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 导航 >

摆放古玩的座架盒--收藏外的收藏

摆放古玩的座架盒--收藏外的收藏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瓷砖展示架 古玩瓷器鉴别年代

2020-02-08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鱼鳔带架戟磬

在极讲古雅气派而文化积淀又深厚的古代中国,古玩的架、座、盒作为玉器、书画、青铜器、奇石等物的附属、陪衬与装饰,无论是设计还是制作都颇费心机,相当考究,哪怕是单独来看,也有很强的观赏和保留价值。Www.taoCI52.com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古玩架、座、盒之属作为小木作的一个门类,大都出自巧作或雕花作之中的能工巧匠之手,有的甚至是皇家匠师的精心之作,其本身就是格高韵胜的艺术品,用做古玩陪衬,两者交相辉映,更显高贵。即便是所衬之物已经遗失,只留下单只的座、架、盒,也是万万不可小瞧的。

清末年间苏州怡园主人顾鹤逸有一藏石,此石不但有岩峦洞壑之形、枯木之质,听之有声,而且颠倒、正侧,可以摆出多种不同姿态。主人特意延请木作高手为藏石制作了九个不同形态的座子,以便随时变更其陈列方式。这些座子,个个精巧别致,且刀工准确利落,与藏石的九个面紧紧相扣,可谓匠心独运。

收集古玩座、架、盒也要着眼于精品。何为精品?笔者以为,需从做工、质地、构思、造型、立意诸方面综合起来考虑。

古玩座、盒、架有石质、木质、铜质及锦、布等,木质为最多。从取材上衡量,一般以材质佳良者为贵,如黄花梨、铁力木、紫檀、红木中,则以紫檀、黄花梨者为贵。论其制作方法,有平雕、浮雕、圆雕、透雕、综合雕等,也有采用雕漆、镶嵌银丝等工艺的。无论采取什么工艺都要以雅为宜,使之质朴文气,不能过于花哨,以致失去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色,更不能哗众取宠,让人望而生厌。

架、座、盒既然是古玩的衬托,就得与器物搭调。凡工艺、设计、大小、色泽、高矮等都要充分考虑到所配器物的本色与造型,突出古玩本身,将器物自身的意境与妙趣最大限度地显现、衬托出来,并且尽可能使两者和谐统一,而不可过于繁缛,以致喧宾夺主。不管是托座、台架,还是椟匣,切忌陋、俗、繁,这就如同人的衣服,既要合体,还要适宜。

古玩市场上销售的古玩托、古玩盒之类,新旧混杂,优劣不分,玩家也不可盲目购进。常见到一些所谓古瓷、古砚,托座与瓷器并不相配,砚盒与砚台也是两拿着,有的不能合拢,有的像是硬塞进去的,拿也拿不下来,掰也掰不开。这绝不是原配的真品。还有作假的紫檀、红木的托、盒之类,表面造出一种古旧之色,也是司空见惯的,玩家更要警惕。当然,有些架、托、盒,木质好,做工讲究,卖主本无假冒古旧之意和骗钱企图,如果配以个人藏品,则也并无损害。

精选阅读

古玩收藏“捡漏”指南


看到新闻说,有个英国人捡到了一个“瓶盖”,其实是1500年前的黄金吊坠,上有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的头像。

这是白捡,不叫“捡漏”。捡漏是古玩行的一个专用术语,意思是花很少的钱买到了很贵的东西。更精确的表述是:所花的钱,和它的实际价值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的。而他的反义词,则是“打眼”和“吃药”。

收藏:张伯驹和天下第一藏品

捡漏当然要靠运气,但是如果没有眼力,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恐怕很难遇到好事。

有一种捡漏,是因为卖家见识短,好东西在手上而不自知。比如黄金吊坠,有可能就当瓶盖买了。那就是漏了。小漏还可以自我调节,大漏则可能伤心,可能要了命。而且古玩这个江湖很有意思,你吃了药,漏了东西,没有人会同情你,反倒是鄙视瞧不起。所以往往都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尤其是江湖上有一定地位的人,打眼吃药或者漏了东西,会毁一世英名。

曾被误以为是瓶盖的黄金吊坠

而捡到漏,则是一件无上荣耀的事,不仅赚到了,利于身心健康,而且会给自己的元气和名气加分。和升了官娶了美艳老婆一样的光宗耀祖。

我有个哥们,地摊上几百元淘到个紫砂小玩意,仿生的,塑的是瓜果。只是觉得好看,所以买了。后来送朋友,朋友也没要,嫌它不值钱。谁知是大名鼎鼎陈鸣远的作品,落款是真的,不是托款。上拍几十万落槌,买家还觉得是捡了漏。

前一阵传得沸沸扬扬的大漏,是一枚乾隆南红印章,那时候西泠1.8万元成交的,后来保利拍了380万。

乾隆南红印章

其实每个玩古的人,都有捡漏的经历,虽然打眼吃药的惨痛记忆要比“吃仙丹”多得多。关键是多大的漏,更关键的是,到底是不是漏。是不是漏,往往自己说了不算,那些国宝帮,天天都在“捡漏”,自我陶醉,其实不是漏,而是毒药。市场检验是很重要的,你认为便宜买到了东西,得很贵卖出去才算。我淘到过一个火柴盒大小的清代官帽耳铜炉,两千元买的,让许多人眼馋。自己喜欢,所以一直没卖。后来有人转辗托人来求购,出价三万,我还是不舍。又后来,他出了五万,实在抵挡不住诱惑,竟然出了!至今后悔不已啊!

