细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另外,经常看到一些盘、碗采取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盘、青花里外缠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云团花外浅蓝地盘、里青花缠枝宝相花外霁蓝盘等,这种装饰手法在晚清瓷器也常出现。在乾隆青花的纹饰中,吉祥图案增多也其特点之一,就是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如蝙蝠与“福”通,鱼与“余”通,松鹤表示长寿,鸳鸯表示成双成对等。可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长”、“万寿无疆”等寓意长寿的文字也经常出现。

五、款识 乾隆青花多数是在器物底足内书写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极少见四字篆款和楷书款。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乾隆本朝官款字体紧凑工整、横平竖直,青花色调浓艳而又深沉,在鉴别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製”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样,即出头,这种写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代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宁晋斋”、“澹宁斋”、“彩秀堂制”、“养和堂”、“彩华堂”、“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堂名款主要书写属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为了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乾隆青花瓷器,现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挑选出12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简要的介绍和赏析。

陶瓷收藏投资的三个原则


陶瓷收藏投资的三个原则。

原则一:用闲钱中长期投资

由于经过一段暴涨,陶瓷收藏市场的利润空间不断积压,投资周期从之前的3~5年延为10年左右。除了特殊品种在特殊环境中有短时间爆升的可能性,即使是少而精的品种也只能在10年左右时间中以10%左右幅度上涨。对于收藏者来说,要做好中长期投资的准备。

投资的资金必须是生活必需以外的资产。对于年薪二三十万元的投资者来说,如果每年能够收藏一两件好瓷器就已经达到目的。不过要注意一定要兼顾完整原则,收藏相对少见、品相好的、以立件为主的瓷器。

原则二:进行投资组合配置

市场的热点不断转变,对于投资者来说必然跟随市场热潮,因此最好采取多品种组合的方式,用“青花+彩瓷+单色釉”的方式,结合不同器型如“碟+碗+花瓶+文房”进行收藏。这样的组合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收藏者对多品种的学习;二是当市场热点落在某一个品种时,收藏者在需要时可以轻易出货,而无须把非市场热点的品种低价忍痛割爱。

原则三:坚持特色收藏

特色收藏有4类:按品种收藏、按纹饰收藏、按朝代收藏、按用途收藏。按品种收藏是指不同类别,如收藏者对文房类感兴趣,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小项如笔筒系列收藏。

其二是按纹饰收藏,即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其三是按朝代,有的收藏者对不同朝代的陶瓷工艺品有特别的兴趣;另外,用途也是收藏的一方面。特色收藏令收藏者的收藏水平广泛而深入。

奢侈的艺术品:珐琅彩瓷仿制作假的三个时期


珐琅彩瓷,即瓷胎画珐琅,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它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是历代最受藏家青睐的瓷器之一,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你知道珐琅彩瓷仿制作假的三个时期是哪三个时期吗?

由于珐琅彩的高昂价值,在珐琅彩研制成功之后,自清代至民国及至当代的景德镇有一个竞相仿制的过程。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研制成功之后,在景德镇历史上有三个仿制珐琅彩瓷的过程及时期。

清中期以后:高级技工的“私活”

珐琅彩瓷在康熙晚年研制成功,经雍乾二世,达到顶峰,乾隆二十年前后,瓷胎珐琅彩及瓷胎洋彩生产基本上以景德镇为主,这种工艺和艺术形式得以在景德镇生根、开花、结果。我们知道,为清御窑厂生产的技工、画匠多是民窑的高手及技艺出众之人,他们凭着出众的技艺,在盛世养家糊口是不成问题的,若技艺拔尖者,多不愿隶属御窑差役,其原因在于御窑工价固定,不会随市场价上升下扬,机制不灵活,且收入并不比自己经营获利更多。

因此,在清至民国间,一些原在御窑的技艺出众工匠多逃避御窑的缧役,更愿意自己经营以求自由自在,不愿过点卯上班的生活。同时,他们在御窑工作的一些画本、样器、技艺,既使不偷回家也烂熟于心,经他们手制的珐琅彩及洋彩不计其数,尤其是在清雍正以后,珐琅彩的制作在清宫珐琅渐沦为客串,而在景德镇生产成为主流,到乾隆朝之后,珐琅彩的制作基本上以景德镇为主,因此,珐琅彩的制作及技艺在景德镇高级民窑中已不是秘密,在后朝仿前朝的一些稀世珍品也算不上犯法,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悄悄地把活干了。

清末至民国:仿制的“黄金时代”

如果说在民国之前珐琅彩瓷多以“古月轩瓷”之名托制,民窑在许多方面无法完全仿制珐琅彩瓷,一是因为民窑之体制不可完全模仿官窑,否则有违制之嫌,搞不好是要杀头的,而一般官员也不敢用完全仿官的东西,除非此器完全来自皇帝赏赐,或折价而来,要仿也只能偷偷摸摸,暗中牟利,从不敢公开模仿。而到清末以后,尤其是民国以后,政治改体,在景德镇的御窑已完全解散,其工匠技艺或并之瓷业公司,或转向民间,故珐琅彩瓷的仿制已进入了公开而全面的时代。

九十年代末至今:传统技艺失传高仿品难出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景德镇开始出现一批仿明清御窑的作品,工艺尤精到,颇能乱真,这与中国的拍卖业逐渐起步,国内外收藏家对明清官窑精品的需求有关,但是,还缺少珐琅彩高仿品。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景德镇的高仿业逐渐成熟,同时,对于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在业界就语焉不详,仿古界也在摸索珐琅彩的仿制之术,由于从民国四十年代后战乱,珐琅彩的仿制基本上告停,至二十一世纪初已近六十年,会此技术的人基本作古,应该说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基本失传了。

目前,也有仿家以金属画珐琅颜料在瓷胎上试验,此法思路上对头,但在一些技术或艺术上仍有长路要走,因此,珐琅彩的研制今日虽比民国时期图片资料更多,但要求也高,要真正高仿清三代珐琅彩瓷,达到完美程度,至今罕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乾隆早中晚三个时期青花瓷器发色和纹饰的变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乾隆早中晚三个时期青花瓷器发色和纹饰的变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青花发色鉴别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