清代小铜炉

还有一种捡漏,就是看到别人暂时还看不到的价值。比如浙江嘉兴许明农制作的黑陶印,那时候百把块一个,可以买到精品。我一路买,从一百一个,到三百、五百。前年我竟出了五千元买下一个许先生的黑陶璧。买的人多了,它的价值渐渐彰显,价格自然也就高了。

许明农黑陶印,笔者收藏。

捡漏确实令人愉快。这里面不仅有经济上的成功,还是人生中知识、能力、运气等综合价值的体现。但是漏不可能经常有,特别是现在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好东西不会轻易漏掉的。反之,倒是把破烂东西当作国宝的情况非常普遍。小镇居民家里的一只旧盘旧碗,虽说真是清代的东西,甚至明代,但是其实并不值钱,一两百三四百有人要还得挑剔品相。但是物主不这么想,把它看作稀世之宝,总希望有朝一日被专家鉴定为重器,价值连城。这都是电视寻宝鉴宝这些节目给闹的,把胃口吊起来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天上,比馅饼还要多。

这种民间日用瓷器其实不值钱。

所以过度宣扬捡漏的传奇故事,常常也是误人。文章误我,我误爹娘。梦想捡漏,常常反被漏捡了去。赔了夫人又折兵,人财两空,悲剧啊!

古玩这一行,真的很难。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不仅如此,还需识人、识时务,闭门造车、刚愎自用、想当然,老是做梦捡漏,那是不行的。捡漏,那是建立在扎实的学习、经验之上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千帆过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才是捡漏的境界啊!

古玩收藏三大难


收藏古玩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它不是单纯的买或卖,更不是有钱就能够玩。涉足古玩必须具备综合性的文化素质,要基本了解历史文化,但看书学习只是从理论上简单了解一些古董的年代、名称、用途,不经过实际收藏是绝对学不会的。

涉足古玩唯一的方法是经行家指导入门,然后经过自身的反复实践,经过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的过程,才能够逐步成熟。

一难:找入门老师难

在古玩领域中,古玩商人看的多、经手多、买的卖的多。

在长期的买卖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古玩界中鉴别眼力最好的群体。但是一般内行的商家第一不给别人鉴定,第二不教不带学生,这便给刚入门或者寻找老师学习收藏的人,造成一定的难度。虽然没有行家或老师引导也能够逐步入门,但是所付出的时间和经济代价是十分高昂的,不可避免要走很多弯路。

二难:保持良好心态难

对于古玩商和收藏者来说最难控制的是心态。高超的行家都不可避免地打眼看错,但是有些行家打眼不是技术问题,并不是不懂得真假,而是当时的心态不正确。这种不正确心态的表现主要是:看到好、少、精、奇、绝的古董不冷静,出于爱好,看到好的便容易欣喜若狂,失去自制力。其次,从经济利益出发,认为此古董是能够赚大钱的,从而失去理智,利欲熏心,而事后心态逐渐平和以后发现当时没有做到仔细考查,买到了伪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收藏者是比较难的。

三难:鉴别真假难

前辈们经常讲,认识古玩要有悟性,有了悟性一点即通,没有悟性一辈子也不入门。悟性实际上指的是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如果具备了综合素质,当行家讲解时便能很快理解。特别是对古董的真伪鉴别,如果从实质上认识真伪古董就必须懂得工艺学、材料学以及其它科技领域的基本常识。也许你会说,古玩领域也有很多人没有文化,几年后也懂得古玩了。

实际上这部分人是通过多年的实践从感觉意识方面掌握了一些辨伪要领,只能识别而不能解释,也只能凭经验大概进行真伪判断。能够做到辨伪是依靠文化、依靠科技理论所产生的悟性。

收藏古玩:以标准器识年份


古陶瓷的传统鉴定,是古陶瓷收藏者必须苦学的基础课程,也是成为古陶瓷收藏家必须过关的终极功课,唯有过了“以标准器识年份”这一关,你才能个人独立上古玩市场辨真伪淘宝,你才能为他人鉴定高仿品真伪并进行美学、历史、工艺、文化之学术研究。

不少古陶瓷收藏爱好者,“以标准器识年份”这门基础功课也没学好、学扎实,就以一知半解的陶瓷鉴定常识上古玩市场淘宝,或掺杂淘进众多赝品,或血本无归。举例如下:稍有闲钱者,对民窑高仿瓷真伪难辨,购进掺杂在民窑精品瓷中的少量伪品,算小亏,算吃“小药”,算缴学费。再虚心拜师,苦学“以标准器识年份”鉴定功课,专收历代标准器类型、釉水、款识、纹饰、底足之器物,三、五年后,必定会有收获,必定也会把初入门时所缴的“学费”,统统收回。

财大气粗者,常常心境很高,出手松动,好高骛远。民窑标准器看不上,一上手就想觅民窑精品及官窑器。结果常常被古玩商花言巧语,买下一批批粗制滥造的明清官窑彩瓷赝品。

这些财大气粗的收藏者,通常都是几千元、上万元,买下真品价值达50万元、上百万的宋五大名窑、明清官窑彩瓷粗仿品。往往都是等花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自恃是官窑瓷收藏家了,再拉台面摆宴请社会名流、古玩专家前来鉴赏。然而,一顿饭之后,原先购买瓷器的数十万、上百万元钱,都打水漂了,因为专家们鉴定均是赝品。

通过对以上两类稍有闲钱者及财大气粗收藏者的具体收藏事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收藏经验:无论是工薪族收藏者还是富翁收藏者,收藏古陶瓷一定要过“以标准器识年份”这一关。标准器,可以是几元几十元一块瓷片,几十元几百元一件残损民窑器,几千元上万元一件残损官窑器。这就像造房子要一块一块砖头砌起来的一样,手上如没有一批历代古陶瓷标本,仅靠书本、画册、光盘影像来对照收藏器之真伪,这是当代最流行的收藏弊病,这是初学者痴迷者最大的制命伤。其拯救的祖传秘方是:老老实实花数千上万元搜集一套历代古陶瓷的碎片残件标本;老老实实花上万甚至十万元,搜集一套历代古陶瓷的普通品标本。如数百上千元一件的马家窑彩陶,商周原始瓷,春秋战国半陶半瓷,汉陶罐,两晋越窑青瓷,唐三彩、唐邢窑、长沙窑,宋建窑、龙泉窑、吉州窑、磁州窑,宋景德镇青白瓷,元钧窑、元枢府釉、元玉溪窑,明清景德镇青花五彩、粉彩瓷,明清德化白瓷,民国瓷板画等等普通品。虽然,到了一定的收藏境界,这些历代标准器,就像小学、中学的课本,到时可以处理掉,让下一轮收藏入门者接盘。但“以标准器识年份”,这是任何古陶瓷收藏者必须学习的课程,或者走弯路之后,必须补习的课程。

通常这门功课三至五年仅是打基础,不勤奋者,十年八年也入不了门。遗憾的是有些收藏者号称玩了几十年古陶瓷,结果还没有真正入门,收藏进来的一大堆古陶瓷,其实均是与历代标准器貌合神离的赝品。其原因就是,还没有完全过“以标准器识年份”这一关。

凡过不了“以标准器识年份”这一关的半吊子古陶瓷收藏者,也难以独立对古陶瓷进行历史工艺、文化美学方面的学术研究。常在民间收藏报纸杂志上,看到不少民间收藏爱好者撰写的元青花鉴赏文章,笔者仅凭照片上的器型、底足、纹饰、釉水,就能断定其为赝品。可是作者还洋洋得意、洋洋洒洒挥写学术文稿,似乎自己捡了大漏,发现了民间秘藏的国之瑰宝。被收藏界誉为“张青花”的我国青花瓷器鉴定顶级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在2007年1月17日《收藏快报》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强调说:“目前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的真品,只有300多件,只有40件不到绘有人物形象,中国仅保留有8件,分别藏于江苏、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的博物馆和香港的个人藏馆。”这说明,民间收藏者能收藏到元青花真品完整器,几乎少之又少。而在2006年年底,国内民间收藏界举办的“元青花国际研讨会”上,一下子冒出来新近发现的几十件元青花完整藏品。张浦生先生认为:“世界对我国瓷器艺术的认同,元青花本身具备的艺术魅力,这是热潮中好的方面。但有人想一夜暴富而陷入执迷不悟;有人趁机制假贩假坑害收藏者;某些专家出于商业目的昧心地指鹿为马,将假的鉴定成真的。这一切,搞乱了收藏品市场,污染了学术风气,败坏了社会公德。”

以上举民间收藏者写元青花鉴赏文章之例子,是想告诉古陶瓷收藏者:当你的眼力“以标准器识年份”还没有过关,当你的古陶瓷收藏品真伪还存有争议,且主流鉴定专家已认定其为赝品,你是很难写出具有学术价值的收藏论文的。至于一般的与实物对照的收藏鉴赏文章,可能也会误导读者。因为收藏品本身年份鉴定不对,还奢谈什么古陶瓷艺术鉴赏呢?

古玩收藏注意六大自然灾害


收藏称心如意的藏品实属不易,所以藏友们都会去精心的养护它,这些都是人为可以做到的,但是有些非人为的损伤,有多少藏友知道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影响古玩的自然因素,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光线对古玩的损坏

光,是影响古玩制成材料耐久性的因素,它不仅会使有机物材料强度下降,而且会使古玩表面退色老化。光具有辐热能量,产生多热效应,主要以可见光和红外线的热效应较大,这种光辐射热会影响古玩制成材料的耐久性。从而导致纸张、纺织品等材料变脆,弹性减弱,还可以使纸张变黄,使古玩的染料、颜料退色,引起某些古玩局部过热或干燥,使一些漆器、木器起皱龟裂、起泡、粉化剥落。

二、温度与湿度的破坏

温度与温度的剧烈变化会引起古玩的膨胀和收缩。如石器、玻璃开理解,石雕开裂、泡水泥塑、油画彩色层脱落以及珐琅层脱离金属基础、木雕家具开裂、书画起翘、干裂、卷曲等。

三、灰尘对古玩的影响

灰尘也是空气中的一种有害杂质。主要以粉尘、凝结固体烟雾和烟,主要来源于自然和人类生活。灰尘是一种固体杂质,落在各类古玩上,清除时能引起机械性损坏和擦伤。灰尘本身具有酸、碱性,因此落到古玩上就会带来酸或碱,尤其是书画纸张和字迹起破坏作用。另外灰尘中往往含有粘土,粘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会发生水解而分解出胶状物,容易使纸质类古玩粘结在一起。灰尘还是霉菌孢子的传播者,灰尘中有大量微生物寄生和繁殖,也是古玩中的一害。

四、有害气体对古玩的影响

空气中正常成分以外的气体状污染物质如硫化氢、亚硫酸气体、氯、氢氧化铵等。这些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民用生活设施。城市中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有害气体、酸雨对古玩制成材料的不利影响也就日趋突出。如:青铜器生绿锈,金银器表面越来越乌,书画作品越来越脆,石雕砖雕线条越来越模糊等等。

五、害虫对古玩的损坏

古玩收藏品中有机物类古玩如字画、古籍、家具、古器等最易受害虫损坏,这主要与古玩保存环境有关,温度和湿度对昆虫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微生物对古玩的损坏

危害古玩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霉菌。古字画、木器、织绣等古玩发霉、霉烂都是微生物危害的结果。

版画的收藏类型


国内的版画市场类型比较丰富,版画作品的收藏家和投资者可以有如下这些类型进行选择:

第一类是当代版画名家的创作,时下的收藏家、投资者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当代国画家、油画家的作品上,其实现在选择当代版画名家的创作不失为明智之举,目前,这类作品价格最高不过几万元。

第二类是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的创作版画,这类作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高。很多重要的作品都被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市场中出现的比较少,因此价格相对要高一些,一般在万元左右。

第三类是清代、民国间的民俗石版年画、石版连环画,价格也是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之间。

第四类是“文革”期间创作的“红色主题”版画。此类作品一直被学术界忽视,近几年逐渐开始重新认识,拍卖公司也加大征集力度,大有“走红”之势。

第五类是解放以后美院体系教师的创作版画。这类作品集中反映了建国后人们全新思想面貌和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历史价值很高,目前的价格也比较低。

第六类是清代、民国年间的民俗木版年画,这些作品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比较有收藏价值的是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地区的作品,主要以民间收藏为主力,市场价格普遍不高,一般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之间。

第七类是古代木版画。远至唐代的佛像画,近至清代线装书中的插图版画、清宫廷制作的铜版画等,这类作品的价格与创作的年代、作品的质量、保存状况息息相关,价格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之间。

镇纸的历史与收藏


近期,“明代镇纸以高于原价2355倍在英国拍出”的一则新闻在收藏圈引起不小的震动。无人料到,一件小小的文房用品竟蕴藏着如此强大的收藏潜力。据相关报道,拍出天价的是一件明代玉马镇纸,该藏品是一位名叫莱斯布里奇(H.J.Lethbridge)的英国学者于1962年在香港大学任教期间,以900港元的价格在云咸街的一家古董店购入。他的遗孀后将其在英国公开拍卖,结果以远超估价的17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67万元)成交,接近原价的2355倍。

与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相类,镇纸可称为古代文人文房中的“小五”。古代文人在书房中,常将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欣赏,同时用来压纸或者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而现今常见的镇纸以长方条形为主,因故又称作镇尺或者压尺。

镇纸:

镇纸收藏:可赏可用亦可玩

镇纸:大潜力的小收藏

镇纸出现迄今1500多年

“镇纸正式进入书房不晚于南北朝时。”镇纸的收藏爱好者伍先生说,在《南史·垣荣祖传》中对镇纸早有记载:“帝(齐高帝肖道成427-482)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由此可见,镇纸至今已逾1500多年。

铜鎏金珐琅镇纸

镇纸的繁荣与所处时代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文化繁荣的北宋,镇纸的门类也是五花八门。宋元书籍文献中对镇纸也多有论及。

例如,宋岳珂的《愧郯录·镇小殿子》中有云:“御前列金器,如砚匣、压尺、笔格、糊板、水漏之属,计金二百两。”宋代张镃的诗中也有“三山放翁宝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车驾幸学》中说“……内宫进牙界方”。可见历史上镇纸的材质有铜、象牙、金等,形状各异。

镇纸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蔚为壮观。就目前所见明代镇纸来看,其形多为尺状,上有兽钮,与文献记载相符,如铜虎钮镇纸,长方尺形底座,上有蹲虎一头,虎头雕工细腻写实,虎尾写意粗犷。

清代铜镇纸在沿袭明代风格的同时有所创新,特别是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装饰味道十分浓郁的镇纸开始出现,可谓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器。如铜鎏金珐琅镇纸,为清代中期制品,铜胎鎏金,然后用珐琅直接涂画在金属胎上,纹饰细腻真实,颇似瓷器中的粉彩,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为文房珍玩中的精细之作。

玉镇纸

文房收藏门槛高,潜力大

虽然文房用品的收藏前景好,潜力大,但并不是每个收藏家都可以把控的。陈先生表示,文房用品的收藏不光要求藏家有收藏能力,更要有品鉴能力。文房是文玩,被冠之为雅玩之名,正如明人沈春泽说的,文玩“非有真韵,真才与真情以胜之,其调弗同也”,因此好读书的文人,常有雅好文玩的情调。

历史上,像镇纸等文房用品的收藏在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比较盛行,而在一般收藏界却没能蔚然成风。资深藏家宋文辉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镇纸的收藏“门槛高”,“镇纸收藏跟收藏家本人的文学修养有很大关系,镇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元素,一般收藏者如果没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很难涉猎到这个领域。”宋文辉告诉记者。

铜镇纸

文物鉴定专家张健平也提出古代镇纸收藏的难度,“镇纸往往是成对出现,年份久远的镇纸,很难留存到今天还保持其完整性,大部分都是缺失另一半,对于收藏家来说存在遗憾。”

虽然镇纸收藏难度大,门槛高,但是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某人于两年前花几千元从郑州淘到四件汉朝锡铜合金兽纹镇纸,从镇纸表面凹凸感强烈的浮雕,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可以看出两汉时期,人们对动物的尊崇和当时合金工艺的发展水平。

那文房藏品的价值该如何评估呢?衡量文房藏品是否有价值,首先要看其人文价值,即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何,如果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用过的文房用品价值更高;二要看其工艺价值,雕工是否细腻、设计是否独特;三要看材料价值。“材质珍稀、雕工精良、设计巧妙、年代久远的文房藏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掐丝珐琅花卉纹纸镇

浅谈古墨的收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房四宝”是古代人民伟大的发明创造。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墨最早以天然石墨制成,后来又以油烟、松烟、漆烟与胶为原料而代之,之后更有加入牛黄、冰片、麝香等珍贵药材的。自古墨就以“徽墨”而闻名于天下。

在我国制墨史上名家辈出。唐代,北方出了祖敏、奚超、奚鼐;宋代,制墨名家更多,有张遇、潘谷、叶茂实、蒲大韶等,其中潘谷的墨被誉为“墨中神品”。明代,是徽墨的鼎盛时期,最著名的制墨名家有罗小华、邵格子、程君房、方于鲁。罗小华的桐油墨、程君房的漆烟墨、方于鲁的名贵药构墨现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赞程君房墨曰:“横绝四海,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程君房也自诩:“吾墨百年之后金不换。”程君房、方于鲁的墨式样繁多,装饰华丽,图案精美,其中“五岳真形图”、“东岳泰山赞”、“荔枝香”、“九鼎图”均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到了清代,号称四大制墨名家的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汪节庵等人更是使徽墨发扬光大。胡开文的“御制文津阁诗墨”、“御制西湖名胜图”、“万寿图”、“苍佩室”、“骊龙珠”等均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1915年,胡开文墨店制墨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古墨的制作多用松烟、油烟,后来加入珍珠、龙脑、玉屑、麝香等名贵药材,经千捣万杵十几道工序而成。因此墨质如玉、芬芳宜人,加上他们所制之墨融各名家之手,集篆刻、绘画、书法于一体,精刻细镂、纤毫毕现,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题材涉及到花鸟虫鱼、山水风光、风俗民情、帝王将相等等。千百年来,使得古墨成为收藏佳品,有曰:“紫金不换,名墨难求”。我国的著名化学家张子高教授,清代大文豪梁启超等都是藏墨的名家。

我国的墨总的分为油墨、松烟、碳墨等三大类,墨品的好坏决定了墨的质量,从而也影响着墨的收藏价值,如何识别墨品鉴定其质量呢?首先可以查阅各制墨名家的墨品目录,从中审视其墨图的精致程度,图、文、印内容,再看实物,墨质坚硬如玉、细腻泛光、墨色黝黑者为佳墨。另外古墨常有一种古香古色的馨香之味,墨色浓淡均匀,作工极为精致,反之,则劣。

古玩上的羊文化


羊之大者则美,美与善又近义,羊之物象便成为美好的意象而屡见于中国古代文物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中,羊的形象具有很高的民俗地位。羊是吉祥的生灵,古人把羊作为美好的象征,也许与羊的形体肥美、性格温顺、善良知礼有关,也必与羊隐含着吉祥、德望、公正之意相联。羊之大者则美,美与善又近义,羊之物象便成为美好的意象。自古以来,羊作为古代青铜器、玉器、陶瓷等艺术品的重要题材屡见于中国古代文物中。时值羊年,把玩古玩中的这些“羊”文化,可谓别有一番情趣。

青铜器:四羊方尊(商后期)

羊历来是古代青铜重器中着力表现的对象,作为代表性器物的四羊方尊,被认为是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的四羊方尊,颈部高耸,高圈足,尊的肩部四角是4个呈螺旋形卷角的绵羊头,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吉祥的“四羊”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商代晚期容酒器双羊尊,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西汉铜羊灯,羊背设计成可活动的灯盘,羊的腹腔用以储存灯油,器物造型生动精巧,融实用和观赏于一体,成为灯中杰作;汉代玉卧羊形砚滴为我国古代文房辅助用具,立体圆雕,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双角回卷,身躯丰满,小巧别致,气质高雅,特有文化内涵中透露出一缕涓滴遗香的翰墨气息;西晋青釉羊尊,昂首张口,体态肥硕,釉色青绿,晶莹润泽,器物完美,是晋代青釉器代表作品;东晋青釉羊首壶,通体施青绿色釉,精彩之处在于羊头形壶流,羊口微张,颌下一绺胡须,双目外凸,双角向后弯曲,双眼涂点褐彩,颇具神韵;唐代白陶卧羊,羊身体骨肌清晰,巧妙采用局部点线纹饰表现整体浓密的羊毛,颇具立体效果,整个作品趋向于写实;元代黑陶卧羊,陶胎黑色,双目有神,体态丰硕,器物神形兼备,静中欲动,使人不禁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阴山之下,“风吹草低见牛羊”迷人的草原风情;嘉靖青花三羊纹碗,为明代嘉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宫廷用瓷器,碗外壁绘三羊吉祥图案,寓意“三阳开泰”,三羊间衬以松、竹、梅及杨柳、芭蕉,胎薄釉润,轻盈透亮,观感超凡脱俗;清代黄玉三羊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莹润可爱,以“三阳开泰”为题作岁首称颂之辞,弥显珍贵。

羊的艺术形象很早就走进了人类的视野,在早期原始文化遗存中,几万年前的岩画中就镌刻有羊,羊在古代不仅是青铜器、陶瓷中着力表现的对象,在玉器和绘画中也非常多见。玉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人们习惯于用美玉来形容玉器质地之精美,汉代许慎释“美”字说:“美,甘也。从羊从大。”可见“羊”字在“美”字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还有不少以羊为题材的绘画。宋元时期的大书法家兼大画家赵孟頫的《二羊图》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幅。此画纵25.2厘米,横48.4厘米。全图纯用水墨画出,其中一只双角细长稍曲的山羊低头吃草,另一只双角呈螺旋状的绵羊昂首瞻望。赵孟頫在画上题词:“余尝画马,未尝画羊。因仲信求画,余故戏为写生,虽不能逼近古人,颇于气韵有得。子昂。”可见此画为赵孟頫除马以外惟一绘有走兽的作品。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在此画上题词一首,“子昂常画马,仲信却求羊。三百群辞富,一双性具良。通灵无不妙,拔萃有谁方。跪乳畜中独,伊人寓意长。”乾隆皇帝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中写诗最多的一位,他的诗作中耐人寻味的不多,但是这首诗中提到的“跪乳畜中独”,确实是观察到羊在百兽之中的独到之处。羊羔是跪着吃奶的。《春秋繁露》云:“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

此外,在我国历代铸造发行的钱币上,也常常能见到“羊”字或羊的图案。早在春秋时期,我国流通使用的铲状货币--空首布上就有“羊”字出现。古汉语中“羊”与“祥”通用,因此历代古钱上铸造的“羊”字,多为“祥”字省笔,取吉利、祥瑞之意。羊的图案亦在钱币上大量出现。在民间,新春佳节向有“三阳开泰”的祝颂。现存世有一种厌胜钱,钱面有两立一卧三只山羊的图案,由于“羊”同“阳”谐音,即以三只羊谐音“三阳”,表达了人们对新春佳节的良好祝愿。

铸有羊图案的流通钱币,最著名的当数民国时期广州铸造的“五羊铜币”。广州别称“五羊城”,素以五羊作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广东省政府主席陈济棠铸造了一种红铜币,其正面为五羊图,五只羊或坐或卧,或行或驻,无一雷同,雕刻细腻,形态生动,惟妙惟肖。背面穿孔四周镌有5个连接的篆书“羊”字,共同构成嘉禾合穗图,构思巧妙,匠心独具。这种“五羊铜币”流通时间短,铸造数量少,甚为罕见,被公认为近代机铸币中的难得珍品。

羊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喜闻乐见的题材,羊的形态之多,变化之丰富,给世代的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直至后来的年画、剪纸、邮票等文物艺术品和工艺品,描画着各个时代各种形态不同的羊的形象。综观这些“羊”文化,一件件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蕴含着吉祥、圆满和幸福绵长的寓意,从中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祈盼。

羊文物鉴赏

陶瓷:白陶卧羊(唐)

双羊尊:是商代晚期的容酒器,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两只羊背部相连托起尊筒,四只羊腿巧妙地用作支撑。柔和素雅的铜绿,奇特优美的造型,纷繁瑰丽的纹饰,厚重拙朴的质感,赋予其无穷的艺术魅力。

西汉铜羊灯:立角羊形,身体浑圆,四肢直立,昂首凝目,憨态可掬。羊背为活动灯盘,羊腹腔可储存灯油,器物造型生动精巧,好看又好用。

汉代玉卧羊形砚滴:主要用于盛磨砚的水滴,故又称“水滴”。此器物为青玉质,通身有褐色沁斑,立体圆雕,身躯丰满,玉羊背部圆形凹洞上置双兽形圆柱纽盖,器物典雅,造型小巧别致。

西晋青釉羊尊:青釉出现于南方,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所谓“青釉”,并非纯粹的青,而是在黄、绿、青等颜色中或多或少泛出青绿色。西晋青釉羊尊呈卧伏状,釉色青绿,晶莹润泽,器物完美,是晋代青釉器代表作品。

东晋青釉羊首壶:壶口浅盘式,细颈,球形腹,平底。肩部一侧置羊头形流,相对一侧置曲柄,两侧各置一横系。通体施青绿色釉,底部无釉。在壶口沿、羊头及系上均涂点褐斑。此壶精彩之处在于羊头形壶流,羊口微张,颌下一绺胡须,双目外凸,双角向后弯曲,双眼涂点褐彩,颇具神韵。

唐代白陶卧羊:卧羊头大,颈粗,眼圆睁,双角在头两侧卷曲,角上雕出较细密的线状年轮纹,颈部雕有较密集的点线状纹饰。羊身体各部位骨肌清晰,四肢匍匐呈卧姿。作品巧妙地采用局部点线纹饰来表现整体浓密的羊毛,颇具立体效果,作品趋向于写实。

元代黑陶卧羊:陶胎黑色,羊头朝前,双目望远,犄角弯曲,体态丰硕,羊腿弯曲跪于椭圆形底座上。器物神形兼备,静中欲动,使人不禁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迷人的草原风情。

嘉靖青花三羊纹碗: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此碗为明代嘉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宫廷用瓷器,碗呈仰钟式,内外均为青花装饰。碗心绘麒麟,辅以松、石、花草。碗内近口沿处绘锦纹。外壁绘神态各异的三羊,一羊正面伫立,一羊侧面作行走状,一羊回首观望。三羊间衬以松、竹、梅及杨柳、芭蕉。外底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双圈。此碗其胎薄釉润,轻盈透亮,线条圆润。所绘三羊图案为吉祥图案,寓意“三阳开泰”,观之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清代黄玉三羊尊:黄玉质,局部有褐色浸痕,圆形口外侈,颈部有环状凸棱,腹部凸雕三羊首,三羊前足形成器足,足下衬一圆托。此器物玲珑剔透,造型别致,莹润可爱。三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玉器外,陶瓷、绘画中也往往以“三阳开泰”为题作为岁首称颂之辞,但黄玉雕三羊尊这样的器物颇为少见,弥显珍贵。

浅析古玩损坏的原因


古玩由多种不同的物质和材料所构成,并受到加工生产工艺及收藏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决定其保存寿命。研究和分析古玩损坏的因素并加以治理,改善不科学的保存方法,就能使古玩延年益寿。

古玩的品种很多,以构成的物质成份来划分,有机物类:木器、织物、纸张、动物学植物学标本等;有无机物类;陶、石、玻璃、金属、地质学和矿物学上的标本等;还有些复合类物品。所有这些物品对外界环境的反映是不同的,因此各古玩需要制定一种适合自身的保管条件,这就需要收藏者了解古玩损坏的原因和改善收藏环境。

古玩损坏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原因,人为因素可以避免,最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坏。自然损坏原因可归纳为:

一、湿度与温度的破坏:温度与温度的剧烈变化会引起古玩的膨胀和收缩。如石器、玻璃开理解,石雕开裂、泡水泥塑、油画彩色层脱落以及珐琅层脱离金属基础、木雕家具开裂、书画起翘、卷曲、干裂等。

二、灰尘对古玩的影响:灰尘也是空气中的一种有害杂质。主要以粉尘、凝结固体烟雾和烟,主要来源于自然和人类生活。灰尘是一种固体杂质,落在各类古玩上,清除时能引起机械性损坏和擦伤。灰尘本身具有酸、碱性,因此落到古玩上就会带来酸或碱,尤其是书画纸张和字迹起破坏作用。另外灰尘中往往含有粘土,粘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会发生水解而分解出胶状物,容易使纸质类古玩粘结在一起。灰尘还是霉菌孢子的传播者,灰尘中有大量微生物寄生和繁殖,也是古玩中的一害。

三、有害气体对古玩的影响:空气中正常成分以外的气体状污染物质如亚硫酸气体、氢氧化铵、硫化氢、氯等。这些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民用生活设施。城市中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有害气体、酸雨对古玩制成材料的不利影响也就日趋突出。如:青铜器生绿锈,金银器表面越来越乌,书画作品越来越脆,石雕砖雕线条越来越模糊等等。

四、光线对古玩的损坏:光,是影响古玩制成材料耐久性的因素,它不仅会使有机物材料强度下降,而且会使古玩表面退色老化。光具有辐热能量,产生多热效应,主要以可见光和红外线的热效应较大,这种光辐射热会影响古玩制成材料的而久性。从而导致纸张、纺织品等材料变脆,弹性减弱,还可以使纸张变黄,使古玩的颜料、染料退色,引起某些古玩局部过热或干燥,使一些漆器、木器起皱龟裂、起泡、粉化剥落。

五、害虫对古玩的损坏;古玩中有机物类古玩如古籍、字画、古器、家具等最易受害虫损坏,这主要与古玩保存环境有关,温度和湿度对昆虫有着重要的影响。

山西老板的收藏经


在是北京艺术界最繁忙的月份,因为拍卖公司都在这个季节预展和开拍,画廊主、拍卖师、艺术家和收藏家都关注即将喊出的一个个数字。

“这件才500万,买一件放在家里吧”,在北京国际饭店看嘉德拍卖预展的时候听山西口音说这话,忍不住回头看,身边有四五个挤在一起看瓷器的壮实男士,一看就是新手。类似的口音六七年前出现的时候,我还有点惊讶,可很快就习以为常了:山西煤老板不仅举国皆知,还不时出现在国外媒体上。

其实,山西不仅有煤老板,冶炼、地产、运输都出富豪。他们除了买房买车,10年前也开始涉及艺术品市场,四五年前已成为一股不小的力量,明证是2007年开始,北京的好几家拍卖行都在太原举行预展,香港佳士得2008年也去凑过热闹。比拍卖行早发现山西老板潜力的是房地产商,2005年以后一拨拨北京开发商前往山西路演,凭着楼盘模型就卖出一批批的房子。收藏艺术品的山西老板虽然数量远远少于收藏房子的,可实力人物出手也颇可观。现在,对山西的重量级藏家来说,预展去不去太原不是问题,各大拍卖行总会及时把图录寄送给他们,他们也会抽空飞到香港、北京去看拍卖预展。

近来和一些山西老板有过接触,在外界的眼里他们是“土豪”,收藏艺术品以出手大方著称,似乎品味不怎么样而且容易上当。其实这有点夸大了,收藏圈的真真假假自古皆然,为此“交学费”的富人不止山西人,江浙、京津、广东恐怕都不在少数,何况,连著名的国立博物馆也有看走眼的。

的确,山西的文化氛围不像北京、上海那样多元和浓厚,收藏圈的趣味的确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对油画、当代艺术之类极少接触,不像北京、上海收藏圈那样古今杂陈,圈子丰富。山西老板爱买古代文物,尤其是名头很大的皇家玉器、瓷器、书画之类,一出手就几十万过百万,似乎容易,其实内心有自己的计较--毕竟这是自己的钱,谁也不愿意买到假货,也希望能在未来升值。有老板私下说他为了避开假货,尽量买大拍卖行的、流传有序的玉器、明清书画之类,“瓷器造假容易,明以前的绘画说不清楚,我觉得不太踏实。”他们多对自己藏品的数量、品类不愿意披露,很低调,不像北京、上海部分藏家那样爱在媒体上抛头露面。

与山西老板的收藏爱好有关,这些老板都有各自的“收藏顾问”,一般是当地收藏协会或者文化圈的精明角色,研究过瓷器书画,像军师一样给老板出主意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这些人的眼光如何真不好说,有的老板早年收藏听一两个人的,就容易出问题。我问一些老板,为什么不多找找北京的各路专家“兼听则明”,他说“也不是没人找,可骗子到处都有,北京的最多,有时候还不如家乡的人可靠些”。

相关推荐